⑴ 河南红色景点有哪些
河南红色景点如下:
1、彭雪枫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纪念馆共占地246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916平方米。纪念馆前为雪枫广场,后为主体建筑。共由广场、碑亭、碑廊、绿化区、瞻仰大厅、展室、文物库房、办公区等8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设五个展室一个报告厅。一楼三个展室,展线长268米,共展出图片650余幅,实物50余件,用14个部分展示将军生平。彭雪枫纪念馆是河南省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白雀园革命旧址群,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红色旅游景区。它位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明清街,包括白雀园大肃反监狱旧址,白雀园市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政府治安保卫局分局旧址、明代城门及古城墙、红军井等。是土地革命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军事基地。是联系豫东南、鄂东北、皖西北三志片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也是1946年6月中原突围的主战场之一,这里有保护房屋一千余间。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睢杞战役烈士陵园,位于城湖北部,它是为了安葬牺牲于睢杞战役中的解放军烈士而建的。1987年9月16日公布为河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坐东朝西,占地约百亩,建筑南北对称,中轴线甬道两旁植苍松翠柏,从西向东依次为纪念碑、中心花园、烈士公墓。北侧有纪念馆,布局庄重肃穆。睢杞战役烈士纪念碑由碑基、碑身、碑顶构成,总高度19.8米,碑面所嵌“睢杞战役英灵永垂不朽”十字,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睢杞战役中解放军高级将领叶飞将军题写。烈士公墓安放有睢杞战役解放军最高指挥官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
⑵ 什么是革命文化,包括哪些内容,革命文化的内容
1.革命文化,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2. 它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3.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4. 近代中国人民开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为革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土壤。
5.无数仁人志士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最终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6. 历史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都走不通。
7.要赢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找到新的先进理论和社会力量,开辟新的道路。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⑶ 郑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一、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郑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全市东西长135-143公里,南北宽70-78公里,版图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2、地形地貌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3、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
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
全年平均气温15.6℃;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869.7小时。
4、水文
郑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
二、历史文化: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
上古时代,郑州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为夏伯。后夏朝迁都于阳翟(今许昌禹州)。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商朝自此开始迁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38]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
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
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
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颖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等10县。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公里)、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颖阳镇),皆属颖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
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
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
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荥阳市汜水镇),并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今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市老城)。
时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
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公元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颖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
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将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
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
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
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
三、风土人情:
郑州市除汉族外,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47个少数民族。具有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⑷ 郑州红色旅游景点
二七纪念堂、黄河花园口旅游区、
⑸ 郑州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郑州的文化遗产有:
1.新郑黄帝拜祖祭典。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⑹ 红色记忆 绿色家园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与福建、广东、湖南3省毗邻,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宋代,赣州曾经“商贾如云”,是当时全国36个大城市之一;赣南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美誉;自古“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面积3.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40多万,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市。
赣州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红色故都瑞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序幕在此拉开;这里还是长征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于都等地集结出发……
赣州又是一块充满活力的土地。近几年来,该市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加紧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在大力建设“十大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率先开展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创造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全市经济社会正朝着追赶型跨越式方向发展。
A 发展红色旅游 共建美好明天
10月16日,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在红色故都瑞金隆重开幕,2006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是全国第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盛会,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主题,充分展示“红色之魂、绿色之韵、古色之特”的独特魅力,推动红色旅游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赣州市如何使红色资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呢?
———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新载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探索、老区奔小康的新引擎、创造国际形象的新窗口和形成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办法来抓,赣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以“红色”品牌为龙头,带动“古色、红色、客家”旅游品牌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着力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以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串联周边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文化遗址,打造红色旅游新产品,使之成为全国着名品牌,成为赣州市旅游业的龙头,全面带动客家风情、绿色山水的开发及城市旅游的发展,使赣州市成为江西乃至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排头兵,成为长珠闽和京九沿线地区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红色旅游环境。近几年,赣州的交通条件有明显改善。航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已大大提高目标客源市场进入赣州市红色旅游基地的速达条件,为赣州市红色旅游的腾飞夯下坚实的平台。
———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活动,努力传承“红色精神”。2004年,在江西倡导下,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河北、陕西等省(市),着力携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七省(市)在郑州联合签署《郑州宣言》,拉开了全国一盘棋、跨省发展“红色旅游”的大幕,使“红色旅游”品牌真正饮誉五湖四海。
积极培育红色旅游品牌,精心打造红色旅游龙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该市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作出了打造红色故都、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绿色家园4个旅游品牌,形成4个旅游区,建设3条精品旅游线路的重大决策。
科学制订红色旅游规划,努力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战略。赣州市与广州中山大学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编制《江西省赣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包含以瑞金、兴国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品深化概念规划在内的6个概念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提出了赣州红色旅游发展的产品战略、空间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如今,在赣南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这笔丰富的“红色宝藏”正显现出永恒的魅力。
B 创建绿色家园 共享和谐生活
在赣州农村,记者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是和谐的生活气息,远看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近看是整洁的路面、干净的住所。《赣州晚报》总编辑罗瞒说:发轫于2004年9月的新农村建设,使赣州这块贫瘠的红土地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说起往事,赣县南塘镇石院村有着40年党龄、80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钟惟老人感慨万千。他说,以前门前的小路遇上下雨天,车辆过往弄得路面的沟有一尺来深,上厕所也不方便,又脏又臭。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里遍种蒲葵树,硬化了村庄道路,拆除了破旧猪牛栏和破旧厕所,新建了畜禽小区,新建了集中供水系统,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和水冲式厕所,石院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新村。
新农村建设从何入手?罗瞒说,赣州一开始就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
“‘三清三改’这个切入点是经过精心设计决定的,‘三清’是不需要花钱就能做的。让农民先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这是最直接的效果,其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过程。选择‘三改’的出发点也是从农民最关心、见效最快、最能得到实惠的事情入手。”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如何解决?赣州的做法是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与此同时,各级财政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筹资机制。在这里,政府的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赣州市改变过去的资金拨付办法,通过实物补助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对乡村规划、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础建设实行了“以奖代补”。如于都县对村补助规划经费6000元;赣县对新建垃圾池每立方米补助120元,对新建无塔式供水每户补助400元。对产业发展实行了“以奖代扶”,于都县对新开发种植脐橙每亩扶持150元,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实物补助的方式实行的。
在“以奖代补”措施的激励下,政府部门的小资金撬动了大民力。南康市潭口镇金塘村村民黎明亮告诉记者,由于有政府补助,他自己也拿出一部分钱,把家里的外墙进行了粉刷,还建了50米的院墙,房屋也换上了不锈钢的大门。
潭口镇副书记谢兴说,由于镇里规定,农民每买一个1.5立方米的水塔桶补助300元,农民改水积极性非常高。水、电改好以后,农村买电器的人多了起来,用电量直往上升。
赣州市有关部门统计,通过这些办法,去年以来赣州市(县)财政只投入资金6300万元、捆绑专项资金1.2亿元,却吸引了农民的社会资金3.1亿元。既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后,赣州集镇上人多了,市场热了,农村活起来了。
赣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农民自愿参与为原则。
新农村建设搞不搞,由群众说了算。赣州采取农民主动申报的办法确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申请建设必须经过村民大会通过,群众同意率低于80%的暂不予批准,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庄抓起,在财力允许和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龙南县渡口镇新大村村民蔡华钧告诉记者:“刚开始新农村建设时,以为做一做样子就算了,没想到政府有这么大的决心。村民们一看别的村子道路修了,厕所改了,自来水也通了,就坐不住了,后来有85%的村民同意申请新农村建设,现在我们村子也面貌一新了。”
新农村建设怎么搞,也是群众说了算,吸收农民代表参与各种规划。龙南县要求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实施都要经过5个步骤,即村级“两委”提方案、广泛公示听民意、乡镇审议把关口、村民大会票决制、民主监督抓落实。这一“五步决策法”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渡口镇石坪村蔡金栋老人说:“进村的水泥路修多宽,在哪里修,都是村民举手表决的。”
同样,新农村建设搞到什么程度,也由群众说了算。赣州采取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方法,不赶进度,不搞举债建设,不搞互相攀比。
从“要我建”到“我要建”,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做自己的事情。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被激活了:池江镇庄下村39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把省吃俭用省下的8500元捐给村里修水泥路;在东莞某制衣厂任营销部副经理的新城镇周屋村村民周泰华,得知村里要修水泥路,特地请假回来向村里捐赠10万元……
罗瞒说,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曾说过: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建设不要过高要求农民,不要搞太多的人造景观。赣州市提出“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建设思路,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提升了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赣州提出,在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下,新农村建设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应依山傍水、依山就地势建设农民新居。同时,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并传之久远,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人畜等的排污粪便则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通过科学处理手段,既能让人看不到、闻不着,又能变成宝贵的有机肥料。
以改水、改厕为例,赣州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实际,探索出有塔式、无塔式、引用山泉3种改水模式,“三格式无害化”、“沼气池式”、“双瓮式”厕所。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有174户建起了沼气式厕所,有29家建起了“三格式无害化”厕所。
“祠堂变学堂”是赣州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赣州农村祠堂很多,且大都位于村庄中心,他们在村镇规划中重视保护和利用农村祠堂,把祠堂建成培训基地和文化活动中心,使旧祠堂发挥新功能。记者在龙南县渡口镇石坪村看到,该村祠堂里的墙壁上贴满了脐橙种植管理的各种宣传画。该村盲人蔡百财已经营6年杂货店,他说,这个村子民风淳朴,以脐橙种植为主业。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这个村的祠堂已变成了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的阵地。
记者在江西赣州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虽然2004年9月才开始,却颇见成效,颇富特色。虽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也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创新运动,赣州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可行之路。
走京九看商丘之赣州感言
说起旅游,我们商丘也和赣州一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相对于赣州的红色旅游,商丘的旅游特别缺乏的是卓有成效和别具一格的策划和推介,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商丘,是否应该制定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呢?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正式开通,赣州老区有相当一部分人民才看到了火车,乘上了火车。比起赣州,商丘有着独特的交通优势,横贯祖国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解放前就从商丘通过,京九铁路的胜利通车又让商丘形成了铁路黄金十字架,再加上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国道,让商丘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的城市。商丘是个农业大市,相对于人口数量也在800万以上的赣州,其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新农村建设是个什么样的模式?如何结合实际让商丘农民也过上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赣州“先行一步”所获得的新体验,为商丘这个发展中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