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看待最近几年流行的丧文化

如何看待最近几年流行的丧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07:35:27

⑴ 如何看待丧文化

消极丧是一种沉浸在消极、绝望、焦虑、阴郁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

年轻人通过表达丧,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借由丧的状态,让自己暂停高压节奏,从而能够休养生息、自我复原。

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负面情绪也有其作用,比如低落能让人节约能量、自我关照;悲伤能让人深沉思考、收获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丧其实是年轻人自我调节的方式。

丧的另一个积极意义是,它能够帮助年轻人对抗焦虑、完成自我的接纳。为了消解成功学价值观对自尊的威胁,年轻人用丧文化来自我调侃、抵御焦虑。

年轻人会成为“丧一代”的原因:

首先是现实原因。很多年轻人表示,丧是因为如今生活压力大。诸多现实问题,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就算再努力,好像也很难改变什么,于是心态从“鸡血奋斗”变成了“就地躺平”,由此获得内心的平和。

其次是心理原因。年轻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是:充满希望与幻想,内心有许多抱负,相信年轻一切皆有可能,而残酷的现实却让这种全能自恋感一点点幻灭。经过现实捶打,年轻人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变的,有些梦想注定是不能实现的。这种幻灭感,让年轻人感到很沮丧。

⑵ 年轻人中,丧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

年轻人中,丧文化为什么这么流行?要想了解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那么流行,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丧文化。网络给出的解释是“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得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以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



对自己的嘲讽,并不是放弃努力

丧并不代表我们就颓废、堕落,这只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嘲讽。我承认我平庸、我无能、我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我承认。可是这并不代表我服输。自嘲,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幽默,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接着努力。

⑶ 丧文化怎么看待

其实我感觉现在把丧当做一种文化是一种很不好的体现。因为在我们的汉字的意义来说,丧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好的词语。它代表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处在一种低迷的状态。而且现在丧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文化。其实也是无可避免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能是因为对自身的一些不满。种种的原因导致了这个文化现在比较流行。
这种文化也能起到一种警戒作用。因为。既然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而且作为一种不好的体现。它在提醒着人们。要去积极的活着,要去乐观的活着。其实我感觉他现在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去消失吧。虽然说这种结果不太可能。但是我们要积极的去向这方面发展。争取每个人都活的积极健康,阳光向上。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决定了一个人活得是否快乐,其实有些东西是跟物质条件没有任何关系的,就算是很有钱的人,他过得不一定快乐。可能一贫如洗的人,他过得可能也并不是那么的不如意。每个人都有快乐的可能就看你如何去做,如何去想。
其实我感觉我也属于丧文化的贡献者的一份子,我是我也是一个日常比较丧的人。对什么都兴致缺缺,每天都感觉自己活的不太如意,我也意识到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但是真的很难去改变,但是某些东西就是因为有挑战性才值得去做,我已经试着让自己去变得乐观积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让自己过的开心。毕竟开心是属于自己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话。丧文化终究会实现他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化为乌有。

⑷ 为什么要积极乐观对一度流行的“丧文化”你怎么看

我们为什么要乐观呢? 乐观是克服困难的动力。困难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很多时候,它带给我们痛苦、茫然、失望。这时候我们需要乐观。乐观使我们看见生活残忍背后的美好,让我们振奋自己的斗志,让我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乐观的人,把苦难和挫折当作生活的调味剂,把面临的困难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惧怕,不妥协,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调整自己,把不好变成好。 乐观是豁达的人生境界。为什么有些人也许住着洋楼开着名车吃着山珍,却无法品出幸福的味道?因为他们计较的太多,考虑的太多,重视的太多,以致过高的要求着自己,无力快乐。落了一单生意,他们会责怪自己不够用心,负了债他们便觉得全世界都背叛了他,不查找原因,不改变现状,一味沉沦。其实他不知道,生意和债不如意,他可以重来,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改变,重头再来或许可以及时止损。乐观不是谁的专利,也不偏爱哪一个人。
丧,在我看来是个贬义词,是消极,不追求上进的意思。“丧文化”可以表现为厌世,虚无主义,不争强好胜,没有进取心。当代国内有什么丧文化?咸鱼,佛系这是普遍认同的低层面上的文化;嘻哈,御宅则是更高层面上的丧文化。纵观历史长河,丧文化是何时开始流行的?美国上个世纪有着名的垮掉的一代,日本上个世纪末也兴起御宅文化。

对于他们和国内丧文化的共同特点:这一代赶上了经济繁荣,物质条件好,家人忙于工作,家人寄予孩子舒适成长的希望,正巧又赶上科技发展的产物,娱乐业的兴起。(历史总是兴衰更迭,衰也可以看作是丧)
当然,功利主义的盛行,世界对于成功的定义方式,以及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意识形态,引发非功利主义的抗议,对社会提倡的正进行反叛与反思。同时,阶级固化和基因决定成败,所谓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你的人生,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各种躺赢玩家和咸鱼自我定义的成功方式,塑造了和过往人们不一样的世界观,在过往和普世(由过往决定)看来是丧的。(连陶渊明都可以定义为丧)
丧文化的兴起,从积极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对现代文明点反叛与反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了功利外,我们可以另有追求。而在消极层面上,可以被认为是自欺欺人。
其实在当我们说“丧”时,已经否定了其积极性,但存在往往合理,对个人价值的探讨往往被社会价值所淹没,但现在,我们可以呐喊和共鸣。
不过从景观社会的角度来说,当代网络社会无疑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二手经验。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人都根据网络上的建议进行抉择,那么每个人的生活基本上是既定的。而缺乏不确定性的生活,二手生活,虚拟体验实则是降低了各感官的体验,对于“真实”的体验质量就下降了,那么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无形之中就下降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⑸ 为什【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如果说鸡汤是中老年朋友们的朋友圈的爆款,那么“丧”很可能正在刷屏年轻人的朋友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到的有关丧 文化 为什么这么流行的 文章 ,一起来看看吧!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

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简单地说,“丧”指涉的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是他们的口头禅,“葛优瘫”、佩佩娃、懒蛋蛋表情包是他们热衷的配图,美剧《马男波杰克》以及日本的一系列“丧剧”中有他们推崇的人生观……

▼“丧文化”专业解释

专业解释是:丧文化”是指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 、绝望 、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这个解释有点专业了,其实就是带有负能量的文字或图画。

▼丧文化的出处背景

2016年7月,一张1993年的剧照不知为何突然刷了屏,“丧文化”这个词也成为了网络的热搜词。

丧文化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丧文化?丧文化为何会刷屏火起来?

2016年7月,葛优啥也没干就突然成了网红,一张来自1993年的照片,就这样毫无预警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上爆红。图片上的葛优还有头发,但和现在一样削瘦。他嘴边续着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嘴角微张宛如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瘫躺在舒适松软的大沙发上。这张图出自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这集说的是葛优所饰演的季春生,在贾家蹭吃蹭喝的 故事 。

季春生,这个男人不仅在个人仪表糟糕,而且行为举止也惹人鄙夷。这个角色的传递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自我奋斗,获不获得成功也没有关系,希望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一个90年代的社会废物。

这样的形象跟所有年代所提倡的积极、健康、向上主流精神相悖论,但却在此时此刻,恰好跟这个时代青年文化无缝切合。他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

▼丧文化的词汇表达含义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这些搭配在葛优躺图片上的文字,也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这批青年人想通过葛优来传到什么思想感情。简单说,就是想要躺着,不想思考,什么都不想干了。

▼丧文化的代表人物

除了葛优躺外,丧文化代表人物还有网红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鱼,还有舶来品懒蛋蛋诸如此类的形象。他们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自嘲式的信息。

咸鱼

咸鱼是永远也翻不了身的。咸鱼努力了,也还是咸鱼,成不了生猛海鲜,所以,就干脆随随便便混日子了。

葛优躺

蓄着星星点点的胡渣,穿着花短袖,眼神迷离,嘴角微张仿佛灵魂出窍,“葛优躺”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无可恋。

佩佩蛙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悲伤的蛙了,永远眼含泪水,满脸淡淡的忧伤。

佛系青年

最后的重量级人物当然是网红“佛系青年”了。他泡杯加枸杞的菊花茶,一手一只热水袋,嘴上直说:fine,anyway.一脸云淡风轻,浑不着意。

▼丧文化的原因分析

网络媒体分析:

关于90后的研究我们也看过不少。他们所身处的成长环境,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们经历了空气污染、数次地震、房价高企、就业困难等种.种压力,他们通过互联网得知全球范围的动态,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风险社会。跟其他年代寻求外部扩张不同,90后知道外部扩张是要承担风险的。并且,他们享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为扁平的家庭和就业关系,对他们来说外部扩张不是必须的。他们更经常谈论的是“我”,是“成为我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互联网工具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口。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里人格(在这里,里人格指内心想法),他们把负面情绪、犬儒的理想释放在网上,而在日常生活的这个“我”,似乎跟互联网上的那个“我”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共用一具躯体的两个不同灵魂。但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内外统一的青年人——我就是我,我是一个完整、独立,并勇于为自己发声的个体。

这批内外统一的年轻人乐于做自己,不需要扮演别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承认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而活,接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与自己和解。

像葛优躺这有带有负面情绪的形象在微博走红,是青年人勇于去转发、去分享、去倾述、去再创作,去告诉别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觉得躺着什么都不用做的状态挺棒的”。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以前,内心迫切希望当一个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也会羞于开口吧。

先前我已经说了,葛优一躺表现出来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压力大很容易理解,但为何压力大导致的不想努力会成为全民狂欢?是什么导致了他们选择了葛优躺来传递内心的渴望?

我认为,这是因为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了。目前在这个国家,由于社会成本高居不下,下层通道往上的空间逐渐已经堵塞。我们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 励志 名言 ,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这样绝望特质的发言,是青年人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的“丧(sàng)文化”的崛起。

学术界分析:

青年“丧文化”产生与流行的原因主要包括虚拟网络的现实“拟构性”、青年自我的“主动污名化”、集体和社会的“无意识”和“有意识”、“微时代”的情绪感染:从“微”到“大”等四点。应当采用“性与谨慎并行”的方式对待青年“丧文化”,应当运用优势视角对青年“丧文化”展开研究,应当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丧文化的表现

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人这样躺着了,葛优并不是第一个。但是“葛优躺”能够在此时此刻走红,跟它背后青年人息息相关。这批人转发带有“葛优躺”照片的微博,纷纷留言说自己每到周末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想要每天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大多数是90后,是目前微博上最活跃的用户年龄段。

与此同时一杯“丧茶”开始走红微博,想在“喜茶”对面开一家“丧茶”,菜单如下: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想死没勇气玛奇朵、没钱整容奶昔、瘦不下去果茶、前男友越活越好奶茶……总有一款适合你!

今天你小确“丧”了吗?就让我们躺一躺,躺尸到死亡……在 “正能量”与”小确幸”热潮退却后,自黑与负能量正以更迅猛之势在互联网喷泻而出,并形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文化现象——丧文化。很快,营销人与 广告 人接力而上,借此打破与年轻人之间的鸿沟与障碍。



(一)“丧”为何成为一种潮流?

想要了解“丧文化”,还得从年轻人群聊时的“斗图大战”说起。今年夏天,一张来自90年代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葛优瘫走红网络,图片中葛优饰演的季春生满脸胡渣,穿着奶奶花衬衫,灵魂出窍,一脸生无可恋。以此为起点, “懒蛋蛋”、“佩佩蛙”、“咸鱼”、“我可能遇到个假XX”等画风清奇的表情包先后出现在各种“斗图大战”中,无不例外都是在传递一种“我已经是个废物”的自嘲,这就是“丧文化”的体现——黑色幽默、悲观消极。

1、 丧是一种“反鸡汤”情绪的宣泄

高房价、高竞争、高压力……这些都无疑扮演着摧毁年轻人朝气的重要角色,你以为一枚“丧X”从来不努力,其实现实的情况是他们真的很忙啊,忙工作,挤地铁,正常的工作时间外还要疲于应付各种社交。忙得像只狗,却升职加薪无望,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躺一躺,躺尸到死亡。

2、 “丧”是年轻人自嘲的表达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大后天的苟且啊,不难发现,这是典型的年轻人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方式吐槽与自嘲,一群人围着热门电影、电视或者游戏角色吐槽一番再自嘲一番。甚至更多品牌为了满足年轻人的吐槽欲而主动制造“槽点”。


(二)“丧文化”营销指南,真的够“丧”吗?

如今,“情绪消费”已演化成一股强大的消费动力,比如各种主打怀旧的电影,总能引发网友的集体回忆,同样的“丧”作为一种群体性情绪时,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1、 利用“丧符号”

案例:淘宝表情包同款

以“葛优瘫”为代表的丧表情横扫网络,这些表情已不再是个具象的表情包,更是丧的表情符号。借此,某宝上也卖起了各种与“瘫”表情相关的周边产品,葛优瘫手机壳、葛优瘫T恤、葛优瘫抱枕等等。卖的不是价格,更是一种态度——“丧”,就连段子手大张伟的衣柜也必备了一件葛优瘫的T恤。

2、 打造“丧文化 IP”

案例:网易王三三丧茶代言

随着网友自制“丧茶”文案走红微博,网易新闻联盟手饿了么真的开启了一家““丧茶”快闪店”,尽管只为期了4天(4月28日-5月1日),然而却刷屏的整个五一。

当然,借势丧营销的网易不只是看到丧茶火爆,更是看重了“丧”与其品牌形象的契合,网易新闻羊驼主编王三三,人设就是一只很丧的羊,常年嘴角向下,这丧丧的表情,非常适合当做丧茶的代言人。丧营销的背后,更是网易新闻打造IP形象的野心,除此丧茶的营销之外,王三三还将以个人身份参与到网易新闻的多种营销活动中。

3、 寻找“丧”共鸣

案例:彩虹合唱团《感觉身体被掏空》

去年8月,一则《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神曲迅速席卷社交网络,歌曲发布后,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获得千万点击,歌曲创作者正是以神曲着称的彩虹合唱团,网友又称其为《加班狗之歌》, 再看歌词,整个就是大写的“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的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戴了两年半……" 继葛优瘫之后,《感觉身体被掏空》更以深深的“丧”感击中无数网友的内心。


(三)“丧营销”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丧文化”的流行,丧营销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品牌推广当中,这种契合年轻人的营销也让品牌形象更加丰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不过“丧”营销也并非万能,一方面,品牌如果在“丧”营销过了头,可能反而会给年轻人一种“长辈硬和我尬表情包”的笨拙感;另一方面,诸如网易丧茶营销真的难以复制,谁知道这种突然流行起来丧风潮还能流行多久呢?说到底,丧营销到是否能给品牌带来效应,凭借的还是产品无可复制的核心。

(四)“丧文化”营销为何会突然火起来?

1、“丧文化”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心理;

据统计,转发葛优躺、马男波杰克这些“丧文化”图片的大多数为90后,也是目前互联网最活跃的用户。而转发这些信息的背后,其实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从而产生的集体焦虑现象。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环境改变的结果,都说80后、90后这一代很幸福,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很多宠爱,但当这些人正在经历加班、买不起房、没时间谈恋爱、睡眠不足...而互联网就成为负面情绪的一个宣泄口,看到这些负能量就会产生共鸣。

来一首“丧文化”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

2、消费者对鸡汤文已经感到无聊了;

从小到大,大多数人都会听到不少成功学鸡汤,但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已认清现实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艰难这条真理,对那些“上帝为你关上了一个门,但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的鸡汤文越来越没有耐心,反而更愿意相信“上帝为你关上了一个门,然后他就去洗洗睡了。”

所以再用这些鸡汤文刺激他们是很难的,相反,“丧文化”这样简单粗暴的营销反而能够引起他们共鸣,唤起他们的情感共振。而且,并不是“丧文化”的文字一定会带给人们负能量,大多数人只会以此来讽刺、吐槽一些现状,而这些“负能量”有时正是“正能量” 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不会对这些丧气的话感到反感。

3、 逆向思维 营销模式找到了市场的空缺。

除此之外,“丧文化”运用了商业界常见的逆向思维营销模式找到了市场的空缺。逆向思维营销模式很容易理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众的甲壳虫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大汽车,宽敞、舒适,当然也耗油,大众甲壳虫凭借广告语“想想还是小的好”异军突起,吸引到了大批消费者。“负能量”营销也是如此,在鸡汤文满天飞的现在,来一点“毒鸡汤”调调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虽说“丧文化”在这两年发展极为迅速,从表情包到营销,连人民日报也发文章让大家不要被“丧文化”洗脑,但“丧文化”说到底其实更像是一种自嘲,就像之前的“屌丝”一词一样,很多人都会把自己比喻为“屌丝”,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会真的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定位。“丧文化”也是一样,那些说着“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的人大多并不会真的就此颓废,还是一样地努力赚钱,一样地买房还贷。所以说,对“丧文化”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你就输了。

⑹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因为这已经是社会心理的一个普遍缩影,大家对它有或多或少的认同,所以便成为了流行,甚至称为“文化”。而根源在于:人们看不到奋斗的希望,即便你如何努力,似乎都打不破固化阶级的天花板。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表达了青年对于现实再如何努力也难以打破阶级固化的绝望感。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顺其自然,表达了青年一种与世无争的姿态。因此,“丧文化”可以说是“佛系文化”的进阶版。

(6)如何看待最近几年流行的丧文化扩展阅读

跳出“丧”的精神状态可以尝试: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甚至换个环境。

离开现有的环境氛围,从物理上多靠近生活态度乐观,在困境中抗击打能力强的人,能帮助你改变大脑的思维方式,从而跳出丧情绪的负面影响。

⑺ 如何看待丧文化现象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陈昌凯的精品课《陈昌凯的心理学课》

编辑丨金条

最近,丧文化很流行。被定义为“丧”的一种人生态度,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地活下去。

尽管这些语言听上去很消极,但“丧”作为一种人生观,确实在一些青年人当中颇为流行。在当下的社会里,青年人努力追求成功,却总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挫败感让他们开始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追求的欲望。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这种绝望的感觉,就是“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的行为,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所谓的“习得性”,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面不断的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这样的反复失败中慢慢学习到一个事实。原来你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根本不会改变什么。这就叫“习得性”的无助!

回过头来看“丧”这个人生态度,假如你无论如何努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可一个颜值比你高的人,或是一个比你有钱的人,很轻松就做成了。

这时你发现,原来能不能成功,与你的努力基本没什么关系。只是和你的颜值,或者是可以投入资本的多少有关,那你怎么可能还愿望去发奋努力呢?反正颜值和爹,两样都拚不过别人,还那么认真干嘛?这也是习得性的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表现

现在我们来简单地概括一下,习得性无助的三个基本的表现。

相信个人的行为和最终的结果之间,是没有关联的;

第二,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不会发生”,而“不希望的结果必然会发生”;

第三,面对外界的困难或挑战时,态度消极,不愿意做出可能改变现状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风格

习得性的无助的归因风格通常有三个重要特征:内在性、普遍性、和永久性。

第一,内在性(personal),就是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比如因为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所以才成功不了。或者因为自己比上司年轻、漂亮,才得不到上司赏识之类。

第二,普遍性(pervasive),就是指并不认为只是某一个具体事件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比如只是英语六级考试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但却将这个问题推论到所有考试上。

第三,所谓“永久性”(permanent),就是指习得性无助的人,倾向于认为问题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比如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或者长相一般,所以永远不会被人注意,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习得性无助本质上就是一种永久性、普遍性和内在化的悲观归因方式。当遭遇到消极或失败经验时,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的能力,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悲观的认知模式。

如何摆脱习得性无助?

既然习得性无助是我们生活的“丧”气之源,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悲观、绝望的情绪,逃出习得性无助的怪圈呢?

第一,一定要有信心,要坚定信念。既然悲观绝望的无助是习得而来的,那么积极乐观,自然也是可以习得的。

第二,要检查自己的归因模式,学会用不同的归因解释对抗原有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其实就是把习得性无助惯用的内在、普遍和永久性的归因,转变为外在、具体和可变的归因。

第三,让你无助的往往是无助本身,是那一种抽象的悲观感觉。当你陷入“我完蛋了”、“我真没用,什么也改变不了”的绝望情绪中时,不妨将问题具体化,想想“我究竟遇到的是什么困难”,然后再冷静地想一想,“怎么样能解决?”

第四,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关注和强化。一切大变都是从小变开始的。当你把问题缩小到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时,小小的成功不仅会给你带来惊喜,还能由此激发你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然,如今青年们的“丧”文化,并不是真的只有消极颓废,其中也包含了很积极的抗争元素。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丧气太重,怨气太浓的话,不妨开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自己真实地行动起来哦!

关于主播:

社会心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男神陈昌凯老师,将多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动的语言讲给你听,为你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心理学实验解释很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迷惑不解的现象,听起来妙趣横生!

关于喜马拉雅:

中国第一音频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⑻ 如何看待青少年中流行的“丧”文化

其实所谓的“丧”不过是个新名词,其表达的“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在古今中外的年轻人中都曾普遍流行,绝不新鲜。

比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从年龄上看,也就是现在“丧”文化主体-90后的年纪。无论是阮籍的“青白眼”,还是他们聚集林下,喝酒、纵歌,在今人看来都足够颓废和消极。

再比如,歌德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少年维特。

维特出身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多情善感。他爱上了一个叫绿蒂的姑娘,姑娘却另有所爱。爱而不得让维特痛不欲生,加之感觉自身与社会格格不入,前途无望,最后开枪自杀。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据说一经面世,即成为畅销书,是歌德作品中被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可见歌德切切实实刺中了当时社会的“痛点”。

而从书中情节,我们可以分析出维特的烦恼有三:爱情求而不得、社会适应不良和前途黯淡无光。

那么今天的年轻人呢?我们看看他们的“丧”言语吧:

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年轻人们的“痛点”没有发生变化,仍是爱情、环境与前途。变化的只是表达方式。

没有孩子是不背负着期望长大的,所以,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来自社会和父辈的压力。今天的年轻人,得益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其成长过程中,物质并不缺乏,“没有吃什么苦”。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于稳定,“逆袭”、“出人头地”等超越阶层的行为依然不容易实现。尤其对于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

此时,自嘲、自我矮化以降低社会、家庭和自我的期望值,以弥补心理落差和遗憾就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不得已选择。

相比于少年维特的“自杀”,相比于魏晋时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反抗礼俗,当代年轻人的“丧”反应,在“自我保护”与“反抗世俗”方面实在是过于“温和”了。

今天,我们不仅能接受加班、苦读、上进,也开始正视、拥抱生活的更多方面。辉煌成就固然令人赞叹,但平淡如水的普通生活也可以是一种主动人生选择。

就像电影《濑户内海》中高中生濑户所言:“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相信年轻人在逐渐成熟、适应了社会之后,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英雄主义”之路,一如他们世世代代的前辈们。

“又丧又积极”的年轻人们已然出现了,不是吗?

⑼ 谈谈“丧”文化流行的原因

    最近很流行太宰治《人间失格》里的一句话:“仅一夜之隔,我的心竟判若两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而这句话也在群众之中迅速流传,一时盛兴,然而这种“丧”文化流行的同时,也不禁让人引发一些思考:

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人类是一个群居生物,在几万年的社会体系中, 排除异己与害怕与众不同成为了人类的天性之一。 而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尤为明显,一方面是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害怕自己与众不同 ,一方面内心又 极度渴望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 特殊时期的内心的剧烈斗争和矛盾下 ,他们自然而然的就向“ 丧 ” 的这种文化靠拢,这是一种文化选择的结果, 低级文化归附于高级文化。

      而在于成人中之所以流行这种“丧”, 是因为成人世界的感情平时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抒发和宣泄,急需找到一个情感的寄托 。而丧文化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感情依附的机会,加之一两个人的带动,正好如天雷勾地火一般一拍即合。

    虽然中国现在繁华如此,但依然有一些人,因为他的学历,思想,等方面的总体水平不高。 且社会更新换代太快特别熟信息,在信息巨浪的一次又一次冲袭下,阵地难保且又呼声四起,进而逐步失去了自己正确的判断力。

    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个社会问题,当今社会 思想开放,包容性强,发展快的特点,使社会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主流文化 。又加上一些盲目跟风人士的曲解和误导,导致人们错误的以为 谬论是真理,虚假是善意,谎言是真诚。 判断力的缺失丢失了正确方向,使人们以为的就是他们以为的。这更壮大了“丧”的队伍,助长了“丧”的作风。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的身上都有些疾病,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渴望着被他人理解,且又害怕被别人理解。 而这种“丧”流行,一方面也反应出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压力大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在极度渴望的被理解下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 而青少年与青年作为这种“丧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还有另外他本身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在追求成熟的道路上来伪装自己使自己看起来比较成熟和有内涵,换句简单的话来说,他们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像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这是青少年与青年心智暂不成熟的表现。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层次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提高,这种“丧”文化只是一时的文化畸形,但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的青年贫瘠,但这是社会问题,我不过多深究,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最近几年流行的丧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