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差异是什么

文化差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4 14:01:15

㈠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什么

中外文化差异的10个不同点是:

1、饮食: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

2、餐具:中国人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

3、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4、生活态度: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5、文化: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

6、消费观: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东方人喜欢攒钱。

7、隐私观: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8、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

9、竞争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10、工作态度:大部分美国人工作也是极其勤奋的,但同时美国人又有享乐主义的一面,所以主张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享受的时候快乐的享受。这点中国跟美国比较接近。只是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附加值还需要提升。

㈡ 文化差异的概念

一、是传统习惯的差异

美国人非常强调自由,个人主义观念强烈,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有一点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美国人非常重视法律和规章制度,强调个人自由的同时,是以不违反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前提的。中国人也强调自由,但在遵章守纪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一些。举个例子,在公交车、地铁、办公室等国内公共场合,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年轻人吸烟、听音乐、大声讲话甚至赤膊上阵,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至于这些行为是否会影响他人,他并不太关心。西方的年轻人也常在公共场合有这些行为,但他只有看到有“禁止吸烟”、“请勿大声喧哗”这类标语提示牌,或者有人告诉他这里禁烟、禁止大声喧哗,绝大部分的西方人会自觉将烟灭掉,降低说话声音。至于在公共场合听音乐,戴上耳塞已成为一种习惯,目的就是不要影响他人。
明白了中美这种传统习惯的差异,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比如:在餐厅吃饭,中国人非常喜欢热闹,甚至许多马拉松式的谈判,到了餐厅,酒杯一碰,一高兴,生意就谈成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将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不分彼此,吃饭、喝酒陪客也是工作,猜拳擦掌,喝的开心,吃的热闹就达到了目的。

美国人不同,他们将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吃饭品酒是享受,吃饭时是极少谈到工作的,一般不会主动在餐桌上谈生意。因此,美国人吃饭喝酒不图热闹,只图享受,人也不多,大都是三三两两,慢慢品,低声聊,喝不喝酒,无人勉强,喝多少你自己决定,他不会给你灌酒。

亲戚朋友初次见面,中美人士都有互送礼品的习惯,但中国人和美国人送礼的传统却大不相同。美国人送礼,大都选择别出心裁的小艺术品、小手帕、小卡片等,价值多少不重要,有纪念意义即可,美国人一般是不送烟酒的。中国人送礼,大多选择名烟、名酒、名茶、保健品等,价值太低了不行。在接受礼品时,中美传统习惯显而易见:美国人接到对方赠送的礼品,要说“谢谢”并喜欢现场打开包装盒,试戴一下,赞美一番,称很合适,自己很喜欢一类的话。中国人接受礼品,喜欢故意推辞一下,说“不用”、“不要”之类的话,以示礼貌。美国人接受礼物时是不能推辞的,推辞的意思是嫌礼品不好或价值太低,自己不喜欢
二、是语言文字的差异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中国的语言文字注重严肃性,说话委婉,强调措词,抑扬顿挫、标点符号都认认真真。因此,官员讲话大都拿着讲话稿,为什么?怕说错被人笑话呀!所以许多官员宁可讲大话、空话、套话,也不能讲错话,力争让人听起来舒服,怕听众议论自己没水平。

美国不同,他们开发比较晚,建国不过两百多年,美语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在现场表达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我们许多人参加过面试,或者当过主考官,我也面试过不少人,发现我们许多中国人不太善于现场表达。我曾经录用过一个下属,本科毕业,知识渊博,但不善于表达,胆子小,每次汇报工作三言两语就没了,你再问到工作详细情况,他就答不上来。后来我让他准备一张纸,写一个简要提纲,每次汇报工作就围绕这个题纲进行。我认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嘴笨,而是在我们读书期间,缺少这类练习。

再比如,我们在许多交际场合介绍自己,会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住址、未婚都介绍了,还有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的风景,欢迎大家前去游览等等。美国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一般是不会介绍这些内容的,他们认为这个是自己的隐私,自己不讲,你也不该问。这就是语言和交际上的差异
三、是人际关系的差异

我们中国人非常擅长人际交往,广结四海朋友,大家都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因此,无论是政府办事,还是去购物、谈生意都希望找朋友,没朋友的托朋友去找朋友的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相信朋友、重人情,连打广告都越来越重视口碑宣传了。

有朋友在政府部门工作,你去办事就方便多了,委托朋友办事不仅可以热情接待、少跑路、办事快,还可以优惠,少花钱,可以不用按正常的流程走,特事特办。多年前我们返乡,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在等候的近二十分钟,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朋友办理了结婚证,手续费免交,还热情送他们出门,待我们办证时,一副冷冰冰的脸,没有一丝笑容,像审问犯人一样,手续费收了100元。后来一位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同学告诉我,其实当时办理结婚证收费是每张10元。只可惜我们当时高兴,急于去拍婚纱,连收据都忘了索取,投诉都无门。这就是朋友办事和陌生人办事的区别,类似的例子相信读者朋友能列举很多。

总体来讲,美国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人情比较淡,老百姓比较重法律。加拿大是美国的邻国,有些传统文化与美国接近。我一位深圳的朋友几年前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老公的哥哥是该市的一位基层官员。她告诉我,加拿大华人较多,但找她老公的哥哥办事的朋友极少,为什么呢?她说不是他不肯帮,而是加国检察官对此监督很严,不敢帮;另一方面就是,加拿大绝大部分人是英国和法国人的后裔,华人所占比重不超过4%,欧洲人自主意识比较强,宁可多花钱也不愿麻烦朋友,办事走后门会被人看不起,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相反,咱们中国人从购家电、买车、购房,到交税、交罚款、谈生意,只要是能找到朋友关系,我们许多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找朋友出面协调,不找关系你就吃亏了,有朋友关系不用容易被人笑话,笑你傻冒。如果找到朋友,朋友有权力、有能力而不帮忙,朋友还不能直接拒绝,这就是咱们中国复杂的人际关系。朋友难做吗?难做,好朋友更难做,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前面说过,美国人将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的比较开,他们认为工作中有分歧、有矛盾很正常,但工作分歧不影响他们的私人关系,他们不会将工作中的矛盾带到生活中去。举个例子,美国国会议员常为一些法案争得不可开交,各执一词,但他们争在当面,背后不说风凉话,只要离开会议室,就淡化分歧,不会借工作问题搞人身攻击、打击报复。当然,反过来,他们也很难利用私人感情来影响工作,并不会因为我们是朋友,工作中我就支持你的观点,放弃自己的立场。多年前我在美国企业工作时,就常遇到类似的例子,有一次我看到两名美方高管在会议室拍桌子,一位将文件扔的满地都是,另一位夺门而去,但会后我竟然看到他们在一起聊天、喝咖啡。这种情况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将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交织在一起,私人关系好,工作关系就更好,彼此很容易相处和配合,相反,如果工作关系破裂,则私人关系也难以保持完好。

四、是社会教育的差异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毛泽东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并不妨碍他成长为国家领导人;比尔。盖羡没有读完大学,但却成就了他的软件帝国。这说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和比尔。盖羡等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社会经历和社会教育一样让他们成长。

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出现了像孔子、老子、荀子等这样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人们对读书人的重视程度。但对于社会教育,我们并不十分重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比如:看到不懂事的孩子在故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吐痰,捕杀鸟类,辱骂他人等不良行为时,只要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是亲戚朋友的孩子,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见怪不怪,久而久之,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孩子便失去管教和约束,间接助长了其坏脾气和不良行为的养成;长大以后,他又将这些坏脾气和不良行为带进工作和生活中去,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和教育,我行我素,经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你管得着吗”、“关你屁事”、“这事跟你没关系”、“请你少管闲事”……就这样,一方便我们不愿去管教别人的孩子,也管不了,孩子也不服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忽略社会教育。

如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遇到搞破坏、不守纪的分子,会有老百姓举报,那时大家的社会管理意识很浓厚,“爱管闲事”的人多,现在淡化了,大家认为这是政府的事,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相对而言,美国比较重视社会教育。无论是在公园、街头,还是车站、码头,只要发现你迷路,路人会主动揍上来问你是否需要帮助;你带狗进公园,就会有“爱管闲事”的人指着告示牌提示你;你的孩子在水塘边嬉水,路人就提险他这里危险;你在火车上抽烟,就有人指着警示牌提示你,如果你还继续抽,他会将列车员请来……总之,一定有人士来教育你,他的话不一定中听,帮你成长嘛!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中国人看到这类行为大多选择忍让,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似乎没看到,没人愿意来教育你,他认为教育了但得罪了你,自己又不受益,管那么宽干什么。

五、是社交礼节的差异

称呼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礼节之一。

中国封建统治达两千一百多年,强调上下有别,等级观念比较强,称谓比较讲究。无论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称呼上司大部分用的还是头衔,没几个人敢对老板和上级直呼其名。称呼不知道头衔的人士,则以先生、小姐居多。至于自己的父母和校长,我们更不敢当面直呼其名,否则会被骂没大没小,没教养,没礼貌。在中国,如果你找某官员办事,则更要注意称呼了,不仅姓氏,头衔都要正确,绝对不能错,喊错了他认为你不是在找他。假如你直呼其名,则会惹他不开心,会认为你没将他放在眼里,不尊重他。

截止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只有我们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制订政策,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并且,越了解对方的文化,就越容易包容对方的文化,容易与对方加强交流,求大同,存小异,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孔夫子的观点。

㈢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一、善恶观上的差异

概括起来,西方的善恶观是两句话:生活上与人为善,政治上防人为恶。生活上倡导博爱,人人亲善,让世界充满爱;在政治制度设计上,要防人为恶,重在营造一种体制和机制,防止坏人一旦进来做不成坏事。东、西方的善恶观差异很大。

我国的政治体制总幻想执政者都是先进分子,有觉悟讲党性,都是可信赖的,所以往往重任命授权,轻制约监督,导致大量决策失误和大面积腐败,这个教训极为深刻。我想,我们的善恶观也得来一次新的塑造和进步,也求做到生活上与人为善,政治上防人为恶,社会才能平稳发展。

二、公私观上的差异

西方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自私的,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利益驱动是永恒的主题。从人性角度挖掘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最好的制度设计。所以西方放开搞个体私营经济,鼓励人们致富,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我国改革开放后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逐渐形成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氛围,一改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局面。西方有个理念,即人的自私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回报社会,私有财产最终也都是社会的,不要怕富、嫉富、仇富、刮富。

我国过去把“私”看作是洪水猛兽,提倡“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在文化大革命中喊了十年,这个东西带着极“左”的色彩,背离和压抑人性,严重束缚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三、文化观上的差异

西方人的文化理念崇尚三点,与我们差异很大:

1、个性自由。在西方,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尊重人权,注重发挥人的特长。我国的文化观讲究“大一统”,凡事都得一个模式,一个思维,动辄就统一 思想,这就管死了个性,压抑了自由,人活得比较累,社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动力。

2、开放包容。美国历史虽短,但是全球的移民国家,全世界的文化都在这里杂交融合,很少有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才全球上自主创新的头号经济强国,我国三千年自然经济,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夜郎自大,排斥外来文化,障碍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这也是四大文明古国,经济都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3、认真守信。德国人工作认真,一丝不茍,时间观念强,诚实守信的品格凝集了日尔曼文化,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现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普遍缺乏诚信精神,五种病态经济——诈骗经济,贿赂经济,债务经济,造假经济,赖帐经济,就是落后的文化观带来的恶果。

四、生活观上的差异

1、消费观。人生来就要谋求生活,生活贵在质量。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 “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

中国也有“三为”的价值观,一年四季忙为一张嘴,吃饭第一;人活着为了一口气,不计后果怄气打仗;死爱面子活受罪为了一张脸,处处要面子。中国人偏好攒钱储蓄过日子,导致中国储蓄率过高,达到46%以上;造成内需不旺,消费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弱。

2、隐私观。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寻问和讲究他人的隐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可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3、生育观。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

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一些边老农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仍呈高速增长之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高峰期为14.6亿人。

五、竞争观上的差异

东西方在竞争观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点上:

一是要不要竞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

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从儒教看,竞争是不道德的。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怎么对待竞争。西方人认为,竞争应该依法进行,提倡公开、公平,透明,提倡纵向竞争,向前发展,互相激励,用竞争为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中国人受封建儒教文化的影响,封建小农意识的束缚,红眼病多,往往从另一个角度看竞争。

中国人竞争是横着使劲,热衷于在一起打架,等把你打倒了我再跑,这种内耗机制严重障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六、教育观上的差异

中国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学而优则仕,学习是为了得文凭,得文凭是为了当官,这种思想很有市场。学习目的是为了做人上人,高人一等,而不愿意上高职,做技术工人。西方认为,学知识是为了得能力,得能力是为了生活提高质量。

人才价值取向上有差异。中国讲文凭本位,干什么都讲文凭,提拔干部看文凭,晋升职称看文凭。这导致大家对文凭趋之若骛,文凭造假大有市场,屡禁不止。改变这种现象,要像西方那样提倡能力本位,靠能力竞争取胜。文凭能造假,但能力不能造假。

学习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强调死记硬背和循规蹈矩,西方强调知识更新和能力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想象力,所以世界诺贝尔奖大多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

七、家庭观上的差异

1、家庭小型化。欧洲人在家庭上讲究小型化,每个家庭平均2.3口人,生活方便,生活质量也高。我们讲大家庭,四代同堂,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这是典型的封建大家庭文化。

2、亲情淡化。中国乡下人走东家串西家,凑在一起就喝,喝完就打麻将。欧洲没这些事,亲属之间很少走动,各忙各的,无暇去串门闲聊;对孩子很少溺爱,更多地强调自立自强。

3、父母对子女的依附弱化,对子女的依附心理不是那么强。养老靠社会保障,不用依靠儿女,所以不愿意生孩子,也没必要给后代积攒财产。

八、治国观上的差异

西方讲依法治国为主,把法制环境设计得很严密,让大家依法工作、生活,一切有条不紊。中国讲以德治国,从孔夫子开始就讲仁义礼智信,用德驯化民众,用礼规范行为,提倡克己复礼,半部《论语》治天下。

总之,东方人讲关系,西方人讲规则;东方人讲德治,西方人讲法治;东方人讲面子,西方人讲实际。

九、政府权力观上的差异

历史证明,德治核心是靠觉悟靠自律。人单纯靠觉悟是靠不住的,必须靠制度靠法制。中国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更说明了这一点!

一是政府职能上的差异。中国政府职能的设定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西方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给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对企业经济活动不干预;我国政府是万能政府,婆婆妈妈什么都管,管得太多,干预太深,恰恰束缚了经济发展。

二是规模上的差异。中国政府权力太大,事无巨细,带来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吃“皇粮”的人数多,财政负担重,办事效率低。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微观经济活动不干预,一心一意办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好,企业受的束缚少,可以放手放量地发展。

三是体制上的差异。中国政府讲管制,讲审批,西方政府讲服务,讲协调。西方政府是“摇头”政府,告诉民众什么事不准干,法律都规定了,其他没规定的都可以干。

中国是“点头”政府,什么事都得经政府点头,没点头的都不准干,层层审批,束缚了经济发展,恶化了经济环境,导致发展经济的企业这种“羊”太少,经济执法管制部门的“狼”太多,难以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只能是杀“狼”才能养“羊”,优化了环境才能发展经济。

十、纳税观上的差异

西方纳税是全民纳税,纳税光荣,全社会尊重纳税人,纳税人有权检查和监督政府使用税款的去向。所以纳税人感到光荣,纳税心安理得,有积极性。西方的纳税氛围完整,纳税人权力与义务对等,国家税收与财政支出对称,公务员与服务纳税人对应。

比较而言,我们缺乏纳税光荣、尊重纳税的理念。因此,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吃“皇粮”的人要增强三种意识:感谢纳税人,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

拓展资料: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2008),东西方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至1989是第一阶段,1990至2001上半年为第二阶段,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三十年,东西方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并随着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力的增长而阴晴不定,起起伏伏。

㈣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什么

1、价值取向方面,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

2、思维方式上方面,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辨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真理的最基本手段,并把分析学或逻辑学视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4)文化差异是什么扩展阅读:

在西方里,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

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避免“格斗”或“战争”,逐步形成了各种与“格斗”、“战争”有关的动态礼仪。如为了表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没有恶意而创造了举手礼,后来演进为握手。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与尊重,愿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于是创造了脱帽礼等。

在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着述中,都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论述。中世纪更是礼仪发展的鼎盛时代。文艺复兴以后,欧美的礼仪有了新的发展,从上层社会对遵循礼节的繁琐要求到20世纪中期对优美举止的赞赏,一直到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规则。

㈤ 什么是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也可说是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法律因素。政治法律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二,道德观念因素。道德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第三,语言、文字、艺术因素。不同的民族,因为语言文字的差异,常常使沟通出现误差,造成误解。
第四,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因素。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评价,是人们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第五,国民教育和国民性情因素。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方式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方式方法上不同,造成了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六,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因素。一个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的状况,既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有历史的沿革和特定的习惯,同时它也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凝结和体现。

㈥ 什么叫文化差异

什么叫文化差异

Tag: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阿威罗伊的探索》中描述了阿威罗伊评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过程:

他遇到了可怕的困难,“昨夜,《诗学》一开头就有两个吃不准的词把他难住了。那两个词是“悲剧”和“喜剧”。几年前,他在《修辞学》的第三卷里见过,整个伊斯兰教界没有谁能揣摩出这两个词的意思。他翻遍了阿弗罗狄西亚的亚历山大所有卷帙,查阅了聂斯托利亚教派的胡耐因·伊本-伊萨克和阿布-巴萨尔·马塔的所有版本,都一无所获。这两个神秘的词在《诗学》里俯拾皆是,不可能避开。”

接着他遇到了伊斯兰小孩子们的扮演游戏:“一个小孩站在另一个小孩的肩上,显然是装扮祷告报时人;他闭着眼睛,拖长声音喊道:真主以外无真主。充当人梯的小孩一动不动,假装是庙宇的尖塔;第三个小孩匍匐在地,权充教徒。”

在学者法拉赫的家里他听到对一种中国表演的描述:“平台上的人有的敲鼓,有的弹琴,还有十五或二十个人(带着大红颜色的面具)在祷告、歌唱和谈话。他们受囚禁之苦,但没有看到牢房;他们坐骑马状,但没有看到马匹;他们在战斗,但手中握的是竹竿;他们倒下死去,随后又爬了起来。”

结尾阿威罗伊煞费揣摩地写下了那两个词的定义:“亚里士图(亚里士多德)把歌颂的作品称为悲剧,把讽刺和谴责的作品称为喜剧。《***》的篇章和寺院的圣器里随处都有精彩的悲剧和喜剧。”

在他写下这么其谬远甚的解释的时候,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他曾经离这两个词的意义有多么地接近。

㈦ 文化差异的定义是什么

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那么,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究竟应该怎样来表示呢?霍夫斯坦特从其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了以下描述各种文化差异的指标:
(一)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
权力距离即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及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权力距离还是小的权力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判定一个社会对权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中国相对而言,是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在这里地位象征非常重要,上级所拥有的特权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特权大大地有助于上级对下属权力的实施。这些特点显然不利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创造和员工在企业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因而要在中国的企业当中采纳“构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为员工在工作当中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断进步”这两项人本主义政策,管理者有必要在实践当中有意识地减小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距离,才会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二)不确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例如,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中国与日本相似,也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中国推行员工参与管理和增加职业稳定性的人本主义政策,应该是适合的并且是有效的。此外,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上级对下属的授权被执行得更为彻底,员工倾向于自主管理和独立的工作。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上级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清晰的指示。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美国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因而开展员工之间个人竞争,并对个人表现进行奖励,是有效的人本主义激励政策。中国和日本都是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员工对组织有一种感情依赖,应该容易构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和谐的关系。

(四)男性度与女性度(masculine versus feminality)
男性度与女性度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对于男性社会而言,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着而坦然;而女性社会则完全与之相反。有趣的是,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男子与女子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就越大。美国是男性度较强的国家,企业当中重大决策通常由高层做出,员工由于频繁地变换工作,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因而员工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管理。中国是一个女性度的社会,注重和谐和道德伦理,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正如我们上面的叙述,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的人本主义政策是可行的。
通过对上述文化四维度调查数据的分析,霍夫斯坦特证实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是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很难轻易被改变。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从霍氏的各文化维度指标值中,可得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在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也是较明显的。就如中日两国文化都是一种集体主义导向,但两种集体主义却有较大的不同。此外,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之外,不可否认,还有投资合作伙伴“公司文化”的风格差异。可以说,公司内文化差距越大,产生文化冲突与困惑的可能性与强度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文化差异的指标不会只有四个。但即使只考虑这四个文化差异指标,且认为每个指标也都只有两种情况,按照排列组合来分析,也可能有68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类型。霍夫斯坦特的研究方法,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五)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long vs short term orientation)
第五个维度从对于世界各地的23个国家的学生的研究中得出。这项研究使用的是由中国学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说是注重德行而不是真理。长期取向的价值观注重节约与坚定;短期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传统,履行社会责任,并爱‘面子’。这一维度的积极与消极的价值取向都可以在孔子的教义中找到,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500年;然而这一维度也适用于没有儒家传统的国家。

㈧ 中美文化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

二、价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

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

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3、受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思想,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阅读全文

与文化差异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