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十年内,中国大陆有哪些成功输出海外的文化产品
以前中国文化走出去,主要靠介绍我国古老历史和田园风光。如今,各种各样的中国新文化也开始向世界彰显新一代中国人对未来的向往。被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席卷的新时代,这些新中国文化也成为了一张中国的海外名片。这在十几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事。
而现在,在流行文化上,我们也开始崭露头角。如今中国处在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科幻小说也随之兴起。中国的科幻小说《三体》、《北京折叠》获得科幻艺术届最高奖“雨果奖”、“星云奖”。并且在海外畅销,中国科幻也赢得了世界目光的青睐,开始了进军世界市场的征途。除了科幻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摆在了欧美发达地区的书店里。
电子游戏产业同样是一个文化输出的全新的领域,经历了数年的厚积薄发后,一批优秀中国的游戏作品也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在海外最大的电子游戏销售平台上,众多国产游戏好评如潮。“中国制造”的手机游戏也能够在超过100个国家进入应用程序销售榜前十名,甚至成为了引导世界手机游戏市场的风向标。
② 有谁有中国文化产业现在的具体统计数据
都在下面了,自己整理吧,希望对你有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化市场以“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到2007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文化娱乐场所8217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137家,网吧13万多家,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783家。文化市场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络。
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其中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7.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截至2007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开拓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进步酝酿突破,广电和电信产业的融合稳步推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这些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总体形势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机从美国发端并蔓延全球之际,到2008年底为止,中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感应最明显的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外向型企业相比,危机对文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呈现集中爆发势头,对于一些坚持创新的文化企业来说,风暴虽然潜藏风险,但更蕴含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最后从消费角度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③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哪些
传统文化产业有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有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
④ 中国有哪些文化产业方面的成就
近日,在深圳闭幕的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有一则消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文化服务业的经济总量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
聚焦:文化产业的“金饭碗”
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最多的已经不是它的工业和农业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大众文化产品。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已更多地从制造业向信息产业、服务业、媒体和娱乐业等这些听上去不那么“硬”的行业转移,甚至是大规模进军。人的发展也逐渐回到对人本身的关注,在时间和金钱的支出上,也从衣食住行流向文化娱乐。过去,娱乐是短暂的“放松、加油和充电”,文化艺术则是衣食无忧的知识精英们的精神活动,而现在,它成了人回归自身的一种途径,是人在文化层次上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产业在新经济的环境下得到蓬勃发展,有人称之为“文化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大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发萌动、上世纪90年代的起步探索和新世纪的培育发展三个阶段。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据介绍,目前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比较完整的行业门类。截至200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娱乐业、音像分销业、演出经纪与代理业、艺术品经营等门类的产业单位共有34.9万个,从业人员166.97万人,创增加值近307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各个行业门类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从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2/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专家:发展文化产业恰逢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叶朗教授指出,文化产业将是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些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别人无法重复和模仿,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认为,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的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它跟世界文化产业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就国内来看,我们的文化产业的行业当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传媒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包括网上媒体。另外,从地域来看,发展极不平衡,比较集中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最有效的整合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包括过去所谈的文化资源,如文化遗产、文化人才、文化设施。另外,除了文化资源这一块,还有资本要素、经营要素,应当说中国目前的现状,就是在文化资源这一块,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要把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资源还需要资本的要素、技术的要素、管理的要素。就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整合,是把这几个要素很好地调动起来,把潜在文化资源开发出来。 文化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而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前面临五大挑战。
一是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强的消费需求和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消费特点。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不能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三是文化产业的管理手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四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许多跨国文化企业陆续进入我国的文化市场,而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还不能完全应对这种激烈竞争。五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传播领域创新的重大革命,我国的文化产业还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
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难题,文化部门要从促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入手,培育和重塑国有文化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华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培育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另外,还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提示:别让文化被过多的“铜臭”俘虏
《文汇报》一篇文章指出,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中,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曾得到明确的阐述。高增长的经济速度未必能促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腾飞。如果让文化的建设完全受控于市场规律,使追求商业利润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目标,让经济因素支配了文化从创造到传播、从政策的制定到生态和区域的规划全过程,就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主要表现为:
——把实利作为文化生产的唯一追求。现在的文化市场现状是,大众文化过度膨胀,而高雅文化、民间文化日趋萎缩,文化的多样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公益文化无法繁荣。消遣娱乐性文化活动压倒、代替了修养提高性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文化的兴趣活动都以投资行为来认同,文化教育仅仅以有用的为依据,这样,对实用性的、工具性的如计算机等级考、外语等级考相当重视,而对文化积累性的修养、知识缺乏兴趣,成为爱好文化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
——把速度作为唯一的价值观认同。最大限度地追求功利必然要挤缩时间成本,“时间就是生命”的口号一变而为“时间就是金钱”。高速度直接导致都市人心态的普遍浮躁,精神过于紧张,文化生活变得表面化,文化建设变得肤浅化,失去了文化发展的持续后进和深度挖掘的可能,也失去了文化享受的闲暇情趣。立竿见影式的目标追求,把文化的熏染陶冶过程中的种种乐趣一概摒弃了。恰如王安忆在《忙碌的休闲》一文里说的,现在连休闲的日子也变得很忙碌、很繁重,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那一份安宁与愉悦。在所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都在市场经济中一起躁动时,东方式的安宁与静穆的生活大概已经很难寻觅。
在龙应台的一篇题为《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中,提到了衡量文化的另一套标准,以为“文化和这些工程逻辑正好是相反的:它不比速度;它比安静,比深沉,比细致,比温柔绵密,比——慢。也许五十年是一个测量标准。”此种说法恰当与否且不去评说,却至少给人一点启发。 (人民网 王丹 )
⑤ 我国文化出口的情况怎样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74.1亿美元。其中出口2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2.6倍。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印刷品、乐器为主。2013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95.6亿美元。其中出口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3.2倍。文化服务主要以广告宣传服务为主。
2014年3月初,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商务部等有关单位参与起草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对全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特别是推动文化出口工作做出了全局性部署。商务部将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有序推进文化产品出口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搭建贸易促进平台。近年来,商务部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出口促进工作,包括将文化贸易作为京交会的重要展示、洽谈、交流领域,在京交会上举办文化贸易展区和论坛;积极参与主办深圳文博会,指导驻外经商机构协助文博会境外推介和贸易促进活动,促进文化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参加日本东京电玩展、德国科隆游戏展,举办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利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为文化企业搭建出口信息平台。下一步,商务部将依托自由贸易园(港)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研究建设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进一步扩大文化出口规模。
二是加大对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利用财税、金融手段,支持文化贸易企业。2009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2010年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政策措施。在鼓励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出口方面,2007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于2012年进行了重新修订。根据《指导目录》,商务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认定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共有366家企业、123个项目,已通过公示,将于近期公布。
下一步,商务部将积极会同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文化服务出口、境外投资、营销渠道建设、市场开拓、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随着“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的继续推进,落实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
三是推动文化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境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据商务部业务统计,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由2006年的76万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1.8亿美元。文化领域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不断出现,如北京四达时代集团自在非洲卢旺达、几内亚、尼日尔爾利亚等10多个国家取得有关数字电视的运营资质,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AMC影院公司,小马奔腾并购好莱坞电影特效公司数字王国。
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快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境外投资行政许可程序;支持文化领域境外投资,继续利用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为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企业境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涉及文化领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