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有哪些
电影《刮痧》,从中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中医被留学国外已事业有成的儿子接往美国与儿子、儿媳及孙子一起居住,老中医到了美国后,虽然是衣食无忧,但是周围一切对他来说都很陌生,生活也感到诸多不习惯。
儿子与儿媳都忙于工作,很少在家,而出生在美国的孙子甚至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老中医整天待在家中无所事事,虽有亲人在身边,但却很少交流,因此他心中不免感到苦闷与寂寞。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孙子从外面跑得满头大汗地回来,显得精疲力尽,接着就突然晕倒了。老中医非常担心赶紧给他把脉,发现原来他是中暑了,于是立即用冷毛巾敷头,可孙子仍然昏迷不醒,老中医进一步检查才发现他还发烧了,于是老中医就用刮痧的方法为孙子泄火和退烧,正当老中医给孙子刮后背时,儿媳回来了,看到儿子身上一道道的血痕,便惊叫起来并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而且大声地质问老中医在干什么和儿子怎么了?老中医刚要跟她解释,可是对于儿媳一个在美国生活十几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的她又怎能听得进去呢!她执意打电话叫救护车将她儿子送往了医院。
不久老中医和儿子也赶到了医院,看到孙子在抢救室里被救治,儿媳在抢救室外伤心地哭着,老中医百感交集而又疑惑不解,当看到孙子脱离危险苏醒后,老中医便不辞而别汇过去了。后来因怀疑孩子被父母虐待参与救治的美国医生向警方报警了,由于对于中国传统中医疗法一无所知,因此孩子被美国儿童救助机构强制带走,孩子母亲也怨恨他的父亲和爷爷,后与其父离婚并禁止父亲与儿子见面…这一场在美国社会大背景下搅和着亲情所上演中西方文化之间激烈地碰撞,使我感触颇深,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事物认识差异竟然连亲情都无法弥合!
㈡ 中西文化有哪些冲突事例
1、客套话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餐饮习俗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5、家长的态度
以色列总理小时候放学回到家里,他妈妈常问他两个问题,一是你今天给老师提什么有挑战性的尖锐问题;二是问你今天在学校做什么令同学和老师映象深刻的事情。而我们中国的妈妈,在孩子回到家,常常问,你今天听老师话吗?
㈢ 文化冲突的例子有哪些
文化冲突的例子:
1、一个中国妈妈,带着自己2-3岁的儿子去美国旅游,在公园游览时,被一个美国大妈发现其小男孩儿穿着开档裤,马上就报了警,结果警察把母子俩带到警局训诫并罚款。原来,美国有法律规定,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合露阴。
2、德国的分制跟其他国家都不一样,1分是满分,4分是及格,6分最差。在德国长大的爱因斯坦小时候考试通常1分,偶尔2分。结果这个故事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很差,只考一两分,长大还是当了大科学家,实在太励志了。现在才发现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文化的产生是以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而处在相同生存环境里的人,又会形成许多共同的感受和经验。在封闭的生存环境里,这些共同的东西是产生部落或者村落文化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或者村落之间人们的各种联系不断增多,封闭的状态逐渐就会被打破。人们带着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所形成的感受、认识,习惯等互相交往,必然要产生冲突和磨擦。
所以,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㈣ 生活中有哪些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例子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生活中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例子,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京都,是古代日本的缩影,至今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
同时,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都市之一,传统产业、出版印刷、食品饮料、机械仪器、电子产业是京都工业中的主要产业。
但是,京都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接纳了现代化,从而使这座古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融合:从花见小道一带的木结构传统民居到京都车站的钢结构后现代建筑;在用高科技产品装饰起来的现代化大公司旁边,藏着矮小寒碜的神社;街道上有西装革履的人和穿着和服的人擦肩而过……
京都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建筑布局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为蓝本进行建造的。
这座千年古都的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整齐,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虽然如今的京都中,现代建筑物已经栉比鳞次,但仍保留下了许多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都 (日本京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