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把传统文化导入产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为我们喜爱,一些设计师被这强大的“西风”所吹倒,一味推崇西方设计流派,一味模仿学习西方设计,有些设计师功力不到位,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洋不洋,要土不土。取人之长,补其之短,我国的设计师就应该吸收西方设计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使中国化的包装设计传播于世,现代与传统之间并非割裂,而是渗透融合,传承、超越是顺势而合之道。当今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特点,即在商品以极快的速度流通的同时,也遭到快速的淘汰。此时,产品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异性外,包装设计也得出色。我们可以以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灵感,与现代科学技术巧妙融合,将传统的美感与现代的先进技术相结合,个性化、创新化地体现商品的特性,在促进商品流通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传统文化的价值。
近年来,深受消费大众喜爱的吉祥图案装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龙纹图案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生气昂然的感染力而着称于世,成为民族传统的标志和象征,特别是将龙纹作为一种装饰和主题图案设计于包装之中,对于创造这种商品的艺术形象,形成某种意境,表达某种主题,能起很大的推销作用。其中酒包装装潢上龙纹的应用尤为突出。例如:板城烧锅酒的包装设计就很好的表达了该商品的理念,给人们带来追求向上,吉祥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色彩的处理上也是十分强烈大胆的,这在其他国家的包装中是少见的,把红色黄色金银黑白等很难调和的色彩搭配到一起,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加强了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表达。
而同时,为了设计出兼具创意性、实用性、影响力的作品,设计者应该明白包装设计的渠道并不是唯一的,设计者要在逻辑方面以及情感方面将图形、文字、编排等综合地运用在包装外观上,在表述清晰的同时能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所以,一个好的创意产品设计渠道除了要与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消费者的情感相结合,也必须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
⑵ 怎么营造感恩文化,怎么引导,才能让员工对公司有感恩之心
文化,不管是企业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都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正如同人们每天看好莱坞大片,就被美国文化同化了,对美国心生仰慕;每天都谈论韩国明星,就被韩流同化了,一定要去韩国旅游一次。
对企业来说,你让员工沉浸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员工就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文化,而不是靠你的宣讲和灌输。如果硬性宣讲和灌输,员工反倒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对题主的问题,我不好给出合适的答案。首先需要知道公司核心领导的风格,然后再来定制应该导入的文化特征,最后在进行制度和物质方面的固化和强化。这一切都做好了,才谈得上营造和引导的问题。
⑶ 如何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
如何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那么如何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呢,希望下面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广泛征求意见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组织变革或再造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造成了“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的尴尬。麦肯锡兵败实达,就是最好的案例,虽然方案很科学,但实达的文化不能融合,结果是一败涂地。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在我们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的企业文化塑造项目中,就是先让基层员工自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结合企业文化,提出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最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一、企业高层的角色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 “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 “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既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同时又是理念、制度的破坏者。
二、从点滴做起
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并进行宣传
一、理念故事化
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强调竞争,他们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活泼的体现出来:清晨醒来,狮子的想法是要跑过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此时想的是跑过速度最快的狮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适用。
二、故事理念化
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三、沟通渠道建设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如果员工不能认同公司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由于方向不一致,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很脆弱。长期来看,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
;⑷ 如何把地域文化引入语文教学
一、依据新教材“课外拓展延伸”,引入地域文化
新课程提倡开发教材,课外拓展延伸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扩展他们有关背景的知识面,非常重要。但教参中许多材料的内容,并不适合各个地方的学生——对于许多地方的学生来说,教参中那些内容是遥远的东西,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寻找与当地文化相联系的材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地域文化背景能从“背景知识层面”影响课堂教学。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虽然不如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那么密切和直接,也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知识停靠点。教学中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阅读思考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而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老舍是北京人,与我们距离远着呢!其实老舍曾在济南工作过,对济南有很好的印象,他曾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尽管这些知识可能对学生理解课文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接近的空间概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进一步以这一地域文化内容为“兴趣中心”,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有关老舍和《济南的冬天》的材料,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以“课外拓展延伸”为依托的好处是师生都有“延伸”的要求,只要有合适的相关的地域文化,谁都愿意拿来用。
二、以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引入地域文化
如果说“课外拓展延伸”受课文内容限制比较大的话,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回旋的余地就大得多了。如教学“漫游语文世界”时,我根据课文练习题让学生去了解息陬的情况:这里孕育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淳朴的民俗、民风。这里曾经有过新时器时代的文明,至今仍流传着三国时期夏侯惇、夏侯渊屯兵于此的历史故事。尤其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在此编纂《春秋》一书,书写了历史上灿烂的一笔,我们学校就因此而命名——春秋中学。
三、以“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依托,引进地域文化
有些人认为自然学科容易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没有东西可供学生研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条明确强调:“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只要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只要有利于资料查阅、材料组织、采访、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归入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范围。问题并不在于哪一项属于语文,而在于我们有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独行”的重要手段,而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背景是其必要前提。
四、以课文比较阅读为依托,引进地域文化
如教学《盘古开天辟地》这篇神话时,我们碰到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区别?后来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尼山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在充分体会神话与民间故事区别的同时,也对《盘古开天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深入了解地域文化背景有利于对课本范文进行比较阅读。尤其是说明文、民间故事、神话、诗歌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五、以语文基础训练为依托,引进地域文化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我用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连词成段”。同学们利用曲阜的景观,利用从课本中选出来的重点词语,成功地写出了一则又一则优美文段。我还把一些片段描写放到单元考试卷中,来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以写作训练为依托,引进地域文化
出发去尼山春游之前,我让学生凭想象描写楚门尼山的美好风光;春游中,师生在尼山上进行语言游戏,描述即时风光;回来之后再整理写成美文。师生同台唱和,其乐融融。
从实践的情况看,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引入地域文化的途径,主要有六种:一是课外拓展延伸,二是“利用综合性学习”,三是利用研究性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安排,四是利用课文比较阅读,五是利用平时写作及连词成句等分项基础训练,六是结合春秋游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写作训练。也就是说,不管是教学前的预习,还是课外延伸;不管是教学中的比较阅读,还是课后的作业训练;不管是课上的合作探究,还是课外的社会实践(包括春秋游),都存在引入地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途径。
平时,谈及地域文化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确实需要结合当地的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等,尤其是“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就非常需要地域文化来支撑。但是,大家也有畏难情绪,一是手头缺乏当地文化的相关资料,教师也没时间去寻找这些资料,二是学生平时作业很多,即使布置了语文实践活动的作业,也大多得不到实施或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燃眉之急的问题”紧密结合,以学生的“强烈需求”为抓手,科学选择“兴趣中心”,把语文教学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