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苦旅里的苦在哪里

文化苦旅里的苦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3-09 16:02:15

‘壹’ 《文化苦旅》“苦”在哪里

为文明的损毁或消逝而感到悲伤
似乎自己的身体被撕去一块,越旅行越痛苦

‘贰’ 为什么余秋生把这本书命名为《文化苦旅》“苦”在哪里

苦旅,应该理解为心灵的苦,你看,他写的每一篇都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丢失的惋惜,也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而无奈,这不是一种苦吗?

‘叁’ 文化苦旅之苦

品味《文化苦旅》之苦

《文化苦旅》—— 余秋雨 先生的这本文化散文集,称之为名着,的确名副其实。读罢此书,我感觉到“文化”、“苦”、“旅”这些字眼的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纵观全书,使我感触良深的是那一个“苦”字,这个“苦”,既非旅途上的舟车劳顿,亦非单指作者为所见所闻感到痛苦,而是一种交织着悲凉、愤恨与惋惜等复杂的情感。

“悲凉”的感触,在《藏书忧》中显然是挥之不去的。“中国文化有着强硬的前后承袭关系,但由于个体精神的稀薄,个性化的文化承传常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终止”,文中叙述完其“忧”之后,笔锋一转,满怀痛楚地道出了自己的悲凉之情。的确,一个学者书斋中的一本本藏书,可以代表他一生汲取知识、钻研琢磨、筛选取舍而最终自成思想、学术体系的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他所收集的书,便可窥知他的精神世界的个性特点与积累所得的成果。因此,我们不能不说,一位学者的全部藏书是他一笔丰厚的精神财产,这些藏书一捐、一卖乃或一焚,就意味着一笔精神财富化为乌有,一个人苦心经营、毕生构筑的精神大厦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令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这,便是中国个体文化悲凉之所在。

《文化苦旅》的“苦”字背后,更蕴藏着作者对国人对待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上,那种“愤恨”之情在《道士塔》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余秋雨 先生的愤恨并非只是针对那些不择手段骗取劫掠藏经洞中无价之宝的国外强盗,更是针对当时中华民族对待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所表现出来的令人痛心疾首的态度—自私、冷漠、麻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腐败无能的官僚们,无不在糟蹋着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富裕的或贫穷的,高贵的或低贱的,满腹经纶的或目不识丁的,整个民族竟无一人挺身而出前去保护那些文物,面对外来盗贼的疯狂劫掠全都袖手旁观,甚至浑水摸鱼,趁火打劫。鉴于此, 余秋雨 先生实在是出离愤怒了:“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由此,我们强烈地感觉到 余秋雨 先生愤恨之情,既恨强盗们的卑鄙无耻,更恨我们先辈的愚昧无能。

余秋雨 先生的“苦”,还饱含着对当今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惋惜。在《家住龙华》中, 余秋雨 先生由住所附近的殡仪馆联想到了中年教授们的去世原因,他说:“单为一项工作奋斗,再累也累不死人。最痛楚的是生命的分裂。”一位中年教授,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他身上担负着太多的责任,他教书育人,他学习研究,他养家糊口,这一切还仅仅是每个教授的本职和应尽的义务。其实,这一切,已经是够多了,因为潜心于学问,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然而,还有很多事情不请自来,无法摆脱:出席各种社会活动,某些毫无意义的应酬,“每件事都是紧迫的,无可奈何的”,这些枯燥琐碎的杂事与学者本职毫无关系的,而其理由却又是那么的堂皇庄严,结果最重要的任务——研究,就不得不挑灯夜战来完成了。一个个渴望宁静、专注、全身心投入研究的智慧的生命,竟如此被杂事俗事榨得灯油耗尽,抱憾而终,这正是目前中国学术界的悲哀。《酒公墓》里,同样有着余秋雨对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感慨,他指出,他们的不幸并非自己招致,实则源于当时的时代、社会环境。

悲凉、愤恨、惋惜等情感以及对华夏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种种感慨,便形成了《文化苦旅》中那种独特、浓厚而又使人掩卷长叹的苦味,令人震惊,令人沉思,令人警醒.

‘肆’ 文化苦旅 为什么说是“苦”的

看这本书,感觉到的完全是一种席卷而来的历史底蕴。之所以苦,恰恰是因为,文化的诞生和绵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余秋雨的苦旅,是在陈述中国很多很多让人苦涩而又辉煌过的历史。我们中国,总是被一句地大物博所概括,谁又能品出这个地大物博的中国,曾经如此的遭受过那么多的掠夺呢?谁又能道清文化2字的艰辛呢?历史的灰烬,文化的余烟,袅袅燃起。文化的苦旅,在余秋雨的笔下,仿似一场文化的盛宴。有的苦后清甜,有的甘苦后微甜,那种味道,却是如此真切的再脑海里回旋。苦,自步伐始。人生不亦如此?文化,说来容易传承难,文化,在我们漫不经心的岁月里,滑翔流失过,逐步成长过。虽甜犹苦,虽苦不亦犹甜?-------------------------------绝对来自中文系幽魂本人原创,无参考-------------------------

‘伍’ 《文化苦旅》的“苦”体现在什么地方

《文化苦旅》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或多或少的伤感、慨叹、心酸、不忍。像在写《莫高窟》时,他一方面慨叹莫高窟的伟大,另一方面又对莫高窟的命运感到心酸难过。在写《沙漠隐泉》时,隐在茫茫大漠中的一弯月牙泉,独守月牙泉的老尼沧桑的容貌和状态给他以震撼和启示。每一篇文章都是这样。他是在慨叹中华大地和在这地上生长的古老民族的命运。整本书看完并不高兴,也不喜乐,而是会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可见作者在写的时候心情也一定不轻松。所以为“苦”旅。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陆’ 《文化苦旅》,苦在哪里

这里的苦并非是指身体上的劳累(当然旅游多少是有点的),而是在感受博大,沉重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时的无奈。如同美好事物被摧残,自己却只能旁观,看历史不外乎如此的感觉。苦就来自于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尽的惋惜。

阅读全文

与文化苦旅里的苦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