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为本位,即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的伦理特征,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人阶级社会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因此,整个社会血缘亲情意识是相当浓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因而带上了浓厚的伦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学,其整个体系都是围绕着人伦道德而展开的。中国伦理政治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方面表现在重人伦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能培养人们的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使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而消极面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人伦,轻自然,这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不大注重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科学始终处于落后发展状态;二是重礼治,轻法制,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体,轻个体,个人在家庭、宗族和国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国家意志,处处都得体现群体的绝对“义务”,否则便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虽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华,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遗产,使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我认为用于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传统文化精华是: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先义后利的精神。3、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4、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1.老百姓的理解 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化。2.权威的解释 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 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津津乐道它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甚至它的糟粕部分思想文化领域也有其精华部分,譬如民本思想(但我认为那还是明君明臣的产物)。我也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古典文学,古典音乐都是我的最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还有其他一些综合因素,比如皇权过重,统治者虚骄、妄自尊大等等。还有更主要的,是长期只知有中国,不知有世界,等到江河日下、国将不国的时候,总算知道有世界了,又囿于传统、不肯放下架子”(刘梦溪)这些都是历史的垃圾,而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其间长达两三千年时间,受这种专制思想毒害何其至深是不言而喻的了。就是毛泽东这样的人,也没有逃脱被中毒的命运。所以一种先进的文化应该是看它能不能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不是“囿于传统、不肯放下架子”。中国民主文化土壤薄弱,老百姓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中华民族的复兴,唯有大力宣扬民主和法制,开启民智。因此,民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国人需要补上这一课!
4. 你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
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
思想观念,
思维、
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
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特点
习惯
影响
文化(
culture
)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
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
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
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
确
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
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1]
中国传统文化是
“
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
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
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
„
活
‟
的中国古代文化。
[2]
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
如文献、
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
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升华为民族的文化
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
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
所创造的、
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历史悠久、
内涵博大
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
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
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
上,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
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
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
内有所中断,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
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
总的来说变
化不大。
2
,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
,历
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
,
博大精深,
“博大”
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
“精
深”
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有诸子百家
、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
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
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
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愚见
!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
下,
建设和谐国家,
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
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也是中华民族的尊
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
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
“
形象
”
。
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
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
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
保护民族文化,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尤其青
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
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还要懂得
中华传统民俗、
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
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
懂得民族的精神
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
说到底,
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
族的发展。
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
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二
)
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
一部陈旧老书,
一部古代文学经
典,披散着历史的灰尘,
脱落于现代社会,特别是易中天、于丹等当代大家以古人圣贤道理
为原料,
深人浅出地将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紧密结合,
使老百姓入心人胃,
并
给大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以启示,
而且能与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经验总
结相验证,
也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
提升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品位,
开阔着人们的眼
界与胸怀,在诊译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构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三
)
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
科技、军
事等表现出来的
“
硬实力
”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
“
软实力
”
。而文化软
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越
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
的复兴,
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
必然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
和
“
血脉
”
,
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历经世代传承,
形成
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华文化,
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
充分发掘中华传统
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适应,
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
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换,
已成为推
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
四
)
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
纵观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
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
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格守的准则,影响着世
[
转
世代代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仪表,
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产生过重大影响,
特别是
儒家的修身理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华礼仪之帮、
文明古国美誉的重要条件。儒家文化中的
“
学而知之
”
、
“
自强不息
”
、
“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
,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张,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
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奋勇前进。也正是胸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国
人民奋发有为、
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
而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
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今天,
其现实意义仍不可忽视,
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国优秀
采纳
5.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