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成都研学冬令营--探天府之国,研川蜀文化
古蜀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蜀道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蜀道是我国修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古驿道之一,巴蜀文搭耐运化、秦汉文化、三国文化、大唐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这一条跨越3000年历史的古道,承接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连接南北丝绸之路,被誉为与“长城、京杭大运河比肩的中国古代第三大土木建筑奇迹。”蜀道是一个充满美学的文化博物馆,也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博物馆,也是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交通博物馆。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仓道等。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罗江、绵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狭义的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
2015年,蜀道正式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这一刻,我们需要共同见证,通过行走,向世界发声;通过记录,为蜀道证明!我知梁们将带着同学们行走古蜀道最着名的主干线——金牛道,用脚步去丈量古蜀道上的一棵棵参天古柏、一块块青条石、一座座古建筑。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陷入了举止两难之中:当时,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内乱,秦惠文王想趁机拿下早就觊觎三分的巴蜀地区,但又担心蜀道艰险、难以成功;并且担心一旦分兵,劲敌韩国可能趁机犯边:对此,秦国国相张仪主张不如进攻韩国,但大将司马错则主张趁机分兵灭蜀。
司马错说:秦国弱小,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区,不仅能扩充国土面积,而且取巴蜀地区的财赋,将足以使秦国富国强兵;且巴蜀可从水路攻击楚国:“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由此,秦惠文王最终定计,并派遣司马错、都尉墨开凿连通从陕西进入四川的金牛道,先后攻灭蜀国和巴国,顺利夺得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整个四川盆地,由此从经济上和军事地理上,为秦帝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强势的经济、军事基础。取蜀道、得巴蜀:常王天下;得巴蜀者、常王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若能取得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经常能成就“王霸之业”:亩毕秦国攻占巴蜀,最终吞并六国;楚汉相争,刘邦依据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作为大后方,最终在屡战屡败中,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反而攻灭项羽,建立汉朝。
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则以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为根据地,多次北伐,创造了以攻为守的军事奇迹;隋朝末年李渊起兵晋阳、夺取关中后,正是迅速南下攻占汉中和巴蜀、荆襄地区,最终奠定了唐朝的开国基础;而北宋也是先取四川,最后再攻取江南、统一全国。可以说,对于中国古代政权来说,要王天下,就一定要取汉中和巴蜀;而要夺取汉中和巴蜀,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崛起于黄河流域的军事政权来说,就一定要开凿从北向南、连通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四川盆地的:蜀道。
推荐阅读书籍
《成都掌故》白朗着
《成都通览》傅崇矩着
《都江堰故事》袁庭栋着
《蜀道三国史研究》孙启祥着
《四川近百年诗话》朱寄尧、王淡芳着
历史学科
--通过实地走访千年古蜀道,感受蜀道上汇聚的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关隘文化为一体的深厚历史文化。通过博物馆研学,了解蜀地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历史发展轨迹。
生物学科
--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中国最长的古柏大道”,了解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办法。
文学学科
--通过走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曲山、剑门古蜀道、剑门关,体验李白《蜀道难》的真实场景,在车辙深深的石板路上,穿越时空去和李白、杜甫、陆游对话,熟悉众多名人名篇。
艺术学科
--通过寻“美”蜀道,发现建筑之美、雕刻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
地理学科
--通过行走蜀道,实地勘测剑门丹霞地貌,认识剑门砾岩、秀美峰丛,远眺剑门七十二峰,见证“剑门天下险”的雄浑气魄。
物理学科
--参观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也是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了解高速列车动力学、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等相关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学科知识。
能力--观察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小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方法--对比研究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论文撰写方法
生存能力、独立自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蜀地文化是中华传统地域文化的瑰宝、认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了解生物、地质地貌的多样性;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亲自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民族自信。让孩子在欣赏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
★蜀道寻“美”
发现世界行道树之最翠云廊拦马墙
★蜀道寻“保”
寻找散落在古蜀道上的“国保”遗迹
★蜀道寻“人”
跟随三国英雄的足迹,讲述三国人物故事
★蜀道寻“梦”
探秘交大轨道实验室,见证蜀道难变蜀道通
★蜀道寻“根”
穿越历史的千年轨迹,品读历代名人名篇
出发
你好,成都
【研学主题】 快乐出发 蓉城初体验
【研学内容】 启程成都
出发前,同学们请提前预习此次研学目的地涉及的相关课程及学习内容。
抵达后,用晚餐、安全教育、酒店办理入住
武侯祠
研学武侯圣地·探究三国文化
【研学主题】 蓉城寻蜀汉丞相祠堂 轨道交通承载复兴梦
【研学地点】 武侯祠 交大轨道交通实验室
【研学内容】
上午:抵达后,参观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解读抗金名将岳飞的书写的“出师表”。
下午:前往【交大轨道实验室】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在已有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实验室是国家于2006年确定的第二批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是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也是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围绕高速铁路、重载运输、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即"一高一重一新")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引领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西南交大将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方面的尖端研发单位。
【课程目标】
1、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了解三国蜀汉政权的君臣情谊,解读“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的玄妙,了解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一生。
2、走进名校实验室,了解我国交通发展的前世今生和我国目前在轨道交通发展的科研成果。
【晚间课堂】 非遗体验——川剧赏析
熊猫滚滚探生态
研学国宝基地 探秘古蜀国文明
【研学主题】 熊猫滚滚探生态 三星堆解码古蜀王国
【研学地点】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 三星堆 绵竹年画村
【研学内容】
上午: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探秘活化石,探究生物未解之谜,学习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联想地球的生态,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下午:前往【三星堆博物馆】,探秘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古遗址,这是距今5000年——3000年的古蜀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遗址出土文物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三星堆古蜀时期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有大量的宗教祭祀场所,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午餐后前往【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源于北宋、历史悠久,色彩鲜艳明快,线条古拙流畅,古韵新貌魅力依旧,通过了解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从加工到制作的过程,后动手参与制作(拓印、描画、绣制年画等)
【课程目标】
1.通过探秘三星堆遗址,深度感知举世无双的青铜文明,了解文物的科学保护,揭开“千里眼、顺风耳”的神秘面纱,体验文物修复,青铜器铸造;
2.通过对熊猫的观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学习中国传统技艺的精髓
七曲山大庙
领略道教文化建筑群
【研学主题】 寻最美“国保”建筑 看古道千年沧桑
【研学地点】 七曲山大庙 拦马墙
【研学内容】
上 午:早餐后乘车前往【七曲山】,七曲山是“蜀道南大门”,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七曲山大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的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被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七曲山拥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位于古蜀道翠云廊的西段,是感知“三百里程十万树”的起点。
下 午:午餐后,乘车前往古蜀道【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着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剑阁县的翠云廊已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拦马墙】,拦马墙景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剑州古城西8公里处,地处凉山乡,是剑门蜀道中翠云廊的一段。拦马墙的特色是"三拦马墙古":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堪称"天下第一古道"。从凉山铺到清凉桥长达5公里青石铺面、古柏参天的驿道是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其间的"拦马墙"、"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
【课程目标】
1.实地感知中国古建筑之美,了解中国古代的科考制度和民俗文化,探究古建筑保护方法,激发对“国保”的兴趣和保护;
2、行走比古罗马大道历史还要久远的“金牛古蜀道”,了解五丁开山的传说与历史的真实写照,认知古代道路所体现的交通、军事、治安、邮传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感受一条古道所体现出的古人智慧。
【特色体验】 :舌尖上的蜀道美食---品剑门豆腐宴
古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研学主题】 古蜀栈道惊又险 英雄挑战剑门关
【研学地点】 明月峡古栈道 蜀道咽喉——剑门关
【研学内容】
上午:实地探访地处川盆北边缘断褶带的【剑门关风景区】,剑门关两崖对峙,形似大门,称为“剑门”,为秦蜀交通咽喉。剑门关的设立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勘察蜀汉边防的时候,在这里“依崖砌石为门”,并派兵驻守。李白曾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门关。剑门蜀道北起陕西宁强,南到成都,全长450公里。体验蜀道之难,了解剑门蜀道在战争、经济、文化上体现的作用。参观剑门关地质博物馆,认识泥沙和卵石凝结而成的剑门关砾岩以及剑门关丹霞地貌。
下 午:参观明【月峡栈道】,熟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明月峡栈道开凿年代为战国至宋代,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国内专家称其为“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鹄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对这一险要地势的真实写照。古栈道遗址所在的明月峡,集嘉陵江水道、先秦栈道、宝成铁道、纤夫道、108国道、金牛驿道等古今六道于一峡,被誉为“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的“活化石”。正是在这条先秦古栈道上,萧何整修栈道,诸葛亮六出祈山,唐明皇幸蜀,李白壮写《蜀道难》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先后上演,给古栈道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课程目标】
1、实地勘测剑门丹霞地貌,认识剑门砾岩、秀美峰丛,远眺剑门七十二峰,见证“剑门天下险”的雄浑气魄。剑门关内学习名家名篇,回望晋代张载的《剑阁铭》,在《蜀道难》壁题诵读李白经典代表作,细雨廊“遇见”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
2、通过行走明月峡古栈道,学习了解古代修路筑桥史,真正感受“蜀道难”,学习蜀道精神。在明月峡,亲眼见证中国道路交通的发展状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豪。
【晚间课堂】 :分享总结
昭化古城
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研学主题】 古城话说历史沧桑 博物馆看两汉三国
【研学地点】 “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昭化古城
【研学内容】
上午:行走“巴蜀第一县”【昭化古城】,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实地探寻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和三国古遗址,战胜坝聆听“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的三国故事。
下午:午餐后,根据时间返回成都入住酒店
【课程目标】
1、了解古代城市文明,通过古城实地走访,见证古城不间断的城市发展史,揭开“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谜底,从精彩的三国故事中去感知三国风云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
2、通过参观了解博物馆,可以分析出蜀地经济、文化、艺术的等领域对于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回程
再见,成都
【研学主题】 收获满满把家还
【活动地点】 返程动车总结分享
【研学内容】
上午:
回顾六天成都研学之旅,与昔日同伴互留道别信。收获荣誉,颁发研学证书。
中午:
车上游戏互动:考动脑筋成语接龙、诗词大会我说你接...回程路上不枯燥。欣赏沿途风景回家与爸妈分享收获。
2. 宁强哪有服务
义诊,名医讲堂,暖心服务。
宁强县卫健系统各单位充分发挥老年健康宣传主阵地作用租燃饥,发动为老服务志愿组织、社会公段吵益团体共同参与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为孤寡、空巢、困难老人提供上门保洁、免费理发、修剪指甲、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暖心服务送到老年朋友的心坎上,不断营造敬老爱老浓厚社会氛围。
宁强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弊返市,位于汉中市西部,东邻勉县、南郑县,西接甘肃省康县、武都区,南与四川省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接壤,北与略阳县毗邻,区域面积3260.3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宁强县辖2个街道、16个镇。2021年,宁强县户籍人口321823人。2015年11月,宁强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3. 宁强县景点
白龙湖景区、汉水源森林公园、青木川古镇、羌博园、汉江源景区等。1、白龙湖景区:白龙湖属川陕交界处水利水电人工湖泊,地处川陕交界,有旅游公路可直达。白龙湖为四川北部宝珠寺水库扩容后形成的湖泊,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库容量22亿立方米,湖区流域跨越陕甘川三省。入川230公里,可达九寨沟风景区。
白龙湖景区、汉水源森林公园、青木川古镇、羌博园、汉江源景区等。
1、白龙湖景区:白龙湖属川陕交界处水利水电人工湖泊,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西南角,也是陕西省的最西南角,地处川陕交界。距汉中110公里,有旅游公路可直达。白龙湖为四川北部宝珠寺水库扩容后形成的湖泊,总面积约73平方公里,库容量22亿立方米,湖区流域跨越陕甘川三省。入川230公里,可达九寨沟风景区。
2、汉水源森林公园:位于陕西西南边陲的宁强县,地处嘉陵江上游、汉江源头。森林公园距汉中110公里、四川广元67公里,距宁强县城17公里。京昆高速公路依公园而过,108国道与森林公园大门相接,交通极为便利。森林公园总面积278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7%。公园呈东西走向,海拔900-1859米,山体陡峭,沟谷深陷,多呈“V”形构成,山顶地势开阔,局部形成坦地羡锋雹,中部四平里南侧的独秀山峰为公园最高点,海拨1859米,北部的长寿谷为公园最低点,海拨900米。公园年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基腊36.2℃,极端最低气温-10.3℃,无霜期189天,年平均降水量1178mm。
3、青木川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青木川,位于陕,甘,兄帆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08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羌博园:是羌文化博物园是宁强县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方面,它以羌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载体,乃集旅游要素齐全、功能完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特色浓郁的“大观园”,其意义在于弘扬和传承了羌文化。
5、汉江源景区:属于国家4A级景区,位于陕西宁强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着名景点有金刚峡等。
4. 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红色围巾什么意思
红色围巾是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的标志,代表着羌族文化的精神,表达着对羌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它也是宁强雹晌芹羌族文化博览园的象征,象征着宁强羌源毕族文化博谨喊览园的精神:传承羌族文化,弘扬羌族文化,振兴羌族文化。
5. 宁强南门到哪里为止
您好,宁强南门是位于宁强县城的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城门,它是宁强县城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宁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宁强南门位于宁强县城的南部,是宁强县城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宁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宁强南门建于明朝,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保扒侍存完好,是宁强县城的一大文化景观。宁强南门的建筑风格独特,建筑结构宏伟,古朴典雅,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宁强南门的两侧春搜吵建有石刻塔,塔高约十米,塔身石刻精美,雕刻精细,是宁强县城的一大文化景观。宁强南门的两侧还有一条古老的城墙,城墙高约三米,城漏坦墙的外表平整,内部结构紧凑,是宁强县城的一大文化景观。宁强南门到宁强县城的最南端,也就是宁强县城的最后一道城门。
6. 宁强县的文化艺术
民歌曲调
民歌曲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县文化馆编印的《宁强县民间歌曲集》,共收集200余首,按其体裁一般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曲、风俗歌曲等。
民间器乐
宁强县民搜森间器乐主要有唢呐、箫、笛、笙、弦、锣、鼓等。其中以唢呐吹奏最为广泛,无论婚丧喜庆都以唢呐为乐,一般最少由两支唢呐前后接应,轮番换气。对宁强县唢呐曲牌整理编辑而成的《宁强县民间唢呐曲牌集》,收录唢曲牌74首。吹奏的名曲主要有《万年欢》《刘备过江》《隔河叫》《大摆队》《九道拐》《长路》《石羊搬兵》等。 羊角舞
又名《端公舞》或《羊皮鼓》,是秦巴山区民间祭祀性的巫舞,分上、下两坛,上坛当地人称“武坛”,下坛为“文坛”。武坛无唱,其舞姿古朴雄健;文坛所唱多为《请神歌》《坛歌》等,或夹杂民歌小调。舞者把面部涂成狰狞的脸谱或戴面具,红布包头,饰以黄表纸花,纸带,腰扎红裙,衣挂铜铃,手执羊皮鼓,边跳边打,动作粗犷,节奏豪放。
社火
社火又称哑戏,自古相传。宁强县大安、广坪、城关一带流行较盛,又有芯子、高跷之别。芯子社火,也称杠子社火,分单台、悬台两种。单台由一孩童饰一古戏角宴漏皮色,悬台由2人以上共饰一折戏,多以铁制芯子支撑,由16~20人用长杠肩抬,在锣鼓声中漫游街头。公路通晌差行,改肩抬为车运。高跷社火,扮演者脚登1米左右的木腿,多人组成一戏,伴以锣鼓,跳跃作舞。
龙灯
主要有板凳龙、火龙、水龙等形式。板凳龙又称三脚龙,即用长凳装饰为龙,前两人,后1人,锣鼓伴奏中,3人合舞多种舞姿。火龙又称亮龙,用竹编圆筒竹笼,外罩龙衣,内燃蜡烛,下置柄,于夜间表演。水龙,多用以迷信祈雨,以柳条、竹丝盘扎成龙形。人们争相用水泼洒,欲以动神明而兴云雨。
7. 过刀桥是真的吗
是的。
2019年5月28日,宁强羌族文化博物馆内,一位身着传统羌族服饰,漂亮伶俐的掘宽姑娘,进入过刀桥环节,过刀桥中的12把刀则两两组合而成,6把双刀刃的“桥面让人看一眼迟李,都觉得害怕。
目码散迟前,宁强从事“上刀山、“过刀桥、“下火海等傩技表演的民间艺人有300余人,遍布全县18个镇(办)72傩坛。
8. 宁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宁强历史文化沉淀甚厚,独特险要的地理位置,促使南北文化在这李明戚里撞击,秦蜀风情在这里融合,巴蜀文化特色鲜槐耐明。历代文人骚客对哪陵宁强多有题咏,如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文同、陆游,明代的薛宣、杨慎,清代的曾国藩、何绍基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罗章龙等人,都曾写下赞美宁强的壮美历史篇。李白有诗曰:“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道,锦城长作帝王州。”三国名将赵云曾在阳平关子龙山驻扎军队,古时入川险道“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等遗迹犹存。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宁强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本土书画、文学、音乐名家,其中多名书法人才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各项展览中获奖,这一现象被界称为“宁强书法”现象,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县境之内有古镇青木川风景旅游区,金刚峡风景旅游区,汉水源森林公园,天湖风景旅游区,五丁雄关,宽川泛珠泉,龙门洞,羌文化博物馆,溶洞风景,草川子石林等等。旅游资源丰富,地方小吃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