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管理冲突

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管理冲突

发布时间:2022-04-25 03:50:30

⑴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和管理创新的融合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一种恒久动力支持系统,影响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企业文化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在企业兼并与重组的过程中,文化的融合则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建设企业文化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明晰建设企业文化的立足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过程中的主旨精神。
企业文化核心目标:塑造“企业人”
理解企业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企业文化重在“化人”,即帮助企业的员工真正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这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的中心目标就是塑造企业人,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人”的塑造。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企业家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却倾向在“人”之外设计方案、展开工作,例如,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购买篮球队、足球队、歌舞团等文娱项目。而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导方面,充其量只是辅助性工具,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塑造人心、改变观念,从而帮助员工实现由一个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何谓“企业人”?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员工才称为企业人,当我们谈及人的时候,在哲学层面讲,人是一个身心复合体,用马克思的话说,人是一个二重性的存在。人既有灵魂,还有肉体,是灵与肉的存在。从人的身体角度讲,人与其他动物没有区别;但除了身体之外,人还有心灵,心灵的建构构成了人类文化成长最广阔的空间。从人的二重性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人讲究全身心融入。作为一个企业老板,都不能容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职工,即人虽然在我的企业但是心就没有投入进来,或者说心从来没有在过我的企业。但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绝非纸上谈兵,现实中经常发生,这就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塑造的“企业人”。
而企业人的塑造是一个过程,这里我们可以把员工的企业实践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合格——投入——创造——忘我。第一个层次:合格员工。“格”代表企业的规章制度,合“格”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即要求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中规中矩地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一个企业老板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就是合格员工。第二个层次:员工全身心地、投入性地开展工作。投入性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到位、行为规范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心理认同、文化认同问题。第三个层次: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创新的最基础工程。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把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好,企业才有可持续的创新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老板眼中不能仅仅盯住高端员工,高端员工当然是人才,但是,这些高端员工的昨天和前天可能就是企业的普通员工,我们应把企业创新的眼光放在企业最基层的地方,对有培养潜质的基层员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这种帮助就是雪中送炭式的帮助。一个人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雪中送炭,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难做的事也是雪中送炭。从效果上讲,雪中送炭最能赢得人心,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可以先在一些企业的细节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专门设立一个信箱——职工合理化建议箱,让员工每月至少提一条关于企业的创新建议或合理化建议。目的就是培养员工的这种创造性的意识,并让每一个员工都形成这种参与意识,而且应该变成一个刚性要求。最具可操作性的企业创新行为往往来自于企业第一线。在一线操作的员工,可能比工程师的感受更直接,更能知道哪种方法更到位、更效率。假设有一个3 000人的企业,一个员工每月提一条建议,就是3 000条建议,按1%的合理化采中率,则共有30条,用到企业革新上,形成的效益就会很可观。
最后,员工是忘我的员工。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忘我的员工是在企业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要求,并不是说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真正地忘我。例如,有企业的口号是: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员工并不喜欢这个口号,许多员工说看到这个口号感觉老板像张着血盆大口要一口吞掉员工。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倡忘我精神?是因为即使做不到大公无私,做到先公后私还是具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员工能不能真正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考虑,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培养忘我精神就是要让企业获得一种企业精神的成长未来、成长空间,例如企业愿景,它就是全体企业员工共同期望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就有忘我要素体现在其中。
从管理的高度来看待文化融合与创新
当我们从塑造企业人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时候,要进一步明确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是一种管理诉求。而文化管理则是建设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诉求。改革开放30多年,企业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三个历程,特别是对于国企来说,这方面的感受可能更深刻。如果把10年作为企业成长的一个阶段,这30多年正好是经验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通过文化建设来超越传统管理视野,提升企业凝聚力,打造高绩效团队,这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所不容回避的首先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倡导“管理在现场,指挥在一线”的口号,领导干部要和员工搞“三同”,说明那时候的主要管理模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有一个非常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在人性假设方面,它是一种“经济人”的假设。在老板的心中,员工是经济人,来企业一天则企业发一天工资。员工也定位自己为经济动物:我来企业并没有别的奢望,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经验管理的最大优点是领导能够随时掌控企业的运行情况。与此同时,经验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一线中去了,那么相对应地,企业家对企业的战略、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精力投入就减少了。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企业家要用80%的时间去思考企业的未来。这句话说明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战略谋划是很重要的,而在经验管理模式的背景下,企业家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在企业内部,有时甚至要合衣而睡在办公室,完全不可能拿出这么多时间来思考企业的未来。但是,在目前这种激烈的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相比起内部处理的细节问题,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经验管理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因为要层层监督、层层管理,导致管理成本太高。从本质上讲,现场管理的本质就是监督管理,企业家在一线的原因在于企业家不相信自己不在的情况下员工会好好干活。而人的心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逆反心理:你越不相信我,我就越不出活。监督管理的客观效果加剧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不信任。可见,经验管理是人治,人治会经常导致人际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企业文化融合要正视文化差异、各美其美。两个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正视文化差异,不要简单粗暴地把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说到各美其美,企业都有自己辉煌的过去,成长的历史,应正视兼并企业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简单地忽略这种企业认同,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费孝通先生在说到两种文化交流时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首先着眼于不用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如何相处,其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也具有这种特点,每个企业的文化都有历史,要看到不同资源的独特价值。文化只有通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形成文化合金,打造出一个“合金”企业文化。合金意味着文化形态的新的形成,而不是简单的原有文化的相加。 文化融合中的常见问题
文化融合中的常见问题,首先表现为集而不团,忽视文化跟进。虽然整体的协调到位了,但是文化的跟进却没有跟上,而企业最重要的是应该文化先行。第二,漠视员工归属感和文化认同。企业的老板不要以一种强势的行政命令方式来解决文化认同问题,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塑心工程,即塑造心灵的工程,和制度不一样,制度是束身工程,即制度是约束规范人的身体行为,而文化是塑造心灵的,所以文化的提升是从身体到心灵的提升工程。束身容易塑心难。制度推行不难,难在老板能不能从我做起,如果能做到,那么制度不难做到。最难做到的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要大家从内心拥戴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启动慢,不能操之过急。世界500强企业对文化的改造周期平均为6~8年的时间,而

⑵ 职场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减少文化冲突

今天给大家解答关于职场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减少文化冲突?地区间企业跨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面临文化冲突,包括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一般来说,合资企业大部分是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婚姻,跨国公司有合资和非合资之分。从文化矛盾来看,面临问题的主体不同。合资企业由双方共同面对,跨国企业为企业管理方。合资企业是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文化融合的经济实体。

但是这是最重要的沟通前提。语言上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双方的正确交流,而且翻译水平也不尽人意,引起了很多误解。的很多信息传递不是通过明确的语言、文字、符号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上下文的联系、场景、比喻等进行沟通,因此难以妥善解决上述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即使是上海大众等成功的合资企业也是如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文化融合需要长期持续的和谐,而不是一天的功劳。培育和创造企业精神是合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⑶ 企业文化冲突与管理

1:经理人价值
试图创新的公司应该把精力放在它们做得最好的事情上,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盈利能力。那么此时经理人员考虑的重点就不在于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于是什么东西带来价值。

2:设定目标
设定更高的目标的确可以促进公司的成长,而且目标设定是在指导和激励员工方面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加倍注意的是,简单的目标设定往往成为不道德行为滋长的温床,尤其是附带奖励措施的目标设定。因而,我们在设定目标时,更要注意建立一种孕育诚实行为的道德环境。

3:失败总结
所有领导都有失败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归咎于那些令人厌烦的原因,如战略错误、不充分的营销、竞争的威胁和技术失误等。然而,所有的领导都犯过同样的根本错误:不必要地将情况变得复杂化;过于注重某些细节而损毁了个人领导能力。

4:制定一个内联网
快速发展的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而企业的增长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使合作变得越来越难。企业内联网就是企业全盘信息管理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要想员工主动使用内联网的话,就必须有效地宣传其价值,并让内联网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活之中来。

5:为经理人做什么事
如果经理需要更多数据去作一个决定,你去为他收集更多的数据吧。如果他没有很好地准备会议,你应主动对会议内容作一个简报,对他有很大帮助,如果他无法实现工作上的某些目标,你应尝试协助他。在帮助他的同时,也在帮自己的忙,当他晋升到更高职位时,也会因感谢你而拉你一把。

6:权衡利益
着重建立共同的利益而非改进关系可起到短期的效果。在另一方面,重视改进关系而不是建立共同的利益,能起到长期的效果。幸运的是,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共同利益体是改进关系的良策,反之依然。

7:适当分权
如果你必须提着两只箱子赶路,最轻松的方式就是找一根扁担。箱子的重量没有丝毫减轻,但是扁担让你负重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领导者要学会巧妙应对压力。

8:诚信效果
诚信是增加情感尊重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将你推崇的尊重落实到具体顾客身上,让顾客感受到尊重的重要方式。它适用于小型公司、个人公司,也适用于拥有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大型跨国公司。

9:自我认识
任何管理层,都存在如下4类领导因素。方向性: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方式的特质和行动。人际关系:决定领导与跟从者之间管理方式的质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和管理。实施:实际执行企业的任务。精干的领导通过个人专业技能和运作技能来赢得影响力。请注意,随着你管理职位的升迁,每类领导技能的重要性会产生微妙变化。

10:称赞方式
只针对杰出的工作表现或绩效才施以称赞,将令被称赞者获得成就感;不夹杂批评的称赞较为可信,且较具激励效果;纯粹因为值得称赞而施以的称赞,最为被称赞者所乐于接受,因为这种称赞是不附带条件的。

11:经理人的几种错误
美国财星顾问集团的总裁史蒂文•布朗,在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醒你要警惕几种管理错误:1、拒绝承担个人责任;2、只控制工作成果;3、每个人都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4、附和错误的一方;5、忘却利润的重要性;6、对业务问题太过专注,以至忘记工作的目标;7、未能培养人才。

12:简化工作
简化你的工作:如果你的日志系统显得笨拙,不妨考虑把它废除掉。每周至少砍掉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代之以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沟通。设定参加会议的界限。不要给自己规定不可能的工作期限,从而给自己套上负担。每天安排一个小时,专门用于工作"补遗"和意料之外的事情。不为"太忙"所累。

13:压力产生的副作用
作为一名领导者,你要明白压力能影响任何人的工作状态,不管他有多高的水平,多么丰富的经验。领导者控制压力的第一步,就是估计一下你的公司目前的压力水平。如果压力水平过高,员工已经难以承受时,你就要采取必要的变革来缓解或消除部分不必要的压力源。

14:建立信任
人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若要让下属跟从领导,就一定要取得他们的信任。你要相信你的下属,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表现得更积极与乐观,领导方式也更宽容。

15:交谈目的是什么
我们常犯的一个大错误,是在交谈中思索我们正确与否的问题。如果我们是对的,就必须在交谈中取得胜利。这里的问题是,每次艰难交谈所讨论的问题总是没有一个简单的对错答案。

16:企业改革
企业最关键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为顾客链上的所有人增加价值,同时又保持原有价格不变,这无疑能让企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击败任何对手。

17:企业自我检讨
最优秀的企业可以对客户的意见做出即时的回应。他们可以不断对客户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把客户意见与企业运作紧密联系起来,寻找自身的不足;他们针对客户的意见积极行动;他们密切监督企业对客户反馈意见的反应与行动,保证回应的质量和速度。
18:企业合理目标
成功的时候,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有多大。企业也许会被一些力所不及的外力所制约。但是只要外部因素不能完全控制企业的发展规模,你就必须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问问自己多大就算太大了。

19:与同行拉开距离
品牌*什么拉开和竞争对手的距离?第一种*广告宣传,这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选择。这种方式拉开的距离是不远的,只要对手花同样的钱、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追上来。第二种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优秀的销售渠道,对手要复制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第三种是深入把握市场,对市场、用户、竞争、技术都有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些战略设计拉开的距离很可能是三到五年。最后一种,如果你依*产品创新来差异化,对手超越你可能需要十年八年,当然不同的行业,周期是不一样的。

20:不犯第3次错误
在这个追求卓越的时代,员工的丁点儿错误都可能造成客户的不满,甚至不再与你做生意。面对这样的局面,对员工大喊大叫是无济于事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列出哪些是正确的行为,然后加以激励,这样员工就逐渐明白他们该怎么做。接下来,制定一些阶段目标,让员工告诉你他们怎么提高自己的,你要积极地回应,对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表示赞赏。

21:与同行沟通注意什么
当相互竞争的CEO成为朋友之后,比单打独斗的CEO拥有明显的优势。当这些CEO成为朋友之后,即使是在随意的交谈中,他们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们会畅谈对业内状况的看法,共享信息。这样的交流能帮助双方排除诸多生意场上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关系,双方在运营企业时所用的信息是相似的,因此也可能做出相似的决策。这种不约而同的一致动作能降低运营风险。

22:业绩评估的效果
在一套公认的绩效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员工绩效的评估,可以建立以绩效为驱动的企业文化,让公司领导人对运营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并帮助经理人员抢在问题影响到公司战略执行之前把它们解决掉。通过定期与每一个员工沟通绩效评估结果,标准化的绩效评估流程还可以提高员工队伍的生产力。

23:绩效管理的方法
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办法时,常常遗漏的一个环节是:薪酬激励机制不能成功地促成一些重要实践被全组织的员工所接受。当员工看到自己的行为对薪酬存在直接影响时,他们就会努力改进不佳的行为。只有当这种与金钱挂钩的关系形成时,绩效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发挥潜力。

24:经理人思想之一
大卫•奥格威曾说过,“着名的医院会做两件事:一、为照顾病人;二、为教导资浅医生。在广告的领域里,奥美就好比一所教学医院。”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也需要做好两件事:为照顾客户;为教导年轻员工。

25:经理人思想之二
领导知识性组织有三个要素:榜样式领导,教练式领导和啦啦队长式领导。领导知识性企业,首先要做大家业务上的榜样;其次要做教练,光做给大家看还不行,还要教导大家;最后,还要做啦啦队长,为员工喝彩。

26:经理人思想之三
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速度意味着市场份额、利润,意味着企业在新进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谁最先发现顾客需求,并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提供给顾客,谁就具备了竞争优势。

27:提高速度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清除经营中的非增值环节是一个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尽可能清除无效时间的损耗,确保运营过程的连续性,并最大限度地增加增值环节所占的时间,这是速度竞争的一个关键。

28:企业自我检讨之二
管理专家彼得斯提出,要建立“速度为本”的企业文化,就应该鼓励“迅速总结失败”。他认为,必须“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迅速采取新的改正措施。”很多成长型公司都在努力地使自己的战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但却没有改变组织的文化。这样一来,适应市场变化也就无从谈起。完全依赖收购来实现增长的公司其实所冒的风险并不小,要么可能收购了错误的对象,要么可能为收购新目标而支付了太高的价钱。

29:员工思想之一
人们当然希望获得比较高的报酬,所以必须保证你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在业内具有竞争力。但是归根到底,员工的去留并不仅仅因为钱。促使他们留下的原因还包括:企业文化、事业前景,以及身边的同事。

30:怎么让员工满意
领导者要树立鲜明的目标与价值观,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把它当成公司的生存之道。公司要对参与并遵守这些愿景与价值观的员工给予奖励。否则人们很难知道哪些东西是他们需要恪守的。一个企业的优秀程度,要看它的对话质量——从会上的讲话,到非正式的交流,而许多决定,甚至大部分决定,都是通过这种形式酝酿、成型的。富有成效的对话必须经过以身作则和积极参与来培养,通过奖励实话实说、惩罚假话连篇的方法来巩固。

31:经理人思想之五
有两项领导素质已经成为当今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一是商业头脑,即人们常说的精明;第二是对知识的渴求,即对任何事都拒绝自以为是,并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不同事物的好奇。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或者只为增长而增长,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良方”。优秀的增长是可持续的,是有丰厚利润的,同时,资金的运用是高效能的。

32:增长什么
可持续的增长,持久的增长,需要对增长的要素紧密地关注,这些要素为:产品的成本结构、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率、资金利用率、资金的投入、价值链的创新、顾客满意度,以及其他所有保证良好运营的影响因素。对于个人来说,增长意味着承担风险,因为增长需要参与其中的个人为接受新思想树立勇气。但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紧密把握而制定的可持续增长战略,以及战略实施,并不比重新摆放家具的风险更大,尤其当竞争对手的增长造成对你不利局面,并让你付出代价的时候。

33:我们的敌人
任何行业中任何规模的公司,无论所处的行业有多么“成熟”,都能增长,只要公司的领导者学会让自己的视野超越对行业和市场的传统定义。如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是在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消费的液体饮料市场所占有的份额,因而,可口可乐的敌人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咖啡,是牛奶,是茶,他们的敌人是水。

34:需要创新
坦白地说,没有任何“招数”可以保障今天我们论述的光彩照人的企业典范明天还能继续成长,就像没有任何市场是永恒的,没有任何战略能保证自己不会过时或者不会失效一样。任何公司的遗传密码都应该是鼓励对现状不断拷问的行为,都应该对现状持续发起挑战。

35:企业关注
优秀的企业在战略上必须清楚专注,实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战略要建立在清晰的顾客价值主张上;由外而内制定战略,尊重顾客、合作伙伴及投资人的意见和行为;保持警觉,随市场变化来调整战略;与组织内部、顾客和其他外部相关人士清楚地沟通战略;持续扩大核心业务,当心不熟悉的领域。

36:经理人思想之六
优秀的企业在执行上必须毫无瑕疵,实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持续提供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授权第一线员工回应顾客的需求;不断努力提高生产力,消除所有形式的冗余和浪费。

37:精简人员
优秀的企业组织结构要保持扁平迅速,实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去除多余的组织层级及官僚结构和行为,简化、简化、再简化;促进全公司的合作和信息交流;让最好的人才上前线,让最优秀的第一线员工适得其所。

38:留住人才
企业要想做到留住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人才,就要努力做到:尽量选拔内部人才担任中高层职位;设计并持续推动一流的教育培训计划;为最优秀的员工规划有吸引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高层主管亲自出马争取人才。

39:经理人思想之七
企业要想让领导人专心经营公司,就要努力做到:鼓励管理层加强与各层级员工的关系;鼓励管理层强化及早发现机会和问题的能力;指派个人财务利益与公司成败息息相关者为董事;公司领导团队的报酬与绩效密切相关。

⑷ 如何利用企业文化进行团队管理

对于公司的管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管理或者叫团队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企业要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才能长远生存和发展。那么如何能从企业文化去做好企业和团队管理呢?YJBYS小编为大家讲解!

文化是企业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员工对公司业务、产品以及同事相处之间的理解、定位。创建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激励团队的成员团结协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我的公司发展中,企业文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打造产品和业务发展方面——尤其尤其体现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上。公司团队迅速扩大的那几个月内,团队成员从12人增长到30人,不论是在招聘新员工、培训上岗的过程中还是在与经验丰富的员工的日常交流中,企业文化都主导着公司整个氛围,即使是很小的变化都会对员工的态度以及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见解,浅谈几点关于如何打造企业文化:

1、对于新人,要从第一天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要打造企业文化,首先需要从招聘人员上着手。在BenchPrep,我们把文化契合度看作招聘过程中很重要的考察因素。我们邀请那些有潜力的候选人一起共进午餐,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交场合中与我们的团队进行交流,并认同我们公司的文化。是否有着很高的文化契合度是招聘新人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员工的技能是可以慢慢培训提高的,但是员工本身的价值观等这些问题却是很难通过培训达成一致的。

要让别人从一开始就理解公司的愿景和产品是比较难的。因此,我们会要求我们的新人先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样他们可以很快的理解我们的理念。我们会给每一位加入我们公司的新人股票期权,即便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那些在公司早期发展中加入的员工已经理解这样的做法对员工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不仅仅会让员工本身提升,也同时促进了公司的发展。我们每天都要交流我们的目标以及愿景而不仅仅是使命宣言——这基本上就是新员工的每天的工作。

2、即使是很小的企业文化变动也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不同

很多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些微小的因素都会为公司文化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每天,我们的团队都要在一起共进午餐,而当我们共进午餐时,不会聊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因此,午餐时光就成为促进团队融洽的重要桥梁。这样的午餐时光可以让团队里的新人快速融入集体里,彼此愉悦的交流,可以提振士气,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分享时间,就可以让团队员工明白,我们之间不分什么资历、职位等等。

除了鼓励员工彼此建立友情外,我们也会促进日常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定期每两周开例会,团队员工都坐在一起,和大家分享自己这两周来自己的工作。这会帮助团队员工了解他们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我们把这一理念拓展到办公环境上。我们的办公室是开放式的,没有墙、玻璃,因此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正埋首案头工作。一个更开放、易于交流的办公室——可以促进员工彼此的交流、协作。

3、打造积极的企业文化的5个方法

即便是将精力放在打造一个分享、交流、高效的工作环境上,也时常会有其他问题出现。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人需要在问题扩大前先发现问题,而当员工取得成绩时认可员工的个人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列出了几个可以让员工保持高效、乐观的方法。

(1). 要清楚团队活动的定位。团队建设活动不能抑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挫伤团队士气。它们应该是给予团队成员分享彼此有趣经历、让每个员工都融入到集体的一个机会,而不应该演变为一种带有官僚气息的负担。

(2).交流。与团队的成员进行更多的交流,同时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团队员工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你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交流的空间。

(3.) 要留心公司员工之间的冲突。如果你感觉有些问题,在它还没有壮大前先解决掉。即使是一个潜在的矛盾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如果我与团队某个员工有矛盾,我将会与他/她坐下来好好沟通,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倾听他们的需求,然后寻求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4) 欢迎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我的联合创始人与我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是他们都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当员工理解了这样的企业文化后,他们就会把公司、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愿意就存在的问题挑战老板,同时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企业就是要打造这样的企业文化,领导也不要为这些批评而心存介怀。这样,你会发现,你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一起努力。

(5). 要肯定员工取得的即便是很小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要对员工做到奖罚分明。当公司业务停滞不前时,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指出问题,会给他们敲警钟。但是,当公司的业务有了提升,我也会立即表扬员工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果。要知道员工都是需要被认可的,当他们感到被欣赏时,就会感受到他们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可谓是意义重大。因此,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课外活动,它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你认真的对待。一个强大的公司文化不仅仅是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好——同时也会帮助我们聘请更聪明、更积极的员工。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不仅在打造产品、服务中获得验证,如今,连投资人都赏识我们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让我们的公司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想你的公司也一定可以做到的。

⑸ 在组织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冲突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冲突是指人们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 冲突管理即指在一定的组织中对各种冲突的管理。
冲突管理的方法
1、缓解冲突的方法
(1)审慎地选择要处理的冲突问题。 (2)评估冲突当事人。 (3)分析冲突原因和根源。 分为三类: 一是沟通差异。沟通不良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从而引发冲突。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冲突大多数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 角色要求、决策目标、绩效标准和资源分配等不同而产生的立场和观点的差异。 人格差异。其结果使得有些人表现出尖刻、隔离、不可信任、不易合作,导致冲突。 (4)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解决冲突的策略: ①回避、冷处理。 ②强制、支配。也就是以牺牲一方为代价而满足另一方的需要。 ③迁就、忍让。 ④折中、妥协。 ⑤合作、协同。
2、提升冲突的方法
冲突管理的另一层含义是在必要的时候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管理者激发冲突可以采用的策略主要有: (1)改变组织文化。 (2)运用沟通。 (3)引进外人或重用吹毛求疵者。 (4)重新构建组织。
冲突管理的技巧
无论什么地方出现改革的需要,冲突都在所难免,因为总是有人愿意创新,有人想维持现状。有改革就有冲突。冲突管理成功的关键是不出现输方,长远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 识别冲突,调解争执,是管理最需要的能力之一。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冲突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没有冲突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凡是人们共同活动的领域,总会产生不同意见、不同需求和不同利益的碰撞,或在个人之间,或在小团体之间,或在大组织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冲突无需多费口舌便会自然平息下去,要么是这一方让了步,要么是另一方,或者双方都作出可以承受的妥协。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却突然莫名其妙地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好好的对话变成了争吵,再由争吵变成各持己见而互不相让。诸如恼怒、仇恨和蔑视等情绪更使冲突升温,对立的双方开始攻击和反击,造成伤害,甚至突然掀起一场力图消灭对方的战争,其结局要么一胜一负,要么两败俱伤。无论从伦理观念还是从经济观念出发,在家庭里或在工作部门中防止这类事情发生都是第一位的目标。所以,及时识别冲突状况,使改革顺利进行,而且将损失控制到最小,这才是当今管理人员事业有成最需要的能力之一。重新建立信任是调解冲突的基本前提。任何一种冲突都有来龙去脉,决非突发事件,更非偶然事件,而是某一发展过程的结果。冲突都是受到“误导”所致的,要想彻底消除冲突,必须让冲突“不受误导”,即一定要理解发生的事情,逐步减少不信任,重新建立信任。对于误入的歧途双方一定要共同回过头去重温一下,才能使双方共同走上一条新路,而没有旧病复发的危险。通过双方的坦诚沟通,建立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 ●建立直接的交流总的来说,冲突必须由直接与冲突有关的双方亲自去解决。然而,在发生冲突的初期双方直接沟通的可能性已被打断,这时,恢复直接对话的首要条件,即将对立的双方拉到同一张谈判桌上,则成为第一要点。 ●监督对话冲突的双方最初根本不可能真正地沟通。没有外力的帮助,他们在原有的片面观察问题的基础上极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再度彼此误解,重新争吵。所以在解决冲突的第一个阶段有必要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密切监视冲突双方的双向行为。 ●袒露感情若双方不能坦白地说出主观的感受,例如失望、受冤屈和伤害的感觉,则没有希望解决冲突。只有袒露感情,才能减缓积蓄已久的压力,使冲突回复到本来的根源上,即具体的需求和利益上去。 ●正视过去仅仅说出感觉还不够,双方都必须让对方明白,引起自己失意、失望和愤怒的具体情景、情况或事情,以及具体原因。做到这一点,对方才能明白自己在冲突中所占的分量,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并且学会去承认这个事实。反过来,这也成为他不再将对方视为冲突中的唯一“责任者”的基本前提。 ●取得双方可承受的解决办法障碍清除以后,即应共同制定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关键是不允许出现“输方”。双方在这时最好的举措是,跳出自己的阴影去协商解决办法,照顾双方的利益。但是解决办法是一回事,通过伙伴式的协商去达成协议又是一回事。习惯于合作才是化解冲突的关键步骤,解决冲突的质量一定要由实施来检验。坦率地交谈往往让双方如释重负,却容易导致盲目乐观,以为现在一切正常。日常工作中总会出现差错,即便在双方都抱有良好愿望的情形下仍然会出现故障,于是双方又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考察对方是否在认真对待坦率的合作。只有严格地遵守制定好的游戏规则才有助于克服新的危机,不至于重新陷入争吵之中。新的协作系统需要呵护,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将逐渐学会与对方打交道,相互关系会正常起来,谁也不会再想着过去的冲突。直到这时,冲突才算真正地消除了。

⑹ 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我国现实企业文化中存在的冲突与矛盾现象

企业文化在传入我国的几十年间,发挥着他的作用。对于企业文化来说,他与企业管理有一定的联系,是企业管理层次全面、综合或核心的体现,另外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高境界,但是只有在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阶段时才会有所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效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谈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即企业经营管理得好,会产生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磨擦,就会产生不好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的特色,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色。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的风格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风格。
消除企业文化当中的磨擦,使企业文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文化中国兴起很长时间了,依然面临着的很多严峻的问题,而不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就只能是一种“控制的手段”。在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楚当前企业文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而努力建设真正科学的企业文化。
而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我们会见到一些相当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观点与价值逻辑:
一、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自己是为别人打工的,而另一方面企业却在教育人们去做企业的主人。这么说的话,那仆人究竟是谁呢?难道就是几个领导?
二、我们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社会不公平,那么公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真正合理的分配又是什么?
三、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其间又充满了许多的艰辛和无奈。工作是几乎所有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工作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事业和人生吗?工作不快乐,人生几乎就没有光彩。“快乐”是诞生奇迹的秘诀,又是人们幸福生活重要的东西。可工作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吗?
四、“管与被管”似乎是不可改变的了,可在现实中,又有几人喜欢被管呢?难道这种组织模式就不可能改变吗?
五、劳动者才是劳动资本的主体,但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却不是自有资本的主人,在这样的劳资关系的下,企业文化能够解决人们的工作动力问题吗?怎样才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
六、激励的本质是人们的自我的行为驱动力,而在现实社会当中的激励,基本上都是物质刺激。我们能够改变现实激励中所谓的“刺激=激励”的典型行为主义模式吗呢?管理能够让人们实现自我驱动吗?我们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激励?
七、现实社会当中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控制(即少数人控制多数人),而在当代社会在人们日益追求自主的前提下,这样的控制模式还能够成功吗?管理能够变成一种服务吗?管理者愿意创造“英雄”的事业吗?劳动者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呢?
八、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不少人自私自利,自私不好,而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性就是邪恶吗?在尊重人们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我们什么时候能设计出一种帮助人们实现利益最大化和持久性的动力机制呢?
九、现实社会中的人,或是因为自己与别人期望的不同、或是因为组织的安排不合自己的意,或是因为什么对什么不满意,常常会抱怨、发牢骚,以至互相伤害。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共进的团队吗?
企业文化包括三种形态的文化:实体形态的文化、关系形态的文化和理念形态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要着眼于这三个方面,其中关系形态的文化最为复杂,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个层次。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不能搞成形式主义,否则会把企业文化变得面目可憎。而企业形象则是企业文化内涵的恰当的表达。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文化实际上是矛盾的一个概括,是人从特定角度对它的一种处理。孔子的儒家文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是总结出了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然后给出他的解决办法。而今天我们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企业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
第一,微观与宏观的矛盾。也就是要处理好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微观和宏观的统一。企业本身是一个微观的主体,但它的活动是社会的,最简单的说,东西要出售就成了社会问题,你的资金来源要受到社会、政策、经济形势的影响。孤立地用微观的角度是研究不了的。国有企业现在的处境要比80年代的困难还要多,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现在的国有企业要比80年代的企业落后的多呢?如果结论是这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有进步还困难呢?就是宏观造成的,是市场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文化不能关上门研究,要把宏观微观联系起来。企业通过市场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这个矛盾实际表现在三个环节:企业、市场和社会。许多企业文化的理念层面都是首先抓住这个问题,长虹的“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海尔的(对消费者、对社会)“真诚到永远”,TCL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康佳的“佳品纷呈,康乐人生”都着眼于此。企业只有在为消费者、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和能让自己得到长远的发展,企业也在正确处理社会、企业、个人三者中得到发展。汇源果汁集团的《创一流环境,奔双赢目标》中提出要“把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就是很好的见解。而在这三者统一里面,重点还是企业的发展,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财富的源泉,这个源泉没有水了,企业困难,国家就会困难了。所以正确处理三者关系,三者利益一致,也不是导致无私奉献,也不是导致不重视企业的利益,而基础仍是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依托于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内容的时候,要处理好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
第二,个人和团队的矛盾。即是要处理好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这是许多企业文化首先要关注的问题。但企业的员工有三种:即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真正完整的企业必须三者具备。既然有这三种人,实际还要分别研究这三种人和企业的关系,再研究三种人之间的关系。每一种人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对待团队和团队精神。如果这三者关系处理不正确,企业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团队精神就更不可能会有。或者只是成为经营者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口号,却不会见效。集团的成果表现就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其中的要点应该是: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彼此协调,各得其所。这是企业的体制问题,也是企业文化中的基础部分。为解决这个矛盾,不同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办法,

⑺ 如何解决企业的文化冲突

参考一些
企业并购中文化冲突原因及整合解决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15:18 新浪财经
要讨论如何在企业并购后进行文化整合,则必须先了解并购后企业文化整合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根据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企业文化冲突的体现

一、经营理念的冲突

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理念,优秀企业往往着眼于长远,制定适宜的远景战略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经营,追求“双赢”或“多赢”。而有些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生产经营过程中,热衷于一次性博弈,目光短视,较少顾及企业信誉,更谈不上企业品牌的创建。因此,企业并购后,可能在经营理念上并不统一,从而产生冲突。

二、决策管理方面的冲突

由不同的经营思想导致企业决策机制的迥异。有的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集体决策集体论功过以及集权管理;有的企业则强调分层决策独立决断和个人负责,以适应市场快速多变的要求。这种决策机制的冲突在来自不同的管理体制的领导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价值观方面的冲突

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往往表现为更深层次的更广泛范围的矛盾。价值观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准则,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每个人也会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价值观。企业并购时,企业文化冲突首先集中反映在员工个体不同的价值观上。具有差异性的价值观接触在一起,必然会相互摩擦、相互碰撞,每一个体都出于本能,极力维护自己长时期形成的价值观,轻视别人的价值观,使之不能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

四、劳动人事方面的冲突

基于经营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而导致用人制度的不同,也会成为冲突的前沿。一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长期习惯于套用行政机关那套衡量标准,片面强调政治素质、职务对等、个人历史、人际关系等。因而选拔的企业管理者不一定有管理才干。而优秀企业已经打破这种用人制度,更多地强调创新素质,强调贡献、成就和企业管理能力。认为只有这些素质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由此形成的观念冲突,不仅给企业重组后的管理本身带来矛盾,也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第二部分:产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在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中主要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并购前缺乏文化整合规划和周密计划

根据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15个并购案例的跟踪分析和调研,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失败风险最高的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事前的战略策划、目标筛选和尽职调查,另一个则是合并后的整合阶段。约30%的被调查者认为收购前的计划阶段是十分关键的,而这部分工作恰恰是中国企业目前普遍不够重视的,尤其是其中企业文化部分的并购整合计划在目前中国企业的整个收购整合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近期所服务的某四川地区客户(下称A公司)被其母公司(下称B公司)收购的案例非常典型地代表了目前国内企业并购对企业文化整合重视不够的现象。

A公司从事汽车发动机关键核心零配件的生产制造,被收购以前在所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被现在的母公司所收购。B公司是湖南省某大型酒店集团,在湖南省内所经营的酒店业绩独树一帜,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出于增长和分散风险的战略考虑,B公司对A公司进行了收购。

A、B公司所处的地区文化和行业特点相差甚大,然而在并购之前B公司根据其以往在同行业内的收购经验,仅仅只针对A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没有考虑到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给二者之间的整合将带来的问题,更没有考虑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在并购后一直到现在因为种种文化、理念上的冲突使得当时的行业龙头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目前正处于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的尴尬境地,甚至在去年还一度濒临破产。

二、.缺乏专业的整合人员对整个文化整合工作负责

在一个规范的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包括:目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目标公司的中下层员工、并购结束后目标企业的新任经理和并购工作组的成员。其中并购工作组通常是由营销、财务、审计、研发、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抽调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一旦协议达成后,这个工作组就可以迅速解散,成员返回到各自的日常工作中或者进入为下一次并购业务而组建的并购工作组。因此,被并购企业的整合工作实际上常常由新任领导者组织开展。但不难发现,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是企业新经理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合工作中去,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职责。与文化整合工作相比,他更加关心新企业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率等。二是新任经理在企业中的绝对权威极有可能影响整合的顺利进行。因为在整合期间,中下层职工迫切需要了解并购公司的基本业务情况和运行机制,需要有一个能与并购公司进行沟通的桥梁,新任经理的时间、精力有限,要求其进行这些细致的工作并不现实。因此,在实践中对于上规模的收购双方而言需要引入专门的整合人员岗位,并赋予一定的权限以保证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整合实践中,许多并购企业都没有为整合而设立的专职岗位。

三、信息沟通做得不好,整合方式简单粗暴,达不到协同效应

在整个文化整合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迫切想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想知道新公司未来的发展设想,想知道自己在新公司中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整合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员工得不到这方面的详细信息,相反却是谣言满天飞,使企业内部充满了焦虑、动荡和不安。一方面,并购方没有建立一条顺畅的正式沟通渠道,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都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并购方的经理们也不情愿与被购方的员工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无法回答后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购并方离职的员工承认,他们之所以离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关于并购的任何信息,他们不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不知道自己在新机构中的位置,也从来没有指望能够在新公司中得到满意的职位。

另外很多企业在实施完收购后,虽然也考虑了文化整合的问题,但是由于采取的整合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把相应的管理模式、运作制度简单、强制从收购方复制到被收购企业,没有通过足够耐心的沟通和培训来引导二者文化的融合,从而引起了被收购方员工的抵触情绪和强烈反感,也容易导致并购的失败。

第三部分:如何进行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针对上述发生文化冲突的种种主要原因可以有效地采取适当方法对文化进行整合。

一、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并尽早制定周密的整合计划

文化整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需要考虑并购的具体情况,而且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因此,在整合开始前,需要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加以控制。

在为并购进行尽职调查阶段就应该开始为两个企业日后的文化整合做打算。虽然有律师和会计负责对有关财务和法律方面进行尽职调查,但还要组成专门的整合小组,负责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运营现状、客户服务及其他重要业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购方要聘请专门顾问来研究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与自己企业的相比较,确定其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再根据并购目标确定文化整合模式。

二、引入专职的整合人员

如前所述,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有诸多难度和微妙之处,在整合过程中引入专职的文化整合人员,对很好的完成整合工作大有益处。专职整合人员全权负责购并后的整合业务,在确保将两个企业的业务运作在期限内完成有效组合的基础上,负责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使母体企业的员工能容纳被收购企业等等。整合专职人员的职责可以概况为四个方面:推动整合进程,搭建整合机构,促进企业内外交流,保证短期见效。

由于并购个案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企业的整合是相同的。因此对专职整合人员而言,没有固定的职务说明,也没有固定的工作界限,专职整合人员必须凭借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经验尽快进入角色,自我定义其工作职责,每一天做什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与谁联络,如何使价值增值等等。这要求专职整合人员必须有极强的独立判断能力,还要善于倾听,知道何时介入,使事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母体企业的深入了解也是专职整合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他能够向大家阐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文化,谁有什么样的权限,找谁能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专职整合人员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人际交往能力强,容易使人产生信任感;(2)对文化差异十分敏感;(3)不拘泥于自己原来日常工作领域的整合,而且应有全局观;(4)对于跨国并购企业的整合,还需具有扎实的外语功底。

三、加强沟通

几乎所有的并购后整合都会因一些障碍而受阻,不管这种障碍是来自于文化冲突,工作不够投入还是领导的责任不清,惟一的解决方法是进行有效的交流。交流有助于稳定业务和减少“安全岛”效应的突发。当员工对并购的原因不了解,或不清楚他们应当如何共事时,这种“安全岛”效应便会发生,员工们会退回到最熟悉的老路,以他们从前熟悉的方式做事,就像并购并没有发生一样。此后动力便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出现怠工、工作逾期甚至拒绝工作。一旦这种效应形成,再进行交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因此,在整合过程早期建立交流特别工作组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在员工、客户、供应商和所有其它主要股东中消除疑虑和不确定的感觉。

在整个整合的过程中,沟通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整合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对抗,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购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各类信息在正式渠道中的畅通,应有机会让员工清楚整个并购的大致情形,如股权的变化、未来的经营方向等等。通用电气财务公司提倡在员工中间搞一次48小时的闪电沟通,向他们解释合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基本原则、预计利润以及对生产力的影响。思科(Cisco)公司是另一家有丰富并购历史的企业,他们在并购后马上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发放一份文件夹,内有新企业的拥有者的基本信息,思科高层经理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还有一份8页的图表,用来比较两个企业的假期、退休、保险等福利待遇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做法,可以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加以应用。

第四部分:文化整合的类型

文化整合并不是一定要消灭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相反,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属于强势,还应该加以强化,以保证被并购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就如IBM保留了莲花公司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一样。在文化整合的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双方企业文化,二是加强沟通,三是促进相互适应。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类型,主要由双方企业文化的强弱程度、相适应性以及企业重组的战略目标共同决定。不同的企业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整合。根据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变化程度及并购方获得的企业控制权的深度,企业文化整合主要有四种模式:替代式、融合式、促进式、隔离式。

1、在文化强势企业重组文化弱势企业的时候,往往采用替代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强势企业向弱势企业输出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促使弱势企业的文化发生根本转变,最终以自己的强文化取代对方的弱文化。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使并购方获得完全的企业控制权。鉴于文化是通过长期习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东西,很难轻易舍弃,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并购方的文化非常强大且极其优秀,能赢得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可,同时被并购企业原有文化又很弱的情况。

2、在文化各有特长,谁也不具备替代对方文化的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整合一般较适合采用融合式的文化整合模式。这种文化整合模式适用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且彼此都欣赏对方的企业文化,愿意调整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弊端的情况。在整合过程中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文化的优点,在文化上相互同化,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复合成为一种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

3、在并购双方中如果被收购方的企业文化较强,更为优质,较适合采用促进式的文化整合模式。收购方的优质文化在强度上相对较弱,被收购企业的劣质文化在强度上相对较强,收购企业既要增加本企业优质文化的强度,又要改造被收购企业的劣质文化,使收购双方都形成一种新型的优势强文化,更适应双方合作和促进企业发展。这类兼并往往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而企业经营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另外,在各种企业并购类型中,还存在双方特点差异太大,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隔离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彼此的文化独立,避免文化冲突,反而更有利于并购双方的发展。这种文化整合主要适用于某些跨国公司间或者完全不相关行业之间的企业并购重组。

企业原有文化对于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并购方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度。根据企业对于文化差异的包容性,企业文化有单一文化和多元文化两种类型。单一文化的企业力求文化的统一性。多元文化的企业不但允许多元文化存在,还对此十分赞同,甚至加以鼓励与培养。因此,一个多元文化的并购企业视多元文化为企业的一项财富,往往允许被并购者保留其自身文化;与之相反,单一文化企业强调目标、战略和管理经营的统一性,不愿意被并购企业拥有与之不同的文化。

综合上面两种因素,有几种不同的组合可供并购企业选择:

1、当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如横向兼并战略)且并购方是多元化企业时,可以选择融合式文化整合模式。此时,被并购方将被允许保留部分企业文化,同时双方努力寻求多方面的协同效应。

2、如果进行横向兼并的并购方是单一文化企业,则可以选择替代式文化整合模式——向被兼并企业灌输自己的文化。

3、当并购发生在非相关产业时(如纵向一体化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兼并战略),容忍多元文化的并购可以选择促进式或隔离式文化整合模式。

(稿件来源:北大纵横)

⑻ 通过中美企业文化对决策的影响比较,你认为合资企业如何解决不同文化的冲突

您所提出的问题,我通过与公司的其他咨询师讨论,暂时达成以下共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通过中美企业文化对决策的影响比较,你认为合资企业如何解决不同文化的冲突?
一、构建文化管理体系
合资企业文化差异在决策上的表现最终可以归结于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具有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标准,最终产生的对于企业发展环境和方向上面判断的差异,也就是说不能够就企业经营和管理达成共识。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来统一中方和外方对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的认识。
比如GE,作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发展,其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是不变的:
1. 第一或第二(No.1 or No.2)
2. 面对现实(Face Reality)
3. 视变革为机会(Change is Opportunity)
4. 人才工厂(People-Factory)
5. 把握命运(Control Your Own Destiny)
6. 管理简单化(Managing less is managing better)
7. 机构扁平化(Delayering )
8. 权力下放(Empower People)
9. 建立自信心(Self-Confidence)
10. 管理无边界(Boundaryless)
GE以这些经营管理思想来指导组织运行的机制,包括各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模块的运行,并辅之以通用的管理工具,使得能够规范地解决大部分的核心管理问题。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完全可以参照GE的文化系统模式,提炼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并和各管理模块相结合,从而促成各方在经营管理上达成共识。
必须指出的是,文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如果企业只是想在短期内有效促进文化沟通和理解,也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
二、强化文化交流
1、强化海外商务旅行和工作经历
通过员工实践经历和旅行获取应对其它文化的技能。这项策略的内容包括开展与多文化生意伙伴的日常接触,在多文化团队工作,商务旅行和驻外任职。
2、通过培训增强跨文化工作能力
向员工提供跨文化内部培训。这些培训包括研讨会、课程、语言培训、书籍、网站、讨论和模拟演练。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外地旅行、录像、特别课程和企业内部网提供文化培训。
3、利用文化顾问培训和指导员工
企业的另一项策略是聘用文化顾问,指导经理人跨越不熟悉的文化领域。有些企业运用“文化翻译”,帮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解决问题。文化翻译有助于协调谈判,并解释出现的误解。
4、企业遵循多样化政策
惠普、福特和摩托罗拉等公司把跨文化培训融入其多样化政策。它们的策略是建立多样化的员工队伍,反映并理解公司所服务的多种顾客。公司可以通过对强力的多样化企业政策,鼓励跨文化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积极态度。如果企业文化明确地重视并奖励多样化,员工更可能对文化差异有开放的心态,更好地觉察到那些差异,并对此宽容。文化理解更多地来自心态,而非知识基础或有关某国的一大堆事实。
5、增加双方文化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
为双方员工创造社交机会,让大家在非工作状态,放松自如地与对方交往,比如吃饭、看电影、去酒吧等,在轻松愉快的场合,放松彼此的戒备心理,展示真实的个性特征,可以有效地减少成见,导致彼此的文化渗透。

如果您愿意就贵公司实际情况与我们交流,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实战。欢迎留言或致电。

同心动力咨询 卓识成就卓越
难的不是撒网般的寻找 而是结合现况网状的思考

⑼ 公司管理者,如何做好“冲突管理”

其实职场矛盾是可以顺利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是将冲突视为可解决的问题:首先,识别冲突的来源,冷静面对,避免人身攻击,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的功能,然后采取适当的冲突解决技巧。让每个人都成为赢家,冲突就会解决。有时,项目经理非常清楚——无论高级经理怎么想,无论什么——项目、预算、人员分配和谈话中的适当和不适当的决定。但是有时候你的最高决策者不同意你的策略和目的,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会给你的项目带来危险。

你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错误的决定执行了吗?还是你只是意识到它的到来?如果是后者,是时候问一些问题了,这些问题将使经理能够做出决定,无论他们决定什么。如果你开了一个论坛,比如生产线管理会议,你应该提问讨论,提供不同的替代方法,包括高层提出的渠道和你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这种时候,在决策中保持中立是很重要的。你应该抓住机会,帮助团队专注于提案中的缺陷,而不是你的替代方法的优势。指出你的选择陈述中的关键,指出可能的推论,提出尖锐的问题,并保持开放。

⑽ 如何加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在从事跨国、跨地区经营活动时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多元企业文化的管理,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不同的企业文化;如何使跨国企业内部不同形式的企业文化之间互相容纳,和睦相处,协调合作,从而产生更大的正面增值效应。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利用跨文化优势,消除跨文化冲突,从而成功运营跨国公司。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调查显示,82%的跨国企业经营失败就是因为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失败而导致的。目前有1/3的着名跨国企业因为跨文化管理不利而面临内部关系紧张的状况。 要成功地经营跨国企业,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跨国企业应实施以下跨文化管理策略:
1、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
按照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郝尔的观点,文化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能抵制来自外部企业改变它的强制力量,同时引起的摩擦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克服。技术规范则可通过人们对技术知识的学习而获得,很容易改变。
不同规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摩擦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其被改变的可能性与程度也不一样。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尊重对方文化,发展文化认同。
2、 通过跨文化培训,达成跨文化理解
要在其它文化里建立有效的组织,并不是一味适应本地文化和妥协,更不可能刻意去改变本地人的文化和行为。一个企业跨出国界经营,要实现商业目标必须融合三种文化,即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和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在东道国的文化环境里,要面临两者不同的适应策略:追随文化策略(被改变)和创新文化策略(改变人)。跨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的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通过这种培训可以做到:
(1)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环境并发挥正常作用;
(2)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
(3)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
(4)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
(5)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跨文化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公司花钱或提供培训,不仅是对业绩出色的员工的激励,而且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
3、加强文化融合,发展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沟通是管理领导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沟通能力是成功领导者的关键能力之一。当团队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员时,这种沟通过程就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重要。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相反,因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沟通,因为害怕沟通而缺乏沟通,这样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组织成员之间出现沟通中断、过度保守、员工之间的非理性反应和怀恨心理等诸多不良后果,并形成恶性循环、矛盾加深、对立与冲突加剧,最后因为一系列的误解而导致企业投资行为的失败。
4、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和公司文化
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进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要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减少文化冲突,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又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变迁能力。

综上所述,跨文化管理对国际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生产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元企业文化管理进行得成功,就会对企业产生1+1>2的增值效应,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企业的管理来讲,不仅包含着对可见因素的管理,同时还包括着对企业文化差异这种不可见因素的管理。忽视了跨文化的管理,不是一种完善的管理,跨文化管理是跨国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管理冲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