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传播中国音乐,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15分)
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份,也是大文化系统中最活跃,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我们将音乐置于人类历史文化脉络中,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是当今学术领域坚持的基本立场。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是为审美而服务的。在文化大系统中,包含着诸多子系统,如在精神文化中又包括了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等。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凝聚和物化了人对现实生活(自然界和社会)的审美关系。其中,音乐艺术是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类思想的文化形式。音乐艺术作为一定人类群体所共有的音乐观点和音乐活动行为,必须靠后天有组织、有目的音乐教育行为才能习得。音乐教育又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义给予更多的关注,音乐教育才会富有生命力。基于不同文化背景,音乐教育对各类音乐的不同理解,也必然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因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传统特征,由此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迅猛发达,我国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多元文化的观点自20世纪由美国教育家提出,到后半页逐渐演变成一般国际化浪潮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简要阐述多元文化在美国等国家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同许多欧美、大洋洲国家一样,成了民族的大熔炉。单一文化概念慢慢演变成共同体文化概念。这些由多种民族成分构成的国家,率先提出了多元文化的理念。随着移民音乐文化的交融和汇合,促使多元文化在美国乃至世界迅速崛起并繁荣。多元文化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近十几年,我国开始密切关注音乐教育事业。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其中一大特点便是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2004年,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举行,它标志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处理好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对我国本土文化产生冲击,是受到关注的话题。重视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应是我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1. 运用多元文化开展音乐教育,需要体现音乐的本质――真、善、美,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但这并不违背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也是美育教育的根本。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技能掌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应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我国音乐教育也应当顺应当今世界潮流,采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手段,积极接受和面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正面作用,使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更多地了解世界音乐文化。在多元视角下,音乐教育强调承认和尊重世界上不同民族和种类的音乐,摒弃音乐价值的偏见,引导人们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学习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是建立在审美为核心的基础之上。2. 主张多元文化教育,也主张世界文化多元性。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世界上不同的音乐和音乐创作,吸收和平等看待文化多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需要指出的是,多元视角下音乐教育的内涵外延,包含了本民族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化背景的音乐,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进而学习、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多元视角下的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借鉴和传播外来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3. 我国音乐教育,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引导青少年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春秋时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到盛唐已经成为世界艺术的高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着民族的艺术精华。其中,声乐、歌舞、器乐、戏曲、曲艺等都自成体系,独具一格,这些都是引导青少年传承地方民族特色,对于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宝库文化。4. 在经济、政治趋同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注意民族文化特征中的冲突性,不可照搬或硬套移民国家的多元文化来进行我国的音乐教育,也不能在教育中走极端。照搬或硬套这样的做法会消减我国具有民族特征的东西,抹杀了不同民族国家的区域个性,削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而盲目扩大宣传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或是注重多元文化的面面俱到,还有的只是象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这些走极端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文化是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教学要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本身就是多元的,首先要传承、保护和利用我国自身的文化,其次再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音的乐文化。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1) 更新以往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灵活运用。2) 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即聘请有关专家或学者到校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走出去”即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进行系统化学习,这一办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3) 在音乐教材的编写方面体现多元文化,现有教材已有一部分教材收录有关多元文化素材,可再进一步编写一些有特色欧美音乐素材作为课堂教材,这些素材也是多元文化的表现题材。总之,多元文化是珀来品,进入我国并适应我们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观念,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这才是根本所在,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需要的。
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议随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现象,说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紧迫;也说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必要匹配。舍此,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基础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 一、 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国际人才》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在欧洲”,前不久有的报纸上登了“孔子在非洲”;其实,全面的说法应该是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国访问或考察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报载,2004年以来,世界上新设立的孔子学院有26所;有100多个国家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汉语的人数达到了3000多万。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部古典小说,数百年来风靡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历久不衰,并且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去年一个时期,媒体报道的韩国与我国有关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争议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国家的军队,最需要的恰恰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军事家的聪明和智慧。几年前,人民解放军一个代表团到瑞典访问,其中参观瑞方一个军事院校,对方主动提出要与代表团讨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着作《黄石兵书》。尽管瑞典的军事装备和军事工业在世界上是很先进的,但中国古人的智慧对他们来说至今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还有一个反证,无论1860年英法联军,还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到当时中国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圆明园》和故宫抢劫文物,而后运回国内充实自家的博物馆。这真实一个绝妙的讽刺,那时号称“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他们眼里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国,最有价值的恰恰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二、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载体、是立国之本。 什么是传统文化?当前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完整的现成答案。不过,可以通过对文化定义的了解,使我们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把握。《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着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含义非常宽泛,它不仅包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而且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社会成员所共有;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对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意识、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关联度,它不仅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进程关系、与社会整体的关系,而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从哪个层面强调,都是举足轻重的。 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或促进,起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的诞生,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书坑儒”,以国家机器的力量消灭了被他统一的另外五国的文化,意在从根本上铲除故国复辟的精神支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从反面印证了文化对巩固或推翻政权的极端重要作用。汉武帝为富国强兵、强化对人民的统治,首先从意识形态入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发展。从此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立国的思想基础。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接受五代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在全国大力倡导“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强化文化在精神统治、思想规范、行为引导等方面的教化力度,形成了宋朝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由此夯实了宋王朝310多年统治的政治根基。明清时期的统治阶级,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巩固自己统地位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和倡导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种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对不符合统治阶级思想、利益的文化大开杀戒,全力剿灭。后果之严重、场面之惨烈,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值得一提是,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延续时间长达1320多年、横跨八九个朝代的科举制度,更是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统治的存亡和兴衰。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止于晚清(1905年)。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制度,它使得本来只是社会宗法家族传统的儒家价值观,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了中华帝国制度合法化的象征;并通过科举制度从社会中选取精英,保证了精英来源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维持了社会文化秩序的整合和稳定。到了晚清,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大量没有功名的社会精英挤进士大夫阶层,科举制度名存实亡。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宣告废止,封建社会赖以依存的文化基础崩溃了。仅仅时隔6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用不着更多赘述,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三、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它既包容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又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长,历久不衰、博大精深。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传统文化植根于世界东方这块沃土,经过四千多年发生、发展和积累、沉淀的漫长岁月,逐步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吸收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长、有自己鲜明特点和独到之处的优秀文化,并一度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代灿烂文明;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实践性和辩证性。传统文化立足各个时期的社会实践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实际,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站在了当时时代的至高点。其中不少思想充满了朴素辩证法,如老子的祸福观、孔子的世界观、庄子的生死观、孙子的战争观等,都渗透着辩证思想的光辉。二是过程性和渐进性。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形成,经过了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取舍、有补充、有丰富、有发展、有提高;是逐步完善、不断升华、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积累才确立起来的。三是民族性和融合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显着特点和特征,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统称为“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同时传统文化在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四是统一性和差异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各个领域。至于传统文化的具体划分,则比较细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文化结构可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学科领域又可以分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法律文化、管理文化,和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等不同分支。五是规范性和操作性。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概括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比如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并且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礼制。六是继承性和创新性。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非常来之不易的。 四、从传统文化取得的成就看,它是我国人民包括人类社会在内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体系庞大、数量惊人、难以胜数,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传统文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是很短篇幅可以说清楚的,这里仅简要列出几个方面的例证,供读者参考。 首先,思想道德方面。这方面着述非常丰富、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大学》、《中庸》,庄子的《逍遥游》,孟子的《孟子》,以及后来的《三字经》、《第子规》、《诸子治家格言》等等。其次,科学技术方面。这个领域成就和着作内容十分丰硕、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誉。如秦代李冰父子设计并监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汉代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天文测量器材《浑天仪》,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数学家祖冲之、水利学家郭守敬、以及科学着作“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第三,军事研究方面。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着述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独树一帜,成果卓着。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记》、《孙膑兵法》、和《黄石兵书》等军事着作享誉千古、惠及当代;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着名军事家张良、韩信、曹操、诸葛亮、谢玄、李世民、赵匡胤、刘泊温、戚继光、左宗堂等,已成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至今赞口不绝。第四,文学艺术方面。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品荟萃,脍炙人口。如从古至今人们广泛流传的对诗词文章的最简练概括,如“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即是生动的证明;还有对历史上着名文学家、艺术家的简要概括称谓,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杨州八怪”等,即是赞誉和赞美;至于文学、史学、散文、诗歌、小说创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如《诗经》、《离骚》,《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四部古典小说、三言两拍等。近来看到一首小诗,把我国19部古典小说嵌入其中:“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两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在教育、音乐、绘画、戏剧、雕塑、体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树同样成就斐然。第五,医学、农业、建筑、冶炼、制造、旅游、烹饪、饮茶、养生健身等方面。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丰厚,非常难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茶经》等等。 五、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国对当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战略选择;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与时代坐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从文化角度构建社会和谐,主要有两个层面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领域、精神生产领域、文化传播领域、文化消费和文化交流领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层面,即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共同理想、组织和行为方式的和谐问题。构建文化和谐,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又普及推广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宣传、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声势不大;思想规范、行为引导、榜样示范,和文艺创作、多种形式配合上差距较大,不尽人意;政策引领、资金投入、教材审定、普及方式和师资力量都尚待完善。这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二是处理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使之继续丰富发展、提高完善、不断升华的问题。传统文化是在持续、充分地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的继承发扬也必须这样。当前,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渗透随之加强;而且对外来文化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双向加大,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释放出来,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因势利导,借力使力,为我所用,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外热内冷”,理性把握稳步推进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国外兴起了一股规模空前的、包括了解传统文化在内的汉语热。国内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不过,对国外的汉语热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他们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的影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形成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是无益的。四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掌握难度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问题。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积累很多、感到无从下手;时空太远、文字生辟难懂;工作很忙、难以深钻细研。此外,传统文化自身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长处也有短处。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针对当代中青年和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知之不多的实际,在教材编写、普及推广、配套工程、激励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传统文化在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推行,变成一种自觉自愿、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政府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文化体制的价值取向,探索文化工作、包括传统文化新的模式,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进一步壮大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影响,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 从中外茶俗看中国茶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始有系统的论着,至宋代达到高峰。因此,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茶叶经济空前兴盛,带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中外茶俗、茶文化、中国、传播
一、茶的起源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而第一位确定茶树学名是由瑞典科学家林奈和德国植物学家孔采。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澎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最早发现茶树是在100万年前,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和四川一带的深山密林中,有不少的原始型的野生大茶树。人类发现茶树和广泛利用茶树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这充分的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
二、茶的命名和分类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类之齐全,茶叶品种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茶国都无法相比的。
(一)茶的命名
1.结合产地来命名
古人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茶,往往就产自钟灵毓秀的名胜山川。将茶名与风景名绑定,相得益彰,达到互相宣传的效果。这方面的代表茶有不少,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湖翠竹、井冈翠绿、苍山雪绿等等,举不胜举。
2.根据茶的品质特征来命名
有的反映茶的形状:珍眉、珠茶、瓜片、松针、雀舌、毛尖、鹰嘴等;
有的反映茶叶颜色:黄芽、辉白、天山清、水绿黄汤、白毛茶等等。
还有的反映香气和滋味:十里香、兰花茶、水仙等反映茶香特点;而苦茶等反映茶的滋味。
3.以茶叶的采制特点命名
比如骑火茶、春蕊等是茶的采摘时间,体现嫩度和质量;炒青、烘青、功夫等反映制茶工艺。
对于品质、制法相似的同类茶,命名时在茶类前冠于地名或者简称,如炒青茶有婺绿、屯绿、杭绿、川绿;烘青茶有徽烘青、浙烘青、闽烘青等;红茶有祁红、川红、滇红、湖红等。
4.以品种来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在乌龙茶里最为常见,以品种来命名的有:台湾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等。以单枞命名的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5.以传说典故来命名
茶产于名山,名山又多仙神之说,茶名不少也以神话典故来命名,如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文君嫩绿、金奖惠明等。
(二)茶的分类
茶学界对于茶的划分采取了一种综合的办法,将中国茶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条类和再加工条类。
1.基本条类
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1)绿茶
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分为:眉茶、珠茶、细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
烘青绿茶分为:普通烘青、细嫩烘青等。
晒青绿茶分为:川青、滇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分为:煎茶、玉露等。
(2)红茶
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包括:川红(金甘露、红甘露等)、祁红、滇红、闽红(金骏眉等)等。
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3)乌龙茶
分为: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还有些建瓯建阳等地产的茶,如矮脚乌龙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这里的水仙和奇兰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种茶地在不同的产地产的茶)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前两年流行的那个叫东方美人的也是这种)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乌龙茶,阿里山极品金萱茶等)
(4)白茶
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银针等。
白叶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贡眉等。
(5)黄茶
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
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分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陕西黑茶(泾渭茯茶等)
2.再加工茶条类
再加工茶类就是用基本茶类中的茶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工艺茶、非茶之茶。
(1)花茶
花茶是以六大茶类为基础加以各类鲜花制作而成。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等。花茶加工是利用了鲜花吐香和茶叶吸香,茶味和花香融于一体,相得益彰。
(2)紧压茶
紧压茶一般以黑茶、绿茶、红茶的散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紧压茶种类有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圆茶、饼茶等。
(3)工艺茶
工艺茶又名茶工艺品,是选用上等基本条类茶为原料与脱水鲜花经独特的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如“牡丹绣球”、“出水芙蓉”、“玉衣金莲”、“金葫芦”等工艺茶。
(4)非茶之茶
非茶之茶指不用茶树叶子制作,但可以像茶一样饮用的各种饮料。如菊花茶、罗布麻茶、人参茶、枸杞芽茶等。
三、中外茶俗
茶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每个国家大都有各具国家特色的茶俗。
(一)中国茶文化
1.大碗茶
大家熟悉的大碗茶流行于北京、山东等地。因用大号碗盛茶而得名。多为“忙人解渴”,旧时专门有卖大碗茶的茶水摊,因价廉物美,去暑解渴,很受大众欢迎。
2.功夫茶
功夫茶源于清代的富豪人家,后成为汉族民间的传统茶艺。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州、泉州等东南沿海地区,后又传到香港特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因饮茶要下功夫精心选购茶具,冲泡茶时,也要下功夫精心操作,喝茶时更是要有闲功夫品饮,不能性急猛喝,故名功夫茶。
3.酥油茶
酥油茶是指以酥油调制的茶饮料,流行于西藏。据历史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了大批精美工艺日用品及酒、茶等土特产,贤惠的文成公主就用当地的奶酪、酥油和茶制成酥油茶来待客,自此酥油茶成了当地人爱喝的茶饮。
4.奶茶
奶茶流行于以放牧为主的蒙古族居住区域,每到有客人来时,女主人将铜壶添水架在火炉上烧开,拿茯砖茶敲碎后放入壶中煮10几分钟,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鲜牛奶煮沸即成香喷喷的奶茶来招待客人。
5.盖碗茶
盖碗茶流行于四川,四川当地人有上茶楼摆龙门阵的传统习俗,每每聊天时都要用盏、盖、托成套的盖碗泡茶,便于色、香、味的欣赏和品尝。
6.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煮油茶”,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尤其以广西恭城的侗族最为普遍。主要用于家常饮料和待客,按照当地风俗,每人需饮三碗,茶行三遍,才算对得起主人的好客之道,故有“三碗不见外”之说。
(二)外国茶文化
1.英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英国茶文化,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王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人皇室。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英国茶文化特别注重午后饮茶,饮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风俗,一直延续至今。饮午后茶,已是当今英国人的重要生活内容,英国茶文化并已开始传向欧洲其他国家,并有扩展之势。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
2.日本的饮茶文化风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3.韩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4.美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美国不产茶叶,美国人喝的茶全靠进口。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美国人一般只重视茶叶的汤色而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所以美国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么就是罐装、瓶装的茶水。在美国,大多数人爱饮冰茶不爱饮热茶,美国人饮用冰茶为世界之最,由于冰茶不含二氧化碳、不含热量、刺激性小、味道爽口,老少皆宜,所以冰茶在美国已十分受消费者的欢迎,流行得很快。美国的冰茶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既有红茶,也有绿茶,还有中国乌龙茶;既有加糖的,也有无糖的;既有加果味香料的,也有纯粹是茶味的。总之,它可以满足各种人的口味,任君挑选,做成带有一丝酒香味的混合冰茶,特受一些成年人的欢迎。
5.俄罗斯的饮茶文化风俗
说起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如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从饮茶方式看,中国人讲究“品茶”,香茗一杯细品慢饮。而与中国人这一方式不一样的是,俄罗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饼、饼干等点心,边吃边喝。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喜欢用糖,所以他们喝茶时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柠檬之类的甜料。许多俄罗斯人甚至直接将糖放在茶水里,还有些人喝茶时则在嘴里放一粒糖。
6.非洲的饮茶文化风俗
在我们的印象里,非洲是一个充满野性的国家,而且非洲盛产咖啡,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非洲人应该没有饮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饮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们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们喜欢在茶里放进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盖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四、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1、始于巴蜀
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巴蜀的茶叶,据文字记载和考证,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于期,那时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将茶作为贡品之一。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西汉成帝时于王褒所着的《童约》中可以看出,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于不仅饮茶成风,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用具。其实,在西汉时,成都不仅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口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来看,成都很可能也形成了最早的茶口叶集散中心。所以说不仅是在先秦,在秦汉乃至西晋,巴蜀都称得上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中心。
2、顺江而下
秦汉时于期,随着巴蜀与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广泛的传播。茶最先传播至东部与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西汉时期,茶陵以产茶闻名,茶陵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由此可见,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传播至与湘、粤、赣毗邻的地区。三国两晋时于期,由于荆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坚实的经济文化水平,该地区逐渐取代巴蜀,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主要地域。三国时期,孙吴占据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区域茶树种植的规模与范围较大,是我国茶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阵地。此时茶的饮用亦传播至北方的名门望族。四晋时期,《荆州土记》记载了此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情况,其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巴蜀艳压群芳的优势已被荆汉地区所取代。
3、继续东移
五胡乱华,西晋南渡,北方豪门进驻中原,建康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风盛行于贵族富豪之间,致使江东饮茶与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快了我国茶叶向东南推移的脚步。这一阶段,使我国东南地区的茶叶种植由浙西扩展至今温州、宁波沿海一带。此外,《桐君录》记载有“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指常州,而茶产自宜兴,这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十分有名。三国两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越发显着。
(二)茶在国外的传播
茶在国内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向周边国家和世界传播。随着商业贸易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开始由国内传至国外。唐代日本高僧最澄回国时从中国携带茶籽种植,宋代日本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至日本种植。这些文化交流使者将从中国学到的饮茶习俗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广大,推动了日本饮茶习俗的发展。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将学得中国径山寺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改造后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已的茶道。
约在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州的荷兰和葡萄牙,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印度虽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1780年印度引种中国茶籽,之后传播到斯里兰、非洲、南美等地。茶在传播中,“茶”字的音、形、义也随之流传,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如茶在英语中写成“TEA”,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我国生产茶叶三分之一销往世界各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我国的茶籽、茶树,世界饮茶人口已达20多亿。
③ 德云社的商演为什么不自己办,而是交给专门的演出商操作
你还是太年轻,谁告诉你德云社不自己办商演的?
郭德纲不等于德云社,郭德纲是人,德云社是公司。
准确来说,是郭德纲不自己放下相声去亲自操持商演,其实德云社的商演,德云社是掺和的,并不会完全交给外边演出商。
合作十年,素有德云社“御用演出商”之称的北京环宇兄弟国际文化传媒,就算大家口中的“专业的商演演出”合作伙伴。
这家负责了德云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商业演出的专业传媒公司,跟着德云社一路壮大,前年都挂牌上市了
而这家公司,郭德纲妻子王慧是第二大股东。
在德云社,听相声看老板郭德纲,看产业还得老板娘王慧。
五家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六家德云社相关传媒公司对外投资,最低的持股比例也是15%,占了第二大股东,其他的,都是持股半数的第一股东。
你以为德云社是个相声草台班子,唱戏的社团
错,大错特错,德云社早就成了传媒公司,成为了相声圈乃至 娱乐 圈最声名赫赫的造星机器。
《德云社》是大家多年来叫顺口的简称,全称应该是《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文化传媒公司,你觉得会没有负责宣传和安排商演的部门?
别的不说,大大小小的几个园子,算商演吧,谁负责,不都说是大管家栾云平安排么?
德云社这么多年,自己也办商演。
大型的开箱封箱钢丝节可能和专业兄弟单位合作办,平时的小打小闹商演自己德云社公司就能解决了,没必要找外边公司。
大家平时目光全在郭德纲身上,而郭德纲这个人性格就是洒脱,就说相声,其他事情不参合也不擅长,别说办商演了,就是办个酒局郭德纲都懒得操持。
所以大家理所应该的觉得德云社也是世外桃源一般只是个相声爱好者班子,类似古时候的江湖门派,云鹤九霄这些徒弟们,都是郭们弟子,大家师兄弟相称,互敬互爱,各自比拼武艺,江湖儿女,快意恩仇,不问俗世。
其实,德云社就是个文化传媒公司,学员也是员工,也是来上班打卡五险一金,平时德云社也和大多数公司一样,举办演出,培训策划,赚钱,养家。
早年间德云社没发展起来的时候,确实需要找外边专业公司帮忙开商演,但现在德云社家大业大,早就能自力更生了,就算交给外边专业演出商开商演,这演出商,也是大半自己人,跟自己家没区别。
所以,德云社的商演也自己办,交给专门的演出商操作,也是因为,专门的演出商,是自己家的。
老郭常说“得道有早晚、术业有专攻”,凡事不要“事必躬亲”,让专轮此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是最正确的!
如今的德云社可以说在相声市场是如日中天的,旗下包括 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高峰、栾云平、郭麒麟、阎鹤祥、张云雷、杨九郎、孟鹤堂、周九良 等一侍桐闷众“名角儿”,单拿任何一位他的市场号召力都是惊人的。而德云社每年都有大大小小、国内国外几十场商业演出,几乎每一年都有大批的演出公司想要承接德云社的业务。
那么,作为德云社来说,能否自己办自己的相声“商演”呢?答案是肯定可以,但是确实没有必要。就像德云社旗下的其他产业,如德云华服、红酒、面膜、饭店等多元化产业,郭德纲都是交于专业的人在管理。郭德纲曾说“我只懂相声,其他我真干行,但是,我可以找专业的人干啊,他们对我负责就行啊!”所以对于商演,特别是大型商演,牵扯到合作商、企业、演出审批、场地协调等一大堆需要极度专业化的东西,交给长期合作的机构是上上之选!
而我们提到德云社的商演,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公司——北京环宇兄弟国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翻看德云社近十年来大大小小的商演合作名录,这个公司基本都是头一位,在公司简介中也毫不讳言“德云社御用演出商”这个称谓。
作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环宇兄弟”,何以深得德云社“亲睐”,亲密合作十年之久?除了环宇兄弟自身具有的成熟的运营体系、专业的商演统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个人持股比例达到15%的王惠。说起王惠我想熟悉德云社的观众应该没有不认识她的,她可是德云社真正的“当家人”,北京德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德云社旗下多家分社的控股股东。
德云社的商演不自己办,却交给专门的演出商来操作? 这里面可就有大学问了,一般明星谁办活动,还需要自己动手的?不都是交给助理去办么,这样明星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赶通告,这叫“人尽其用”。
德云社也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社团,还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传媒公司,它也需要“架子”啊!德云社本职是为 社会 创造出更多的明星和人才,而不是去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动商演,耽误老弯演出,放低自己的位置。
而且那么大一个公司,如果自己动手布置,那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导致公司出状况。在同等的价格上,有人愿意做这些事,那你是愿意花钱招人操作还是自己花钱累死累活的做?大部分人肯定选第一种啊,活得轻松,做得不好还可以给别人提意见。
德云社找演出商操作肯定是有道理的,听说过“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与德云社合作的演出商“环宇兄弟”,你知道有什么背景吗?它背后的老板是德云社郭德纲的老婆王慧。 两人公司代表人是夫妻关系,那就不存在外人咯,无论给了多少费用,最后还不是进了王慧的腰包,所以说你还是太单纯了!
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德云社本身要学习的东西就多,节目更新太慢,粉丝都天天催,希望能多更新点。这样请人帮忙节省了时间,德云社成员也不必为这样琐事操心,能更好的训练。
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任何一个优秀社团去办演出的时候是自行办理的,因为这其中的勾当和各种门路实在是太多了,相声艺人如果一心扑在办商演的过程中,而不是办商业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
在郭德纲先生早期的段子里,经常能够听到曾经德云社去山西和东北做商演时面临的种种尴尬困境,当然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地域黑,但能够看得出德云社早期自己筹办商演时的诸多不顺。
倒不是说德云社不想找别人来帮自己办商演,实在是那个时候的德云社名气还不是很大,相关的组织方也瞧不起这块肥肉。只不过后期德云社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才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牵头搭线而进行的国内或者国际巡展。
商演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习俗,在哪个地方演商演的时候有多少观众,观众的票价需要卖多少?有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有没有什么规章制度需要遵循 ? ,些都需要提前有一个度,而且在商业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超越这个度。
这个度的来源可能很悠久,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流传下来的,德云社的艺人,作为单纯的说相声的艺人而言,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地方的沟沟道道,很有可能就阴沟里翻了船,到最后整了个极其狼狈的下场。
在这种情况之下,商演才运应而生,甚至有专门的团队去为德云社的艺人衡量:在哪个地方演出。对于德云社而言,起到了十分好的作用。
正规商演的话,一般都是由相关组织牵头搭线,限定在某一个地方、某个时间段进行表演,而这个演出经费由工作人员直接打到德云社的账户上,也就是说德云社相声艺人在没有商演之前就已经赚到钱了。
而商演之后的利润,是需要一定比例的汇到组织方,当然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德云社收到原有利益可能会大打折扣,比如说原先的10万到时候可能只有7万或者8万,但这样的好处是,德云社的艺人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去说相声了,没有必要去和 社会 上的人员去打过多的交道,耽误了自己,也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我们假设德云社自行操办,来看需要些什么。
1.要德云社自己养一批人,大到跑政府手续,小到安排观众座位,停车等问题都要自己管,事无巨细;
2.如果这批人只负责德云社自家的商演,那每年有没有足够的场次,能养得活这批人。如果养不起,那势必还要接别人的商演;
3.北京本地的还好点,外地的你怎么整?了解当地的报批手续吗?对当地的场地清楚吗?那肯定是找当地的公司协做是最好的。
综上所述,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干是最合适不过了。
德云社在观众的脑海里就是一个走郭德纲主持的说相声的大家庭,其实有心的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德云社不只是说相声这一个产业,它涉及到饮食, 娱乐 ,生活用品等众多的领域。而郭德纲最主要的就是说相声,把其他的都交给可以放心的人,这其中就有商演这一项目。
德云社每一年大大小小的商演也有几十场不止,可是这些商演几乎都是有飞宇兄弟一家公司筹办,那么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先看看环宇公司的股东里面有一个名字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人就是王慧。她不是什么名人,她的丈夫可就是现在德云社的老板郭德纲,看到这里读者心里应该豁然开朗了,郭德纲的这一招,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郭德纲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一个说相声的,而且德云社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靠相声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郭德纲这样做既可以置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又可以在本职之外给自己捞点外快,而且还给自己老婆做老板的机会,说难听一点,万一哪天德云社的相声产业不受欢迎了,也不至于一下变得没有经济来源。
郭德纲对于商演这一方面的投资也没过学习经历,把这个机会给自己合作伙伴,既可以确定德云社在 社会 上的任何,又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推广量。
自己操作就有赔的可能,演员不会负责亏损,只有郭德纲自己拿真金白银去赔。而一但赚钱演员都会觉得自己分的钱少大头让郭赚走了,久之就会产生矛盾。 现在德云社对外报价 按等级定出场费,公司和演员拆账,利益统一。
德云社商演其实和演员开演唱会,会找主办方而不是自己去办一个道理。
一、德云社他有自己的合作团队,专业的合作团队不可能和业余的相比,一个商演需要准备的东西特别多。虽然德云社是一个公司,里面有很多的演职人员,但是对于有时候要同时办几场商演还是很困难。
二、郭老师本来就是想专职做好相声,虽然下面也有人教授下面学员相声,但是自己的本职不能忘吧。又办了相声学院,还是可以拿毕业证的学院,总不能什么好处都被一个人占完,总得分一羹粥出去,让别人一起赚钱 ,才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将来的路也会好走。
三、郭老师本身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经常说:在座各位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一个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利益而开罪他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任何行业里都行得通。
结语:钱是赚不完的,一个人赚是会让人眼红的,那为何不让大家一起赚,大家都开心,结果才会好。
简单说就是内外的关系。
内就是相声演员,这是核心,省时省力省心,演员可以不受外力因素而影响现场发挥,最大程度保证现场演出质量。
外就包括很多方面了:组织运作,广告如何投放,卖票,和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商演要上报,上报要审批,安保部门等,事儿不大,但是繁琐,没有点当地的硬路子恐怕不行。
饭也不能让你一个人都吃了,总得给别人留口吃的,老郭特别知道什么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