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子庙的老子庙会
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据《后汉书·桓帝本纪》记载,延熹八年,汉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出生地鹿邑州雀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从而形成了以祭祀老子为中心的庙会活动。老子庙会兴盛于唐。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李唐王朝把老子李耳当做自家祖宗。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以“老子庙”为太庙,“特起宫阙,如帝者居”;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亲率百官到鹿邑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二年钦封“老子祠”为“太清宫”。后来,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七年亲自到鹿邑朝拜老子。此外,金、元、明、清历代王朝也都有帝王到鹿早迹羡邑亲谒或派大臣拜谒老子。
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后人为纪念老子,在鹿邑县老君台、太清宫兴起庙会进行祭拜,唐朝时达到鼎盛,后因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但民间自发的小规模祭祀活动从未停止过,并延续至今。鹿邑县委、县政府为弘扬老子文化,扩大对外交流,推动招商引资,为游客寻根拜祖提供便利,决定从2006年起在两个景区同时恢复老子庙会,会期一个月。老子庙会以“弘扬老子文化,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庙会活动精彩纷呈,重点突出“增灵气,聚人气,生财气”,实现“一年比一年规模大、规模高、质量精、效果好”。充分展示老子文化魅力,树立老子故里形象,提升老子故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老子早期生活和活动的区域基本是陈、楚文化区。这个地方的原生文化应该属东夷文化区,这个文化区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重视祭祀活动。“陈风好巫,楚人信鬼”,《诗经》中的《宛丘》 就是表现陈地典型祭祀场面的诗歌,郑玄解释说:“大姬无子, 好巫觋,祈祷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
鹿邑是老子的诞生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传说是他的诞生日,以太清宫为中心形成拜祀的高潮,庆贺他的出世;每年的正月十 五日,民间传说是他得道成仙的日子,以老君台(升仙台)为中心形成祭祀的高潮,纪念他的升仙。正月十五至二月十六日期间,鹿邑民众举行盛大的庙会,表达对这位圣贤的敬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老君传说、老子打铁舞、老君戏、老君圣歌、老君拳、老君刀、老君棒等;顺应而生出种类繁多的商贸产品如老君麻花、老君麻片、李耳石磨香油、老君帽、老君妈糊以及各种各样的老君社、老君会,与各种相关老子祭祀拜祀的礼仪、禁忌、 祖先崇拜等具体生动的民俗生活内容。尤为热闹的是进入农历二月,届时,晋、冀、豫、鲁、苏、皖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香客游人纷纷朝老,形成规模盛大的古庙会。
流传于民间及庙会关于老子的出生和成仙,有许多传说,当地最广为人知的是老子的母亲理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理氏挎着小篮来到村头河边洗衣服时,发现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又饥又渴,就把这个李子吃了下去,出乎意料的是,她从此就有了身孕。81年后初春的一天,理氏生下老子,然后随着一道闪电划过,九条青龙化着倾盆大雨,为老子沐浴净身,从此在他出生的地方,就留下了九口神井。沐浴后的男孩白眉白发,天生一副小老头的模样,理氏给他取名“老子”。
老子长生不死、成仙得道的传说是人们钦佩敬仰老子心境的反映,相传老子在孔子来苦问礼之后,即在县城东北隅飞升。一气化三清,飞升三十三层天,居住恨天兜率宫,主宰三界道务, 成为道教始祖、历代帝王的老师,每次家乡大劫,老子都降陆拍临鹿邑消灾祛难。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这是围绕老子庙会展开的活动,是传统庙会的主题。其中带有巫术性质的祈子活动,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是由中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子孙后代的繁衍成为千百年来的头等大事。所以,祈子这种远古的巫术形式,在老子庙会太清宫后宫“娃娃殿 展现出来,以一根绳拴住祈子的性别,寄托无限美好的愿望。
老子庙会祭祀活动中最为人注目的当数老子打铁舞。打铁舞起源于五代、北宋年间,是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产物,体现了老子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所有在鹿邑境内的打铁人对老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意。相传该舞是老子在抗击外寇造炉打铁时形成的,后来当地群众就当时打铁的动作创作了该舞,经过历代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舞蹈的主体动作突出了 “打”,双手做的是拍打动作。“一打铁,二打钢,三打抹镰四打枪;五生火,六筛炭,七打锤,八打箭;九打一个月牙斧, 十打一个金刚钻。” 口里唱的是打铁歌谣,形象地表现了传说中老子制炉打铁为民造福的景象和人们的崇敬之情。此舞粗犷诙谐风趣,滑稽而不庸俗。晚上,人们在旷野上点燃火把,进行悠火把活动,悠一圈代表一个太平年,表达人们祈盼老君爷能给家乡带来平安的美好愿望。
早期老子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老子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同时又增加了娱乐性活动。市有坐商、行商及流动小贩,白天开市,不做夜市生意。与买卖相应的,则有文化娱乐表演。庙会规划有节目汇演区、特色小吃区、产品展示区、祭拜用品区、小商品区、儿童玩具商品区、老学研究区、儿童游乐专区、伐货区、农用商品区、土特产区、家禽交易区。分别在庙会四头唱四台大戏,另安排有套阁、摇彩、飞车、驯兽、杂技、魔术等民间绝活绝技;有观相的、摇卦的、牵骆驼的、鸟叨卦的、 劝世义的民间习俗;盘鼓、腰鼓、舞龙、舞狮、二仙盘道、打铁舞、担经挑、高跷、戏曲、琴书、坠子书等民间艺术表演把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髙潮。地方小吃香气扑鼻,有包子、烧饼、 杂烩汤、糊辣汤、肉饺、豆沫、豌豆馅、肉包子、糟鱼、五香鸡、卤鸡、卤肉、鸭蛋、麻花、油条、油茶、散子、凉粉、凉皮等,不一而足,风味各异,煞是诱人。
甲午年天静宫(老子庙)庙会公告为传承中华文化,展示涡阳民俗风情,重现道源圣地昔日风采,为涡阳的繁荣昌盛、和谐安康作贡献。天静宫将于2014年3 月11日至 3 月16日(农历二月十一至十六)举办每年一度的纪念道祖老子诞辰传统庙会。门票价格每张拾圆。道教皈依弟子及七十岁以上老人凭证免门票,农历二月十五道祖圣诞(公历3 月15日)当日免门票。活动内容:天静宫祈福、海外朝圣团拜谒道祖、老君殿法会、开光 、元辰殿拜太岁、祈愿池许愿、撞钟迎吉祥、灵签预测祸福。舞龙、竹马、旱船、高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商贸、风味小吃、旅游工艺品展销、服装展销、儿童游乐、杂技、魔术、曲艺等。预祝2014年天静宫(老子庙)庙会圆满成功老子文化周末大讲堂主办:涡阳老子文化办公室涡阳老子文化养生院涡阳县文化馆、图书馆宗旨: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老子文化名城的号召,积极开展老子文化“六进”活动,宣传、普及道德经典,经研究决定常年举办老子文化周末大讲堂。时间:每星期日上午9:00——11:00地点:县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多功能厅性质:公益免费对象:社会各界老子文化爱好者内容:一、《道德经》 系列讲座(包括处人处事之道、养生修炼之道、治国治军之道、天地生成之道等)二、全国名家道德经讲座光盘三、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光盘及养生报告主讲:李玉成、胡智、贾子寅、王朝良、胡维志、刘宗明、牛家栋、王占君等涡阳县荣誉市民、着名研老专家王振川老师即兴诗一首甲午初春降瑞雪天扫毒霾地解渴江淮大地银妆美老庄故里喜事多乐见蒙庄入非遗喜闻涡老公开课静修厚德万物兴道法自然千秋歌涡阳老子文化建设办公室牛家栋主任老子公开课第三讲光明日报老子公开课第三讲将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涡阳县举行届时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立柱先生将莅临讲学涡阳县老子庙会简介:涡阳老子庙会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老子庙会起源于汉代,据《后汉书.桓帝本记》载,延熹八年,汉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庙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 形成了以祭祀老子为中心的庙会活动。老子庙会兴盛于唐代,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庚申敕老子诞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降圣节,此后信众云集,庙会日久成形。老子庙会从起源至今,保留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原生态,以其独有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国庙会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老子庙会,对于扩大老子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对于传承老子文化,丰富、完善中国庙会文化内涵,研究、推动中国庙会文化传承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珍具有重要作用。扎根老子故里,服务道德之乡!
Ⅱ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0项,其中新入选项目65项,扩展项目5项)
皖政〔2014〕38号 ,2014年5月4日公布。
新入选项目(6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4项) 1 Ⅰ—19 庄子传说 亳州市蒙城县 2 Ⅰ—20 蒙城歌谣 亳州市蒙城县 3 Ⅰ—21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芜湖市镜湖区 4 Ⅰ—22 九井沟传说 宿松县 二、传统音乐(6项) 5 Ⅱ—27 全椒民歌 滁州市全椒县 6 Ⅱ—28 六安灯歌 六安市金安区 7 Ⅱ—29 和县民歌 马鞍山市和县 8 Ⅱ—30 美溪唢呐 黄山市黟县 9 Ⅱ—31 广德民歌 广德县 10 Ⅱ—32 宿松民歌 宿松县 三、传统舞蹈(1项) 11 Ⅲ—37 独杆轿 蚌端口市固镇县 四、曲艺(2项) 12 Ⅴ—21 颍上大鼓书 阜阳市颍上县 13 Ⅴ—22 岳西鼓书 安庆市岳西县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4项) 14 Ⅵ—12 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亳州市 15 Ⅵ—13 五音八卦拳 阜阳市阜南县 16 Ⅵ—14 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淮南市 17 Ⅵ—15 徽州武术 黄山市 六、传统美术(7项) 18 Ⅶ—25 庐州木雕 合肥市肥西县
合肥市包河区 19 Ⅶ—26 淮北泥塑 淮北市濉溪县 20 Ⅶ—27 殷派面塑 淮北市相山区 21 Ⅶ—28 花山剪纸 马鞍山市 22 Ⅶ—29 旌德漆画 宣城市旌德县 23 Ⅶ—30 徽州墙头画 宣城市绩溪县 24 Ⅶ—31 皖南根雕 广德县 七、传统技艺(32项) 25 Ⅷ—56 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 合肥市蜀山区 26 Ⅷ—57 三河羽扇制作技艺 合肥市肥西县 27 Ⅷ—58 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 亳州市涡阳县 28 Ⅷ—59 卢家笙制作技艺 亳州市蒙城县 29 Ⅷ—60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 宿州市砀山县 30 Ⅷ—61 埇桥唢呐制作技艺 宿州市埇桥区 31 Ⅷ—62 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 阜阳市 32 Ⅷ—63 文王贡酒酿造技艺 阜阳市临泉县 33 Ⅷ—64 运酒传统酿造技艺 马鞍山市含山县 34 Ⅷ—65 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芜湖市无为县 35 Ⅷ—66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宣城市宁国市 36 Ⅷ—67 水东蜜枣制作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37 Ⅷ—68 花砖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38 Ⅷ—69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宣城市泾县 39 Ⅷ—70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0 Ⅷ—71 榔桥木梳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41 Ⅷ—72 皖南木榨油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 42 Ⅷ—73 铜陵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市铜陵县 43 Ⅷ—74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 池州市石台县 44 Ⅷ—75 胡玉美蚕豆辣酱制作技艺 安庆市 45 Ⅷ—76 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46 Ⅷ—77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47 Ⅷ—78 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州区 48 Ⅷ—79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49 Ⅷ—80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51 Ⅷ—82 安茶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52 Ⅷ—83 吴鲁衡日晷制作技艺 黄山市休宁县 53 Ⅷ—84 徽州烧饼制作技艺 黄山市 54 Ⅷ—85 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制作技艺 黄山市歙县 55 Ⅷ—86 明德折扇制作技艺 广德县 56 Ⅷ—87 青铜器修复技艺 安徽博物院 八、传统医药(4项) 57 Ⅸ—4 砀山王集王氏接骨膏药 宿州市砀山县 58 Ⅸ—5 戴氏正骨法 马鞍山市含山县 59 Ⅸ—6 野鸡坞外科 黄山市 60 Ⅸ—7 祁门胡氏骨伤科 黄山市祁门县 九、民俗(5项) 61 Ⅹ—39 吴山庙会 合肥市长丰县 62 Ⅹ—40 张家祠祭祀活动 阜阳市临泉县 63 Ⅹ—41 降福会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会 黄山市黄山区 65 Ⅹ—43 许岭灯会 宿松县 扩展项目(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戏 亳州市谯城区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县 3 Ⅶ-10 徽州三雕 宣城市绩溪县 4 Ⅷ-11 髹漆技艺 宣城市绩溪县 5 Ⅷ-34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 安庆市宜秀区
Ⅲ 安徽文化遗产有哪些
安徽文化遗产有黄山、皖南古村落、当涂民歌、淮北花鼓戏、徽派版画、六尺巷传说等等,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安徽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Ⅳ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哈萨克族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哈萨克族民歌有两种调式体系相融合下的混合调式,源自于人种学和族源。哈萨克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热情、曲调优美、奔放粗犷,是哈萨克族人在各种喜庆节日、家庭聚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民间娱乐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Ⅳ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如下:
1、徽州民谣:徽州民谣是古徽州地区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传统民间口头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劳动、生活、习俗、时政和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珍宝。
2、寿州锣鼓:寿州锣鼓是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是古老楚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会说话的锣鼓”之誉,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
3、铜陵牛歌:始于何时,现已无法确切认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农耕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应该有牧歌。
4、桐城歌: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歌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
5、孔雀东南飞传说: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四批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 (30项,涉及31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卢沟桥传说 北京市丰台区
2 鬼谷子传说 河北省临漳县
3 东海孝妇传说 江苏省连云港市
4 刘阮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5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徽省怀宁县
6 老子传说 安徽省涡阳县,河南省灵宝市
7 陈三五娘传说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
8 胡峄阳传说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9 孟母教子传说 山东省邹城市
10 河图洛书传说 河南省洛阳市
11 杞人忧天传说 河南省杞县
12 三国传说 湖北省
13 尹吉甫传说 湖北省房县
14 伯牙子期传说 湖北省武汉市
15 苏仙传说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16 壮族百鸟衣故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
17 毕阿史拉则传说 四川省金阳县
18 仓颉传说 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
19 骆驼泉传说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20 回族民间故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21 广禅侯故事 山西省阳城县
22 解缙故事 江西省吉水县
23 阿凡提故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24 广阳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南岸区
25 西王母神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
26 盘王大歌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
27 玛牧特依 四川省喜德县
28 黑白战争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29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常山喝彩歌谣 浙江省常山县 (15项,涉及17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2 渔歌(洞庭渔歌、汕尾渔歌) 湖南省岳阳市,广东省汕尾市
3 川西西岭山歌 四川省大邑县
4 旬阳民歌 陕西省旬阳县
5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6 锡伯族民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7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8 毕摩音乐 四川省美姑县
9 剑川白曲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0 阿斯尔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
11 莆仙十音八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12 蒙古族汗廷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
13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 湖南省浏阳市
14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15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20项,涉及20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太子务武吵子 北京市大兴区
2 左权小花戏 山西省左权县
3 博舞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4 洪泽湖渔鼓 江苏省泗洪县
5 龙岩采茶灯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6 宜黄禾杠舞 江西省宜黄县
7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8 棕包脑 湖南省洞口县
9 瑶族金锣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
10 玩牛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 古蔺花灯 四川省古蔺县
12 登甘嘎诌(熊猫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 布依族转场舞 贵州省册亨县
14 阿妹戚托 贵州省晴隆县
15 耳子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6 怒族达比亚舞 云南省福贡县
17 铓鼓舞 云南省建水县
18 水鼓舞 云南省瑞丽市
19 锅哇(玉树武士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20 纳孜库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4项,涉及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线腔 山西省芮城县
2 平讲戏 福建省福安市
3 东河戏 江西省赣县
4 永修丫丫戏 江西省永修县 (13项,涉及1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数来宝 北京市东城区
2 梅花大鼓 天津市
3 弹唱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4 浦东宣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
5 丽水鼓词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6 客家古文 江西省于都县
7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县
8 山东花鼓 山东省菏泽市
9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0 湖南渔鼓 湖南省
11 桂林渔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2 宁夏小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13 托勒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 (14项,涉及15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布鲁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2 蒙古族驼球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
3 意拳 北京市东城区
4 戳脚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5 绵拳 上海市杨浦区
6 精武武术 上海市虹口区
7 咏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8 井冈山全堂狮灯 江西省井冈山市
9 梁山武术 山东省梁山县
10 徐家拳 山东省新泰市
11 两仪拳 河南省沈丘县
12 梅山武术 湖南省新化县
13 武汉杂技 湖北省武汉市
14 幻术(傅氏幻术、周化一魔术) 北京市朝阳区,陕西省 (12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京绣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定兴县
2 布糊画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3 抽纱(汕头抽纱、潮州抽纱) 广东省汕头、潮州市
4 水陆画 河北省广平县
5 毕摩绘画 四川省美姑县
6 彩砂坛城绘制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7 琥珀雕刻 辽宁省抚顺市
8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东省郯城县
9 蒙古文书法 内蒙古自治区
10 满文书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11 刻铜(杜氏刻铜) 安徽省阜阳市
12 赏石艺术 中国观赏石协会 (28项,涉及29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北省邢台市
2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3 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江西省吉安市
4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登封市
5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焦作市
6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潮州市
7 陶瓷微书 广东省汕头市
8 古陶瓷修复技艺 上海市长宁区
9 藏族鎏钴技艺 青海省
10 铜器制作技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
11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故宫博物院
12 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广东省东莞市
13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市西城区
14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
15 辽菜传统烹饪技艺 辽宁省沈阳市
16 泡菜制作技艺(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吉林省延吉市
17 老汤精配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18 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上海市黄浦区
19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浙江省义乌市
20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安徽省淮南市
21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 山东省德州市
22 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 山东省招远市
23 云南蒙自过桥米线 云南省蒙自市
24 坎儿井开凿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25 传统造园技艺(扬州园林营造技艺) 江苏省扬州市
26 古戏台营造技艺 江西省乐平市
27 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江西省泰和县
28 古建筑修复技艺 甘肃省永靖县 (2项,涉及2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哈萨克族医药(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卧塔什正骨术、冻伤疗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
2 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 贵州省贵定县 (13项,涉及14个申报地区或单位)
1 望果节西藏自治区
2 察干苏力德祭 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
3 博格达乌拉祭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
4 稻作习俗 江西省万年县
5 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江西省会昌县
6 马仙信俗 福建省柘荣县
7 寮步香市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8 达斡尔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9 鄂温克族服饰 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
10 彝族服饰 四川省昭觉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1 布依族服饰 贵州省
12 侗族服饰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 柯尔克孜族服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Ⅶ 非遗项目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很多,比如:
1、豫剧;2、缂丝;3、松江顾绣;4、民间剪纸;5、皮影戏;
6、滩头年画;7、川剧变脸;8、吴歌;9、四股弦;10、花鼓戏;
11、扬州弹词;12、京韵大鼓;13、评书;14、藏文书法;15、陶器烧制技艺;
16、蒙古族长调民歌;17、沧州武术;18、蓝印花布印染技艺;19、南县地花鼓;20、少林功夫。
Ⅷ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一、民间音乐:
1、当涂民歌(安徽省当涂县)。
2、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二、民间舞蹈:
花鼓灯(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三、传统戏剧:
1、青阳腔(安徽省青阳县)。
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县)。
3、徽剧(安徽省、黄山市)。
4、庐剧(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5、黄梅戏(安徽省安庆市)。
6、泗州戏(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7、目连戏(安徽省祁门县)。
8、池州傩戏(安徽省池州市)。
四、曲艺:
凤阳花鼓(安徽省凤阳县)。
五、民间美术:
徽州三雕(安徽省黄山市)。
六、传统手工技艺。
1、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
2、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芜湖市)。
3、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休宁县)。
4、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泾县)。
5、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
6、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歙县)。
Ⅸ 安徽是全国的文化大省,其遗存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庆、凤阳、桐城、黟县。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注安庆、绩溪已被国务院于2005年、2007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为9座)
和县;
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和县古老而又神奇。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着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爱国词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傲。
桐城市;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桐城的历史悠久,夏、商、西周属扬州。春秋为桐国,先属楚,后属越。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1996年8月,桐城撤县设市(县级),归安庆市管辖,2006年10月改为省辖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明清时代,桐城考中举人的有640人,进士240人,以此步入仕途的就有786人之多。“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父子双宰相”等说法就是此处人文盛况的写照。明末以来,桐城文化异峰突起,有被誉为“网络全书式大学者”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开一代文风,一时间令桐城名声大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的盛誉!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因此而享有“文都”盛誉。
涡阳县;
涡阳是老子故里地处淮北平原,位于亳州市中心地带。涡阳故地,古名下城文聚。北魏孝文帝在南谯郡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后废。清咸丰二年(1852年),捻军首领张乐行起事于蒙、亳之间,后被镇压;同治三年(1864年)新设县,清政府为防止该地再次爆发农民起义,而重沿用北魏涡阳古县名,治雉河集(今县城)。涡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涡阳贤哲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诞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古代英才豪杰庄子、嵇康、张良、
范蠡、陈抟、张乐行,当代风云人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都在这里留下珍贵的史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老子庙遗址、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张乐行故居、北平城遗址、东岳庙、捻军会盟旧址等先后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传说、棒鼓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老子故里太清宫、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和辉山烈士陵园等景点。涡阳已成为东方道家文化旅游圣地及红色之旅目的地。
凤阳县;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境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为钟离子国,后有钟离、蚕富、燕、中立等县名。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之名,今有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蒙城县;
蒙城,地处安徽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蒙城县夏属豫州,商属北蒙。春秋战国时期属宋国漆园,楚考烈王兼并后,改称北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蒙城县,属亳州,县名一直沿用至今。蒙城县尉迟寺新石器时期原始村落遗址,被列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人文景观,这里既是一代圣哲庄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宋朝王安石、苏舜钦等着名诗人都曾到此留诗作赋,“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已成为蒙城的真实写照。目前,县内尚有漆园八景、万佛塔、嵇康亭、圣人殿、刘海庙、高琼墓、陈仙桥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贵池区
贵池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池城濒江,是今池州市府所在地。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越灭吴,楚灭越,属楚之江东郡。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年)易秋浦县名为贵池。1965年7月,属安徽省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再次属安庆地区。1988年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其辖境不变。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同时改贵池市为贵池区,属池州市。 古城贵池,自唐永泰元年(765年)并州一地,已逾1200余年。城内纵横交错有牌坊、孝肃、舜井、楼山、九华、状元等街巷数十条。由于近代战火和“文革”的洗劫,城墙已毁,残垣依存,城内仍保存有孝肃、牌坊等传统街道的格局。贵池名士辈出,科第不绝,宋朝开宝六年(973年)已设府儒学,后有县儒学,八桂、齐山、绣春、翠微、昭明、储才、秀山等书院。明至清朝举人有1170余人,进士100余名,状元4人之多。其中明朝的黄观,时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美誉,还有三科武举、赐进士第一的方仪凤。官至宰相、尚书者有之,如南唐的同章平事(宰相)殷崇义,明朝的礼部尚书汪珊,清朝的兵部尚书曹大镐,此外还有明末文学家吴应箕,清朝受林则徐器重的福建按察史桂超万,出驻英、俄、法、意、比五国公使的刘瑞芬,儿科专家夏禹铸等。池州物华天宝,风景秀丽,曾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东晋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杜牧、白居易,宋时的王安石、岳飞、朱熹、杨万里,明朝的王阳明、董其昌,清代的姚鼐等,都以其如椽巨笔为贵池的山川风物写下了不朽诗篇。
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潜山县
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郊,大别山东南麓,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早在春秋时期,潜山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着称于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之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受仰慕。禅宗三祖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县级16处。距今7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东方晓鼠”化石的相继出土,潜山已被国际动物学家公认为“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潜山焦家畈,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宣州区
宣州为皖东南门户,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之北,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宣州先后为西汉丹阳郡,西晋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宁国路以及明清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 宣州,是一片同中国文学史有许多关联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谢朓、李白、韩愈、白居易等着名文学家在这里或主政,或游历,陶醉于名山胜水之间,寄情于宣纸宣笔之端,留下了许多华美的篇章。宣州是一幅自然与创造的风景园,也是人文荟萃的奇妙之地。外籍文人钟情于斯,使之文气大发,声名远播。另一方面,在宣州的本土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培育了一代代举世闻名的宣州籍人杰。南宋时着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贬任宣州太守,在此期间撰成《后汉书》,宣州也随《后汉书》名扬天下。谢朓在宣州任上时,并无多少显赫的政绩,倒是诗文奇峰突起,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李白看了谢朓在宣州的诗作,也发出了“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慨叹。北宋卓越的科学家沈括来到宣州任太守,他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文学、音乐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在宣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学家、军事家、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时作《劝农歌》发展地方经济。 真正使宣城名扬天下的人,首推李白。宣城在诗仙的经典之作中反复出现,后人也用大量的诗篇歌唱宣州和敬亭山。李白一生来宣州七次,共停留13年。杜甫、白居易、韩愈都在敬亭山留下诗文。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已将宣城和敬亭山描绘得如诗如画。宣州由于历代文人的钟爱而声名大噪,另一方面使之名闻天下的,是宣州籍杰出人才。北宋着名诗人梅尧臣,对宋末诗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转变贡献很大。明代的梅鼎祚、梅膺祚,一个是戏剧家,一个是文字学家,其后梅文鼎被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另两人是日本关孝和、英国牛顿),可见声名赫赫。 敬亭山是宣州的旅游景点和重心。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诗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诗山”。敬亭双塔石刻是苏东坡真迹,可称瑰宝。宣州城内陵阳第二峰上梅文鼎纪念馆是中国数学家的圣坛。
黟县;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黟县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隶属古徽州,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名人荟萃,汪勃、张小泉、俞正燮、赛金花、黄士陵、汪大燮、舒绣文等均出自于此。境内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桂冠。西递、宏村、南屏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4个村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安庆,
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着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94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绩溪县
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两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 绩溪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绩溪建置于唐大历二年(767年),隶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属徽州。1987年12月,划属宣城地区。
http://cul.anhuinews.com/system/2008/07/16/002065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