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五台有哪些传统文化

五台有哪些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8 04:32:37

⑴ 五台山人文历史

五台山五爷庙的历史文化

五爷庙,即五台山万佛阁,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

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

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 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

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 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轮野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腊链喊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 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

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 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

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

据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

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是什么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年 间,因所处的山峰与古印度灵鹫相似,所以最初名为大孚灵鹫寺。

北魏、北 齐、隋唐到明清,都有扩建或重建,寺名也几经改变。唐太宗时,易名为大 华严寺。

明太祖朱元璋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朱棣赐名“大吉祥显通寺”, 明神宗朱翊钧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改 名为大显通寺,沿用至今。

全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 间,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幽冥 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揩书佛经,因钟声绵长,又叫做长鸣钟,也 称为长命钟。

该寺中轴线上有七座大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大雄 宝殿是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开阔疏朗,古色古香,殿内供奉有释迦牟 尼、阿弥陀佛、药师佛。无量殿规模最大,内供无量寿佛,为砖砌结构,形 制独特,没有房梁,因此又称为“无梁殿”。

中轴线后部有一座铜殿,中间台 上有大铜佛,殿内四壁有铜铸小佛像上万唤茄尊,据说该殿是明万历年间的妙峰 禅师发愿建造的。 妙峰曾被封为真正佛子,他共建了三座铜殿,另两座分别 在峨眉山和华山。

五台山有怎样的历史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原名清凉山, 后因有五座峰顶如平台的高峰, 故名五台山.有"清凉佛国"之称.相传为文殊菩萨居所.文殊, 是文殊师利的略称, 意为妙吉祥或妙经.专司智慧, 人称"大智菩萨".他头顶有五髻, 表示五智.一般手持宝剑 (或宝卷) 以示智慧锐利, 身坐狮子, 表示智慧威猛.隋文帝时, 五个台顶各有一寺, 每寺所供文殊菩萨的法相和名号不同, 五个台顶都去朝拜的, 称"大朝台".黛螺顶在台东镇的山脊上, 寺内供有五尊不同法相的文殊.如仅朝黛螺顶的称"小朝台".北魏时所建的佛光寺, 唐时所建的南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菩萨顶、殊像寺的建造历史和文化

【菩萨顶】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朝之康熙、干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

寺前有石阶一0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

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干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五台山的文化

早在东汉时,五台山已有寺庙建筑。

相传汉明帝时,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着腹地台怀镇,其山形地貌与古印度释迦佛修行地灵鹫山十分相似,便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佛寺。得到许可后,建起了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

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帝王的崇尚,五台山的地位被越抬越高。从北魏、北齐、隋唐至明清,寺庙日益兴盛。

清代以来,喇嘛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又新建了黄庙,这就使五台山成为我国惟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圣地。现有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

台内着名禅宗遗迹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目侯寺;台外着名的禅宗遗迹有南禅寺和佛光寺。这些建于不同时期的寺庙,或古朴苍劲,或雄伟壮观,或重楼深阁,或构造奇巧,使风光绮丽的五台山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成为众多游人、香客的向往之地。

作为着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千余年来业已形成自身绵延不绝的文化气脉与兼容并包的文化生态。 尽管至今还未有人给五台山文化进行过十分明确的学术定位,但我们可以大致说,五台山文化是一种在环五台山地区逐渐形成、延续千余年并波及到世界“佛教文化圈”的、以佛教文化 为主干的、以文殊道场和“青黄并存”为标识的、兼具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物化形态与精神形态的区域文化。

这种区域文化既彰显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站在学术角度,系统整理和研究五台山文化,深入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创造性地将其进行现代转换,使之不断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于区域文化的重构,对于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现代意义之一:五台山佛教文化是考察中国佛教历史的活性标本,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 佛教文化是五台山最鲜明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标识。

五台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影响巨大,在千余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其他佛教名山相区别的鲜明的文化特色。择其要者,一是五台山被汉藏佛教徒共同确认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是助佛弘法的首席菩萨,主司智慧。所以,五台山又被当作“智慧山”。

仅从敦煌石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及“新样文殊”中即可领略历史上五台山文殊信仰之盛和它在佛教徒心目中所占的特殊位置。二是五台山是中国惟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处一山的、“青黄相连”的佛教名山与“皇家道场”,数百年来在促进和调节汉、藏、满、蒙等多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是五台山佛教虽未独立地开宗立派,但却以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容纳过中国佛教各宗的弘传,中国佛教的兴衰在五台山上都留有深深的印痕。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连续性、完整性及其丰富内涵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极具代表性。

正如任继愈先生指出的:“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很多方面都可以在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范围里体现出来。”可以说,五台山佛教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佛教史。

现代意义之二:五台山佛教艺术表现出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与审美价值。 五台山荟萃了历朝文物古迹,融汇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汉地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晋文化之精华,在佛教寺庙建筑、雕塑绘画、佛教音乐等方面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和“中国佛教音乐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至今仍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艺术长廊里大放异彩。

现代意义之三:文殊智慧提供了一种富有意味的哲学视角和价值参照。 文殊智慧构成了五台山佛学中最具形而上意味和最富有文化特色的部分。

文殊智慧概括起来讲,主要就是般若空慧和不二中道,这种所谓“无漏”的佛地智慧在含义上有别于我们通常所言的常识智慧,其中包含着许多唯心主义的杂质,但它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超越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如果我们能够从文殊的智慧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从中衍生和转换为现代人所需要的生态智慧、道德智慧、和平智慧、和谐智慧和心理智慧的话,那么,最古老的东方智慧将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代意义之四:“五台运动”、“冰缘气候”使五台山具有了特殊的地质学价值与生态学价值。 正如学者杨茂林所总结的那样,五台山地区是地质学上的五台群和五台运动的命名地。

其中,五台群是研究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区之一;滹沱群与着名的天津蓟县剖面对比研究在中外地质界有广泛影响;五台运动与全球同一时期的造山运动有可比性,对于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和地球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五台山的夷平面最为典型地记录了山地抬升的历史,成为地文学上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另外,五台山第四纪晚期以来古冰缘和现代冰缘是我国。

山西五台山佛寺创建历史是什么

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关于五台山佛寺的创建,自唐代以来,传说颇多。“东汉说”和“北魏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明万历时,五台山狮子窝寺的镇澄,认为五台山佛寺的创建,始于东汉明帝邀请摄摩腾来华传播佛法之际,亦即一般认为中国有佛教之初。 他在其编撰的《清凉志》中说:“汉明帝时,摩腾西至,以慧眼观清凉山乃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阿育王,此云无忧天竺铁轮王也,能驱使鬼神,将佛舍利造八万四千塔藏之,散布阎浮,五台山有一焉。奏帝建寺,额曰大孚灵鹫寺,大孚,弘信也,帝以始信佛化,故以名焉。

出感通传。”镇澄说他的说法乃导源于唐代高僧道宣律师《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简称《感通录》或《感通传》)。

由于镇澄的《清凉志》在国内外流传很广,所以,五台山创寺于东汉的说法也广为流行。然而,道宣在《感通录》中却是这样记述的:“(五台山)其山属岱州五台县,备有五台。

中台最高,目极千里,山川如掌上。从台东南而下三十里许,有古大孚灵鹫寺,见有东西二道场,佛事备焉。

古老传云汉明帝所造。”在这里,道宣只是说大孚灵鹫寺“古老传云汉明帝所造”,并未言及摩腾云云。

可见,镇澄的五台山东汉创寺说,乃是一种传说加演义。唐高宗时释慧祥编撰的《清凉传》,是记述五台山佛教史迹最古老的专着,故又称《古清凉传》。

《古清凉传》说:“大孚图寺(即大孚灵鹫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又云:“清凉寺,魏孝文所立,其佛堂尊像于今在焉。”

按照这一记载,五台山佛教肇兴于北魏孝文帝时,大孚图寺和清凉寺都是北魏孝文帝时创建的。唐文宗时,日本佛教史上着名的“入唐八大家”之一,日本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日本僧人圆仁慈觉大师,在其入五台山求法巡礼的日记中写道:“有清凉寺,今管南台。

此五台山,都号清凉山。山中造寺,此寺最初,故号清凉寺。”

按照这一记载,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不是大孚灵鹫寺而是清凉寺。这也是对于东汉创建大孚灵鹫寺之说的一个有力否定。

清代着名史学家顾炎武,对五台山的佛教史实进行过认真的考订。他在《五台山记》中说:“五台在汉为虑掳县,而山之名始见于齐。

其佛寺之建,当在后魏之时。”又说:“而彼教之人,以为摄摩腾白天竺来,即居是山。

不知汉孝明图像之清凉台,在洛阳(白马寺)而不在此(五台山)也。”在这里,顾炎武明确地指出,明释镇澄是将佛教典籍中关于摄摩腾来华后居住的洛阳白马寺清凉台,误当作清凉五台山了。

我们将关于五台山佛寺创建的“东汉说”和“北魏说”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在佛教界长期流传的“东汉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与史实相距甚远,不足为信。而“北魏说”则比较可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编的《宗教词典》亦说五台山的佛教肇兴于北魏孝文之际,曰:“北魏时即建有佛寺”。 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当然,在北魏时期,五台山佛数仍是处于草创阶段。那时,寺庙并不多,规模亦不大。

大孚图寺只有“东西二堂”,佛光寺仅有“佛堂三间,僧室十余间”。这与《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北魏都城洛阳“招提栉比,宝塔骈罗”的兴盛景象是无法相比的。

据史籍记载,“时魏境有寺三万所,僧尼二百万人。”仅有佛堂数间的五台山寺庙,在北魏佛教界显然不占重要地位。

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县东北部,是我国着名的佛教 圣地之一,它与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 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之称是根据所在地山的形状而命名的。五台山方圆250 余公里,由一系列大山高峰所组成,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素有 “华北屋脊”之称。

有东、南、西、北、中五座突出的高峰耸入云 霄。这五座高峰的峰顶平坦宽阔,宛如巨石垒成的平台,而故称 “五台山”。

五台山之称即由此而来。 五台山的五座山峰各有其名,东台叫“望海峰”,南台叫“锦绣 峰”,西台叫“挂月峰”,北台叫“叶斗峰”,中台叫“碧岩峰”。

五 峰中北台为最髙峰,海拔3058米,东、西、北、中四座山峰耸立在 一条山脉之上,排成似如弯月的弧线,只有南台孤立在四台对面的 另一条山脉上,彼此遥遥相望。这里风景壮丽,美如画中,而且气 候凉爽。

清康熙、干隆皇帝多次到五台山,并在山上建行宫。 五台 山在汉代就有寺庙建筑,据明代《清凉山志》记载,汉明帝永平年 间(公元58—75年)在五台山建筑了几十座寺庙,现存台内寺院计 39座,台外寺庙8座。

其中着名的有塔院寺、显通寺、无量殿、菩 萨顶、殊像寺、罗喉寺、金阁寺、龙泉寺、碧山寺(广济茅棚)、南 山寺、南禅寺大殿、万佛阁等。 五台山珍藏着大量经书,这些经书 中有宋朝以来的各种版本。

五台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旅游胜地, 每年国内外大量游人到五台山拜佛、游览、避暑观光。

为什么说显通寺历史最悠久?为什么说显通寺历史最悠久、佛教文物最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的灵鹫峰南麓,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高僧镇澄辑纂《清凉山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为五台山佛刹开山之祖。寺院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400间,为明清遗构。

寺院布局分为三大部分,中间是殿堂院,东、西两侧均为禅院。殿堂院南北中轴线上一共置有七重殿宇,风格各异,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楼。

铜塔原有5座,现仅存东、西两座,置于1米多高的石座之上,总高近8米。1991〜1993年,该寺僧人投资120万元,按原样复制了已毁掉的3座铜塔。

铜殿高约5米,用50吨青铜铸成。殿内四壁上雕铸有万尊小佛和珍禽异兽像,中间台上有坐骑青狮的普贤菩萨大铜像,姿态生动,铸工精巧。

整五台山显通寺座铜殿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悬于寺外山门外三重檐钟楼内的铜钟重4999。

75公斤,钟声浑厚洪亮,可及全五台山麓。 无量殿也称无梁殿,砖砌仿木结构,面宽28。

2米,进深16米,通高20。 3米,形制古朴,雕刻精细,殿顶藻井,镂空富丽,为中国无梁砖殿之杰作。

殿内原供铜铸无量寿佛一尊,保存《华严经字塔》。《华严经字塔》是清人用蝇头小楷,将拥有63万余字的80卷《华严经》,依塔形写在一长方形白绫上,故名。

大雄宝殿门窗隔扇、楣枋柁头全部精雕,是全寺最大且最富丽堂皇的古建筑。藏经楼即藏珍楼,又称后高殿,正楼5间,重檐硬山顶,现为文物陈列室;东禅房今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办公地址,西禅房为僧众招待所。

显通寺还是五台山佛教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寺庙。除建筑物以外,寺内各殿堂陈设的香炉、蜡台、宝瓶等供器,悬挂的牌匾、帷帐、幔帘、条幅、字画,神台上各种各样铜铸、木雕、泥塑品和脱纱佛陀、菩萨、罗汉塑像,以及僧人使用的各种法器,无一不是珍品。

⑵ 关于五台山的历史传说有很多,你了解的有多少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佛教之首,古代人对于五台山是非常仰慕的,直到今天也有非常多的人会去到五台山去游览。关于五台山的历史传说,也是有非常多的学生就和四大名着当中的水浒传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就包括鲁智深,鲁智深在看到卖艺女金乱禅翠莲受到卖猪肉的郑屠夫欺负之后,一路之下三拳打死了郑屠夫逃到山西。后来鲁达上了五台山出家,有一次鲁智深在酒后大闹五台山,将整个寺庙搅得鸡犬不宁。这也是水浒传当中着名的桥段之一,名气是毫不逊色于武松打虎,林冲风雪山神庙。五台山也叫清凉山,是因为有传说说五台猛陪指山经常冒出紫气来,在古代传说当中,只有仙人居住的地方才会有紫气,后来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五台山居住。

最后五台山每年也有着极为丰富的佛事活动,比如跳布扎是每年6月15号前后会进行的一个佛事活动。还有一些民间文化活动,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这也让五台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息。

⑶ 五台风景名胜和独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广济寺
俗称西寺。在山西五台县城内西街,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寺门紧临大街,院内东西配殿奉观音、地藏二菩萨,正中为弥陀殿,最后为大雄宝殿五楹。大雄宝殿和殿内塑像保存尚完好。殿为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金柱,空间面积异常宽阔。殿内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扇面墙背面为三大士,分别驾麟、狮、象,都是元代作品。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4米,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刀法简洁,形制古朴。
五台县广济寺

五台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绕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 华北屋脊”。

五台县五台山

菩萨顶 在五台山合怀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干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后即兴工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官式制度营造。
菩萨顶

南山寺
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

五台县南山寺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位于五台县东治镇永安村内,距阎锡山故居仅10余公里。由太原至五台山公路向右插入1公里即可抵达故居。这是一幢典型的晋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上下两层是徐帅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故居内陈列有徐帅生平事迹展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为徐帅的题辞,庄重肃穆,朴实无华。现已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向前故居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着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⑷ 五台山的历史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最早在五台山弘扬佛法的是光明法师桑王澳登(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于公元前710年亲自赴五台山传播佛教。《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链山台。”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十年,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白马驮经,来到中国洛阳。次年(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尊者来到山棚高中西五台山时,发现五台山的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修行弘法的印度灵鹫山非常相似,遂奏请汉明帝在此修建佛寺。

寺院落成后,取名大孚灵鹫寺(现今显通寺的前身,有“释源宗族”之誉)。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着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4)五台有哪些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关于五台山的历史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念纯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台山

阅读全文

与五台有哪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