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为什么新文化可以涨停20

为什么新文化可以涨停20

发布时间:2023-03-18 13:17:21

1.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批接受过当时西方教育(也称新式教育)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发起的一次推崇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抨击封建腐朽落后思想的一场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的传播与扩散,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倒行逆施,阻碍新思想的传播发展,遭到人民与先进知识分子的抵制与抗争。④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

2. 新文化重组能成功吗

能。
新文化员工持的工的股在爆跌之蔽亏宴前,在未发布重组收购被否之前,公司空改也安排员宏银工全线撤退,此棋走的堪称完美,最好不知谁会成为站在高岗的。如果业绩没问题,重组是有可能成功的。
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影视文化领域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336,主要从事影视内容的制作、发行业务。公司通过不断优化内容和团队建设,实现内容产出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优势,进行传媒产业链横向纵向延伸,扩大产能规模,布局相关产业。2017年2月20日,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出品单位”奖。

3.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提倡民主与科学,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场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人找到了拯救国家、拯救社会的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1、将改造国民性作为优先地位,新文化运动没有与工轮运农运动相结合,使其只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阶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回避了对军阀政府的斗争。

3、新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学的批判和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批判孔学思想,为的是给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对中国社会进行有效的改造。

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介绍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誉桐脊及庆渗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新文化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

4.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哪世纪初期

答案:20世纪早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缺含银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老此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伏宴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启新文化运动序幕!

希望你能采纳.....

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旁谨核。
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运掘弘扬。(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晌冲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6. 国新文化为什么一直跌

主跌已过,还需要时间修复,短线资金出逃,也是中长线资金对短线资金的清洗,充分换筹,静待缩量波动降低。今天竞业达跌停加速了国纳好新文化里的短线资金以及不自信的资金跑路,这是一个好事,这样会缩短调整时间。
第二波行情什么时候开启?我想不会太久,大主力不是,市场回暖明显,指数都在上涨,作为国新文化的控盘资金,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毕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会大大降低自己的成本和风险。
第三行情也不会太远,一般来说,这种熊转牛的股票,会有三浪行情来实现目标。第三浪会加速,行情会比较大,不知道那时的你还会不会在里面。
为什么那么确定国新文化已经转牛?
1,政策方面,那么多政策落地,特别是贴息贷款,这个政策红利不会昙花一现,实际上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2,资金方面,第一波行情,以连续涨停抢筹的方式跑步入场,有短线,也有中长线,第一波行情结束,自然会清洗出短线资金,毕竟人家短线资金的格局就是买入后的几个点利润而已。
3,基本面方面,业绩拐点应该出现在第四季度,并且只是开始,今年年报和明年一季度报告,大概率会递增出现。
4,公司资质方面,唯一一个央企控股的文化公司,我一直在想,那么多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收购三爱富?三爱富那么优质的公司,为什么要让贤?为什么不能自己上市?未来有一天,答案一定会揭晓,现在只是猜测一下,是不是国家层面需要一家央企控股的文化教育公司?而且必须是上海交易所里的,因为上海出蓝筹大公司,并且时间等不及了,是不是国家很快有大动作?以后国家在很多领域里,是需要有自己的公司,比如说,物流领域的中国邮政,通讯领域里的中碧梁国移动,等等,教育领域里的国新文化,很多领域行业老大必须由国家主导,这是国家层面的一盘大棋,国新文化只是一颗正在布局中的棋子,待到充分发挥和挖掘,那时的市值一定不是这么点大。
5,市场方面,现在市场已经回暖,指数稳步上涨,港股有中长期走强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也有拐点出现的趋势,这些都是支持中长线资金操作的有利条件。
6,技术面洞慧铅分析,10年大底,还用商誉计提减值挖坑,财务洗澡,第一波行情只是修复之前的下跌,回到之前的收敛三角形整理的末端,第二波启动,一定会突破这个收敛三角形,前面的压制只剩几个筹码并不算多的高点,第三波行情,看大势,看那时的业绩,高点不言顶。
该说的都说了,以后也不再说了,是否正确,时间来验证,不做交易依据。
入市需谨慎

7. 20世初纪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

二十世纪初,富有政治感觉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大胆地诘难中国传
统文化,指斥中国传统文化的空疏和局限,掀起近代第一次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
同时,他们无限地推崇西方文化,试图从欧美文化中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学
成为社会时尚。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知识分子/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西学
【 正 文 】
我国人民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化,但当历史发
展到明代后期以后,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不前与日益腐朽,中国古代文化日益失去
光彩而落后了。当1840年鸦片战争中“日不落国”的大炮掀开中国近代史的扉页时,中
国人惊呆了——原来“万国之宗邦”挡不住西方列强的进攻。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在反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次战争中,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每一次的失败都不得不被迫
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对外国
列强侵略的失败,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接触和交锋中的失败。中国人赖以骄傲、自豪的传统文化,日益失去其值得炫耀
的价值。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思考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的文化,即所谓中学、旧学;如何
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评价;又如何去认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即西学)、接受
西方文化的挑战?
近代史上多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必然导致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失落感。从林则徐为代
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到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君
主立宪制”,无不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学、西学价值的取舍。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尊
地位从鸦片战争以来已逐渐受到严峻的挑战。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失败,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的民族自信心更趋低
落,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危机。这种文化危机主要表现在二十世纪初富有政治感
觉和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反思和审视,以及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无尚
推崇。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优秀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确实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而自
豪。然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田园诗般的自然经济、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加以与世
隔绝的地理环境、“一花独放”的民族地位,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虚骄”心理。这种心
理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封闭性,而自我封闭的结果,也就使中国在进入近代社
会以后,中国文化缺乏自我调整的动力,因而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始终居于被动挨打的局
面。事实上,自鸦片战争以后,有识之士就先后提出“师夷长技”、“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富有时代远见的思想,而这些值得肯定的思想从一个角
度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尽善尽美。二十世纪初,一些富有政治感觉和新思想的知识
分子指出,中国之所以积弱,受外人欺凌,也同埃及、波斯等东方文明古国一样,“创
造文明一端,实其受祸之总因”。由于我们民族背着创造文明的包袱,“自矫自立”,
“常不愿复受他来之文明”,遂致与世隔绝,不求进步,终于沉沦〔1〕。所以,他们要
求“愿吾同种之人, 忘其昔年创造文明之往事,而从此为因袭文明之国民”〔2〕, 即
学习他国进步之文明,才能使民族树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二十世纪初年的文化反思中
,富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给予了大胆的指责和批判。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受到诘难。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的
为主干,道、佛等文化互补的一种格局。反思传统文化,必然先要对儒家文化进行审视

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思想为宗,对儒家文化的指责,必然要涉及对孔孟的评价。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始终交织着尊孔与反孔的斗争,但在义和团运动前,对孔子的评
价很大程度上缺乏比较坚决的态度。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为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起
来反抗封建统治,曾砸烂孔丘的牌位,甚至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
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但正如李泽厚先生所指出,在洪秀全的
着作中,“都一贯保留了以‘三纲五常’为基干的儒家封建伦理和‘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之类的封建传统观念”〔3〕。 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
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他们的反封建性虽然非常明显,但仍然未能对封建制的文化根基—
—孔孟思想进行大胆的抨击,相反却把这场改革鼻祖归位于孔子,把孔子打扮为“托古
改制”的素王,而康有为也视自己为继承孔子改制的“圣人”,最终使得这场运动无法
走向成功。而在二十世纪初,新知识分子们已不再是战战兢兢,而是大胆地展开了对孔
孟的批判。他们指出:“孔子在周朝看来虽是好的,但是在如今看来也是很坏”,“孔
子虽好,必不能合现在的时候了”〔4〕。他们把中国社会不能进步的原因, 归之为尊
孔的结果,认为独尊儒术是使我国“数千年来,思想滞阂不进,学术陵迟,至不可救”
〔5〕的根本原因。他们指出“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 以涂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
〔6〕;自“孔孟之学说”出, 造成了中国“君权遂益尊”,贻害人心,“伤吾人类之
平等自由极矣”〔7〕。 尤其是孔丘教义“实足以养成支那人奴隶之性,诈伪之性及怯
懦之性”〔8〕,正所谓“孔派推尊一度,而奴隶沉没一度”〔9〕。因此,他们提出“
欲世界人进于幸福,必先破迷信,欲支那人之进于幸福,必以孔丘革命”〔10〕。他们
呼吁“仁人志士切心救世者,同心协力,开展并完成批判孔丘之伟绩”〔11〕。把孔孟
思想同中国落后的根源联系起来批评,虽然不尽科学,但反映出了这一时期部分知识分
子批孔的激烈态度。
从否定孔孟开始,新知识分子们把斗争的矛头接着指向儒家文化的核心——儒家伦
理思想。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观念是以人际之间的服从
为其内涵。这些观念的发展,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和“存天
理,灭人欲”等一系列道德伦理准则。这些儒家伦理道德准则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着思
想维系作用,因而它受到近代有识之士的猛烈批判。在义和团运动以前,对儒家伦理批
判最为激烈的当是戊戌变法运动。在批判中,维新志士们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武器,
发出了“平等”的呐喊。但是,他们把实现“平等”的希望寄托在清王朝的改弦更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上,从而使他们的批判失去更为锐利的锋芒。随着维新派的爱国变法和
义和团爱国排外相继失败,在经过一阵短暂的沉寂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
更大规模地反儒家伦理思想的斗争。
他们揭露仁义礼乐的实质就在于更加有效地维护封建统治,他们说:“仁之实为事
亲,义之实为从兄,胥此道也,则犯上作乱之事息矣。礼以缚民者,乐以和民气,胥此
道也,则人人自由之言息矣。我压之以猛兽盗贼之道,彼不服也,我压之以仁义礼乐之
道,彼胡敢不服也”〔12〕。他们指出“儒者日日言礼义,非欲以繁文缛节杀其活泼之
气者乎?儒者日日言孝悌,非欲以低声怡气,养其儿女之态者乎”〔13〕?在探讨中国
君权之所以发达的原因时,他们认为是由于“圣人”教忠之学说、倡君尊臣卑之说所致
。他们以更加激烈的态度指出:“礼立于中国三千年矣,而中国之文弱也几千岁”〔14
〕,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的礼教和伦理观念。二十世纪初期的新知识分子以他们所掌握的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之说为武器,大声疾呼“去礼法、复权利”〔15〕。有的
知识分子甚至宣称“唯我独尊”,他们说:“古来儒者立说,无不以利己为人道之大戒
,此不近人情之言也,剥夺人权,阻碍进步实为人道之蟊贼。”他们认为“有人而后有
世界,人人有利己之心而后有世界。宗教也、学术也、社会也、国家也,推其所由始,
察其所由起,迹其所以发迹变迁之故,无不基于人类利己之一心。惟利己故不得不竞争
,竞争剧斯进化速矣;惟利己故不得不排外,排外力斯合群固矣;惟利己故不得不求助
人,求助于人斯不得不有以助人矣。世之所谓道德,察其实际,敦非自利己之心而后生
者乎?”所以,“惟我独尊,此自由独立之真谛”〔16〕。这种带有近代色彩的利己主
义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尽管它的局限性很明显,但在当时反儒家伦理的服从关
系上是重大突破。可见,二十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已不再象戊戌维新思想家们那样心平气
和地去进行民主自由和君权谁前谁后的推理,也不希望封建统治者施舍一点民主自由之
权力,而是直陈封建伦理及其它所维护的封建统治的不合理性,并提出用革命手段去扫
除封建的伦理观,实现民主自由。
其次,批判传统的“尊王法祖”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加以儒家思想的束缚性
,使得中国人失去追求和理想,于是只好回头看,“尊王法祖”成为中国人的思维归向
和精神寄托,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尊王法祖使中国内在前进的动力大大减
弱,为此要想使中国社会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尊王法祖”观念,这是近代中国社会
的一大思想主题。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恪守祖制的原则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对
外交往的失败而受到人们怀疑。到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志士们明确提出并付诸实践
对中国政治进行大变革,这是对“尊王法祖”观念的直接挑战。但这场运动仍然打着“
托古改制”的旗号,难以从根本上冲击这个观念,甚至许多维新派人物的思想中尚有西
学源于中学的观念,康有为就曾说:“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
17〕。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恪守祖制已不可能,以此为契
机,新知识分子们举起变革的大旗,从思想上对尊王法祖观念进行更加猛烈的冲击。他
们指出:“中国之所以不能随世运而进,好落人后者,以尊古薄今也”〔18〕,这是中
国人最大的劣根性。他们说:“吾中国人服从之劣根性,于学术上尤为深固,一言一事
,辄引数千年前之古人为印证,甘以其极灵活之脑筋,为古人纳糟粕之筐箧”〔19〕。
他们讽刺一些中国人常常“每受一新理新学,必附会古人,妄用典礼,乱引陈语”的好
古思想。他们说:“帝国主义膨胀,则成吉思汗而为东亚拿破仑矣;复仇主义昌盛,则
朱元璋而为中国真德矣;民族思想发达,而黄帝轩辕氏为汉族之鼻祖矣;革命风潮普及
,而洪秀全为失败之加里波的矣;景教流行,而孔子为教主矣;民权之说入,而黄黎洲
奉为卢梭矣;无政府主义盛,则老子为发明家矣;大同博爱主义兴,则墨子为首倡矣;
理化薄为戏法,共产疑为井田。总之,西人之新理新学,皆中国古人所已道者矣”〔20
〕。在这些知识分子看来,“尊王法祖”是由于人们崇拜古人,崇仰旧学所造成,这就
窒息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生机。与此相反,西方文化之所以日新月异,就在于“欧西名哲
大贤着书立论,必求合天演界之公理,不惜与古人挑战,故论理愈演愈复杂,愈复杂愈
当于的当,不至以偏言狭义,播毒种于后人。”为此,他们提出,只有“灌输路索、孟
德斯鸠、达尔文、斯宾塞诸儒学说”,才能使中国学界不至于“长沦于黑暗之中”〔21
〕,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寻得救国救民的方案。
再次,对“轻武重文”观念的冲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不提倡尚武精神,信
奉的是“仁者天下无敌”、“制梃以胜甲兵”,认为文质彬彬方为君子。虽然在中国曾
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家,如孙子、孙膑、尉缭子、岳飞、戚继光等等,但历来每个朝
代只是在打天下、或者遭到外来侵略时,才重视军事。鸦片战争中,数千英军竟能轰开
中国大门,这使中国的军事弱点暴露无遗。从林则徐、左宗棠到戊戌维新思想家,他们
都曾重视过国防问题,但还不足以突破传统的轻武重文观念,因为他们还局限于编练新
式军队以保护封建国家的认识。义和团运动后,战争失败的痛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
国尚武精神澌灭的危害。二十世纪初,年轻的学子们指出“我国以重文轻武故,五十年
来,与英战而败,与法战而败,与日本战而败,与八国联军战而大败,乃至一落为三等
国”〔22〕。他们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战争是不可避免地,战争固然破坏文
明,但也推动文明的发展,而中国欲在世界上争存,亦须准备战争。在二十世纪初,有
的学子甚至提出“武力救国”的思想。他们指出:“近世之号文明称强国者,虽不可尽
归功于治兵,而其实又何尝不可归功于治兵。……强权唯兵所能有,而一切公理文明之
说不足信也。兵乎,兵乎,为立国之根本,为文明之标帜”〔23〕。他们强调“中国惟
一之救亡政策维何?曰武力。武力维何?曰强大之海、陆军”〔24〕。为此,他们主张
普及军国民教育,提倡全民皆兵,建立军国民社会。陈独秀主办的《安徽俗话报》上有
一幅“拷打文人”漫画,其图解说:“我们中国读书人,都是斯斯文文的,没有一毫屁
用,庚子年洋兵进军的时候,到处捉人去当修路的苦工,拿着读书的文人,没有气力去
做苦工,便要吊起来拷打,这就是文弱书生的下场啊!”因此,实施军国民教育势在必
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期不少青年学子投身于军校学习,立志以武力救
国。如1903年在日本留学军校的学生就达二百余人,占留日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同
时,这一时期,不少宣传“尚武”精神的书刊陆续出版,如《军华》、《武学》、《南
风报》、《武备杂志》等。
此外,这一时期的新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中轻视科技、重虚轻实、华夏夷狄等观念
,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抨击。
二十世纪初的知识分子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疑、批判开始,并以挽救民族危亡的
现实政治目的为基点,进而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找不到救国救民的“良药”,“中
国一切政治、教育、武备、农工商业种种学问之欠缺”,不能改变亡国灭种的危机〔25
〕。伴随着对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丧失,接着而来的就是知识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学习西
方的浪潮。新兴的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西方,试图从西学中去获取救国救民的方案,学
习西学成为社会的时尚。在这一时期,对西学的崇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量青年学子出国留学,接受西方近代知识。近代派遣留学生始于1872年,
清政府派30名幼童留学美国,到义和团运动爆发前,留学生不过二百余人。《辛丑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于1901年9月17 日颁布上谕,宣称“造就人才实系当今急务”〔26〕
,要求各省选派子弟出洋留学。政府有此诏令,再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心的丧失,
青年学子纷纷走出国门,留学国外,出现了“父遣其子,兄勉其弟,航东负笈,络绎不
绝”〔27〕的留学盛况。到1909年,留学日本的学生达万人左右,留学欧美者近千人。
留学运动的勃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人们把留学作为救亡图存的关键,郭
沫若先生曾回忆说:“凡在我们这样年辈的人,在青年时代可以说都是一些爱国主义者
。我们为什么要到国外去留学?主要目的是想学些近代的科学和技术来,使中国强盛起
来”〔28〕。他们认为“惟游学外洋者,为今日救吾国惟一方针”〔29〕,“当今日之
世界所谓老大之国,欲延一线之生机而立将来之基础者,非留学生其谁与哉”〔30〕。
这些青年学子们以为,“泰西之各科学术,何一不长于我,况日新而月不同,学术之进
步超前轶古”〔31〕,因此必须向外国学习。他们抱着这种心理,到国外后即认真地学
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鲁迅先生回忆说:“凡留学生一到日本,急于寻
求的大抵是新知识。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学校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
讲演”〔32〕。他们纷纷“言民权,言自由,革命主张,立宪共和,訾论得失,排抵政
府,臆决唱声,至谓尧舜孔孟之道,不足以为法治”〔33〕。正因为这些留学生们接受
了新的知识,形成了新的思想,所以时人把救国的希望也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赞誉
留学生说:“吾以为具有救国之能力声望者,实无逾于留学生也”;“伟哉留学生,伟
哉留学生!留学生有热忱,有志趣,有爱力,负未来主人翁之硕望,而为二十世纪吾国
文明一切之母也。吾今日无以为宝,惟留学生是宝,吾今日无以属望,惟留学生是望。
留学生,留学生,好男儿,好英雄”〔34〕。留学生们也自以为“他日立中国强固之根
基,建中国伟大之事业,以光辉于20世纪之历史者,必我留学生也”〔35〕。
第二,国内传播西学的新式学堂的蓬勃兴起。自1862年清政府创办同文馆以后,新
式学堂在中国开始兴起,但在义和团运动前,全国各种新式学堂还为数甚少,类别多局
限在翻译、军事等少数专业上。义和团运动以后,1901年9月清政府明令兴办学堂, 要
求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建大学堂,各府厅直州均改中学堂,各州县均改小学堂,并多
设蒙养学堂。 随后, 各类学堂纷纷建立, 到辛亥革命前夕, 全国各学堂达52500所,
学生总数达1284965人。以四川为例,到1905年9月, 有高等学堂一所,师范学堂二所,
师范传习所110个,中学堂8所,高等小学堂152所,初等小学堂4017所,两等小学堂38所
,半日学堂34所, 此外还有各类职业学校〔36〕。
这些新式学堂在课程的设置上,虽然清政府明令仍以封建纲常名教为指导方针,但
各学堂都开设了不少西学课程。以北京京师大学堂为例,据管学大臣张百熙奏定的《京
师大学堂章程》,其课程设置绝大部分是自然科学和外语;其预备科九项考试内容中,
除中文外,翻译、中外历史、舆地及地文、地质、算术代数、几何及三角、物理及化学
、矿学、名理及法律均涉及西学〔37〕。而且,有的学校还取消了经学之课,如湖北“
有中小学堂并无读经讲经功课者,甚至有师范学堂改订章程,声明不列读经专科者”〔
38〕。
新式学堂的学生也日益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而倾心学习西学。以至当时有人指出
这些学生“于外国史事,外国地理,尚能言之。于中国反模糊影响,甚或鄙不屑道”〔
39〕。张之洞在1907年也指出,这些新式学堂的学生,“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
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为志士”。他们“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公然演说,于读
经讲经功课钟点,擅自删减”;甚至在着装方面,也“率皆仿效西式,短衣皮xié@
①,扬扬自诩,雅俗不分,文武无别”〔40〕。可见,这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正在发生
急剧的变化。正由于这些学生具有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所以他们被当时的舆论界誉为
“新中国之主人翁”,是“我中国前途一线之生机”〔41〕。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人
们以前把希望寄托在农工商阶层,现在转而“属望我学生”〔42〕。在不少的有识之士
看来,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实能于各种社会中独树一帜,有吸取新思想之资地,有
翕受新感情之脑筋,有担任新中国之学问。社会主义方倒欧风倾亚雨而来,旁皇无所着
,而直接承受之力,不得不以学生为之媒”〔43〕。总之,似乎只有这些学生才能承担
起救国救民重任,才能造就一个新中国。舆论界把学生视为“一国之原动力,为文明进
化之母”〔44〕。把学生当做是历史的主宰,这明显是忽视了工农群众中蕴藏的伟大斗
争力量。但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新式学生已逐渐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为社会所瞩
目,它表明了中国思想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杠杆就是对西学的尊崇。
第三,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都以西方为模范。义和团运动后,在崇尚西学的浪潮中
,不少人把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寄托于西学,试图从西学中去寻得救国救民之真理。《
广益丛报》上刊文说:“吾国自秦汉以来,政体专制,学术思想日趋于空漠,至宋明而
益盛。物质的文明,无复可言者。至今日而欲与欧人竞,彼以其实,我以其虚,乌往而
不败也。故欢迎欧州文化,研究各国有用之科学,应用于实际,实为今日之要图”〔45
〕。孙中山也曾回忆说:“从那次义和团失败后,中国一般有思想的人便知道要中国强
盛,要中国能昭雪北京城下之盟的那种大耻辱,事事便非仿效外国不可,不但是物质科
学要学习外国,就是一切政治社会上的事都要学习外国”〔46〕。毛泽东也曾指出:“
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47〕。甚而出现了“以
旧学为不适用,而竟相唾弃者,项背相望。……将无论学说器物,皆以外至者为尚,张
目四盼,俨若国中无一物,可以当其爱恋者,冥冥之中,驰心于外,敌忾渐消”〔48〕
的崇洋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连当时主张“发明国学,保存国粹”的国粹主义者,也
不得不承认“今之见晓识时之士,谋所以救中夏之道,莫不同声而出于一途,曰欧化也
,曰欧化也”〔49〕。事实上,不仅清政府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决定改弦更张,
实施“新政”,并迈出“预备立宪”的步伐,仿效德国、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就是
当时的主要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也无不打上西学的烙印

二十世纪初,尽管康有为为代表的立宪派在年轻的知识分子中影响日渐减弱,但他
们仍然努力地宣传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虽然带有儒家文化色彩,但
其西学的内涵却日趋浓厚,其理论的依据之一——进化论源自西学,其君主立宪的主张
从西方摄取。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也是从西方文化宝库中求得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无不以西方资产阶
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为其出发点,所谓民族国家、五权宪法、土地国有、单税论等都
脱胎于西方近代文明。
此外,当时思想界的各种新思潮,如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直接从西方传入;教
育救国、科技救国、实业救国、武力救国等各种政治方案,都依托于西学。
当然,在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中,时常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影响
,但对西学的推崇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在当时主张学习西学的言论中,多带有一
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无限推崇外来文化(尤其是欧美文化),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甚
至有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人种也提出了指责,他们说:“支那人之首则低,支那人之背则
曲,支那人之脊则断,支那人之行路则横斜,支那人之衣服则宽博,支那人之言语则冗
而浊,支那人之身干则颠而摇”〔50〕。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青年学子们来不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审视,
对其文化的良莠无法客观的判断,而采取形式主义方法,这显然是非科学的态度。其结
果不仅给人们认识中国文化带来困难,而且也必然造成对西学认识的非理性倾向,更重
要的是无法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关系,无法学贯中西。正如当时有学者所指出:“吾国
近年昌言变法,朝野上下咸醉心于欧美表面之文明,救其学能会通中西者,百不一二”
〔51〕。这可以说也是当时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的教训。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新文化可以涨停2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