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中外茶俗看中国茶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
摘要: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始有系统的论着,至宋代达到高峰。因此,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茶叶经济空前兴盛,带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中外茶俗、茶文化、中国、传播
一、茶的起源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而第一位确定茶树学名是由瑞典科学家林奈和德国植物学家孔采。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澎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最早发现茶树是在100万年前,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和四川一带的深山密林中,有不少的原始型的野生大茶树。人类发现茶树和广泛利用茶树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这充分的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
二、茶的命名和分类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类之齐全,茶叶品种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茶国都无法相比的。
(一)茶的命名
1.结合产地来命名
古人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茶,往往就产自钟灵毓秀的名胜山川。将茶名与风景名绑定,相得益彰,达到互相宣传的效果。这方面的代表茶有不少,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湖翠竹、井冈翠绿、苍山雪绿等等,举不胜举。
2.根据茶的品质特征来命名
有的反映茶的形状:珍眉、珠茶、瓜片、松针、雀舌、毛尖、鹰嘴等;
有的反映茶叶颜色:黄芽、辉白、天山清、水绿黄汤、白毛茶等等。
还有的反映香气和滋味:十里香、兰花茶、水仙等反映茶香特点;而苦茶等反映茶的滋味。
3.以茶叶的采制特点命名
比如骑火茶、春蕊等是茶的采摘时间,体现嫩度和质量;炒青、烘青、功夫等反映制茶工艺。
对于品质、制法相似的同类茶,命名时在茶类前冠于地名或者简称,如炒青茶有婺绿、屯绿、杭绿、川绿;烘青茶有徽烘青、浙烘青、闽烘青等;红茶有祁红、川红、滇红、湖红等。
4.以品种来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在乌龙茶里最为常见,以品种来命名的有:台湾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永春佛手等。以单枞命名的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5.以传说典故来命名
茶产于名山,名山又多仙神之说,茶名不少也以神话典故来命名,如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文君嫩绿、金奖惠明等。
(二)茶的分类
茶学界对于茶的划分采取了一种综合的办法,将中国茶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条类和再加工条类。
1.基本条类
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1)绿茶
包括: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分为:眉茶、珠茶、细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
烘青绿茶分为:普通烘青、细嫩烘青等。
晒青绿茶分为:川青、滇青、陕青等。
蒸青绿茶分为:煎茶、玉露等。
(2)红茶
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包括:川红(金甘露、红甘露等)、祁红、滇红、闽红(金骏眉等)等。
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3)乌龙茶
分为: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还有些建瓯建阳等地产的茶,如矮脚乌龙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这里的水仙和奇兰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种茶地在不同的产地产的茶)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前两年流行的那个叫东方美人的也是这种)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乌龙茶,阿里山极品金萱茶等)
(4)白茶
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银针等。
白叶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贡眉等。
(5)黄茶
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
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分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陕西黑茶(泾渭茯茶等)
2.再加工茶条类
再加工茶类就是用基本茶类中的茶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工艺茶、非茶之茶。
(1)花茶
花茶是以六大茶类为基础加以各类鲜花制作而成。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等。花茶加工是利用了鲜花吐香和茶叶吸香,茶味和花香融于一体,相得益彰。
(2)紧压茶
紧压茶一般以黑茶、绿茶、红茶的散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紧压茶种类有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圆茶、饼茶等。
(3)工艺茶
工艺茶又名茶工艺品,是选用上等基本条类茶为原料与脱水鲜花经独特的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如“牡丹绣球”、“出水芙蓉”、“玉衣金莲”、“金葫芦”等工艺茶。
(4)非茶之茶
非茶之茶指不用茶树叶子制作,但可以像茶一样饮用的各种饮料。如菊花茶、罗布麻茶、人参茶、枸杞芽茶等。
三、中外茶俗
茶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每个国家大都有各具国家特色的茶俗。
(一)中国茶文化
1.大碗茶
大家熟悉的大碗茶流行于北京、山东等地。因用大号碗盛茶而得名。多为“忙人解渴”,旧时专门有卖大碗茶的茶水摊,因价廉物美,去暑解渴,很受大众欢迎。
2.功夫茶
功夫茶源于清代的富豪人家,后成为汉族民间的传统茶艺。流行于广东潮汕和福建漳州、泉州等东南沿海地区,后又传到香港特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因饮茶要下功夫精心选购茶具,冲泡茶时,也要下功夫精心操作,喝茶时更是要有闲功夫品饮,不能性急猛喝,故名功夫茶。
3.酥油茶
酥油茶是指以酥油调制的茶饮料,流行于西藏。据历史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了大批精美工艺日用品及酒、茶等土特产,贤惠的文成公主就用当地的奶酪、酥油和茶制成酥油茶来待客,自此酥油茶成了当地人爱喝的茶饮。
4.奶茶
奶茶流行于以放牧为主的蒙古族居住区域,每到有客人来时,女主人将铜壶添水架在火炉上烧开,拿茯砖茶敲碎后放入壶中煮10几分钟,再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鲜牛奶煮沸即成香喷喷的奶茶来招待客人。
5.盖碗茶
盖碗茶流行于四川,四川当地人有上茶楼摆龙门阵的传统习俗,每每聊天时都要用盏、盖、托成套的盖碗泡茶,便于色、香、味的欣赏和品尝。
6.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煮油茶”,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尤其以广西恭城的侗族最为普遍。主要用于家常饮料和待客,按照当地风俗,每人需饮三碗,茶行三遍,才算对得起主人的好客之道,故有“三碗不见外”之说。
(二)外国茶文化
1.英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茶是英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茶叶消费量约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英国本土不产茶,而茶的人均消费量占全球首位,因此,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英国茶文化,始于17世纪中期。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与英王查尔斯二世,饮茶风尚带人皇室。凯瑟琳公主视茶为健美饮料,嗜茶、崇茶,被人称为“饮茶皇后”。由于她的倡导和推动,使饮茶之风在朝廷盛行起来,继而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和贵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伴随而来的,还出现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会以及饮茶舞会等。英国茶文化特别注重午后饮茶,饮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风俗,一直延续至今。饮午后茶,已是当今英国人的重要生活内容,英国茶文化并已开始传向欧洲其他国家,并有扩展之势。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午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一杯茶和一碟糕点。
2.日本的饮茶文化风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3.韩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4.美国的饮茶文化风俗
美国不产茶叶,美国人喝的茶全靠进口。美国的饮茶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以红茶泡用或用速溶茶冲泡,放入冰箱冷却后,饮时杯中加入冰块、方糖、柠檬,或蜂蜜、甜果酒调饮,甜而酸香,开胃爽口。美国人一般只重视茶叶的汤色而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所以美国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么就是罐装、瓶装的茶水。在美国,大多数人爱饮冰茶不爱饮热茶,美国人饮用冰茶为世界之最,由于冰茶不含二氧化碳、不含热量、刺激性小、味道爽口,老少皆宜,所以冰茶在美国已十分受消费者的欢迎,流行得很快。美国的冰茶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既有红茶,也有绿茶,还有中国乌龙茶;既有加糖的,也有无糖的;既有加果味香料的,也有纯粹是茶味的。总之,它可以满足各种人的口味,任君挑选,做成带有一丝酒香味的混合冰茶,特受一些成年人的欢迎。
5.俄罗斯的饮茶文化风俗
说起俄罗斯人的嗜好,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他们酷爱喝酒,嗜酒如命。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喝酒相比,俄罗斯人更爱喝茶,真可谓一席无酒,但不可一日无茶。如今,茶叶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叶早已成为广大俄罗斯人深爱的饮品,在俄罗斯还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从饮茶方式看,中国人讲究“品茶”,香茗一杯细品慢饮。而与中国人这一方式不一样的是,俄罗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饼、饼干等点心,边吃边喝。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喜欢用糖,所以他们喝茶时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柠檬之类的甜料。许多俄罗斯人甚至直接将糖放在茶水里,还有些人喝茶时则在嘴里放一粒糖。
6.非洲的饮茶文化风俗
在我们的印象里,非洲是一个充满野性的国家,而且非洲盛产咖啡,所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非洲人应该没有饮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饮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们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们喜欢在茶里放进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盖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四、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1、始于巴蜀
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巴蜀的茶叶,据文字记载和考证,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于期,那时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将茶作为贡品之一。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西汉成帝时于王褒所着的《童约》中可以看出,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于不仅饮茶成风,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用具。其实,在西汉时,成都不仅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口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来看,成都很可能也形成了最早的茶口叶集散中心。所以说不仅是在先秦,在秦汉乃至西晋,巴蜀都称得上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中心。
2、顺江而下
秦汉时于期,随着巴蜀与各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广泛的传播。茶最先传播至东部与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西汉时期,茶陵以产茶闻名,茶陵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由此可见,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传播至与湘、粤、赣毗邻的地区。三国两晋时于期,由于荆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坚实的经济文化水平,该地区逐渐取代巴蜀,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主要地域。三国时期,孙吴占据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区域茶树种植的规模与范围较大,是我国茶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阵地。此时茶的饮用亦传播至北方的名门望族。四晋时期,《荆州土记》记载了此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情况,其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巴蜀艳压群芳的优势已被荆汉地区所取代。
3、继续东移
五胡乱华,西晋南渡,北方豪门进驻中原,建康成为当时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风盛行于贵族富豪之间,致使江东饮茶与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快了我国茶叶向东南推移的脚步。这一阶段,使我国东南地区的茶叶种植由浙西扩展至今温州、宁波沿海一带。此外,《桐君录》记载有“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指常州,而茶产自宜兴,这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十分有名。三国两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越发显着。
(二)茶在国外的传播
茶在国内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向周边国家和世界传播。随着商业贸易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开始由国内传至国外。唐代日本高僧最澄回国时从中国携带茶籽种植,宋代日本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至日本种植。这些文化交流使者将从中国学到的饮茶习俗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广大,推动了日本饮茶习俗的发展。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将学得中国径山寺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改造后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已的茶道。
约在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州的荷兰和葡萄牙,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印度虽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1780年印度引种中国茶籽,之后传播到斯里兰、非洲、南美等地。茶在传播中,“茶”字的音、形、义也随之流传,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如茶在英语中写成“TEA”,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我国生产茶叶三分之一销往世界各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我国的茶籽、茶树,世界饮茶人口已达20多亿。
B. 北京比较正规的艺术文化公司有哪些
我去过北京海润的面试,是正规的,此外还有: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外大街18号丰联广场A座903
北京橙天娱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小亮马路安家楼1号安通时代广场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5号海润大厦
北京圣都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建国门外大街 丙四十八号
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路5号曙光大厦B座
北京鑫源逸海文化传媒: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现代城京港国际
北京英氏群星演艺经纪公司:
北京市亚运村阳光广场B2—2301
北京美视嘉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新影主楼413室
北京美乐园明星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69号财经大厦1号楼4座7层703室
北京强视传媒: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六号时间国际写字楼A座2702—2703
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26号鹏润大厦B座2603室
北京东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甲3号都会华庭纽约阁18层
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乙10号艾维克大厦12A
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北广传媒大厦五层
北京中圣春秋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202
北京世纪众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朗琴园11号楼1403室
北京时代先锋影艺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B座1501室
北京昆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亚运欧陆经典21号楼2105室
北京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71号惠通时代广场A区2号楼
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太阳星城水星园一号楼一单元16楼1161
中国中联嘉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C座1901室
北京第七灵感文化传播: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三号楼704室
北京中乾龙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9号楼706号(富力城双子座A—706)
北京数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特技楼2层
北京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9层
北京君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4号兆华灯大厦A2区3门A2301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制作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9号华贸中心8号楼2层
北京吉安永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滨河路3号雍和家园二期二单元二层
北京艺德环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38号院北京国际中心三号楼八层
北京艺百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A座2601
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保定.巨力中路
北京天禾兄弟电视电影投资有限公司:
朝阳区建国路89号华贸中心8号楼B座二层
北京和易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朝阳区大望路后现代城
北京喧哗盛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立汤路788号北方明珠大厦二层
北京艺达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东路红阶大厦三号楼
北京金泽太和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12号昆泰国际大厦1510
北京美代文华有限公司:
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7号
北京金采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见外大街46号东方瑞景1座2109
北京红元素文化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见外SOHO8号楼
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6号华亭嘉园D座
北京蓝光和润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
北京天地人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海淀区复兴路65号电信实业大厦6层
北京世纪冠雄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南里东区8号MOHO国际公寓738
北京唐德凤凰文化经济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16号
北京宜和星光文化经济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坝河南路甲一号新天地B座804室
北京中盛千里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新园南路六号 京城大厦4308
北京华世金辉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大厦
北京中联之星文化经济有限公司:
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锦湖公寓C座
北京星之国际娱乐有限公司:
朝阳区建国路SOHO现代城
北京美林星辰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海淀区紫竹院路33号美林花园5号楼
北京金艺太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朝阳区建国路SOHO现代城D
北京太极环宇文化有限公司:
朝阳区北苑路170号凯旋城A3-E03
北京千姿演艺文化有限公司:
朝阳区朝外大街乙12号昆泰国际大厦
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海淀区花园路
北京卧虎藏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
C. 取个工作室名字-文化传播类
1.联创文化工作室(联合创造)
2.湖湘文化工作室 / 湘雅广告文化传播中心
3.腾龙广告工作室
4.环球文化传媒/专业制作中心
5.新视野/新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6.联创广告传媒中心
7.谊诚广告科技制作与传媒中心
8.七彩光/虹广告制作中心/彩虹广告传播制作中心
9.信达/捷迅广告文化工作室
10.创意文化广告制作中心/中天广告/蓝天/畅想广告传播制作中心。
加上科技两个字比较好,有传播比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