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消费是什么基础

文化消费是什么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22 13:04:25

❶ 文旅融合时代,“文化消费”消费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去旅游的时候都会买一些文化的周边产品,所以说文旅结合是现在的一个潮流和特点文化消费,其实我们消费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文化消费就是消费的一些旅游产品,其实也是人们的一种情怀,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出去旅游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优美的景点,但是这些景点不能只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所以一些景点就会推出一些文化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让游客们带回家,回想起在景点旅游的美好时光,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这样也可以给孩子或者家人留做一些纪念。

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产品,可能旅游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有趣,可能只能看过,以后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如果能带一些产品也可以证明自己去过这个景点游玩。文化消费其实主要消费的是一种情怀。

❷ 如何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发展很快,文化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开拓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化消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是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们总是在满足温饱或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会考虑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文化消费的水平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的价值指向则是观察人们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比如,在当代中国,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说明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认同。再比如,个别文化产品在如何看待中国革命史、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史等方面认识模糊,说明一部分人还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观。可见,文化消费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和状况。

文化消费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过程,就是人的素质潜移默化的提高过程。文化消费数量多少、质量高低、能力强弱,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相区别的特征之一,也是评价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正在加快,要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素质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学习受教育。学习受教育的过程,正是文化消费的过程。当代人应加大学习和发展方面文化消费的力度,拓展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助推人生和事业成功,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消费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文化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一种方式,与物质消费一样,受文化生产的制约,又对文化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反作用。人们消费某些文化产品,就会产生继续消费的愿望,还会产生对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联想。这样就为文化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动力,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精神文化条件。因此,文化生产者只有到社会生活的最基层,更好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提高创意水平、提升艺术境界,才能不断激发消费愿望,不断开发消费层面,不断扩大消费者队伍,形成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当前,人们的文化消费正从过去的内向、封闭,向开放、交流、互动演变,从过去的求同、求稳,向求新、求变、求时尚演进,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主流文化价值体现不够。崇高、牺牲、奉献、勇敢、诚实、守法等积极价值导向有被疏远的倾向,对精神世界和价值意义的追求有被消解的态势。一些人对明星大腕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家庭生活倾注较多兴趣,而对英雄模范和普通劳动者缺少关注,真正让人感动、给人启迪、引人深思、使人震撼的文化消费还不是太多。其次,精神文化含量不足。许多文化消费停留在快餐式、浏览式、游戏式、休闲式等浅层面上,缺乏思考、感悟、欣赏、理解、接受等较高层次的文化体验。再次,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消费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人为满足感官刺激和低级趣味,自觉不自觉地消费那些低俗、粗糙、无聊的所谓文化产品;还有一些人热衷于消费那些带有伪科学、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的产品,热衷于参与赌博、迷信等有害活动。面对多样多变的文化消费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引导。

第一,引导人们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能力。文化消费具有不同的层次,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引导。即使消费那些高雅经典的文化产品,如果缺乏引导,也会存在一些人理解不了、接受不了的问题;那些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内容和形式复杂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引导,也会影响一些人的消费、吸收;那些引进的国外文化产品,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如果缺乏引导,人们就可能分不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受到不良影响;那些低俗文化产品流入市场,如果缺乏引导,一些人就可能丧失警惕,受到腐蚀侵害;即使是优秀文化产品,如果缺乏引导,也会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实践表明,文化消费具有随意性、不明确性、从众性、时尚性等特征,受周围文化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很大,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实际的文化消费有时是矛盾的、错位的。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产品,有时不免眼花缭乱,难以取舍,在不自觉中盲目地消费自己并不满意的文化产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日益壮大,传播手段日益丰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帮助人们提高对各类文化产品的理解力、领悟力、辨别力、接受力,帮助人们选择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消费的计划性和选择性。

第二,引导人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一些人把文化消费简单等同于休闲、找乐,这是片面的;少数人把文化消费看作是寻找感官刺激的途径,这更是有害的。要通过宣传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有利于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文化消费理念。如“开卷有益”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读书益智”的理念、“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等等,克服、摒弃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第三,切实提高文化消费引导水平。文化消费引导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要提高引导的实效性,就应加强对大众文化消费的研究。认真了解分析各阶层、各群体、各种不同的消费心理和需求,研究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和趋向,研究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根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预见性的对策措施。还要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文化消费引导中的作用,通过影视作品及图书评介、艺术品鉴赏、文化艺术讲座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价值意义、社会影响等,切实帮助人们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

❸ 谈谈你对文化消费的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文化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更是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发力的方向。

一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微观层面的文化服务,既包括文化内容消费,又包括文化设施消费,同时又融合于教育、科技、体育等公共领域服务类消费。

此类靠政府主导,以满足服务对象基本文化消费需求,属于文化事业保障行为,参与消费的对象属无偿消费行为。

二是作为文化市场消费主体或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宏观层面的有偿文化服务,指的是人们购买各类以内容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其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

主要包括电影消费、舞台演出消费、音乐消费、报刊消费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消费行为主要体现为货币支出上,以购买形式进行消费的行为。

三是作为产业或产品供给渠道,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资源,是整个文化产业流程的关键因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是需要以目标消费为出发点。文化产业的流变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做到重点关注整个产业发展的话,是很难做好文化产业的。

同时,文化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事实上,文化消费需求正形成一种“倒逼”,促使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

文化消费的外延

目前,虽然国内文化外延消费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繁荣及消费者的成熟,文化外延消费品需求将成为消费主流。

文化消费外延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创意设计和内容再开发,加快推动某一个产品或品牌的消费拓展,或者是“衍生品市场”,从而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❹ 文化消费是什么意思

文化消费是什么意思

文化李仿如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消费包括哪些 文化消费

1、到剧场看电影、看话剧、大绝戏剧、音乐会、演唱会、相声等文艺曲目的消费;
2、购买图书、乐器、磁带、光盘等的消费;
3、电视、网络、手机上网等收视费、流量费;
4、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的消费
5、旅游活动的消费
6、收藏活动消费

什么是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足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北京“哪启惠民文化消费季”是什么?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自2013年由本市首创实施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并成为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收到多市借鉴实施导文化消费,是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大战略。持续办好北京文化消能力、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对于进消费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季北京惠民文化消建设中心,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凝聚动、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创新举办形式,打造文化消费领域的综合性品牌盛会。

哪些是文化消费

目前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和光盘;还有上网、听广播、打麻将、打牌;再有是逛公园、运动健身、盆栽养花、旅游、看学习研究类书籍、看戏剧歌舞、绘画书法等。

为什么要积极培育居民文化消费意愿,充分激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

文化消费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具体来说,电影,音乐,书籍,创作,游戏等等都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因此,培养文化消费意愿,一方面满足居民精神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内需啊

消费型文化是什么意思

面向广大消费者,以实现消费获取盈利为最终目标的文化类型。

文体消费是什么意思?

教育文体消费-------是指人们用在文化生活和体育运动方面购买器材所进行款项开支。这是一个大有前景的 产业。当人们的衣食住行解决了以后,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增加。所以说是大有前景的产业

文化消费按消费目的分属何种消费

个人觉得,分为两种:一是娱乐放松休闲类的,也就是为了达到精神放松目的的,如旅游等;二是实现个人发展的,比如说各种图书消费(教育上的)。。。

❺ 文化消费的定义等(一小时内有好答案追加20分)

内容提要:

市场总是“是什么”与“正成为什么”变动中的统一体。因而研究市场有两个基本角度,一是研究有明确需求的“是什么”;二是研究潜在需求正在凸现和明晰的“正成为什么”。本文主要取后一角度。首先借助几个新概念:“他择品”、“非顾客”、“体验经济”、“发展极与地理二元结构”来观察市场;然后寻找大有发展潜力的富矿,着重讨论如何开发“夜间市场”、“假日市场”、“主题体验市场”和“县域市场”,以及它们的各个分支;最后研究开发市场的“四步运作框架”。

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是市场。据心理学家统计,人们有意识的明确需求大约占需求总量的30%,还有70%是朦胧的、潜在的需求。那么,市场从来不是凝固的,它总是“是什么”与“正成为什么”变动中的统一体。因而,研究市场也就有两个基本角度,一是研究有明确需求的“是什么”;二是研究潜在需求正在凸现和明晰,发展潜力巨大的“正成为什么”。本文主要取后一角度,研究如何开发四川的文化消费市场。

一、观察市场新工具

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本文尤其借助几个新概念。

他择品

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把“他择”与“替代”相区别。他们说,形式不同但功能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互为替代品,比如,报纸与电视。他择品比替代品范围更广,指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消费目的却大致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电影院和酒吧,它们形式不同,功能也不同,但消费者走进影院或酒吧却常常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出门散散心。这两者不互为替代品,却互为他择品。人们作决定时,无意间总会比较几种他择品:我需要放松几小时,是去看电影、进酒吧、还是逛街呢?……两人敦促企业关注消费者如何在他择品之间作取舍,重视到他择产业开拓市场。①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筹资金上千万在博物馆旁修建了民俗休闲街“锦里”。占地面积16亩,在川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烘托下,再现独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民间传统工艺、成都名小吃等等。它们与武侯祠的三国文化,形式不同,功能也不同,但吸引游客的目的却相同:蜀文化游!武侯祠与锦里,不互为替代品,却互为他择品。因而,锦里不会夺走武侯祠的游客,反而是武侯祠的游客容易拐个弯再游锦里,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武侯祠博物馆通过抢夺他择产业(民俗文化)的空间,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市场。

非顾客

这个概念早就提出,但金和莫博涅给予了详细的论述。他们认为企业“不应只把视线集中在顾客身上,还需要关注非顾客”;“不应着眼于顾客的差别,而应基于顾客强烈关注的共同点来建立自己的业务。这使企业能够超越现有需求,开启以往并不存在的新的大众顾客群。”他们尤其强调:“要把非顾客放在顾客前面,把共同点放在差异点前面,把合并细分市场放在追求多层次细分市场前面”②

1995年,成都报业市场的主体是党报《四川日报》和承担党报任务的机关报晚报《成都晚报》,发行基本在公费市场,读者主要是干部与知识分子。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它不是去争夺党报与晚报已有的干部与知识分子受众,而是着眼于它们的非受众——广大市民。提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并作出一系列改革。随后又有《成都商报》等等的兴起,均全力开发市民自费读报市场,一时成都市民报风生水起,全国瞩目。

体验经济

1998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因与詹姆斯·吉尔摩提出,1990年代,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体验经济要满足人的“体验需求”,它的核心是消费与生产的合一,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等等体验。更早些,1970年代,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提出,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满足之后,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的调整。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问了一个问题:现在盛行服务业,服务业之后还搞什么?他得出结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当时还没有“体验经济”这个词。1998年提出“体验经济”,是针对“服务经济”而来,它被定义为服务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服务经济满足日常生活;体验经济要超越日常生活。③翻成我们熟悉的语言,服务经济是为“饱暖”服务;体验经济是为“饱暖思体验”服务!

200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快速地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体验愈来愈强烈的追求,为体验大把支付门票费,至少在大中城市,愈来愈成为普遍现象。歌星演唱会荧光点点;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世界杯足球赛让淑女也疯狂……我们身边风起云涌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假日经济”和“娱乐经济”……是“体验经济”的直观和具体表现。体验经济并非发达国家的专利,在中国也已经到来!

发展极与地理二元结构

这是两个联系密切的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一个国家乃至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总是首先由具有“支配地位”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部门,在某些地区集结,形成经济中心。它不仅自身强劲发展,而且是个能产生辐射和吸引作用的“发展极”,带动其他地区与部门的增长。

缪尔达尔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地区间存在“二元结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既有“扩散效应”又有“回波效应”。发展的最初阶段往往是“回波效应”为主,即由于两地起点的不平等,造成落后地区的资源、劳力、智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下一个阶段则是“扩散效应”为主,即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带动。当然,他强调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④

用这些理论来看四川的文化消费,那同样也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结构”。成都与国内一级城市差别不大,有些甚至还走在前面;而县城以及广大农村,文化消费则非常有限。那么,开发四川文化消费市场,既要研究“发展极”,并且要放眼全国甚至世界,寻找发展极的开发借鉴。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二元结构的另一元,即目前还不发达的县域文化市场。

二、富矿在哪里?

研究市场“正成为什么”,落实到操作,就是要寻找大有开发潜力的富矿。下面着重讨论几个。

夜间市场

当今世界是不睡不眠,24小时运转。一天劳累奔波之外,大量的文化消费是在夜间,这个市场有多大!夜间市场大致分为室内与室外。室内是电视主宰的世界。晚上看电视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家电视台都把晚上节目作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电视市场是基本固定的“是什么”,然而,如果关注“正成为什么”,那就更值得重视:

——网络消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家里和单位是上网的主要地点,所占比例分别为68.5%和38.0%;晚上8点、9点是上网时间的顶峰,上网比例分别为58.4%、58.3%。如果比较该中心2005年1月的第15次报告,上网顶峰也是晚上8点,比例为51.8%。那就可看出,仅仅半年,晚上上网的人数有显着增加。

开发这个市场,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宏观,成都是目前全国三大数字娱乐中心之一,已建成“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有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研发企业近60家,所研发的优秀游戏如《海天英雄传》、《魔幻之旅》等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有游戏运营企业10余家,天府热线数据中心架设使用了2000多台游戏服务器,代理了国内外近50款数字娱乐产品。还有从事数字娱乐产业的教育、科研机构20余家。所有这些,都给深入开发“在线文化娱乐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给进军新型文化产业:数字唱片、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前期平台。

微观,更值得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相结合。传统文化产业很多真实体验,网络则是虚拟体验,而体验经济的发展趋势就是把真实与虚拟以各种方式相结合,使当代人的体验在数量、种类和强度上,都以我们祖先无法想象的形式大幅度地增长。我手边是个国外旅游网站的例子。访问者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选择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它表明访问者是以家庭、单身还是情侣的身份进入。“乡村之旅”可以链接到虚拟的村庄,它们根据布局和气候分类,或者是热带海洋中一个小岛,或者是在质朴的山川峡谷……再点击进入“娱乐乡村”,你可以选择打网球、潜水、泛舟、跳舞、儿童游戏、健身或骑马……还有白天和夜间活动的日程表,还有天气情况的介绍,最后可以在线预定房间和航班。⑤仅这个例子就说明,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相结合,也就是在线消费与离线消费相结合,将有一个多么广阔的天地。

再说室外夜间市场。室内要让消费者更长久地“粘”上电脑或电视,而按前面的他择品、非顾客理念,室外市场则要把那些“沙发薯仔”们、“菜鸟”、“大虾”们,从电视与电脑前拉出来!我们自然会想到歌舞娱乐场所,其实,远远不止。室外夜间市场还包括吧文化(酒吧一条街)、茶文化(茶楼及表演)、饮食文化(美食一条街)、广场文化(群众自发或政府组织的娱乐及体育锻炼)。尤其值得开发的还有:

——夜间大型娱乐场所。放眼全国,东西南北中,唯有西部——哪怕被《新周刊》评为“中国最休闲的城市”的成都——缺乏标志性的夜间大型娱乐场所。所谓“大”,兼容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多样化。如长沙的“琴岛大歌厅”,为歌为主,相声、小品、杂技作补充,各种艺术形式合理搭配,有张有弛,消费者可以度过长长的夜间时光。二是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如北京的“麦迪乐KTV”,总面积9000平方米,大小包房300余间,员工近千人,累计接待消费者逾百万人次。三是综合。这超越了娱乐,把其他因素增加进来。如上海的“新天地”,有以韩熙载《夜宴图》为立意的“TMSK透明思考”餐厅,用灯光和琉璃交织成通体澄明的世界,置身其间,遥想千年前的点点烛火……新天地还巧妙利用了老上海独有的经典建筑——石库门,既是一个新建的游乐中心,又在经过修复的石库门里有各种餐饮、文化、商业、日用品零售,像一个新建的广场。走进新天地,似在穿越上海的历史与辉煌,把各种文化体验加入娱乐,成为它的重要特征。

——夜间观光。杭州有“西湖之夜”,广州有“白云山灯火”与“夜游珠江”。成都曾有府南河观光项目,因故搁浅。但它仍有开发潜力,随着府南河更名锦江以及水环境整治,锦江水变清了,绿化更多了,已经开发了水上冲浪、水上婚礼等一系列新项目。如果考虑到锦江本是都江的一部份,都江是渠首工程,锦江是渠干工程。那么,进一步开发就是如何依托都江堰世界遗产的优势,提升锦江的文化品味,将其打造成为都江堰的延伸拓展项目,连成一条旅游观光线,对本地与外来游客都会有吸引力。

假日市场

各种节假日占了全年时间的1/3,加上长长短短的带薪休假,使假日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以下几方面尤其有开发潜力:

——乡村度假。典型就是农家乐。它也需要与时俱进,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升级。有“农家乐发源地”之称的郫县,选择档次较高,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庄园加以改造,通过严格的星级评定,于2005年10月确定并正式授牌首批11家“乡村酒店”。它具备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组合休闲与娱乐等功能,是城市商务酒店和乡间度假村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二是扩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成都近郊的一些农家,开设“老年人生活一条龙服务”,让城市老人三五成群来住上一月或半年,当“城市农夫”。包吃包住包娱乐,兴致来了还同老乡一起下地种田……据统计,仅成都近郊几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城市农夫逾万,为农家创收超千万。

如果对扩容作广义理解,指乡村度假更长一些;对假日也作广义理解,反正与工作日相对;那么,老人的时间都是假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让更多的老人当“城市农夫”,将是一个多么值得开发的“银发市场”。在国外,开发还针对城市孩子。因为他们脱离农村环境已经很久了,按诗人余光中的说法,连“鸡声喔喔”、“牛羊下来”都只能从《诗经》里寻找,那么,对假日——尤其他们有长长的寒暑假——的城市孩子,到乡村喂鸡放羊就是全新体验。以至有人说,在传统农作物增产几达极限后,现在发现了价值巨大的新农作物——乡村体验,提供乡村体验是振兴农业的突破口之一。

——都市放松。假日,少数人去乡村,大多数人还是在城市。节假日的基本需求就是放松。现代社会对效率的强调,竞争的加剧,各种嘈杂和拥挤……都市人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和紧张。紧张就要放松,去娱乐场所之外,逛街就是最简易的放松。那么,商业街就要超越购物的单一功能,给人更多心理满足。大连荣德国际商城是国内首家采用室内欧式步行街的购物广场,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体验“欧洲建筑艺术、欧洲商业文化及欧洲生活情趣。”

着眼于都市中的放松,无论衣食住行,都要在实用功能上增加休闲体验。台湾曾推出名噪一时的“射雕英雄宴”,侍者打扮成小说人物的样子,凭空添几多趣味。又有“三国演义茶坊”,设计了古朴的木船,顾客就在“草船借箭”的场景中品茶,多了想象的空间。近十多年,四川各地都修建了一批大型购物中心。然而,它们的主要功能还是购物,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中,恐怕它们终究要向国外的“销品茂”方向发展,即模糊物质与精神的界限,集购物、游乐、餐饮、社交、健身、图书、观光、影剧院、咖啡吧、信息中心、住宿等等为一体,还穿插各种自然、人文景观……进入这种多功能、超大型的销品茂的核心理由,就是心情的休假,购物也是休闲体验的一部分。

——室内闲读。有很多人节假日根本不出门,也得注意这个室内。只讨论一点。四川的报纸是每逢节假日就减版的,当然,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也有想打破惯例的,1990年代后期《广州日报》试图开发周末市场,将周六的16版扩为48版,基本举措就是增加新闻版面。后来效果不佳,又恢复到原来水平,恐怕是路走错了。据英国读者调查,在星期六,了解新闻并不是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买报的首选,读者想从报纸上得到的主要是一些休闲的、有趣的、实用的信息。他们希望星期六的报纸能帮他们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⑥直言之,节假日是个“闲读”市场,必须重视这一点。2003年《羊城晚报》重点改革周六版,压缩新闻版面,把副刊“晚会”与“花地”扩充一倍,2004年调查,每逢周六,报纸零售比改版前增加5万多份,广告也大量增加。

主题体验市场

回到体验经济,美国学者提出“高峰体验”或“高潮体验”,感觉是“flow”,译成汉语,就是“畅”或“爽”——就是让你觉得爽!越爽,体验的质量越高。那么,就需要让体验集中,有明确的主题统领。由此产生以下几种值得大力开发的主题体验市场。

——主题场所。主题公园、文化遗迹是最突出的形式。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大型场所之外,主题体验越来越渗入各种细微的地方。近来兴起一个新词——第三地,指除家庭和办公室之外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多为酒吧、茶楼、咖啡馆、私人俱乐部等等。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倾向于“三分”,时间分为:工作、休息、生活;关系分为:家人、同事、朋友;相对地,人的活动场所也就分为家、办公室与第三地。各种第三地如果有精彩主题统领,让设置、活动、人员、服务通通为深化主题服务,就容易给顾客带来独此一家的深刻体验。上海的“老电影咖啡馆”,就集中放映久经岁月磨洗的经典影片。美国有个运动酒吧,主题是“欢呼永不停息的地方”,电视机不是播放一项比赛,而是300台电视机同时播放各种不同的比赛,不时有欢呼声响起,给运动迷极大的满足。

——主题活动。成都国际熊猫节、都江堰放水节、广元保保节、各地春节的庙会……都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当地居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海内外游人。比较起来,主题场所是固定的,它只能靠特色或品牌来吸引顾客;主题活动更加灵活,只要找到一个好由头,也就是体验主题,那就随时随地都可举办。据统计,2004年成都共开展大型文化活动26项,既有古蜀文化、诗歌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活动,又有红色文化、网络文化、国际文化交流等现代文化活动。甚至,主题活动更值得开发处还在活动中套活动,如2005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主会场之外,还有“分会场:川西美食新奇乐”;“食游专车:美食一日游”;“封灶过节:一卡通吃遍全城”;“一元通吃羊西名店菜”;狂吃辣椒的“辣王争霸赛”等等,也就是在总主题体验中再开发分主题体验。

——主题旅游。有人预言,目前盛行的观光旅游为主最终会让位于体验旅游为主,因为观光旅游的一大缺陷是人们很少重来,体验旅游因为主题不同,更可能吸引游客来再次体验。四川在开发体验旅游方面得天独厚。首先,川西地区浓缩了中国西部美景之精华,加上独特的高原风情、多民族文化、适宜驾车的地形交通环境,成为自驾车出游的精品路线。其次,成都私家车超过100万辆,有一批热衷自驾游的旅客。2005年国庆黄金周,据市假日办不完全统计,结伴自驾出游阿坝、甘孜以及凉山地区者超过10万辆私家车,近100万人次,创历次黄金周之最。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华西都市报》2005年国庆节后及时推出了“打造川西自驾黄金走廊系列报道”,众人纷纷出主意,如建自驾游服务中心、多建修车点、办保险、规范市场等等,都对;但还要在这些硬件之外,高度重视软件,即如何策划主题体验,让每一次自驾游成为不同的新鲜体验。目前,自驾旅游者最多的还是成都和重庆,体验旅游策划好了,沿海甚至境外的自驾旅游者都会前来。

说了这么多主题体验,引两段论述来结束它吧。一是美国社会学教授马克·特迪内总结的十大体验主题,分别是:地位、身份/热带天堂/荒芜西部/古典文明/乡愁/阿拉伯狂想/都市情调/堡垒建筑与警戒/现代主义与进步/无法展现的展现(例如:越南战争军人纪念碑)。特迪内认为,这些主题在营造体验环境中意义重大。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学教授伯恩德·施密特等提出的体验主题的九个来源领域,分别是:历史/宗教/时尚/政治/心理学/哲学/实体世界/大众文化/艺术。⑦十大主题比较实,来源领域比较虚,但是,实的主题放入虚的来源,像把荒芜西部与历史、宗教、哲学等等融为一体,能大大深化与拓展体验。当然,理论总是灰色的,所有这些区分都只是相对的、大体的,不可以作为公式刻板以求。并不是任何体验都可以纳入“十大”或“九个”之中,有的可能是几者的结合,有的可能是介乎两者之间,如此等等,理论的种种分析是为了帮助而不是束缚实务操作。并且,不管区划得如何清楚,最后的挑战仍然是:如何将特定的场所、活动、旅游配上合适的主题?

县域市场

它目前是相当不发达,但要回忆那个推销鞋的经典故事,一个推销员说,“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推销员说,“这里没有一个人穿鞋,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他们的脚较小,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的鞋……”即必须寻找开发潜在市场的合适方式。

什么方式呢?又要回到发展极和二元结构。四川有发展极,各地市州也有。抓住发展极这个纲,好多市场开发是相通的,各地市州因地制宜,照样可以开发某些夜间、假日及主题体验市场。但是,县域就不同了,它属于二元结构的另一元。县域市场与地市州市场有个重要区别,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却一般不是文化中心。县人进城,主要是从事政治、经济活动,而不是文化消费。⑧因而,在县城开发夜间、假日及主题体验市场效益不大,县域的富矿在外需和乡镇。

——外需市场。各县都可以举出一些文化资源,首先要积极开发那些满足县外消费者的资源,因为县内市场小,消费总量低。这就要求密切关注发达地区的“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既然有回波效应,那就大力鼓励当地企业“走出去”。德阳市杂技团演出到了北京、广州、日本、俄罗斯……经营收入在国内民营杂技业中名列第一,其前身只是资阳县的一家个体“背篼”马戏班,两代7个民间艺人,靠几百元起家。对一些基础良好又外需强劲的特色资源,当地要积极扶持它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开拓外向型市场。另一方面,既然有扩散效应,那就考虑如何把发达地区已经培育好的消费者“引进来”。什邡市开发“西部惊奇欢乐谷”,大英县开发“中国死海”,都是瞄准发达地区已经存在的消费需求,开发本地资源异中有同地满足。又因为这是面对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它使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瓶颈——“资金”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什邡的“欢乐谷”吸引了万贯集团等近5亿的投资,大英的“死海”前期引进了民间资金10亿,目前又与新加坡宏景集团签订了投资2亿人民币的协议,联合开发盐疗保健项目。

——乡镇市场。瞄准外需之外,也得积极拉动乡镇这个内需。确实,内需目前还相当有限,但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市场的基本涵义就是有消费欲望,有支付能力。四川好多县往往有历史形成的文化资源或市场,只以眉山市为例,较着名的就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县)、“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丹棱县)、“四川诗书画之乡”(东坡区)、“四川民间艺术之乡”(洪雅县)和“长寿之乡”(彭山县)。它们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就容易因势利导推动交易,如蓬溪县热爱书法成风,有各种民间活动,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该县在县城街道实施店招、店牌、路牌和广告书法化工程,许多门面店铺用上了当地书法家的作品。这既是文化建设,也是扩大内需,逐渐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进而培育当地的文化企业。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趋势。“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简述的20个字中,就有“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它们都涉及到文化。可以预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乡镇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看东部的实例,在越剧之乡嵊州,这个县级市就有常年性、季节性和临时性的各类民间职业越剧团近百个。该市崇仁镇石门村,700多人口,就有近200人靠越剧演出为生,全村最多可组成7个民间职业剧团,每年演出收入在50万元以上。从发展趋势看,东部的今天就是西部的明天,这是很令人振奋的。

三、开发市场四步曲

看准市场并不等于占领市场。成都的“5元电影风暴”震动全国,本地也欢声云集。按理说,它兼具了夜间、假日、主题体验这几大市场的因素——它们之间本来就是兼容关系——但是,5元电影最终成为“不完美风暴”,气得发起人赵国庆从此以光头示人……为尽量减少后来者的“剃光头”,我们还需要开发市场的工具。

除了以前行之有效的手段,最新的还必须重视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2005年提出的“四步运作框架”,问四个问题挑战现有的商业模式:

哪些被产业认定为理所当然的元素需要剔除?

哪些元素的含量应当被减少到产业标准以下?

哪些元素的含量应当被增加到产业标准以上?

哪些产业从未有过的元素需要创造?

——剔除。这个问题迫使你关注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产业因素,由于买方偏好的变化,它们可能不再有价值,或大大减少了价值。回到成都“5元电影风暴”,观众蜂拥而至,证明市场是存在的,失败的关键在于它自己的成本降不下来!基本原因则是它仍在市区的大电影院放映。如果比较一下20世纪早期美国戴维斯的“五分钱影院”,后者是将影院设在房租低廉的工人区;只提供最基本的设备:板凳和银幕;重点在放映量和规模,从早上8点开张连续放映至深夜,每天接待约7000位观众。它准确定位于低收入的目标顾客,剔除设备、变更地点和扩大规模,才能把票价控制在5分钱还能够赢利!

——减少。这迫使你关注现有产品和服务是不是在功能上设计过头?只为攀比和打败竞争对手,所提供超过顾客所需要的,徒然增加成本。在全国一片“厚报”声中,2005年的《华西都市报》在短期变厚后——一度达到每日对开60版,决定不再追逐厚报。其实,据多种读者调查,当代城市读者的有效读报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这就决定了没有办厚报的必要,它成为控制成本的重中之重。

——增加。给消费者锦上添花的惊喜。对手提供N,你总是N+1,你就总能走在对手前面。除了这个一般原因,还有特殊原因,即娱乐、体验比一般物品更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支配,第二次不如第一次,第三次乐趣更少。有句讥讽好莱坞演员的幽默:“你只是和上一部电影中一样好。”这不行,文化商品必须经常创新,也即增加新鲜体验才能赢得市场。这也部分解释了那些最初轰动最终办不下去的项目,像成都的“世界乐园”,上海的“美国梦幻乐园”,内容从一而终,没有增加新魅力——“你只是和几年前一样好!”

——创造。看消费者还有哪些需求没有满足,雪中送炭。尤其是开发新市场,要从他择产业抢夺非顾客,没有新创造几乎不可能。大英县的“中国死海”被称为“奇迹”,它是有3000米的地下古盐湖资源,但如果不命名为“中国死海”,不按“死海”的理念来开发,那仍是死资源。现在的开发,是巧妙搭了举世闻名的“死海”的便车,让久闻死海之名被勾起欲望的消费者,就来看看“中国”的死海。因而,它在“五一”黄金周期间的门票收入连续两年居全省旅游景点的第一位。

❻ 文化消费的精神源泉

需要作为人的行动的驱动力,是指槐郑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即生理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状态。人的这三种状态始终处于匮乏与充实之间交替循环。当人的这三种状态处于被感觉到的匮乏状态时,便构成了人的需要。因此,需要是满足人的生理、社会和精神存在的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和动力。根据需要满足的层次,美国人本主义经济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把人的需要增加为七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属于初级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而求知需要和求美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继马斯洛之后,美国行为激励学派心理学家奥德费(C.P.Alde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又对需要层次进行了补充,把人的需求按照其性质压缩为三种,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wants)、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 wants)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rowth wants),简称ERG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ERG论,人的需要层次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之上,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渐进过程,消费需求发展的这一梯度递进或上升的规律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在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高度发达、产品丰富的现代经济社会,人们的消费早已超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层次阶段,而更多地进入具有满足精神消费、享受和发展消费的高层次功能阶段,文化消费正是这样一种消费形态。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拆烂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铅御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但还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等,这也正是文化消费非物质一面的体现。

❼ 文化消费是不是戏曲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单纯是戏曲

❽ 什么叫文化消费和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是指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也包括为了直接消费而进行必要的再生产(复制)和辅助性创造活动。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是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❾ 文化与文化消费的关系。。。

人类的消费活动既是一种物质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不仅消费心理、消费动机、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偏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而且消费模式、消费行为、消费水平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的消费趣味、消费情趣、消费性格折射出主体自身的精神执着与价值认定。一个社会的消费构成、消费习俗、消费偏好更是一定文化价值的积淀和内化,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环境背景的文化现象。(一)环境是消费文化建立的基础人类的消费是以地球环境为基础进行的,人类在环境中生存,几乎全部能源和物质都取自于地球。人从周围自然环境中取得物质和材料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远古时代,人控制自然的能力有限,主要是运用人自身的自然力—体力,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通过采集和狩猎,满足自身生存的消费需要;农业产业以后,人类对环境依赖主要是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和水利条件,满足的是基本生活的消费需要;工业产业以后,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迅速增强,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奢侈的消费远远超过人的合理需要……若没了环境,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消费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二)消费影响着环境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与自然界生物圈紧密联系,从生态学上讲,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营养级,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对生物圈造成或轻或重,甚至灾难性的影响。1977年,伦敦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和联合国国际科学学会发表了一个有关消费的联合说明,他们给消费的定义是:“消费是人类对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改变,消费是实现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达到可利用的限度。并使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小,从而不威胁人类的健康、福利和其他人类相关的方面。”可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最终环节。这个词也最适合描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方面,消费资料全部来自于自然界,另一方面,消费之后的废弃物又排放到自然界,这样,人类通过消费对自然界产生重大影响。(三)消费文化印映地域环境背景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中,从属于一定的地域文化模式,其所需的消费品种类和消费习惯及特定的消费方式必然受到特定环境背景的影响。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形成的不同地域特征,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款式、包装以及商品的消费方式会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使消费被深深打上环境的烙印。

阅读全文

与文化消费是什么基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