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全面详细)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与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但只有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才算找到振兴中国的新道路。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构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3、为五四运动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6、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贰’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进步性: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形成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主要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4)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⑸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⑹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叁’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的坚实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 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
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
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公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着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肆’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谈局唯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含培。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影响
1、书面文字:基本废除文言文,从小学教育就推行白话文,提升古典白话文学地位,发展现代白话文学。
2、口头语言:开始推行标准国语,出台汉语拼音。
3、哲学思想:反孔非儒思潮对社会影响很大,与西方思想的传入一起塑造了新的伦理和文化。腊信一些更为学术的哲学研究则立场更精细复杂,胡适“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对孔子部分承认,赞赏墨家,对法家有褒有贬。
4、家庭伦理:废除传统的节烈观,废除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提倡子女独立,男女平等。
5、大众文化:从忠君到民主自由,从传统孝道到独立自主,从保守复古到开放西化,引进西方科学、音乐、舞蹈、体育、娱乐。
‘伍’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进步性: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形成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主要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 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4)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⑸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⑹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陆’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中那些年轻人的表现
在新文化运动前夕,中国的知识分子处于混乱之中。在许多知识分子接触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长期的思想解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政治制度。因此,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想要改变中国被西方制度和思想殖民的现状。然而,仍有一些顽固的保守派出于自身利益和执政需要,想要复兴儒学,推行所谓“尊儒除儒”,让熟睡的人敬畏孔子,从而在思想上固定人民,达到当时统治奴隶人民的目的。
在陈独秀的带领下,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深恶痛绝。他们从小叛逆,不屈不挠,发起了挑战,这也是几千年来第一批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人。此时,“新青年”成立,新文化运动正式爆发。当时,时任含侍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任命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系主任。因此,《新青年》也从上海搬到了北京,并在北京大学谈宏吵扎根。《新青年》与北京大学完美结合,《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绝握也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要阵地。
‘柒’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18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重要概念:民主、科学、旧道德的内涵;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孟之道。这是基于以下认识:第一,儒家学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第二,儒家学说所宣扬的封建等级制度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及自由、平等、独立的精神不能相容。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捌’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2016·孝感)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科学。
(2019·孝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玖’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惊天动地的划时代大事件。自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出,天下响应,中国的文言文从此便被打入了一百八十层恶狱,白话文时来运转,已经疯狂了近一百年。其影响之巨,令人怵然心惊。
我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当时的一批豪杰之士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出的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为正处于特殊历史阶段下的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但问题是,再好的药也毕竟是药,而不是五谷杂粮。在我们身体好了之后,如果再继续吃这些“良药”,只会再生新的疾病,产生更大的危险!
平心而论,新文化运动发生时,中国文化确实已经有了消化不良、沉积滞塞的病状,因此胡适等人开出来的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章太炎先生曾在1903年与梁启超进行“革命与改良”论战时说过,革命是“天雄、大黄之猛剂”,是“除旧布新”的良药。钱玄同、鲁迅是章门弟子,而胡适与梁启超渊源颇深,也是师长与弟子辈的关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两家虽仍然各承其统,但实际上已经合流。
‘拾’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2016·孝感)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科学。
(2019·孝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