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和什么的推动下兴起的
新文化运动是在鲁迅仔桥埋和蔡元培的推动下兴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消纯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念蚂思想的洗礼,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㈡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以及为什麽开展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散启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地点:从上海到全国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携手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辩掘嫌)。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3)前期思想: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前期内容
(3)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㈢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怎么看待它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民族解放的高潮,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的地位激发了民族的创造力和生机;文化运动是历史的潮流。
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所谓的四提倡、四反对就是指: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的主题则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同样还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一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新文化运动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中产当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4)新文化运动怎么开展扩展阅读:
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其实这个口号,是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说的,是在《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中的一句话。
这一句应该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看。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四个字,民主、科学。这四个字是那时候中国所有知识分子的追求。而当时中国受到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当时的处境还是很艰难。
尤其是国人没有觉醒,而当时我们使用的文字确实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当时用的是繁体字,还有是文言文。繁体字书写方面比较麻烦,而文言文和口语差别太大,所以好多人很难理解。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区别于之前的文化。因为之前的文化里面的糟粕部分都被别人利用来蛊惑人心了。所以有人非常激进的说要废除汉字,这样就不会继续受那些封建思想迫害了。但毕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所以好多人提出了文化改革。
首先就是使用白话文。这个鲁迅是第一个率先使用白话文发表小说的,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而且鲁迅先生支持汉字改革,说白了就是简化汉字。这个事情,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完成。
而这两样事情一旦完成的话,说实话封建思想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没有了。国人的思想就彻底的打开了。
㈤ 新文化运动的具体过程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好像得名自孙文(中山),其思想主导是胡适,他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汇编为《尝试集》,此外,胡适在对旧文化的批评中也发表了很多影响一喊和代青年的文章,当时他以26岁(大概,我记不太清楚了)的年龄即暴得大名,被誉为“青年导师”(毛泽东当时深受胡适影响,其创导的《湘江评论》每期都要送胡)。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家庭孝道——救救孩子;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当时的很多文人也都基本上是按照这4个途径开展文学创作的,我们比较熟悉的鲁迅的很多小说都扣住了这4项内容。新文化运动后期,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眼见为实,当时毛泽东为响应还准备成立问题研究会,所定章程曾交胡修改),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 陈独秀
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樱塌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脊渗圆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公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着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