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着。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西藏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❷ 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有哪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急求答案,明天就要考试了!!!!!!!
左权开花调 山西
河曲民歌 山西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
当涂民歌 安徽
巢湖民歌 安徽
畲族民歌 福建
兴国山歌 江西
兴山民歌 湖北
桑植民歌 湖南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
中山咸水歌 广东
崖州民歌 海南
儋州调声 海南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
巴山背二歌 四川
傈僳族民歌 云南
紫阳民歌 陕西
裕固族民歌 甘肃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甘肃,青海,宁夏
藏族拉伊 青海
聊斋俚曲 山东
靖州苗族歌 湖南
川江号子 重庆,四川
南溪号子 重庆
木洞山歌 重庆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
侗族大歌 广西,贵州
侗族琵琶歌 贵州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
彝族海菜腔 云南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
古琴艺术 中央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
唢呐艺术 河南,甘肃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
辽宁鼓乐 辽宁
江南丝竹 上海,江苏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
嵊州吹打 浙江
舟山锣鼓 浙江
十番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福建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
板头曲 河南
宜昌丝竹 湖北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
广东音乐 广东
潮州音乐 广东
广东汉乐 广东
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重庆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
河北鼓吹乐 河北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
绛州鼓乐 山西
上党八音会 山西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河北
铜鼓十二调 贵州
西安鼓乐 陕西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
文水𨱃子 山西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
五台山佛乐 山西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
南音 福建
泉州北管 福建
❸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1。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施传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刘三姐歌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河曲民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鲁西南鼓吹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京西太平鼓
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哈萨克族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哈萨克族民歌有两种调式体系相融合下的混合调式,源自于人种学和族源。哈萨克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热情、曲调优美、奔放粗犷,是哈萨克族人在各种喜庆节日、家庭聚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民间娱乐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❺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1、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昆曲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古琴艺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蒙古族长调民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侗族大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音
❻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
1、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陕北民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芦笙音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巴郎鼓舞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十八蝴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黄龙戏
❼ 在榆林,有哪些民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古称“上郡”,起源于春秋时期,盛于明朝清代,明朝九边名镇“延绥镇“(又被称为榆林镇)驻扎地,康熙帝赐“两守孤城,千古忠义”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都,六楼骑街天底下名”的美名,这般独特城市建设,在大江南北实在是少见,这也是榆林变成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关键标示。目前为止,榆林市有国家非非遗文化象征性新项目11个,国家非非遗文化象征性传承人12人(已经有4人去世),下边就给大伙儿介绍一下榆林十一项国家级别非非遗文化象征性新项目:陕北秧歌是流行于陕北高原的一种有着普遍集体性和象征性的传统舞蹈艺术流派,又被称为“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是分散在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市、绥德、米脂等地,在其中尤以绥德高跷极具象征性。 陕北秧歌是一种在城市广场、场院、街道社区等场所演出的集体舞蹈方式,关键在春节假期和祭春日、祭秋日时表演。
白云山上的白云观是西南地区较大的庙宇,位于陕西榆林市佳县城南区5千米的层峦叠嶂当中。白云山风景区道教音乐是白云山道士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常相互配合白云山风景区庙会图片举办。 白云山风景区道教音乐由经韵旋律、笙管歌曲和打击乐器三部分构成。传统乐器有吹奏乐器和敲击乐器两大类。陕北高原民间谚语,做为一种口头文学,是陕北高原广大群众用简单易记的英语口语将制造和社会发展工作经验世代相传的民俗至理名言,是生态环境创造的结论,是广大群众团体智慧的结晶。 陕北高原民间谚语,关键广为流传在米脂、绥德两县,辐射源在除米脂、绥德两县 之外的陕北高原23个县(市、区)。陕北绥德石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发掘出的500几块汉朝画像砖及其迄今残余储存的唐代明清时期的石雕工艺品和摩崖石刻等,都足够证实绥德石雕工艺品的博大精深。 绥德石雕工艺品品种繁多,主要用途各不相同,除民宅石雕工艺品、碑碣亭塔石牌坊石雕工艺品、各种装饰设计石雕工艺品、石板画等以外,极具象征性的是石雕狮子
❽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2021年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乌珠穆沁长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