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武汉历史上有哪些文化

武汉历史上有哪些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5 08:42:29

1. 关于武汉介绍人文风貌_武汉发展历史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下面我整理关于武汉介绍人文风貌_武汉发展历史,欢迎阅读。

关于武汉介绍人文风貌_武汉发展历史

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08.35万人,流动人口510.30万人。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7-11]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 文化 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端口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武汉古代历史(有删减)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此后经宋以迄明、清,均为历代州府治所。

武汉现代历史(有删减)

2015年,武汉市被国家定位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同年7月,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6年3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要求武汉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 [19-20]

2017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东湖高新区挂牌。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相关 文章 :

1. 武汉市概况导游词3篇

2. 写武汉景色的作文

3. 描写武汉景色的作文满分范文

4. 2020《武汉战疫纪》观后感5篇精选

5. 关于武汉樱花的作文500字

2. 有什么能代表武汉古文化

武汉是三镇,因此比较复杂,黄鹤楼能代表的应该是湖北整体的楚文化,而汉文化则是其中一支,我觉得应该是“古琴台”,一下是摘抄的介绍:
位于汉阳龟山脚下、月湖之滨的古琴台,是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性建筑,据文献记载,早在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已经修建。它所纪念的,是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被称为中华民族“千古韵事”的“知音”故事,是中国音乐史源头的一次古琴艺术交流和创作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着作中,先历由《吕氏春秋》和《列子》分别予以记载的,故事中的两位杰出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也分别在先秦思想家的着作《荀子》和《韩非子》中得到过赞颂。这个故事所创造出的“指引”这一高远和珍罕的关于友谊的典故,两千多年来反复不衰地跃动在历代文人的诗文中,对中国的文书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积淀在炎黄子孙的文化心理之中。古琴台所纪念的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

古琴台历史比黄鹤楼更悠久,从春秋就有记载,能代表楚文化,何况音乐自古都是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

3. 武汉有哪些历史文化名迹

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着名商端口,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最负胜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着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端口,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干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二、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张亨甫《金台残泪记》(着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谓:“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西皮、二黄合流,最早见于清代叶调元《汉皋竹枝词》(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说明当时不仅是西皮、二黄合奏,腔调板式已渐趋完备。
汉剧在嘉庆、道光年间进入兴盛时期,科班迭起,名角辈出。并依流行地区划为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个路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汉剧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两类声腔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调和特定腔。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汉剧锣鼓经十分丰富,打法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串打”很有特色,配以马锣,节奏鲜明,气氛强烈,等花脸、武生戏中,均用“串打”来衬托草莽英雄洒脱粗犷的性格,颇见效果。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原是人声帮腔,锣鼓伴奏。1920年进入武汉后,受到汉剧、京剧的影响,逐步发展提高,1923年改为丝弦伴奏。解放后,音乐上有所革新,丰富了板式,发展了“小调”,吸收了“高腔”,形成了“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湖北评书流布于武汉、沙市、宜昌等长江沿岸城市,与之相近的荆州、孝感、黄岗、宜昌等地区也有一些艺人从事演出活动。湖北评书的兴起,据前辈艺人说,并参考民国初年《夏口县志•建置志》记载,明崇祯八年(1635),汉阳通判袁焻在夏口(今汉口市区)督修拦水长堤期间,有艺人胡某在民工、船夫中说书,很受欢迎。从此说书在这里打开了门户。湖北评书的繁荣发展开始于清同治年问。至光绪年间,洋务派在武汉建立大型工业,修建京汉铁路,市镇经济有了发展,人口骤增,使评书有了大量听众。当时武汉三镇的茶馆都争相邀请评书艺人演出。当时汉口以说书驰名的有任春山、顾轩南,后来他们各收艺徒,各立门户,流传范围逐渐扩大。
湖北评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两类书目:一是根据演义小说讲述的“底子书”和在这种基础上加工发展的“雨夹雪”,;一是艺人自编自演的“路子书”,只求情节惊险热闹的“路子书”的崛起,妨碍了对一些名着的加工钻研,说“底子书”的也逐渐减少。但由于“路子书”是自编自演,艺人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如,促进了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湖北评书善于塑造玩弄权贵豪强于股掌之间的草莽英雄形象,每部书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类型的重要人物。湖北评书讲述风格幽默酣畅,语言流畅、华丽,描绘景物时常用韵律回旋有致的骈体,与叙述、对话时使用的生动口语辉映成趣。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阅读全文

与武汉历史上有哪些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