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浅谈如何开展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
(一)建立幼儿园多元文化厅唯教育网络
1.以中外特色节日为核心,以食品、时尚为主线,构建主题网络。
2.将多元文化教育孝伏歼内容适时融入五大领域教学。
3.充分挖掘并利用民间游戏,补充和丰富主题内容。
(二)多方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巧冲。
2.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多元文化教育。
‘贰’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有几个层次,你觉得哪个层次最重要
1、以节日为主要载体的多元文化经验。
2、以“爱的教育”敬改为载体的多元价值体验。
3、以尊重以教育为此则载体的多元差亮扒判异认同。
‘叁’ 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目标的孩子像蜜蜂,无目标的孩子像苍蝇。蜜蜂和苍蝇,虽然长得有点像,从小就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培养多元拔尖孩子的重要前提,要补道德之钙,要补意志品质之钙。人无精神不立,须从儿童开始!重点突出。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后,可以重点培养。如想当科学家,重点学习数理化;如想当文学家,就要鼓励孩子多读名着多写作。全面发展。未来的人才是一专多能、智商情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北大博士、青年科学家张宇识就是这样的人才,他不仅学问好,还是社会活动家,相声也说得很好。
‘肆’ 幼国多元文化教育包哪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日益多元化.要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能够成功而又幸福地生活,幼儿园必须为他们打下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的基础让核.而建立这个基础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幼儿园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幼儿多元文化教育包哪些?
(一)在环境布置中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
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创造一个尊重与重视差异的学校氛围.«全球幼儿教育大纲———21世纪国际幼儿教 育研讨会文件»中指出:“应为不同种族、性别、民族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反映当地儿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多元文化学习和教育的契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饮食结构和餐饮习惯.
(三)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
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都是宝贵的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幼儿园要适时地加以利用.要注意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和文化背景出发,不仅围绕着本国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誉备、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活动,而且要适时精心挑选和利用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开展主题庆祝活动,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各个国家地区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惯,以形成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养成对多元文化的积极态度.
(四)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体验多元文化
将多元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渗透在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艺术活动、娱乐活动等形式,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幼儿了解人类不同文化庆滑毁之间的相似性和独特性,使儿童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伍’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多元文化
一、从自立、亲情入手,优化中西方文化元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固有的“金字塔”结构变为“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变化也导致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由传统理念中“服从家长”变为“要求家长服从”。目前,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到达了空前的程度,孩子没有基本的劳动、自立理念,对自己应该完全能胜任的生活琐事却丝毫没有自理的概念,一味地依赖家长。很多家长也看做理所应当,并将之视为孩子与自己亲近的表现。这种状况的存在和蔓延对幼儿的成长及将来的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要从幼儿园入手,开始对幼儿渗透西方的自立教育,让学生帮家长、小朋友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家庭中,鼓励幼儿帮助妈妈摆放碗筷,或者收拾餐桌,洗自己的袜子、手绢,自己整理书包等;在学校,发现小朋友背后的拉链或者扣子开了,主动帮助小朋友拉上或者系上;帮助老师为小朋友发放水果或点心,帮助老师一起做值日、打扫卫生等,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意识和助人意识。同时,也要倡导小朋友有什么心里话给家长、老师说一说,鼓励幼儿与教师和家长亲近,加强情感教育。这样,幼儿就能接受中西方文化双重熏陶,既有中国传统的重视亲情,又有西方的独立自主。
二、课程内容多元化,多种文化共同熏陶
幼儿园课程的开设有很大的自主权,不受教育部门的严格控制。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开设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既要让幼儿接受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比如卧冰求鲤、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等,让幼儿初步接受中国文化中的“敬老”“勤奋”“尊师”等文化元素;又要让幼儿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元素,给幼儿讲一些西方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灰姑娘》等,时常播放一些英文、法文的儿歌,观看一些简单的西方画作,让幼儿直观感受西方文化元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渗透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比如蒙古族的骑射、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生活习惯等。让幼儿从小就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生长,接受多种文化的熏陶,促使各种文化元素自然渗透,以帮助幼儿在文化民主的氛围中成为能够理解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人,使他们既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体,又成为其中有能力的一员。这对今后幼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长都大有裨益。
三、从饮食、服装等对幼儿进行多元化熏陶
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缘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所谓中国民间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指由饮食物质文化、技术文化、意识文化等反映的植根于中华文化的饮食思想和观念。这是反映中华饮食文化本质属性的因素,是中华饮食文化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近年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受西方饮食习惯的冲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儿童更喜欢洋快餐。但是,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其文化特色,教师只需向幼儿展示中西餐的不同制作方法和就餐习惯,比如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生喜爱的中国菜和熟悉的西餐,让肉夹馍来PK汉堡,馅饼来挑战披萨,茶与可乐形成对比,面条与通心粉进行对抗,牛排与红烧排骨进行较量……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服装与西装同时展示:西装裙与旗袍对比,风衣与长衫并列,唐装与西装媲美……让幼儿从小感受到饮食习惯和服装风格的不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是世界多样化的自然呈现,对它们都能抱一种平和的态度去认识、去接受,从小就能在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长大后快速融入“地球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多元、多彩节日为载体,感受多元文化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的文化风格。幼儿从小接受不同的节日文化,对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文化积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幼儿园开展以“国庆”为主题的活动;“中秋节”制作月饼,与家长共同品尝,体验劳动成果与亲情;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尊敬、爱戴老人等等,这样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使幼儿对了解与认识我们的民族,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接受“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了解这些节日时,西方人会以哪种方式度过。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即往往以突出表现差异感的方式来强调民族特性,在赞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或者在介绍其他文化时,常常与自己文化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其结果使我们的孩子不是过分自卑就是盲目自豪。为避免上述误区,我园在多元文化教育上致力于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内涵,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幼儿园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
‘陆’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有几层你觉得哪个层次最重要
有两层,教育层面最重要。
在幼儿教育中,发展多元化教育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推动返困社会进步的必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多元智能教育乎锋促进幼儿能力多元化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幼儿教育的手段同样是多元化的,让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取得共识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幼儿园有必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是立足本土文岁世晌化认同的世界文化启蒙教育。这种教育同样强调体验式学习、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不仅应建构多元文化教育网络,而且应在环境创设、一日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柒’ 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
倡导多元主体、多元视角、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评价已成为当前教育评价的一种主导有效的评价方式。销庆幼教工作者应依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目标,正确运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多元化的目标: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推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不同国家和民族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沟通与合作。由于多元文化教育本质上就是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过程,因此多元文化教育是达成世界各国与各民族和睦共处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及早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帮助幼儿确立开放多元的文化观和增强国际理解意识有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定位
(一)帮助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依存性
通过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幼儿可以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亏春握,而必然生活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不同族群需要进行经贸和文化互动,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进行交流和更新。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就曾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使他们认识到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
(二)帮助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性
幼儿时期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应是一种世界文化启蒙教育,即通过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到本国文化和别国文化、本民族文化和别民族文化是可以相互学习的。文化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化演化过程就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塑造人和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所谓世界文化的启蒙教育,其实质是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不仅受到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滋养,而且受到别国和别民族文化的影响,即便这种影响有时是间接的、隐性的。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幼儿应能立足于本国和本民族文化,以包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立场去看待别国和别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友好地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人。
(三)帮助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意义和价值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不仅要使得幼儿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更要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逐步认识到,不同国家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是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选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且其积累的经验与文化都是对人类社会与世界发展的贡献。
二、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多元教育环境,营造多样文化氛围
幼儿园内部环境尤其是主动设计而成的富含各国文化基本元素的特殊环境,是熏陶幼儿心灵的有效载体。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时,教师需要将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结合起来,寓多元文化教育于各种环境的选择和利用之中。
首先,应营造适宜的显性直观的物质环境。对别国文化的认识,既要借助物质环境的设计,以显性的方式展示这些国家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元素,又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对别国文化有所体验。为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展示墙、楼道、教室布置等显性环境凸森氏显多元文化的追求。
其次,应创设体现不同国家文化特色的活动区域。在开放、大气、综合、多元的总体环境创设目标的引导下,每个班的环境设计要注重体现特定国家的文化特色,如能够展示意大利、美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不同风貌。幼儿园班级可以通过语言区、表演区和美术区来具体呈现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如在语言区可以放置不同文字版本的图书、杂志和音像资料,幼儿通过阅读这些材料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在表演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民族风格的服饰、头饰,展示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乐器及录音带等,幼儿可以用这些服饰玩游戏和欣赏音乐;在美术区可以展示世界各国绘画大师的作品,幼儿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得到美的感染和多元文化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环境设计,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组织幼儿去了解和发现国外文化的特色。
(二)开发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构建新型园本课程模式
开发适合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条件。如何选择、改造和使用各种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将之转化为适合幼儿感知体验、尝试探索的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关键。幼儿园应根据“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的理念,开发各种相关课程资源,构建新型园本课程模式。如教师们在设计主题网络时,就应把幼儿的积极情感与多元文化体验联结起来,引导幼儿感受和意识到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多元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帮助幼儿树立尊重和宽容各种文化的态度。这也就意味着,课程内容不应以某种文化为中心,而应包容各种文化,并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出现。若干小主题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系统,每个主题系统都会涉及不同国家、种族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易接受的内容,如风土人情、食物、游戏、歌舞、艺术等,让幼儿了解不同族群文化,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幼儿在认识这些不同文化的过程中达到相互理解、接纳和尊重的目标。总的来说,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对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挖掘、筛选与分类,可以大致形成生活文化、礼仪文化、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等四大类主题性课程与活动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月结合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把多元文化课程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探索形式多样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多元文化教学和游戏活动
首先,可以组织中外节日庆祝主题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节日文化的多样性。节日是一种有待开发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资源,通过庆祝节日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认识节日的基本习俗,并从中体验快乐和感受节日带给人的生命启发。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在促使幼儿广泛了解其他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从中学会对本国文化的自尊,并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每次节日活动时,教师都可以组织孩子们设计节日活动流程、发倡议书,并和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材料,开展启动仪式和集体庆祝活动以及反馈活动和总结活动等。
其次,可以设计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应以活动课程为主,而很好地设计和实施系列主题活动即是保证活动课程质量的关键。幼儿园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易接受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不同族群文化,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增强对异域文化的认识。如幼儿园可以围绕树木文化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世界上关于树的文化,知道树像一位绅士,有内涵有修养;又像一名芊芊女子,委婉动人,姿态万千;更像一名老者,饱尝世间的沧桑。围绕该主题,还可以安排“护树宣言”“绘树活动”、创编《树之歌》、“推选国树”“欣赏国树纪录片”等系列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孩子们对世界各地树的认识,对各种树文化的了解,而且可以在其中渗透爱树护树精神的培养,促使幼儿内化低碳生活方式等符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新理念。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围绕多元文化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在尊重幼儿认知规律、把握幼儿兴趣特点、考虑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不同文化内容整合起来,有机融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感知和体验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扩大文化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3―6岁幼儿发展的评价,一要关注幼儿动作的发展,主要抓好活动兴趣、大肌肉动作、精细动作。二要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如倾听习惯、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现欲望;兴趣习惯、阅读能力;前书写能力等。三要关注幼儿的社会意识状态,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四要关注幼儿的逻辑思维程度,如知识经验、数学等。五要关注幼儿的艺术喜好,如音乐、美术等。六要关注幼儿的认知情况,如情感态度等。此外,还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安全保健,如入厕盥洗、进餐、穿衣午睡、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自我保健等。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吸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要综合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幼儿发展的经验,更要把握好幼儿教师在评价中得到的幼儿真实发展情况。
二、全面、客观、平等地评价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
(一)明确评价目的,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明确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要重视全面、客观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观察、思考、假设、试误、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概括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能力程度。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比判别孩子的答案或行为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这样的评价可从一定程度上明确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感、创造能力等发展状况。
(二)观察、评价幼儿宜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
教师应在幼儿生活的真实世界中去观察、发现,在游戏过程中评价正是评价回归孩子自然生活的反映。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随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在真实的游戏活动情景中,熟悉的材料和玩伴有利于幼儿心情轻松、愉悦,将被测内容发挥到最高水平。在自然生活状态中评价,能够防止专门性评价引起幼儿的紧张心理,以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对幼儿评价的内容应指向幼儿生活的所有时段。如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幼儿的一举一动都是教师评价的对象。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主要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等,因而对行为习惯的评价常常成为日常生活评价的重心。评价材料的设置上要给幼儿提供诱人的、可操作的材料,如玩具类的、非结构性的、有意义的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到社会、身体、音乐、数学、语言、机械、艺术和科学等领域。而且这些材料应该是幼儿先前“经验”过的,因为幼儿对材料的先前经验直接影响其在评价活动中的表现,忽略幼儿先前经验的作用,无疑是不公平的。
三、创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多元价值取向
传统评价模式中,教师是评价者,幼儿是被评价者。教师给予幼儿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价。而现代评价强调: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还应包括家长、幼儿及同伴,评价不应是单项刺激反应,而是理智、情感和行为的统一。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的意见、观点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单单靠幼儿园,也离不开家长、社区、主管部门的支持。实施教育的主体呈多元化,对教育的评价也必然要有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在共同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体系,以多种渠道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也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如日常观察、谈话、测试、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都有助于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在家中及其他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评价判断才可能准确、科学。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方式,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才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评价内容、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评价从单一走向多维、从静止走向动态性、发展性。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但是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都有自己本身鲜明的特点,存在个别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幼儿贴上标签,进行优劣之分,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评价内容必须涉及所有的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要涉及到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评价指标还应涵盖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发展的主要方面,要全面反映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有所遗漏,评价目标要体现多元化。
评价既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也不是为了对儿童进行选拔、排队,而是旨在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识别并培养他们区别于他人的智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如果评价仅仅以筛选、排序为目的,眼睛总是盯在儿童的不足、缺陷上,就会忽视儿童所表现出的自尊、热情、投入和毅力,就会导致儿童沮丧甚至丧失自信,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还有害于其健全人格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转而开始关注幼儿个体发展的其他方向: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自主能力、环境意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以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只是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不再是对幼儿进行优劣之分,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关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情况。换句话来说,评价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幼儿的发展为评价服务。总之,多元化评价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牢固树立评价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可持续与差异性发展的价值观。
‘捌’ 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往往以突出表现差异和颂扬优越感的方式来强调民族特性”,在赞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自觉地贬低其他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同样,在介绍其他文化时,也常常与自己文化进行优劣比较,其乎高森结果使我们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自傲.21世纪世界将形成巨大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以致不同文化将面临共同的问题,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要解决各自文化中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视野,相互借鉴经验.幼儿园有必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是立足本土文化认同的世界文化启蒙教育.这种教育同样强调体验式学习、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不仅应建构多元文化教育网络,而且应在环境创设、一日生活中岁亩念答渗透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
‘玖’ 多元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该如何开展
从自力更生和亲情出发,优化中西文化元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固有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倒金字塔结构,这也导致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根本逆转:从传统的服从父母,观念转变为要求父母服从。目前,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孩子对劳动和自立没有基本的概念,但对自己败橘袭应该完全胜任的琐事却没有自理的概念,盲目依赖父母。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遵循多元化原则,幼儿有必要接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如睡在冰天雪地上、雪地上,让幼儿初步接受中国文化中尊老、勤学尊师等文化元素;孩子也要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元素,伍敏给孩子讲一些西方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灰姑娘》等等。经常播放一些英文和法文的儿歌,观看一些简单的西方绘画,并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元素;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拾’ 幼儿园如何用多元文化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创造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学前阶段,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依托。我园长期深耕生活化科学活动与综合艺术教育,尝试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尊重幼儿自身学习规律和特点等角度出发,从理念与实践层面寻求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突破口,着力探究科艺融合的适宜契机、有效路径等,促进幼儿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
起始:基于幼儿发展视角,寻找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契机
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来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会自然地进行相互作用、交叉与补充,这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契机。
无论是科学探究还是艺术表达与创作,幼儿的真实生活和兴趣关注点都是基础。园所实践中,幼儿能够驰骋想象,将观察到的形状各异的云朵表现在他们的肢体动作中、手工与绘画作品中,或转变为文学性语言。我们发现,“科学”与“艺术”二者间并不存在所谓的沟壑,幼儿科学观察的对象也往往会成为其艺术创作的内容。因此,园所开始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科学活动为基础,在幼儿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有机融入艺术作为支撑,拓宽幼儿的探究视野、丰富幼儿的思维方式、延伸幼儿的创造表征,有力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
幼儿在欣赏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同时,也时常会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好奇,从认识“是什么”,渐渐发展为对“为什么”“怎么办”的探索,借助画面、色彩、造型等符号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经验获得具有渐进性。教师也逐渐明晰了实现“科学+艺术”的融合目标,即立足幼儿真实生活捕捉科学与艺术元素,支持幼儿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进行科学探究,不断在挖掘科学与艺术“真善美”的共同内核中,发展幼儿创造力。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愈加坚定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生长基点,使教师对幼儿的支持与引导能够更贴近幼儿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强调“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性原则,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着眼“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在鼓励幼儿发现、感知、体验科学之美,进而运用科学创造美的同时,还关注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爱护环境的科学价值观与道德品质的形成。
丰满:关注幼儿探究兴趣,拓展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路径
幼儿的探索日渐丰满与多元,最初由艺术作为科学教育活动开启的单向路径已经难以满足活动在探索中不断延伸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前期由艺术走向科学的单起点转变为双起点,使科学教育在不同推进时期都能借助艺术火花的点亮而更具生机。
一方面,艺术能够作为科学教育“从无到有”的起点,通过把握艺术教育活动和挖掘艺术形象中隐含的科学探究契机,自然而然地拓展生成涵盖艺术思维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艺术类活动中产生的好奇心,随机把握其中隐含的科学原理,支持幼儿由艺术向科学的主动探究转变。如:幼儿基于对《小兔乖乖》绘本的兴趣,萌发了进行“小兔乖乖”皮影戏游戏的兴趣,那皮影戏是什么?完成一出皮影戏需要哪些材料?这便成为幼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探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另一方面,艺术能够作为科学教育“从一到多”的起点,在幼儿进行科学发现或科学探究过程中辅以艺术的手段与方式,鼓励幼儿以更具情感和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发现、探索科学原理。教师正是找到了艺术化的表征方式与幼儿的具象思维间的有机联系,才使得幼儿在艺术氤氲下的科学创造更具温度、更富情感。如: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幼儿在感知这项艺术的同时,也开启了在科学世界中探究光与影关系的奥秘之门。“小兔乖乖”皮影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经历了动物形象无法呈现、大灰狼因躲在大树后面而无法被观众看见、小兔子红色眼睛如何呈现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则蕴含着诸多科学原理,幼儿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影子的产生、影子的重叠等科学现象。整个探究的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幼儿正是在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比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进而发现科学的奥秘,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完善:满足幼儿个性需求,创设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环境
每一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想法,创造力的培养也正是在不同的思想激荡中得以实现的。我们尝试营造能够促进科艺融合、点燃幼儿科学探索热情的空间环境,以充满艺术性的师幼互动语言与形式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思考,致力于支持每个幼儿实现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成长的,我们逐步探索出了具备“六性”的空间环境以唤醒幼儿的科学探究热情。具体来讲,游戏性强调以富含自然趣味的游戏情境吸引并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和探究;启发性注重对环境中“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契机的捕捉挖掘,在刺激感官的同时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变化性是指依据幼儿兴趣要点动态生成并不断丰富环境内容,基于活动主题的推进拓展形成系统性环境空间;融通性是把握科学主线在整体环境中的融通,从而在各环境空间的联通互动中支持生活化科学活动;挑战性即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富有层次性的环境材料,引发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创造性联想、推理、归纳;人文性关注环境中的人文关怀、艺术审美等要素的渗透,通过宽松的、富有生命力和美感的环境持续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有力保障,我们在科艺融合活动中巧妙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方式与互动形式,营造更具美感与想象力的活动氛围。在语言表达方面,区别于科学活动中强调严谨、准确、规范的说明性语言,艺术情境中的语言更强调情绪感受,更富有感情色彩。教师基于艺术情境以夸张的言语或面部表情在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又能放大幼儿的感觉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另外,可借助艺术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之感,在科学原理揭示前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方式为其蒙上神秘的面纱,引发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如:在互动形式上,教师引导幼儿借由多人表演、道具制作的戏剧过程实现对光影、声音传播等科学现象的探索,并在最后的表演中增强探秘的成就感;选用以科学现象为内容的音乐激发幼儿在体验音乐律动的同时,依据歌曲内容实现科学猜想,促进艺术欣赏与科学认知的双向拓展;借助绘画使得复杂的思辨过程和严密的发明过程以贴近幼儿的姿态在生活中展现,也鼓舞着幼儿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科学为世界带来的美好。
艺术的融入让科学活动充满了人文色彩,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促使幼儿在多种心理活动的碰撞、交融中不断重构自己的认知经验。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幼儿的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得以不断深化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