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引导企事业单位决策领导者关注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当代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中国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传统文化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还要适度的开发利用它,以获取更大,有益于人民的意义:当然,既然开发了传统文化就要花大力度保护传统文化,一味的开发利用必然有很大的弊端,懂得开发利用也要懂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重要的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当代教育中,对待传统文化太片面,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吸收,这谁都知道,然而问题是,中国自己本身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已经大大淡化了,绝大部分精华被一段段完整的砍掉了,根本没有教育到位,反而改革开放导致的糟粕思想在不断深化,金钱暴力色情结党,以人多欺负弱小等等.于是由于缺少精华思想的指导人生方向,才会导致各种负面问题的存在,最严重的是拜金主义泛滥,其次由于欺压,嫉妒和心胸狭窄引起的暴力也比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起的社会责任,数千年来正是纠正这些问题,把错误引向正途,然而,由于解放后对传统文化的打压,导致良好的社会熏陶被破坏,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到今天,几乎完全被拜金主义所扭曲了方向.而教育的问题,是无法整理出有效的对策和思想,去导正人们思想的方向,即使传统文化是直接针对这些问题,然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也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去遏止这些负面思想.其实,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直存在的,而传统文化的作用,正是从最大限度上制止这些,而宣扬正面的,积极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导正社会发展航向,在某个时期,一旦正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被冲击甚至打破,那么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暴力主义等负面思想就将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实际是一种思想平衡剂,缺少了这种平衡剂的社会,问题就会不断了.中国的儒家为什么历来被称为儒教,因为其本身就肩负着净化人心的作用,这种作用,正是宗教所具有的.然而,中国儒家思想只不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大分支,另外还包括了道,法,墨,兵家等学派数千年来发展的精华,正是这些精华,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净化社会空气的作用.可是,毛泽东的出现,强横的打断了它们所起的作用,他通过造神运动想要取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可惜,毛泽东虽然伟大,终究没有伟大到能与五千年的文化相媲美的程度,于是,在没有精华思想引导下的改革开放,其进行中所产生的拜金,功利与暴力思想,必然会越来越腐蚀人们的头脑.虽然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受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还算可以,然而再过几代,恐怕后果不堪设想.缺乏了传统文化的引导,纯正的中国人以后可能将不复存在,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人,很有可能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举个例子,传统文化教导我们,对大自然的攫取要避免杀鸡取卵式的掠夺,"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然而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快达到了涸泽而渔的程度,长江数万年来,一直存在的白暨豚据说已经找不到一只了,这是环境方面的污染;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我们国家现在依靠地大物博的资源和能源发财,然而,这些绝大部分不是可再生的物质,一旦被无限制的攫取完,中华民族的子孙再靠什么继续生存下去?丢失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危机四伏.传统文化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说君子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要锐意进取,用于开拓创新,跟上现实的步伐.而满清末期,却完全丢失了这一传统,不仅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世界,军队和清政府更是腐败无能.所以,满清末年的落后,决不是传统文化造成的,恰恰相反是制度违反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造成的.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不过,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守。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开发。要使传统文化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个判断肯定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不能明确地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便不能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弘扬什么”以及“怎样弘扬”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上述判断便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只有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确切价值,才能谈得上“弘扬”的问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怀疑,其实,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持肯定态度,而在那些倾向于肯定的人群中也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正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的人可以说微乎其微。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敝履类、泛泛类、古董类、历史类、实用类。所谓“敝履类”,就是视中华传统文化若敝履,扔之犹恐不及,就别谈什么价值不价值了。这类人又可分为精英型和附和型。所谓“精英型”,即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所谓“附和型”,即盲目跟着别人崇洋媚外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外国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在这一类人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人说梦”、“荒唐可笑”。“精英型”在专家、学者中占有一定比例;“附和型”则在一般市民和小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所谓“泛泛类”,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泛泛的人。他们嘴里念叨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若问他们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弘扬?他们便只好“枉顾左右而言它”了。这类人在那些平庸的官员中几乎比比皆是。所谓“古董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古董的人。他们很清楚甚至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收藏,经常品玩,作为传家之宝,但也仅此而已;也有的用以牟取财利,发家致富。前者主要是殷实的文化人;后者则是一般的古董商。所谓“历史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看作历史文物的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深知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他们不仅自己搞研究,而且大声呼吁社会妥善保护之。这类人主要是国学素养很深又富有爱国激情的人。他们很值得尊敬,但可惜的是,他们只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却不大清楚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中所具有的极其重大的意义。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了“夕阳文化”,竭尽全力地加以挽留,却恨无回天之力,因而往往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壮感慨。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发挥了“保护”之力,却难以建树“弘扬”之功。所谓“实用类”,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加以开发的人。他们对传统的文学、艺术、工艺、建筑、饮食、服饰、医药、养生有很深的研究,他们的开发也很有成效,并且已逐步为世界所承认。他们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其意义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也不可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上全人类主流文化的地位。以上,便是现代中国人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如果仅止于此,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根本无从谈起(前四类),或者只能敲敲边鼓而唱不成大戏(第五类)。所以,必须弄清中华传统文化根本价值之所在,弄清它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弄清应当弘扬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弘扬的问题。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在这巨流之中,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这种“和”的思想,在我们儒、释、道、医、易的诸多典籍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正是所有这些典籍的核心与灵魂。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商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以“和”为一贯的主流、最高的境界。所以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枣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这就是我从“太极图”内涵演绎而来的“太极和谐原理”。这个“太极和谐原理”,无论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从这个“太极和谐原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哲和,则哲理圆融;医和,则医道入神;文和,则文风俊雅;武和,则武德纯正;农和,则农耕适宜;商和,则商誉隆盛;人和,则相濡以沫;事和,则相辅相成;声和,则悦耳动听;色和,则悦目赏心;身和,则血脉通畅;心和,则怡乐安祥……故人类与自然应当和,人类本身应当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当和,唯此才是顺应自然法则之正道。这种“和”的精魂,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它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它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正所谓“不拒抔土,乃成高山;不捐细流,方为大海。”正因为这“和”的精魂,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便如黄河、长江,发源于灵气氤氲的凌云高山,奔腾于气势雄浑的千仞峡谷,融合了八方来汇的千溪百川,蜿蜒而不阻,曲折而必伸,始终以其不凝不滞、磅礴浩荡的气派东流到海。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上面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那么,西方文明的特质又在于何处呢?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明强调突出个人,强调物质财富。而强调突出个人,务求一枝独秀,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强调物质财富,追逐奢侈豪华,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的“远忧”渐渐进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什么纷纷要求“回归自然”?不就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繁华的弊端,转而怀念和向往昔日横遭破坏的淳朴与安宁吗?为了对付这些危机,世界各国已经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危机继续恶化的势头。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没有能够从观念上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枣虽然有所“和解”的举措,但总的还是在唱着“争斗”的老调。可以断言,只要人类依旧热衷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争斗,人类就绝不可能从危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而要想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就必须高扬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义。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这同时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并非“夕阳文化”,而是生机不竭的“朝阳文化”。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从而化解各种危机,缔造一个和平和睦、融融乐乐的人类理想社会。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才能得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样的判断。所谓“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绝非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征服”,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汇”。因为,东方文化的特质在于“和”,是包容性的。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不等于全部的中华文化,而是指剔除了糟粕的精华部分。如何鉴别精华与糟粕?根本的一条,就看是否符合“和”的精义---凡是不具备“和”的精魂的,便是已经死亡的躯壳,便是已经腐朽的糟粕。一旦明确了弘扬什么的问题,那如何弘扬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广泛交流,透彻地阐释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当代人类各种危机的决定性意义,逐步达成“和”的共识,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发展模式、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积极地化争斗为和解,以求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最终缔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祥、和乐的人类理想社会。也就是说,只要让各个国家的学术界、政界和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各种危机、缔造美好前程的根本意义,人类社会的和睦、和谐、和祥、和乐,便会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必然的趋势。
B. 如何有效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社会关系、资金状况等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阐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方面阐述了企业文化的三大方面内容,并针对每个方面内容做展开论述。 另一方面根据三方面的关系论述,阐述在企业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以及需要做好哪些关键点控制。 第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谈到企业发展,让人很容易想到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引进高级人才以及清晰的战略规划等。这些的确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要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就必须关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任何企业从建立之初就已经有了他的企业文化,只是这种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文化本身更多代表了企业创建者或所有者的文化表达。在发展过程中因由企业成员的个性文化融入,又给企业文化注入了多种表达因素。 概括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表现在三大方面: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行动层面。理念层面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等,这一层面对企业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清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为企业成员工作指引着方向,使团队目标更明确。而价值观则是这一层面最为重要的,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成员的价值观达成一致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观与客户的价值观最大程度的趋同化,才能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究竟该如何表达或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对完成一件事情的价值认同,企业经营者认为完成了一件工作对企业发展有价值,团队成员也认同了,并用行动去实践,这个时候我们说是价值观统一,并实现了价值。如果没达成价值观的统一,即便事物本身有价值,也很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企业价值观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首先要尊重主流的社会文化,遵纪守法的价值认同是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要求,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底气十足,无所顾忌。很多发展期的民营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一味追求企业利润,在产品质量上和社会效益上屡屡犯险,虽然短期内实现了企业利润,但也为发展埋下了隐患。从三氯氰胺事件到塑化剂事件,以及大批在美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都严重暴露了企业价值观问题。 我们常说做“善事”不难,难就难在一直做“善事”,企业在坚持良性或好的价值观时,的确会失去很多东西(包括机会、利润等),但从长期来看必定会赢得员工、客户和社会的尊重,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源性动力。 企业文化的另一个基本层面是制度层面。企业为了有效维持日常运转,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若干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部门制度、财务制度、销售政策等等。这些制度为企业成员的行动提供了制度规范,是各项行动的约束性条件。其实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固定化、日常化的表现。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要注意将制度与人性化相结合。制度更多时候是要人来遵守的,这是因为它是长期观察后的总结提炼出来的,遵守它会提高我们的效率,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指引。但一旦发现企业某项违反制度的行为增多了,就要善于去分析总结,为什么制度被屡次违背,为什么受到处罚了还有人去触碰。发生的频率变多了,很可能预示着这种制度本身没有适应企业的发展,没有适应企业的人性的要求,这时就要及时调整更新。所以我们说真正对企业有帮助的制度,一定是与时俱进的。 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都是抽象的,而行动层面则表现更为具体。它包括企业人的工作方式、语言表达、工作习惯以及衣着等。更多的时候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通过代表企业的各种行动表达来实现的。工人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客服人员接待客户是否专业、有素养;出席各类会议时是否表达、行为得体等。 正是因为有了企业理念和制度等的引导和约束,企业才有了各种的行动表现,反过来企业的行动表现也影响着企业理念和制度等的形成,这始终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部分: 认清了上面的三个层面对企业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要有意识的在这几方面给以关注。首先,企业一把手和管理层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足够重视。我们常说经营企业就是在经营人,那么经营人又该如何经营呢?很显然,创造一个和谐的反应企业价值的文化环境,才有利于人在企业的成长,才能让人的价值在企业得到最大的发挥。文化环境的塑造不是光宣传就可以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设计、去建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要让这个营盘足够坚固,足够有吸引力,才能有让人产生依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所以企业经营者要有做好文化环境的觉心,并舍得投入。投资到文化上的或者人才上的投入永远是投资,始终都会有最大的投资回报的。 其次,企业文化的塑造还需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听话、行动快。这其实是从上到下有着共同的目标,按着设定好的或者都认同的方法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企业执行力问题往往出现在上层的不坚持和执行层的“见风使舵”。执行层的人并不是只会执行的机器,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也是有思想的,也时常在思考,因此也会注重领导们的关注点,领导们关注了他会认为有价值,会用心去做,领导们不关注时,他会觉得在浪费时间,这时就忽略了长期效益而刻意强调即时效益了。而做为企业自身都是需要持续发展的,因此领导们的关注对打造企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最后,要强调至关重要的一点,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行动对企业文化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企业经营者思想必须很活跃,通常都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是常人无法匹极的,但表现出来的时候一定不可以太多变,太随意。企业目标一旦锁定就要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不断带领企业朝着目标努力。更不能因为企业“是自己”的,随意行使权力,“人治”的时候一定要最大限度的遵守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尊重自己曾经的决定才能赢得团队的尊重。 企业文化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经营者要首先关注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去坚持,需要我们用投资的心态、用战略的眼光、用自身的行动去经营,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持久的文化,才能推动企业持续的发展。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责任
学习理念
市场理念
生存理念
企业竞争理念
企业成本理念
企业安全理念
企业作风
企业质量文化
企业宗旨
企业精神
企业使命
经营理念客户关系
网络【文化墙】,了解更多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和规则文化或者说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生根,也就是要共理念到行为习惯。
第一步,R1,入眼
入眼R1,是指企业文化的认知。梳理、凝练企业文化的核心: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写成体系(手册),让全员认识、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具有的,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那么如何达到共同认知呢?
一、氛围营造
1、企业文化手册设计、印刷
2、氛围营造、策划
二.考核 组织全员进行企业文化考核,采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R2,入脑
入脑R2,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可。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可、感觉自己的企业文化。
入脑的主要步骤方法:
一、宣讲与培训
1、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2、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3、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4、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5、为基层员工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讲培训
二、考试
1、借助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看板等方式。
2、组织企业文化考试。
第三步,R3,入心
入心R3,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讨论、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同、感受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讨论与研讨
分专题进行讨论,分层级进行研讨。
二、征文、演讲等比赛
三、故事征集
四、成果汇报
第四步,R4,入行
入行R4,是指企业文化的践行。通过讨论、公开承诺,让理念变成行为,让全体员工践行、体验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汇总讨论成果,形成行为规范
二、汇总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
三、对照行为准则、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
四、理念变为行为
五、长期坚持,慢慢形成习惯。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文化建设步骤
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搜集优秀企业文化案例、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1、晨会、夕会、总结会 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应该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思想小结 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 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 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4、树先进典型 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5、网站建设 网站上进行及时的方针、思想、文化宣传,企业网站建设专家米粒文化CEO指出,寻找专业的跟企业文化相关的网站建设公司进行,更符合、更贴近公司的企业文化。 6、权威宣讲 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 7、外出参观学习 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8、故事 有关企业的故事在企业内部流传,会起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9、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 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10、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11、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 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12、开展互评活动 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13、领导人的榜样作用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4、创办企业报刊 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和顾客宣传企业的窗口。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擎和统领,使之贯穿于企业价值理念、规章制度、形象标识、日常行为各个层面。我们要善于提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使其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主导,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遵循的原则而迷失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又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等,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体系,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如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共有的价值观、组织体系结构、经营理念、信息传递方式、管理者的管理风格、行为规范等;也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如企业的产品、服务、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其文化责任集中体现在企业价值观的建构上。一个优秀企业,必须以传统价值观为根基,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以外来健康有益的异质价值观为补充,大力弘扬本企业的优秀价值观,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具体来说,只有符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才能更好地统一广大员工的思想和意志,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焕发出创新 *** ,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有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时代精神,才能促进良好企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才能建立广大员工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指南;只有奉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崇高理念,才能使广大员工自觉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总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才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否则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企业无法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社会混乱。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明了中国 *** 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这富有感召力的价值目标激励着社会各阶层的人民,而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其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思维方式、品行习惯、风格偏好,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层次水准。所以,企业领导者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而且在行动上,企业领导者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人格力量感召员工、引领风尚。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要营造能保障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文明,是符合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国情的时代要求。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企业构建自身特色文化的根本因素,有助于将企业与员工结合为休戚与共、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1)构建独特且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时代的特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融合体。正是因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企业在价值观和经营管理方面与其它企业不同,才使企业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与众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已从价值竞争、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良好的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延和表现,不仅能吸引客户和人才,还能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关心员工和爱护员工,充分考虑其切身利益,满足其正当合理的个人需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发展舞台和升职空间,努力把员工培养成有用之才。要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不断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通过企业的发展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以此激发员工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还可以通过评先选优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学习、不懈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满怀爱国 *** ,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能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只有具备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才能更融洽、更有效率地创造最大价值。(1)要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面对变幻莫测的现代市场,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要素,只有具备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才能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现代企业必须深入挖掘企业自身的文化元素,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精神,并进一步传播、深化和发展,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2)要创新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 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体制保障。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之间是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因此,企业领导者不仅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传播,而且要重视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机制重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来真正落实企业文化价值观,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个人觉得首先:企业文化内容的确定,宣传企业文化,和建立企业文化小组.具体如下;
企业文化内容确定:由管理者将企业使命,企业核心以及企业愿景等内容进行确认.
建立企业宣传栏,海报信息,定期公布企业最新消息(月度计划,内部动态等)
企业文化组的建立,各成员职责和任务.定期整理企业文化动态信息.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口碑的宣传途径,做好企业文化管理也就是企业形象宣传,将企业形象晋升到企业素质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精髓.
酒店文化指的是酒店带给人们的感觉和理念:雅、俗、档次(星级)完全指的是服务意识。因此,酒店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自己酒店的名字和所在地区,体现其特色、服务。
1、各部门各经理要明确自己岗位的任务,严于律己。
2、基层员工要服从上级领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建立健全本酒店的工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活动。
4、定期举办业务学习,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
5、定期、定时开展体育健身运动,使酒店的员工精神饱满。
6、坚持读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意识和使命感。
7、制定严格的酒店奖、罚措施及店规。
8、提出酒店的店训:“团结、和气、温馨、舒适”
要充分认识加强酒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酒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部分饭店总经理,包括行业管理者都有一定的认识,有些酒店也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但是,也有许多同志对酒店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酒店文化是务虚的东西,搞酒店就是要靠钱、靠关系,没有酒店文化照样运转;有的酒店认为在大堂里多摆几幅字画,客房、餐厅点缀一些艺术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这就是酒店文化,缺乏对酒店文化的真正认识,没有把酒店文化建设当作酒店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首先,重视酒店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酒店业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队伍迅速壮大。至2003年年底,全省已有星级酒店830家,目前还有一批高档次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中,加上社会上旅店、餐馆,酒店业的竞争业已形成,而且日趋白日化
,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的一些酒店,为了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除了在价格上进行压价竞争外,似乎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这种压价竞争说到底是低层次的竞争,缺乏真正的竞争力。而要使我们的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的酒店文化。
第二,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是创造酒店特色的需要。一个酒店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看它有没有优于别人的而别人最难模仿、最不能模仿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归根结底来源于酒店组织的群体个性,来源于酒店培育的文化氛围。譬如酒店精神是酒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酒店文化的灵魂。一个酒店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当然,各个酒店对酒店精神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酒店的优良传统;有的认为是一种无形资源;也有的认为是酒店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由于理解上的不同,那么对酒店精神的设计也就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尽一致,因而就会形成不同的酒店精神,也就形成了这个酒店不同于那个酒店的特色。鲜明的酒店特色是吸引顾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样,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酒店特色。
第三,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是打造酒店形象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形象和品牌消费时代。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处在同等档次和水平的企业之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同抢占制高点,是企业竞争的法宝。而酒店形象的打造,离不开酒店文化建设这个基础,离不开酒店文化要素的对外塑造。酒店文化建设好了,我们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去塑造酒店的功能定位;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可以提供满意周到的酒店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以实现酒店经营的最终目的。第四,重视和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需要。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在经营中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展人。大凡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十分重视以人为中心。我们有些酒店标榜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但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管理的却很少。以人为本的人,既指酒店的员工,又指酒店的客人。要想吸引众多的客人到酒店来消费,当务之急是提高面对客人的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就要对员工实施人本化管理,正确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树立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协作价值高于单体价值、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价值观;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给员工以安全感、受尊重感和成就感,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服务好酒店的客人。
C.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完成五项任务。
一个睿智的企业家在创造和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会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道、魂、形、本、标”上下功夫,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五项任务。
1
.道,即讲求经营之道。
道是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治理要谋道,用什么“道”从事经营治理活动、开展市场竞争,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战略思想。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热爱、实践企业的经营之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作为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者,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判定正误的标准,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一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途径,途中会出现许多岔路口。在岔路口,如何权衡利弊、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是决定一个人或企业前途的要害,而这都是由人们判定事物的“道”决定的。
2
.魂,即培育企业精神。
魂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凝聚力之所在。人的精神、理想、欲望、价值追求在企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既能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又能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字串6
3
.形,即塑造企业形象。
是企业需要通过识别系统展示给社会的外在形象,让社会对企业有一定的认知程度;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本质是企业的信誉。包括产品、服务、环境、队伍、人际关系、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之道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4
.本,即提升企业素质。
企业应该致力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系统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系统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企业文化要抓这个根本问题。
5
.标,即实现企业目标。
一个负责任、有志向的企业必然有其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是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哲学的根植,企业形象的展示历程。由此可见,企业目标的实现,决不仅仅是指某些经济指标的完成,还必须包括企业全员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制定一个好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D. 怎样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导语: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由企业内部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团队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行为的总称。在一定程度上说,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会塑造完美的企业,不断在市场中进取,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文化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即企业文化的形象层,包含企业家形象、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外在形象;第二层即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其中包含企业制度、企业活动、企业经营运作和企业道德表现;
第三层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即企业核心文化,包含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等。提升企业文化的重点应建立在对第三层文化的提炼与建设上,而现在大多企业往往重视并着力进行第一层次的构建与不断完善上,并止步于这一层次。对于像笔者所在的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总结并有计划的建设工作已持续了十年了,CIS已经比较系统,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心应转移到第二、第三层次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的重点,则是要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层面、从员工行为规范方面作文章。
二、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企业文化具有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的个性,在保持自身特性文化的同时,不可拒绝吸纳企业外部的文明,借鉴其它企业管理文化中的科学内容,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文化精华。个性不排斥借鉴,创新不拒绝传统,在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所洞宏谓创新就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成份,剔除和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整合梳理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既具有时代气息、又能够保持其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继承性的企业文化。
三、建立激励机制
提升企业文化要优化企业制度并建立机制,通过约束与激励,逐渐文化化。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长时间不能接受企业的文化则必然被企业淘汰。实施文化强化时,要注意应具有针姿雀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
同时要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效用性最佳。当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四、行之有效地开展培训
企业文化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取决于该企业文化统一性对企业每个成员的影响程度。让员工接受的企业文化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手段,在文化提升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要组织、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
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不断地提升等等。利用其它舆论工具如网络、广播、板报等,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这样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均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五、领导重视并身体力行纳册册
企业家的个性风格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家在领受这种荣耀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荣耀背后的责任。企业家要善于学习、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文化管理素质。一个企业的领导成员及各及管理者,无一例外地肩负着与岗位责任同比例的使命与责任,领导的重视并身体力行,是建设并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六、创建学习型企业
最成功的企业都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冲破个体限制,有效地在组织间传播,形成自我强化作用,增强组织整体的竞争力。
学习对于企业说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改善企业行为或绩效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企业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形成恒久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才会持续发展。通过上述方法坚持不懈地实践,企业文化必将得到不断地提升,进而形成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E.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有哪些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有哪些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有哪些?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下面分享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环节有哪些。
一、建立良好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的生存、稳定的发展。企业首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夯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捍卫和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持续的生存、稳定的发展。否则,就算企业凭借机遇和激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终将不过是昙花一现。
二、办公环境是企业文化的“防伪镜”
现实中有多少企业在设计和布置办公环境时,真正自觉意识到了这一点呢?办公环境的设计理念是否真的忠实贯彻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与企业的理念文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呢?
尽管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追求,但我们常常遗憾地发现,相当多企业的决策者、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与办公环境管理部门,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无知和不作为。
对文化理念的空头主张和现实歪曲甚至背离,这种强烈反差所产生的破坏力是无形的,对文化公信力的打击是基础性和毁灭性的。
三、以人为本实现文化管理
企业要实现文化管理,首先应该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判断企业是否进入文化管理阶段的依据之一,就是看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是否把人的管理放在第一位。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要精心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再次,管理要从管人向管心转变。
四、激励,意识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手段
激励是意识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手段,它能够让人产生主动的意识。现实社会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薪酬分配。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
所以如果你的员工对你的分配制度不以为然或者觉得理所当然,那么你的分配制度一定是失败的;而没有达到激励效果的分配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损害。
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般可分5个步骤进行:
一、战略定位阶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公司战略的企业文化定位;
二、调研阶段,对现有组织文化进行全面审视;
三、诊断分析阶段,根据调研报告编写企业文化综合情况报告书;
四、规划阶段,运用工具或方法重塑文化;
五、跟踪修改阶段,就是不断追踪执行进度及状况。
并且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企业重视。
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都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引起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既不仅仅是高层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基层的事情,更不是企业文化推广部门的事情,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事情。所以,企业上下都应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足够重视。这应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共识。
二是领导带头。
企业重视,但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公司领导重视。因为基层员工无论怎么重视,企业领导不重视,就会使企业文化停留在基层,得不到落实和广泛认可。企业文化强调执行力,领导不重视,自然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在很多方面需要人、财、物的支持的时候就会得不到保证。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就会产生积极效应。就如一支军队,如果统帅都没有要进攻的计划,那么,士卒虽然勇猛,却也没有机会亮剑。只有统帅决心坚定,士卒才会奋勇争先,从而所向披靡。
三是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在所有人中形成共识,而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企业文化在本质上决定了它是全员的文化,所以,部分人的参与还不算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能说是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然,全员参与也是一种理想的效果,但也是追求的目标。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让所有人都接受或认同你的文化价值。接受需要过程,全员参与也需要过程。这就凸显了作为企业文化推广部门的重要性,他们有着责任: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四是活动推动。
如果我们将企业文化限定在纯粹的理论框架内,那是非常片面的'做法。同样,如果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活动,那也是非常片面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而不能替代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文化活动,增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借助文化活动,宣贯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有形的东西促进无形的东西。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是企业文化活动,就要使活动具有目的和意义,而不能停留在吃吃喝喝上面。比如,举办拔河比赛,就是要锻炼员工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凝聚力等;举行知识竞赛,给员工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举行旅游活动,让员工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从而营造一份愉快的心境。
五是平台宣贯。
这里所指平台,包括一切用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分为两类平台: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内部平台,如企业内部刊物、内网、宣传栏、会议、标语等。外部平台,如产品本身附带的文化元素、媒体宣传、企业外部网站等。这些东西都是实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耳闻目睹。通过这些有形的手段,将无形的东西以一种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对企业员工或社会产生影响。
六是系统建设。
这个系统括文化理念系统、外部识别系统、行为规范系统等。文化理念系统包含企业的宗旨、战略思维、经营原则和组织管理等;外部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名称、定位、品牌、商标、宣传资料等的统一标准;行为规范系统就是对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的规定。企业的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精力。
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本身具有的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系统。就如一艘船的船帆,会随着船的航程而发生升降变化一样,企业的文化系统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做出调整。
七是资金支持。
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在每年的发展规划中,都应该预留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当然,合理利用这笔资金实现文化的升值,是每一个企业最希望看到的。如果一个企业既想搞企业文化建设,又不肯投入,那企业文化建设或许也只能是随口谈谈。
用什么支持文化建设,用什么证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资金的支持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注意,企业文化不能等同于奖励,资金是用来辅助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的,而不能用金钱来鼓励每个人去参与企业文化,否则,企业文化便会成为拜金了。
企业可以走多远,要看企业的文化是什么。如今,这个强调速度的社会,除了关注工作效率和结果,更重要的还是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F. 怎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导语: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无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它不仅指导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得辉煌经营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劣势条件下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最终成功。企业文化需要固化于制,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需要全体员工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理念一旦确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其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意义。
二、突出重点,塑造企业核心理念
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行为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颇,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核心理念,而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企业之“魂”。因此,企业核心理念是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中应该着力抓住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理念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
三、“适域”进行,建立符合企业个性特点 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点,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份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四、加强沟通,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领导者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
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要管理就应先尊重对方,使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
五、广泛宣传,倡导员工积极参与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
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全体员工的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六、规范管理,建立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为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
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即: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制度中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需结合企业实际,抓住重点,适域进行,由此建设出个性鲜明、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G. 怎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导语: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无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做到制度先行,即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等一整套文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标准与规范。要使企业文化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将它融于每位员工的思想之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做好指导、规划和协调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决策作用;
二是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并设立企业文化专员;三是要构建企业文化培训机制,一方面要定期对企业文化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使其掌握更加先进并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也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
2、加强监督检查,形成考核体系
加强企业文化工作的监督检查,是确保企业文化工作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一是要制定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主要是考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企业文化体系状况、作用、效果等,肯定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
3、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积极发挥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企业政工部门的部门性工作,要将其上升到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和载体的高度加以驾驭。党政工团组织要结合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各个方面齐抓共管,依靠职工群众,发挥整体优势,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育和建设工作
。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武装和行动指南,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二是结合企业内部主题教育活动、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等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党员同志起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员工投入到活动之中;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企业文化活动,加强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发展战略目标的了解,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四是共青团组织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思想交流,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青年人的高度认同。
4、加强沟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外部表现,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服务和产品,是大众对一个企业最直观的感触,只有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为基础,才能让客户认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二是提高员工素质和办公环境
优美的环境,举止大方、得体的职工,是企业最好的名片。要加强企业标识的宣传,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在办公楼外墙显着位置,以大方、庄重的形式,展示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设置荣誉室,展示企业荣誉;可以设置企业文化展示厅,对企业基本情况、重点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等,使企业文化“入眼”。
同时要从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严格规范,并进行综合培训,使员工挑起自己的担子,演好自己的角色。可以开展新进员工企业文化培训,采取示范、互动、开放的形式将企业文化知识融入团队文化中;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故事征集和演讲比赛,广泛地、多样地推荐出贴近群众,为群众所熟悉和公认的典型,用身边的典型事迹感动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微笑服务月”等活动,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
三是领导带头,身体力行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 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 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 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四是注重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1、创办内部刊物,发布企业动向、宣传企业精神、展示员工风采,内刊报送范围不能局限在企业内部,还应扩展到上级单位、合作单位、服务单位等,扩大宣传的范围;2、通过企业公共主页、OA办公系统等网络载体宣传良好的企业形象;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进行外部刊物宣传,让社会大众对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4、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加入到公益活动之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以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5、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制作展板、橱窗等,达到主题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双赢。
5、借鉴优秀的企业文
企业文化建设同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海底捞将受教育层次并不高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个端得了盘子、登得了台面、上得了层次的员工,构建了尊重人、相信人的核心价值观,这种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和尊重,以取得员工极高忠诚度的企业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善于总结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精神和典型经验,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实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