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谈谈什么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光耀千古的时代,是人类伟大思想传统的发端,也是人类精神给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个时代诞生了四大文明——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以及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得以形成。“轴心时代”是真正群星璀璨的时代,是人类伟大精神导师集体亮相的时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犹太先知们,共同塑造了此后 2000 多年人类的心灵,实现了人类文明的“突破”和人性的整体飞跃。
面对史无前例的暴力,轴心时代的贤哲们认识到古老部落宗族伦理的局限,将关切扩展至所有造物,发现了可以将自大枯磨我提升到超越个体和世界的内在根源,开始用理智、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相同的“金规则”,即推己及人、关爱众生。孔子教导弟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印度教推崇守贞专奉,佛陀说“是故为自爱,勿以伤害他”,《圣经》中的首要诫命之一“爱人如己”,古希腊悲剧对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呼唤,都是金规则的体现。人类形成了某种“深刻的互相理解”,“迈出走向普遍性的步伐”,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人性的唯一本源的表现”滚斗。
本书按败薯时间顺序追寻四个轴心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突破性洞见如何酝酿、生根、发展、辉煌,并最终在公元前 3 世纪末期渐次逝去。历史上,我们从未超越轴心时代的洞见,当历经精神和社会危机之时,往往回溯轴心思想以寻求引导。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生发出的一致见解,昭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面对当代纷繁复杂的问题,我们亦有必要回溯轴心精神,诉诸人性的共同本源,寻求更深刻的相互理解。
B. “轴心时代”是什么意思
“轴心时代”指的是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各种不同的文化经历了根本渗陪的变化,以至于人类的文化、经济及政治发展都受到决定性的影响。换句话说,轴心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在这个时刻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宿命。
德国思想家卡尔纯喊念·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做困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在雅斯贝尔斯之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今天,轴心时代已成东西方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课题。事实表明:“轴心时代”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思维的“建构”。
轴心时代理论:
轴心文明同马克斯·韦伯有关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研究存在着内在联系,自20世纪60年代后,它便引起了西方社会学家的广泛注意。70-80年代,以史华兹和艾森斯塔特为首的一批社会人文学者对这一专题进行了数次大讨论,形成了被称之为“文明动力学”的历史社会学新分支,而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轴心时代的起源即“发生学”方面。
C. 亚斯贝斯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意思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国学术界却突然关注起雅斯贝斯的理论来,不过这次关注的重点并非两千年前的那个轴心时代,而是所谓的“新轴心时代”。 据那些讨论文章渣如说,雅斯贝斯认为欧洲的科技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而这个新轴心时代在世界进入第三个千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事实。关于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新轴心时代的问题,本文且不作讨论,本文想要弄清楚的是雅斯贝斯的看法,他真的认为欧洲科技友梁前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只能从好清《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本书里去寻找。
D. 如何看待人类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
人类文明何以在这一时期同时在不同区域取得如此突破性的成就呢?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西方的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这一历史文化现象。西方学者曾提出过文化散播说、历史环境变迁说、个人认知发展模式对比说等,最终形成了被称之为“文明动力学”的历史社会学新分支。东方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一些成果。虽然东西方学者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为止,关于“轴心时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发生的缘起因果,仍没有找到一个令世人普遍接受的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活动,它决定着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同时,精神生活对于物质生活与政治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轴心旦滚时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予以考虑。一是人类生产力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明显进步,为思想文化的突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铁器的普遍使用是“轴链迟芹心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突出标志。世界上最早制造铁器的,是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时间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约在公元前10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普遍使用铁制的工具和兵器。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铁器。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获得巨大发展,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变化。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进步,极大拓展了人类活动的区域和范围,进而开阔了人类了解、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野,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类零散朦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也是更高的阶段。三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轴心时代”正处在早期国家形态向帝国过渡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早期国家中血缘关系的束缚,开始以个人的形式存在,个人存在的价值,开始可以而且必须由自己来决定,人获得了自身的一次重大的解放。而当时的世界三大古典文化中心,都处在邦国林立、诸国争雄的时代。各国之间、邦国内部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使得当时“礼崩乐坏”,这种局面棚毕打破了先前人们精神稳定平衡的状态,引发了智者的深度思考。在这些外在的和内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共同作用下,“轴心时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期。
E. 求解!什么是轴心学说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前200年)是哲学的突破期,人类在此时期创造了精神生命进行自我理解的普遍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中国孔子开创的儒学体系、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以及印度的佛教等。此后,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复兴,总是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的动力。这一学说突破了黑格尔式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有助于打破西方强势话语的霸权局面。刘着开篇重申了作者这几年倡导的“新道德主义”,以“援康德以补孔孟”的思路建立了作为全书基础的“新道德本体论橡笑”。“道德高于知识”是作者从事文化批评的基本理念。尽管和许多人一样,作者也把审美自由看做精神生命的最高境界,但作者更强调,只有道德本体才能真正区别开人与动物,只有首先从自然中再生产出人自身之后才能谈人的其他问题。也就是说,假若没有道德本体这个精神生命的底线,那么一切所谓的审美自由和解放无一不是虚妄的。在这种视野中,轴心时代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中“人禽之辨”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掘,成为“新道德本体论”的直接来源。这就为古代文论如何转化为现代文论建设的理论资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刘着强烈的回归轴心时代的意识,正是对于雅斯贝尔斯的当代回应。
雅氏“轴心时代”的理论用心在于反思西方文明的困境,为未来世界哲学的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但它容易使人将轴心期与前轴心期割裂开来,也没有注意到轴心期转型的负面。这两方面的缺陷在刘着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弥补。刘着以“轴心时代”为关键词为美学研究建构了一个“新二元论语境”,其态裂主要内涵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就历史观而言,其中一元是与自然界高度统一的原始文化结构,另一元则是与原始文化结构截然不同的文明时代;就精神结构而言,其中一元是指作为人类原始思维而存在的、以“与物无对”或“与物浑然”为基本特色的诗性智慧,另一元则是指作为文明时代精神结构而存在的、以“主体化”与“对象化”为两大特征的理性智慧。诗性智慧概念是维柯在其《新科学》中首先提出来的,但由于古希腊文明在本质上是一种断裂性文明,所以它对史前文化的继承远远少于遗弃,而且,维柯在阐释诗性文化时多有比附文明时代之嫌。中国轴心期前后的典籍有着大量关于史前文化的追忆和记述,它们作为轴心期的精神结构,使大量的原始文化被继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以诗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表象系统。有鉴于此,作者《中国诗性文化》(1999)所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对象,阐释远古诗性文化在文明时代所走过的历史征程,将诗性智慧的特征总结为与理性智慧相对的“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从而为作者后来的美学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在文明中心论和理性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人们把精神活动划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在这种旧二元论中,诗性智慧被阐释为理性智慧的初级阶段,原始文化被贬低为文明时代的低级形态。所以这种理论既不可能找到人类精神生命发生的真实根源,也不可能真正解开人类的审美之谜。新二元论为人类精神生命的发生和存在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阐释语境。它一方面从历史和逻辑上彻底结束了原始结构和文明结构的相互混淆,从而使得对它们不同的本梁闭含体内涵之分析和考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还确定了诗性智慧和理性智慧之间存在的一种深刻的结构关系,即由诗性智慧演化为真、善、美相统一的生命本体结构。作者的《澄明美学》(2002)已经开始用诗性智慧来“澄明”美学理论,提出文明时代的审美活动只不过是原始时代诗性智慧的历史残留;《苦难美学》在此基础上又明确提出新二元论,在与理性图式和伦理图式的区分和对比中凸现审美图式的特征,运用近似于康德批判哲学的逻辑演绎方式,深入剖析了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聚合结构”以及三者矛盾斗争的“离散结构”。由此可见,这个阐释语境一方面揭示了觉醒于轴心时代的精神生命的本体结构,另一方面指出了文明时代人类审美意识的根源及其变异的逻辑原因,无疑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大重要而独特的理论收获。
F. 轴心期文明的定义
轴心文明假说同马克斯·韦伯有关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研究存在着内在联系,故自20世纪60年代后,它便引起了西方社会学家的广泛注意。
在西方地中海沿岸,遍布着古希腊的思想以及耶稣的信仰,在印度诞生佛陀,而中国历史则因老子和孔子而呈现了天道与人文共存的局面。正如培滚雅斯贝尔斯先生的设定:轴心期是一个尺度,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衡量各种文化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和意义。
轴心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人文建制时代。社会上除了以周礼确立秩序外,文化上还呈现士人游于“六艺”、诗言志的西周风气以及诗礼外交,虽有硝烟,却不失美的对话。
一般认为“轴心时代”的概念1949年才被提出,实际早在1946年雅思贝尔斯的文章中就可见雏形。值得一提的是,“轴心时代”的概念与“轴心国”的概念共享“轴心”的词根,在二战结束后使用这一命名是对后者的哲学批判。
(6)轴心文化理论怎么看扩展阅读:
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刺激与回应去解释轴心时代思想突破的出现。如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与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
闻一多先生可能是我国最早明确意知老识到轴心时代现象的学者。他在《文学的历史搭中升动向》一文(1943年作)中有过涉及到轴心时代的说法:“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
G. 怎样理解哲学中“轴心时代”这一概念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着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陆慎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拦早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简悉雀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H. 什么是轴心理论
“轴心时代”或“轴心期"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清胡毁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做戚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答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