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身为世界文明瑰宝的敦煌,对于世界文化研究有哪些作用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和东端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在中国和亚洲历史的许多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直接行政控制和军事权威的西方界限。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虽然敦煌文书本身回归中国的路还是很长,但是缩微胶卷、高清晰文书图版的不断出版,极大改善敦煌文书信息的条件。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敦煌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 敦煌研学游学丨莫高窟17窟介绍
敦煌研学游学丨莫高窟17窟介绍
莫高窟第17窟,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铅颤通三年(851-862)间,是晚唐释门河西都僧统洪䛒的影堂。
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洞窟从地面至窟顶高3米,面积较小。靠近北壁地面上有一长方形禅床。禅床上端坐的是洪辩高僧像,这身塑像是敦煌彩塑代表作之一。塑像极具写实风格,高僧身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
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故此又被称为“藏经洞”槐手败。
十一世纪初叶,由薯碰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他宗教、社会文书等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西壁嵌有大中五年(公元851)洪辩告身碑。北壁晚唐画双树。西侧树下画近侍女一身(执丈、持巾),树间挂布囊。东壁、南壁均无壁画内容。无甬道,无前室。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敦煌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除汉文写本外, 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希伯莱文、梵文等。
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吸引了我国及英、法、俄、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由此兴起了一门新的国际性学科——敦煌学。
敦煌遗书,与殷墟甲骨、明清档案、居延汉简一起被学者誉为十九世纪末中国考古史上的四大发现。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中外历史文化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敦煌学由此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新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