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丽宝坻,我的梦作文
我的家乡位于天津市宝坻区, 对于天津市大家应该是多少都听过, 但对于宝坻很 多人可能就知之甚少了。天津是个直辖市,以其天津“三绝” (狗不理包子、十 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尤为出名, 实实在在算是个吃美食的好去处。 宝坻有什 么呢?能说的其实真是屈指可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宝坻人,对它还是有很深很深的感唤含情的,俗话说 落叶归根, 我想这就是一种对家乡的归属感吧! 总有一种幸福萦绕在心头, 总有 一种自豪奔涌在胸间, 无论是在天南海北, 无论是察拦在异地他乡, 挥之不去的是你 啊,魂牵梦绕的也是你——宝坻,我美丽的家乡。
你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宝坻金代置县,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自古以 来,宝坻车船辐辏 , 商贾云集 , 物阜民丰 , 明清时就是京东八邑之首,被誉为“京 东败链胡大邑” , 并享有“京东第一集”之美誉。说道宝坻,它可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的,谐音是“宝地”,他的来源据说是 金大定十二年(1172) ,金国将新仓镇升 格为县, “析香河东偏乡闾万五千家为县, 以榷盐岁入国用, 方之天下及至十一。 谓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意,命之曰宝坻,列为上县,着于版籍(《宝坻县 志》 ) ” 。当时宝坻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既是鱼米之乡,又是盐业重地,盐为国 宝, 此为 “宝” 字来历。 新仓镇 (即现在的宝坻老城区) 地势高阔, 再取 《诗经》 中“如坻如京”的“坻(/chi,水中高地) ”字,遂成“宝坻”县名。后来,乾 隆皇帝游历到此, 看到此名脱口说出了宝坻 (√di ) 二字, 此后便成了金口玉言。 你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早在元代就有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雕塑大师刘元, 他的出现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巅。 一生雕塑众多佛像, 至今山西晋城仍有 刘元雕塑的廿八星宿像。 宝坻文化底蕴浓厚, 是评剧和京东大鼓的发源地。 宝坻 名人辈出,甘甜的潮白河水养育了尚河玉、刘小楼、马季、赵丽蓉、刘文斌、马 印春、 董湘昆等着名艺术家, 培育了侯隽、 邢燕子等一代知青名人。 宝坻城中石 幢镇压恶龙的动人传说,南仁垺关于杨六郎与大刀王怀女那颇具浪漫色彩的故 事,破碌碡、歇马台、打扮庄等村庄名称的来源,秦城中奔跑的金马驹等等,无 不让人心驰神往。
⑵ 从河北走出的现代名人有哪些
1、闫怀礼
闫怀礼(1936年7月24日—2009年4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国家一级男演员 。1986年,因出演《西游记》中沙僧的角色而被广大观众熟悉;同时兼饰太上老君等10多个角色。2009年4月12日上午10点20分,因肺部感染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3岁。
2、赵丽蓉
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中国着名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出生于天津宝坻区,1962年,参加演出的评剧《花为媒》,被观众所识。2000年7月17日清晨7时30分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3、姜文
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4、钟诚
钟诚,1989年3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大前锋,效力于辽宁衡业飞豹俱乐部。
5、丁霞
丁霞,1990年1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女排、辽宁女排二传手。2013年进入女排国家队集训大名单。2014年女排亚洲杯冠军、仁川亚运会女排亚军、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员。
⑶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
张伯苓(1876年 1951年)天津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着名爱国教育家。
张伯苓先生出生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其生长在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父亲是一名到处奔波的戏曲琴师(沽上人称“琵琶张”)。清末政治腐败, 社会 动荡不安。张伯苓自幼聪颖刚直,见义勇为,常为弱者争公讨理,助人为乐,又酷爱学习,因家寒依附别人私馆就读。
此时正直清臣李鸿章大力开办洋务,在天津成立北洋水师学堂,官费学习,每月津贴白银四两五钱。年仅14岁的张伯苓便考取北洋水师,苦读5年,学习驾驶,每次考试名列第一,1894年张伯苓以优等夺魁成绩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时值甲午战败,20岁的张伯苓被派往“通济舰”服役3年,习枪炮鱼雷和驾驶。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甲午败绩,西方列强欲食肉瓜分中国。英帝强租我山东威海卫,清廷应允。而威海卫在甲午战争时,为日帝所占,列强协议英强租借,清廷派大员乘“通济”舰轮前往办理接收、转租手续。张伯苓随往,亲睹“国帜三易”(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又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先生为雪国耻,痛感欲救国危,非造就爱国人才不可。欲造就人才,非兴办新教育不可,发教育遂救国宏愿。
1898年,张伯苓毅然弃武从文,决心兴办新学,教育救国,当年11月应津门清府着名翰林严范孙廷聘,在严馆授西洋学(英、理、算、化诸科)。1901年应天津名绅王奎章之请至王馆教西学,此时先生上午在严馆,下午至王馆,约六载。1904年严范孙先生与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中学大学教育,见日教育发达,愈感“知彼邦之富强,实由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必从教育入手”。归国后严公与先生商议成立中学堂,当年10月王、严两书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1907年中学成立4年,学生人数骤增,校舍难容。吃紧之时,津门邑绅郑菊如在“南开洼”捐地10亩,是年2月23日教职、学生迁入南开新校,校名改称“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先生,为教育救国,到处奔波筹款办学,为把南开教育创办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曾征求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卓见,多次出国考察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科学加以“土货化”为我所用,办出高水评的南开教育体系。其办学体系宗旨在于造就人才。培养救国建国栋梁人才和领袖人才,因而治学严谨,礼聘名师,亦图强建国,施行高质量水平教授。为培养我国高级建设人才,又于1919年9月25日创立南开大学,1923年9月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8月成立南开小学。
九一八事变后,张伯苓校长爱国抗日,曾多次组织师生到察哈尔省慰问抗日同盟军将士,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行为。1934年10月第十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宁园召开,南开啦啦队同学举旗组成“勿忘国耻”字形,进行表演,当即受到日本领事机构的“抗议”。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瓜已伸向东北,先生高瞻远嘱,1936年3月命中学部喻传鉴主任到四川重庆筹建南开中学,当年9月开学。
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惨遭日寇轰炸,天津南开中学迁往重庆与渝合并,改名为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迁往昆明,与清华、北大合并为西南联大。抗战时期重庆南开屡遭日寇狂炸,南开中学不断修整、扩展,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因而重庆南开在大后方享有很高的声誉。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张伯苓校长命黄钰生、喻传鉴先生回津办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复校工作。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先后三次到重庆南开中学劝张伯苓校长一同去台湾,匀被先生以“不原离开大陆,不愿离开南开学校师生”为由加以拒绝。张伯苓校长从1898年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他把整个一生献给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上,他把整个心血倾注在南开教学上。他制定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培养着救国力量。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进,则是把爱国教育放在首位。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张伯苓先生向毛主席致电表示祝贺。同年5月周恩来总理派飞机接先生回北京。9月15日张伯苓先生欲回天津,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华厅设宴饯行。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病逝,终年75岁。周总理专程来津张宅吊唁,并以“学生周恩来”名义送花圈,以志哀思。
张伯苓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家。他的卓越成就,曾被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是近代天津名人之一,更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张伯苓 北辰区宜兴端口人
温家宝 北辰区宜兴端口人
霍元甲 西青区精武镇人
周汝昌 津南区人
李瑞环 宝坻区人
赵丽蓉 宝坻区人
于敏 宁河区人
穆祥雄 北辰区天穆镇人
杨连弟 北辰区北仓镇人
狗不理包子创始人狗子高贵友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人
郎平 武清区人
马季 宝坻区人
天津出现过哪些名人。这个问题问题实在是问得相当大了。探讨这个问题,最好从近代的天津 历史 中寻找答案。由于天津开放早、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往来发达,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培育和吸引了很多的人才。 这里只能对近代天津名人做一个简短的罗列介绍,无法全面覆盖,也希望有了解的其它小伙伴来做更多的扩展讨论。 提到天津本地名人,大都会从文化艺术类的名人谈起,以下罗列了几位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 历史 名人。
张伯苓 ,教育界大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创始人及校长。而南开不仅在重庆成立了南渝中学,更成为了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的典范,后来培育了周恩来等众多英才。
严范孙 ,教育家、学者,是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被称为“南开校父”。对于天津人来讲,或许提到严范孙大家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可是提到 严修 ,大家可能一下就知道说的是谁了。
李叔同 ,艺术家,佛学家,法号弘一,对,没错, 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弘一法师 。他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可谓无人不知,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
张明山 ,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一代,众所周时天津泥人张形神毕肖,栩栩如生。也有传泥人张张明山只需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一会儿便可做成了。
梅贻琦 ,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出生于天津,是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也就是说,是张伯苓建校的第一期学生,后成为庚款留学生赴美学习,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孙菊仙 ,着名京剧演员,扮老生,世称孙派,与汪桂芬、谭鑫培齐名,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以上罗列的皆是对近代发展变革影响较大的天津人,接下来谈一个和天津有着深厚渊源的重要人物。
梁启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参与了戊戌变法后开始了政治避难,辛亥革命胜利后,归国定居,选择的定居地就是天津,同时也受聘于南开大学。1915年,袁世凯谋划复辟,在天津的梁启超也与学生蔡锷共同谋划“护国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了贡献。
以上说到的这些 历史 名人只是天津名人的一部分, 严复、张爱玲等大批优秀人士也曾在天津居住、停留甚至发展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
最重要的不是天津拥有过如此多的优秀人物,而是如此多的风流才子都曾在天津驻足过,促进了天津的文化和发展的繁荣。
曾经有人说过,干表演艺术这一行的,无论你在北京,上海闯下多大的腕儿。如果得不到天津人的认可,就不算个角儿。
天津人懂表演艺术,更在这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角儿。
天津是中国相声的窝子,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侯宝林就是天津人。马三立的相声成就也有目共睹。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火得一塌糊涂的德云社班主郭德纲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一曲《探清水河》征服了无数女粉丝的张云雷,在天津市红桥区还能查到他儿时的记录。
歌神张学友。祖籍在塘沽大沽地区,每次开演唱会,都会向歌迷们强调自己是天津人。
刘欢在大陆歌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也是咱天津人。 在 体育 馆小学念的小学。
歌唱家蒋大为也是,天津人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他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得荡气回肠。
还有陈道明,张国立、陈宝国、刘佩琦、贾静雯等等一大堆,不客气的说,大半个 娱乐 圈的一线演员都和天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艺术的杰出代表,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让人们熟悉了这位老艺术家。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国人大多知道的经典歌词,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李叔同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少有的全才式人物。民国大师林语堂曾有评价说:
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
由于父亲李筱楼晚年喜爱佛经,尤其爱禅,李叔同自幼受其熏陶,经常模仿僧人诵经拜忏,佛种深种。
十八岁时与当时天津大商家俞氏之女结婚,可谓家庭美满,人生得意。象所有年轻人一样,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年纪。
但时值百日维新之际,由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坚决变法,被当局定为逆党,不得已,全家避祸与上海。在1905又远渡日本,直至1910年才得已回到故乡天津。
回到天津后,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自此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一生。
李先生真是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几乎无所不能了。而且,每一样都是独树一帜,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尤为难得的。
尤其李先生对于佛界的贡献,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直至今日仍有大批的拥趸。李先生出家的因缘并非巧合
或许上天早有安排,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出乎意料的在杭州出家为僧,这在今日可能不少人不能理解,但在当时这不是件不好理解的事,至少在李先生的身边朋友来看,这是件有功德的好事,是可喜可贺的。
李先生出家落发在杭州虎跑寺,受戒在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当时的灵隐寺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李先生曾受到大师父的指点,受戒后的李先生一心向佛,潜心戒律,自此开始了他的学佛生涯。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出入佛门时,弘一法师同其他人一样,先从僧人必读的经典开始,进而博览群经,弘一法师的为人为学皆是如此,除非不做,要做就会认真彻底。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是博览众长的。
弘一大师不仅在佛家内部博览众长,在佛学开示上也经常儒佛同讲,他在一次对初学的开示上曾讲:
弘一大师的教化,不拘一格,不一定佛家的学识,必须靠佛家的经典才可解释,经常运用儒家的见识来讲解佛家的观点。已儒入佛,虽非弘一大师的首创,自古高僧大德皆有之,但于近代更为突出的首推弘一法师。
如若细述弘一大师之功德,绝非几千言可以详尽,而且,弘一大师不仅仅是在佛家的成就。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贡献也是极为突出的,但可能因为是有德高僧德缘故,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被低估了。我是德元空道,欢迎评论分享,交流指正。
武长顺最有名!
还有马艳红,她老家是蓟县白涧镇官善村的。
江西督军陈光远(武清崔黄口人),公安部消防局长孙伦(武清大孟庄人)
倪志福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孙健国务院副总理,夏宝龙现任政协副主席。
焦菊隐,于是之,石挥,牛犇。
曹锟,李纯。
⑷ 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文化遗址和文化现象
文化名人和遗址:梁启超的饮冰室,在河北区意式风情街 霍元甲故居和陵园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霍元甲是近代爱国武术家。 袁世凯冯国璋故居在民主道 出了周和温两位总理 南开中学百年老校 鞍山道上的静园 末代皇帝溥仪的故居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鞍山道上的 孙中山的故居张园 现为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59号院。
李叔同故居和书法碑林李叔同即弘一法师,是天津出生的中国文化名人,被誉为"津门才子"。故居坐落在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2号。 李纯祠堂 清代王府 第三文化宫 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南丰路。
文化遗址:
【巨葛庄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东南津南区巨葛庄
【围坊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围坊
【西钓台贝壳墓】位于天津城西南静海县西钓台村北
【邦均西周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邦均镇,面积约6万平方米。
【张贵庄战国墓】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南2.5公里处贝壳堤上
【田庄坨先秦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东北宁河县田庄坨村,面积25万平方米。
【秦城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宝坻县辛务屯潮白河北岸~
【泉州故城】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武清县城上村。
【邦均汉墓群】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邦均镇盘山南麓的丘陵地带,分布范围约1平方公里。
【西钓台古城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西南静海县西钓台村。
【鲜于璜墓】位于天津城北武清县高村乡兰城村东南。
【别山汉墓群】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别山镇。
【东滩头墓地】位于天津城西南静海县东滩头村东。
【军粮城遗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镇西。
【黄崖关古长城】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绵延于天津城北蓟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建于北齐天宝初年
【千像寺石刻】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
【天成寺】位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莲花岭北。又名福善寺。
【古佛舍利塔】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天成寺塔。位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天城寺大殿西侧。
【定光佛舍利塔】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主峰--挂月峰顶,海拔864米。
【独乐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天津城北蓟县城内。
【白塔】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城内。
【漕运遗址】位于天津城西北武清县河西务镇西北3公里处东仓村和西仓村一带。
【御衣局记碑】现存天津市蓟县文物保管所。
【天后宫】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区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岸。
【潮音寺】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西岸的西大沽境内。
【玉皇阁】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玉皇阁大街。
【文庙】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
【渔阳鼓楼】坐落在天津城北蓟县县城中心十字街北口的墙门洞之上。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座钟鼓楼建筑。
【文昌阁】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南运河畔的杨柳青镇。
【大悲院】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26号。
【天尊阁】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城东北宁河县丰台镇。
【清真大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大寺前街。
【吕祖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
【大沽口炮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大沽口海岸南岸。
【望海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桥口北端,原名"圣母得胜堂",清同治八年(1869)由法国天主教会建立。
【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旧贾胡同北口南运河岸。
【鲁班庙】坐落在天津城北蓟县县城。占地8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
【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原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
【广东会馆】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南门内大街。
【西开教堂】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西口。建成于1916年。
【觉悟社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号。
【大革命前后天津革命基地之一的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义庆里21号。
【中共天津地委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长春道普爱里21号。
【中共中央印刷厂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47号。
【五村农民反霸斗争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五村"即现今天津市河西区的小刘庄、小滑庄、东楼、西楼和贺家口,以前曾是5个毗邻的村庄。
【吉鸿昌旧居】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4号。
【中共北方局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是一楼一底的普通楼房。
【盘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城北蓟县盘山。
【王兰庄抗日救亡运动义务宣教点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王兰庄。
【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2号。
【名联堂】位于天津城北蓟县黄崖关关城东墙处一院落。
⑸ 日照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姜子牙 姜尚,即春秋、东周时期的太公望吕尚(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避纣乱,曾隐居“东吕乡”(今日照丝山、石臼一带)。
姜姓,吕氏;名:望、尚;字:子牙;号飞熊
出生地:中国山东省日照市
门中:名门,炎帝神农皇帝51世孙,伯夷36世孙
出生年代:B.C.1211年,殷朝殷王庚丁八年己酉年八月初三日
岁寿:139岁,卒B.C.1072年戊辰年,周代初康王六年,周首都镐京死亡,陵冢位置,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文王陵1km ;衣冠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官职:周代天子国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
刘勰 《文心雕龙》的作者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省日照市)。永嘉之乱,其先人避难渡江,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勰入梁出仕后,兼任东宫通事舍人的时间较久,后世因称他为刘舍人
王尽美 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创始人。
丁肇中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祖籍山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亲是王隽英。
许翰 日照县清代举人,着名书法家、朴学者。
许瀚,字印林,日照县虎山大河坞人。清道光乙未(1835年)中举。
尹相杰:歌手。祖籍在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前马庄一村。他于1969年2月15日出生在天津宝坻县。他的父辈兄弟六人,父亲尹德政是老大。
宋平: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日照市莒县大罗庄人。
还有很多,我觉得这些名气还比较大。
⑹ 名人资料
个人档案
姓名:马季
原名:马树槐
生于:1934年8月2号
忌于:2006年12月20日
身高:178cm
体重:73kg
职业:着名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
生于:北京
民族:汉族
评价: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籍贯:天津宝坻区黄庄乡人
工作简历: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余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作品: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
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脏病,经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2岁。
代表作品
具体作品及其合作人
马季 《风格赞》
马季 冯巩 刘伟 赵炎等 《五官争功》
马季 郭启儒 《请医生》
马季 郭启儒 《打电话》
马季 郭启儒 《对对联》
马季 郭启儒 《王金龙与祝英台》
马季 郭全宝 《卖布头》
马季 郭全宝 《妙语惊人》
马季 郭全宝 《女队长》
马季 郭全宝 《万紫千红绕营房》
马季 郭全宝 《扎针》
马季 姜昆 赵炎 笑林 姚新光 大山 《送春联》
马季 李文华 《说一不二》
马季 刘宝瑞 《拔牙》
马季 刘宝瑞 《找堂会》
马季 刘伟 《传谣》
马季 刘伟 《富了以后》
马季 刘伟 姜昆 赵炎 《传谣》
马季 刘伟 《老少乐》
马季 唐杰忠 《白骨精现形记》
马季 唐杰忠 《北京之最》
马季 唐杰忠 《彬彬有礼》
马季 唐杰忠 《成语新篇》
马季 唐杰忠 《多层饭店》
马季 唐杰忠 《高原彩虹》
马季 唐杰忠 《讲礼貌》
马季 唐杰忠 《戒烟》
马季 唐杰忠 《救人》
马季 唐杰忠 《老马家》
马季 唐杰忠 《礼貌用语》
马季 唐杰忠 《美》
马季 唐杰忠 《诗情画意》
马季 唐杰忠 《戏剧杂谈》
马季 唐杰忠 《新地理图》
马季 唐杰忠 《新桃花园记》
马季 唐杰忠 《学越剧》
马季 唐杰忠 《友谊颂》
马季 唐杰忠 《找舅舅》
马季 唐杰忠 《逐步升级》
马季 于世猷 《登山英雄赞》
马季 于世猷 《反正话》
马季 于世猷 《哥俩好》
马季 于世猷 《跟谁结婚》
马季 于世猷 《狗熊大象》
马季 于世猷 《画像》
马季 于世猷 《哭的艺术》
马季 于世猷 《劳动号子》
马季 于世猷 《三比零》
马季 于世猷 《外国》
马季 于世猷 《学评戏》
马季 于世猷 《一条街》
马季 于世猷 《英雄小八路》
马季 于世猷 《游击小英雄》
马季 于世猷 《装小嘴》
马季 《宇宙牌香烟》
马季 《宇宙牌香烟》马季 赵世忠 《论捧逗》
马季 赵世忠 《绕口令》
马季 赵世忠 《闲话》
马季 赵炎 《百吹图》
马季 赵炎 《吹牛》
马季 赵炎 《打喷嚏》
马季 赵炎 《儿女赞》
马季 赵炎 姜昆 刘伟 冯巩 王谦祥 李增瑞 韩兰成 笑林 常佩业 姚新光等 《风格赞》
马季 赵炎 《哭的功能》
马季 赵炎 《老少乐》
马季 赵炎 《闹公堂》
马季 赵炎 《攀亲》
马季 赵炎 《绕口令》
马季 赵炎 石可达 《训徒》
马季 赵炎 《说一不二》
马季 赵炎 《四字歌》
马季 赵炎 《特种病》
马季 赵炎 王金宝 刘伟 冯巩 王谦祥 李增瑞 戴志诚 郑健 《五官争谦》
马季 赵炎 王金宝 《一仆二主》
马季 赵炎 《戏剧杂谈》
马季 赵炎 《新地理图》
马季 赵炎 《行业术语》
马季 赵炎 《幸福屯》
马季 赵炎 《一阵风》
马季 赵炎 《招聘》
马季 赵炎等 《五官争功》
马季 侯宝林《降神会》
马季 刘宝瑞《戏迷药方》
1934年,马季落生于北京一个商人之家,家境普通。马季的日子并不好过。还在上小学的时候,马季就卖冰核贴补家用。因为和常连安的亲戚是同学,年幼的马季每每胳膊底下夹着冰核篮子,到老常家开的启明茶社蹭免费的相声听,听到高兴处能从椅子上乐得掉下地来。
到13岁时,学业终于无法维继,马季被送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当学徒。每天早早起来倒马桶、伺候师傅,做最低贱的活儿。如此三年。解放后,织造厂散伙,马季回到北京。1953年,马季凭借还不错的文化基础,考上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和所有“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们一样,马季充满了新生的喜悦。
在上海当学徒时,马季没断了在收音机里听相声,并从学说方言中延续儿时的乐趣。1955年,马季参加了刘宝瑞、郭全宝亲自授课的工人业余艺术团。
上点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还记得1956年的全国职工汇演,那一年的汇演相当轰动,出了几个曲艺人才,其中,最抢眼的是马季。汇演结束后,这几个人遭到各文艺团体的哄抢。
煤矿文工团在马季争夺战中占得先手,但最终被大师云集的中国广播说唱团夺爱。起初,马季虽然喜欢相声,但并不想当专业的相声演员,他更想去搞电影。团里派老艺术家跟他推心置腹地谈。刘宝瑞对他说:“小子,你说相声有出息,演电影出息不了。”团里的领导则明确告诉他:“为什么要你来?就是要你去发展新相声,不是靠你去说传统相声。”马季的老同事赵连甲对记者说:“50年代人的信仰,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马季在新华书店就是党员、先进工作者。党把发展相声的任务交给他,他就认定了这是他的命。”另外,在中国广播说唱团的历史上,为广播电视服务,是非常铁的一条原则,“原来就考虑,写什么符合广播的需要,后来考虑写什么符合电视的需要。”在他看来,马季日后率先将相声推向电视再自然不过。
虽然后来的人们对所谓50年代人的“思想境界”看法颇有不同,但马季创作的作品,格局之大,视野之宽阔,不能不说得益于一个相对高的“思想起点”。相声评论人章乐天对本刊说:“马季最好的作品都是将矛头指向一个现象、一个面,而不是传统相声中最常见的一甲一乙站在那儿自嘲或互嘲。譬如他的巅峰之作,讽刺公章旅行的《多层饭店》,将一个群像展现出来,里面每个人都是打着官腔,那么夸张又那么逼真,情节太可爱了。”
马季22岁进说唱团,即担任团支部书记,政治上要求进步。当时单位里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时事考核,每回都是马季得第一名。几十年来,马季每天都要躺在床上把《参考消息》看完才睡觉。80年代马季有个流行的小段子叫《新地理图》,里边把好多的世界地名串起来,什么排队上厕所是“伦敦”,桌上放着一个“巴黎”等。那个相声是他一晚上写出来的,但相关的知识是攒了几十年的。马季常把创作题材指向社会上发生的最新动向,他的很多相声里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马季首创了歌颂型相声,一些人认为这是艺术的妥协。马季的徒弟笑林告诉记者,不管别人怎样议论,马季曾在私下明确表示,他对歌颂型相声“终身不悔”。
“马季对幽默的理解十分独到,写歌颂体而让人笑,足见他的功力。”相声评论人章乐天说:“他的歌颂体富于韵律,你听那时的现场录音,连观众的乐都是有节奏的。像《游击小英雄》,什么地方应当谈正事,什么地方应当助兴,哪里插入一首歌,编排绵密,鬼斧神工。在嗓音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他几乎开掘了语言上的全部潜力。
“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工作者,他身上没有曲艺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没有江湖习气,这个特点在相声圈里是突出的。但他是非常尊重传统的。”马季学习传统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返本出新,发展新相声。
“传统相声他不是不会,只不过普通听众听不出痕迹来。马季初出道曾被称小侯宝林,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新相声里,传统相声的根子之深,会让行家震惊。”
马季有个体育题材的段子《3:0》,是从传统的《数来宝》借鉴的;《五官争功》有传统相声《六畜兴旺》的影子;《新地理图》之前,传统有个老《地理图》,就是个贯口活儿,新的和老的最后完全没关系,但借老的出这种新,又让人出乎意料;《海燕》里,渔家女唱的“一筐一筐又一筐”,那其实是传统里“脏活儿”演化来的,而明着的“脏活儿”早作为糟粕被侯宝林大师净化掉了。
“年轻的时候马季除了相声,也就打个篮球而已,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也不谈恋爱。每天吃完饭,他就到西单游艺社去听别人说相声。他还经常到天津去听,老艺人们都很喜欢他,见了面很亲热,‘马季来啦!’然后想听哪段给他演哪段。他在外面抓了东西(素材),回来就跟侯宝林、刘宝瑞这些老师们摆,老师给他举一反三,又打磨一遍。”赵连甲回忆说。
马增蕙说:“那时候年轻演员都在一个宿舍楼,住楼上楼下,马季端着脸盆出来倒水,嘴里总哼哼他学的那些相声,单弦也唱。我就没见过一个像他这么刻苦用功的。经常坐那写到多老晚,写的颈椎、腰都落下毛病。”
赵连甲回忆,马季1956年进说唱团,两三个月后,就因《王金龙与祝英台》《打电话》等作品在全国叫响。到1958年时,马季已爆得大名,同时“作品也是哇哇地出”。六零年到外地演出,侯宝林不在,马季已经可以压轴了。
“现在听是可笑, 当时的感觉是走投无路!”
1957年以前,马季叫马树槐,现在的名字,是进团以后侯宝林给改的。世人都知马季是侯宝林的徒弟,实际上,当时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四巨头争马季。最后说唱团艺委会讨论决定,4人都是马季的老师,侯宝林是责任老师。
侯宝林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别人都是木头,只有马季是块玉”。师徒一场,侯大师实在爱马季这块材料,马季也敬侯大师这个泰斗,但在生活中两人始终保有距离。
文革后,马季成为中国相声挑梁的人物。1983年春晚,当时已经淡出舞台的侯宝林出场,指着马季说:“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我的徒弟马季。”然后指着姜昆说,“这是我徒弟的徒弟姜昆。”此举一般被看作是侯马关系解冻的标志。
姜昆就是当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一名宣传员。发现姜昆以后,说唱团为了要他,马季、唐杰忠在零下40度的天气里做了100多场慰问演出。然后又请侯宝林、郭全宝、赵连甲等为兵团办了40多天培训班。姜昆后来成为马季的大弟子。
歌颂体相声固然为马季所开创,但他的风格并非由此定型。事实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重要性上,讽刺型相声在马季的创作中都占绝对优势。
刚刚粉碎四人帮时的相声,是迄今为止新相声最辉煌的时期,马季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解恨解气,有血有肉,笑料很多。
然而在大家还沉浸在“伤痕相声”的创作中时,马季已开始转型,他写《北京之最》《多层饭店》,以极端的敏感把讽刺的触角伸向体制内部。其中,《北京之最》因讥谤过于尖锐而很快被禁播。
在讽刺方面,马季曾试图达到何种深度人们不得而知,但一个事实是,在80年代后期,他在相声创作中已大大收敛了对时弊的关注,而将目光投向人性的角度,写了《红眼病》《百吹图》等揭示人性阴暗面的作品。
笑林认为,这部分作品,才是他的巅峰之作。“后来师傅发现再讽刺已经下不了嘴了,就转向了游戏型相声。”笑林说,在人性讽刺型之后,马季玩起了文字游戏,写了诸如《四字歌》《新地理图》等段子。
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对相声的命运来说,是一件大事。作为1963年就曾在当年的“春晚”——“笑的晚会”里担任重要演员的马季,1983年,被委任为文革后第一届春晚的总策划。“现在仔细看,1983、1984年的春晚整体结构就是一出大相声啊。”《空中笑林》节目主持人大鹏对马季策划的前几届春晚的总体结构赞赏有加。
1982年,电视的快速普及,已经促使敏感的马季开始思索相声由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的改造问题。他第一个提出,不如仿照表演考试中的“小品”,给相声加上一些形体和角色扮演的部分。那一年,马季组织了个队伍,与赵炎、幺树森一起,扎在北京怀柔县的水库边,试做了13个小品,蜡刻成册,结集成中国最早的小品本子,起名叫《笑的窗口》。后来这13个小品里,有一半的成活率。其中就包括在1983年春晚一炮打响的《宇宙牌香烟》。
“最早的小品,结构、语言、包袱都是相声来的。只能说,马季的感觉太领先了。”赵连甲说。马季后来创作的一些很被看好的作品也被杀过,渐渐马季就和春晚不再沾边了。姜昆说马季是“夹缝中生存”,笑林也说:“我师傅他这一辈子,如果让他尽情挥洒,唉……”
小品和相声在电视屏幕上分庭抗礼了很多年以后,最终抢走了相声的风头。一向先知先觉的马季此时也只是隐约预感,他说:“或许,小品就是相声的未来。”但是马季从不后悔把相声带上了电视。相声能从200多个曲艺品种中脱颖而出,电视帮了很大的忙。
1987年马季的一场大病,不仅为最后的故事打下伏笔,也成为马季事业脚步转缓的分水岭。那年,马季在长沙突发大面积心脏血栓,住院3个月,其间报了三次病危。三徒弟刘伟一直随侍在侧。
马季发现刘伟、冯巩是在1975年,那时他听说天津有两个中学生说相声好,特意跑去听,第一次见面,听完了相声,马季说的话谦虚得让刘伟惶恐,他说:“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礼拜天到我们团去坐坐。”1989年,刘伟结束了短暂的海外生活回国,那时候冯巩已找了新搭档牛群,刘伟非常失落。马季很着急,说“我们要像抢救大熊猫一样抢救刘伟。”他想方设法让他上春晚,还说服自己的搭档赵炎给刘伟捧哏。
直到2000年以前,马季还断断续续地参加演出,但从1991年开始,马季就开始了事实上的沉寂。他写书法、钓鱼、开车,年轻时除了打球没什么爱好的他开始在这些雅趣上流连。但是,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还是每年去年轻时体验生活的两个基地——山东胶东和湖南桃源住一段,那里多的是老朋友。
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致辞时马季说:“我拿这个奖项很惭愧,在我前面有五六代相声演员,他们都把终身奉献给了相声艺术,这个奖项应该是属于他们的。”说到此马季声泪俱下,在场很多人也感动得哭了。
“我听见马季连声喊叫也有几年之多了。”赵连甲说,马季当然不是喊叫人们去研究自己,而是指出,相声没好作品,是因为演员不深入生活!在今年看完一次曲艺汇演后,第二天的座谈会上,马季在发言中,直指“相声表演很低劣。”还说:“都说我是马家军,我不是个好老师。”
马季在90年代后半期隐居的生活里,一直在有意地躲避媒体,在公众面前很少发表意见。但在私底下,他对相声、对徒弟的看法直言不讳。他曾对徒弟说:“你们坐在屋子里编的东西好不了,你实在没处去体验生活,就搬一小马扎坐马路牙子上看上半天也行,要怕人认出来戴一墨镜。”话是这样说了,但事实上,徒弟们依然没谁真在马路边坐过。
马季收了20个徒弟,前面几个,如姜昆、冯巩等成名很早,但他们都没能把相声一直说下来。姜昆搞网站、冯巩拍电影、笑林主持农业节目,对这些,马季没有反对过,他一厢情愿地把这些都看成是为相声“体验生活”,他老对徒弟们说,“有了这些生活,等将来翻回头再为相声服务……”
事实上,马季也曾染指商业活动,出任过某企业的顾问。他不拒绝商演,90年代,一个老朋友邀他去外地演出,只是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
虽然不反对自己的徒弟去找别的事由,但对相声人才的流失,马季是心知肚明的。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上,马季痛心疾首地批评说唱团把注重人才培养的好传统都丢光了。
在有生之年,马季一直想办相声学校,改变传统的口传心授模式。马季常对弟子说,“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摒弃一些旧的东西,有文化一些,别让外界笑话我们没文化。”今年相声大赛,出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马季非常高兴,已经宣布要亲自教他们,还准备了教案。
郭德纲在成名之初曾遭到所谓相声界“主流”的打压,有人就猜其中是否有马季的弟子。在采访中,不止一位马季弟子向记者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某些“年轻演员”的低俗化倾向。马季在世时对郭德纲的态度如何呢?德云社方面给记者的答复是:“很支持。曾经有人找到马先生想让他出面做一些对德云社不利的事,但马先生不做。据说马先生对此的基本态度就是:我们相声界出一个人不容易。现在我们的‘德云社’三个字就是马先生题写的。”
马季是个念旧的人,多年来一直与13岁在上海当学徒时照应过他的师哥保持着联系。每次马季到上海,都会宴请师哥嫂子及他们的亲戚一大家子人。此番,80多岁的师哥执意要来北京吊唁,被马季家人劝阻。
无论是创作上,还是为人上,马季都曾做过直率的检讨。在前年的70寿筵上,马季也曾当着在场来宾的面说,“我马季有很多不是东西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不管怎样,马季一生求新,创作的兴旺期长达30余年。他的创作印记与新中国诞生以来走过的脚印完全相叠。他一共创作了300多段相声,其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艺术家,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是为一个宏大的目标服务,或许这正是马季他们这代人不可超越的根本原因。没有这个目标,就没有这么旺盛的斗志。”章乐天说:“马季的徒弟们就不同了,他们可以说是转型期的一个大的敏感群体。当宏大叙事不存在了,人人都必须考虑自己去向的时候,他们的迷失是必然的。马季这一代人心无旁骛,他们认定了一件事,是值得拼一生的精力和名誉去做的。时代没机会哺育这种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