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长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么

长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9 13:31:42

① 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怎样的

古有万里长城,今有长城好汉,我们常常在攀爬长城的时候感慨道:“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成了中国一张闪亮的历史名片,也成为我国古代辉煌成就的见证者。古人不惜行顷衡一切代价修建长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三、经济大发展

从秦汉开始,长城周边的关口的农、牧两大经济取得长期繁荣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许多民族进行贸易交易的场所,长城周边甚至一度成为当时最为富有的地区,吸引众多民族前往进行经济交流,也是的许多民族的人民长居于此,使得周边的城镇逐渐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重要城镇。因此长城周边地区也成乎唤为了经济交流的一大核心地区。长城的修建不禁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农牧两大古代主要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使得人们在富余之时更加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事业提供稳定坚实的基础。

长城是我国古档做代的一大奇迹,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好古人就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② 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长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是见证中国古人智慧的一个重要实证。在我国古代,由于免受外族入侵,更好地保护南部趋于社会繁荣稳定,于是修建了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其中,明长城的长度在八千公里左右,用料材质和秦长城颇为接近,气势雄浑、造型古朴,成为了横垣在山脉上的一道奇景。它不仅目睹了先人们保家卫国、身先士卒的勇气和精神,也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的匠人精神,使“积跬步至千里”式的工程奇迹成为了现实。长城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是一座丰碑,照耀了古人的勇气和智慧,也传承了古代文明流淌至今的血脉。长城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对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对其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城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精神,才能启发当代人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当中的遗产和珍宝。 一、文化遗产中的价值与保护概述 对于文化遗产机制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时代的文物和文明,以及不同地域当中所诞生的文明和物质都具有其特定的价值。要准确评估其所具有的文化遗产价值,就必须从多个维度去详细探讨和研究,这期间可以结合相关的物质文化发展背景和精神文明演化背景,对文化遗产的诞生、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研究。这一过程是评估文化遗产价值对当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影响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也是研究其对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影响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文化的遗产的普遍价值性,文化遗产的价值在评估时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特定。其特殊性表现在,这种文化遗产诞生在特定的时空当中。在这一时空体系中,时间和环境造就了文化遗产诞生的最佳环境,催生了文化遗产在当时得以产生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这样的文化遗产在当时具有特殊的用途,或者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能够完成一些社会群体所赋予的职能。但是,这样的文化遗产也往往具有地域局限,其具有的特殊文化烙印使其在诞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以及社会氛围。所以,这样的文化遗产还具有特殊性,自身具备与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同的文化特征。此外,纵观所有的文化遗产,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几乎所有的文化遗产都高度表现了某一时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程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切片”,生动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脉络中的某一具体的历史时刻,它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化石,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领域的逐渐繁荣,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也越来越重视和专业。对于长城等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对于其保护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以至于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在今后也会发挥的更多更大。 二、明长城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价值思考 1.明长城文化遗产整体性概念 明_城庞大的建筑体量,以及跨越时代的重要影响力都为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长城的建成,及其在后世风雨中的稳固质量,为我们从文化、社会、经济、建筑、工程等多个方面真实展现了当时的细节和建筑情况,为我们今天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研究实证。首先,从文化上来看,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其用料考究,整体造型古朴典雅,不矫揉造作,注重实际应用,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古人的卓越审美;其次,其横垣与山峦山巅之上,为我国古代北方搭起一层牢固的屏障,起到了稳定社会的巨大作用。而且,从当时的建筑施工规模来看,长城的建设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是很难实现的;最后,从建筑和工程学方面来看,长城依山而建,巧妙借助地形特点却又固若金汤,立于山峦之巅而不倒,体现了长城建筑工程学上的考究和卓越技术。以上各个方面,无不成为今天我们研长城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各领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2.明长城文化遗产类型框架的构建 明长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深厚的,多层次的。为了更好地研究明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我们必须对长城的各方面文化内涵进行解构,基于这种详细的解构进行研究,再列出各个分支,进而寻找各个分支之间彼此的联系,获得属于长城的文化遗产类型框架。长城的文化价值具体来看可以细分为历史文化价值、人文环境价值、地理环境价值、建筑手法价值、军事防御价值、信息传递价值等。其中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能够单独拿出来进行详细透彻的研究,其对于今天更深入的了解古代人文、科技、建筑、气候、地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长城就是连接今天和古代的时空之门,能够将这些领域的文化内容清晰明确地展现在今天的世人面前,令大家更生动的了解当时社会的具象。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和关于长城的文化内涵。 3.明长城文化遗产中的审美价值 (1)明长城与北方的人文风气之美 人文风气的造就与地理环境及社会风气有着很大关系。明长城所建造的位置往往都是广袤的原野或者险要的峻岭,这些地方易守难攻,且人迹罕至。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人的存在显得更加渺小,人与自然的交流更多。要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当中生存下来必须学会了解自然、适应自然。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学会了豪迈豁达的雄风,使长城周边的人们能够更加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其次,长城的修建正是为了军事防御考量,在地势险要的崇山峻岭之间,长城蜿蜒曲折,向北拒守匈奴,向南保护百姓,承担着重要的军事角色。明长城绵延数千里,所经之处的北方地域甚多。因此,这些地段的居民就会潜移默化受到明长城的战略影响,在性格上更加符合地域特点,更加明白长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形成了谨慎勇猛的性格特征。(2)明长城的简约之美 长城虽为军事防御建筑,但是从审美角度来看,其仍然表现出非常高的审美意境。一是对比建筑风格来讲,长城从造型上更加符合中国审美。长城的出现使得当时我国北方出现了一道绵延千里的人工屏障。这层屏障的出现为南方经济发展赢得了安全和机会,为南方社会稳定确立了军事资本。明长城在设计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中国审美,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城墙每隔一段有一个烽火台,从远处看,在长长的长城脊背之上,略显单调的城墙上面重复出现了一些点缀,使得长城更加具有其自身特点,形成了简单却不枯燥的审美;二是从环境选择上来看,长城选择与地形地貌相适应。纵观世界古代建筑,很多保存至今的优秀建筑都在选址上做了颇多考虑。大部分建筑在建设之初都会选择地基稳定坚固,周围自然环境稳定的地方来修建。但是长城不同于这些地方。长城因其军事需要,必须首先考虑军事防御方面的作用,其选址都集中在北方苍凉的大山之上。因此,其选址是被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长城势必会遭遇更多的难题。因此,长城在造型上摒弃了复杂的表现,转而选择简单实用的建筑风格,使其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其军事防御的用途,同时也能够更加符合简约的审美特征。三是,从装饰角度上而言,长城因其军事需要,与古罗马和希腊等其他古建筑相比摒弃了繁复的装饰特性特点,没有在艺术审美的角度方面做过多的考量,转而追求了一种极致的简单风格。使得长城在建筑过程中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依山而建的安全和固若金汤的防御能力上面。其装饰性的体现并不在长城建筑本身之上,而是从更加宏大的空间角度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浑然一体的感觉,呈现出一种自然简约的审美特点。 (3)明长城的厚重之美 明长城从其建筑风格上来看给人一种厚重之美。长城的建设采用的是砖石,这些砖石彼此统一,依靠不断重复堆砌形成一种单一化的建筑效果,从整体上看有一种整齐划一的美感。再加上依山而建,使得长城看似单一的建筑风格放在崇山峻岭间反而与自然景观合而为一,更加体现出一种厚重之美。长城的美感与同一时代的其他中国建筑不同,其建筑更多的体现在军事防御的考量上,因此,其建筑用料更加厚重敦实,给人一种固若金汤的厚重感。另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长城的家族血脉伴随着中国的发展,横亘在数千里山脉之上的明长城本身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被数个王朝的历代地方将相多重视,成为他们在风风雨雨中抵御外敌的强大军事盾牌。 (4)明长城的_化之美 明长城作为军事建筑,其本身的建筑风格更加偏向于实用主义,因此,在建筑装饰上没有做过多的考量,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加务实的建筑风格。但是,即便如此,长城在建筑表现上还是呈现出一种变化之美。从近处观看,长城的整体架构都是由块块砖石构筑而成,每隔一定的距离,长城之间就会有一个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在相对单一的长城“脊背”上呈现出一种变化之美。但是,若从更远的视角来看,长城在绵延数千里的空间范围内跨越了崇山峻岭、大漠戈壁,或有人耕作劳动、或人迹罕至。长城依着山势的变化绵延起伏,其看似单调的建筑风格,在崇山峻岭之间以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使得长城的变化与自然交织交错,呈现出一种宏观上的,更为震撼的视觉变化之美。 (5)明长城的豪迈之美 长城在历史上无论是其建造史还是防御史都给后人展现出一种豪情。从建造史来看,长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环境复杂,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交锋,是人类不服输的体现。但是当时的古人却以厚重古朴、不拘小节,勇猛刚毅、豪爽激昂的美感创造了世界第八大人工建筑的奇迹;从防御来看,长城绵延数千里,以豪情壮志的磅礴气势起到了外拒强敌的军事作用,真正峰回路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激情。 三、结语 明长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其价值体现在各个领域和层面。明长城不仅在建筑学上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技术和想象力,在人文方面也有值得今天学习的审美价值。此外,明长城在这个时代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明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是巨大的,值得我们在更长更广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考量。 来源:明长城文化遗产整体性价值评估

③ 万里长城是什么遗产

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以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赢得了评委的青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将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万里长城,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④ 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长城是人类社会现存最为宏伟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在中国,长城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有着智慧、坚忍、肯奋斗、敢牺牲、坚不可摧、戮力同心的精神内涵。是涉及军事、交通、建筑、地质、气象、农业、艺术等领域的珍贵遗存,它像一部民族文明史的网络全书,值得全面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着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曾在为一本长城研究专着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巍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透过新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了更加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感到了更加博大雄深的长城文化?
长城,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血热中肠。然而,在改革开放已20多年的今天,我们认真研习历史,回顾在中央一系列英明政策指引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面对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时,我们还会逐渐揭开长城古老而神秘的面纱,从以往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中解放出来,给长城一个公允的评价。
历史上,世界许多国家都修建过长城一类的建筑,而为什么只有中国长城堪称人类最宏大的文化遗产?这是因为她是建造历时最长、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工程量最浩繁的建筑奇迹。中国长城始建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初是各诸侯国在各自领地上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一般小国的长城只有几百里,一些大国的也不过二、三千里。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拆除了六国互防长城,并"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传》)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万里长城,它是在原秦国、赵国及燕国的北方长城的基础上扩充修筑的,目的和作用是防御匈奴和东胡等奴隶主的率众南掠。自秦朝修筑第一条万里长城后,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汉朝、隋朝和明朝,以及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北魏、北齐、北周及辽、金各朝,都曾大规模地修筑或增建过长城,其中尤以汉朝和明朝的长城规模宏大。汉朝的长城,亭障、烽燧长达两万里,明朝长城则至今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长城的宏伟风貌与中国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据长城专家作过的统计,中国各朝代修筑长城的总长度当在10万里以上,若用修筑长城的砖石土来修筑一道高5公尺、厚1公尺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环绕地球十几圈,如果加上各种关城、卫、所、烽火台、城堡、墩台、营城等等的工程量,这道大墙可环绕地球几十圈。 ????如此伟大的古代工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工程量的巨大,还在于它严密的军事防御布局;"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科学设防;烽火相望、顷刻千里的通讯报警联络系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各种不同建筑材料、多样结构和艺术的营造方法;以及亿万人民付出的艰巨劳动和无数牺牲。 绵亘万里的长城沿线,遗存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军事科学、交通往来、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而且也是探索中国北方农业、牧业、气象、水文、地震等的重要依据,并孕育了一座瑰丽的长城艺术宝库,千百年来,长城成为千古咏唱的主题,升华为一条连结着中华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向今人和后人讲述着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巍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的骄傲,成为世人向往的游览观光胜地。
长城的修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那巨大的砖石经过烧制从远方运来,再依山涉险运上山,堆建构筑,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条件下,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确实显示了我们先民的智慧和力量。毫无疑问,长城,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长城作为一个文化的纪念碑,作为文物来保护,并适当修复,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我们还会感到,长城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在其修筑的当时就有许多的局限。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是56个民族的历史,而长城历来是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手段。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的明朝,正是对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敌意最深,也是最保守、最无能的王朝。恰恰是由于长城的修建,固定了农牧业的界限,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阻滞了经济的发展。更不用说那砖石之下垫着历代服役工匠的白骨,迸溅着各兄弟民族间互相厮杀的斑斑血迹了。单就军事作用而言,长城也并没有实现中原统治者所设计的防御目的,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明朝后期,清军出入长城已如入无人之境。到了近代,虽长城依旧在,但手持洋枪洋炮的洋鬼子们照样轰开了大清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一切骄傲与自豪都于事无补。当时,长城也像被抽掉了筋骨的长龙,僵卧在贫穷多难的大地上,“徒为后人观”矣!
最早重新审视长城价值的人应该是康熙皇帝。他的祖辈是破长城进入北京城的。一个国家要靠什么来防卫呢?康熙曾多次去过长城,头脑中时常有这样的思考。1691年,古北口总兵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经深思熟虑,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的上谕是这样写的: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也正是康熙的明智,使我国历史上持续两千多年修筑长城的工程画上了句号。从审美的角度,从人类智慧的角度,从民族刚毅不屈的角度,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品评长城,无论怎样都是不过分的,但修筑长城的初衷毕竟是封闭、保守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诸多变化、以往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已经得到纠正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和品评长城的价值与寓意,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匡正民族精神,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⑤ 长城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长城标志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国土上筑起万里长城的同时,也在中华民族思想上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坚强而牢固的领土意识和国家观念。

长城蕴含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自从人类历史进入不断发生战争的年代,人们就渴望一个长期和平安宁的环境,这种渴望反映了人们爱和平、恶战争、喜安宁、厌掠夺的美好愿望。

长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排千难、战万险,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无穷智慧和雄伟气魄。千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万险造就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意志,长城成为坚不可摧的力量象征。以长城喻“坚强”,在中国到处可见。

●中国人民把战无不胜的解放军称为“钢铁长城”,这是因为解放军保卫了国家安全。

●把共产党员廉洁奉公、防腐拒蚀喻为“筑起防腐长城”,这是因为抵制了腐败。

●美国联合通讯社把中国为防风治沙种植的三亿棵树赞誉为“绿色长城”,这是因为防护林保护了家园环境。

●人们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作为仰慕英雄、鼓舞自己奋勇前进的名言。

长城彰显着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长城把短时间的干戈化为长时期的玉帛。

长城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本身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但是其功能和价值是多维的,是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长城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积极意义和时代价值上。

积极意义:

一,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以及军事史上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奇迹;

二,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先民的文化观念、思想感情以及价值取向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生产力水平的状况;

三,在客观上抵御了外族的侵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继承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时代价值:

一,长城在中国古代对中原文明以及和平的生产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是一种军事防御战略思想在冷兵器时代的合理运用;

二,属于推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杠杆;

三,也是一条民族融合的纽带,有效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各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交往。

⑥ 请从长城的艺术、传说和名咏三方面谈谈长城的文化成就

民族的脊梁在消亡!长城急需保护!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信厅誉。长城的总长度为8842351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在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现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保护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还是客流量最多的。[2]
地形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 长城
《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滑段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为国家AAAA级建筑。
各朝贡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万里长城入海处(山海关)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26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它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伏羡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长城是中国坚不可摧象征

⑦ 长城的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长城介绍

1、长城是我国历史中最伟大的对外军事防御工程。它建立在连绵不绝山峰之上,以城墙为主体,同时将大量的亭障相结合。长城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的工程。长城于明朝时所建立,现存的明长城长度经测量为 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长城东起河北境内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是项浩大的工程。

2、长城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的工程。从公元前七八世纪就已经开始建造,一直修筑了2000多年,如此巨大的工程不仅仅在中国历史就算是在世界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阅读全文

与长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