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有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导语: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由企业内部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团队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行为的总称。在一定程度上说,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会塑造完美的企业,不断在市场中进取,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文化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即企业文化的形象层,包含企业家形象、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外在形象;第二层即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其中包含企业制度、企业活动、企业经营运作和企业道德表现;
第三层即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即企业核心文化,包含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等。提升企业文化的重点应建立在对第三层文化的提炼与建设上,而现在大多企业往往重视并着力进行第一层次的构建与不断完善上,并止步于这一层次。对于像笔者所在的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总结并有计划的建设工作已持续了十年了,CIS已经比较系统,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心应转移到第二、第三层次上来。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的重点,则是要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层面、从员工行为规范方面作文章。
二、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企业文化具有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的个性,在保持自身特性文化的同时,不可拒绝吸纳企业外部的文明,借鉴其它企业管理文化中的科学内容,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文化精华。个性不排斥借鉴,创新不拒绝传统,在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所洞宏谓创新就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成份,剔除和摒弃那些过时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整合梳理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既具有时代气息、又能够保持其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继承性的企业文化。
三、建立激励机制
提升企业文化要优化企业制度并建立机制,通过约束与激励,逐渐文化化。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长时间不能接受企业的文化则必然被企业淘汰。实施文化强化时,要注意应具有针姿雀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
同时要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效用性最佳。当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四、行之有效地开展培训
企业文化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取决于该企业文化统一性对企业每个成员的影响程度。让员工接受的企业文化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手段,在文化提升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要组织、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
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不断地提升等等。利用其它舆论工具如网络、广播、板报等,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这样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均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五、领导重视并身体力行纳册册
企业家的个性风格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家在领受这种荣耀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荣耀背后的责任。企业家要善于学习、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文化管理素质。一个企业的领导成员及各及管理者,无一例外地肩负着与岗位责任同比例的使命与责任,领导的重视并身体力行,是建设并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
六、创建学习型企业
最成功的企业都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冲破个体限制,有效地在组织间传播,形成自我强化作用,增强组织整体的竞争力。
学习对于企业说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改善企业行为或绩效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企业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形成恒久的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才会持续发展。通过上述方法坚持不懈地实践,企业文化必将得到不断地提升,进而形成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㈡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成帆竖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体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被称之为企业文化。
这个文化是由领导人及核心人员的理念及行为传递到团体,形成相互作用,从而使得个人心甘情愿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适应企业。
企业文化对团队的行为是有极大的约束性,当一个员工进入一家公司,无意识中会被文化影响,形成一种惯性,这也是外聘管理人员很难进行改革,内部企业文化信息的基因太强。
而企业文化与领导人的思想境界有很大关系,上行下仿。
如:领导人所激轿孙树立的员工标杆,所奖励的人,往往就是形成团体的行为方向。你奖励业绩模范,全体目标清晰,野心被放大,事情事情,变成有事无情。
如:领导人喜欢应酬,打牌、KTV、喝酒抽烟,公司文化就是打造人际关系重于价值创造。
如:领导人谦卑佛系,连司机和保安都是谦谦君子。
公司的文化是创始人及领导者占了重要的比例,他们个性的显现会形成企业文化的特点。
当然人是会成长的,文化也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的,这种文化形成,对外就是企业商业活动的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如何知道自身的企业文化有没有用?
那就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有没有价值?这个价值一:就是团队成员是不是因为这个文化能让人“立”起来,也就是在这个平台,个人能不能得到绽放。价值二:能不能借由平台获取利润的过程给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对社会有没有帮助?
第二:是否不可替代?
管理制度及流程很容易打造,而要打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容易的。
如果企业只是流程,并没有提升人的维度,没有精明链神世界,是很难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行为可以替代,发心就不可复制了。
前几年投资了一家企业,管理者是一个目标型的人,很擅于拿结果,非常简单,凡事和利益无关的事几乎都被放弃,每次开会只讨论解决问题。
㈢ 企业如何推广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 文化 的精神文化层面,是企业的思想、信仰和追求,是员工心的认识,对内聚合员工之心,对外聚合客户之心。我们如何推广企业文化?我把企业推广企业文化的 方法 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如何推广企业文化
首先,确立集团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并用文字表述。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是企业的思想、信仰和追求,是员工心的认识,对内聚合员工之心,对外聚合客户之心。根据集团特点,用文字表述企业文化,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文化体系(核心价值观、理念体系),形成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 其次,确立集团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和行为文化层面。通过建立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统一员工行为规范,保障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能够贯彻落实到员工的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层面。 最后,发展企业文化。一方面,在员工中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学习、交流心得等活动,使员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统一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关 规章制度 ,促使员工自觉地用企业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实际行为中。很想为企业建立起适合的企业文化,深深体会到企业核心凝聚力的作用!不管企业有没有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都有可能存在一部分或强或弱的凝聚力(也有可能是小团体),能把这部分力量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那么企业会大大加强核心凝聚力,反之,如果不能利用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将这部分力量吸纳过来,就有可能造成企业人心涣散,成为企业发展的害群之马!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之丰富,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企业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企业礼俗、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以及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等等方面的总和,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物质及精神成果的表现,也是企业及员工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对公司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的最初建立和形成大部分依赖于创建者的管理意识和经营理念,而创建者的管理意识和经营理念和整个国家的传统道德及民族精神也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讲,我十分欣赏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它决不是空喊的 口号 ,而是世代沿袭的民族人文精神在企业中的体现,是全体国民的一种共同信仰。
说到企业文化后天的完善和巩固,我个人认为是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达成的共识。而对新进员工,企业文化的推广不是依靠对员工的灌输和培训( 入职 培训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只能起到介绍和增加员工对企业认知度的作用),而应该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应该是一种同化的过程,是新进员工自省和自觉与企业融合的过程。
1、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员工“自我”与“超我”思维的存在,决定了企业要将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依法治企”与“人性化治企”的统一。
自我,即员工通过工作满足自我需要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利己性”。这一方面决定了 企业管理 的目的性, 措施 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利益,让员工认识到管理有利于他们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决定了公司管理的手段性,控制员工的利益,对员工有利于企业利益的行为给予奖励,对于员工不利于企业的行为进行惩罚,使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生对企业有利的行为。
超我,即员工认同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后所产生的“超我价值观”,它以是否“利他”为判断标准。这决定了企业需要用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即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和理念。
2、如何实现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结合企业实际,可分为二步走:
第一步:在企业确立企业的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并对员工进行 教育 ,进而产生认同感;
第二步,树立典型,充分利用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原来没有认同企业理念的员工,一部分会直接模仿典型行为,产生企业需要的行为,另一部分员工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理解和认同了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对于还没有接受企业理念的员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依靠规章制度的强制力,迫使其接受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从而产生有利于企业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真正使制度的执行公正、公平、公开。一个企业的文化流露在 企业运营 的各个细节,象 文章 中所提到的这个企业的文化本身是不人性化的。即使老板来开会过程中花再长的时间去朗读什么关于什么企业的宗旨、企业口号,就算MI做得再全再美,那都不是这个企业真正的文化。这个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用周末的时间做所谓的企业文化培训。就象前些时候报纸上报道的一车孩子做在车上唱《学习雷峰好榜样》,让爷爷奶奶在一边站着一样。
不能说这个企业没有文化,也不能说文化好不好,但至少不是那么健康。没准人家企业的文化就是剥削呢,用这样的方式推广不是本质和表现正好贴合么。
其实各种方式没有什么好不好的,关键是推广方法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不是符合。如果不符甚至是背离,那不如不要做推广,不然显得很虚伪很不专业。有没有考虑到员工的感受,有没有听听员工的心声?员工需要什么?你给予员工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企业文化只是空谈,反而让员工反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领导人所展示的文化。企业领导人的话语文化、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最终影响和形成了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文化的本质无法形成,表象的企业文化又如何去向员工宣传、沟通和引导? 只有有了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才有可能去进一步的延伸。
企业文化如何做1.确立使命和愿景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使命就是回答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企业是什么;愿景就是企业渴求的状态,即回答企业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也许有的企业家认为,现在的员工很现实,不要弄这些虚的东西,但越现实的人越需要梦想去牵引。
现在很多企业说80后员工很难管理,一般的激励和约束手段好像都不起作用了。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80后员工很多,但阿里巴巴的年轻人工资也不是特别高,为什么他们就很投入工作呢?
我们看看马云怎么说:我考了两三次重点大学也没考上,考大学考了三年,找工作八九次没有一个单位录取我。从各方面来看,我不像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无论长相、能力、读书都不见得是这个社会最好的,为什么我有运气走到今天?我觉得我们可能看懂了人性。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希望灵魂不断追求好的一面,但如果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你不会成功的。我这几年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价值观、使命感,把公司优秀的年轻人善良的一面放大起来,正因如此,像我这样的CEO每天仍乐此不疲地在做事情。
没有梦想的企业是绝对走不远的!
在提炼使命和愿景时,我们建议:愿景必须宏大,给企业未来50年甚至100年确定标杆和方向;使命必须明确企业的业务和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动态发展的,具有激励性的。
2.核心价值观提炼
社会要正常运行,需要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就像天平的两头来保持社会的平衡;企业要正常运作,天平的两头就是价值观和制度,制度就是企业中的法律,而价值观就是企业中的道德,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
社会中的人做一件事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去决定这事能不能做,很少会去看看法律条文后再行动。企业中的员工也是一样,制度只是一个硬约束,但不可能管得了员工所有的行为,员工的行为绝大部分是靠价值观来约束。如果一个公司不提炼自己的价值观,让员工去猜,或者成为一种潜规则,员工的行为肯定会出现混乱,与公司的期望会不知不觉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个公司堪忧!
所以,公司一定要提炼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价值观的提炼必须简单、明确,要把企业最核心的行为准则表达出来。有些企业已经走入一个误区,认为企业文化阐述越详细越好,企业核心价值观往往分为几种理念几个结构几个层次,基本原理都没有问题,但是最后绕来绕去,却把最核心的理念掩盖了。
3.企业文化的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有许多方法,最普遍的如宣贯法,企业老板亲自上台讲文化,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如事件法,当年“海尔砸冰箱”,场面触目惊心,却“砸”出了中国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最有趣的如活动法,号召员工举行漫画大赛、 故事 会等等。
方法有很多,原理就一个:讲故事。海尔在文化传播方面是中国企业的先驱,张瑞敏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的时候说海尔的文化传播受了《圣经》的启发,因为价值观的东西很抽象,传播本来就不易,宗教作为最典型的价值观为什么能被大多数目不识丁的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为《圣经》就是一本故事书,____的理念就是通过故事传播的。
我们看《圣经》、《古兰经》、《论语》这些超越千年的人类“宝典”,实际上都是“人类童话”,是在讲一个个故事,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
企业家思想的传承,也应该从说故事开始。由于人们习惯于以“询问”及“聆听”的方式,而非文字和理论灌输,来向他人获取知识和行动准则。因此,用说故事来诉说事件、诠释相关思想的确是比较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产生较深远影响、很快见诸行动的方式。其实,说故事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将说故事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企业,的确可以促使员工愿意敞开心扉,进而达到企业家思想传承、教育引导员工的绩效。
为使自己的管理人员更有效地进行故事叙述,1965年,美国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专门在纽约的管理发展部聘请了在好莱坞有15年剧本写作和故事编辑 经验 的彼得奥拓作为他们的咨询人员,在有效叙事的训练上教给IBM的经理整理故事和讲故事的经验。
猜你感兴趣:
1. 2017公司企业文化怎么做
2. 2017企业文化活动策划方案
3. 2017年企业文化宣传标语
4. 2017企业文化怎么做
5. 2017公司是怎么做企业文化的
6. 2017公司如何塑造好企业文化
㈣ 员工如何传播企业文化
员工如何传播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济组织从事社会活动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员工如何传播企业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员工如何传播企业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广泛征求意见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战略或者进行变革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是“手术很成功,只是病人死了”。
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在我们为一家空港地方服务公司做的企业文化塑造项目中,我们就是先让基层员工自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结合企业文化,提出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服务流程、制度和方法,最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对自己是有利的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把“人”放到了核心的位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金、技术、机器、设备转化为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无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凝聚人气,汇集力量,形成企业的合力,因此,世界上优秀的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利益。惠普公司的文化就很重视对人的重视和培养,他们把培训看成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毫不吝惜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因此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90%的课程都是由自己的中高层干部主讲,很多离开惠普的公司都对惠普的培训津津乐道,对惠普表示出自己的敬仰。
另外很多公司的文化都注重员工业绩,但是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发现往往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配合,结果往往是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怨声四起,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管理者忽略了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忽略了对员工价值的`提升。绩效考核的目的应该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员工技能和业绩,进而提升部门和组织的业绩。但是在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只重视对业绩的考核,而忽视了日常的沟通、辅导和关怀,使员工感觉导致了员工无法认同公司的这种文化,不但使考核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使这种注重业绩的文化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要把考核定位于“提升员工技能和业绩”,既要提高业绩,也要提升员工技能,考核的重心是注重沟通和反馈,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如培训、晋升和奖惩等。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一、 企业高层的角色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笔者:“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笔者告诉他:“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作用更大。
二、 从点滴做起
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优良的企业理念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做为化育员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它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与行为准则等内容,它如同号角将持有共同理想和远景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拼搏奋斗。
一:企业理念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理念,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用以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它的企业理念,它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个领域和每一个环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识化的价值体系,换句话说,企业理念居于主宰企业成败的重要地位。
企业理念又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企业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确定明确的,积极向上的,深入人心的企业理念。
二:企业理念现存问题
很多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一些企业的理念偏离市场要求出现问题,致使运作机制滞后。
具体为:
一:企业理念构建尚未普及,一些企业对企业理念缺乏研究,没有做到系统规范,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把企业理念作为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和根本的企业哲学来研究,因此,企业理念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就无从谈起。
二:一些企业提炼理念时共性大于个性,缺乏特点,表现出企业理念视野不宽,境界不高,缺乏以市场和顾客为上的观念,而较多地规定企业员工的行为。
三:提炼企业理念
企业理念具有:长期性,指导性,行为性与方向性,并非几句空洞的口号,苍白的说教,而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者职责和员工的行为准则等,建立在上述内涵基础上的企业理念,必须具有极强的导向,渗透,凝聚,激励,辐射,易于识别等功能。
【扩展阅读】提炼企业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
企业理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它应该具备个性化,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记忆,
使自己能在同业中拥有特色。
社会化
理念虽须个性化,但必须为社会所认同,因此:企业理念的提炼必须同公众和消费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等因素相吻合,以得到社会公众认同,获取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人本化
企业理念当“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所有的企业员工得到尊重和信任,为企业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市场化
企业理念是指导其经营活动的工具,既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也是与同业者进行竞争的过程。因此:企业理念应该趋于市场化。
简洁化
企业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其字面必须简明,内涵必须丰富,并易于记忆和理解,因此:简洁,清晰,新颖的企业理念将更会深人人心。
;㈤ 如何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
首先,你要制定一个企业发展目标,比如“让营销回归本质,让品牌深入人心”。
然后,你以后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寻找跟你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做事,一起树立目标,一起前进。在过程中跟大家一起制定规则,所有人都去认真执行,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所有人的参与感,主观能动性,做好利益分配。
有时候“大家一起自觉用心做事”比“大家一起听领导安排做正确事”更容易,领导人的想法再好,再超前,执行不下去的话,一样无法达到步调一致。不如结合一下大家的意见,特别核心领导层的意见。即使走的慢些,效果差些,但是一直都在往前走,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理念也会越来越相近。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㈥ 企业文化的来源
摘取自网络 ——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建立和维护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企业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企业文化的起源
我们常常听到企业家们谈“企业文化”,不管是说得清的问题,还是道不明的事情,都喜欢用“企业文化”作一概述、当一总结。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是真正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更谈不上切实地创建企业文化枝胡。
最喜欢用“企业文化”解释问题的管理人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高水平的,他们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知识,在使用过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后发现,企业文化是达到一种管理境界后的高效管理工具,是未来的管理趋势;
第二种是低水平的,他们没有太多的管理知识,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时,出于对“文化”的崇拜,便用企业文化作为画饼充饥的一种手段。
不管是哪一类,他们都认同文化的重要性,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解决的方法、发展的出路都与文化相关。在这个时代,企业文化是任何企业家都避不开的话题,要想获取最大的成功,必须明白如何企业文化、创建企业文化、用好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崛起,其企业文化的创建是全球的典范,但启蒙于西方。威廉·大内的《Z理论》(1981)、泰伦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1982)、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1982)等专着掀起了研究与实践企业文化的热猛凳拦潮,从此,热衷于企业文化的讨论与创建工作从末间断。
最早正式出现“企业文化”一词,是在1979年的《管理科学季刊》,Pettigrew在“企业文化研究”一文中首次使用。后来,很多学者都尝试定义“企业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惯例、仪式和典礼(Deal and Kennedy,1982;Trice and Beyer,1984),有人认为是控制和交易机制(Jones,1983;Wilkings and Ouchi,1983),有人认为是分享的、想当然的、固有的假设(Schein,1985),有人认为是分享价值和信仰的模式(Deshpande and Webster,1987),有人认为是企业习惯的做事方法(Burack,1991)……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将决定企业文化操作的内容和方法。
最终,Schein(1985)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这个定义得到粗慧了普遍认同 ……
㈦ 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一个企业独特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处在创始和发展阶段,创业者一般本身素质比较低,企业管理能力有限,在他们的眼里,获取理想的企业利润和效益才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遗忘和放弃。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些企业忽视或漠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最终会必然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就比较脆弱,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靠自身的硬投入,但同时还必须靠自身文化建设,靠文化的软投入。企业“软件”搞好了,同时配以企业的“硬件”建设,才具有双重动力。而且“软投入”具有一个显着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硬要素逐渐减少差距的形势下,那个企业的软要素投入越大越有效,那个企业就越有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可能性也越大,文化竞争力就强。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建设是帮助和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树立归属感和荣誉感。那种被企业需要、尊重的感觉会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当企业有经营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中早蠢工更能不离不弃、共渡难关。一旦员工对企业产生了“依恋心”、“归属感”,就会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完的事业,就会从各个方面把所有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必要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作为选择睁基主体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越来越挑剔,不仅要求商品适用,质量好,价钱便宜,而且在选购商品时附加了许多文化方面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高服务时,必须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的人性化含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理的和心理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人本化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员工素质培养,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员工培育成优秀员工、有用之才。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激发每位员工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实现每位员工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相处。
2、系统性原则。
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前提,是激励企业员工奋发工卖陪作的动力源,也是凝聚企业员工团结奋斗的思想纽带。企业的文化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和企业产品是企业精神文化真正产生实效的`有效途径。
三、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形成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管理者的素质好,威望高,才能带出好的团队。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全力依靠员工的主体力量。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风险同担,使企业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把企业的经营之道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理想追求、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以及自觉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驱动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建立起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㈧ 如何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
在当今,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关键在于这个企业是不是可以留住人,如何利用新进人员。我把整理好的如何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新员工如何融入企业文化
摘要:企业人员流动与正常发展,每年有大量新员工进入企业。如何令新员工顺利融入企业文化,从而与企业共同发展,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薰陶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其次,新员工文化融入是一个接力赛,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整个企业的持续和共同努力;第三,新员工企业文化融入也需要流程和制度上的保障。
关键词:新员工;企业文化;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2
根据中国行业薪酬风向性指标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报告,2012年全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是18.9%。这意味着,每年至少需要有18.9%的新员工进入企业,以填补空缺的工作岗位。对于零售或高科技行业,或民营企业,或大城市而言,人员流动成本较低,人员离职率则会更高。另外,对于不断发展中的企业,人员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根据增长速度的不同,每年则会有更多的新员工进入企业。一个发展型IT企业,当处于1000人左右规模,每年的新进员工大约是300人。
这些新员工,或通过校园招聘而来,无实际工作经验,或是来自各类社会招聘渠道,有一定工作经验。所有新员工中,虽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进入某家知名公司而对企业的背景资料多方研究,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对于企业的情况并不了解,包括企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制度、产品和技术、企业的文化和习惯等。其中部分内容,新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自行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来迅速了解;而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企业中习惯的行事风格、企业中人的常用语言等,新员工则很难在短期内完全去发现、理解和接受。
新员工不了解或无法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原有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被稀释,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得以延续,而新员工因企业文化不适应而离职的可能性也增大。这是企业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文化融入对于新员工的重要性。有些大型企业,为新员工举办的入职培训,直接取名为新员工“文化引导”培训,在十余天的培训时间内,内容几乎不涉及技术知识,除了每天的8小时休息,其它时间反复讲授和训练的,都是企业中最基础的常识和行为习惯,不断研讨和强调的,都是企业发展中储存的重要思想教育类文献。总而言之,是企业文化的培训。文化主管部门会发现,在前期对于企业文化表现出无法理解或适应的新员工,往往不会产出好的绩效,并倾向于在短期内离职。
在探讨新员工文化融入的具体方式之前,也须清楚看到,企业文化并非保留员工的唯一途径,企业文化融入不够也并非员工离职的唯一原因。分析新员工的需求,作为社会人,他们需要通过企业平台交换自己的使用价值,获取适当的回报,以满足生存、安全等需求;需要与企业中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获得接受和认可,以满足情感和归属需求。因为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同事是大多数员工最重要的人际交往圈之一。作为职业人,新员工需要了解工作知识、练习职业技能,获得专业上的提升,对于从校园招聘渠道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这个需求会尤其强烈;新员工也需要通过在企业中创造价值,获得职务上的提升,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新员工的这些诉求,企业文化并不能帮他们全部解决,还须依靠体制来解决。企业文化,是其中一个影响要素、一种催化剂。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施恩曾提出企业文化的荷花模型,水面的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形式,是组织架构和各种制度、程式;中间是荷花枝梗,是组织倡导的既直观、使命、目标、行为规范等;最下面荷花的根,是组织各种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仰、观念和知觉。
一个企业的文化,很难用简单的方式在短时间内传达出其中深层的思考。企业文化中被量化、显性化、抽象化的表述,很难令不了解具体情况的人从内心深处去深刻理解它。
那么,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新员工正确了解并逐渐融入企业文化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意识提升: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薰陶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对于新员工来说,真正了解和接受一个企业的文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暂且设定一天、一个月、一年三个里程碑。
首先,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非常重要。对企业的基本印象会在这一天形成,第一天的印象会形成“首轮效应”,如果第一印象积极而正面,他会很容易接受企业接下来想要传递的理念,积极克服进入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如果第一印象不佳,企业在后期就需要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和改变它。一般来说,在第一天,新人会注意到企业内部形象、接触部分企业内部办事流程、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认识部分同事,其中可能包含协助办理入职手续的同事、为他介绍情况的同事、他的直属上级、专程为新员工作欢迎致辞的高阶管理者等。这些人的友善态度,他们在行事中流露出的积极、敬业、负责的精神,以及其它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习惯,会令新员工拥有开放心态,并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因为新员工会将对这些同事的良好感觉与对整个企业的感觉联络起来。对于校园招聘而来的应届生新员工,设计第一印象带来的效果尤为明显。从一个小细节来说,应届新员工甚至可以观察到几乎每个老员工都戴着手表,那么他询问后得到的结论是:职场人士,重视时间和效率。
接下来,新员工将正式与部门同事一起工作。在第一个月,由于对具体工作和环境的不熟悉,他需要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他也需要融入所在部门,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工作中慢慢感受所在团队的文化,逐渐体会真正的企业文化。在这个阶段,新员工属于试用期,企业一般会重点关注和考察新员工能力的成长,同时,也可以通过欢迎贺卡、推介与展示、聚会、管理者沟通、团队活动等非正式形式,帮助他迅速融入团队。另外,还要推动他积极参与企业层面的团队活动,让他从企业党委、工会、企业内部协会如体育和摄影协会等各种渠道找到归属感,加快他熟悉和融入整个企业。
新员工进入企业一年后,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员工。这时,可以通过召开沙龙、文件总结等形式,推动他们阶段性总结自己的成长,并以积极正向的行为,成为后来者的楷模,帮助他们的成长。这样,他们才能被称为真正融入了企业文化。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形成了有益的回圈。
在一年里,企业面向新员工所采取的文化融入措施,多是采取非正式形式,而非宣贯等正式形式。同时,企业文化不是通过宣传口号,而是企业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钡囊谎砸恍小⒃谌粘9ぷ髦械靡源?校?簿褪撬担?馐且桓鲅?蘸腿笪锵肝奚?墓?獭?/p>
二、系统递进:新员工文化融入是一个接力赛,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整个企业的持续和共同努力。
谁负责使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当新员工因为无法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而离职,谁为此事负责?一般情况下,是企业文化部门、人力资源部或没有任何部门。
首先,人力资源部或独立的企业文化部门须为新员工文化融入负责。他们要以各类视觉识别方式宣传企业文化,要在面对新员工时保持专业形象和正向引导态度,要在新员工培训中以形象化、容易令人接受的形式介绍企业文化,还将作为新员工文化融入的发起和过程监督部门,引导新员工文化融入工作。
新员工文化融入的第二棒是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直属主管。这是最重要的部分。部门经理是第一责任人,人力资源专业工作者是第二责任人。最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也无法替代新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的作用。据调查,在员工离职原因中,与主管领导不合排名在前五之列。部门经理须负责承担新员工文化融入的大部分工作,包含各类具体举措,同时包含在团队管理、团队氛围营造和文化建设、工作辅导、面谈等日常工作中体现的思路的先进性。对于新员工来说,部门经理就是最直接的企业文化教材,部门经理必须与企业文化契合,才能以正确的行为去引导新员工。
就整个企业来说,员工都能以优秀企业文化为原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企业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联想有一句名言:以身作则不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这句名言是这句话的现实写照。同时,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和实践,也塑造着新员工心中的企业形象。另外,推崇创业者团队或老员工文化,形成企业风尚,也是让企业文化得以传承的方法。
三、制度保障:企业文化融入也需要流程和制度上的保障
首先,制度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的三大结构要素,包含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在新员工进入企业初期,人力资源部会为他们解释行政、人事、财务、企业文化管理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背后的逻辑清晰地体现了企业的文化。
再者,文化与制度可以互为补充,相互作用。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做什么。新员工文化融入本身,与企业中的所有其它工作一样,并非一件随机性的、依靠自发自律就可以持续进行并达到良好效果工作。它需要制度流程的导向与约束。新员工文化融入相关制度流程,须说明新员工文化融入定义和意义,明确执行、监督和管理职责分别属于谁,理清执行此项工作的流程、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规定执行不善的惩罚措施等。同时,在这种硬性要求的文化工作之外,相关责任人也可以新增特色、随意的方式,对基础性的工作形成补充和相互作用。
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这可以帮助他们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地工作,使公司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让企业文化有了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新员工逐渐成为老员工,他们将为后来者、为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恩.组织文化和领导力第1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日益认识到“无形”的文化比有形的机器、装置对企业更为关键,“无形胜有形”,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成为众多管理者的目标。
很多企业之所以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化只存在于高层的头脑中,只存在于口头表述中,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没有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广泛征求意见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战略或者进行变革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是“手术很成功,只是病人死了”。
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汇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汇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在我们为一家空港地方服务公司做的企业文化塑造专案中,我们就是先让基层员工自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结合企业文化,提出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服务流程、制度和方法,最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对自己是有利的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把“人”放到了核心的位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金、技术、机器、装置转化为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无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凝聚人气,汇集力量,形成企业的合力,因此,世界上优秀的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利益。惠普公司的文化就很重视对人的重视和培养,他们把培训看成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毫不吝惜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因此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90%的课程都是由自己的中高层干部主讲,很多离开惠普的公司都对惠普的培训津津乐道,对惠普表示出自己的敬仰。
另外很多公司的文化都注重员工业绩,但是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发现往往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配合,结果往往是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怨声四起,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管理者忽略了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忽略了对员工价值的提升。绩效考核的目的应该是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员工技能和业绩,进而提升部门和组织的业绩。但是在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只重视对业绩的考核,而忽视了日常的沟通、辅导和关怀,使员工感觉导致了员工无法认同公司的这种文化,不但使考核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使这种注重业绩的文化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要把考核定位于“提升员工技能和业绩”,既要提高业绩,也要提升员工技能,考核的重心是注重沟通和反馈,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如培训、晋升和奖惩等。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一、 企业高层的角色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笔者:“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笔者告诉他:“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作用更大。
二、 从点滴做起
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并进行宣传
一、 理念故事化
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强调竞争,他们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活泼的体现出来,清晨醒来,狮子的想法是要要跑过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此时想的是跑过速度最快的狮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试用。
二、 故事理念化
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专案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三、 沟通渠道建设
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区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如果让一个人长期的处于一种观念的薰陶之下,时间长了,在内心深处,就会逐渐认同这样的观念。因此,塑造一种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方法宣传公司的文化,时而久之,员工的观念也会产生改变,并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员工不能认同公司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由于方向不一致,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很脆弱。长期来看,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㈨ 企业文化从那几方面得到体现
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哗掘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简明易懂、以理服人,令人心悦诚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出现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这也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竞争文化,在这种竞争中,企业的信誉、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经成察胡为企业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十分显着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文化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产品竞争,而且也是文化竞争。因此,企业竞争实际上也是隐含在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广告宣传及社会公关活动背后的文化竞争,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良好的企业效益。企业必须重视文化战略,以文化决胜于市场,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败芦拦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
更多详情下面的网址.
㈩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领导者定期注意、评估和控制什么
假设A公司的愿景是:“持续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打造百年企业”。针对此愿景,领导者在决策、制定制度、处理日常工作、待人接物中,必须注意、评估和控制自己和员工的行为,看是否有利于达成愿景。
比如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和日常决策是否有益于公司长期发展,而非只为了短期牟利;A公司的制度能否促使整个企业学习、进步和创新(打造百年企业,并不是说别的公司用一百年走出来的路,我们也要用一百年走出来,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创新),保证公司能持续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管理;领导者在处理日常工作时,是否总能从长远和全局考虑,避免短视行为,并善于授权,鼓励员工积极进取,承担责任;领导者在待人接物时,是否总能向员工传达我们的雄心、创新诉求和客户导向,而非安于现状和只求完成任务;领导者能否通过制度和非制度手段奖励符合愿景的行为,惩罚偏离或不利于达成愿景的行为。
领导者对关键事件和组织危机如何应对
关键事件涉及重大决策,如果考虑到A公司的愿景,领导者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抗压能力。既然是要打造百年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领导者作出重大决策时,就必须着眼于长远,善于抓住有利机会,加快发展,同时还要能够抵御种种有害的诱惑,以免葬送公司前程,或使公司流于平庸。
如何应对组织危机,也是考验A公司是否能够坚持和实现愿景的机遇。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常说“华为一直没有成功,我们一直在成长”,因为华为没有经历过九死一生和衰弱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练就顺境、逆境都能适应的健康体魄,并不敢说能够基业长青。组织危机不仅可以考验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战略决策的能力,同样也能验证企业文化对内部危机或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危机面前,你们的企业文化能否发挥凝聚人心,提高所有员工相互之间的认同感,促使大家积极应对内部危机或市场变化的作用,将关乎企业存亡。经历过重大危机考验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领导者如何分配资源
许多高科技企业整天大喊客户导向、技术驱动、不断创新之类的口号,发展很多年了都不能算是高科技企业,仍然是生产型企业,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你虽然大喊客户导向,公司的产品开发却与市场脱节,技术部门不懂市场,市场部门不懂技术,两者没有实现很好的配合或整合。你说自己是技术驱动,但技术部门的人才占比很小,素质很低,且研发费用占比也很低,这能叫技术驱动吗?你说要不断创新,但企业不为创新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却热火朝天地模仿别人的产品、服务和管理,这能实现不断创新吗?
有意地角色示范、教授和指导
毋庸置疑,领导者有意地角色示范、教授和指导对引导员工一起建设企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上文已经提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出现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言行不一。沙因认为,在企业里,不仅是领导者所制定的制度会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影响巨大。从另一个角度讲,领导者的言行甚至比制度更关键,因为领导者有时候会去破坏制度。他们破坏制度跟员工破坏制度的性质就大为不同了,这往往就是在践踏企业文化。
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企业领导者说一套做一套,嘴里天天喊着我们企业的什么价值观、什么行为准则、什么经营理念,却往往做一些跟自己说的完全背道而驰的事情。许多企业其实有两种文化:一种是对内对外宣称的文化(显性文化或显文化),一种是实际践行的文化(隐性文化或潜文化)。前者是言,后者是行,两者是否一致,主要的责任在企业领导者。领导者应当自觉地用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为员工做出表率,教授、指导员工塑造单一的企业文化。
当然,有的企业认为建立两种企业文化是他们的经营策略,他们就是想要做一套面子工程给大家看,做一套里子工程让全体员工暗暗地遵行。这就要另当别论了。我在这里不讨论在一个企业里建立两套企业文化的问题。
领导者如何分配奖励和职位
奖励和职位都是激励手段,把他们分配给积极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的人们,无疑会促使别人积极地向他们学习。沙因说:“如果创建者和领导者正试图确保他们的价值观和假设能够被员工习得,那么,他们就必须创建一种与这些假设相一致的奖励、晋升和职位体系。尽管信息起初是通过各领导者的日常行为来传递的,人们却会根据日后那些日常行为是否得到奖励来对传递的信息进行评判。”换言之,如果员工做出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却得不到奖励的话,员工做出这些行为的热情就会消退。
管理学中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特指对激励对象的肯定、承认、赞扬、奖赏、信任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激励艺术;负激励特指对激励对象的否定、约束、冷落、批评、惩罚等具有负面意义的激励艺术。许多企业只会使用负激励来打击员工做出有违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行为,却吝于使用正激励去引导员工积极捍卫我们的企业文化。殊不知,负激励只能防止人们倒退(保证底线),正激励才是使人们前进(达到更高的要求)的动力。比如你不仅要狠狠打击浪费的人,还要美美地奖励节约的人。赏罚并用,才是管理的王道。
如何招聘、选拔、晋升和解雇员工
招聘、选拔、晋升和解雇员工,是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利器。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在招聘、选拔中注意考察应聘者或候选人是否契合他们企业文化的要求了。注重创新的企业自然要聘用和提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追求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自然要选用积极进取的人才,一心守成的企业自然要任用稳重老成的人,在乎公众形象和信誉的企业自然要甄选诚实守信的人……
如果你让不符合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的人进入或留在企业里,就会冲击你们现有的企业文化,所以,除了要聘请和选用符合要求的人,还要坚决剔除不适合企业的人。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建议:对业绩很高却不认同我们企业的价值观的人,也要忍痛割爱,请他走人。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目前中国企业界普遍提及的两个不可回避的概念,亦是很多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企业希望能够借助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来实现企业管理、产品营销质的飞跃。但也有很多企业把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相混淆,甚至认为品牌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单纯让品牌来承载企业文化内涵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明智的错误做法,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品牌文化及核心构成体现
随着产品物理形式上日益同质化,企业在传统的产品功能、价格、质量、渠道等方面制造差异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越加困难。而品牌文化正是赋予品牌独特的、排他的内涵和个性最好的方式。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培育具有个性和内涵的品牌文化是保持品牌经久不衰的必由之路。
品牌文化是品牌价值最核心的体现,品牌文化蕴涵着品牌超越物质使用价值的价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是品牌价值内涵及情感内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触动消费者心灵的有效载体。品牌文化不仅能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更能使品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品牌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把产品从没有情感的物质世界带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消费者心中,使用一个品牌不仅是满足物质使用的需求,更希望借此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身份、品味、情趣等。
品牌文化最核心的构成要素是品牌文化所蕴含的品牌含义及精神,这也是品牌文化的灵魂,也最能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品牌文化通过品牌VI形象、品牌故事演绎等载体传递给消费者,各种传播方式(广告、新闻、公关活动等)则成为品牌文化传播的途径。
创建品牌的过程就是将品牌文化通过载体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充分向消费者展示的过程,并持续不懈的传播、演绎,使品牌文化根植于消费者的情感世界。
如果把品牌树立成某种文化的象征,既某种产品消费文化中的第一品牌,他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心智,品牌所体现出的传播力、影响力也是惊人的,消费者因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而对产品所表现出反复购买的行为,必将带来产品销售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
企业文化及构成
企业文化是不同于品牌文化的另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为本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体系(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竞争、寻求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所具备的柔性特点很好的补充了企业制度刚性的弱点,有效地消除了员工对制度控制的抵触,提升了员工的`贯彻执行力,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企业文化一旦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沟通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人不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更要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价值观念只有被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才能形成企业的向心力,才能将企业凝聚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企业文化构建要注意以下问题
企业文化一定要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出现企业文化体现的内涵与企业员工表现不一致的现象,也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质。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特色。特色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文化本来就是在企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只有具备了企业自己特色企业文化,而且被认可,才能体现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的经济组织文化,本应具有经济性。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服务,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方针、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其中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区别
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面向员工的一种精神影响,企业文化的本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奋斗目标,以达到提升员工凝聚力、执行力,以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品牌文化是企业面向消费者的一种情感诉求,它的本质是影响并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使企业通过营销产品及服务获取利益。一般而言,消费者只关心企业带给他们的品牌是怎样的,在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的使用功能基础上,是否能从品牌消费中获得内心及精神追求上的利益满足,而至于企业文化如何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当然,品牌文化同企业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助力品牌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那些成功的企业,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并不多。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人才利益的发展,从而会很容易为着共同愿景而努力。民营企业究竟要做到哪一步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没人能够说的清楚,因为每一个民营企业的状况、发展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一个民营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和理念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兴企之本,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如果在初创阶段没有企业文化可能问题在短时间内不会显露太明显。但如果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需要构建时,一些旧的、积压的问题就会马上浮出水面。对于企业来说如不能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企业就会走上歧途。因此,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指路牌”。换句话说,如果民营企业想要有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认真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宣传与执行。国内外的事实证明,任何企业只要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一支打不败、拖不挎、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用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