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有哪些
摘 要: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也越发突显。这体现在语言、宗教、社会习惯、政治哲学、社会结构、教育等文化构成的各个层面。必须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能力,进行文化交流与展示,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变迁,以此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文化差异;贸易扩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虽然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也相互影响和渗透,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却依然保持了各自独特的一面。因此,文化具有差异性,一种文化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就可能并不会受到如此的重视。但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深入。可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一、文化差异的类型及其影响
1.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根本。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交流转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国际商务交往。
通用汽车公司的广告语:“身在比利时”(BodyinBelgium)译作法兰克斯语则为“渔夫旁的尸体” (CorpsebyFisher)。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广告因为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拓展市场的不利。同样,一巴西的航空公司有则广告说她有一个“很舒适的机舱”(comfortablerendezvous),但将此换作葡萄牙语则为“非法的性服务场所”(aroomforillicitsexualen counters)。由此可见,语言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2.宗教的差异。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宗教,也对国际贸易的运行产生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有犹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神道教、本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应注意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阿拉伯国家多信奉伊斯兰教,英国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1]。
一国际公司在卡塔尔进行谈判时,由于负责人忽略宗教因素,基于对成功的信念,携带了白兰地准备在仪式上与同事庆祝,结果他不但被严谨的回教国家里的一个对习俗虔诚的男子立刻赶走,而且使公司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细节上的失误,导致了贸易合约的损失。
3.社会习惯的差异。社会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必定是一个了解目标国文化的公司,一个注重文化差异的公司。
希尔顿酒店是世界着名的酒店,重视社会习惯的差异是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希尔顿强调每个酒店必须要有个性,针对其所在地区或国家市场的需要,来进行具有个性的装潢和服务。同时鼓励厨师利用当地的原料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饭菜[2]。
同样,跨国公司的成功运作还需尊重当地的工作模式。一个北加州厂商收购了英国伯明翰市一家公司,希望借此打开欧洲市场。但在接管公司后不久,美国的管理人员就准备矫正下午茶点的休息时间问题。在英国,每人可以有半小时的下午茶点时间,然而管理层希望将此缩短为十分钟。结果是工人们罢工,最终该公司倒闭。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对海外工作的文化现实反应迟钝将会招致悲惨的后果。
4.政治哲学的差异。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国际贸易由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和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贸出口。
5.社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间有组织的关系。社会结构包含社会分层,并且伴随着阶级等级和种性等级。社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运行和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
丽晶集团根据目标顾客年龄层次的不同,作出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对酒店进行了不同的装潢设计。设在纽约的MAYFAIR酒店,其建筑风格主要吸引有较强安全意识、保守、传统的老年顾客,而纽约丽晶酒店则具有现代的气息,吸引年轻、好动的商务旅行者[2]。
俄罗斯国民的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尽管一些项目的数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以上。而中产阶级下层在服装、鞋类、日常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节省开支,中层则常常节约休假的开支。在使用物品的分化方面,其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拥有物品本身,而更多表现为品牌和价格上的区别。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一定要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社会等级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6.教育的差异。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营销方式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一国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和程度较低,则其比较优势更多地向劳动力密集型倾斜。但若一国重视教育,公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则该国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主要为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
同样,教育也影响着营销方式。一方面,对于实施营销策略的公司来说,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IBM等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甚至建立专门性的学校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对于营销策略的接受者即顾客来说,不同教育层次的顾客其需求不同,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就应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应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建议
1.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2.掌握跨文化商务技巧。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这些能力与国际贸易的成功与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训;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务人才来说,应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课程以及实践机会。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适应市场,进而拓展市场。肯得基早期推出了“墨西哥鸡肉卷”,在该产品投入市场后不久,肯得基又推出了一款融合了中国文化的“老北京鸡肉卷”,该产品添加了中国传统的甜面酱、葱丝等原料,因此销量可观。同样,摩托罗拉公司制定的中国投资战略强调管理本土化、配套产品国产化。同时还大力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因而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4]。
4.加强文化交流与展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展示,是一个了解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合作,已成功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就是一个展示文化、交流文化的平台。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项目已经形成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海宾朋。继中法互办文化年之后,中俄互办“国家年”再次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潮。驻法国、德国、毛里求斯等中国文化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成为文化交流的亮点。
5.在国际贸易中注意文化的变迁。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滩死水,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然而咖啡文化则相对受到冷落。但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被认为是“小资情调”的咖啡文化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咖啡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咖啡也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国际贸易者必须适时改变贸易策略,以适应文化变迁后的新特点。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然而文化的差异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促进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应进行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B. 国际市场营销与文化差异
国际市场营销与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确实使国际市场营销的活动复杂化,企业要在严峻的竞争型的全球经济中生存,就必须要能够制订实施并控制跨越文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者们应努力架起跨文化差异的桥梁,促进走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企业面对的文化差异
(一)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首先,企业在吸纳东道国新员工后,必将面对公司内部的文化差异,如驻外经理与当地员工之间因文化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其次,企业的整个市场营销组合与推销方式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差异是决定顾客的满意程度、忠诚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企业与东道国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再次,现代企业一般都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销售与谈判模式,在东道国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的这种模式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二)文化差异将在企业营销工作中广泛存在,并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由于文化是长期的历史的产物,各个地区的文化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企业不能期望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会在短时期内消除。文化的演变是一种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并且,任何一种文化不论怎样变化都不会与另一种完全一致。因此,文化差异将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国际化后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作用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一些大的失误通常都源于营销人员下意识的民族优越感,特别是他们认为,外国人虽然讲不同的语言,其想法与行为同本国人也差不多,以致于他们的行为在与国外民族的交往中受到扭曲。文化差异对市场营销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选择目标国家市场,细分市场的划分,执行何种产品策略和其他营销活动的策划。既然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必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文化差异以及它究竟是怎样对国际市场营销发生作用的。
文化对于市场营销的作用主要是从谈判、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策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跨越文化的谈判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贸易谈判必然涉及共同利益和互相冲突的利益。因此谈判要求双方清除他们相互冲突的利益,心甘情愿地携起手来弥合他们的分歧。但是任何时候一个信息跨过国界就潜在着一种因巨大的不知觉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最终导致谈判的失败。因此加强跨文化交流在商贸谈判中已显得十分重要。
文化差异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对于有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外国文化,它影响人们形成对商品的独特的要求。任何公司如果忽视他们的要求,盲目地制订他们的市场营销策略都会遭到失败。例如,由于日本民族的勤奋精神,使日本人形成很拘泥于细节的传统。在日本市场,衣服夹里的式样,器具底部的做工,焊接背面等等,这些方面在日本市场是很重要的。外国的产品由于对细节方面的不注意,所以在日本市场很难打开销路。
三、适应文化差异的国际市场营销对策
从具体的现实状况考虑,如果我们想要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就必须唤醒我们的文化意识。只有当我们与拥有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时,我们才能察觉出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这一差异中表现出来的我们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其他文化和它们与我们文化的区别,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第一, 学习东道国的语言,增进文化了解。获得对某种文化差异感受能力的唯一途径可能是在东道国短期生活一段时间,以学习它的语言。有关东道国语言的知识是观察东道国文化的“窗口”,因而如果以东道国自己的声音与他们交流能降低相互理解的壁垒。一个营销人员如果越接近某种文化,他一般都会在这种文化前景下获得成功。所以,对于长期驻外的国际营销者来说,学会当地的语言无论从专业还是社会的角度讲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 从文化境遇中学习,缩小文化差异。当经营者接触到某一种外国文化时,一般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迷茫、不知所措和情绪波动,可称之为文化冲击。经营者如果能比较快地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和非文字行为,他就能较快地克服文化冲击。而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集中应付文化境遇,特别是那种在处理营销事务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境遇。营销人员可以从对自己提出并回答下列问题而加深文化理解,在各种文化境遇中应付自如。牗牨牍关于这种文化境遇,特别是贸易惯例,我知道些什么牵牗牪牍在我看来东道主们的观念又是怎样的牵他们是尊敬知识还是旧的经验牵牗牫牍怎样将这些观念和态度与我们自己的文化习惯联系起来牵牗牬牍在与东道主们进行成功的交流时我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力和技艺牵营销人员要学会搞清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行为的涵义。换句话说,就是他能适应各种文化境遇,最终达到跨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异,为他制定营销策略,采取营销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 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在一项对跨文化培训研究是否有效的研究所进行的全面调查表明,有占绝对优势的证据支持这种培训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高,并导致了更高的工作绩效。比如,在未经培训的企业中,每牨牥牥名派往沙特阿拉伯的美国人有牰牳人提前回国,因为他们无法逾越文化隔阂。但是,壳牌石油公司对派往沙特阿拉伯一家石油化工公司工作的牳牥牥名员工进行了事先培训,结果只有牫%的员工无法适应文化的调整。这项研究证明了跨文化培训的价值,研究尤其发现,无论受过哪种方式培训的员工,都比没有受过培训的人出色。
;C. 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做生意
文化差异影响做生意的成败,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南北方文化差异,首先是语言传递,然后是产品的认识度。要让接受你产品的人得到实惠,需要时间,耐心和激情来传播你的文化理念,然后就接受你的产品.正是有文化差异才有了商业的利润空间。
注意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不允许出现越轨的思想和行为,追求绝对真实的东西,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等。
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D. 不同国家的文化变量会怎样影响企业的战略实施
战略的愿景性和企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一对无法调和的内在矛盾,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企业战略缺口程度必然加深。企业为了填补其战略缺口,必须全力寻找、发掘并控制其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与战略的愿景性要求实现相对动态的匹配,同时保持、强化并提高自身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及优势。因而,探索与国内外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便成为企业实现其资源共享与放大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跨国战略联盟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主要战略之一,即使像IBM和GM这样拥有独立经营资源与传统的公司,也日益将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视为一种基本的参与战略。通过在世界范围内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结盟,形成资源共有、风险如唤共担、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并利用彼此间的有效合作,共创竞争优势。跨国战略联盟的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更多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和企业文化、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而不同国家、企业的文化往往存在冲突的可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一是不同国家存在文化差异,而联盟伙伴之山拦间采用“自我参照标准”来进行思考,从而导致伙伴之间缺乏了解,引发冲突;二是由于不同的企业在价值观、企业目标、道德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引发联盟伙伴的文化冲突;三是由于语言、语言习惯上的障碍和信息理解上的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所引发的文化冲突;四是由于对联盟中文化差异与冲突的认识不足,或联盟伙伴对文化冲突的态度不正确而逗橡胡导致冲突范围扩大、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与频率增加。如果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和解决,可能会导致跨联盟合作的失败,无法实现联盟成立之初制定的战略目标。
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问题虽然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应用者的重视,但是在强调“联盟目标”和“利润共享”原则的掩盖下,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联盟成员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碍,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利润共享,反而承担了不必要的跨文化风险损失,因此如何防范由于伙伴之间的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跨文化风险是跨国战略联盟运行成功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通过对跨国战略联盟中成员间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论分析,识别引发跨国战略联盟中文化冲突的原因,同时分析了跨国战略联盟中文化冲突的适度性问题,使跨国战略联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正确地认识跨国战略联盟中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而认识到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对联盟既有消极的影响,又可能为跨国战略联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将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
E. 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企业发展当中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裤尘思维方式,文化搭睁差异对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胡枝禅,所以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
F. 文化因素对营销环境的影响
透视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使开拓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家的重要任务,但是要在激烈竞争中开拓市场并非易事。有专家得出的结论认为,市场营销的受挫或失败,十有八九是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文化,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是文化管理。一家国际性的杂志《电子世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就“什么是在全球市场上做生意的最大障碍?”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向国际营销人员询问,结果在所列的八
大障碍中文化差异被列在首位,其次是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货、外汇、时差等。
一、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
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是多方面的,表现为物质文化、语言文字、审美观、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态度价值观、社会组织机构的差异等方面,这使得国际营销环境变得异常复杂。文化是社会大众所共同具有的行为特征,由于文化具有互感性,继承性和学习性,它自然会渗透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地域分界仍较为明显,因此文化的差异也就反映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甚至同一地区内也会显现出多种截然不同的传统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色,日本人设计的产品普遍小巧、精致、玲珑,这是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分不开的。意大利人被称为世界设计大师,每年从设计促进该国产品销售的努力中可收益近千亿美元。在着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最多的收藏品是来自意大利。这种才能是意大利源远流长的文化所哺育的,是无法与之竞争的。上海家用化学品厂的一批发乳在日本销售不佳,究其原因,在于装发乳的瓶子是黑色的,日本人不太喜欢,但该产品在中东却大受欢迎。绿色在中国代表生机盎然,在马来西亚却代表疾病和危险。非洲人习惯于罐头里面装什么,外面图案就画什么。英国人出口到非洲的罐头外面画了三个大美人,结果一个也卖不出去。美国人谈生意安排得很紧凑,常常是一见面就谈,而且言明今天来,明天走,对时间抓得很紧,但这在阿拉伯国家却可能被视为傲慢无礼,不尊重人,他们宁可慢慢来。凡此种种,一般地说,市场营销面越广,产品越独特就越需要对
各种文化成分作深入研究,须对各种文化成份进行分析,并且注意它对营销努力的影响。文化是相关联的整体,要考虑其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文化的渗透性和变动性
各国各区域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反映出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内在的东西,但文化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发生剧烈碰撞,具有渗透性和变动性。
其实任何一种现有的文化都是对以往文化的一种变革,而且随着科技、经济和飞速发展,国际间各种交流、信息量的增加,文化的反思、借鉴,它的变化也在加快步伐。人们常说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之间都存在着代沟,必然会感叹文化的变化之快。可口可乐因美国军人而快步走向世界,海湾战争英美联军进驻中东,给阿拉伯文化带来的冲击则更为世人所注目。伊朗有越来越多的妇女正要求露出头发和双手,文化的变化既给企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
美国人的文化对许多国家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再仔细回想一下,人们发现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从价值取向来看,比较值得重视的是人们从普遍制度化的忠诚度转向个人潜能的发挥与个人的满足。这主要体现在对休闲的偏爱、享乐主义、模式导向、对安全感的需要等等方面。以往由于美国地大物博的大国胸襟,而产生对一切的追求是越大越好的倾向,房子要大,车子要大,而现在转向“小即是美”,因而许多美国青年以驾驶日本汽车为时髦,同时对东方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按照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说法,“需求是指对有能力的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产品的欲望。”对需求的实现关键是要有支付能力的人,中国人口基数大,购买欲望也就大,随着中国老百姓收入的增加,购买的欲望也会变成需求。大概众多的外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都是冲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而来的吧。因为谁拥有中国市场,谁就拥有21世纪。松下、日立、三洋、丰田、东芝、夏普等等,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产品就把中国市场搅了个七荤八素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伊莱克斯、GE、惠尔浦、3M、西门子、飞利浦、IBM等一批新面孔又从天而降,大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方式。麦当劳是消费的
文化,吃麦当劳决非吃其面包和薯条本身,麦当劳是否真的很好吃,只有天知道。欧美人喜欢吃麦当劳情有可原,他们是游牧民族。而农耕民族,比如吃惯大米喝惯酱汤的日本人,还有拿筷子吃面条的中国人,居然也乐此不疲,用手抓薯条张嘴吃面包。因为麦当劳改变了东方人的饮食习惯,让亚洲人接受并迷恋于薯条与面包,把巨量的牛肉与饮料塞进消费者的嘴里。
当一九七九年第一批西方模特儿踏着猫步在京、津、沪的大舞台上表演以推销她们的产品时,多少国人为此目瞪口呆,大呼不可。但不过几年,我们的时装模特队也走出国门创汇去了。一九九O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需100名模特小姐,广告一登二天内有近2000名姑娘报名参加,有军人、学生,也有干部和农民。而到今天此类事已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看来前些年不太接受的事已深入民心。真不知发展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变迁的速度之快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三、在市场营销中如何面对动态的文化
广东一家红木家具厂将一批高档红木雕刻家具运往西方,结果销路不畅,大亏血本。其原因是雕龙画凤太多太繁,最主要的是其雕刻内容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的作品西方人不了解,产品的工艺价值、欣赏价值在老外面前遭到抹杀。
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凭主观直觉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参考或简单地将此地成功的经验移至它地来设计产品的式样、包装、色彩或进行促销宣传,等得到错误发生时,才恍然大悟。这就需要当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广告公司的紧密配合,避免造成损失。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调和,国人擅长“相结合”,也是儒家中庸所体现的东方文化特征。只要一说中国特色那必然有“相结合”,但是“相结合”只是在原来就已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搭配”,如果只是这样就没有创新。中国未来管理发展的方向可以结合东西方管理文化精粹进行融合,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还要有所创新,在企业操作层面上,一贴药方不会在任何一家企业中都是灵验的,因为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西方经济学同我们原来的经济学能结合吗?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我们的管理理论能结合吗?这肯定有一些难度。人与人之间的接受能力、反应的差异都是不尽相同,同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点,有一些企业原来自身发展得挺顺利,后来由于去兼并合资了一些其他企业而惹得麻烦不断,因为观念是不可兼并的,文化是不可兼并的。去接管一个企业的最大陷阱,不是埋伏在被接管的企业中的债务,而是这一企业本身具有的传统。既然两个企业是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可能不多,传统的技术容易被融合,而文化和管理却不易融合,它需要有个缓慢的过程。
由于文化是动态的,企业的管理有其一般的规律以外,还有企业个性。我国企业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合自身的因素采取适合自身管理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有所创新,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动力。同一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要根据国别、地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营销人员来说,了解当地文化,如何将自己融入当地文化,或通过努力引导、改变当地的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样将会给企业带来长足发展的机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G. 各个国家的文化是怎样影响各个公司战略运行的
我刚从德国回来,参加了德国企业的培训。给你说几点我的体会吧:
1. 德国文化:相互尊重但不亲密。企业文化:公司内部人们见面可以礼貌的说“你好”但并没有更加亲密的交往,难得亲近。这点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完全不同。
2. 德国文化:私人空间很重要。企业文化:工作和私人生活完全分开。对于德国人来说工作就是工作,私人生活就是私人生活。在企业当中,人们互相之间只谈工作,私生活很少涉及。
3. 德国文化:严谨。企业文化:严谨并且有条不紊。他们真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纲目,他们一定会按照条条框框去进行应有的程序。
4. 德国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启发人们革新。德国自称创意之国。所以公司里到处都有鼓励人们创新,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标语。
这里我再粘贴一点别人对德国企业文化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德国企业文化与德国社会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必然与该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企业文化受欧洲文化价值观影响很深。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还有,德国人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处理问题,对企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几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则的文化传统。德国企业文化明显区别于美国的以自由、个性、追求多样性、勇于冒险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也区别于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在市场中取胜的企业文化。
(二)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德国企业文化十分强调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这主要体现在注重员工教育,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上。
德国企业普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大众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许多培训点,他们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培训:一是使新进公司的人员成为熟练技工;二是使在岗熟练技工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西门子公司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更为细致,他们一贯奉行的是“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扒梁不断培训而提高的”,因此他们坚持“自己培养和造就人才”。
德国企业在管理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也颇具特色。大众汽车公司除了最高决策层之外,拥有各方面的优异的管理人才。他们以高薪吸纳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科研专家,并为其发挥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西门子公司也特别重视对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他们聘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特别是冲破障碍的能力。二是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三是具有老练的性格,能使部下信赖,富有人情味。四是具有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认为“财富=人才+知识”,“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人才的内涵,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人才则是知识的载体,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所以,戴姆勒-克莱斯勒公枝氏司有一种好的传统,即选拔人才并不注重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注重本人的实际能力。
在尊重人格、强调民主的价值观指导下,德国企业普遍重视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在培训、考察中我们所到的企业,不论是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还是高猛此散依托夫、路特等中小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德国企业文化强调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注重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
德国企业文化体现出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带着这样责任感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事物。企业对员工强调的主要是工作责任,尤其是每一个人对所处的工作岗位或生产环节的责任。
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努力创造和谐、合作的文化氛围。例如,199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大众公司在德国本土的公司经济面临困难,需要解雇2万多名员工。然而,公司的员工在参与企业决策时却表示:宁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工作5天改为 4天,也不要让那些人失业。同类的事情,当大众公司在巴西的分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德国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文化整合。为解决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文化冲突,保持和谐的文化氛围,保证企业兼并重组目标的实现,他们在公司并购、重组时,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后,为解决两国企业在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制定了3年的工作计划,通过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行文化整合。
(四)德国企业普遍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识和注重诚信为本,追求产品质量完美、提供一流服务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
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心目之中。大众公司在职工中树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强调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熏陶,在企业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使西门子立于不败之地。就注重产品质量而言,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非常有代表性。首先,他们认为高质量意识与员工的高素质是分不开的,十分注意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职工队伍,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第二,具有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第三,是把好质量关,严格检查制度,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检查。
通过培训、考察发现,重视产品质量,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是德国企业一种普遍的自觉意识。德国人爱好技术、钻研技术、崇尚技术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德国企业重视客户,注重诚信合作,树立创一流服务的企业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如高依托夫公司提出,“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我们没有‘不行’两个字”。
(五)德国企业文化注重实效,融入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德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围绕企业的具体实际进行。德国企业非常注重实际,他们以精湛的技术、务实的态度和忠诚的敬业精神进行经营。他们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注重实际内容,不拘泥于具体形式,说的少而做得多。除此之外,德国企业还特别重视有效的形象宣传,那些在德国乃至世界各地树起的“奔驰”、“大众”、“西门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时代气息的德国跨国集团的品牌标识,已经成为企业实力的象征。
总之,德国企业文化是规范、和谐、负责的文化。所说规范就是依法治理,从培训中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和对法律条文的掌握,从一点一滴做起,杜绝随意性和灵活性。和谐,就是管理体制的顺畅,人际关系的和谐。负责,就是一种企业与职工双方互有的责任心,即职工对企业负责任,企业对职工也要负责任,企业与员工共同对社会负责。
还有这个你也看看
http://www.lnsgdb.com.cn/news/view.asp?id=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