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历史文化遗址
青州市郝家庄遗址发现4000年前龙山、岳石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岳石文化的遗物,龙山文化是陶文化的巅峰时期,制陶工艺非常精湛,制作的杯子壁厚不到两毫米,在4000年前依靠纯手工制作的年代,简直不敢想象。制陶工艺几乎达到了薄如蛋壳的程度。
㈡ 红安古城、古镇、古村落一览,再现这块红色土地丰富的文化古迹
红安原名黄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至今已有458年 历史 。红安不仅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同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虽然红安建县时间并不长,但是该地却史迹久远,古代建筑遗存丰富。
红安已经发现的遗址遗存可以上溯到东周,目前尚存的古建有宋代桃花塔、元代双城塔、清代吴氏祠等。我这篇文章仅从红安的古城、古镇、古村三个层次,探讨一下中国第一将军县,不仅有闻名遐迩的革命史迹,同样有光耀门楣的古建遗存。
一、红安(黄安)古城追忆
红安县城地处大别山南麓,原名姜家畈,现名城关镇,位于全县正中心,四周群山环绕,红安的母亲河倒水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西北近临金沙湖湿地公园,东北紧倚黄麻起义与鄂豫皖革命纪念地棵子山,南靠着名的风景区似马山和将军城影视基地,是一座美丽温馨的英雄城市。
站在县城西郊金沙湖大坝,或者登上县城东郊标子山顶,举目眺望红安城区,高楼林立,林木掩映,呈现出一派崭新现代 时尚 繁荣的气象。时间型轿往上追溯,这片城区的中央,也曾经有一座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古城。
明代黄安建县和建城,得力于被称为“黄安之父”的黄安籍明代户部尚书耿定向,在他的力举下,朝廷批准划拨麻城黄陂黄冈三地的部分乡里,新建黄安县治,并于县域中心的姜家畈始筑县城。
黄安古城东北起于红安一中西南角,东南到大塘角,西南至老文化宫旧址,西北抵县畜牧局。据古县志记载,黄安县古城布局合理,建筑精美,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城墙呈长方形,城墙外有完整的护城河,城垣周长约四千余米,城墙约高六七米,城墙四角建有魁星楼,城东西南北方向建有四座城门,城楼高耸,飞檐画栋,气象不凡。
古城内部布局纵横两条大街,串起众多街巷,这两条大街昔日叫什么名字我没考证,解放后纵向大街叫民主街,横向大街叫胜利街,东门外的一条纵向小街叫解放街。古城外有三座山岗,分别叫北门岗、南门岗、东门岗,三个山岗的名称至今犹存。
这座古城从明代至今,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饱受战争炮火的摧残,特别是遭遇日寇飞机的轰炸,国民党军拆墙筑工事,建国后拆墙扩城左倾行为,使这座四百余年的古城荡然无存,甚至连护城河也不见踪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下期,我在红安一中读初中,有幸看到过地处北门岗的一段残留城墙,还有县委大院里面的古考棚,县人武部院内的孔庙,县一中的四合院老房子,这些宝贵的 历史 遗存,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我没能考证。
红安是我的故乡,虽然几十年离乡在外,还是隔三差五回来看看。我看到现在的县城,城区由昔日的一平方公里扩大到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由四五千人膨胀到二十多万人。虽然昔日的许许多多地名如今仍然沿用着,但是时代在变化, 社会 在进步。
今日红安,今非昔比,乡愁渐微,新歌嘹亮,古城不见踪影,新城强势崛起,一座崭新现代 时尚 繁荣的城市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红安(黄安)古镇溯源
据县志记载,清末的黄安,县内较大的集镇除县城外,有七里坪镇、桃花镇、尹家河镇、华家河镇、吕旺城镇、黄陂站镇、中和司镇、八里湾镇。当时县内无公路交通,进出货物主要靠倒水河排运,因此临河的七里坪镇、八里湾镇、中和司镇最是繁荣。
民国时期,县内战事不断,集镇萎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县北重镇七里坪遭到“国军”清剿,日寇轰炸,破坏岁判惨重。从这一时期开始,黄安县内有公路交通,集镇的布局也由沿河改为沿路,县南沿河的中和司镇衰退为村,而宋端口河口公路沿线的尹家河逐步发展成后来的永佳河镇。
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红安(黄安)比较大的集镇是七里坪镇、八里湾镇、桐柏集镇、永佳河(尹家河)镇。除此之外,稍微次之的集镇是檀树岗、华家河、桥店、高桥河、西三里岗、凉亭、东上店、詹店、李子塆、桃花、新集、栗子园、漂洗洼、庙咀湾、坐坡店、杜家凉亭、觅儿寺、太平桥。
新中国成了之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红安县内集镇逐步恢复发展,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乎租改,一拨昔日的集镇蜕变成村,一批区级机关驻地发展壮大,县内较大集镇逐渐调整成型,七里坪、八里湾、永佳河、觅儿寺、詹店、华家河、大赵家等集镇凸显于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七大集镇分布南北东西的城镇网络格局。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县北七里坪镇。这是一座百年不衰的明星小镇,镇中的长胜街全长600余米,青砖黛瓦,石板铺地,沿街商铺林立,是为鄂豫商贸中心。大革命时期,这里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长胜街及周边建筑,很多都是红军各种机关住所,那些并不起眼的低矮房屋,曾经居住过后来共和国的领袖人物。直至今日,镇区扩大到倒水河两岸,人口达两万多人,全镇区清一色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示范 旅游 小镇。
说到红安的古镇,还得说说县南八里湾镇。从民国时期到建国后,这里曾经是县内南部的行政中心,一度管辖南部包括八里、太平、觅儿三个公社。这里距离我的家乡觅儿寺不远,我记得镇区有一条明清风格的街道,镇区旁边还建有红安二中,镇区不远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祠,当时的八里湾镇,人口众多,集市繁荣,堪为红安县内大镇。
最后我还得说说我的家乡觅儿寺镇。在红安来说,觅儿寺没有七里坪镇那样显赫,也没有八里湾镇那样古老,却曾经因为一座名曰“觅儿寺”的寺庙而名扬四方,使这座不大的集镇名声大振。我们家距离觅儿寺老街约七华里,我去县城读初中之前唯一去过的“城市”就是觅儿老街,一条长约500米,青石板铺路的老街,留下来我儿时的记忆。
如今,由于觅儿三岔路的崛起,镇政府搬至三岔路,觅儿老街逐渐衰落,以三岔口为中心的红安南武汉北产业新城迅速发展,形成了面积达126平方公里的“城市”,其规模气势有超越县城之势。
三、红安(黄安)古村探秘
红安(黄安)虽然设县只有四百多年,但是人文 历史 悠久,建筑遗址遗迹丰富,不仅拥有数百个红色遗迹,也保留了众多传统民居资源,目前仅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就有8个。
这些传统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不仅成为红安开发 旅游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传承地方文化,弘扬红安精神的新地标。
红安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分别为华家河镇祝楼村、涂湾村、太平桥镇回龙寨村、永佳河镇欧桥村、喻畈村、椿树店村、八里湾镇陡山村、七里坪镇柏林寺村。
祝楼村祝家楼湾依山傍水,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间,历经600多载,绵延23世,被誉为“荆楚第一村”,于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
陡山古村落是鄂东地区明清古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亲笔题书的“开国天官里”。吴氏祠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000平米,内部的建筑、木刻、陶塑、石雕工艺水平颇高,被誉为“鄂东第一祠”。
回龙寨村的石头湾始建于明代,后经历代增修发展,形成东西两湾,但村落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一致,都有青砖前檐、龙形兽台、鼓屏隔扇、厅中天井,它坐西朝东,环山而建,是典型的“马蹄形”“圆椅地”。石头湾人杰地灵, 历史 上曾有举人2人,四品以上朝官4人。
欧桥村刘云四塆先后被《李先念》《宜昌保卫战》等6部电视剧选为拍摄点,招来剧组人员、观赏人群万余人次,于2014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古村落名录。
喻畈村大董家紧邻尾斗湖水库,山青水秀,自然资源优越,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并存的百年古村。
椿树店村程家夏屋塆中建筑都是明清风格,至今依旧保留了原始原貌。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摄制组来此取景拍摄,其中《铁血红安》有不少场景就是在程家夏屋塆中拍摄完成。
柏林寺村是有名的革命烈士村,村民从江西迁居至此繁衍生息600多年, 历史 底蕴丰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年以来兴学重教氛围浓郁。2019年9月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名单。
除了上述8座国家级古村落,红安还有很多古村落藏在深山人未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 历史 原因,缺乏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力度不够,乱拆乱搭滥建现象频现。再加上人口流失,古建筑大多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倒塌、失火等问题频现。
红安古村落遗存丰富,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首先必须提高人们的古遗保护意识,多渠道疏通经费渠道,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古村古建的研究与规划,扩大古村落的宣传力度,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古村落 旅游 ,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 旅游 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使古村落成为乡村 旅游 新亮点,实现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㈢ 跟大家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文化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㈣ 广东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能体现一个地方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它保留了很完整的古代历史遗迹和旧时候的传统习惯。这些历史名村大多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厚重的 广东文化 历史悠久,在广东的历史文化民村中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它的岁月痕迹。
翠亨村
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位于中山市南朗镇东南部,相传,清朝康熙年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边,故名蔡坑。后人见裂兆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称翠亨,沿用至今。
翠亨村从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的设计、装饰到村落文化的形成,展现出儒家礼仪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的渗透融合,是物质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处处体现出香山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
歇马村
歇马举人村人杰地灵。明、清时期,村上培育出600多位功名人士,其中,举人级以上有280多人,九品至二品官员有280多人,成为闻名遐迩的“举人村”。
歇马古村建筑布局匠心独运,村场巷道扇状展开,百年老宅鳞次栉比,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古村落。乡民在锦江河畔曾竖起200多块功名碑,还有皇帝赐赠的敕命石刻,八大功名旗杆夹尤引人注目。教子地台、励志园遗址、六大雕梁画栋的祠堂、烈马雄风、烈女碑和五公庄园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塘尾村
塘尾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境内,于宋代立村,是一个李姓宗族村落。塘尾古村占地面积39565平方米,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祠堂21座,民居268座,古井15眼,书室19座,围门4座,谯楼17座,水塘6口。
塘尾村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围前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着村落和村前的千亩良田。围墙上开东、南、西、北四个围门,附设17座谯楼,加上村中的独立谯楼,共计28座,按照二十八星宿的名称来命名。古村的围墙、围门和谯楼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南岗古排村
南岗千年古寨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往往是前面的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其房舍,普遍分住宅、谷仓、柴寮等三种类型。
住宅大部分是二层楼房(称吊脚楼)和平房。一般以三间为一单元,住一户人家。而村内的房子多数建于明清时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砖,屋顶盖瓦,四檐翘角,普遍高度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瓦檐伸延到门口一公尺多长,再从楼板伸出一公尺,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木条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阳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风格独特的吊脚楼(其实没有脚)。
大岭村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莲花山西南面。大岭村因位于番禺菩山脚,古称菩山村,整条古村坐北向南。
现保留古代建筑的民居为数不多,但整体村落结构和主体建筑未变,如有480多年历史的“显宗祠”,内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灰雕等艺术品。此外,还有“大魁阁塔”、“龙津桥”、“玉石桥”、“贞寿之门”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
每逢端午节,大岭村举行龙船竞赛活动,古朴的民风、民俗仍然存在。这些点、线、面的信碰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的民风、民俗传递大岭村从南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前美村
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西北部,隆都镇中部。前美村东与后沟村接壤,西与后溪村相望,西南与前溪许村相连,鸟瞰全村,形如卧蚕。
前美村传统独特的潮汕民居建筑群,历史悠久,古风独存,古朴典雅,规模宏伟,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令人震撼。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称,始建于清同治十年的“陈慈黉故居”,几乎是全国最大“中西合璧”的侨居建筑,其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精美大气,令人叹服。而始建于康熙末年的“永宁寨”,更是一首美丽的建筑史诗。
碧江村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宋代建村,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方言同音字改称碧江。
碧江由于文化和商贸发达,一代代文人和儒商在碧江营造出连片考究的古建筑群,祠堂林立。至今整体格局仍较好保存肆坦租,现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仍有20余处,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有省处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如金楼古建筑群、职方第、泥楼、慕堂苏公祠等。
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是珠三角地区具代表性的民居群,包括藏书楼、书塾、祠堂、官员宅第、普通岭南民居等多种用途的古建,为研究明清两代岭南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相当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石塘古村
石塘古村坐落于韶关市仁化县离世界遗产丹霞山西北20公里的一处美丽的小盆地中,有640历史,占地总面积15公顷,现有人口3400多人,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市范围内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风、古韵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村落。
自立村
自立村的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
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
南社古村
南社古村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有着农耕和侨乡双重文化特点的村落,以谢氏家族为主。其古建筑群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水乡特色,每一民居都单家独户,称“家庙”,“家庙”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条小水道。
“家庙”建筑多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式建筑,楼为歇山顶,檐下如斗拱,门额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上百间民居错落交织,在密集的树丛中闪现着古典的韵味。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还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珍贵依据。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有资政邸、百岁坊、百岁翁祠、谢氏大宗祠等。
㈤ 你家乡有历史文化村落吗它还好吗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历史穗纳文化村落------大派罩地湾遗址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在时代跌宕中孕育的文化千千万。俗语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中国大到省份,小到乡镇似乎都有历史文化的足迹。
1958年在甘肃省秦安县邵点村发现了距今具有7800-4800年的大地湾遗址。由于时代以及经济的限制,到1978年甘肃省文物工作者才对其挖掘,挖出陶,石、玉、骨、角猜羡没、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发掘房址241座,对探索中华古代建筑群布局和原生面貌具有深远价值。灶址104个、灰坑和窑穴321个、窑址35个、墓葬70座、壕沟9条。几乎覆盖里旧石器时代的屋舍建筑,农业种植,艺术发展等诸多领域,它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新思考。这对位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探索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大地湾遗址使中华文明有迹可循。我们天水被成为“羲皇故里”,我们口口相传我们的祖先是伏羲女娲,很多人都以为是神话传说,而大地湾遗址的空间和时间与该时代双双重合。而大地湾遗址成熟的农耕文明,也为伏羲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大地湾遗址不仅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人们栩栩如生的生活画卷。
㈥ 中国的古代遗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遗址非常多,数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举10个最着名的作为代表。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焚毁。
西汉南越王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国少数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宫殿,距今已超过1000年历史,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高句丽皇城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2000余年,尸身不腐,被誉为“考古界的奇迹”。(马王堆并非干尸)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中国惟一具有1000年历史的学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493年,集合历代皇朝的佛像和书法摹本,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㈦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邕宁顶蛳山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等。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距今10000年到12000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邕宁顶蛳山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等。
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火候很低,质地粗糙,纹饰简单,代表了陶器刚发明不久的技术水平。出土的石器有打制的也有磨制的,在文化层中还发现了最早的栽培稻遗迹。
2020年12月,“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件微型鸟雕像”入选美国考古学会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件微型鸟雕像距今1.35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雕塑,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提前了8000多年,成为继出土8万至10万年前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及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该遗址又一重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