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系统的掌握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卖大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悄中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中运竖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㈡ 如何系统学习经济学
入门级教材:首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作逻辑,语言非常生动,思维很清晰,而且梁小民教授翻译的水平也很高,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英语水平比较好的读者,也可以直接阅读英文教材,难度不高。极力推荐。
其次可以看国内高鸿业教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册),这本书基本上每三五年更新一次,基本上把经济学所有的知识点都很全面的介绍了,而且有最新的经济理论进展。这套书的最大特点是,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更适合从零开始的人,初步基础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的一些考试,这本教材是经典。
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经济学》独树一帜,没有区分微观和宏观,将经济学一气呵成的写下来,大家手笔,不愧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家。可以作为经济学初级阶段的补充。
提高阶段:主力推荐范里安教授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这本书有一些基础数学知识的运用,基本上不难。特点是把微观经济学从初级的经济学思维认识提升到有逻辑的推理阶段,可以有一些模型思维。是不可多得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也非常不错,尤其是里面的案例和习题,是巩固经济学必不可少的练习。
国内教材推荐北大平新乔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语言很凝练,平教授多年讲课的心得和与学生互动的结晶,值得一看。
宏观经济学推荐杰佛里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这本书把宏观经济扩展到一个更加全面的领域讨论,放眼全球经济和各国经济互动。有数理模型,但是很简洁易懂。
高级阶段:也分微观和宏观两类。高级微观有范里安的《微观饥好樱经济学》和马斯克莱尔、温斯顿和格林合着的《微观经济学》,这时候经济学基本上就和数学没什么太大差异,基本上都是公式、公理的推导。范里安的高级微观经济学难度稍微低一点,马斯卡莱尔的微观经济学应该是目前最高级的教材,没有之一,如果能把这本书给吃透了,微观经济学就彻底搞透了。烂丛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比较受欢迎,还有布兰乍得的《宏观经济学》,内容袜核基本差不多,但是描述逻辑稍有差异。
从上面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环节读完了,那么经济学自身的内容没问题了。
建议,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适当地学一下计量经济学,比如伍德里奇的教材就不错。如此一来,既有经济学的思维,还有计量分析的工具,遇上经济学问题,才能用理论和数据结论说话。
㈢ 如何学习经济学
大家对经济感兴趣,觉得好开心啊……父辈们觉得我们经济系都是虚拟的,不靠谱%>_<%
经济学和金融学是有区别的。Economy和Finance,后者里面包含财务分析、会计、各种报表分析和公司财务管理;经济学则是运用各种数学等其他的工具,去分析和计算微观、宏观的经济问题。
1,学经济学必须学好两门基础课程:微积分和统计学。了解基础即可,国内把这两门学科妖魔化,弄得死难死难的但是严重脱离实际。
微积分能做到两次求导,算是基本要求;统计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如何查正态分布表,知道什么叫做小概率时间,诸如此类。学会用excel和spss这些软件的基础。
2,具备经济学常识。也就是经济学基础,分为微观和宏观。现在主流经济学无非就是克鲁格曼,或者曼昆的经济学教材。我本人学的是曼昆的。除了这俩个哥们,McHill出版社也请了几个名教授,他们倾向于古典经济学派。
这个也真的就是一些经济学常识,微观从机会成本到知道交易的重要性等等;宏观知道什么叫周期,什么叫菲尔普斯定律云云。
3,学经济学基础的同时,了解一下什么是货币银行学。知道银行怎么来的,了解中国的银行架构,知道什么叫银行同业拆息等等,都是一些基础常识。
4,学习基础会计。学一些基本报表、会计原理。认识很多大陆学生闹不明白debt 和 credit来来回回地折腾。其实学习英文课本,不要去扣那些大陆教材的字眼会比较好。就说debt和credit这个最简单最基础的……在古希腊语里面,他俩就是“左”和“右”的意思,我的钱到了你的钱包里,自然就是一出一入嘛~~看到很多大陆名校的实习生,贷方、借方的各种绕来绕去……
5,经济学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就是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在介绍历史的基础上,加上微积分、统计基础去分析与学习各种计量模型。这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例如给你一个城市过去三年市中心等各区域的房价,分析趋势与原因。同时计量也算是论文的必备工具。
6,公司财务管理基础。这门课和中级会计很像,但是更趋于实际一些。最好和中级会计一起学习。计算未来价值、过去价值,债券、股价,一个公司的股价为什么会涨?会跌?都是这门课解答的。
7,中级会计,就是会计2,不但要认识报表,还会做和写报表。在过程中肯定就会涉及到公司的价值、市值、债券、股票等等,再往下就是高级会计了。
8,中级微观。运用计量、微积分等工具,去分析微观经济的驱动力,什么因素会导致微观经济的变化。也就是经济体里面那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与个体经济活动。
9,中级宏观,要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到每一个阶段,什么促使经济发生了变化。例如金融海啸、经济大萧条。各种经济学派的前因后果,学会什么叫做经济周期,等等。
往下就不细说了,什么组织行为学、中级公司财管管理、工业研究管理等等。
以上学科,结合实体经段腔济,例如为什么黄金会涨:
a,供需关系(微观基础),黄金是作为保值的特殊产品进行交易,买进黄金更多会因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或者作为实体经济对冲盘(货币银行学)。当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时,排除外因的假设下,对黄金的需求会增多,金价涨。反之亦然。
b,对冲盘操盘(宏观基础),当美国量化宽松的时候,试图刺激生产与出口,增加就业,但是这就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危机(菲尔普斯定律)。美国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三度量化宽松大量资本涌入美国(公司财务基础),纳斯达克天天是历史新高。但是,一旦调整期结束,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外加企业重组结束(中级会计),资金外流,黄金作为对冲盘会猛涨——这也就是报刊杂志天天报道的“未来金价和美国经济走势成反比”的因素之一。
c,石油与黄金的资金流向观察。石油也是非常稀有的资源之一,但是买卖石油一般都是期货买卖。当制裁伊朗的时候,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石油与黄金同时上涨!!!现金流大量流向期货市场,接下来呢?石油还在涨,你说金价是不是就下跌了?(计量经济学)
发现没有?!刚才介绍的时候大量地提及英文书籍和西方教育。切记!!!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西方的学问,强烈要求与建议买英文原版书籍!!!特别是学习微积分、统计这些超级基础、简单课程时用英语,难点变成了英语。四个月下来,你的词汇量会激增的!!!再往下学习会计和经济学基础的时候,就好像看小说一样了。特别是曼昆的课本,出了名的深入浅握升衫出。等要学习中级会计和微观、宏观等专业课的时候,你的英语也就彻底无障碍了。
不管是BEC、CFA还是ACCA、笑销HKiCPA,亦或是任何相关的考试,清一色英语考试。想学好经济学,英语可以从基础学科到高级学科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个是必须度过的难关!(忘记和鄙视损人不利己的四六级吧!)
对于创业,就一句话。2分靠能力,8分靠关系!不是那种富二代官二代的关系,而是自己的情商EQ的培养。团队精神、社会实践、积极的心态以及需要磨练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过程不会好受的……但是一步踏过去了,回头看就觉得小菜一碟。保持良好的公关关系,天天挂着微笑待人,这些才是创业的基础。
学经济,我还记得系主任在我第一节课上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实关心。
总而言之,刚才说的基础学习的过程中脱离不开实际。这也是学经济的核心。
洋洋洒洒几百字,希望能帮助你!
㈣ 如何系统的自学经济学
问题提的有点笼统,毕竟经济学的分支和方向比较多,对数学的要求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要想在经济学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数学的功底很重要!一个例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大部分都有很好的数学背景,有的甚至是数学家出身。 一般情况下,学习经济学得先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至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面,推荐你先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和美国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本的知识体系是一致的,但各有特点,也很好懂,比较容易入门。接下来为了完善你的知识体系,推荐黎诣远主编的《西经》还有美国人平迪克、费谢尔等人编着的宏、微观经济学,这几本属于中级教材,中间侧重于数理分析,并且那俩外国人编着的另附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还想发展的迹纯运话,强烈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康平教授编着的高级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武教授是学数学出身,思维很严密,呵呵,这些教材都真正读懂的话,建议你在搞艺术的同时抽时间直接去清华考个研究生玩玩! 刚开始会感觉看天书,但过个一年半载的时候再拿起书本,肯定会有种惊喜的感觉,坚持就是胜利裤旦,希望你痛姿梁并快乐着走完一段让自己欣慰的时光!
㈤ 如何系统的自学经济学
学习无外乎看书、思考、做题,没有捷径可走。
对于微观经济学,流行的几本经济学教材是都需要看一下的,然后确定一本精读,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都是经典教材,各有利弊,高鸿业的书更适合考试,萨缪尔森和曼昆的书更有利于训练经济学思维。
记住:多做题!现在有很多培训机构出了微观经济学配套学习资料,可以入手作为辅助。
对于宏观经济学,除了经典教材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和曼昆的教材要认真看完,认真做题,平时还要多看宏观经济评论,燃判训练宏观经济思维。
训练经济思维:这方面多看多想,有几个方面需要多接触。
一是媒体,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没事翻翻。
二是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经管之家论坛都是非常大的交流论坛,非常有助于开阔视野。
三是一些大牛的书,例如张五常的《经济分析》、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周其仁的一系列分析等等。
四是比较好的公众号。主要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经济学门槛低,千万不要被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忽悠了。
辅助性知识:经济学毕竟是研究经济社会的学科,需要对经济结构必要了解,一些常识性的教材需要翻看,例如商业银行学介绍桐段乎金融市场结构,财政学介绍几本的财政运作知识,统计学介绍如何分析数据,会计学介绍企业财务方面知识等等,有时间都需要了解,有助于理解经济学课程。
经济思想:再有兴趣者,可以翻看《经济思想史》,了解一下历史上着名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如何演变的,对于当今的经济学主流又什么影响。
其实经济学界真正影响潮流的思想并不多,很多大牛的经济思想影响至今,例如凯恩斯主义虽然被批评,但目前前沿经济学新凯恩斯综合派仍然有重要的地位,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提出几百年了,到目前关于市场和政府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总之,学习经济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本文能提供一个大致的学习思路,但具体过程还需要各位有志者付出时间和精力,关键是坚持学下去。学了这些其实还只是经济学入个门而已,经济学博大精深,各位且学且珍惜。
经济学基础理论推荐阅读书目
初级理论(入门):
1、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八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中级理论(较深入):
1、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克鲁格曼:《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5、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6、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7、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有关现代经济学来源的部分经典着作: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简称《国富论》),商务印书馆, 2005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李嘉图着作集),商务印书馆, 2005
3、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2005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2005
5、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5
经济思想史相关部分经典着作:
1、罗宾斯:《经济思想史:伦敦经济学院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商务印书馆, 2005
注:
1、关于这些书目的版本和出版社,不一定拘泥于以上所述。但是版本越新,所含知识越丰富,越成熟,差错越少,出版社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等比较专业。
2、我为什么没有推荐“政治经济学”或者《资本论》?原因是:严格来说,政治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古典经济局悉学家都把经济学叫做政治经济学,自马歇尔后统称为经济学,现在来看,政治经济学实为古典经济学。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学特指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他的代表作是《资本论》,之所以没有推荐他,是因为太厚了,经济学专业没有几个通读的,如果想读也是很好的,建议不要读中央编译局翻译的,读王亚楠翻译的。
㈥ 如何学好经济学专业…!
学好经济学并不容易。
就这门学科来说,存在很多复杂难解的地方,比如一是大多数重要的基本理论都有假设前提,而且这些前提铅咐世未必符合生活实际。特别是目前流行的主流市场经济理论以“理性人”为前提,完全不合人性现状;二是经济学理论不断在发展中,每年都有因理论创新诺奖出现;三是它的辩证性。你很难想象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经济学家可以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四是它的适用性,不同经济治理体系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如不同国情照搬西方经济学未必行得通等;五是这门学说涵盖经济领域的广泛性,使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支撑。也就是说,你要想把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全面学精通,等于上述专业课至少都要掌握主要内容。所以,学习经济学,建议不同目的的学习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整体上,建议学习者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学习一些简易读本,如《18岁要读点经济学》,从中明白经济学是干什么的、基本原理(十大原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什么、什么用、日常怎么用等。
(二)先掌握框架到具体内容。用思维导图,把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画出来,然后基础理论系统学习,专业理槐肢论挑重点学习。
(三)从原理到专业。倒T字学习法,先打好基本理论基础,再“砌墙”即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拔高。
(四)从理论到生活。每学一个理论内容,建议都要结合具简缓体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照。
(五)注重培养经济学素养,把经济学转换为个人思维。就是说发挥”知识迁移“作用,让知识效益最大化问题。比如十大原理中,”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可以帮助你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你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可以帮你建立正确的取舍观;”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可以让你明白在运用自己的时间、资源、财富增加投入时,那些是值得的,那些是不值得等。从某种程度上,经济学更重要的不是让你赚多少钱,而是让你学会更好地去生活的学问。
㈦ 什么是经济学如何系统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人们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国民经济运行、经济管理、资源有效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它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经济史学等学科。
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较为完善,相关的理论和学派很多。学习主要是了解各学派的经济理论及模型(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也是必要的),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并通过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等;最终达到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学的门类也不断增多。目前,在我国,经济学已如笑形成门类、分支众多的的经济学科体系。其中,有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学科;有研究部门经济活动的学科,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有研究再生产过程某一环节的学科,如消费经济学等;有研究微观经济活动的学科,如企业管理等;有研究国民经济活动核算和分析方法的学科,如会计学、统计学等;有研究经济计量方法的学科,如经济计量大胡学等;有研究特定领域经济活动的学科,如国防经济、人口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有研究国别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学科,如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有研究经济史的学科,如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等。
你可以先学习经济学的一滚橡拦些理论基础知识,然后选择一两个分支学科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如果在某一分支学科方面有所成就很不错了。
㈧ 如何系统的自学经济学
如果你真要系统学习的话,读课本吧。最主干的东西就是原理、微观、宏观啊。原理的话看曼昆,微观和宏观就看CCER考研那几本参考书。中级微观和宏观里会用到一点点数学,你如果大学没学过高数的话可能得补点东西。有了这些的话其他的就隐空盯是看你更喜欢什么细分领域,然后挑着看点东灶和西。比如喜欢金融的话可以看点会计、公司财务、投资学啥的,或者偏宏观点的货币银行学之类。如果你喜欢经济思想史的话,另一层楼有个答案写的很好了,那些经典读物都可以去看。其他的像什么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之类的领域,就是经济学专业的也不一定懂,你如果感兴趣的话,找同名教科书来看一般问题不大,能看老外写的就不看国产的。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学的学术是怎么做的,那你可能首先需要补充一些计量经济学知识,你得知道跑回归估计参数是怎么回事。这个你可以看伍德里奇的书。如果看不懂,学点的概率统计。再往下就是高级微观、宏观、计量,这里面数学很多,脑洞很大。虽说这玩意很没意思,但却是踏入经济学术之门的第一步。如果你抱着强大的兴趣把这些也啃完了,那么你大概能看懂大多数经济学最前沿的成果了(当然是在可以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如果你没学过三高那基本上你连要参考啥都不知道)。要是你真的凭兴趣纯自学走到了这一步了,那你亏敬一定对经济学是真爱,千万不要浪费你的天赋,去读PhD吧。
㈨ 经济学专业究竟如何去学怎样才能真正掌握它的学习方法呢谢谢
学习方法好多好多~我全都给你~自己找合适的吧~真心希望可以帮助你~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运禅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睁汪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旁早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回答者:左逍§右遥 - 魔法师 四级 3-11 10:57
--------------------------------------------------------------------------------
漫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