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策法律、政治统治、国家体制等也属于上层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
辩证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面对辉煌的文化成就,我们应辩证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各王朝文化繁荣与前代文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当朝而忽视前朝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二是要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不要只见中国文化外传对世界发展贡献,而忽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三是要正确认识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不要只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忽视上层建筑及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能动地影响社会存在。四是评价历代思岁迅想家、文学家及思想主张和作品的社会地位、影响,既要注意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更要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评析。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人的思想、主张和作品,都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待中国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将其发扬光大,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饥差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乎肢此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的封建等级观等。
Ⅱ 齐国最具代表的古代文化是什么
齐文化,齐国文化是齐地文化的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通常所说的齐文化是指齐国文化。齐文化主要继承姬周文化。战国时各地诸侯相争,使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但齐文化还是保留了较多的周文化因子。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着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而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Ⅲ 古代有什么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有很多,文学上有唐诗宋词、国风、楚辞、赋和散文、元杂剧等等。艺术上有织绣、时装、图腾、丝绣刺绣等等。
1、先秦文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继《诗经》三百篇之后,在我国文学史上放射出万丈光芒的诗歌就是“楚辞”。“楚辞”主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着书的风气大盛。我们习惯向来是“风”、“骚”并称的,“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磨旁,代表楚辞。
2、两汉文学,赋和散文都很发达。东汉产生了文章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赋和散文。两汉历史散文达到高度发展的阶段。主要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
3、唐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二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宋词的思想内容不及宋诗丰富,艺术上却表现了更多的创造性,对后来词家的影响也比唐五代词大。
4、宋代的散文、诗、词,继承唐五代的成就,继续有所发展。话本瞎含橡、戏曲、说唱文学更为元明以来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一直影响到明清的许多古文家。
5、元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的武装起义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映在元代文学,特别在杂剧和民间文学里的主要内容是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对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反抗。它不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鼓舞了广大人民反对元朝统治的斗争。元杂剧是在我国深厚的民族艺术基础上,直接受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6、明代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等着名作品,是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再创造而成的。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7、久负盛名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遥远的欧洲,给西方人带去了美丽、尊贵与荣耀,而那些有着精巧美丽花纹的丝织品,洋溢着中国人在丝织业方面的智慧,让后人充满了对那个年代的中国织绣人的种种遐想和敬意。
8、中国是蚕丝的故乡,也是丝织刺绣的发源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距今5000年的良渚、红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织布的原始工具,也发现了麻的织物残片,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织造生产。
9、中国古代的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帝王们自称为龙,按照龙凤的对应关系,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凤比凤了,所以龙凤图案慢慢成为皇家服饰上专有的图案了。
(3)什么的古代文化扩展阅读
1、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点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初步拟订的课题包括: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与社会、汉字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环境的变迁、农业和牧业起源、手工业的发展、城市起源、战争与文明起源及王权形成的关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等。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古象雄文献分布零散、内容庞杂,给翻译和整理它们带来了巨大的老派困难。同时,优秀的翻译人才也十分匮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汉文,还必须了解古象雄的历史。这些都导致我国对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Ⅳ 我国的古代文化
按照年代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由此判定,1840年之前,称为中国古代。依次为基点上溯至史记所记载的夏商周时期,期间所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其内容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经济、科技等等。也可按照朝代细致划分,如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
文化的各个历史时期
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友并兆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好租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蔽圆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发展引领了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响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7.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着作相继问世;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Ⅳ 齐国最具代表的古代文化是什么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和主体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齐文化的源头是尊贤上(尚)攻,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思想。主要分为在军事是富国强兵,思路上不拘一格,注重经济的发展,在礼仪方面将就简单实用。是一种重利的文化。
鲁文化的源头是亲亲尚恩,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思想文化。注重礼节,是儒家文化的前身。更注重与社会礼仪。是一种尊礼的文化。但是实用性不强。传统的文化是仁,礼。注重人伦,纲常,宗法,秩序稳定。
齐国兵学独树一帜,其他各国无与伦比。孙子集其大成,着成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兵典——《孙子兵法》。
在科学技术方面,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成就也多出齐鲁。鲁班不仅是能工巧匠,被尊为土木工匠的祖师,他也是一位发明家。传说锯、伞等是他发明的。
在天文学方面,齐人甘德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天文着作与魏人石申的着作合为一本,叫《甘石星经》。二人各有所长,但总的看甘氏早于也高于石氏。
在地理学方面,邹衍的大九州说,虽是由近及远、“由小推大”地推测加想象推出来的,但征诸后来的地理发现,不能说他不是一项科学的推测。同时,他深观阴阳的变化,作“五德终始”论,也是有天文学深厚基础的。
在医学方面,神医匾鹊——秦越人出于齐地郑阳,在当时也是无人可与他比肩的。
五岳独尊;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孔子故裏--曲阜;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等。
Ⅵ 古代文化包括什么
古代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
1、古代物质文明又包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科技创新(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青铜器的冶炼技术等)、物质的积累。
2、精神财富则又包括:语言、文字、各种艺术形式(如喜剧、书法、雕刻等)及宗教等。
Ⅶ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哪些
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3、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
昆曲、湘剧、京剧、豫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8、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
9、汉字汉语
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11、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
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15、民风民俗
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
16、衣冠服饰
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汉族传统服饰 汉服
17、四大雅戏
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
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20、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21、传说神话
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灵、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23、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戏曲”
戏曲“四大声腔”
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
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
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
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
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
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24、中国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Ⅷ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有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国传统文化有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为历代儒客尊崇;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Ⅸ 古代文化指什么
古代文化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
1、古代物质文明又包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科技创新(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青铜器的冶炼技术等)、物质的积累。
2、精神财富则又包括:语言、文字、各种艺术形式(如喜剧、书法、雕刻等)及宗教等。
Ⅹ 什么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被中国广大人民接受的,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主要包括: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