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一、桐姿作为一个中陆橘国人,对传统节日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一种遵从,也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种确认。利用传统节日,密切与家人的关系,增进与亲友之间的感情,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不忘自己在整个家族中应尽的义务,增强所属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二、为了传承好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政府部门有义务引导社会民众重视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不仅要放假,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一些庆祝或纪念性质的活动。对于生活态度越来越随意的当代人来说,增强节日仪式感是非常必要的。新闻媒体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工作。传统节日的过节气氛要不断强化,要知道让全民共局悉绝度传统节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共识感和凝聚力。
‘贰’ 从民俗角度谈谈如何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
1、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
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
2、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
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
‘叁’ 传统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既需要金钱的资助,也需要有心的保护。
传统的民俗文化大多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开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都会消失,到时候我们的民族会失去一部分自己的信仰的根基。
传统民俗文化要有专门的保护与传承机构,在研究的基础上再加以开发,以期在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娃娃抓起,提高认识,投入人员,弄出特色,不单纯追求效益。
不久前,在甘肃庆阳举办了一个香包民俗文化节。节日期间,这个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大打文化牌。但来自兰州市的游客鄢先生却表示不会再来了,因为他在节会上花了上百元买了几个做工精致的香包,回到兰州后却被内行人告知这些香包都是机器生产的,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 “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同经济发展的一个矛盾,”西北师范大学民俗学教师王贵生说,“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如果保护不到位,原汁原味的文化就会变了味道。” 商业化开发与原汁原味 庆阳市副市长戴炳隆介绍说,庆阳民俗文化底蕴丰厚,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和民歌堪称“五绝”,庆阳由此获得了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等荣誉。 庆阳的传统民俗文化一度遭遇传承危机,一些“绝活”面临失传。为振兴民俗文化,庆阳市开始走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从2002年开始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目前从事香包刺绣文化产业开发的已有5万多人,有30多家民俗艺术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香包节以产业化运作的方式使当地传统民间文化形态得到了完整的存续和保护。 王贵生表示,从保护和研究的角度来说,学者更希望原汁原味的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虽然文化变迁是历史必然,但文化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不能丢掉最具典型特色的东西,否则将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其原本所承载的一些内容必然丢失,这不仅会对传统文化造成损害,最终也影响到基于某类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市场空间。 “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保护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与商业化开发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兰州大学文学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说,“虽然二者存在一些矛盾,但可以通过‘车走车路、马走马路’来解决。” “拿香包来说,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时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而现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寓意也拓展为给小孩祈福、给老人祝寿、替男女传情等,可以按不同物件、不同节令、不同场合制作出不同的香包。这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柯杨认为,机器制作是时代特征,因为市场需求大,手工制作来不及。“但不容否定的是,最具价值的仍然是手工制作的产品。机器制作的可能更加精美,但都是一个模式,而手工制作的最大特色是每件都有特色,于其中凝结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柯杨认为,这是文化鉴赏的“返祖”现象,具有精湛手艺的人占领的是高阶市场,这种趋势说明市场具有“大浪淘沙”的功能,有利于民间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国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喜气洋洋过春节、张灯结彩过元宵、怀乡祭祖过清明、纪念屈原过端午等各种节庆纪念活动。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净街、锦鸡源庙会、纪念文天祥诞辰节、乡村皮影戏、民间剪纸;粤港地区的舞狮、舞龙灯、逛花市;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节、跳虎等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在今天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新理念。
要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时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队伍。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俗文化的专业工作队伍,在加强配备、合理使用、精心培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民俗文化发掘的行家里手。
三、巩固阵地。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文化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对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褒扬新风尚,鞭挞假、丑、恶。
四、发展经济。
当今社会,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最高层次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要提升地区的品位,提高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通过创意因子,把发展文化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突破口。比如说香包,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时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现在则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寓意也拓展为给小孩祈福、给老人祝寿、替男女传情等,可以按不同物件、不同节令、不同场合制作出不同的香包。这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没落的趋势,并不是不可阻止的,只要人们做一个有心之人,何怕此事不成,我们要力挽狂澜,尊重和发展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再度让它发扬光大,让它不断的传承下去。
徽县县委、 *** 充分发挥 “陇上江南”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路子,大力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巧打民俗文化旅游牌,不断做大做强民俗文化品牌,利用一年一度凤凰山上农历三月三举行的传统庙会时机,首次举办了徽县举办凤凰山民俗文化节,大力宣传徽县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展示徽县秀美山川,不断扩大徽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两年来,徽县县委、 *** 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化城市的总体规划,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打造凤山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起凤山植物园栽植了各类花草树木,让其成了城区群众的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进入三月份,凤山公园内各种树木吐绿,百花盛开,吸引了城区群众纷纷到公园内踏春赏景、煅炼身体、休闲娱乐,尤其在晚上,山顶广场各种霓虹彩灯闪烁,溢彩流光,越来越多的群众山上尽情跳舞锻炼,观赏城区夜景,也可以说凤山公园成功了徽县城区群众的“后花园”。在凤山公园内环境越来越优美、设施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徽县县委、 *** 决定今年在凤山上举办了本次民俗文化节。 凤凰山民俗文化节期间,徽县在凤凰山顶广场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演出活动,有传统民俗活动舞狮子、打腰鼓等,又现代节目的舞蹈、歌曲等,表演现场被观众围得满满当当;举办的秦腔表演受到了中老年观众的青睐,早早便来到现场,等待演出;举办的民俗摄影展、书法展更是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对展出的反映徽县秀美山川、风土人情的一幅幅照片赞不绝口;举办的奇石、绢塑、山核桃工艺品以及银杏、核桃系列产品、世纪金徽系列酒等系列农特产品展览,吸引了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在山上设定的徽县小吃上,各种特色风味小吃应有尽有,游客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吃,边吃徽县小吃,边欣赏凤凰山上的秀丽风光,心旷神怡。
准备到农历三月三了哦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端口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三月三”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 *** 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区放假两天,与周末凑成4天小长假。
2016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放假时间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因为今年“三月三”放假时间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补休,凑成4天小长假。
湟源县传统“四月八”庙会:申中乡庙沟村农历“四月八”庙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近年来,湟源县以打造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初步构建了以丹噶尔古城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旅游、以日月山和宗家沟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旅游、以西石峡“农家乐”、申中(庙沟)赛马、庙会为载体的河湟乡村文化旅游等系列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四月八”庙会不仅仅是湟源的盛会,也是海东、海北、海南、西宁等地区的商业盛会,庙会不仅规模巨集大、形式多样,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展示的总汇。庙会当天,会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祈求县城五谷丰登,群众家庭幸福。宗教仪式结束后,还有群众逛庙会、看赛马、看文艺演出,品尝凉面、凉粉、酿皮等特色小吃,进行土特产品交流会等活动。
‘肆’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
2、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培养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4、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发展观,规范言行,以实际行动做
第一,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该继承的继承,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第二,通过文字,影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第三,基础教育里面多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4) 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古为今用,符合时代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伍’ 如何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1、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确实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对于传统节日,立法者饥芹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根本的。
2、传统节日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得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最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主题、固定的形式。它的形成,除了民众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也非常重要,他的兴衰也许是由历代的政府提倡和反对决定的。就看政府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节日文化里面应该有什么东西,不应该有什么东西。
3、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其实,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
4、传媒应该有系统地笑肢野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碰喊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的事情。
5、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我们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陆’ 在现代社会中,怎样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上,应注重对传统节日所有权的保护。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传统节庆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结合也备受游客欢迎。春节期间,各式各样的庙会吸引人们走出家门观赏演出、购买年货、祈福祭拜,表达对新年的希冀。
中秋佳节的诗会、赏月、放灯等活动,表达对阖家团圆的美好希望;清明节人们除了祭祀先人外,也会踏青插柳,体验乡野之乐。在节庆活动中,祭祀仪式、巡游、餐饮、祈祷字符、庆典爆竹、戏剧舞蹈、雕刻绘画等形式,都可以转化为供游客参与体验的文化旅游项目。
让游客在参与节日娱乐活动过程中提升旅游体验,近距离体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自然遗产的了解与认同。专家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游客对旅游项目体验性、文化内涵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
节庆活动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契合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更应挖掘好节庆文化的“宝藏”,为旅游产品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不少地方,传统节庆文化与当地的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让地方特色文化更生动地展现出来。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除了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踏柳吟诗、射箭、打马球等当地流传的节日活动。
体现了北方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中秋节,除了多数地方的祭月、赏月、拜月活动,有的地方挂灯笼、猜灯谜、舞草龙,在北京传统里,拜兔儿爷是最有特色的中秋习俗,部分地方还有“走桥”的习俗。
在我国广阔的地域上,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更是赋予了民族节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云南,彝族有火把节、插花节、赛装节,白族有三月街节、开海节、绕三灵,傣族有泼水节、送龙节,多元民族的特点让云南的节庆文化格外异彩纷呈。
随着当地旅游发展和节庆文化宣传,这些活动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百年的传承中,这些节日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强挖掘、整理、普及和传承。
让民俗文创产品走进现代生活
当前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创面临着形式单一、同质化等问题,旅游市场的热度让商家重消费、轻文化,包装豪华的月饼、粽子或景区售卖的低端、相似的纪念品遮盖了应有的文化价值。人们的审美需求、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对民俗文创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民俗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节日等民俗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节日饮食、节庆仪式、节庆物品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人们的生活方式已与古代农耕时期大不相同,传统节日的文化语境发生改变。
要创新性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就要寻找其与当代社会的结合点,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将节庆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这也更需要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创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创产品,努力打造我国的民俗文创产品品牌。
‘柒’ 传统节日文化该如何传承与创新
传承中国的节日文化,我们应该要树立正确的节日观念。节日是团聚、喜庆、祥和和敬老爱幼,我们应该将其从家族文化传统中引向社会,从而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培植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对吃的习俗,需要优化,不要把节日仅仅当作吃喝豪饮的日子,节日应该是在于增进亲情友好,满足人的感情需要,把文化方面的丰富底蕴和内涵充分发挥出来。要继承和拓展节日的多项功能,特别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通过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使自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弘扬中国的节日文化,应当注重形式的创新,必须对原有的传统进行加工和改造,提取它的精华部分,增添新的时代元素。一方面要强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提倡诚信正直,尊老爱幼,重视血缘关系和亲情凝聚;另一方面则要随着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吸收和融合外来节日中的热闹、谐趣的成分,注重交往交流和人文关爱。传统节日的某些习俗也应当有所改变,除了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样的简单形式之外,具有新意的文化活动应当成为节日的主潮,比如我局近期开展的包粽子比赛,春节我们也可以举办毛笔手写春联比赛,中秋节可以举办“月圆人圆两团圆”摄影展等等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在节日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
‘捌’ 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传承
1、政府及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临唯穗歼近春节时,可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新旧媒体多做一些专题介绍及趣味活动。如有奖竞猜,征文等。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勾起人们对春节的怀念及重视之情。
2、多弘扬传统文化,包括学校,企业等各个点。让大家知道传统节日的来历,传承历史及重大意义,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来,身体力行的参与进来传统文化的实践及弘扬。指冲
(8)节日文化怎么传承扩展阅读:
春节,作为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一年只有一次。科技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传统民俗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抛弃”。
不管年味儿是不是越来越淡,也不管族答这个春节我们在疫情的阴霾下,还能不能走亲访友;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们将好的习俗和传统,慢慢地讲给孩子听,并不断地言传身教着,将我们对春天、对新的一年的这份美好祝福,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