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有哪些具有传统哲理的文化

中国有哪些具有传统哲理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25 17:58:23

⑴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诸子百家经典

诸子百家经典,比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孙子兵法》等。

十一、饮食厨艺

中国的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当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范围是相当广阔的。希望解答对你有帮助。

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些

1、老子学说: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

(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2、孔子学说: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4)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3、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此租御的影响。

4、墨子讲的德行的基本要求就是“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这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总原则;“非攻”,即反对攻伐 ,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各国间极为突出的兼并问题而发表的主张。

庄子主张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老庄一向被奉为道家先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体系,极大地丰富着传统文化。《老子》渊深旨微,《庄子》汪洋恣肆,后人于《老》或言其用兵之道,或言其“君人南面之术”;于《庄》或惊诧其立言诡异或向慕其飘然之风。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老庄不仅是我国养生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为其理论旨归。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旧有的宗教伦常不能维系人们的信念,保身全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老子的“贵以身为天下”,“长生久视之道”等对生命价值的重视与追求;庄子的“道之真以治身”,“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等都表现了老庄的“贵生”“贵身”思想,强调珍视生命的存在,人不要被“身外这物所役使”,他们很少真正地讲“齐家治平”的道理,讲的大多是“泯物我超利害”,养身长生的一套,归纳起来就是“静”与“虚”统领了老庄养生的全过程,“致虚极,守静笃”,以静待那不可测知的千变万化,和自然界保持默契与和谐,安于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的规律,忘却肢体形骸,“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呼我牛也谓牛,呼我马也谓马“,浑浑噩噩,无知无欲;“同与禽兽”,与天地同生;要虚其心,对生死、穷达这些事物形式森岩的变化,不让它们扰乱内心的和谐;“塞其兑,闭其门”,不要受外物的引诱,休心息虑,不尚机巧,不玩弄智慧,绝圣弃智,不被五音所扰,不被五色所迷乱;虚静结合,达到“忘我”、“吾丧我”,型迅即抛弃掉假我,保持“真”、“朴”的本性,就可以称为“真人”、“神人”了。正如老子所说:“弱其志”,“虚其心”,“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治人事天,莫若啬”。都是要求人们抛弃一切欲望和杂念;象婴孩一样朴实混沌,天真无邪,注重爱惜精神;象庄子所说:“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颈鸟伸”,“至人之呼吸以踵”,集中意念,调节呼吸,吮吸清新自然之气,象熊鸟类动物一样,“独与天地往来,不遗是非与世俗处”,这样就接近所谓的“道”,即合乎养生的规律, 是“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⑶ 中国哲学的思想理论和思想传统是什么

儒道思想。

1、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两个主要流派,佛教传人中国和道教产生后,又形成了儒学为主导,佛、道为辅翼的基本格局。

2、儒家的阳刚与道家的阴柔是中国思想文化互补的两个方面,儒家注重于积极有为,持热心追求人文价值理想的人文主义;道家侧重于自然无为,持平淡顺从自然状况、天然本性的自然主义。

3、中国古典哲学从先秦开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而先秦和宋明是中国古典哲学发丛猛咐展的两个繁荣时期。

4中国传统哲学主流的儒、道两家都是围绕着人生观问题,解决如何处世做人渗纯的问知友题。儒、道都认为天人为一体,主张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⑷ 中国主要传统哲学有那些

中国传统的哲学主要有以下10项:
1. 神奇的《易经》
中国的《易经》,
最早的哲学语言。
它不是神喻,
也不是天书,
它面对自然,
来自生活实践。
古代的系统论,
中国的圆道观,
阴爻(--)与阳爻(—),
构成神秘的哲学理念,
三爻组成经卦(八卦),
经卦组成重卦(六十四卦),
卦卦相通,卦卦相联。
阴爻与阳爻,卦与卦,
彼此制约,无限循环,
揭示事物的运动,
揭示了气象万千。
它脱胎于占筮,
却适用于普遍,
它有广泛的内容,
涉及社会与自然,
政治伦理,生产经验。
概括了宇宙的存在,
描绘了事物的发展。
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
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 五行说
“五行说”——
出自古老的《尚书》。
《尚书 洪范》有论述
一是水,二是火,
三是木,四是金,
——五是土。
水能够润下,
火能够炎上,
木能够曲直,
金能够从革,
土能够稼樯,
各有各的用处。
它们的适用范围
极为广泛:
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从革作辛,
稼樯作甘。
纷纭世界的本质,
不过是水火木金土。
它们不是孤立的存在,
是相互联系的物质元素,
世界是统一整体,
存在着五行结构。
五行说——
体现了古代哲人的智慧,
他们对世界本质的领悟。

3.“和同”说
西周的史伯,
最早提出“和同”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
史伯认为——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
不能取同而去和。
齐国晏婴多发挥,
辩证分系同与和,
不同声音配合成乐仿友基曲,
君臣关系协调好运作。告蚂
后来的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试看当今世界,社会生活,
处处是和,处处要和,
不同民族文化要交流,
多极化有利于各国。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
经济更要开放搞活,
不要同一模式,
道路自己选择。

4. 老子的道
中华文化的源流,
——儒与道,
道的理论,玄虚深奥。
它是古代真正的哲学,
试图解释宇宙的奥妙。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言说,
就不是永恒的道。
道法自然,
道不是别的,
道就是道。

道隐无名,
不知出处,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它是万物的本根,
创造了万事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周行而不殆,
永远循环往复。
它是至高无上的,
惟道是从,别无他途。

5.老子的无为
道体——
有与无的统一,
有是万物之母,
无是万物之始。
无是道的别名,
也是道的一翼,
无为——
道的根本原则,
道备谨哲学的真谛。
道常无为,
人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闪光的智慧,
深邃的哲理,
不能误解和歪曲。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作,
它要求人们遵循规律。
做到不违背规律,
都能达到目的。

6.老子:反者道之动
老子认为:
事物都有相反的两方面,
祸与福,恶与善,
难与易,长与短……
至美无美,
至善无善,
枉则直,曲则全。
两方面相互依存,转化,
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的转化,
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老子说:
“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事物离去了,
越离越远,
远到一定时候,
又返回到起点。
道的规律,
如此这般。

7.孔子的仁
在孔子那里——
天道远,
人道近。
孔子的学说,
处处不离人与仁。
仁是儒家的最高原则,
是儒学的核心与灵魂。
子曰: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重视人,
远离鬼与神。
高扬人的地位,
关注人的精神,
不讲天帝与天命,
仁的内涵是人本。
他的学说——
人道与理性不可分,
人与人要相互尊敬,
要相互爱与信。
仁是认识事物的根据,
也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8.孔子:仁与知
在孔子看来,
伦理是基础,
然后是认识论。
“学以致其道”,
德性培养是根本,
知是仁的必要条件,
仁是知的灵魂,
“未知,焉得仁”。
仁是最高标准,
美德即知识,
关键是做人。

9.孔子:知与不知
孔子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就是说:知是知,
自知不知也是知,
它是不知的自觉,
也是知的开启。
人要求实,
不要自以为是。
择善而从,
去伪存真,
才能获得真知。
关键是学与思,
“多闻”“多见”善“阙疑”。

10.墨子的兼爱
兼爱——
墨子的核心观点,
墨子认为,
孔子的仁有局限,
不如兼爱更广泛。
兼爱就是博爱,
人人相爱,亲密无间。
兼爱应“非攻”,
战争要避免。
兼爱要“尚贤”,
贤能者受重视,
不能靠边站。
兼爱要“非乐”,
生活俭朴乐无边。
兼爱要“尚同”,
天下统一无界限。

⑸ 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方面

引言:中国传统哲学都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是有很多方面的,只要传统哲学的铅悉戚源头就是在诸子百家的时期。当时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想还没有定下来,百家争鸣的文化更是让中国传统哲学得到了一个融合,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最后虽然封建统治是以儒家为主要的主旋律,但是依旧有其他的思想相以衬托,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是比较悠久的。

三、中国的礼仪

中国的礼仪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从传统的哲学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礼仪是有很强大的规矩的。无论是从老师还是学生的看法或者是君臣之分等等这些在古代时都是比较严格分明的,并且阶级层次也是比较固化,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其实这些思想不仅是友好的同时有坏的流传到现在的中国的礼仪都是更加礼待他人的一种好的方面。

⑹ 中国古代至今为止,都有哪些传统文化呢

中国古代至今为止,有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比如说有传统戏剧文化、国画、书法、古诗词、传统文学、神话故事、古代哲学、传统工艺技术、饮食文化、古代服饰等等。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长久积累下来的瑰宝和财富,也是需要中国人民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宝物。接下来讲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古诗词和服饰文化。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文化,种类更是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在不同的年代,服饰文化都不一样。有的服饰含蓄简约、有的大胆奔放、有的端庄淡雅、有的充满异域风情。在现代为止,汉服还是很受现代人的喜欢,很多都用来拍摄写真和影视剧。

⑺ 中国传统哲学最吸引人的方面是什么

中国文化历为重视“为人之道”,“处世之方”,中国的哲学认知更是如此,由于这种紧密关系,二者也都包含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建立现代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可供借鉴和吸取的历史文化遗产。

哲学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度过人生、如何安排人生的大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要解决人生关切的问题,小至人的生、老、病、死,生存与生活问题,大到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归宿等问题。而人只要活着就会有生活,有人生,进而就会有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念问题,人生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人生理想问题,是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但能够获得关于人生哲理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能够从中得到如何有意义的度过人生、如何安排自己人生的深刻启示和教益。


欲学习与研究人生哲学,必须对人性理论、历史哲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中国人的人性和历史哲学如何呢?今天哲学诗画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心得。如有异议或建议,请后台留言!

中国传统哲学的四种类型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构、价值取向、文化内函来看,中国哲学大致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六家(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后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又提出“十家九流”之说。所谓“十家”,就是除了司马谈提出的“六家”之外,又增添了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班固认为“小说家”难以确认,故除了小说家之外,谓之“九流”。其实,从文化史的发展和历史的影响来看,诸子百家中主要是儒、道、墨、法这四大家,因而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也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这四种类型。


儒家——讲道德、重进取,是一种现实主义人生观,要求“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论语·学而》。

儒家的核心概念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等,都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基本信条,也就是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也是儒家培养理想人格的价值尺度。凡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能够坚持以上操守,并以之为安身立命者,就是儒家所称誉的“圣贤”、“志士仁人”,他们能够做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践行儒家规定的道德规范而奉献自己的生命。

儒家哲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求进取,讲现实。儒家都是现实主义者、追求现实的道德的永恒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人格。孔子一生少言性、命,不谈鬼神,总是教导弟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进取、奋斗。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难以回答,便问老师如何回答。孔子说:“其为人也(指他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进取心、上进心的重视。

孔子经常教导弟子,为人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教导人们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人生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他曾语重心长地劝导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他还用流水一去不复返激励人们要爱惜时光,做有意义的事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以上这些,当然还有《论语》里还有更多例子和言论,都表现出孔子对现世的重视。即——“未知生,焉知死?”。


道家——重境界、追求个体自由放达,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

道家的哲学与儒家的哲学相比较,在思想表现形式上似乎不如儒家那样现实、那样积极,但是在精神追求上显得极为深沉、老成、博远。

道家哲学概括起来就是:无为而治,莫与人争,少私寡欲,洁身自好,返朴归真,遵循自然。老子或道家的哲学的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

第一,处事谦下,保护自己

老子说:“圣人欲上民(欲为民上),必以言下之(言谈谦下);欲先民(欲为民先),必以身后之(处事先人后己)。故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乐推不厌也。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66章

由于待人处事谦下,所以当你居上位时,不被一般人看成负担,也不会被普遍百姓伤害。他还说:“吾有三宝,特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必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第67章。这些所阐明的都是善于保护自己,不为人害的人生哲理。

第二,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名利、物质引诱

道家的庄子最讲究人生哲理,他提倡人生要“逍遥游”,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处事要做到“为善者无近于名,为恶者无近于刑”,即为善不要达到成名地步,做坏事不要达到受刑地步。庄子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庄子讲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旨在说明“以无厚入有间”、“缘督以为经”的人生哲理。讲述论辩“伐林”与“杀雁”的故事,旨在叙述一种“外乎材与不材之间”的处世哲理。还有《史记·老庄列传》写楚威王使厚币聘请庄子为相,而遭庄子拒绝而“终身不仕”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目的都是宣扬道家的一种洁身自好、不为物役、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耐艰苦的公利主义人生观。

墨子在先秦诸子中是唯一出身于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家,墨子自称为“贱人”,长期为手工业匠人,过着比较艰苦、贫困的生活。

《墨子·鲁问篇》说他“短褐之衣,藜芥之羹,朝得之,而夕不得。”由于墨子出身卑贱,所以他的哲学思想能体现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提倡人生都应该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奋斗。他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

何谓天下之利呢?墨子说:“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墨子·兼爱》。何谓天下之害呢?墨子的原文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知调,此天下之害也。

墨子一生反对淫糜作乐,故作《非乐》,以使士君子“能竭股肱之力,使农夫“能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使妇人“能夙兴夜寐,多治麻丝”。他反对“命运”之说,认为那都是人们捏造或不努力的结果,故作《非命》。

墨子主张以“强力”维持生活,改造社会,说:“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

《墨子·公输般》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他不惜徒步行走十日十夜,由鲁国到楚国都城,说服公输般和楚,经过一场辩论,终于折服了楚王,制止了一场楚攻宋的战争。这一故事有力地体现了他所提倡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生哲理。以上这些都是通常所说的“墨家精神”

⑻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各种节假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含义和文化氛围。

这些传统文化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剪纸这项文化,就是我们身边最能够贴近生活的一种。每当过节假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剪出自己喜爱的形状,用来贴在透明的窗户玻璃上,这样既能够凸显出剪纸的艺术性,又能够展现出玻璃的美观,简直是把艺术融入到生活的最佳体现,只不过现在剪纸艺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哪些具有传统哲理的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