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泰山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
1966年在新泰发现的“智人牙齿化石”证明,早在五万年前,泰山一带就有人类活动。1959年在大汶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说明,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还有泰山以北的着名的“龙山文化遗址”,也表明了几千年前,以泰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发源地。传说少皞居曲阜,舜耕历山,也和泰山有密切的关系。泰山一带地处黄河下游,远古时期经常是洪水泛滥为灾,为什么这里反而一直是人口密集、生产先进、文化发达的地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时都谈到治水问题。我想上述问题,也和治水有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当洪水泛滥时,都依托泰山,向高处转移;等到洪水过去之后,这里又变成大片适宜农耕和放牧的肥沃的土地。所以治理洪水,变害为利,就成了远古时期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大事,并造就了像舜、禹、益这样的治水专家;而泰山也就成了我们祖先生产和生活以及创造文明的基础。《尚书·舜典》中称泰山为“岱宗”,据我的理解是:岱者,代也,宗者,祖也,意为历代之祖,也就是说,泰山是祖宗之山,由此也可证明,泰山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繁衍,生活在泰山地区的人们不断向外地疏散迁徙。他们虽然远离泰山,但仍然视泰山为自己的故乡,死后灵魂还要返回故土。如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泰山吟》、《梁甫吟》、《蒿里曲》,晋代干宝《搜神记》中的《胡母班》、《蒋济亡儿》、《贾文合》等民间神话传说,直到宋代《太平广记》中的《集异记》以及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书,均记录了人们死后魂归泰山或泰山神主管亡人鬼魂的故事。中国这一古老的宗教神话传说,上下流行数千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在穷乡僻壤中还到处可见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碣,以求泰山神的保护。此外,诸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挟泰山以超北海”、“重于泰山”、“安如泰山”、“泰山北斗”、“有眼不识泰山”等譬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这一切都说明泰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尊贵和崇高地位。
历代帝王的封禅泰山,对于泰山崇高地位的确立与泰山文化的发展,在客观上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封禅之说,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原文已佚,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曾节引其片断。据说古者七十七君皆受天命封禅泰山,以表示自己的功业和统治地位得到上天的承认,亦即奉天承运、君权神授。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自以为有“一匡天下”之功,也想封禅泰山,但管仲认为齐桓公还不够资格,因而作罢。以后鲁国三卿之一季氏“旅于泰山”,即到泰山去祭祀,同样遭到孔子的反对,认为是非礼的行动。真正把古代封禅神话变成事实的应首推秦始皇帝。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完全具备了封禅泰山的资格。于是在统一全国的第三年,即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便亲率千乘万骑,大小臣工巡狩山东,封泰山,禅梁父,并立石颂德,成了有历史记载以来封禅泰山的第一个封建帝王。其后历代帝王不断有封禅活动,着名的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等。宋真宗封禅以后,直至清代,历代帝王虽没有再举行过封禅大典,但仍据祀典按时派遣官员祭告泰山,或亲临致祭。如清朝干隆皇帝来泰山就多达十一次。当然,不论是封禅还是祭祀泰山,现在看来,都属于封建迷信活动,且有其政治目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些活动,也给泰山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了泰山的历史内容。
泰山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中国古代文化大体有三个系统:一是道教文化,一是佛教文化,一是儒家文化。这三系统的文化,在泰山都有集中的多方面的反映。自古以来,泰山就是道教兴盛之地。从祭祀东岳大帝到朝拜碧元君,从山下到山顶几乎所有的重要宫观庙宇(普照寺除外),大都是属于道教的建筑。金元之际兴起于山东半岛的全真教,在泰山也有一定的势力。全真教大师栖霞人丘处机的女弟子訾守慎曾在岱庙西北隅的长春观任主持,后由元帝赐其庙号为妙真观,庙中原有长春真人丘处机的牒文和成吉思汗敕旨立的石碑。另一全真教道士张志纯曾募化扩建泰山顶上的庙宇,“累岁乃成”,其诗友杜仁杰《天门铭序》称其有“破天荒”之功。普照寺,可视为佛教文化的代表。据说始建于北朝,重建于金代,是泰山现存唯一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明初朝鲜名僧满空禅师等人渡海至山东,于宣德三年(1428)领得度牒来普照寺,为重开山门之祖。清初诗僧元玉(号石堂)也在此做过主持,着有《石堂集》。普照寺是清代禅宗的着名寺院。泰山书院则代表着儒家文化。可惜已经废弃,仅存遗址。泰山书院是北宋着名大儒孙复、石介、胡瑗读书讲学的地方,号称“宋初三先生”。黄宗羲《宋元学案·序录》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定(胡瑗)、泰山(孙复)为之先河。”这说明泰山学派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泰山书院治学严谨刻苦,注重学以致用,为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建议恢复泰山书院,把泰山书院建成一个现代教育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上述儒释道三大派的文化,通过泰山历代建筑、书画石刻,以及有关泰山大量的名人题咏,各种文物古迹,而充分表现出来,使泰山成为文化名山。有人说泰山是历代书法石刻艺术的长廊,也有人说泰山是古代建筑的博览会,这都是当之无愧的。我以为泰山还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因此,研究泰山,开发泰山,不仅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而且也是我们泰山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诗经·鲁颂·閟宫》有两句话:“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我斗胆改动其中一个字,曰:“泰山岩岩,万邦所瞻。”就以此作为向世界名山泰山的献礼吧!
Ⅱ 泰山文化包括哪些
泰山文化是指泰山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从历史厅袜指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纪末及新世纪三个阶段。
“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清阮元语)当二十世纪的最后一页悄然翻过之时,“勒马回看岱岭云”(清人题泰山回马岭刻石之语),就会深切感到,关于东岳泰山的探赜考索,在此沧桑百年好郑之中,确乎是丰富而多彩的。众多的学人专家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数量之丰,水平之高,都远远超迈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扮配从而将泰山之学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Ⅲ 泰山的 历史文化
泰山的历史文化渊源久远,从名山发展史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山神崇拜与帝王封禅祭祀历史、群众性的宗教活动历史、文化墨客的游览观赏历史、农民起义史,以及科学研究历史等。其中以帝王封禅祭祀活动为主要线索,贯串着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泰山形成“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特殊历史地位。封禅、宗教、游览、科研以及农民起义运动等活动内容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转化和影响,形成了泰山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之山,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很多远古文化遗存表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泰山周围地区包括山东丘陵的人,古称夷人,因位于东方,又称“东夷”。古代东夷人传说是炎帝的子孙,太行山以西黄河中游的居民,传说是黄帝的后裔,经夏、商、周三代,炎黄两大氏族群落的融合,最后融为一体,因此泰山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山,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两源之一(徐北文:<<济南史话>>)。泰山远古文化的历史地理背景,是形成泰山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特殊地位的人文基础。
历代的有识之士和文人墨客,从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来观察泰山的内涵,鉴赏泰山的美蕴。在他们看来,“苍然万古与国并存”的泰山,是古老而昌盛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雄伟形象的化身。泰山对他们来说,既不是“神道设教”的假物,也不是镇妖避邪的神灵,而是一座蕴藏美质、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的灵山、美山。
Ⅳ 名山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国最好听的山名有哪些?有什么文化内涵?快来看一看
玖石子
02月22日 · 中也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
五岳独尊泰山
泰山各种各样人文景观和民间信仰以及宗教活动等都是流经几千年的沉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了泰山文化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国山岳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泰山文化,泰山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泰山文化的内涵
(一)封禅文化
泰山文化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封禅,这是古代帝王和天地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详细记载,泰山文化的封禅文化从秦始皇时代正式开始,在我国整个封建时期先后有六位皇帝对泰山进行封禅,使泰山具备了独特的封禅文化。
(二)宗教文化
泰山宣扬佛、道共存,和我国传统的道教名山和佛教名山是不同的。泰山的宗教文化以道教为主体,倡导佛教、道教共同存在。有关于泰山文化的研究热点就是宗教文化。泰山宗教信仰的基础就是其独特的自然特征,而以封禅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活动,就是泰山最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而泰山宗教文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宋代的时期,泰山宗教文化的主题就是祈求国泰民安。泰山的宗教文化使道家文化进行了渗透和融合,促进了道教思想的形成。
(三)石刻文化
泰山文化的集中体现就是泰山石刻,其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泰山的石刻主要由摩崖石刻和碑刻两个类型组成。根据相关的记载得知,我国泰山有记载的石刻就有1800多处。泰山石刻在我国石刻历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泰山石刻的历史十分悠久,而它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对于我国石刻的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泰山石刻对于我国书法艺术的研究还起到重要的作用,泰山石刻对于我国的书法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民俗文化
泰山文化中民族文化这一部分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泰山民俗文化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当的民俗文化方面。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学者对于泰山石敢当习俗进行全面的分析,将其对于现如今的作用进行具体的论述。泰山民俗文化和我国的民俗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共通性。而泰山当期祈愿活动根据具体的祈求内容和活动规模进行划分,可以将泰山民族文化分成祈福消灾和祈命祛病两个类型。
庐山
庐山作为千古名山,它的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文化内涵似可用12个字概括:畅融三家,并蓄中西,蕴涵政治。从东汉起,儒、释、道相继进入庐山,互争雄长,竞相发展。近代以前,庐山中西文化并蓄集中于佛学领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染指庐山,出现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流与融合的趋势。庐山与政治发生关系,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庐山将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1. 山水文化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 湖 日出 的含 鄱 口, 有 3000 多 种植 物 的植 物园 、 如五 老并 立 的五 老峰 、 抛珠 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2.宗教文化 在 祖 国 的 大 地 上 , 一 说 起 四 大 佛 教 名 山 , 几 乎 妇 孺 皆 知 , 而 世 界 文 化 景 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 缥 缈的 仙山 中 ,移 植来 了 基督 教( 新 教 )、天 主 教 、东正 教 、伊 斯兰 教 四颗 具 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着的。
黄山
黄山不仅在自然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景观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其跟自然资源相关的人文遗产亦在艺术、宗教方面表现的相当丰富。黄山以其“四绝”为代表在地貌、水文、天象、植被各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意义,自古以来其景观特色就受到推崇,具有独一无二性。而伴随着如此浑厚的自然美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人文资源,另外,黄山不仅作为一个独特的景区蕴涵了自然生态与人文胜迹更方面的内容,而且自古以来黄山从整体而言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概念而流传至今,表现出文化上的整体性。
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
黄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唐代道教旧籍中,关于轩辕黄帝和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深广,至今还留下与上述神仙故事有关的许多峰名,如轩辕峰、浮丘峰,以及炼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诸峰。黄山山名,亦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道教在黄山建立较早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等。宋末道士张尹甫在黄山修炼,创建松谷道场。明末以后,全山范围内,已无道教活动的踪迹。据《黄山图经》记载,佛教早在南朝刘宋间就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黄山历代释徒中,能诗善画者多,着名的有:唐代岛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则、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渐江、雪庄等,都有作品传世。
Ⅳ 泰山文化的介绍
泰山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分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纪末及新世纪三个阶段。《泰山通鉴》该书由曲进贤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这一专着成果。该专着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阐明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化特征,论证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进轨迹,凸现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集中展现了当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Ⅵ 泰山的历史文化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 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着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6)如何认识泰山文化扩展阅读
泰山文化
泰山研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致分为古代至1949年、1949年至上世纪末及新世纪三个阶段。《泰山通鉴》该书由曲进贤主编,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先秦至清代卷)这一专着成果。
该专着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泰山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脉络,阐明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文化特征。
论证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进轨迹,凸显了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集中展现了当前泰山研究的最新成果。
Ⅶ 泰山为何被称为东岳泰山,成为历代皇帝封禅的地方还独具文化魅力呢
历史上皇帝对于封禅这件事非常重视,颙必须要选符合自己身份的最佳地点,首先是选方向,必然选东方,因为皇帝代表天子,而日出东方,所以西、南、北三个方位的山就没机会了,根本入选不了。其次是看高度,放眼望去整个中国版图的东侧,最高的山,非泰山莫属。除了高度和方位以外,更重要的得有“名头”
泰山的旅游攻略
泰山是我国5A级景区,风景如画,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购买门票后3天内不限制游玩次数,堪称中国最良心5A景区。当到达泰山站后,乘3路公交至天外村站,在这里可以搭车到山上。我是一直往上走的,没有坐车,一直往上走就会看到12根龙柱,站立两旁,代表着祭拜过泰山的12位帝王,中心浮雕很是大气磅礴。
爬泰山,必须做好体力储备,快的话2-3小时,慢的话4-5小时,在山脚2元买根爬山棍,可省不少力气。可以不用带太多的吃的喝的,上面的泡面加热水6元;菠萝5元2个,黄瓜10元4-5根。
Ⅷ 泰山文化包括哪些
泰山文化——泰山平安福文化
泰山石刻“平安福”文化的核心意义与价值:
一、依托于五岳独尊几千年文化之魂。
“平安”是国民最普遍的精神愿望和心理诉求。泰山文化的主体是平安文化,无论是古代帝王的泰山封禅,还是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传说,都誉意“国泰民安”。“泰山平安福”是泰山平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山景区打造的标志性祈福文化景观。
二、源于皇家文化传承与基因
泰山“平安福”由当代着名传统文化学者、爱新觉罗皇家写福文化第十一代传承人观同(爱新觉罗启潞)先生书写,观同先生书写的福字被称为“最吉祥的福字”在万里长城八达岭、黄山、五台山、北京康熙行宫等诸多名胜古迹都刻有他写的吉祥福字,被作为标志性祈福文化景观。泰山“平安福”是源自“万福之源”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爱新觉罗皇家文化的基因传承与吉祥化身。
三、汇聚仙山灵气、铸就无尚吉祥
泰山是道教中女神碧霞元君的道场,碧霞元君也被尊称为“泰山福神”“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送子娘娘”等,在民间更是公认的避祸赐福、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女性福神。泰山“平安福”是“泰山圣母”道教福神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普世文化的体现和赐福众生的吉祥标志;是泰山石敢当镇宅驱邪民俗崇拜的文化承载。
古人有“一福压百邪”的说法,民间把 “泰山平安福” 视为泰山老奶奶的亲赐之福、泰山石敢当的吉祥化身,许福愿、求平安;被称作是最灵验的福字之一。
泰山“平安福”汇天地之灵气与巍峨泰山浑然天成,集聚了丰富且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灵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泰山祈福文化的核心标志;是最有内涵、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平安福”文化IP。
因此,泰山“平安福”是中国“平安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资料来自网络,供你参考!
Ⅸ 泰山文化
08年初来到泰安工作,一转眼就是十年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能在泰安定居生活工作,也主要是被泰安的泰山文化内涵吸引。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无数文人雅士纷至沓来,给泰山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与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登泰山,犹如登长城一样成为了许多中国人民的梦想。
泰山地区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还是东方历史文化的缩影,众所周知,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适宜、雨水丰沛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华夏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上古先民,理所当然地认为通天拔地、直冲云霄的泰山,乃是居于天地正中的通天神柱,于是,在华夏文明初露曙光之际,泰山就已作为古人心目中的神山,凸现于中华历史舞台之上,即使后来上古先民不断地向四方迁徙,泰山“母亲之山”的地位,也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因为泰山崇拜早已深深植根在了炎黄子孙的潜意识中,在此后绵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泰山更是不断地融合、荟萃了华夏各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可以说,五千多年光彩夺目的中华文化,在泰山地区延续不断的文化积淀,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才是泰山成为中华名山之首的真正原因,才是泰山真正的魅力所在。
所谓泰山文化 是从封禅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几个方面做一下分享:
一、 泰山封禅文化
在泰山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帝王封禅文化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华夏文明肇始之际,峻极于天的泰山就已作为古代先贤的政治舞台,开始不断地上演一幕幕封禅祭祀盛典,鉴于封禅盛典特殊的政治涵义,在秦始皇效仿古代先王,将封禅传说予以正式施行后,不管是雄才大略的帝王,还是碌碌无为的君王,不管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还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无不对封禅盛典心驰神往、魂牵梦绕,而泰山则几乎独享了帝王封禅这份荣耀,这可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山岳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历代帝王对泰山的顶礼膜拜,以及完美地将帝王文化融汇于泰山文化中,使得泰山有了一种傲视群峰的帝王威严,并且变成了国家一统、天下天平的象征,这恰恰是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毋庸置疑,帝王封禅泰山缘起于古人对泰山的崇拜,而泰山崇拜则是泰山文化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和文化,泰山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古代先民依赖大山又敬仰大山,从而产生了山岳崇拜和信仰,被誉为“通天神柱”的泰山,自然成了最理想的崇拜对象,远古先贤为了监督控制各路诸侯,以强化对部落联盟的统治,登上泰山极顶,“柴于上帝”、“望秩山川”,从而将各氏族集合在一个上帝的信仰下,并最终凭借上帝之名宣传君权神授,岱顶玉皇庙内悬挂的“柴望遗风”匾额,涉及的就是这一最古老的祭天仪式——“柴望”,正是因为东方部族对泰山的崇拜与祭祀,才使神秘厚重的泰山文化初步成型。
泰山作为一座自然山岳,从深受地方部族崇拜,到逐渐为中央政权承认,成为中华第一神山,与历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封禅盛典密不可分,鉴于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泰山崇拜,以及泰山地区政治文化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统治,秦始皇扫平宇内、一统天下后,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封禅泰山之旅,尽管这位千古帝王开创的帝王封禅,与远古时代的柴望相比,在仪式形式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神道设教”的内涵却是相通的,秦始皇将远古的封禅传说推向了新的高度,后世帝王紧随其后接踵而至,他们的封禅规模越来越庞大,封禅礼仪也越来越完备,举行封禅祭祀大典的帝王所到之处,不仅筑坛立碑、刻石题字,还大兴土木,修庙塑像,可以说,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活动,不仅极大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还将泰山崇拜推向了极致。泰山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封建帝王封禅留下的文物古迹交相呼应,吸引着文人墨客、普通百姓前赴后继地涌向泰山。尽管宋真宗最终为封禅泰山拉下了帷幕,但封建王朝对泰山的祭祀却更加频繁,尤其清代皇帝更是如此,清康熙皇帝三次亲往泰山祭祀,九次派遣使臣致祭,而干隆皇帝则十一次亲往泰山,十八次派遣使臣。由此可见,缘起于泰山崇拜的帝王封禅,反过来又强化了泰山崇拜,并使其从东方地区传播至全国各地。
总而言之,独步千古的封禅文化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封禅文化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呈现出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泰山文化的变迁,尽管历代封禅泰山的帝王,均有寻求社会安定,巩固统一政权,维护国家统治的目的,但他们的封禅活动却各有各的特点,远古七十二王封禅泰山,更多体现地是对崇山峻岭及上帝的敬畏,秦皇汉武封禅泰山则笼罩在浓郁的迷信氛围中,并夹杂着长生不老、求仙飞升的私愿,及至唐高宗、唐玄宗封禅泰山时,个人迷信色彩明显淡化,国家安危、百姓福祉则成为封禅主题,唐朝皇帝毅然公开封禅玉碟文,以及公然打出“道在观政,名非从欲”的口号就是明证,明清两代的帝王废止了流传千年的泰山封禅,而将其降格为泰山祭祀,以及在泰山举行生辰庆典,与前代帝王将泰山放在神龛中顶礼膜拜不同,明清帝王更多的是欣赏泰山的壮美景观,从而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不过,泰山崇拜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达到了空前狂热的程度,毕竟帝王封禅泰山销声匿迹,大大缩短了帝王与民间泰山崇拜形式的差距,综上所述,泰山封禅经历了秦汉神本位、唐代政本位、明清人本位的变化,以及从求神成仙的封建迷信,到政治家的显号扬名,再到世俗生活庆典的变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二、泰山宗教文化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国家镇山,是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祭祀圣地,成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浩瀚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泰山与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儒、道、佛三教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先天的地缘优势,儒学与泰山形成了多重的联系,对儒学而言,泰山不仅是故国家园,更是精神与文化的圣山,理想与抱负的寄托。而道教,则通过长期的道教活动逐渐将泰山打造成具有浓郁道教色彩的宗教文化之山。作为外来的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也由于泰山在中国政治与宗教中的特殊地位,进而积极地在泰山经营传播。区别于其他名山大川,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融儒、道、佛多种宗教和宗教文化共存,而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的冲突和融合,共同构造了泰山宗教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而泰山作为三教的兴起、繁盛、衰落全过程的真实见证者,在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为研究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素材。
三、泰山建筑文化
泰山以其五岳独尊的超然地位,成为历代王侯将相、墨客骚人以及平民百姓心目中的神圣之所,溯源之地,其千百年来的政治、宗教、民俗活动为泰山留下了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使泰山成为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列的中国古建筑的荟萃之地,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泰山古建筑规格齐全,据统计,泰山古建筑基本涵盖了寺、庙、宫、观、亭、阁、楼、塔、桥、路等古代建筑的基本样式。其次,泰山古建筑主题鲜明,泰山古建筑并非历朝历代建筑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 “朝天”、“升仙”、“祈福”、“登览”的主题,因地制宜的建设,暗含“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再次,泰山古建筑意义非凡,泰山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高山建筑的代表,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精神价值。
四、泰山民俗文化
泰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凭借其自身的优势,通过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交互影响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位,成为植根于普通民众内心的精神支柱之一,而真正实现泰山形象在人们内心具体化的则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泰山民俗文化。泰山民俗文化是以泰山文化为核心,以平民大众为承载主体,进而涵盖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衣食住行等领域,正是基于泰山民俗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实现了泰山与世俗人群利益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决定了泰山文化能否经久不衰,从这种意义而言,泰山民俗文化是泰山文化,乃至“泰山”这一精神标记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泰山民俗文化研究不仅是泰山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揭示泰山文化存续发展秘密的根本线索。
五、泰山名人文化
泰山名人文化是泰山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泰山文化的精华所在,所谓泰山名人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除了历代帝王以外的文人墨客,与“中华第一山”泰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创造的一种以山岳为载体的精英文化。如前所述,东岳泰山自古以来就在华夏子孙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历代帝王对封禅泰山的重视与痴迷,更是将泰山崇拜与信仰推向了极致,在泰山信仰传遍全国的漫长历程中,泰山精神也经过长期地积淀辐射,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并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拼搏奋进。与此同时,泰山厚重庞大的山体,给人以稳重、安宁的视觉感受,于是,古人便有了“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此之后,泰山成了“国泰民安”的象征,而在古人“君子比德”的传统观念下,泰山又成了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尺,正如史学家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以说,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泰山精神体现出的深刻内涵,吸引着文人墨客纷纷登泰山抒怀,凌绝顶寄思,泰山是历代文人荟萃之地,而文人雅士登山览胜、讴歌泰山的诗文华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或许可以这么说,泰山以其特有的品质吸引着文人墨客,而文人墨客又为泰山注入了传统文化,两者在相互磨合、相互激荡中,形成了泰山文化的精华——泰山名人文化。
据考证,文人墨客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当这位圣贤追随着古人封禅的足迹,登上泰山之巅举目四望时,不禁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而最早出现“泰山”之称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句,也是出自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鲁颂》,孔子不仅开创了颂泰山以抒情的先河,还在泰山游览中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故而,后人将孔子与泰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称颂道“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鉴于孔子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影响力,文人墨客无不将“登泰山而小天下”看作一生幸事,他们纷纷沿着孔圣人的脚步,接踵前往泰山,吟咏题刻,抒发情怀,西汉司马迁、东汉张衡、三国曹植、晋代陆机、南朝谢灵运、唐代李白、杜甫、宋代苏轼、石介、元代王旭、张养浩、明代王守仁、于慎行、清代姚鼐、朱彝尊等,均是历代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他们赞美泰山的诗文歌赋、题词记事,皆是泰山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六、泰山石刻文化
泰山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是泰山石刻,泰山直接有“露天书法博物馆”之称。作为泰山文化的重要载体,泰山石刻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泰山石刻历史悠久,既有实物存在,又有历史记载可印证的最早的石刻是秦始皇东巡时的刻石,而《秦泰山刻石》即为其中之一,据统计,泰山石刻汇集了16个朝代的作品,延续了2200多年的历史。其次,泰山石刻内容丰富,泰山石刻主要内容包括封禅祭祀、御制诗文、修建记事、经刻、造像记、名人遗事、墓志铭、诗文、题景咏物、楹联等全部石刻内容。再次,泰山石刻书法艺术气象万千,泰山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秦篆汉隶、北齐石经、明清行草、历代榜书题刻,诸体咸备,各种书体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最后,泰山石刻造型意蕴深邃,泰山的石刻造型有碑碣、摩崖、楹联和石雕四大类,其文字内容与自然景色相辅相成,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泰山远远不只是一座山
它是民族的象征
是文化的标志
也是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