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道:丁元英的文化属性的提法真的正确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看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或者电视剧《天道》的朋友一定对文化属性这四个字不陌生,这四个字一共在小说中出现了27次。那么这个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样誉凳丛的一个概念。
用丁元英的说法就是: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芮小丹把烟灰缸往他跟前推了推,免得他弹烟灰时落到旁边的食物上,说:“还是有学问的人会骂人,真尖刻。从字面上能理解一点,但知道又如何,怎么用呢?”
丁元英说:“无所用,无所不用。”
芮小丹说:“无所用,活个明白粗纯也行。无所不用呢?举个例子。”
丁元英想了一会儿,举例说:“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丁元英这个人,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绝对不是一般中国人的形态,其自身之孤高绝傲,实际是德国人心理翻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众所周知德国人骄傲自大,不合群,证据就是其在五台山说佛,那根本不是中国人说佛,不过是以西学技巧伪装的佛法,由此观之,其身上没有任何中国人特质,不过是西方救世主的悲悯心态来接触我中华文化,其入不了佛门,乃根本上对自己窥见了某一自以为是之绝对真理之自大,其迷信者,不过是犹太人所立的学说。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见是渗到骨子里了”的丁元英,极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文化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德国人的“责任”,就是“天命”。德国人是一个非常具有责任心的民族,无论是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想法就是努力做到最好。这种责任心来源于德国人的“天命观”。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在做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做这份工作是上帝安排的,把这份工作做到完美,就是对“原罪”的最好救赎。所以,德国人显庆樱得刻板、严谨,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他们的“责任”。
丁元英曾劝芮小丹不要做警察,他说 :“……关键一句: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你应该,而不是我希望。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小说的结尾,芮小丹在逮捕通缉犯的过程中严重受伤,随后开枪自杀。 芮小丹的好友肖亚文问丁元英为何没有劝阻芮小丹,丁元英回答说:“她是警察。”同时她还问丁元英芮小丹为何要自杀,丁元英回答:“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
这首先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因为是警察,所以就必须要做到警察应该做的一切,包括面对危险和付出生命。这是“天职”,不能逃避,无法逃避。芮小丹在德国度过了她的童年,丁元英也在德国呆了很长时间,这种来自德国人的“责任观”已经深深印入了他们的意识,所以丁元英没有劝芮小丹在危险面前掉头而走,芮小丹也知道丁元英不会这么劝她。
丁元英批判中国文化时说:“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对这个“靠”字的批判,
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些人遇到困难,总是先思考“我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损失最小化并解决问题,哪些资源是我可以使用的”,而另一些人却首先想到的是“救主在哪里!然后陷入茫然不知所措中消极等待”,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天壤之别!就算退一万步来讲,救主出现了,抛下了绳子,你自己不努力的往上爬,难道还指望着救主跳下坑来把你背上去吗?
现实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我能做些什么”和“你能做些什么”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个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履行自己责任的人,当然更谈不上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独立人格所在,也就只能期盼“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只能把聪明才智用在种种“破格获取”的方式上。
丁元英在行为方式上流淌着德国文化的血统,但毕竟他不是德国人。德国人可以将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实现了自己的作为价值,就完成了自己对原罪的救赎,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丁元英没有上帝,即使口中言说上帝,也不能有西方人对上帝的那种真诚信仰,所以,他的人生价值也不可能寄托在作为价值上面。
丁元英说对传统文化自卑,其实是一种无自信的心态,因为丁是个边缘人,在德国他无法融入德国人主流社会的圈子,因为他的肤色,他的语言,虽然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但是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中国的,在中国又觉得自己看穿了中国,还是边缘,所以从边缘人的视角看到的就是阴暗悲观的。
丁元英是中国人,无论他对中国文化感到多么自卑,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多么激烈,他都无法逃脱由血缘和肤色带来的文化烙印。老黑格尔说: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丁元英说“总想活个明白”,就是在找寻一个灵魂依归的角落,找来找去,脱不开儒释道三家。儒家不关心形而上的灵魂,被首先排除;道教过于简陋虚幻,也缺乏可以借鉴的资源;于是擅长思辨的丁元英找到了同样长于思辨的佛教。
丁元英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论道,就讲到“修”、“悟”之别:“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而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重内在体悟而轻戒律修行。凡重参悟的人,都一定受老庄玄学影响,以般若空宗为理论资源,带有中国特色的佛家思想。丁元英毕竟还是中国人,中国人本性里的求简洁而去繁琐、重思想而轻行动的习惯,那种直指心性、一念即菩提的思想诱惑,是潜藏在丁元英的肤色里的。
看其“文化属性”的提法,也未尝不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笼统化的思路,即把所有问题都追根溯源到文化问题,以为文化问题一解决就什么都解决了,文化问题不解决就什么都解决不了。
选择了这种“悟”的思路,后面的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破执不是目的,见空也不是目的,目的在“找出起烦恼的因,了心苦不起苦”。所以在明了万法皆空后,就可以不必执着于任何事物,“困了睡觉,饿了吃饭”,自如才是正常,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事物。这就是佛,这就是天道,规律。
丁元英服膺于芮小丹的自如自在,随性而为,称这是境界。这确实是境界,不过这个境界绕来绕去,还是绕回到了庄子那里,要么当个逍遥居士,要么混迹凡尘。这也就是丁元英关于人生价值的最后判断了,因此称之为“极品混混”,确也恰当。
丁元英在行为方式上很德国化,注重作为价值,注重“应然”即应该怎么做;然而在内在思想上,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东西,寓神奇于平淡,化丘壑于心中,平淡自如的生活。
丁元英本就是个矛盾,而且是很不容易解释圆融的矛盾。作者豆豆在这个问题上她试图在丁元英身上融合两种价值,既具有实际生活中德国人的严谨与责任,又具有中国人倾慕的率而为与自然洒脱。然而两者的鸿沟之上,却怎么也架不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丁元英这种文化属性的提法,虽然受到德国文化的影响,但他的思维方式,注重客观规律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丁元英对于作为价值的德国式执着,依旧羡慕他人生价值上可以达到自然随性。存在即合理 人本就是个多面体,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应对不同的世界,前者应对社会,后者应对自我 .既对社会产生价值,又能自我活的平淡自如!
感谢关注,我是鱼乐嗨世界,小人物的视野看世界,你有你的大世界,我有我的小视野。
私信发消息:【天道】,赠送未删减版电视剧,免费获赠本文所提到的《遥远救世主》电子书!以及免费获取一份本打开你思维的电子书。
⑵ 丁元英的思想从哪学的
丁元英其实受传统唯物主虚局义哲学,以及西方古典主义哲学,包括黑格尔、尼采,以及主观唯心主义,以及阳明心学。
丁元英的思维是系统整体的思维:
思想上讲的是“道”,表现为规律背后的原理。
思维上讲的是“顺应道”,表现为方法、工具、程序。
行动上讲的是“行道”,表现为按“道”办事。
思想-思维-行为,是一贯的,道才是串“思想、思维、行为”的那根线。
大家看过天道,都会知道“文衡贺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指文化的性质以及与其它东西的关系。
即然谈的是属性一定是要呈现出客观的。
强势的文化属性,能反映客观性质与关系的那些属性,遵守差拦让了道。
而弱势的文化属性,掉进了主观的陷井,违背了道。
文化属性,从道的层面来说,提示了客观属性。
文化属性,从“顺应道”的层面来讲,就是要从客观属性中去设计出方法、工具、程序。
文化属性,从“行道”的层面来说,切切实实的要老实,要不偏离道,要“行道”。
丁元英的布局,就是寻觅“道”,再根据“道”发展出法、术、器。
⑶ 丁元英是佛学还是哲学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悔亏裤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碦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
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碧简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空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只是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
⑷ 丁元英的所谓文化属性是什么
文化属性其实就是文明的理解,广义上包括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艺术,行为伦理,道德取向,简单的就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文化属性之分,就这些。
狭义上的话,就是一个地区的群体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比如简化来说东北人的直爽,率性。
通过这些的深刻认知,就是文化属性的理解,你就很轻松在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你能够融合在这个区域的,通过理解和行动,获取你想要的一切。就比如当初亚马逊和谷歌进入中国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理解认识中国的文化属性,粗暴的想资本横推。最后都退出了,转而投资网络和阿里。
⑸ 《天道》里面丁元英的文化密码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如何在股市收割
在丁元英成立不到一年的私募股权基金为担保人和投资者都带来了巨额利润。投资回报率高达82%,担保人回报率为239.7%。然而,在最佳表现中,丁元英出于个人原因提出终止合作。
因为我爱人芮肖丹提出要用文化属性来解决王淼村的贫困问题,写一个神话作为礼物送给她。当他去五台山寻求内心的平静时,瑞肖丹莫名其妙地问他,为什么他知道分配给欧阳雪的股票一定会赚钱?输了也不会有好下场。
丁元英自信地说,有补偿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很小,在这个过程中有办法补救。
可见他的把握相当大,考虑的因素远远大于股市的变化,股市对他来说就像瓮中捉鳖。
政治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都有,既要为改革铺路,又要打破改革的阵痛。这个时候股市真假难辨,大起大落。在这种背景下,你要看好庄家的黑手,也要看好政府的尖刀。狼嘴里有肉还得放下筷子,还得在政府拔刀之前出去。
第二十章:—— 《遥远的救世主》
这段被称为知而不知的话,可以解释丁元英的文化密码。
透视一个社会有三个重要因素:技术、制度、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最终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这种文化属性就是文化密码。丁元英将文化属性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形象地说强势文化是武术的秘密,而易学易懂的弱势文化是社会上流行的品种。
破解股市密码是不可能的。即使买股票的人很多,也不容易学懂。如果股票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品种,估计大家都不会缺钱。
能打开股市密码的的人,是拥有强势文化的人。什么样的人拥有强势文化呢?是修炼了上乘武学秘笈的人。
他对芮肖丹说,有政治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要为现行政策让路,股市涨跌要明辨真假,要时刻警惕庄家黑手,主动出击,守好退路。
这几个字,但是杂七杂八的内容是网络全书。它是一种全面综合的分析,需要全面综合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必须是综合的、自由应用的。
所以,破解文化密码,单一的某项学科根本达不到要求。
在剧中,丁元英培养了武功秘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音乐和宗教了如指掌。并且对于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精妙的阅读见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基本上可以如实看透事物的本质。
只有在这个境界里,我们才能解读文化属性,能解读文化属性,自然就能破解密码,因为万物的归宿都逃不过文化属性的牢笼。
文化密码是什么?是文化属性。什么是文化属性,就是人才、经验、文化等综合知识学科的聚合与整合。有了这个万能的系统,我们就可以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游刃有余了。因为破解了文化属性,你才能把握事物的根本和本质,从而应对不断的变化。
世界上的事情看似千差万别,但实际上,旧瓶装新酒永远不会变。
只要你了解事物的文化属性,让世界风浪打你,你就可以自由行走。
丁元英之所以能领导各方,在股市上大赚一笔,就在于他的知识全面而丰富。并解读事物的文化属性,让他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一旦判断准确,收割只是时间问题。
⑹ 天道里的强势文化说的是什么意思
强势文化,就是让弱势群体自卑的文化,让弱势群体只能通过破格才能实现与其平等的文化。
⑺ 道家思想之寻道
01.
南师说,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历代引用的是道家思想。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的功劳。
道家讲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有利于降低私欲,安定人心,从而拨乱反正。
讲到道家思想,想到了《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改名叫《天道》)。丁元英的讲文化属性的核心,和道家思想是有相似之处的。
丁元英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逃不开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强势文化的核心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弱势文化的根本是期待救主的文化,有救、等、靠的特性。强势文化成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顺应自然规律的人,是懂得静观其变的,是遇到问题时能“让一条道”的,是无论对手强弱都知道抓住核心的。
02.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肖亚文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强者。她不求丁元英,不强制“靠”丁元英,更不等待丁元英给机会,私募基金解散后,肖亚文知道丁元英的价值,所以给自己留了一个远远的机会。
但是,当她知道格律诗出事之后,她的判断是机会来了,并且迅速抓住了。这中间她没有跟丁元英有过沟通,而是直接和欧阳签了合同。签合同的时候她说,她的机会就是官司胜诉,风险就是败诉。以她对丁元英的了解和个人能力对整件事的分析,她不否定败诉的可能性,但更看好胜诉。
肖亚文能顺利加入格律诗,有着以四量拨千金的意味。这一步棋,与强者而言是机遇,弱者却不其然。
03.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在小说中是“弱势文化”的代表。叶晓明是三人中的聪明人,他看出了丁元英的价值,所以蛊惑冯世杰接近。王庙村的项目正式落地后,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股份。
但弱势文化的核心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叶晓明想着借用丁元英的智慧达到实现目标的愿望,表面上看是聪明之举,其本质还是“靠”。在他们得知格律诗得罪了乐圣,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靠山要倒了,所以他们连夜退股了。
推出格律诗,丁元英玩的是“劫富济贫”的套路。丁元英之所以能摆出“劫富济贫”的阵杖,是基于芮小丹的愿望,更是因为他看透了文化属性,知道事情一旦展开,其中那些属性不同的人,会有什么的反应,事情大致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乐圣的口号是“进攻!进攻!进攻”“乐圣只有矛没有盾”,这样的口号表面上看很强,但其本中逗郑质是弱。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情只会朝一个方向发展,但林雨峰却认为是可能的。所以,乐圣旗舰成为了行业领军品牌。
“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很多人认为林雨峰的死是丁元英的错,其实林雨峰是死在了“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认知上。
丁元英的“劫富济贫”在道义上有些不入流,但是在行业竞争中,从术的层面来讲是成功的。他懂得制胜之道,所以能把控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人性本质的区别,用一台小音响,打开了芮小丹想要的童话。
叶冯刘三人的退股,在丁元英的预计中;肖亚文(优秀的人才)的加入,也在丁元英的预料中;格律诗堂堂正正能走上市场,也在丁元英的计划中;只是林雨峰的自杀是丁元英没有想到的。
丁元英不想证明自己是强者,但他以自己对文化属性的了解,很卖颂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成功——顺应规律,自然能拨“乱”反正。
丁元英,一个懂得顺应自然规律的人,具有“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沉着的,具有风动云动心不动的气魄的,更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的。
04.
南师说,中国许多判例的根据,就是根据四书五经中的道德观念而来。所以四书五经,在过去无宪法观念时代,严格说来就是一种宪法思想,也就是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法律思想的中心。在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思想,根也都从此中而来。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一则久不读书脑子钝了,二则既然要读就努力读出自己的节奏,这中间,若是能抓住一点什么,碰撞一点什么,又或者延伸一点什么,都是有意指棚义的。
读书,最怕读了很多,还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⑻ 《遥远的救世主》之丁元英(一)
关键词: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属性
原本想写一写对《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主人公丁元英的一些认识的,但是在敲巧悉击键盘开始便陷入了踌躇,不知道该如何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样一个人进行分析,按照小说中韩楚风对丁元英的评价来讲,丁元英是一个明白人,但是什么是明白人呢?这个问题其实特别不好回答。我思来想去,得出的答案是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所谓的明白人,而丁元英在小说中属于神(道)一样的存在,或者说他是神(道)的代言者。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小说也是由小说的作渗坦者写的,在一定程度上,主角的价值观其实就是小说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我们不应该将这样的价值观神话,而是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小说中丁元英的正式出场是他准备退出私募基金。丁元英掌握了那个年代中国股市的规律,凭借自己超凡的认知,利用德国的资本在中国股市侵略式地敛财,由于民族情感,这样的做法使得他的内心非常自责,这成为了他退出私募基金的核心原因。丁元英在退出私募基金回到北京以后和好友韩楚风一起喝酒,席间他们谈论了很多问题,主要分成以下三个话题:
第一,韩楚风由于私募基金“脱贫”,实现了财务自由,表达了对丁元英的感谢。
第二,韩楚风向丁元英征求“计策”,即如何去争取正天集团总裁的位子?丁元英的建议是所谓的“以退为进”,这其中运用了辩证哲学去思考问题,来判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到这里我们都会提出一个和韩楚风一样有的疑问,即假如自己退出争夺,却没有达到“进”的目的,反而成就了丛宽桐竞争对手,这样是不是得不偿失?丁元英给出的回答是“这是文化属性的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于文化属性,在以后的文章中会继续讨论。
第三,韩楚风询问退出私募基金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上面的段落中已经说明。这里要说的是由此话题而引出的丁元英本人对“传统文化自卑”的问题,探讨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属于文化属性的范畴,这一点同样在以后的章节中会继续谈到,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丁元英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说的更白话一些,这里说的是马克思主义中最重要的内涵,即“实事求是”,在很多情况下似乎体现为“不入流的野路子”。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会继续结合实例来讨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到丁元英善于运用“辩证逻辑”思考问题,对所谓“文化属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很有研究,以后的章节中将会经常穿插这些概念并且进行说明。
⑼ 雄性文化
男子汉大丈夫,是一种雄性文化的表现。女人,特别是有女人味的女人,极为欣赏这种文化。这里说的女人味,并不一定指的是小鸟依人。
最近手头一直在看的书是《遥远的救世主》,书中的一些情节常常引发思考。男主丁元英,是被认为具有“雄性文化”的人,他也因此收获了美女警察的一片真心。
提出“雄性文化”这一概念的是丁元英自己。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这段话,是面对芮小丹倾其一个女人的所有向他表达爱意时说出的。这里面有对芮庆袜小丹的珍爱,也有对自己的深刻评价。此时的他,爱自己还是更多一些,不愿意去承担爱的责任,而是选择了逃避。
那丁元英的哪些行为,让芮小丹在他身上看到了“雄性文化”呢?
首先,是他们的第一次联系,打电话。芮小丹因为答应过自己的大学同学,帮忙关照丁元英。可没想到8个月过去,丁元英没有找过自己。眼看着就到了春节,她觉得自己至少要在这个时候打个电话过去问一下对方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没想到电话一接通,丁元英的第一句话却是“芮小姐,你好。有事吗?”
这样的回答让芮旅晌小丹当时着实有些不舒服,但过后冷静一想,倒觉得这句问话不简单。
“这显然是一个‘意识位置’问题,说明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找人帮忙’这道程序,只有’我能帮你做什么’的设置,这是一个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意识位置。”
“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位置,是雄性文化的首要表现。
这次通话,让芮小丹对丁元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了一种想要认识他的好奇心。于是有了后面的故事进展。
其次,来到了对两人关系发展起着绝对性作用的吃饭阶段。因为丁元英一句善意的谎言,让她痴迷上了一套以为自己有能力购置的音箱,为此还得了一个停职反省15天的处分。芮小丹心里窝着一团火,这团火烧得她难受。她要把自己的火发泄在丁元英身上。所以她安排请丁元英吃饭,想让他在饭桌上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东道主警察的怨气。
丁元英带着包容的心态成全芮小丹请客的“美意”时,带上了自己的全部生活费,2000元。不出意外,在这样一个小城,一餐饭钱,是足拆差锋够支付了。
这又是一种掌控全局的姿态。饭局的目的,最后总是落在付钱人的手里。当然,后面的发展,是丁元英所没有想到的。但“王者”的姿态更加得以展现。就是无论对方出什么招,总能见招拆招,游刃有余。
芮小丹不由自主地爱上了眼前这个自己对他一无所知的男人。吸引她的就是这种丁元英口中的“雄性文化”之魂。她在周围的其他异性中没有发现的特质。
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一位单身男士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自信的女人,有谁会不想去收割呢?
⑽ 谈天论道
父亲突发脑溢血躺在ICU,医生说就算救活多半也是植物人。儿子决搏歼敬定放弃抢救,母亲哭诉儿子白养了。儿子却说: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你就别说母爱伟大,那是交换。
电视剧《天道》里最让人争议的一个片段,就是男主人公丁元英要替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拔掉氧气管的情节。
知道父亲很可能是植物人后,丁元英问医生:那怎么才能让我父亲死?如果确认是植物人,那就停止交费,我就把氧气管子拔了。
丁元英的大哥听了这话很生气,他坚持砸锅卖铁也要救父亲,他害怕背上不孝的骂名。
丁元英的母亲更是悲痛欲绝,说自己生儿育女一点用都没有。
丁元英没有安慰母亲,而是说:“妈,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丁元英有自己完整的一套人生哲学,他认为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每个儿女都是为了还债,直不起腰来。而老人如果一直想着回报,就会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亏了,心理就越苦,这是大家幸福感很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很多人看到这里由于思维定势,第一反应就是丁元英简直忤逆不孝,但其实换种思维考虑,仔细一品,丁元英近乎冷血的理智下,有着对自身文化的深刻思考,而这种深刻的思考来自于原着《遥远的救世主》。
《天道》这部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除了对传统孝道的质疑,《天道》里还对商道、人道、佛法、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看完后足以能够颠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如今大家看到的版本,都是经过再三删减的。为了掌握原着思想精髓,我特意找来未删减的《遥远的救世主》,经过反复阅读,终于明白为什么十几年后,这部剧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越来越火。
书中有个重要思想,就是丁元英对“文化属性”的见解。
文化属性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丁元英认为,文化属性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指的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文化,丁元英对股市涨跌的预测、带领王庙村脱贫致富,都是依照对客观规律的把握。
而弱势文化则是救世主文化,即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
书中叶晓明、刘冰、冯世杰等几个农民是弱势文化的代表,他们把改变命运、摆脱贫困寄托在别人身上,却从没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决定。
文化属性决定了人的命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区别。
很多人看了《天道》之后,觉得隔靴搔痒,只因删减的内容较多。又反复查阅原着《遥远的救世主》,才终于看懂,原来作者豆豆其实给我们普通人传递了3个能帮我们改变平庸、翻身的认知。
第一、想拯救自己,就得摆脱“靠”的弱势文化。
五台山论道时丁元英说:“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着。 ”
其实很多人成不了事就是“靠”的文化太深了,靠山山会倒,这个社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自己不行,靠谁都没用。
第二、不争而争。
韩楚风是正天集团总经理,老总裁退休时提名他接任总裁一位,但是董事会却提名另外两个副总裁接任,怎么办呢?
丁元英给他支招,让他退出来,不争而争,让另外两个副总裁先去争斗,先去内耗。然后让韩楚风退出来,去做实事。
这一招高明至极,不争而争,免除被针对的危险,然后鹬蚌相争,坐收渔利,让董事会看明白谁是做实事的人,谁是能满足他们利益的人,从而获得支持,是无解的阳谋。基慎
第三、用学习抵御变化,不断自我进化。
想要翻身,第一就是打破传统的固化思维,先提升自己的思维层级,看到更多的机会。
而提升思维认知最廉价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进化,不断摄取知识。
现在不是七八十年代,随便下海创个业就能闭着眼睛赚钱,现在拼的是知识,拼的是对事情的把控,不学习你就会被时代无情抛弃。
文化属性决定命运,但也并不是难以改变,它来自于周围人对你的影响和对你思想上的熏陶,只要多读好书,多跟高人学习,就能拥有更高的视角。
而豆豆就是不出世的高人,她一生只写了3本书,8年前写的《天幕红尘》预言了改巧贸易战,《遥远的救世主》改编为《天道》,上映15年,某瓣评分高达9.2,左小青说:自己家的一个朋友看完《天道》后,又找了原着《遥远的救世主》看了10几遍,结果事业顺利,还发了财,给这本书又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背叛》里的四场商战,更是惊天动地。
《背叛》讲的是生存哲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是观照 。
《遥远的救世主》讲的是觉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幕红尘》讲的是红尘当中的修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见路不走,终于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