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黔西北红色文化人物有哪些

黔西北红色文化人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28 18:25:36

① 红色精神有哪些代表人物

这种人物比较多的

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杨靖宇,夏明翰,方志敏敏键族等等,都是为了祖国牺牲自己的人物,是当之无愧红色经典人桥弊物。

红色精神是指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最早表现为一九一九年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

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亮轮”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② 卫城镇的传统文化

随着镇西卫的设立,其重要的军事、交通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地商旅频繁往来,促进了镇西卫的繁荣。民国《清镇县志稿》记载:“卫城客商住居者多,交易荟萃聚一城中。清咸、同、光、宣间,烟泥畅销,外商争先至此,因而吸引他业,并驾活跃,市容较县城为盛。”外省及本地商人纷纷在此兴修会馆、寺庙,各种文化、习俗在此交融,形成的古镇独特的建睁如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
建筑文化
卫城建筑既有北方民居的特色,又融合江西、湖南一带风格,同时又根据卫城镇地形依次而建。其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会馆及寺庙的修建。
卫城的民居,多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大多采用“金包银”(将木架房的房柱用砖包起来)的建造方式。最为突出的是一进四合院式、二、三或四进四合院式,埋早搜房屋样式一般都为走过当街铺面或堂馆,便是一个天井(也称院坝),天井小的一般约十五、六平方米,大的约二、三十平方米,院坝左右两侧,有的建厢房,也有的一侧建厢房,一边建花台(有些人家还有小鱼塘),正房天井对前屋,中为堂屋,用以奉祀家神,两边为主人住房,正房之后,一般还有一个小院子或者一片小园子栽种花木和蔬菜,再后便是厕所、畜圈。房屋门窗上雕龙篆凤、凿刻花卉文辞、飞禽走兽图案。木制八仙桌、四方桌、太师椅等摆设有序。对于二、三或四进四合院式是根据卫城镇地形顺山势修建,一进高于一进,给人步步登高的感觉。
纵观卫城民居,既有江南民宅之隽秀,又有北方四合院之凝重,尤其是二进式或三进式四合院民居,更适合于大户人家。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古镇文化重要的文化因子,是经过历史发展、传承沉淀而成。现卫城传承下来的主要民俗有:舞龙舞狮、正月十五亮灯、观音会、牛戴花、端午登高、薅打鼓草、苗族的跳鼓及打嘎祭祖、苗族跳芦笙、苗族鼓舞、中秋瓜灯节。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卫城也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文化古镇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在贺龙、肖克率领下进入卫城。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召开千人大会,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同时并将地主的粮食盐巴等发放给穷苦百姓,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此,杨顺清、谭治德等二十九弯历位清镇籍青年参加了红军,为建立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此外,2010年10月,原国家领导人陶铸之女陶斯亮为感谢杨顺清老红军,在杨顺清墓前立“恩重如山”碑,为卫城红色文化注入一抹感恩文化的血脉。

③ 红色经典人物有哪些

这种人物比较多的
江姐,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杨靖宇,夏明翰,方志敏等等,都是为了祖国牺牲自己的人物,是当之无愧红色经典人物。
1、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2、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3、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4、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5、百岁将军孙毅的传奇故事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声闻遐迩的老将军孙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他活了整整100岁。提起孙毅,在军界和青少年中无人不晓。年长的同僚称他“孙胡子”,年轻的军人称他“胡子将军”。
1920年10月,孙毅高小还没毕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就离开家乡出去找事做。就在那个时候,他把自己原来的名字——孙俊华改成了孙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取“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的意思。

④ 红色经典人物有哪些(红色经典人物有哪些人)

1.江姐: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2.刘胡销洞兰:别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3.着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4.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5.全国着名战斗英雄、模范共镇袜产党员。

6.黄继光:民族英雄。

7.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8.杨靖宇:着名抗日英雄。

9.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亏旅枯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⑤ 红色英雄人物有哪些

1、朱程

朱程将军,八路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烈士,浙江温州市平阳县(现属苍南县)矾山镇人。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时任的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的他和30多位战友与敌同归于尽。

⑥ 刘兴文的人物事迹

1950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南下部队解放了刘兴文的家乡纳雍。春风吹到了采凯箐村,刘兴文一家和各民族受苦受难的人民一起见到了光明。刘兴文第一次见到了人民的子弟兵: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一个个和蔼可亲,他们不但剿匪打仗,还宣传群众、支持群众、深入到群众家中与贫苦农民促膝谈心,格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赶场天,战士们还在街头演讲,控诉地主、土匪的罪恶,讲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讲受苦人民翻身的道理……刘兴文听到这些知心话后,萌生了参加解放军的念头。他借给部队带路剿匪的机会,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兴文来到革命的大家庭后,战友们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给他讲政策,教他学文化、学军事,激起了他的革命热情,心里感到了无比的欢畅。同志们还在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使他感到无比温暖。
1950年4月至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四团在黔西北的威宁、赫章、纳雍、毕节等地剿匪,打了不少漂亮仗。刘兴文虽然没有参加第一线战斗,但做了不少助战工作,受到了锻炼和考验。从此,刘兴文决心在革命队伍里干一辈子,立志做一个好战士。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土地上。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碧兄号令。1950年11月底,刘兴文所在部队结束了剿匪任务,12月10日由黔西北到川南归建。1951年1月12日,部队从泸州乘船顺江而下,又由武汉转乘火车到河北省邢台地区的沙河整训换装。3月10日,部队召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誓师大会;3月22日抵安东市(现丹东市);29日16时,到达中朝分界的鸭绿江大桥。过了鸭绿江,刘兴文看到的是一片破砖烂瓦、荒废的田野,烧毁的村庄。凄凉的景象撕裂着刘兴文的心。刘兴文和战友们表示,要为朝鲜人民报仇。
在部队,战友们对瘦小的刘兴文非常关心,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刘”。在加里山痛歼美军第三十八团时,第一次上火线的刘兴文眼看着班长匍匐前进,炮弹打在他周围,他有点心慌。班长对他说:“小刘,不怕,他的炮弹再凶,我们不是草包。只要小心,就不会挨打,就能消灭敌人。”班长还不时关照他,小心地雷,小心铁丝网。副指导员刘汉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打仗的时候就让他在工事里,等战斗缓和时才让他去送弹药。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刘兴文进步很快,不久,加入悔兄袭了青年团。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第四十五师于5月29日赶到芝浦里地区,阻击美军第二十五师和加拿大军第二十五旅。团首长战前鼓励大家说:“能打得下来又能守得住,才是中国人民的本领。”战士们斗志高昂纷纷举手宣誓,要为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保卫世界和平流尽最后一滴血,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激烈而残酷的阻击战打了七天七夜,毙伤敌人2800多人,美军除留下一堆尸体外,没得到一点便宜。5月23日,第一三四团三营接替一连,控制公路以南的诸高地。美军又集结了第二十五师二个团的优势兵力,开始向刘兴文所在的七连阵地朴达峰发起猛攻。烽烟弥漫,一场恶战开始了。一排的战士们奋勇阻击敌人,阵地前丢下许多侵略者的尸体,使敌人难以前进一步。志愿军伤亡也很大,需要补充战斗力。副指导员带领二排增援一排时,把刘兴文从五班抽了出来,对他说:“小刘,你年轻力小,战斗经验少,敌人今天攻得挺凶,说不定要同敌人拼搏,你不成。”这下刘兴文可急了,向副指导员请求上前线。副指导员没有同意。刘兴文坐在两包炸药边,看到副指导员远去的背景,听到枪声,几次站起来想冲出去。战斗正激烈进行,所有的战友都顶上去了,而自己却留在坑道里,这叫抗美援朝吗?于是刘兴文下决心找副指导员请求参加战斗。这时刚好从前线下来一个重伤员,对刘兴文说:“前面正紧”。刘兴文说:“快把枪给我,我也要顶上去。”说完就跑出掩体往前面赶上去。在一个小山头上,刘兴文找到了连长和副指导员,副指导员对他说:“小尘旅刘,你来得正好,这阵用得上你啦,快把棉大衣脱掉,水壶拿下来,轻装上阵,好爬山。”这时连长指着右边公路对副指导员说,你看敌人从公路那边上来了,快到那边去阻击。”副指导员拉了刘兴文一把喊到:“小刘,快跟我来。”刘兴文端着枪,背着手榴弹,紧紧跟在副指导员的后面,快速朝公路边的山头上跑去。到达山顶后,副指导员伏下来对刘兴文说:“小刘,你没有扔过手榴弹,力气小,你专给我揭盖,让我来扔。”刘兴文爬在副指导员身边,替他把手榴弹的盖都揭开了。看着敌人越来越近,副指导员却不慌不忙,连敌人的眼睛、嘴巴、喘气时一张一缩的大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刘兴文的心紧张极了。就在这时,副指导员一连扔出了几颗手榴弹,扬起一阵尘土和泥沙。敌人被炸得东倒西歪,鬼哭狼嚎,哇哇直叫。刘兴文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看见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情。他佩服副指导员的沉着和勇敢,也拿起一颗手榴弹,模仿着副指导员的姿势,投进敌群。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副指导员看看刘兴文笑了,说:“小刘,就这样,等敌人近了才能打得准,打得狠。”接着又说:“咱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起模范作用,轻伤不下战场,重伤不吭气,要和敌人血战到底。”刘兴文点了点头。这时敌人又发动进攻了。他们紧握手中武器准备反击时,副指导员突然负伤了。刘兴文扶着他的头,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说:“小刘……给我报仇……不能给中国人民丢脸啊!……”话没说完就牺牲了。刘兴文咬紧牙关,慢慢放下副指导员,默默地说:“放心吧,副指导员,我会给你报仇的,为祖国和我们苗家争光!”这时敌人咿哩哇啦喊叫着上来了。等敌人近了,刘兴文跳了起来向敌群一连扔出了几颗手榴弹,美国兵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转身就往后逃。敌人的进攻又被打退了。这时阵地上的手榴弹用完了,需要补充,同时也需要把这里的情况和副指导员牺牲的消息向连长报告,于是刘兴文便朝着原来的山头奔去。
这时,连长已经负了重伤,躺在地上,下巴骨被打碎了,不能讲话,听了刘兴文的报告后用双手比划着又指指前方,又用拳头在地上猛一砸。刘兴文知道他的意思是要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刘兴文扛起一箱手榴弹,转身就往阵地上跑去。可是阵地已被敌人占领了,并向他猛扑过来。刘兴文在一个土坡后伏了下来,准备迎击敌人。正在这时,战友梁和庭用机枪压住了敌人,掩护刘兴文跑到他们高地上去。在梁和庭不幸负伤后,敌人趁机冲了上来。刘兴文沉着地投出了手榴弹,敌人纷纷倒地。负了伤醒过来的弹药手赵金平看到刘兴文的压力很大,抓住机枪爬到刘兴文旁边向敌人猛烈射击。远处的敌人被赵金平的机枪压住了,近处的敌人被刘兴文用手榴弹压下去。敌人的冲锋又一次被打退。
这时刘兴文看到前面的阵地上还有副指导员的遗体,便对赵金平说;“老赵,我们决不能让敌人糟蹋副指导员遗体,你掩护我,让我摸上去把敌人消灭掉,把阵地夺回来。”说完抓上两颗手榴弹一股劲跑到工事前,没有等敌人发觉立即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炸死三个敌人。活着的敌人遭到这突然的打击,连滚带爬逃跑了。阵地又回到刘兴文和赵金平的手中。他俩互相配合,有时赵金平打完一梭子子弹后,刘兴文就扔出一连串的手榴弹;机枪子弹打完了,刘兴文便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阵地的前拣敌人的子弹给赵金平。他们从中午坚持到晚上,打退了敌人的11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英雄的阵地巍然不动。当兄弟连队接防时,他俩才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驻地。
战斗结束后,部队召开了庆功大会,刘兴文荣立一等功,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了他军功章,战友们都称他为青年的旗帜,部队首长还亲自为他挂了光荣花,刘兴文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大会,刘兴文在朝鲜前线被选为代表,同赴朝作战的英雄们一起回祖国参加国庆观礼。当团部通知他就要见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向祖国人民汇报的时候,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欢送会上,他对战友们说:“我这个在山沟里长大的苗族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立了战功,部队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回国后我一定要把前方胜利的消息,告诉党中央、毛主席和祖国人民。”
1951年9月30日,刘兴文同朝鲜前线的回国观礼代表们一起,怀着幸福的心情见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节日那天,首都北京鲜花似海、红旗如潮,英雄们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庆祝大会后,英雄们分别到祖国各地汇报,刘兴文、郑恩喜、王志林三同志到西南三省。1951年12月3日志愿军归国代表刘兴文等一行由成都抵达贵阳。贵阳城锣鼓喧天,彩旗飞舞,巨幅标语悬挂大街小巷。
1951年12月4日下午,刘兴文等在省军区礼堂向贵阳各界群众汇报,之后分别到各单位、机关、厂矿、学校、街道和群众组织等作巡回报告。英雄的事迹传遍贵阳大街小巷,家喻户晓。1951年12月18日,《新黔日报》发表了刘兴文给他父亲的一封信。刘兴文在信中鼓励家乡人民努力生产,表示自己杀敌立功的决心,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尚无私的品质。
1951年12月10日凌晨,在红旗鲜花、鞭炮声中,人们拥着三位英雄上车,到云南向各族人民汇报。

阅读全文

与黔西北红色文化人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