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几乎封闭的状态,对外交流也是输出大于输入。如果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仍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独立的状态,那么中华文明还会按照自己固有的内在逻辑长久发展下去。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突破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地域限制,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孤立于国际社会。西方侵略东方,同时也为东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完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到了为什么会在近现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些缺陷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这些缺陷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
(二)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 (三)重农轻商对社会生产的阻碍; (四)伦理秩序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 第一个就是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状况,最好的办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当时的社会关系、文化状况、国家管理状况都体现在那里了。1810年,中国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译成英文出版,英国的一份报纸《爱丁堡评论》说,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是不足的,我们发展很快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
中国的法典有什么特点呢?民法内容很少,基本内容是刑法,甚至连民事纠纷也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这里面体现儒家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伦理与政治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学,而儒学讲伦理和政治的最多。从西汉开始,就强调以孝治天下,把家族伦理拓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后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公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统一,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完全是符合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是自然经济,经济状态比较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专制制度下严格的等级关系。用孔子的话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很好的,好在哪里呢?皇帝按照皇帝规范行事,君、臣、父、子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这是从好的方面来说的。但它的另一面是等级森严,不能逾越。而英国在1215年就有《大宪章》,国王加税要得到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自由、自治的权利。中国的大小事都是天子或尊长说了算;抗上是极大的罪恶;儒家政治理论把这些合理化了。中国没有国际学术界界定或多数学者公认的封建制度。如果是封建制度,国王、诸侯之间是契约关系;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服从。用孔子的话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假如有争议,由谁定是非呢?由圣人和皇帝的话来决定,圣人的话是最后的标准。公元一世纪,汉章帝召集儒门的代表人物在白虎观开会,由班固执笔写出一部《白虎通议》,章帝批准后颁行天下。以儒学为指导,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详细的规矩或规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六纪(六亲),服从尊长。以后历代的法典,唐、宋、明、清的律例都继承了《白虎通议》,将三纲六纪作为贯穿始终的东西。一般的老百姓犯了罪,按照身份的高低、亲疏关系给你定罪。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法的缺陷。 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有问题。杨振宁在2004年作报告时讲了一句话:“《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他说,其中一点是不讲演绎论证。《易经》归纳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论证。这是杨振宁作为科学家讲的真话。而在他讲这话之前,16世纪末17世纪初,利玛窦在他写的《中国札记》的书里就说中国人不懂逻辑规则。他讲的是真话,中国没有逻辑学。后来我们拼命从《墨子》里面提炼、搜寻,认为里有逻辑包括辩证逻辑。然而《墨子》里面虽有逻辑思想但没有完整的理论,而且因为它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后来连《墨子》也式微了,研究的人很少,四分之一的篇章失传。西方的情况则不同,他们有逻辑学,不但古希腊已经有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他们中世纪教育要上一年的辩论课,实质是逻辑课。利玛窦是这样讲的: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科学,不重视逻辑呢?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关系,在中国你懂四书五经,不用学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实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和做官。这样的状况下,科学当然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另外在中国天文是很丰富的,只是和星相结合起来了,哪里地震是天发怒了,是对皇帝的惩罚。各种是非按照圣人的话来判断,也就不必辩论和讲逻辑理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产生现代科学?
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把《几何原本》带过来并翻译了六卷,还有九卷没有译出。一直到平定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他接受科学家李善兰的建议,拨款支持把后九卷翻译出版,把以前译出的六卷也校对一遍,出了一个完整的版本。李善兰请曾国藩写个序,曾国藩不懂,就让自己的儿子曾纪泽(曾作过中国驻英公使)代笔。曾国藩知道光懂中国传统文化不行,从小就让儿子学英语,接受现代科学教育。曾纪泽代他爸写的《几何原本》序言说:“盖我中国算书以《九章》分目,皆因事立名,各为一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几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而概之曰:点、线、面、体。……《九章》之法,各适其用,《几何原本》则彻乎《九章》立法之源,而凡《九章》所未及者无不赅也。”这里说透了中西思维方法的差别。《九章算术》共收有 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它的计算方法有成就,但是没有上升为完整的理论。曾国藩看完儿子写的东西后大为赞赏。当年曾纪泽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的,但他的确说透了中国思维方法的弱点。
此外,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自认为中国的道德是最高尚的,洋人是蛮夷,道德文章是永远比不上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现在看来,道德规范也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我们道德规范有一些是跟世界各国一样的,比如我们讲“仁、义、礼、智、信”,大致上从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里都能找到类似的东西。在西方,仁是“博爱”;义是“正义”,有些道德规范世界各国是一样的,不同的语言系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进一步考查这些规范的内容,问题就出来了:儒学的核心是仁义。用《中庸》的话来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讲人不是讲人的平等,而是将亲情摆在首位;义的内容拐个弯变为要尊重别人!
我们的道德规范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义轻利”。小人与君子的划分就是看你重不重视利,你重视利就成小人了;但是人性本身是追求利的。
其次,我们的道德是以三纲为基本架构的,没有人际之间的平等。
再次,中国道德观念里群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可是,人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都必须将个人权利、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要变成现代公民,维护现代公民的尊严、现代公民的权利是根本,道德的根本也是政治的根本,政治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服务的。
此外,作为蔑视个体权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上没有坚决、彻底地保护私有财产。有一个原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和官府侵犯民产,屡见不鲜。而自从中国传统文化法典化以来,因为要维护宗法专制,维护三纲,所以就规定一条:祖父母、父母在不准分户口、分财产,不准“别籍”,不准“异财”。唐、宋、元、明、清一直都延续这一条规定,谁违反这一条是要受惩罚的。 另外一点是不准你经营新的经济形式,比如中国学外国人要经营轮船。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做直隶总督时,广东商人在天津申请办轮船企业,李鸿章不准。1890年代张之洞做湖广总督,湖南的一些商人要在洞庭湖、长江上办小轮船公司,张之洞说不行。一直到戊戌变法前后,张之洞还是不同意。也就是说,办这些新企业,只准公家办,不准私人办,即使私人可以办,也要批准。限制私人财产进入某些经济领域,等于你的财产权不能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受到限制,私有财产就大打折扣了。
2. 君子文化具体是什么
,“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耻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它们最终都集聚、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我们的先贤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宋代以来,以梅兰竹菊表现四君子品格的书画数不胜数,其繁盛景象让人叹为观止。“君子”概念古老而鲜活,在当代社会也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在不同阶层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
3. 儒家文化有什么 弊端
那么,儒家思想到底有什么弊端,需要我们去正视呢?
1.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观念盛行。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这个理念本身没错,但是发展成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发展成读书人整天孜孜以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为官为上的观念,就不对了。孔子曾经嘲笑想学习农业的樊迟,告诉他,种田仍然免不了饿肚子,要是学习,做了官,就有俸禄了。孟子强调社会分工,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一种很科学很理性的社会分工学说,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社会分工的思想,却发展出了严密的官僚等级制度,官大一级压死人,县官不如现管等观念,造成了中国社会事事都讲级别的现象。从对人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来。为了让人有面子,副科长就叫科长,副处长就叫处长,这不是客气而是官本位观念的明显体现。
2.过分强调家长制,没有决策的民主化,就没有决策的科学化最后造成制度上的腐败。中国社会本质上是宗法制社会,宗法制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家长最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孔子提倡三纲,孟子提倡五常,这实质上是把家长放在最段晌重要的位置。在宗族,最大的是家长,在国家,最大的是国君。最后造成封建独裁,没有民主。
3.儒家思想过分强调道德修养,在社会治理上强调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这实际上造成了德治无德,法治无法。儒家思想是最强调道德修养的学派。冯友兰先生说,儒家的最大任务就是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这本身并没有坏处,但是过分强调德治而忽略法治,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制度层面的缺失。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孟子说要内圣外王,子自我反省。这种道德理念固然可以培养出正人君子,固握歼锋然可以培养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由于过分强调自律,过分强调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他律没有生存的土壤。儒家在性善论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泛道德主义。事实证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线,而法治管人的底线。儒家学说只有上线的提倡,没有底线的限制,最终造成中国传统社会严重缺乏法治思维。
4.儒家思想过分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遵从的地位,抹杀了人的个性,从而使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创新力量不足。在宗法制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强调义利之辨群己之辩,强调个人在集体中,要守规矩做贡献,从而严重制约了个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思想是禁欲的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要求人们清心寡欲,甚至存天理灭人欲,极大地遏制了人格独立和人的自由发展。
5.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现实主义,强调人文知识,忽视自然科学。缺乏理性的科学精神,把科学发明视为奇技淫巧,造成中国传统社会科学精神不足,造成了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我们曾经的四大发明,大大推进了西方的文明历程,而在我们中国传统社会,罗盘被用来算命,纸张被用来写八股文,火药被用来放炮仗烟花等。这就是缺乏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明证。
当然,说儒家思想有那么多弊端,并非意味着我们要割断我们文化的血脉,而是为了清除中国文化中肠梗阻,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儒改激家文化。爱他,就是要对他狠一点!
来源好玩的国学
4. 儒家文化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一、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二、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缺点: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人性,钳制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总之,我们应吸取精华,剔其糟粕,传承中华文化。
5. 哪位好心人告诉我 孔子思想的缺陷 详细些谢谢
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是指导人民的好思想,但却被君王乱用来控制人培颂茄民的思想
二方面,其实孔子的思想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他讨厌种田这项工作,太死板,不懂变配察通肉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名叫“盗泉”的水不饮。肉切得不方正他不吃,他把肉块的方正与品性的端正联系起来,“滑溜肉片”肯定会吃出一个滑头的家伙。席子摆得不正他不坐,他把座席的方正与人心的正派联系起来,躺椅能坐出一个人格匍匐的人,转椅呢?那就一定坐出一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皆为封建樱芦统治者的垃圾推崇所致,其思想真死板。 ,1.复古,反对进步。2.反对平等。3.反对自由。4.歧视劳动。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比较反感用语言上的辩说宣扬,而主张埋头苦干,这在当今社会难以立足。不过总的来说 利大于弊。
6. 君子文化是什么意思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西方有贵族文化、绅士文化,中国有君子文化。西方贵族文化是特指某一阶层、某种身份的文化,而中国的君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共同伦理基础上侧重于道德的人格文化。全世界只有中华文化圈讲君子,中华儿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凝聚成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的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理想人格的一部分。比起西方的贵族、绅士,君子的形象更鲜活、更真实、更可爱。可以说,君子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
7. 传统文化有哪些优缺点大神们帮帮忙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的工业文明而言的。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几乎封闭的状态,对外交流也是输出大于输入。如果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仍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独立的状态,那么中华文明还会按照自己固有的内在逻辑长久发展下去。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突破了人类千百年来的地域限制,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孤立于国际社会。西方侵略东方,同时也为东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此完美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到了为什么会在近现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窃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这些缺陷是某种类似基因的欠缺,是我们的祖先未曾经过也未曾见过的东西。这些缺陷可以简单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没有形成科学观念; (二)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 (三)重农轻商对社会生产的阻碍; (四)伦理秩序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不足 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中国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 第一个就是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状况,最好的办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当时的社会关系、文化状况、国家管理状况都体现在那里了。1810年,中国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译成英文出版,英国的一份报纸《爱丁堡评论》说,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是不足的,我们发展很快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 中国的法典有什么特点呢?民法内容很少,基本内容是刑法,甚至连民事纠纷也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这里面体现儒家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伦理与政治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干是儒学,而儒学讲伦理和政治的最多。从西汉开始,就强调以孝治天下,把家族伦理拓展到整个国家的治理,后来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公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统一,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完全是符合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是自然经济,经济状态比较稳定。 第二个特征是专制制度下严格的等级关系。用孔子的话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很好的,好在哪里呢?皇帝按照皇帝规范行事,君、臣、父、子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这是从好的方面来说的。但它的另一面是等级森严,不能逾越。而英国在1215年就有《大宪章》,国王加税要得到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自由、自治的权利。中国的大小事都是天子或尊长说了算;抗上是极大的罪恶;儒家政治理论把这些合理化了。中国没有国际学术界界定或多数学者公认的封建制度。如果是封建制度,国王、诸侯之间是契约关系;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服从。用孔子的话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假如有争议,由谁定是非呢?由圣人和皇帝的话来决定,圣人的话是最后的标准。公元一世纪,汉章帝召集儒门的代表人物在白虎观开会,由班固执笔写出一部《白虎通议》,章帝批准后颁行天下。以儒学为指导,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详细的规矩或规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六纪(六亲),服从尊长。以后历代的法典,唐、宋、明、清的律例都继承了《白虎通议》,将三纲六纪作为贯穿始终的东西。一般的老百姓犯了罪,按照身份的高低、亲疏关系给你定罪。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法的缺陷。 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有问题。杨振宁在2004年作报告时讲了一句话:“《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他说,其中一点是不讲演绎论证。《易经》归纳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 论证。这是杨振宁作为科学家讲的真话。而在他讲这话之前,16世纪末17世纪初,利玛窦在他写的《中国札记》的书里就说中国人不懂逻辑规则。他讲的是真话,中国没有逻辑学。后来我们拼命从《墨子》里面提炼、搜寻,认为里有逻辑包括辩证逻辑。然而《墨子》里面虽有逻辑思想但没有完整的理论,而且因为它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后来连《墨子》也式微了,研究的人很少,四分之一的篇章失传。西方的情况则不同,他们有逻辑学,不但古希腊已经有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他们中世纪教育要上一年的辩论课,实质是逻辑课。利玛窦是这样讲的: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科学,不重视逻辑呢?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关系,在中国你懂四书五经,不用学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实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和做官。这样的状况下,科学当然没有办法发展起来的。另外在中国天文是很丰富的,只是和星相结合起来了,哪里地震是天发怒了,是对皇帝的惩罚。各种是非按照圣人的话来判断,也就不必辩论和讲逻辑理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产生现代科学? 利玛窦来到中国的时候把《几何原本》带过来并翻译了六卷,还有九卷没有译出。一直到平定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他接受科学家李善兰的建议,拨款支持把后九卷翻译出版,把以前译出的六卷也校对一遍,出了一个完整的版本。李善兰请曾国藩写个序,曾国藩不懂,就让自己的儿子曾纪泽(曾作过中国驻英公使)代笔。曾国藩知道光懂中国传统文化不行,从小就让儿子学英语,接受现代科学教育。曾纪泽代他爸写的《几何原本》序言说:“盖我中国算书以《九章》分目,皆因事立名,各为一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几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而概之曰:点、线、面、体。……《九章》之法,各适其用,《几何原本》则彻乎《九章》立法之源,而凡《九章》所未及者无不赅也。”这里说透了中西思维方法的差别。《九章算术》共收有 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它的计算方法有成就,但是没有上升为完整的理论。曾国藩看完儿子写的东西后大为赞赏。当年曾纪泽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的,但他的确说透了中国思维方法的弱点。 此外,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自认为中国的道德是最高尚的,洋人是蛮夷,道德文章是永远比不上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现在看来,道德规范也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我们道德规范有一些是跟世界各国一样的,比如我们讲“仁、义、礼、智、信”,大致上从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里都能找到类似的东西。在西方,仁是“博爱”;义是“正义”,有些道德规范世界各国是一样的,不同的语言系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进一步考查这些规范的内容,问题就出来了:儒学的核心是仁义。用《中庸》的话来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讲人不是讲人的平等,而是将亲情摆在首位;义的内容拐个弯变为要尊重别人! 我们的道德规范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重义轻利”。小人与君子的划分就是看你重不重视利,你重视利就成小人了;但是人性本身是追求利的。 其次,我们的道德是以三纲为基本架构的,没有人际之间的平等。 再次,中国道德观念里群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可是,人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都必须将个人权利、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要变成现代公民,维护现代公民的尊严、现代公民的权利是根本,道德的根本也是政治的根本,政治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服务的。 此外,作为蔑视个体权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上没有坚决、彻底地保护私有财产。有一个原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和官府侵犯民产,屡见不鲜。而自从中国传统文化法典化以来,因为要维护宗法专制,维护三纲,所以就规定一条:祖父母、父母在不准分户口、分财产,不准“别籍”,不准“异财”。唐、宋、元、明、清一直都延续这一条规定,谁违反这一条是要受惩罚的。 另外一点是不准你经营新的经济形式,比如中国学外国人要经营轮船。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做直隶总督时,广东商人在天津申请办轮船企业,李鸿章不准。1890年代张之洞做湖广总督,湖南的一些商人要在洞庭湖、长江上办小轮船公司,张之洞说不行。一直到戊戌变法前后,张之洞还是不同意。也就是说,办这些新企业,只准公家办,不准私人办,即使私人可以办,也要批准。限制私人财产进入某些经济领域,等于你的财产权不能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受到限制,私有财产就大打折扣了。
8. 君子文化是怎样的概念
君子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与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有很强的亲和力,坚信国人势必完成文化反思。新时代君子文化把精英阶层作为重点,不能把精英和大众两个阶层分割开来研究君子文化,而要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有重点有特色的研究。当今时代,社会精英和大众都可成为君子,君子文化的研究不再囿于精英阶层,而要面向整个社会。摘自“君子论坛网”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