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体现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

如何体现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

发布时间:2023-05-04 06:09:59

A. 文化的民族性,在本质上具体体现为什么

任何文化都是由某一具体的民族或族群在某一时期创造,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下,逐渐演变为很多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决定了文化具有的个性和特色。

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体现

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是汉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精神,如: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3.宽容和谐精神,如:社会成员关系、家庭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4.崇尚道德精神,如: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民族文化的意义

  1. 民族文化是沟通全体民族心灵的纽带。文化的民族性是特定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不受阶级对立的限制,是每个民族成员都会接受和学习的。
  2. 民族文化能够自我继承并对社会发生影响。虽然它可能发生中断、发生重大变化,但大多不是由于种族改变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变化带来的。
  3. 民族文化为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由于文化是热门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创造的精神活动,所以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自然打交道。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则会受到严重影响。

注:图片源网

B. 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1、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南泥湾大生产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三五九旅刚开进南泥湾的时候,南泥湾还是一个梢林满山,荆棘遍野,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的地方。

战士们描绘那时的南泥湾是:“南泥湾啊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雉鸡成伙满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窜。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

条件艰苦可想而知,但广大指战员说:“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干好革命。”广大指战员积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创造辉煌。

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先是露营,在用树枝搭起的简陋帐篷里住,遇到雨天衣服被子被淋湿,就烧火取暖,后搭草棚、打窑洞,解决了住的问题。

粮食不够吃,就在饭里掺黑豆和榆树钱,旅团首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长等地去背粮;没有菜吃,战士们到山里挖野菜(如苦菜、地皮菜等),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猎(野猪、野鸡等),下河摸鱼。

没有烧的,战士们就打柴烧木炭;穿的很困难,每个战士一年只发一套军衣,平时就缝缝补补,夏天光着膀子开荒、种地、打场,长裤改短裤,短裤改裤衩,磨破裤衩的布条打成草鞋,绝不浪费。

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用镢头;没有灯油,就用松树明子,或者把桦树皮卷成筒当灯点;缺少学习用具,就用桦树皮当纸,用炭当笔;没有擦枪油,就采集野杏仁榨油代替。

[2]部队在困难的时候,节衣缩食;在生产自给有余的时候,仍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旅首长曾向全旅发出号召:“生产要多,消费要省。”

1942年以后,部队已经达到了粮食自给,还是将瓜菜、红薯、山药蛋等掺和在粮食里做“八宝饭”吃,而且每天仍然坚持吃两干一稀。

从1941年起,部队基本上没有向上级领过被子。战士们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滚成一团团的疙瘩了,可是发下新被子时,战士们谁也不肯要,说:“哪天不打败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换被子。”

总之,在短短的三年内,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由此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4、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 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5、抗洪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江西省九江市防洪墙九八年入汛以来经受四十多天高水位浸泡,后在城区以西四公里处发生基础漏水。

随之一段混凝土防洪墙突然陷塌决口,江水涌入郊区。在洪水即将吞噬九江城区的紧要关头,2.4万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我市广大抗洪干群。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终于成功将决口堵 住,创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在超历史高洪水位情况下堵口成功的人间奇迹。

C. 如何体现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上的人是多民族、多种族组成的,各民族的文化既蕴含着该民族的智慧伍族、信仰、生活信息,也展示该民族与自扮圆然抗争、繁衍生息和进化发展的过程。民族文化因此各具特点、丰富多彩,世界的多样性和绚腔缺弊烂的光芒就产生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体现文化的民族性就是要有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体现它的世界性就是体现在它与其他文化的不同,同时又具有相通和兼容性。

D.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1、少数民族长期在边疆的开发,巩橘烂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到内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3、唐朝时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着《四部医典》,是对祖国医学的巨大贡献。

4、少数民族的歌舞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春晌

(4)如何体现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扩展阅读:

从中华文化的实践形态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进程中,山西地区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就是躬耕践行。

首先要强调的是山西的思想家本身非常重视实践。他们在自己的论述中往往把实践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或者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实践。

如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对儒家学派的传播贡献巨大。但是,他并不简单继承孔子之学,而是强调要与时俱进,经世致用。

唐代思想家王通,强调教育是为治国安邦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品行的修炼。明代着名理学家薛_,被认为是程朱学派的代表,是朱熹学说的传人扒伍锋。

E. 文化具有民族性。请举例说明

很多民族桥告是跟着历史一直在变的,拿消汪就像汉族,中国其他民族有的是没统一时候的土着人民,有的是迁徙来的,比如回族是伊斯兰信仰他们在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比其他消仔伊斯兰有所改变

F. 有那些事例体现古代的民族精神,具体点,谢谢

苏武牧羊 手拿节杖,州带搭牧羊北海,不变节,后回归汉朝。
文姬归汉 在匈奴十几年,后回归中原。
昭君出塞 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民族着想。
岳飞抗金 为当时汉族利益而战斗。
戚继光抗倭 为中华利益,抗击当时倭人(现在日本人)的侵略。郑成册拿功收复台湾 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回台湾。
郑和下西洋 传播中华民族文明和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与外民族的行轮交流。

G. 文化的民族性,在本质上主要体现为什么

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什么?首先,我们应该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中国有56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H. 论述如何体现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差梁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每个少数民族成员在本民族生产、生活领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每个少数民族成员势必要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成为本民族和本地区的一名合格成员,通过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本民族成员中的传承以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名成员,在当前文化多元一体的开放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学习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本民族文化的宝库,最终实现文化的时代性。当前,由于民族地区多处在西部边远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决定了儿童和青少年传承本民族文化、学习他民族文化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当前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模式都是盲目照搬主流民族的学校教育模式,这些学校采用全汉语教学、全套的人数版教材、六加三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以及无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等等。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没能实现少数民族成员通过学校教育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成员也就不能通过做败现有的学校教育来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同时,尽管虚胡运这种学校教育完全教授主流民族以及人类部分共同文化成果,但是这种教育所实现的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并不是建立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即文化的民族性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并没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文化的时代性。透过这一点来反思,笔者认为,以学生入学前、入学时、求学过程中以及义务教育完成后为四个时间段.

I.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

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9)如何体现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文化政策,把握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规律,尊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版、学习进修,不断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推动更多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阅读全文

与如何体现文化制度民族性事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