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挖掘村内文化

如何挖掘村内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07 02:04:33

㈠ 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在80~90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的几大标志性事件——“看电影”、“看大戏”、“逛庙会”、“祭祖先”,其中与思想相关的“看电影”、“看大戏”这两样牢牢的吸引了农村人的心,每逢这样的机会出现,总是会出现人山人海。

到了2000年以后,农村的生活随着网络的接入和智能手机的覆盖,弱化了“看电影”、“看大戏”的吸引力,而且现代农村的文化生活与生活节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农忙、农闲、传统节假日时的文化生活各不相同,打麻将、赌博成了农村的习俗。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点要说的清楚,如果是一味的控制思想,那么以前很难,现在信息获取这么容易怕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是拉近思想的距离,加强思想的丰富程度,还是有很多方法的,但总归一点——【趋利避害】,凡是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考量,或游戏、或比赛、或激励,均可一试。

㈡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㈢ 如何通过活动体现村里的文化底蕴

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让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就要坚持创新原则,并且不断的添加新的元素。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例如读书节、文化节和艺术节等等,面向农民,服务农民,通过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才能让他们对文化活动关心和参与,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文化生活带来的乐趣。农民也能够通过活动,对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1、农村文化生活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由于建设的需求,政府征收了大量的居民活动用地,没有了可以进行文化生活的场地,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电脑、手机等以及逐渐取代了农村的秧歌队、电影队等,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因为收入不佳,转向了其他工作。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开展进行管理,资金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有才艺的人,开始寻求新的市场,即使有一些留守的艺人,也会因为年龄问题放弃工作。所以,农村的文化生活已经越来越少,而且缺乏趣味,难以维持。
农民的思想、道德、习俗等等方面,都是包含在农村文化之中的,传统的农村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在物质生活方面,能够看到的、有形的物质,例如土地、房屋等等,基本能够满足农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土地是农民最为重要的物质,在土地中收货的食物,是农民要求的基本物质文化。农村的文化造成了农民行为与城市居民很大的不同,农村社会是以地缘和血缘进行相互联系的,邻里之间比较熟悉,小范围的居民之间一般都有血缘关系,所以,维持农村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
对于农民,有着勤劳朴实的优点,善良并且豁达。农村不够发达的交通条件也制约了农民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劳作来盈利,没有足够的回旋空间,对于新事物的态度上,他们非常谨慎,防止新事物给自己的财务带来影响和破坏,对于新式的农村文化建设方式,不敢轻易的接受。自己的观察和主观评价是对待事物的主要态度,经验才能够代表一切。
2、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建议
随着政府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加,农村活动场地逐渐增多,“文化广场”已经在很多乡镇出现,人们可以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放松。由于这里是人群的聚集地,所以可以组织一些演出、才艺展示等等,丰富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多组织农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塑造他们新时代农民的形象;在组织活动这个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注意资金的投入,有了资金,才能够购买进行文化活动所需的器材,例如音响和灯光等,也要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因为这些器材超过使用年限的话,就不能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服务;如果农民自发组织活动的话,对于器材的要求不高,可以将旧设备进行修理,二次使用,不仅能够节省资金,也能够让农民拥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设备。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政府还可以组织“作品下乡”的活动,这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好方法,农民群众可以欣赏高质量的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对于很多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比较低的,所以,“作品下乡”是能够使农民负担最小的文化生活方式。这其中,下乡作品是非常关键的。要使用群众在平时生活中自己创作的或者发现的作品,能够反映农村的真实生活。通过这些作品的下乡,为群众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能引领农村大众进行良好的农村文化生活,把先进文化作为目标并逐渐努力。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工作中,文化活动种类比较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农民进行文化生活频繁了,但是质量仍然不是很高。随意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提倡“创新”和“新颖”,才能让农民耳目一新,培养农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兴趣。

㈣ 如何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㈤ 如何振兴乡村文化

振兴乡村文化的措施有:

1、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

要充分发掘本村的文艺、民间艺人,由其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艺骨干的激励机制,保障村级组织都有文艺骨干。此外,要充分发挥各村团支部、妇女等的作用,因为他们对文化工作相对熟悉,便于组建文体团队,开展文体活碰启动。

2、建设娱乐体育设施。

扩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力局搭争每个行政村都有图书室、阅报室、棋牌室、黑板报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力所能及的组织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桐吵拿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3、确立村文化联络员,组织举行文化活动和比赛。

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应本着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富有特色,充分开发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每个村确立一名以上热爱文艺的村文化联络员,组织协调管理,开展舞蹈教学培训,不定期地举行舞蹈比赛,设置名次、奖品,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

㈥ 现在乡村旅游千村一面同质化严重,乡村旅游文化还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潜力

现在的乡村旅游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这样虽然短期会有效果,但是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乡村旅游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力,一方面每个乡村都会有历史,每个乡村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构成,另外一方面每个乡村也会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这些都属于乡村文化值得挖掘的潜力,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总而言之,乡村旅游搞同质化不利于长期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潜力,很多村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包括村子的布局等等,都会有独特的一面,可以作为潜力来挖掘,除此之外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包括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值得发掘的潜力。

㈦ 如何加强社区及乡村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体系。

乡村社会学家杨懋春指出,乡村社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村为中坚,以集镇为范围的开放空间。乡村社区能够代表一个地理范围内的文化特征(包括传统、风尚、特色等),也能够体现乡村的群体合作,而群体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区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是指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不仅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还参与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恢复或重建乡村历史文化遗迹和乡村文化传统突出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过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现乡村特色,通过塑造社区居民的整体形象和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社区核心价值体系,并最终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体系。

乡村文化庭院,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根据乡镇自然村庄的布局结构选择的、能够代表乡村典型文化的农户及其庭院,目的在于通过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村庄的文化建设。这既有利于对具有特殊价值的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性保护,又能够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庭院文化建设要求充分挖掘乡村价值观、特色产业及生产生活民俗等,并结合旅游文化氛围营造,在赓续、保护乡村传统的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有主题院落、寄宿农庄和家庭旅馆等的建设。

(三)特色个体文化体系。

乡村特色个体,即存在于广大农村之中并拥有特色、特殊专长的文化个体(人),通过突出个体的独特性,可以有效传承特有文化(包括特有手工艺、特有专长等),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农民是乡村文化的真正代言人,当地村民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见证者,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强化民间艺人的稳定性,实现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传播渠道,最终完善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

㈧ 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迟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旦山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薯闭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㈨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开展当前农村文化工作

农村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馆、站又是农村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文化直接关系并影响着我国整个文化事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成就。

一、加强文化馆、站自身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文化馆、站应主动取得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建立健全文化网烂液盯络的步伐,争取早日构成以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及个体文化示范户的农村文化网络。具体工作中,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是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乡镇文化站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各级政府要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平台;二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加强业务建设,提高乡镇文化站干部业务工作能力,是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乡镇文化站的业务建设应该包括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创意策划、艺术技能和指导辅导能力。面对新的形势,一般的或单一的特长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乡镇群众文化的需要,如果不抓紧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事,要成功而有效地完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困难;三要坚持农村文化建设的农民主体性。依托文化馆、站的指导,引导农民,在农民中发现和建设一支文化骨干队伍尤为重要。将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群众文化,热衷宣传工作,具有文艺特长、组织才能、示范能力的农民组织起来,培训锻炼,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整个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围绕和服务经济工作,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

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文化的发展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如果农村经济不发展起来,农民的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就会举步维艰,甚至只能是纸上谈兵。反之,农村文化事业就会得到大力发展。
笔者在祁东县调研得知,该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人口93万,耕地4100余公顷,辖23个乡镇,868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农副产品主要有黄花、席草、香芋等。近几年来,全县各级文化部门为祁东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并全力投身其中,牵头成立祁东黄花、香芋、草席文化节、邀请宋祖英,蒋大为,费翔等名人为祁东黄花、香芋、草席文化节表演、代言,使全县黄花、香芋、草席销售额直线上升,2007农民人均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了1000元。作为回报,县财政对文化部门的拨款也比三年前提高了一倍,现在所有的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并配备了文化专干,782村和41个居委会设立了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受地域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农民的活动范围有限,社会关系、人际网络、认识见解相对来说不够广阔,文化馆、站不但要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与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及资源,为农民牵线搭桥,吸引外资外商及民营企业的文化“扶贫”,投资兴建相应的文化项目,为文化“充血”,以达到“以文补文、以文养文”,持续健饥和康发展的目的。

三、要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广大农民只有意识到农村现状的落后与改变的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农村新文化建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教育水平、科技知识、法制意识等方面外,挖掘创造性因素,开展创造性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农民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做起,比如定期开办扫盲班、科普知识讲座、农技农机知识讲座、音乐讲座,举办读书竞赛、歌咏比赛、体育竞赛等等。现在农民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xx和封建迷信活动日渐猖獗,要千方百计把他们请进乡村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才能把他们吸引过来。
只要我们文埋段化馆、站工作人员持之以恒且富有爱心地投入到农村文化工作中去,必能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文键

㈩ 如何挖掘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共性要求,也有个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渗透着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对于不同地区和民族而言,弘扬中华文化,既应准确把握和体现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应坚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

阅读全文

与如何挖掘村内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