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凝炼和传承学校文化

如何凝炼和传承学校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07 10:00:50

① 中小学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中小学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体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潜在育人功能。要建设好校史陈列室(或荣誉室)、心理辅导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重视图书馆(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建设。
具体实施措施有:
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
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制定规章制度,把学生的操行评定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部挂钩。并开展评选文明班队等评比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学生值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② 如何营造班级育人文化

营造班级育人文化的方法:
一、美化环境,创建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改造和美化过程中精心设计,细致入微地检查着班级乃至宿舍文化的每个小细节。这不也正鼓舞着许多学生自发申请要为班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美化墙壁、板报设计、标语张贴、物柜整理、图书角(英语角)的开辟……汗水映照着大家的辛苦。
如今,走进布局独特、美观大方的班级,给人的感觉是整齐、清洁、生动、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清新雅致的文化氛围。每一扇教室门上是以该年级四大特色教育——双语阅读、中国象棋、田径运动、绘画声乐为主题的宣传画,初二楼层屹立着一座造型优美,寓意深刻的雕塑,一看见它,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从心中升起。楼道左侧的花坛内姹紫嫣红,错落有致,与充满朝气的教室相映成趣。楼道的北墙上布置着各种运动图形壁画,让人从中感受到了力量的美丽和拼搏的意义。清洁淡雅的教学楼,绿意盎然的景致相映生辉,学生身在其中就是在体验美、感受美、享受美。“干净优美的教室环境激发起了全班学生热爱班级、保护环境卫生的激情,同学们带来了心爱的玩具、图书等放到教室里,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铸造灵魂,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我们将树立鲜明的班级精神作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班级文化个性,形成特色。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团结、求实、创新、争先”为班训,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为办学理念,以“文明、守纪、勤奋、活泼”为班风,以“爱生、育人、求实、创新”为教风,以“乐学、进取、善思、多问”为学风,完善了班徽、班歌、班旗,并通过这些个性化的班级精神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
“春风吹来,美丽色彩,孕育我八中,十年辉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铸就我辉煌,自强不息;朝气蓬勃,团结互助,造福乡梓,只为中华崛起……”一阵雄壮悦耳的歌声吸引了我,原来是我班学生们正在音乐老师王晓燕的带领下练唱班歌。这首歌歌词简洁凝炼、朴实自然,旋律优美感人,意境深远,体现了我们年级师生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和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也正是因为明确班级精神的激励、鞭策作用,使每一个班级真正形成了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集聚全体年级师生们团结起来为年级建设而努力奋斗。”
三、厚植载体,让墙“说话”
漫步在初二年级楼层,应接不暇的班级文化让你耳目一新,为之倾倒,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教学楼上悬挂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醒目条幅,形成了鲜明的楼前文化;操场西墙上书写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宿舍里张贴的“让爱驻我家,让情寄寝室”、“热情奔放同创美好乐园,团结互助共建和谐寝室”等图文并茂的贴画形成了温馨的寝室文化。
在“小班化”建设中,为突出小班文化特色,每一个班级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地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足实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初二年级开设了“成语育人”特色课程,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成语世界,传承中华文明”,我们特别精心制作了十多集“成语故事”系列视频,以“讲故事”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祖国的文化奇葩。在初二年级办公室前,专门制作了系列展板,内容不断更新,以“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呈现给学生,践行了苏霍姆林斯基“让每堵墙都会说话”的教育理念。
四、学习文明礼仪,再塑校园新风
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必将为他们的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长期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了具体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去年的重阳节,我们组织学生到镇敬老院,为那里的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学生们通过和老人拉家常、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活动,把爱心献给了孤寡老人。有的同学还拉着老人的手,央求他们说说过去的事情。老人们说起曾经受过的苦,吃树根吃野菜……这些辛酸经历,让学生们感叹嘘唏,怜悯之情瞬间触发,发誓一定要善待身边的老人,并强烈的希望老人过上好的生活。关爱身边的老人,尽量为老人做点什么,这一意识深深刻在了学生心窝中。敬老院一行,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所做,亲身所感,真切为学生上了一课,这些意料不到的收获,让老师和学生们特别难忘!”
近年来,我们班级依托学校举办运动会、文化节、艺术节等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熏陶。利用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校报、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表扬涌现的好人好事。通过开展“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等系列活动,回忆父母对自己无私关爱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父母又了解多少,为他们做了什么等内容,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在学习中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提高了我们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个个成为了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小公民。”
五、学习美德少年,积极开展“行知互动剧场”活动
前年,江苏省开展首届“百名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我们把这次活动看成是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一次契机,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面动员、持续参与到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开展了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广泛发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新颖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的浓烈氛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并推选出“与人分享的好少年”——钱彩虹同学。
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中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该校把学习“美德少年”与开展“行知互动剧场”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六、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品牌特色班级
走在初二年级的每一间教室里,到处充盈着成语,仿佛步入了成语的海洋,目之所及,各种成语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教学楼墙壁上成语故事画板,集中讲述着成语与名人,成语与学习,成语与诚信,成语与智慧的动人故事,如“一字之师”、“九牛一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展板中各种分类成语争奇斗艳,成语挑战题让人兴趣盎然,成语和绘画书法的结合更让人体会到别具一格的成语学习方法,真正地理解了成语的内涵。质量是立班之本、特色是发展之路。只有通过创特色、上质量,班级乃至整个年级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步入象棋活动室,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正在“楚河——汉界”上展开激烈搏杀,个个神情专注、整个活动秩序井然,氛围良好。开展中国象棋普及教学的研究,是初二年级班本课程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也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我们编撰了班本教材《中国象棋基础教程》,把象棋课设置在课程中,每班每周有一节象棋课,象棋兴趣小组每天安排一小时活动时间,做到既有普及又有提高。在象棋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让学生在象棋比赛中勇于争先,敢于拼搏,又让学生正确对待名次、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我们还利用家长会、班主任家访等方法,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到象棋教学之中,形成合力,共铸特色。在一旁的象棋教练陈春生老师说:“我们每年都举行全年级的象棋比赛,这一期间,年级里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关于象棋的欢声笑语,到处都是象棋棋子碰撞的声音。学生们捉对撕杀,从班内杀到年级,从而产生年级的‘象棋冠军’。学生们跃跃欲试,挑战的、观战的,场面极为壮观。与此同时我们有多名学生在镇、市级象棋比赛中获奖。”
走出象棋教室,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活力的操场,同学们在这里游戏,在这里玩耍,偶尔也会有三五个同学相约坐在操场上读经典书籍,谈诗词歌赋,聊远大理想。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到了,伴随着欢快而富有节奏的音乐声,全体师生迅速来到操场和各功能教室,开始了三十分钟的阳光体育活动。象棋、篮球、唱歌、绘画、跳绳、乒乓球、等活动一并展开,那活跃跳动的身影似茁壮的春苗,那微露的笑容如绽开的鲜花,无不展示着大丰八中学子朝气蓬勃、健康奋发的精神风貌。

③ 学校应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1、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
学校当中辩昌者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比如“思迅歼政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等。这些课程当中都具有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要发挥课程的作用,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好传统文化知识。

2、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学习传统文化。
学校当中有很多的免费资源,比如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房等,这些资源当中都记载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闲暇时间多去这些地方转转,自觉主动地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3、参加学校的传统文化艺术展。
几乎所有的学校当中都有一些展览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艺术展等。这些活动都是校方精心携薯准备的,学生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从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参加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学校当中有很多文化相关的社团,比如汉服社、文学社等。这些社团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这些社团当中,不仅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感受一股强大的文化气息。

④ 文化在军校该怎样建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1、倡导文化育人,是校园文化紧贴使命任务的本质需求
军队院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才培养方向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铸魂励志的功能。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工作,把党史、军史和我军优良传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品牌”,让“红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打色调。通过牢固树立军魂意识,把体现理想信念、战斗作风、军人荣誉、尚武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元素,渗透到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日常战备训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各个领域,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政治要求深植于官兵心中。
2、建立长效机制,是校园文化提升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障校园文化持续繁荣发展,就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文化工作经常化、不断线。应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合理统筹、基层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院校搭舞台、机关当导演、官兵唱主角”的建设思路,打造“院校有品牌、部系有特色、室队有典型”的校园文化格局。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文化骨干队伍,以其先进理念、经验做法为引领,利用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当中,保证全员参与、全心投入,为校园文化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坚持传承创新,是校园文化与时俱进的前提基础
在一所院校长期的发展成长历程中所形成积淀的历史传统、精神品质、目标追求和战斗精神正是校园文化生根发芽的沃土,而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在传承展示院校内在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广大师生。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校园文化的功能就会衰弱,吸引力就会降低,也终将走向衰败。因此,在传承发扬校园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突出时代特色,打造部队文化与地方文化兼收,校内文化与校外文化并蓄的高品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在确保正确方向的同时,拓宽空间、开放理念、注重借鉴吸收优秀文化成果,融合院校地方文化资源,进一步充实军队校园文化,形成军地一体、开放包容的多元化文化平台。
4、突出军事特征,是校园文化打造自身品牌的根本途径
对于不同军兵种的军队院校而言,突出军事特征即要把普遍的校园文化内涵彰显弘扬,又要把所属军兵种文化的共性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我院是一所以为全军

⑤ 科大精神是由哪几种精神凝练而来

科大精神凝练了科大精神谱系,即抗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科大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党史学习教育伏型体系,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和科大文化精神,不断传承发扬抗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使广大师生在精神洗礼中提升思想境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位科大人的血脉,同学们坚定“科教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将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自觉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小我和大我的碰撞融合中,不断校正个人发展的航向,成功地实现你们的人生崇高价值。

三是在传承中推进科大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把传承弘扬科大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科大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既要继续深入挖掘科大传统文化,取其精华、用其精髓,守好科大文化的本根,传承好科大文化的优良基因。

⑥ 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
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
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吸取世界先进文化之精华,又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色,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认同、经济利益共同体认同、精神文化共同体认同。
(6)如何凝炼和传承学校文化扩展阅读: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 [1] ,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⑦ 如何加强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
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 构筑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 策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我们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价值。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着、赏名着、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着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携手营造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⒋ 依靠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需要专家的引领。通过科研引领,可以使文化建设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逐渐再进行全员推动。
⒌ 完善物质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谈到过),各校要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环境条件。要做到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充实教工阅览室、活动室内容,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分析调查我校学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开展校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的内涵;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⒍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创造执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但很可能由于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内涵,如某些学校经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甚至还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现象,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⒎ 关注行为文化。各校要为现代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动、动力方面的条件。一是提升领导艺术,规范教育行为,使管理者成为负责任、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道德型领导”和“目的型领导”;二是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教研组活动,强化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四是在学生中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娱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六是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好社团活动。
⒏ 建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⒐ 创建教师文化。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设置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⒑ 培植团队精神。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因此,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体。要老师们全面参与,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进一步还可做什么。在共同的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通过经常性地学习、反思,使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然后再通过对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等进行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
11. 开展三风研究。学校要对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展开研究,反思过去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成因,根据现在的办学理念重新“度身订制”自己的“三风”,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探讨现代学校精神文化与社区文化、乡土文化的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12. 利用课堂渗透。将教学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就学科教师而言,有善于逻辑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又有激情洋溢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关怀备至的生活教师,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导主任甚至宏观决策的校长等。所有教师有着共同的责任,却又各有不同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尝试探索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如果能形成统一的合力,那么教学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学校要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如规范学生先进评比方法和德育教师先进评比方法等,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开展。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汇编成册,并有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学要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条例》、《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等,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
5、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而成的《教师手册》,并以此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6、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
(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当学校经过凝炼提升出学校文化理念之后,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师生员工行为。要想使师生员工的这些行为深深扎根,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培训引导。学校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应立足于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以避免师生员工听时感慨激昂、回到岗位时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训。理念宣传的形式要务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行为。每个师生员工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学校提倡一种行为,如果是某个员工的话,他是不敢或不愿去违背的,但当他看到管理人员没有遵守这项规定的话,以后遇到某种情况,他也会尝试着去侵犯制度的权威,直至无所顾忌地去违反制度为止,因为从管理者那里已经找到了可以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表现非常明显。如某校办公室墙上明明张贴有一个规定:“办公区域不许抽烟,违者罚款50元”,但是教师们依然是一手拿烟卷,一手抓鼠标。究其原因,原来是副校长带头开戒,大家也乐得跟随领导步伐了。
3、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含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通常而言,师生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学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师生员工开展学校崇尚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⒌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期间必然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预,学校应该排除众难将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性行为。
⒍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行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唱响在我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将爱的帮助不断传递;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无私奉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典型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着人们行为不断地改善。在我们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作用。在学校不同岗位树立起优秀的典型模范,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师生员工、感染师生员工,推动师生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学校行为文化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师生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使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充满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要善于把握和利用阶段性、突发性时机。比如,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师生员工学习的特点、符合本校的特点和本校员工构成的特点。而学期、学年度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阶段始末,社会、家长与学校内部的突发事件,都是传播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最佳时机。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们的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

⑧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论学校特色建设

[摘 要] 加强学校效能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了学校特色的特征,影响学校特色形成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效能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5-0053-06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小学发展方式的相似性和发展内容的统一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校只能有一个模式,千校一面,无所作为。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不同的学校教育生态和办学实践常常会形成各学校不同的办学状况。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鲜明的办学风格,就是学校特色。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学校效能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之路。
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以生态原则为基础,创建学校特色,可以为师生进步、学校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教育是一种服务,有竞争才有服务;有激烈的竞争,才有优质的服务。教育的竞争主要还来自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要求。打造学校特色,对内可以凝聚人心,提高斗志,明确方向,挖掘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巨大潜能,扩展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外可以为社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学校要获得可持续发展,获得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没有特色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常常以点突破,点面结合,走出了“合格―规范―特色―品牌”的发展之路。

一、学校特色的特征

学校特色是学校积极的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在办学者主体努力追求之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优于其他方面,甚至超越其他学校并为社会所公认的独特品质。学校特色的创造是学校思想观念更新、资源重新组织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校多方面有效行为及其活动的结果。它常常是经过学校内部一场场革新,把学校效能建设推向一个个新水平,影响和推动学校的工作向着一定的目标和自主发展的方向前进。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优势不断提炼,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扬弃而成的,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独特性。一所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它既陪亮顷可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可表现为“人多我少,人优我精”。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一定时期某些方面独特风貌的体现,是学校个性的张扬。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二,广泛性。学校特色在内容和形式、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广泛延伸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内容上,大体涉及四方面:一是学校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办学定位上的独特性或个性化;二是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管理方式上的独特性或个性化;三是在教育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行为方面的独特性或个性化;四是学校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独特性或个性化。
在学校效能建设过程中,常常通过一项项具体工作不断地综合、深入地推进,最终形成个性风貌。在微观建设层面上,学校所选择的创建特色的芦陆项目涉及学校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劳技教育等领域的各个方面,表现形式相当广泛,有的学校是德育特色,有的学校是教学特色,有的学校是计算机教育特色,有的学校是艺术教育特色,有的学校是体育特色……
除此之外,学校特色具有社会认同的广泛性,即学校所选择的特色项目键乱一般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在兄弟学校间经常被提及与引用;经常被上级领导部门关注与表扬;家长、社区满意与认可;新闻媒体常有报道等。
第三,领先性。学校选择的发展项目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该发展项目优于其他项目和其他学校。一句话,特色是一种“领先”状态。
第四,相对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优势,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项目长期保持和发展,标志着学校某些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然而,稳定又并非绝对不变,创学校特色不仅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工作过程,还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的是学校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的完美统一。
特别指出的是,“学校特色”不同于“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是“我”优于“他人”的反映,既可能是某一方面具有特点或处于“领先”状态,也可能是学校的若干不同方面的强项或优势。“特色学校”至少有以下两个特征:(1)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改革创新的产物,特色应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追求的,努力形成一套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2)高办学水平及高质量层次。即“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全面优质、个性突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名优校才能称为“特色学校”。“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学校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校特色是效能建设的结果,是学校硬件建设与学校软件建设的有机合成。影响学校特色形成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部分。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管理机制、办学条件、文化积淀等方面。外部因素是指学校所处外部环境,包括教育政策和法规、地域文化传统、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

(一)内部因素
1.学校办学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是办学者对学校发展所进行的哲学层面的宏观思考。学校特色首先体现在指导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上。学校办学者秉持一定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在研究环境变化,审视学校历史,预见学校未来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与定位,最终将着眼点落在全体学生全面、多元和有差异的发展上,着眼于教师和学校的个性发展上。因此,学校办学思想大体上包含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等方面。
学校办学宗旨是学校对社会赋予自己的基本使命和基本功能的理解或所秉持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我国,坚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宗旨,也是学校办学所坚持的基本方向。虽然这是基本的,但由于每个办学者和学校主客观条件的差异,学校的办学宗旨也会呈现出多种景象。目前,学校办学宗旨可以粗略地归纳出以下几种取向:(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2)以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为取向;(3)以应付、维持为取向,保证学校不出“乱子”;(4)以功利为取向,追求轰动效应,获得个人政绩。
学校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现状,对所服务范围和自身能力所处的结构、层次的基本判断,它包括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确定。学校发展可以粗略分为三种水平(图2)。初级水平,“安全+合格”,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正常,相关管理指标符合基本的安全要求;中级水平,“规范+特色”,即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规范,并且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一些特色项目;高级水平,“模范+品牌”,即学校各个方面都成为其他学校的示范,并且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品牌”。学校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发展水平层次。
学校办学目标是学校一段时间内所要实现或奋力争取的预期结果,就是指为实现办学思想而设定的具体的事实取向,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育人理念是指学校通过教育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者更进一步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有特色的人。
2.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主要指学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安排,如男女比例、年龄梯度、专业比例、知识能力结构、知名骨干教师比例等。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
3.学生素质
学生素质是办学的起点和办学成果的最终体现。学生成长特色也是学校特色的一面镜子。
4.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规范、引导、激励学校组织发展的一种运行方式,即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制约和作用的方式。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组织结构、工作作风、决策过程、评估监督、分配激励、后勤保障等既有科学性,又有个性。
5.校园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历史传统经过沉积所凝结的精华,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校精神,常常表现为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深入人心的校训也是其表现。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办学个性的彰显。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
依法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是学校创建特色的必要保证。
2.学校办学自主权
办学自主权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独立地位和权力。创建特色学校一方面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的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责、权、利相统一的自主办学机制,使得学校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需要,独立地进行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校长领导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保证。
3.区域环境和地域文化
区域环境和地域文化在情感上与心理上有相对一致性,富有特色的学校一般会融入社区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特征,汲取社区和地域合理文化的内涵和教育资源来生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学校硬件建设
学校硬件主要指供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设备和设施等,特别是学校的建筑物。影响学校硬件的主要因素如下。
1.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现代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所必须的师生生活及学习的室外活动场所。其一般要求有合理的生均面积、体育用地、建筑用地容积率、校园用地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符合教育性的布置和装饰。在合理而个性化理念设计下,有效地利用学校空间环境,使师生获得学校最佳的教育感染。
2.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
学校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是指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室)、阶梯教室、风雨操场(体育馆)、宿舍、食堂等建筑。设计和建设学校基础设施时,在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本关怀内容(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并且将学校特色办学思想融入其中。
3.教育、教学、办公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及办公设备配置应当以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求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实际需要,考虑教育教学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更新周期,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充分运用,注意学校建筑设施的特点和利用效率等因素,特别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合理配备常规通用教学设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学校办公设备。
学校硬件的建设,虽然是物理性操作,但可以融入办学者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和教育情怀,从中可以体现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硬件建设也被视为学校特色的特征,对一所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校硬件建设也是外在教育形象和内在教育空间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理念变化可以引发教育空间的改变,进而影响学校硬件的设计与建设;反之,学校的硬件会限制教育空间的开放与封闭,由此也会引发教育理念的更新,因为不同的空间可能会影响不同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
应该指出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硬件配置是政府的责任。硬件本身无特色可言,然而,“经营”产生“特色”。特色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硬件来支撑,这是唯物论的一般原理。在一定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指导下,经营、设计这些硬件,使之产生特色,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这是校长的责任。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策略

学校效能建设是肥沃的土壤,学校特色是艳丽的花朵。学校特色作为学校效能建设的产物,有力地推动、丰富和完善着学校效能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校长特色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创新的主要设计者。一所学校能否充分挖掘学校固有的潜能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取决于校长是否具有“创建”的愿望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这又首先表现在校长的教育观念上,因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创建学校特色要求校长要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要求校长要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协调让教师的智慧、热情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让学生的天赋、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要求校长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人和事,真正尊重支持教师、学生的首创精神,并及时提升和固化下来。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往往会凝聚一大批有作为的教职员工,使他们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找到工作乐趣,并且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形成特色。总之,建设学校特色,首先要有“特色校长”,校长挂帅,特色建设才能走得更快。

(二)挖掘硬件潜能,奠定学校特色基础
学校特色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硬件建设进行相应的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当前,学校教育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现代,然而使学校硬件建设具有更高审美意义,突显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并使其成为自己学校特征的标志,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特色的神妙之笔。其一般要求:一是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学校个性发展要求。学校建设应与自然协调,创建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体验自然的教育环境,形成学校特色。二是校区规划应功能齐全,布局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以达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有关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及绿化用地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体现个性化的品格。三是校园规划设计应当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确保师生安全为宗旨,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蕴涵教育性的活动空间。有特色的学校甚至在其色调的搭配、标志物的建设上都体现其学校个性化的元素。四是学校设施的规划设计应当考虑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需要,体现学校主人的胸怀,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当前,学校硬件建设的核心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崇尚自然和绿色生态,摒弃单调划一的“工厂模式化”,建设节约型、友好型、学习型的个性化空间已成为一种趋势。学校硬件建设的特色意义在于营造师生生活、学习、安全、健康的乐园,从而为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
教育策划理论指出,学校品牌建设应当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对学校优势项目的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论证,预演方案,寻找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实现动态控制创建学校特色的全过程。学校要打破常规,建立“特区”,给特色项目执行者以更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1.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优势项目的确认,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还需要考虑各种客观条件,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超越现实,项目缺乏生命力,学校也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
2.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
近年来,国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从这个实际出发选择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效能。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管理方式上的科学化、个性化,将有利于规范、引导、激励学校工作,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
3.策划学校特色建设项目要从公众需求出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教育的需求体现出优质化、个性化取向,挑战和机遇同在,实现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个性的教育服务的过程。
每一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项目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当中,散布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中,关键是学校如何从实际出发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这些资源。

(四)铸造学校教育品牌,凝练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育品牌借用的是经济学概念。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产品质量、企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学校教育品牌与企业品牌有着不同的属性,学校教育品牌建设始终是指向人才培养而不是经济利益。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本身就是学校特色资源的聚集,因为特色是品牌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品牌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学校传统以及学校品位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校园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优秀校园文化积淀越丰富、越深厚、越有底蕴,学校的个性就越鲜明,教育品牌就越容易形成。这种品牌效应,会对周边学校的发展产生冲击和拉动。
凝炼校园文化,铸成学校教育品牌,通过先进、独特项目的推进,逐渐向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持续扩散,经过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实践层次、理论层次和文化层次,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着的育人效应。“优势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品牌”是其建设的一般过程。

(五)培育团队特长,建设特色教师队伍
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创建学校特色没有一批富有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师是难以实现的。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建学校特色的真正财富。
培养富有特色的教师:一要提高基本素养,培养合格教师;二要创造各种条件,培养有特色的教师。为此,学校首先要了解教师特长,大胆使用;其次对初显特长的教师要热心扶持,培育特色;最后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科研,形成教师个人和学科集体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六)深化课程改革,形成教育教学特色模式
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特色建设。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首先,结合课程改革,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形成课程特色。其次,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再次,加强班级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学习集体,成为学生成才的沃土。最后,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变社会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增强学校特色创建动力
加强教育科研,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增强创建学校特色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及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和探索学校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学校发展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实践意义上说,差异正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点”。学校特色建设要紧紧抓住这个基点,根据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结构分布的特点,充分依托学校自身优势资源,寻找建设的突破点和生长点。从软件建设上看,当前打造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如图3所示。
应该指出的是,学校特色的内涵在办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要经得住考验。学校特色的欣赏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追求的是学校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东西,因此,学校特色的打造靠的是点滴积累,靠的是自主创造和追求,而不是模仿、解释,成为别人的附加。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否则,学校特色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任何哗众取宠,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做法,都是要力戒的。

参考文献
[1]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0(11).
[3]刘居富,肖斌衡.现代学校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剑荣,沈洪昌.特色学校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3(8).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 王永丽)

阅读全文

与如何凝炼和传承学校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