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六枝特区文化遗产有哪些

六枝特区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07 23:36:35

1. 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民间信仰类(6个)
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独山愿灯(独山县)、布依族扫寨(都匀市)、仡佬族毛龙节(石阡县)、盘县地坪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盘县)。
二、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布依铜鼓十二则(贞丰县)、盘江小调(关岭县)、铜鼓十二调(镇宁县)。
三、岁时节令类(11个)
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清水江杀鱼节(福泉市)、水族端节(三都县)、水族卯节(三都县)、查白歌节(兴义市)、赶毛杉树(安龙县)、大狗场吃新节(平坝县)、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水城县)。
四、文化空间类:(14个)
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思南上元沙洲节(思南县)、仡佬族敬雀节(石阡县)、 锣(万山特区)、安顺屯堡文化(安顺市)、六枝梭嘎箐苗文化空间(六枝特区)。
五、人生礼俗类:(4个)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水族婚俗(都匀市)、茅坪花苗婚俗(湄潭县)。
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
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
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
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工艺(岑巩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工艺(罗甸县)、水族马尾绣(三都县)、牙舟陶器制作技艺(平塘县)、玉屏箫笛制作工艺(玉屏县)、小屯白棉造纸工艺(贞丰县)、乌当手工土纸制作工艺(贵阳市乌当区)、花溪苗族挑花制作工艺(贵阳市花溪区)、彝族赶毡制作工艺(威宁县)、马场乡苗族大筒箫的制作与演奏(盘县)、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八、民间舞蹈类(15个)
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县)、鼓龙鼓舞长杉龙(贵定县)、布依族“雯当姆”(荔波县)、瑶族打猎舞(荔波县)、松桃瓦窑四面花鼓(松桃县)、莲花十八响(沿河县)、苗族板凳舞(安龙县)、彝族撮泰吉(威宁县)、苗族芦笙技巧舞“滚山珠” (纳雍县)、苗族大迁徙舞(赫章县)、彝族铃铛舞(赫章县)、采月亮(仁怀县)。
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
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中国水书——水族信仰记忆纲文化(黔南州)。 。
十一、戏曲类(8个)
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福泉阳戏(福泉市)、思南花灯(思南县)、德江傩堂戏(德江县)、石阡木偶戏(石阡县)、布依戏(册亨县)、安顺地戏(安顺市)。
十二、民向杂技类(1个)
德江土家舞龙(德江县)
十三、曲艺类(1个)
布依族“八音座唱”(兴义市)

2.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册亨布依戏、侗戏、福泉阳戏、思南花灯、锦鸡舞、苗族大迁枝前徙舞等。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猛闹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

比如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弯尘,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

3. 贵州省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

1、历史文化遗产: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个;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2处;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00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7000多处;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街区)20个;省级民族保护村寨20个;
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4.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5. 六盘水市的民间美术形式用途及艺术特点

传统美术:我市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大多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艺术、绘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不仅将各自民族的历史融于口头文学中,也描绘于服饰艺术中,成为传世的“无字史书”,在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梭戛箐苗彩色服饰、南开小花苗花背艺术、布依族服饰等。
传统技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都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涵盖了各类别的器具或物件,同时也蕴含着古老的技艺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如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苗族芦苼制作、直箫制作、花背制作工艺、刺绣工艺、织布工艺、盘县老厂的造纸工艺、盘县砂陶制作、六枝布依族油团粑制作、背兜制作工艺、竹编工艺、剪纸工艺等等。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构想
(一)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八大山自杞国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区域内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婚嫁习俗》、《羊皮鼓舞》等17个项目。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表现区域,盘县彝族文化区域处于贵州彝族文化圈和云南彝族文化圈的结合部,这里是云贵彝族文化积淀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其特有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盘县彝族婚嫁礼俗是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二,彝族的毕摩文化在盘县彝族婚姻仪式中有重要的体现;其三,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展现的民族音乐和歌舞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其中的酒礼歌和哭嫁歌完整地以歌代言,描述了男女双方从相识到成亲的过程,俗蕴含了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羊皮鼓舞》:盘县羊皮鼓舞是一种源于民间道坛娱神傩舞,它是一种祭祀舞蹈。最初主要流传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刘官屯、鸡场坪、羊场等乡镇的汉族中,其中鸡场坪乡的最具特色。是一种面具舞,有判官、和尚、观音、土地、彝王五个角色。表演人数的多少视情况而定,至少不低于两个,一般是三个,也可以十几人一起表演。表演时服饰没有特殊的要求,也没有固定的跳舞场所。舞步基本上都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伴奏主要为羊皮鼓、锣。舞者听鼓、锣声迈步,队形多变,动作原始古朴、情节随鼓锣声展开,起伏跌宕,并且充分展现了男性的阳刚大气,极具观赏性。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舞蹈艺术研究、历史研究价值。
主题定位:民俗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四格、坪地、普古、松河、鸡场坪、淤泥、保基;水城县营盘、龙场、顺场、新街、杨梅、玉舍、勺米、坪寨、纸厂、双戛;六枝特区折溪等彝族乡。
保护内容:八担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2、钟山区新华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此区域内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铃铛们》、《彝族莫蒿亩》等4个项目。
《彝族铃铛们》:新华村彝族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是该民族为告别和悼念死者而跳的一种祭祀舞蹈。流传在民间的《恳合呗》一般为四人所跳,四个勇士,各站一方,把关四个方向,预防外敌入侵,维护中央政权,保护自己的民族和家园,跳舞之前要选“恳合”(即唱)悼念歌,按先歌后舞、先主后客、先大后小的秩序,不零不乱、井井有条。舞者左手拿彩带,右手拿铃铛(喻意为武器),腰部系一红底白边分叉式围腰,彝语称“亩仔撒喉”(意为骑马而站时所用的盔甲),无任何伴奏,全凭舞者之间相互的默契感,以手中的铃声作为节奏,歌毕即舞。该舞动作古朴简单,铿锵有力;节奏明快,场面热烈;步伐交错,进退有序;舞者腰肢前后左右扭动,或前伏后仰,或相互背驮,有步步逼人之感。舞时,族人们或打灯火照明,或鸣枪放炮、呐喊助威,整个场面犹如骏马奔腾,气势相当豪迈、恢宏,而且撼人魂魄,审美价值很高也极具观赏性。
《莫蒿亩》:新华村彝族“吹唢呐”,彝语“莫蒿亩”,别称“木唢呐”。它是居住在乌蒙山脉腹地的彝族世代相传的、在节庆民俗活动中吹奏的、以手工木唢呐、羊皮鼓、铁制镲、“Y形木棒为道具,以吹奏彝族传统曲目《迎宾曲》、《送亲曲》、《阿西里西》等为吹奏内容,以三人男性为一个吹奏组合的一种彝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其唢呐一支高音,一支低音,每曲唢呐曲目都有合音,是和谐音程。其吹奏特点为高音起调,低音附和,鼓音定调。其曲调主要表现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吹奏唢呐是其思想、感情流露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主题定位:民俗文化。
开发区域: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及周边村寨。
保护内容:新华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青林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服饰》等5个项目。
《苗族芦笙舞(箐鸡舞)》:“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是苗族同胞在聚会时表演的一种集体竞技舞蹈,该舞蹈起源于苗族“老谱”在民族斗争及生产生活中的经历,尤以水城县南开乡“小花苗”支系民族的芦笙手所跳的最具代表性。南开苗族彝族乡位于水城县北部,东接青林乡,南邻保华乡,西伴木果乡,北靠金盆乡。它是研究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对挖掘、整理、研究“小花苗”支系民族的繁衍、迁徙、征战、历史着有重大意义。它的影响面和涉及钟山、纳雍、赫章等县(区)“小花苗”族支系村寨,是黔西北“小花苗”支系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小花苗”支系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素有“黔西北芦笙王”之称的张文友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89年7月,南开偏坡苗寨的苗族芦笙舞蹈艺术家祝兴荣、祝兴智兄弟俩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有中国、前苏联、日本、德国参加的四国艺术节上,以粗犷奔放的舞姿,变化多端的演技,干净利落的步伐,激烈快速的旋转及出色的脚下功夫将“箐鸡舞”推向高潮,给外国朋友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苗族民间故事》:居住在水城县陡箐乡坪箐村的“大花苗”支系是县境内唯一一个人口较少,传统文化较为独特古老的“西部方言苗族”支系。其民间故事传承久远,原始,具有与“东部方言苗族”、“中部方言苗族”以及“西部方言苗族”中其他支系完全不同的内容和特色。如已搜集到的开天辟地神话《太阳月亮怎样来的》、自然天象的传说《“闪谷包”的来历》、动物故事《小黄麂和豹子》生活幻想故事《担莫早斗虎》、《虎妻》、《莫嘎都和莫各斗彩》、《芦苇冲》以及机智人物故事《阿奴堵换妻》等,从中就可窥见当地苗族怎样从历史走来,怎样开“黑洋大箐”,怎样和恶劣的环境进行不屈的斗争,和顽强的抗争等。给人们充分认识“西部方言苗族”的不平凡的艰辛生存发展历程洞开了一道五彩斑澜的窗口。
开发区域:水城县南开乡、金盆乡、青林乡、陡箐乡等地。
2、梭戛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清代初年,六枝梭戛社区的这支苗族人,为躲避战乱的冲击,经历了长途而艰难的迁徙来到梭戛的崇山峻岭中定居至今。长期以来,他们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中,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交往文化。在这支苗族女性的头上装饰以木制新月状“长梳”挽“发髻”为头饰的标志,同时,也以这种头饰为认同标志,并与本民族的其他支系相区别独特标志。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梭戛三眼箫艺术》等4个项目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安柱村安柱寨,高兴村陇嘎寨、小坝田寨、高兴寨、补空寨,新华乡新寨村大湾新寨、双屯村新发寨。
3、马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直箫乐艺术》、《苗族采花节》等3个。
《苗族直箫、大筒箫艺术》:直箫、大筒箫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贵州苗族音乐中的奇葩。大筒箫在器形也是民乐里极少见的倍低音竹管乐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民乐里倍低音乐器的不足。也是中国乐器化程度较高,可演奏复杂曲目的倍低音竹管乐器。直箫在贵州西部的部分苗族地区,不仅仅是乐器,还是礼器,与婚嫁礼仪等民俗文化关系密切。其特殊的语言方式在当地苗族生活中含有多种社会功能的文化载体。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马场乡滑石板村及邻近区域。
(三)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羊场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盘歌》等项目。
《布依族盘歌》: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伴随着布依族的产生、繁衍、发展而逐步丰富起来,是布依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发展至今,布依族盘歌的内容、形式、谱调等已较为完整。从内容上分,布依族盘歌涉及到了劳作、时政、仪式、爱情、生活环境、历史传说等诸多方面;从演唱场合分,有室内演唱和野外演唱两种形式;按演唱曲调分,可分为情歌调、礼教调、婚庆调、丧葬调等。布依族盘歌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宗教等众多领域,甚至对布依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都有生动描述,是布依族人民记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布依人的一部无字网络全书,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羊场乡。
2、猴场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布依族服饰(五等装)》等项目。
《布依族服饰(五等装)》:布依族人口在水城县境内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彝族和苗族。主要居住在北盘江沿岸的猴场、红岩、花嘎、野钟、鸡场、发耳一带。各地支系装束不一,尤以猴场、红岩一带的“喜鹊布依”支系(因其长见的青年装多为白色上装配青色无袖外衣,形似喜鹊毛色,俗称为“喜鹊布依”)的五等装最具特色。其中以猴场打把村保存较为完好。五等装分为:特等装、一等装、二等装、三等装、四等装。特等装一般在办丧事祭祀场合穿;一等装在婚嫁场合穿;二等装在吃酒、聚会时穿;三等装在青年聚会赶表等社交场合穿;四等装在干活和平时穿。五等装的最多的为五至八件套,最少的为一至二件套。五等装上所用的刺绣、挑花,是布依服饰的核心和灵魂,其工艺有平绣、盘绣、辫绣、缠丝、锁扣、打子绣等。刺绣中各种技法相间,绣工严谨。传统花纹有盘龙、飞风、游鱼、蝴蝶、云勾、树叶、白果、牵牛、刺梨、稻穗等图案形式,用色多以青、紫辅底,用白、黄、绿、桃红、大红、深蓝、浅蓝等色相互衬托搭配,色调明朗鲜活,绣法或平顺满铺,或盘结缠绕,有较强的立体浮雕效果。五等装用料过去家家都有台土织布机,由自己种麻织布,制靛并染制剪裁装饰缝制。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猴场乡、六枝特区中寨乡,果布戛乡、蟠龙乡、红岩乡。
3、月亮河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布依族民间故事》、《布依族服饰》等项目,另外,在陇脚月亮河已经建设有《月亮河布依族文化风情园》。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陇脚乡。
(四)居都仡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仡佬族吃新节》等
《仡佬族吃新节》:六枝特区箐口乡居都村是贵州省内仡佬族语言保留得较为完整的仡佬族社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语言基础,居都仡佬族创造了古朴、独特、神秘的祭祀文化。其中,以“吃新节”最具代表性。吃新节是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的第一或第二个虎场天,居都仡佬族“吃新节”便开始了,整个节日持续三天,目的是祭祀天地、缅怀祖先、祈祷丰年。它不但保留了许多远古时代的风俗信息,而且“吃新”气氛热烈,充满情趣。祭祀文化是“吃新节”的核心,其内涵体现为祖宗崇拜和自然崇拜。祭祀活动由长房主事人主持。长房主事人是本宗姓的长房长子,地位世袭。祭祀用语全为仡佬语,不准说其他民族语言。祭祀宰牛(宰马),讲求“血祭”,崇尚雄性和神力。祭祀物品除用牲畜、米饭之外,长房主事人还要上山采集数种野生植物,以此纪念祖先“开荒辟草”的艰辛。居都仡佬族“吃新节”为我们真实地记载着中国历史衍进过程中的仡佬族民俗风情,它承载着仡佬族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是我们研究仡佬族原始信仰和仡佬族历史人文生存变迁的一部“活态”教材。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居都寨、松林寨、丫口寨、旧寨。

6. 六枝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六枝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蕴藏着古夜郎文化的牂牁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及倍受海内外关注的梭戛生态博物馆,是融民族文化风情、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一体的独特旅游区。其中,中部有桃花公园、九头山公园、南极山公园、天然洞穴月宫洞(观音洞);南部有郎岱古城、郎岱木城碑记、郎岱暴动烈士墓及神秘的老王山(古郎山);东南部有底溪森林公园,有白肆凳水河上的瀑布群和以落别为中心的溶洞景观;北部裂大旅有岩脚古镇风光、老高桥景点、懒龙桥景点(窗子洞)、老卜底景点及梭戛生态博物馆景点。加上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如:布依族的赶表、苗族的晒月亮、彝族的赶山节、仡佬族的吃新年等,构成了六枝独特的旅游景观,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及民族文化专家、学者。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开展底溪生态园、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月亮河省级森林公园等的建设工作,阿珠水电站坝后水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光照电站坝后水域面积为 51.54 平方公里, 牂牁 江沿线将仿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区旅游业将更具发展潜力。 梭戛长角苗风情景区位于六枝特区东北部,距离六枝特区36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1998年与挪威国合作共同修建。中国第一座露天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重在将长角苗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之中。这里是长角苗的故乡,居住着不到5000人的长角苗。长角苗寨依山而建,土墙茅屋,原始古朴,纺纱织布,画蜡刺绣,飞针走线缝制美丽的衣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民俗保持完整,民族文化浓郁,勘称人类活化石,是领略长角苗奇风异谷,研究人类民族学和国际间合作的露天生态博物馆群发展的科考旅游胜地。 牂牁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六枝西部,距六枝城区67公里,总面积57.6平方公里。该景区以夜郎名胜、郎岱古镇等古夜郎文化和牂牁江峡谷风光为主。

7.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册亨布依戏

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册亨县布依戏主友信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

册亨布依戏是用布依语演唱的戏曲,并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据板万戏班手抄历史资料《欢戏历源》佐证,布依戏至少在1741年(清干隆六年)时就已形梁告岁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2、侗戏

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连湖南靖州、通道,南临广西三江,西北两面与从江、榕江、剑河、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县境内民族众多,侗族占60%以上。

侗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侗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岁》、《美道》等;一是根据汉族小说、戏剧编纂或改编的,如《梅良玉》、《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有连台本戏,如梁士锦《行欢坐夜》、《投军别窑》、《打陆文秀》等。

3、福泉阳戏

福泉阳戏的正规演出每年举行3次。第一次在农历正月间演出,演出时间4天4夜橡睁;第二次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单刀会”当日为纪念关羽而演出,地点在当地的关帝庙前,时间1天;第三次演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纪念神话中的二郎神和历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还为民间“还愿”进行演出,但相对于正规演出要简单得多。

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故民间又称为“还阳戏”、“还愿戏”或“愿戏”,有开坛、发牒、正清、领牲等二十四请神、延神、酬神、送神仪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顶华盖”、“悬钩钓斗”等特技(法术)表演。

4、思南花灯

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原因,思南花灯受邻省的影响较大。且自汉代以来,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随之先后进入,与土着文化长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时期,思南花灯活动频繁,在演出的组织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为主,并设灯会、设会长,即灯头。

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必然产物。它的题材、内容、形式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

5、锦鸡舞

苗族锦鸡舞主要分布在丹寨县排调镇的也改、党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

锦鸡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并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动中才能跳,用于唤醒祖灵,以及在活动后将祖灵送回安息之地。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吃新节”、“跳月”以及大型庆典的迎宾礼仪活动中锦鸡舞也被广泛运用。

6、布依族“雯当姆”

布依族民间舞蹈“雯当姆”,流传于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及翁昂乡布依族地区。县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积大、地貌多样,生物丰富,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雯当姆”,汉语译意为“矮人舞”。舞蹈别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画上可爱的胖娃娃形象,并用大箩筐套盖住真人的脸和胸部,作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后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现力,造成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

7、苗族大迁徙舞

分布于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可乐等乡镇。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

苗族大迁徙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舞蹈形式记录祖先迁徙历程,舞蹈场面宏大,古歌悠远,舞步凝缓。一些如“留恋”“回望”等舞蹈动作,如此故土难离,让观者潸然泪下,苗族大迁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极具影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艰苦环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观载体。

8. 贵州有哪些物质文化遗产

荔波的小七孔

9. 六盘水属于哪个省

六盘水,别称凉都,贵州省辖地级市。

【拓展资料】:地处贵州西部乌拦州蒙山区,滇、黔两省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是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六盘水地处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汇点,有“四省立交”的美誉。六盘水简岁蔽资源丰富,风雀纯光秀美,境内有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玉舍滑雪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韭菜坪景区、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等多处着名景点,六盘山因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连续多次入选国家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榜。

10. 六枝特区的介绍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属六盘水市辖区域。是中国唯一以“特区”命名的行政区划。系“三线建轿大没设”时期由原“六枝特区”与“郎岱县”合并而成。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8′~105°43′;北纬25°59′~26°33′之间。东临本省的普定、镇宁两县,西接普安、晴隆、水城三县,南连关岭县,北靠织金、纳雍县。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6公里,国土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2015年底辖3个街道、9个镇、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常仿蔽住人口49.46万,境内居住32个民族。六枝特区地处“中国凉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大小河流共40余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品种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籽为主。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商品粮基地县、重点产煤县等荣誉。1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贵州省资源闭纳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毕水兴资源富集区与黔中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国家统筹规划建设的攀枝花—六盘水经济区和南贵昆经济带的重要支点。2煤炭、机械、电力、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行业形成了地方的发展主要格局。3六枝特区历史文化厚重,是夜郎文化和牂牁文化的发祥地。5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境内的桃花公园距今是2万年前的新旧石器交替时期古人类遗址。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政府建立的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就落户于此。近代人物有安健、龙腾、李兴隆等革命烈士。

阅读全文

与六枝特区文化遗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