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道家文化传播怎么接地气

道家文化传播怎么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3-05-09 14:09:04

Ⅰ 道家价值观中的三个认识层面

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埋指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孙谈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则液碰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Ⅱ 雪漠新作《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后记:让文化传播落地生根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除了政府目前的一系列有益行为~~~比如“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尝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有效方式和载体?我觉得有。而在本书中,我分享的就是这方面的思考及结果。

      我的探讨涉及内容很多,但主要还是着重于人和图书。这些年,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主要依托的便是文化志愿者和图书这两大载体,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现在,我们的传播已经走出了国门,虽然还没有在国外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也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绩。附录2中的那些分享,除了基于我在海外考察后的一系列思考,也是基于我们的团队所取得的一些海外传播经验。而据我观察,国内能进行这么深刻(甚至有些超前)的思考和分析,还能给出具体建议、分享实战经验的书,其实并不多,成功地走出国门,将影响力慢慢波及开来者,同样不多。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理由之一。

      我觉得,有些经验其实是应该共享的,因为中国文化传播本就不是个小团队可以完成的事情。虽然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地成长,但无可否认,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如果能有一些有力量的朋友看到这本书,认可我们在传播方面的愿景和思考,愿意跟我们合作,一起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散开去,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而另一个更简单的理由是,我想用这本书教会志愿者们如何做事。所以,书中时不时就会出现一种苦口婆心、絮絮叨叨的味道,就像现在,有些东西已经讲了很多遍,但我还是得应该拿出来强调,于是就再讲了一遍。希望大家能理解。

      随着传播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远,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得出了更多的结论,其中,我认为最具重要性的是以下两点。我甚至认为,斗闷想要将中国文化传播得更广,就必须在这两方面着力。

      第一,最好能依托商业行为传播文化。只要商业品牌能在一个地方立起来,它背后的文化就能进入那块土地。我去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各个国家考察时,看到得最多的就是华为手机的广告。“华为”这两个字,直接影响了很多国家。在国外,这是最为强大的中国文化元素。第二,影视作品也是文化传播很好的载体。美国文化能以强势的面貌席卷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的影视大片;韩国和日本的文化能在中国流行,几乎全赖于韩剧、日剧和日本动漫的倍受中国年轻人热捧。而反观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影响力,却实在是氏销大不容乐观。在海外的些地方,我能看到章子怡的电影,但我几乎看不到其他的中国电影,中国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据说有些中国电视剧在韩国也很火,但我不太了解,而且据说也只是不多的几部而已。总体来说,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得到海外观众热捧的并不多,也没有任何一部的影响力能达到《复仇者联盟》的级别。所以,在影视作品传播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我们实在没有必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日新月异,无数的事实都在证明革新的重要性。至今,我在海外都没有看到太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偶尔看到的时候,也都是寺院、唐人歼竖街、中国餐馆等。而这些地方,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文化上的影响。比如,我考察了一些有名的寺院,却发现它根本没什么人气,整天死气沉沉的,这样的场所,能有多大的传播力量呢?但它最致命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它传播的东西跟当地人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虽然它们在当地发展了很多年,有了一定的名气,但影响力非常有限。我常说文化必须接地气,必须跟生活发生关系,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不仅仅是佛教传播目前的处境,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目前在海外的处境。具体情况我在本书正文中说了很多,此处不赘,但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中国文化必须突破这种处境,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传播、造成真正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传播上开放视野,开拓思路,并且准确地把握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点。

      我认为,文化应当由艺术和商品两方面组成。

      影视作品是艺术形式之一,图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文化常重要的载体之一。如果没有图书这个载体,就必须有人作为载体,来传承和传播文化。所以,人也是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商品也一样,同样是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文化只有成为商品,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オ能真正地接地气。

      因此,我提出了一个“三品理论”:第一,文化要像化妆品和保健品一样让人离不开,让人从身体到心灵美起来,让人身心健康,然后让生活也美起来;第二,文化必须像日用品那样谁都能用,谁都离不开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第三,文化要像藏品那样有岁月赋予的沉淀和价值,可悦精神可收藏保值至升值。这就是文化的“三品”。

      注意,如果一种文化能真正地成为这三品,实现这三种作用和特点,这种文化就一定能火起来。所以,在未来的传播中,能不能偏重于文化的多元化,把“三品”作为重要载体,而不是仅仅注重图书,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我去西方考察的时候,发现中国的保健品在西方很受欢迎,因为中医文化大家都很认可。比如,我考察过一个中国驻外商贸机构,它在俄罗斯有几百万个经销商。他们卖的是什么产品?中药口服液。我没见过哪个中国文化机构在海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中药产品,在海外谁都喜欢。

      当时我们在一个体育场里,那里聚集了大概有四五万人,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全都一手举着自己国家的小国旗,一手拿着中国的保健品,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如果他们拿的不是保健品,而是《论语》或《道德经》,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很难,至少我没见过。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的西方人需要中国的保健品,却不一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典。文化要从这类现象中汲取营养。

      我们后来一直在探讨全新的文化载体,就是这个原因。我觉得,未来的文化传播中,应该多一些现代人喜欢的载体,比如健康养生、美容美颜、日常妙用等等。

      有两种文化特别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第一是家道文化,第二是企业文化。如果书籍、日用品能和家道文化结合起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普世的生活方式。如果说艺术和商品是硬件的话,家道文化就是一个家庭的软件程序。企业文化也一样,它也是一个企业的软件程序。所以,在中国文化未来的传播中,家道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会显得格外重要。假如书籍、商品等有形载体能配合企业文化、家道文化等无形载体,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就有可能成功,而且是大成功。

      最早的时候,释迦牟尼的传播就很成功,因为他有各种各样的载体和元素。你可以看一下佛经,里面有大量关于养生、养颜、保健的知识,因此有人把佛教称为百药铺,你需要什么,都能从佛家文化中找到,佛家文化里什么都有。这也是佛家的有求必应。

      后来,寺院出现,这些东西慢慢就消失了,太虚大师便开始提倡“人间佛教”,但因为顽固旧势力的阻挠,太虚大师没有成功。而太虚大师的失败,也让中国佛教愈加衰微。现在,佛教因为一连串的绯闻和负面新闻,已经让很多人皱起眉头了。不过,即便没有这些绯闻和负面新闻,在基督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如此强势的席卷下,藏在象牙塔中的佛家文化,也会渐渐地失去它的领地。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根系中的佛家文化,已经非常危险了。佛教还能走多远?很难说。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今时代的特征和需求,秉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寻找和探索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发展、传承、弘扬之路。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佛家文化如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两大根系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也是如此,它们虽然看似没那么濒危,但在对外传播与影响力上,也是处于虚弱无力的状态,身为宝藏,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力量。过去,老祖宗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们说“文化兴衰,匹夫有责”,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亡,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起一种使命。

      基于这种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正在积极努力地开拓多个渠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此,不久前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根据古老配方自创奶格玛系列护肤品,将文化与生活以产品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一系列刚刚面世时,我受到了不少质疑,很多人都说,雪漠老师是一个传承传播文化的人,怎么还卖起了化妆品?但是当他们用了产品,感受到健康美丽带来的喜悦,并且了解了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时,质疑声便消失了。这一尝试取得初步成功,使我更加坚信,文化必须作用于人的日常生活,必须给人带来切实的身心益处,才能落地生根,得到推广与传承。在这个核心前提下,做化妆品有何不可?做日用品有何不可?做保健品又有何不可?

      所以,我们不要拒绝世界,不要怨天尤人,要全然接受这个世界跟世界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从其他文化中汲取营养,学习一些我们不擅长的东西。比如,基督教文化中诞生了“公司”这种非常了不起的商业模式,让基督教文化真正地接上了地气。我们应该借鉴他们,将艺术和商品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必须首先成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只有借助这个时代独有的商业模式,让文化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古老的文化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变成一种活的文化,在这个时代传承下去,甚至经久不衰,给全人类带来更大的福。

Ⅲ 道家文化的三大自然原则

第一个原则: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期间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我们都只是变化中的短旦档扒短的片断,不要执着于任何事。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世间一直在变化,根本没有永远的事。我们人世间的痛苦相当比例的内容都来自于我们试图想永远,一旦你想永远,痛苦就来了。比如说模昌,一个孩子摘了一朵鲜花,他希望这个鲜花永远开放,永远这么鲜艳,我们成人看是:小朋友太好笑了,这怎么可能呢?摘下来,很快就会枯萎的。

“道”的第二个原则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叫“天人合一”。

我们与这个世界联系的非常紧密,我们从心里或者以行为向外发出的信息,会影响这个世界的进程,而且因为你们是一个整体,这个世界又会把它回馈给您,以各种倍数、以各种形式、以各个时间段来回馈给你,谁都逃不掉。你所发出的一切都会在外面酝酿,这世界最后会回馈给你,这个就是“道”的第二个原则。

“道”的第三个原则总结起来四个字我们可以叫它“无我、利他”,“无我”。

并不是真的没有自己了,而是尽量放下自己的欲念,放下自己的名利之心,《道德经》里用大量的篇幅来讲为什么做领导者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欲望,一定要尽量放下,这是“无我”,“利他”,就是尽量利益众生,为大家做好事。

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尽量首先要利员工,对员工好,让你管理的员工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都要照顾好你管理的百姓,这是一个非蠢樱常重要的原则,进而利众生,在管理好自己员工的前提下,再去“利”众生,这就是“利他”,“无我、利他”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个“境界”,你真的向它靠近,你就在向“道”靠近。

Ⅳ 道家有"道不外传"的说法吗 为什么不像佛教那样广泛传播呢

应该是“道不轻传”,意思是说,道不可以随随便便传。清猜扮因为“下士闻道,大笑之”,若把道轻易传给了根器不够的人,就是自取其辱。“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如果把它传给了根器中等的人听了,也只是心里模模糊糊地懂了些。
唯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也就是高素质、好的根器的兆知人听了,才能守这个生命之道,并勤修这个道法,可以生生不息道。
所以,传道也看道行。个人窃以为,这也是道教的路越走越窄的重大原因之答灶一,不及佛教“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普度众生”来得更为亲民

Ⅳ 关于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这些大咖都说了些啥

近日,“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与馆陈展示研讨”座谈会在青城山青源酒店举行。四川省民委、四川省道协、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道协、都江堰市委统战部、宣传部、都江堰市民宗局、都江堰市文广新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青城山道协、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的40余名领导、专家教授参会。
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与馆陈展示”、“傅圆天大师羽化20周年纪念活动”等主题进行研讨。
参会的大咖们都说了些啥?对于青城山道教文化内容提升都碰撞出了哪些好点子?下面,小编摘录了此次会议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都江堰市民宗局局长宋庆国 “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
都江堰得益于旅游名城的推进和青城山道教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彰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多次组织开展研究和实地调研工作。今天市委、市政府和道协邀请各位专家教授和参会的各位领导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这三个方面来讨论研究。
宋庆国局长也阐述了目前的一些初步思路:一是在上清宫成立博物馆;二是在天师洞原有的文物展览馆的基础上,做一些提升,例如增加一些讲解员,然后对外开放;三是在建福宫建立道教文化交流场所;第四是建立一个道医药园,展示我们道医文化。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甘绍成教授 “建立道教文化展览和传承中心”
我认为青城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建立一个文化展览和传承中心,我们不能只是展览而不传承。比如说道教音乐的传承,我们可以为到来的游客做一些道教特色的表演,甚至应他们的要求做一些法事。这些事应由专人负责,地点可以建立在天师洞。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曾成伟教授 “建议建立古琴的展馆和传习所”
从历史、从国学、从人文文化,古琴绝对称得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的一种乐器,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作为张孔山大师的传人,蜀中古琴与青城山渊源颇深。我建议在建福宫建立古琴的展馆和传习所。不仅有古琴文化的展示,同时能与游客产生互动和交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张泽洪教授 “利用新媒体来宣传道教文化”
青城山作为道教发源地,在历史和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怎样提升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的品味,我们地方政府也很重视道教文化展示,不管是博物馆展示还是音乐的展示,我觉得现在新媒体值得我们重视,很多旅游景点通过新媒体宣传旅游资源,我们应该考虑利用新媒体来宣传道教文化。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张钦教授 “建立道医博物馆,意义重大”
在中国,目前还没见过道医道药的博物馆,所以我们做道医道药的博物馆,意义非常重大。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道医道药也有自己的理论方法,道医道药的展示,对我们了解和传袭道家的医和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建立道医博物馆非常有必要。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研究所李刚教授 “加强与海外学者互动交流”
不管怎么做,基于目前青城山道教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一个总体的规划,道教的文化内容很丰富,应该有一个总的规划,不仅是音乐,医药,包括道教体育,道教艺术等。海外有很多学者,他们手里掌握了很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多多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同时可以把青城山道教向国际进行宣传。
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 “通过博物馆跟大众联系起来”
青城山道教文化对人来说很神秘,如何去了解呢,可以通过博物馆,一个碑,一段文字,一个建筑去深入了解。依托现有的资源和建筑建立展览道教文化的场所。根据符合展陈条件的建筑空间可以考虑各种不一的文化展览地。博物馆的支撑条件包括建筑空间,主题和技术。如何展示,展示什么。主题决定展览的内容。
博物馆不要理解为放东西的地方,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展示、传播、教育,甚至是公众参与体验的形态,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有博物馆和没有博物馆,没有博物馆:我的学术永远是我的学术。有博物馆:你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接地气,通过博物馆跟大众联系起来。建议做一个青城山道教文化艺术博物馆,一部分基本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青城山道教历史,了解青城山道教的地位、影响和文化特色。第二部分是艺术展,包括各种大艺术家的墨宝,以及其他地方没有的特色物品。
四川省社科院李远国教授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馆不是临时起意”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馆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始于2000年,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条件来打造博物馆。比如建福宫是青城山的门户,要做道教文化馆,全面介绍青城山道教文化,第一是道教简介,第二是青城山简介,第三是道教神仙化陈列,第四是道教法印法器的陈列,第五是道教禁忌的陈列,第六是道教符箓一类的陈列。
二十一世纪公司专家李作民 “让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联系”
首先,青城山道教应该是一个超级“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青城山之所以成为青城山,就是因为道教,没有道教就没有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根,是道教的祖山和祖庭,鲜明的宣传青城山道教,博物馆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最好的载体。它提供了一个证据系统,成立道教博物馆,才能和中国道教的祖山和祖庭的青城山相适应。以此为目标,确定方式和突破口。这样一个博物馆不能用传统的意义去定义,我们应该让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的联系,这个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载体。 从经济发展来看,青城山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为什么要到青城山来。中国道教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活态的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一些文物,整个青城山都应该视为一个博物馆,每一个道观,每一个跟道教相关的建筑、物品都是一件展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集中的展示地。道教博物馆是活态的,因为整个道教都是活的。不管是道教音乐,医药还是法器法物,都在道教这个大概念之下,都是活态的。
四川师范大学李俊涛教授 “让来青城山的游客能感受到一份独特”
文化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事物,解说系统就是具象化文化。它可以把游客把旅游的资源变成自己的独特的记忆。我建议在青城山道教博物馆群的基础上设立一个青城山道教文创中心,设计开发出一些列青城山道教文化系列文创产品,让来青城山的游客能感受到一份独特。

Ⅵ 道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

清代纪晓岚对道家学术说了八个字: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 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可以简单概括为 “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滑森和谐相处。

(6)道家文化传播怎么接地气扩展阅读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是中信晌亩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谨薯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

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

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Ⅶ 道教文化

道教文化有哪些?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兴趣。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侍宴芹
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

什么是道教 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老毕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祥芦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着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中国道教文化的起源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与>开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论,却无相应的道教组织.魏晋时期的内丹经>和外丹经>尽管社会影响较大,其社会组织力量依然弱小.>与>也成为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中国道教产生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各教派之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又是独立发展,时间上前后相错,并无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可言.教名与教徒也没有统一的称呼,道教一词道见于>.依此可见道教的产生可以由>>>三书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下:
第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第二来源于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第三来源于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第四来源于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第五来源于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
道教的历史渊源诞生于汉末,它是汉代社会的产物,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汉武帝时期直接推动了丹鼎派的形成.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兴盛对道教的产生有 *** 和推动作用.
>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它的主要思想就是:1.神秘的气化学说,2.三名同心的调和论.即主张君,臣,民直协调共处.3.阴阳五行的灾异说.4.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的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着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提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文字古奥难懂,其真义令人不易捉摸.
>是进一步了解五斗米道教义和理论的重要资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非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的悲剧,反而在演变为天师道以后,成为道教的正宗.

道教文化的道教本质 任何宗教在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范畴:信仰和仪式。前者属于见解和主张,后者则是明确的行为模式。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基本纲领一是替天行道,一是忠义双全,这两者都是道教信仰的鲜明体现,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则是宗教仪式的变形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水浒传》的道教文化底蕴。从梁山泊忠义堂前高高飘扬的杏黄旗所书“替天行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道教思想的影响。老子被东汉中后期兴起的道教奉为教主、太上老君,成为道教的始祖。道教将老子之道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教义。在道教看来,《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生成天地,养育万物人类。但它却是一个盈亏有度、此消彼长的自我调节运动过程。天道的运行,就好像拉弓射箭一样,有张有弛,消长有度的。当天道亏缺时,就需要增益之;当天道盈溢时,就要自我排泄。所谓的“天道”实际上就是“人道”,因为封建最高统治者常常标榜君权神授,代天行道,统治阶级的意志常常是天的意志的体现者,就此而言,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封建君主的自我意志。因此,“皇道”就是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但是当天道与人道出现尖锐冲突、皇帝不能自行其道的时候,就应该以新的人为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实现天道与人道的顺利运行。“替天行道”的基本含义就是“替放弃了统治责任的宋朝皇帝来行使封建统治的政治职能,即以非正常的手段来实现封建统治的正常职能,维护正统的封建统治秩序。”由于奸臣贼子蒙蔽圣明,使得“天道”不行,所以宋江的“替天行道”就是要替皇帝行“皇道”,因而不能说宋江举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就表示他要造皇帝的反了。《水浒传》所体现的天下太平的社会理想也富有道教色彩。这一点金圣叹早已指出,他在评《水浒传》楔子的开场诗时说:“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在政治领域内,阴阳相谐相通、持中守和体现为君、臣、民的相通与合作。作者强调,君、臣、民“三气不善相通,太平安得成哉?”因此,君、臣、民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君为父,象天;臣为母,象地;民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扰扰之属,悉当三合相通,并力同心,乃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体也,乃天使相须而行,不可无一也。一事有冤结,不得其处,便三毁三凶矣。故君者须臣,臣须民,民须臣,臣须君,乃后成一事,不足一,使三不成也。故君而无民臣,无以名为君;有臣民而无君,亦不成臣民;臣民无君,亦乱,不能自治理,亦不能成善臣民也;此三相须而立,相得乃成,故君臣民当应天法,三合相通,并力同心,共为一家也,比若夫妇共为一家也,不可以相无,是天要道也昆。”在这里,君尊臣卑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被淡化了,反复强调的乃是君臣民“三合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一事”,缺一不可的协作关系。

全国道教着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武当山
华山
青弧山
龙虎山
三清山
茅山
北京白云观
很多36洞天72福地,自己网上去搜

什么是道教 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着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道教以道家学说为主干,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道及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道教文化极其高雅,极其通俗。亦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根据2010年零点公司所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大约1.73亿人自称信奉道教,其中大约1200万人是明确的道教徒;还有大约2亿多人信奉祖宗神灵,大约1.41亿人信奉道教财神,大约2亿人信奉海神;大约1.45亿人相信风水堪舆,大约3.62亿人相信命理相学。根据2011年南岳国际道教论坛上的介绍,大陆正规的全真住观道士有近3万多人,散居道士约6万多人,登记备案的道教活动场所3万多座,其中道教宫观约9000座,还有数不胜数、难以计数的民间信仰祠庙。道教的创立史载黄帝一边打仗一边学仙,道教所用的道历,就是从黄帝纪年开始的。今(公元二零一四年)是道历4711年。老子着《道德经》,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
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道教与儒家思想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二者都肯定人生的美好。只是儒家比较侧重于人生的社会性一面,强调处理好与自己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而道教则更侧重于祈求自然生命的改良和永久,而对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如爱情婚姻,都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即仙境中得到延续,对待人间的婚姻,道教的绝大多数派别都持肯定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皆由阴阳结合而成,男阳女阴,相互配合和谐才能体现天道[2] 。

道教文化有些什么特色 道家文化的精髓

每当说起中华文化
,
有人总喜欢抬出儒家思想
,
仿佛只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才
是中华文化的典范。经常有人说儒家思想如何如何正确、孔子是如何如何伟
大??却不知,道家哲学才是在中华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道家哲学是一门最朴素的社会和自然科学。

道家的许多经典着作都精辟地道出了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如
:
《道德经》
这部道家经典作品中的观点博大精深,
其理论包罗万象,
能跨越时空应用世间万
物。
《庄子》这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哲学经典所阐述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如此之精
辟,以至于可以治疗现代人的精神空虚。
《庄子》一书中早就具备了“自由平等”
的观念,
其思想之先进可见一斑。
《孙子兵法》
是一部以道家哲学为理论的兵法,
堪称众兵法之纲,
其军事理论沿用至今,
其正确性仍被证明是无懈可击的,
倍受
各国军事家推崇。此外许多国璀如武术、中医等皆与道家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比之下,
儒家只有一套说教色彩很浓的礼教,
除了三纲五常之类的教条外,

乎没有什么科学性的思想。
而这种思想体系竟然统治中国数千年,
正是儒家思想
束缚了中华民族创造力。

道家思想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的是道。

道家核心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道家第一原则: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
“去甚,去奢,
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
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
道家第二原则:
“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情况:方
而不割
-
有棱角而不伤人;
直而不肆
-
率直而没有放肆;
光而不耀
-
有光芒而不炫耀;
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
道家第三原则: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之道,自然之道。
“处无为之事,
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
“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
“治大国若
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
鱼烂“。严子陵: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
道家第四原则:虚其心。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
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
新知识)
;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
。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
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
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
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
。经营智慧:忘
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
合发展的东西。

5.
道家第五原则:
“正言若反“。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反动“
-
事物的
发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
(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
所不智)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

美国的张绪道
(新道家)
主张:
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考虑正反的转化。
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
;继续挖潜。
翻开中国历史,
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皆因道学之兴而盛,
道学之衰而亡。
中国
历史上最繁荣的汉唐两代,汉(文......>>

道教文化的道教诗词发展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体裁。《参同契》的文体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东汉以降,道教组织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和日趋成熟。魏晋南北朝间,不仅在道门中秘传着炼丹诗、咒语诗,而且在社会上流行着游仙诗。 炼丹诗以炼丹为内容的诗歌作品:从形式上看,炼丹有外丹、内丹之分,故而炼丹诗的内容也有内丹、外丹之别,或主内丹、或主外丹,或内外兼而有之。以七言一句的形式,运用象征的文学手法,暗示炼丹原理和作用。其意象的运用颇为隐晦,但其比喻与象征手法则又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除了炼丹诗、咒语诗外,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在社会上也有较大的影响。游仙诗是一种歌咏神仙漫游之诗篇,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楚辞》,如屈原的《远游》,也不乏仙人漫游的描绘,颇多浪漫色彩。在道风盛行的背景下,游仙诗遂应运而生。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不等。梁萧统《文选》首列游仙诗为文学体裁之一。从作者身份来看,游仙诗可分为道人游仙诗和文人游仙诗。道人游仙诗与文人的游仙诗都表现出“冲举飞升,遨游八极”的浪漫色彩和奇幻的想象力。不同点是:道人的游仙诗往往是崇道思想与神游境界的结合。 唐宋以来,反映道教生活和追求成仙的诗歌日益繁荣起来。一方面是道人们热心于诗歌创作,如着名道士吕洞宾、施肩吾等结合山水名胜的描写,表现自己对道教宗旨的见解和神仙信念,通过修道方法的描述,以昭示道教教义的深奥哲理。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在受到道风濡染或者观察体验了道教生活之后,也创作了一些此类题材的诗歌作品。从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到盛唐诗人孟浩然、李白,从北宋西昆派代表杨亿、张咏到南宋诗人杨万里,都有吟咏道事、游仙畅玄的诗作行世。在这些诗人中,有的思想旨趣基本上与道教的神仙理想合拍,有的虽然并不那么虔诚相信道教,但在他们的创作中又往往表现出追求道教神仙的意境。

我想学习道教文化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遇见我是你的机缘。就指点你一下吧。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百家讲坛栏目,有一档“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绝对的权威,而且作为入门也非常合适。
虽然看过之后,不能保证你对道教文化,有多深刻的了解。起码下次再拜师的话,自矗可以有点分辨能力。
牵扯“周易”的东西,如果和曾教授讲的风马牛不相及,我不敢说它绝对错,但保证不对。
那个应该是好几年签播的了,不知道现在还找不着的到,你可以网络一下“曾仕强”,有他的网站,里面有论坛,可以到论坛里看看别人的讨论贴,一点点学习吧。

相学属于道教文化吗? 风水学是属于相学的吗? =不是 风水的重要 住宅风水的重要L水:意椤安仫L得水”。 被古代L水奉榻典的《葬》曰: “藏L聚猓得水樯希故^之L水。” “L水”又Q“堪”,“堪”指高,即天道, “”指低,即地道。是中古代的有P住宅、 村及城市建B以及墓地x窈鸵O的一TW。 L水g源h流L,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印 到了h代起,L水W家把相宅l展成橐环Ng担 唐朝是各N文化的d盛r期,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L水 宋朝r老百姓普遍v究L水, 明清r期,L水W的l展,_到了前所未有的峰。 “L水”伴S我鹘y建Bcx址汕юN裁, 一度因其有迷信色彩,被人成糟粕,樯尤耸克不X。 令人感慨的是:“L水”s早于70年代在W美橛凶R之士所目: 美、加拿大、澳大利及港、澳、台等家和地^d起“L水帷 有S多人M行n}研究,他在中L水理c`的基A上,立了建Bh境W。 其L水的核心是探求建B的x址、竦亍⒎轿弧丫峙c天道自然, 是人命\的f{PS的一NW。 风水时古老的名词,现代的名词就是环境磁场学; 世上真有风水一说吗? 硬体与方位与磁场学是很科学的学问 但硬体与方位与磁场学只能依靠而不能依赖 心灵风水是很重要一环! 古人说: 一命 二运 三风水 四行善积德(=做人做事...) 五努力(=能力与本事与实力...) 一个人的住宅或公司的环境磁场吉凶? 对其内部居住的人财运、身体、个性、混婚姻、学业影响甚大。 就好比喻把一块檀香木放在大便坑里(粪坑), 三个月侯这块檀香木,将完全失去原有的檀香味, 反而变成了一快臭气熏天的大便味道的檀香木, 你说风水磁场重要吗? 租房子住风水重要吗? 租房子就好像借别人的衣服来穿的道理一样, 若天气突然变冷,你必须借用别人的衣服来御寒, 对方借你的外套或夹克,这件衣服的质料重要吗? 答案:很重要! 某些官员迷信风水犯了哲学上哪些错误 =找到好的风水专家切实会有帮助官运与财运 但当官者要升官除了自己要有那个命格与命局与星盘与星运外 更重要的要把自己的心灵风水与爱民如子得政绩做好! 升不升官=是命运与德行与能力....形成的机遇强求不得呀? 强摘的瓜终是不甜 强采的花根本不香 强求的爱情终生变 强求的官位终生非 世上真有风水一说吗? 硬体与方位与磁场学是很科学的学问 但硬体与方位与磁场学只能依靠而不能依赖 心灵风水是很重要一环! 古人说: 一命 二运 三风水 四行善积德(=做人做事...) 五努力(=能力与本事与实力...) 希望你能满意与给于点选满意度!

Ⅷ 2018-04-21

〈妈祖其人〉石墨老人

      妈祖、天后,在历史上还真有其人,是北宋时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个渔家女,叫林默,生下来一个月不啼哭,取名默。林雀启默不婚嫁,苦学医术,为百姓治病,扶贪济困,救助乡里,水性极好,常救助出海遇难的船只,28岁时,因水上救助遇难。乡里立祠纪念,这时。是作为乡贤,有德行的人来供奉祭祀的,还属于儒家理念。这是北宋年间的事儿。

        过了100多年,到了南宋,这林默就逐渐由人变成了神,受皇帝册封后,成了道教神仙。南宋高宗时,册封林默为“夫人”,之后地位越来越高,而且逐步成为道教的一位主神,各地纷纷建立天后宫、妈祖庙。到了清代,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与黄帝、孔子一起,成为三位全国祭祀对象,举国各地各级官员要春秋两次祭祀,北到天津,南到福建湄州,有十岩卖五个敕建天后宫或妈祖庙,这样,在政府层面上,天后与黄帝、孔子地位一样高,而且天后是神仙。所以我们看到天津天后官是欶建,皇帝意旨,建筑形制规格高于孔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小小渔家女,成了道教的神仙,受万民信仰,朝庭推崇,说明道教文化接地气儿,来自民间,源于生活,表达了基层群众的意愿,没有脱离民众,不是一味地神秘莫测、高高在上。道教神仙大都来自生活,是真实的人,因为道教看来,人神是相通的,人神合一。我们想象不到,一些普通老百姓,有了好的德行,受到百姓敬仰,就可能成为神仙。在天后官主殿旁的配殿里,我们看到了民间老太太、挑水大哥,都成了供奉的神,这道教里的神粗岁逗,原本就是人,甚至普通人。

天后宫配殿供奉的王三奶奶、白老太太和挑水大哥。

      道教还有极强的包容性,能与儒教、佛教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天后宫最后一个殿里,是儒家供奉的祠堂,里面供奉的是天后林默的父亲、母亲,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以儒家祠堂的形式出现。在主殿后面的抱厦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据说在东南亚有些国家,把天后看作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把道教和佛教结合得更紧密了。

Ⅸ 如何学习道家传承文化

先了解道,然后阴阳,再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一步一步地来········
慢慢学,用心去理解和感悟,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急不来···

大道慈悲,道气长存·····
无量寿福,吉祥如意·····

Ⅹ 道家是怎样修炼,如何去采纳天地之灵气

道家,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亦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类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有着最为令世人至今仍觉不可思议的人生追求。

道家的追求是什么呢?告诉诸位,就是长生不死。

人是一定会死亡的。想追求长生不死,实在是向左右着全人类的自然规律进行挑战。所以说中国的道家是这个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最为奇异与狂放的一类人。

毕生都在追求得道成仙的道家人物有一句话,叫做“与日月共存亡”。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寿命修炼得像日月那样长久永恒。什么时候日月不存在了,自己才会消亡。

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魄。

道家可不是仅限于随便说说过过嘴瘾的。他们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以自身的血肉之躯经过不断的修炼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非常非常宝贵的养生术。这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养生宝库,在今天仍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与意义。可惜,今人过份贪恋追逐物欲,更过分追捧异邦异族文化,以至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如此玄妙奇特的宝藏竟视而不见。

我国古代道家的炼养术,其内容庞杂繁复、精微博大。碍于篇幅,在此暂且介绍一点点在今天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道家方术以飨读者诸君。

存神炼气:

存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等。我国魏晋时期流传于世的道书《黄庭经》,讲的就是存神、冥想。道家的神仙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其修炼的方术开始由炼形、炼气向炼神过渡。古人云:“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其实,现在流行于世的所谓瑜珈功,其主要修炼的内容就是存神、存思(或叫冥想)。若要溯其源头,此种修炼术实在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神仙方术。

在中国,自佛教传入后,随后就诞生了一句流行至今的口头禅:“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只要是披着国外的名号,任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流行开来。而对于我们本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却一概弃如敝履或干脆视而不见。其实,只要放眼看看这些年流行于世且名目繁多的各类养生术就可明白,若要认真溯其源流,有哪一种养生保健方法能逃出中医理论与道家修炼方术的影响?(中医同样源于道家。)

存神(存思或冥想)的要点,即庆悉是将誉高乎本身的神灵聚集于一处,比如道家将其会聚于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田。

所谓上丹田,即是两眉间印堂中心处向内约三寸许的部位。这个地方,又称为泥丸宫。也称为松果体。静坐时长时间意守此处、存神此处,即可收到神奇之功效。至于中丹田及下丹田,碍于篇幅在此暂不多述。

但是要注意,凡事不可太过执着。笔者见到有不少人在打坐时因长时间过于专注地意守上丹田,结果因出现幻视及幻听而令自己陷入精神迷失。其实,即便出现幻视与幻听,也是炼神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不过分执迷其幻象,亦可升至一更高境界。练功之人常说的“见魔诛魔,见佛诛佛”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静坐炼神的一系列反应及应对措施,日后有机会时笔者当详细解说之。总之,若方法得当,静坐存神(存思)对人之精神的调养是有很大益处的。

导引行气:

在明代《正统道藏》中,有一篇许真君着述的《灵剑子》。在该文中,作者以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与四季相配,并将导引、行气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颇为奇特的导引方法。此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文辞亦有很强的哲理。

在《灵剑子·服气第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形念世之所依者,气也;气之所因者,形也。形气因依而成身体,魂魄全而往来降注为神,而生五藏焉。气之为母,血之为子;血之为母,精之为子;精之为母,神之为子;神之为母,形之为子。未有无气而自成形者也。气因形有,乃魂魄偕之……”

此言妙绝。作者将气、血、精、神、形及魂魄用极其简练浓缩的语言表述了一番。古人为文就是这样,字字珠玑。

道书经典《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结成真。”一言以敝之,炼养精气神,才是得道的真实途径。那么,如何修炼成功呢?道家自有一套导引行气的方法,比如,有补益心藏(注意:此处不用“脏”字)、肝藏、脾藏、肺藏、肾藏之法。碍于篇幅,在此从略。

有关我国古代道家的行气导引之术可谓卷轶浩繁,他日有闲,再另行详谈吧。

在我国明代,有位叫高濂的大学者,写了一部巨着《遵生八笺》。这是一部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寿世保元》齐名的八大养生巨着之一。所以高濂又是一位养生大家。在他生前的很多年以来,一直以道家的丹药为宝物,认为只要得到了灵丹妙药才会成为神仙。后来,他又从道藏中采集了许多奇方妙术。这部《遵生八笺》绝大部分收集的就是道家出世长生、修炼得道的方法。宝通在写作此文之际,时逢初夏,所以不妨摘录关于如何在夏季摄养的方法以飨读者。

在此书的卷四,有“四时调摄笺,夏卷”:

大意是说:在四月份(阳历5月)立夏这一天,忌吹北风,否则容易生病。

五月份(阳历6月)夏至这一天,忌吹东风,不然预示着病多。

六月份(阳历7月),表现出秋天的气候特征,预示女性多灾难。

在“夏季摄生消息论”中,还说到:在夏季的巳(阳历5月)、午(阳历6月)、未(阳历7月)这三个月,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属火,主于长养。因此,人在夏季心火旺盛。在五味中,与“心”相对应的味道是苦味;与“肺”相对应的味道属辛辣,肺属金。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火能克制金。也就是说,心火能克制肺金。所以,人们在夏季的饮食,应适宜较少苦味并适宜地增多辛辣味。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利用饮食来调养肺气。

……

中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方法,多如繁星,浩如烟海。此篇小文仅只略谈了一下“存神”与“导引”,无非沧海一粟、九牛一毛而已。如欲详闻其道,可关注日后的专栏连载。相信有缘之士,定能由其中得悟养生精髓。

长生不死之道难求,但关于祛病延年之道,可说悉备其中矣。

阅读全文

与道家文化传播怎么接地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