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山东黄河民俗文化有哪些

山东黄河民俗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0 08:19:13

1. 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
,还分析了其艺术风迟瞎此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神猜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码迅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2. 山东民俗民风

山东的民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
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
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
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
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
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
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
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
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
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
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
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
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汪滑滑俗行事的核心,
齐地化礼成俗,无为而治,鲁地以礼易俗,广行教化,方法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基
本内容的一致。这一时期兴起的孔孟儒家学说,对山东地区包括民俗在内的传承文
化起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是对这一
时期山东民俗文化殊途同归的一个基本概括。
秦汉一统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山东地区的民俗进一步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
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礼仪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统并
无大改变。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影响,山东民俗开始向现
代化演进。“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发展,如春风吹遍山东大地,深深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山区的春节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至今仍沿袭着革命根据地的传统,甚至称青
年妇女为“识字班”的习俗都一如当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破旧俗、树新风,
新风新尚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民俗事象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党和人民政府对社会上又复
燃的一些封建陋习,采取了种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民俗,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
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
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为显着。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
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
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
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
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
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
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困腊在新中国建立
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
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
世界。
山东的城市民俗也能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让顷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又是一座泉城与湖城,北国江南的风采为
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最为浓烈。
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
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色。
一方土产与特别技艺,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风俗,因特产而形成特别风俗的,
如烟台被称为苹果之乡,莱阳为梨乡,肥城为桃乡,德州、昌乐为西瓜之乡,乐陵、
无棣为枣乡,章丘为大葱之乡,苍山为大蒜之乡,菏泽为牡丹之乡,莱州为月季之
乡,平阴为玫瑰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等,都形成与当地特产有关的民俗活动。
因特别的技艺而形成风俗的,如苍山兰陵镇、安丘景芝镇、即墨城的酿酒、卖
酒、饮酒习俗,东阿、阳谷、平阴制阿胶的古俗,栖霞、牟平、乳山等地放养柞蚕、
织茧绸、吃蚕蛹蚕蛾的风俗,昌邑、博兴、临沂等地印刷、穿着蓝色印花布的风俗,
嘉祥等地印制、穿着、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风俗,潍坊、平度、高密、阳谷张秋镇、
聊城、惠民清河镇印制、销售和民间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高密聂家庄、临沂褚庄、
苍山小郭、惠民河南张与火把李、莘县等地泥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郯城樊埝、鄄
城刘家旋木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曲阜楷雕艺人的从艺风俗,菏泽面塑艺人的从艺
风俗,即墨、胶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风俗等,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
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
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问我祖先在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一直在山东二十几代人中流传。山西风俗影响山
东居民的痕迹依然存在,如寒食节不火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寒食节民间所制面燕也称作“子推燕”。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
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
的枣强县。”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其东邻不相同的地
方。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间自发的
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各种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
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
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
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
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
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在
原来的东营村建起东营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
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内的德州、临
清、东昌(今聊城)、张秋、大安山、济宁、南阳、台儿庄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
俗与山东其他地方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见的
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风俗与江南茶馆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味,并且仍用“姑苏
老店”的招牌。临清的哈达织造,因喇嘛沿运河进京而兴旺。江南以马桶陪嫁的习
俗,在东昌沿运河的部分村庄流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农村和林区,带有逃荒性质,俗
谓“被逼无奈下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
。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
为突出。长白山满族故乡有过年以豆面蒸灯的风俗,其中有一种仓囤形的灯,俗称
为“月”,蒸灯时看“月”中水气卜来年各月份水旱。这一风俗在长白山区几近失
传,但在荣成、文登民间却继承下来。
山东的民俗学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可观。“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创办《歌谣》
,向全国征稿,当时山东即有人起而响应,搜集数十首山东民谣,在《歌谣》发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东民间儿童游戏》等书。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
间,革命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创造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用以鼓舞军民的革命热情,一时成为风气

3. 山东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

山东素来有着“齐鲁之邦,礼仪之乡”的美称, 山东文化 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山东的民俗风情多种多样,经久不息。在这片土地上,山东民俗文化得虚敬搏以传承。那么,你知道山东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跟着我来看看吧!

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差祥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说起叫响全国的山东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据了解,山东剪纸以范祚信和栾月英较为有名。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国都是很高的。“剪纸最初是用来当作窗花,后来才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刘馆长说,“山东的剪纸历史悠久,从发明造纸之后就逐渐出现了。”

山东潍坊是中国着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稿销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

“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歌”。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趣幽默。

4. 黄河文化的内容3个,急急急

5. 黄河 风情 民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我们只是撷取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以黄河民俗风情苑的形式,展示给指模大家。

黄河民俗风情苑的主体结构为窑洞的小院昌逗蔽,四周游廊环绕。建筑风格为青瓦飞檐木柱的仿古样式。分为五个小院,既独立成园,又互为通连;自西向东依次为神农苑、百花堂、鸿禧堂、黄河风、泥艺张。

神农苑:里面有草编、剪纸、面塑、陶艺等民间艺术现场制作演示,表现农民在农耕之余、自得其乐的闲适之情。

百花堂:主要展示旧时送亲场景。

鸿禧堂:主要展示旧时娶亲热闹喜庆场面。八抬花轿,高贵不俗,体验大家闺秀风范;高头大马,张灯结彩,重拾旧时公子气派。

黄河风:荟萃浓郁地方特色的灵宝道情,河络大鼓、魔术杂耍等稀见民间曲艺形式。大鼓高亢,气冲霄汉;道情悠扬,回肠荡气。

泥艺张:民间耐州工艺大师巧夺天工、砖雕技艺令人惊叹。

还有很多精彩的节目表演,难得一见的老式家俱古色古香,都会带你走进悠悠的历史见月中。

6. 山东省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1、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2、两夹弦

两夹弦,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

3、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

4、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一种山东滨州、潍坊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分为滨州东路大鼓和诸城东路大鼓,诸城东路大鼓简称“诸城大鼓”,其前身是“东口大鼓”(简称“小东口”),是由“小东口”演变而来。

5、柳琴戏

柳琴戏,山东省枣庄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清末产生于山东省临沂、枣庄一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7. 黄河文化有哪些内容

黄河文化有:早期农耕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商文化等内容。同时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地孕育了黄河文化。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区,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其流经区域地理环境变化非常大,沿线人民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8. 黄河的习俗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他们在她巨大的怀抱里休养生息,战天斗地,奋斗着,劳作着;欢乐着,痛苦着;歌唱着,哭泣着……世世代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山东黄河民俗》一书所记述的,就是山东黄河流域的民俗事像。

; 生活在黄河两岸的“黄河人”,都是喝着黄河水、滚着黄河泥长大的,因此他们的许饥没埋多生活习俗,都与黄河有关。因为黄河的水利能造福于人,同时洪水又经常给人们带来灾害,于是便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防洪筑堤民俗、航运交通民俗、生产习俗等,并由此而产生了夯歌、硪号等民间口头文察租学。这里人们住的,是能防水淹的“台房”;穿的,是黄河本色的土布——“紫花布”;就连小孩子睡的襁褓,也是用黄土制成的“土裤”。这种“土裤”,不但使孩子睡在里面暖暖和和,且“又消炎败火,不落毛病”,故有谣唱道:“黄河小孩呀,真幸福。穿土裤呀,不出屋。”“黄河人”生性豪放,一些平常的饮宴也常与外地大不相同。吃饭,他们常在大街上“摆饭场”:几十条大汉各端着一个盛满饭的大海碗,蹲在烂蚂地上,围在一起,边吃边谈。喝酒,更沿袭着“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遗风,“有菜无酒不留客,有酒无菜是好席”。亲友相聚,常常“一醉方休”。

可以说,黄河有多粗犷,这里的风习就有多粗犷;黄河有多豪迈,这里的风习就又多豪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本知识性的民俗读物,本书不但有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更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生活体验,这一点弥足珍贵。本书的主编和主要作者山曼,“曾经有八个年头,年年都沿黄河行走几十天,一路采集这条伟大的母亲河的民俗资料。”另三位作者,都是土生土长的“黄河人”。有的在黄河滩中长大,对黄河民俗的种种细节记述得生动形象,细致入微;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黄河边务农,在黄土地中摸爬滚打,练就了多项过硬本领,因而许多民俗事象写起来得心应手,真实翔实,栩栩如生。

9. 关于山东的民俗风情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东的民俗风情,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 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 文化 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 。鲁东南地区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 刺绣 )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 。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10. 黄河的有关传统文化

纵观河湟文化在黄河流域古文明中的地位,我将黄河流域分为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比较:即青甘地区的河湟文化;今宁夏、内蒙古地区的河套文化;今陕西、河南等地区的中原文化;今山东地区的齐鲁文化。河湟文化是上述黄河流域四大传统文化中的源头文明化的重要标志,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三大传统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河湟地区上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湾出土文物为例,当地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从新时期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墓葬共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器近2万件,这是其他地区所无可伦比的。彩陶纹饰图案中的拟蛙纹亦作神人纹,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人祖崇拜。蛙同娃,女娲抟土造人的古代神话传说的最早形象化图案。笔者认为河湟文化与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共同铸就了黄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早期文化内涵,至少在北宋以前这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如果说河套文化以草原文化走廊即游牧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中原文化以农耕文化走廊即丝绸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齐鲁文化以海陆文化即蓬莱神话的文化内容为主,那么,河湟文化则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两大走廊的文化内容兼而有之

阅读全文

与山东黄河民俗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