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育人部是什么

文化育人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10 12:38:01

❶ 如何认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文化育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文化育人必须抱守“育人为本”的理念
(一)文化是民族最基本的象征。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由人所创造,又为人所特有。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综合体。文化蕴含一定程度的理性,但它并非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由社会演化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种包涵知识、价值观、伦理、制度、宗教的精神培育体系,不但反映了特定的物质文明,而且是精神文明的积淀。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最基本的象征。文化是一种影响和力量,是一种信念和方向,是一种凝聚的灵魂和血脉。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正如着名的台湾人文大师柏杨先生所言:“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就像一条壮观而伟大的河流……”
(二)育人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自古到今,文化是育人之本。从教育的产生来看,文化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教育的过程来看,教育是利用文化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传授过程,我们平常所说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其实都是文化育人。从教育的环境来看,文化是一个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的生态文化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宁静心境,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教育用什么来培养人才?肯定回答是:文化。正如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文化能够帮助教育对象完成社会化,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独立意志的社会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把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文化成果传递给教育对象,这是教育的根本基础。比如,我们在谈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困难时,关注焦点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现象是高等教育投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同样是金砖国家的印度(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后加南非),而对思想观念和文化上的缺失往往估计不足,这就导致了教育过程中偏离“育人为本”这一根本教育方向的状况。因此,我们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表明“育人为本”必须是教育的第一要义。“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三)文化是富国强民的生产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一般情况下,文化更多地表现为精神财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技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文化是生产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文化生产力在当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这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形成的明确认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强调无论是坚持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还是走文化兴政、文化兴业之路,其实都表明事业的发展要以文化生产力为基础、为核心,这是事业兴盛的基本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在我们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也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里程碑式地立起了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就是让我们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因此,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可见,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二、坚持文化育人必须注重素质教育的提高
(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教育对象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它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教育对象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国民和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对象的态度、能力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未来性;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丰富、文化需求的满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是我们党履行执政使命、执政职责的必然要求。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问题,这一重大举措,将推动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文化育人是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文化育人的理念,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功利浮躁这种环境社会的影响,而提出的以素质教育内容中的文化教育为重点,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一个理念革命。人的生命质量要表达尊严、情感、精神、信仰、能力、责任等诸多要素,通过文化育人所表达的素质教育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态度”建设。一个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其本质表达的是一种情感,其动力展示的是一种情趣,其内涵隐喻着丰富多彩的想法,其灵魂散发出创造的活力。所以,“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和处理问题的基础。二是“能力”建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社会、对家庭通过活动来表达一份责任,而且还需具备支撑人性进取美德的心理素养和精神状态。“能力”的修炼是经验的结晶,表达了文化育人动态的吸取力。“能力”是思想的展示,表达了创造性学习和生活中的灵性和悟性。所以,“能力”是一个人对待和处理问题的质量的体现。正是这种“态度”和“能力”的修炼,构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形成了文化育人提升生命质量的基本保障。这一理念,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是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2011年4月24日,我党领导人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论述的内涵极为深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党领导人之所以发出这样一个伟大的号召,其目的就是为了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坚持文化育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文化育人创新了素质教育“尚德”核心价值观。提升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才的培养水平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塑造人的灵魂和培育人格要比造就人才更为重要。为了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市场影响力而忽视人格培养,那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对此,文化育人创新了素质教育“尚德”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尚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抵制精神浮躁所表达的自律,是一个主体意识的觉醒。德的境界是善良与包容,德的修为是良知与伦理,德的修炼是责任与忍耐,德的襟怀是舒展无褶皱,德的气质雕琢出人生的高贵。素质教育“尚德”核心的确立,不是教育活动的增减,而是教育目的之创新;不是教育方向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之升华。这种创新和升华,是对社会诚信与真诚做人信念的尊重。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行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往往要观照政治取向、社会价值和教育性的保障。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在于广泛地发挥影响、提升生命信仰的内在支持。“尚德”是从心灵与人的本性层面对人的素养提升所表达的教育性。因此,“尚德”成为心灵的环保,成为支撑生命质量的重要内涵。其次,“尚德”是人生价值观的理想归宿。强调“尚德”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树立“德润天下”的精神与理念,用“德”的标准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教育导向,并转化为行为准则。“尚德”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所形成的牵引力和生命文化的原动力,是对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继承与光大。“天下为公”体现了人性美德的社会公德,“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人性美德的社会道德,而无论公德与道德,都是个人德行的自省。“尚德”的理念不但引领教育,还在净化社会。因此,“尚德”有“国训”之尊严,有天下为公之“公德”,有人性之自律、自省之道德,是人生价值观的理想归宿。再次,铸就美德是文化育人的目标。文化育人不是一种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向教育对象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尚德、进取、责任、包容、感恩、良知、谦虚、勇敢等美德,以此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并潜移默化地浸润于灵魂和精神,其终极目标在于铸就人性的美德。一种理念涵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塑造一种人才,社会的净化,只有通过文化表达的精神“过滤”,才能体现出创新力和凝聚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推广,只有通过文化的理念诠释,才能表达出适应发展的新境界。因此,文化育人是坚守人性美德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力量,是实现社会变化积极向上风气的思想资源。
三、坚持文化育人必须弘扬传承创新的精神
(一)文化育人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外部规律。认识文化育人的意义,关键是要搞清楚文化的特征、本质、价值和意义。文化的特征就是创新,创新就需要对现状进行反思,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去重新构建。所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而文化育人强调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外部规律。从内部规律来讲,必须关注主体灵魂的塑造、人格的健全和素质的发展,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从外部规律来讲,必须关注时代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特点,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承传与创新作用。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育人在发展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人才队伍过程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特殊使命。
(二)文化育人必须基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文化育人为核心推进文化承传与创新,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明确目标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这一体系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导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无论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坚持文化育人,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建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体现党员干部的基本理念、文化传统、现实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确保教育方向的准确性和内容的正确性。
(三)文化育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历来是人们极为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全民族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呼唤文化自觉,呼唤文化立根,呼唤文化育人,已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所以,坚持文化育人,就是坚持抓根本、抓基础、抓长远,这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重要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全民族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实践证明,人类对于社会的研究,不是对人的研究,而是对文化的研究。历史留给后人的有形之物惟有文化。文化是永恒的。它有着超越时光的气脉,它凝聚着政治、经济,还有人性。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人的精神和灵魂。而文化育人是以文化的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实施育人的一种手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之所以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力量”这样一个认定,就是表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永远离不开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于人们的影响。所以,文化育人的理念,就是要通过文化上的活力和精神上的张力,来共同推动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文化育人和文化建设的实质性、重要性、必要性,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自觉把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我省人社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❷ 文化育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文化育人,实际上应该首先是在对于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其次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文化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结果和体现!不是矫揉造作的外表、也不是刻意地追求而是人对于文化没数的热爱和深刻地理解以及对于这种理解的体现------
这种体现在素质(即枯凳首内在的心理素质),也在行为(即运用文化粗空的指导行动的外在表现)。

❸ 文化育人 育人文化

    文化是一种给人养分的东西,文化无形中给人带来精气神,文化浸润着我们的每一天。 校园是搜磨局传播知识的育人场所,处处文化育人,那就离不开育人文化。学校是由一个个班集体组成的大家庭,班级就像是一个个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能量满满,我们的校园才是最好的生长状态。

      校园文化能体现校园风貌,职工精神面貌;班级文化,通过师生共同创设自己的特色,看得见的硬文化和看不见的软文化来营造最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力争“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育人”,给游困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里被尊重、被欣赏。一年一度的班级文化建设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开学初,老师和孩子们会根据新换教室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本着用最低成本,最佳创意,最符合本班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团队的优势,用心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

    十月,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月份。瞧,在各位老师的认真规划、合理布置下,每一堵墙都变成了“无声的导师”、有声的教育,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文明的源泉”,班级也成了孩子们第二个美丽温馨的家。

      主题鲜明的黑板报、个性突出的主题文化。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最美书法、优秀作文,最真情的成长日记、读书笔记等作品均来自学生之手。通过教室文化,不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了疫情、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机会”的理念也在班级建设中得到体现,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以生为本。

      作为一线班主任和年级组长,我和团队姐妹们一起打造团队文化,借助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平台,把每个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多的展示孩子们的作品,给他们提供舞台,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的个人成就感,集体荣誉感。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主题黑板报,我们在主题班会的基础上,宣传模范先锋事迹,并指导孩子们如何在生活学习中践行先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设计简洁大方,又不失童趣;我们的书写工整,给孩子做好示范。

        “会说话的墙”,给人带来视觉盛宴,在孩子们一幅幅作品中,引起情感共鸣。

我们的“文明旅游”小报,展现出来的不仅是旅游小知识,更多的是图文并茂的美感,色彩搭配的协调美,布局设计的整体美。

“优秀书法展”,每一个作品都折射出汉字的内外美,每一个汉字都写出了结构美,每一笔一画都露出笔锋美。

“数学小报”更是让人叹服,虽然是二年级,虽然有父母帮助的痕迹,但只有动手做了,动脑世让思考了,动手写了,才能更好的把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整理在一起,不仅把知识点弄的透彻了,无形中数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学是为了用,用才能体现学的价值。

“比一比,看一看,谁最棒”是我们班八个小团队比学赶帮超的痕迹管理平台。团结组、奋进组、争先组、创优组、天使组、精灵组、梦想组、无敌组。我们的组名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越来越默契了,不再我行我素了。

“成长足迹”这里展示是孩子们的成长日记,一串串脚印,留下一个个美好记忆,一段文字,一句告白,一声问候,一次理解,一篇小日记,带给我们的将是无限的财富,留下的会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卫生角”我们把扫把排个队,用粘钩和麻绳给他们安个家,用自己的身躯保卫着我们的家园,看起来像和睦的兄弟。

      物尽其用,卡纸、泡沫纸、镭射纸、干花、树叶、麻绳......在老师、家长、学生的手中,好像被施了魔法,全都活了起来,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各班均做到了窗明几净、地面干净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亮点和创意,个别班的设计内容丰富新颖、特色文化氛围十分浓郁,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是无形的,时时处处给人能量;文化是有形的,点滴小事,每个角落都能体现,给人以美的感觉。要想文化无声的育人,我就要打造无形有形的育人文化。

❹ 文化育人的落实举措可以有哪些

文化育人的落实举措可以有:

1、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2019年,以大力开展“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工匠文化、制度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行为文化”的“八大主题”文化育人建设为目标,着力构建“校、院、专业”三个层面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四室一堂一馆”六个领域文化育人模式。

2、搭建文化育人研究平台。

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完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学校文化育人资源和网络文化资源,实行“新时代、新媒体、新思政”的“思政+网络”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形式。

3、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进“走进师生、说理话情”活动常态化,做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学校成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

扎实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实施“文明新校园,筑梦新时代”全校师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举办文明大讨论,设立文明讲堂,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创建,校园文明之星、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等系列文化育人引领活动,在全校形成人人崇尚践行文明的良好风尚。



文化育人主要内容: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展示一批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阅读全文

与文化育人部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