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业文化如何有效践行
[关键词]:员工 有效 践行 企业文化 员工是践行企业文化的主体,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员工切实有效的践行,就不能将其真正贯彻落实到企业当中。那么员工如何才能有效践行企业文化?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员工正确认识企业现实情况,并从其现实情况出发解决问题,这是员工有效执行企业文化的现实依据 企业文化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所有的企业文化都有共性和特性,共性反映了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特性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色。决定特色的因素是企业的现实情况。正确认识企业现实情况,并从其现实情况出发,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践行企业文化,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身就具有高难度、高复杂、高目的、高标准的特点,而这些都是以企业的现实情况为基本依据。因此,员工正确认识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践行企业文化,是员工有效执行企业文化的现实依据。
二、员工要做到正确解读和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充分领会其精髓,这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企业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着丰富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员工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只是肤浅粗略地了解其浅层意思,就无法融会贯通,将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中,就不可能有效践行企业文化。因此,员工要不断加强学习,在企业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做到对企业文化没有误解、偏解、错解和浅解,要达到正确解读和深刻理解,充分领会其精髓。这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三、员工要做到充分认识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 员工要有效践行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多的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主要由企业领导人去践行,与员工的关系微乎其微,只要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好,拿到应该属于自己的薪酬就够了,这种不能充分认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是造成员工不能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企业的主体和最重要的资源,员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力军。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一个艰难、复杂、细致、繁琐的系统工程,在此工程进行当中,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热情参与、献计献策、有力配合和有效执行,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作为企业主人翁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使企业文化的建设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力,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变得更加艰难和缓慢。因此,员工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有效践行企业文化,并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
四、员工要做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与实践活动当中,真正做到内化于思、外化于形、固化于体,这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员工要做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与实践活动当中。在思想上,员工要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实践活动当中,员工要认真、踏实地践行企业文化。不仅对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还要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不仅关心个人利益,还要关心企业利益;不仅关注个人发展,还要关注企业发展;不仅知晓本人从事的领域知识,还要知晓其他领域的知识;不仅使自己追求精益求精,还要帮助和带动他人追求精益求精;不仅热心参与小集体事业,还要热心参与大集体事业以及公众事业等等。员工只有将企业文化内化于思、外化于形、固化于体,才能真正有效地践行企业文化。内化于思,是指企业文化要融入到头脑和思想当中;外化于形,是指企业文化要融入到言和行当中;固化于体,是指企业文化要形成自己做人做事的习惯和准则。 在践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员工要起到继承和发扬的双重作用。已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和全体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鼓舞和激励员工最大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精华,也是企业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因此,员工要正确对待这笔属于本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方面,要把它完整地继承下来,另一方面,要随着时代、社会及企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员工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企业文化。
五、员工要将具备践行企业文化的能力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检验标准 员工能否把企业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充分展示出来,是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员工具备践行企业文化的能力与员工素质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员工一定具备践行企业文化的能力,而具备践行企业文化能力的员工是作为优秀员工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践行企业文化能力的员工才能成为优秀员工,而优秀员工必然要求具备践行企业文化的能力。因此,员工能否把具备践行企业文化的能力作为提高个人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员工有效践行企业文化的检验标准。
② 当代中国文化特点有哪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
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十分敬埋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精神、中国特色相融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明显受到了两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世界优秀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颤敬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待外来文化,“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茄稿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每位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这就是说,对古代和外国文化遗产都要加以批判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并通过吸收、借鉴进行我们的革新创造。
在处理与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上,中国采取了更关注现实的原则。继承借鉴古代和外国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只是手段,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才是目的。
③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新文化
我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着三层关联,这三层关联分别是继承与发展,批评与遗弃,否定和肯定。
1
继承与发展
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展开论述的时候,第1个就是传统文化在历史和现今当中的作用如何真正的有效的去把传统文化,在现今的时代拥有的活力展现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急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传统的内涵来表达出现今时代的话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今的时代只有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当中所最为核心,最为内涵的东西与现今的科技发展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塑造一种,更有利于现今人们去更好的生活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直接的表现成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梦,而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未来的愿景,而这个愿景当中所深层蕴含的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无畏的精神和勤劳肯干的精神等等的综合。
2
批评与遗弃
在传统文化当中也有许多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包括对女性地位的歧视,还有对于三从四德等各式各样的,更为落后的内容的重视。通过摒弃这些,不适合现今时代的,主旋律的内容让传统文化更为纯粹,并且更为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任务,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当中的关联性最为直接的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的将这两者直观的联系起来,与逻辑和观念当中达成一致,去在实践当中作为向方法论原则来践行。
3
否定和肯定
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作出评价的时候,并不能直接的对传统文化否定,而对现代文明肯定也不能一味的说传统文化的好处,而摒弃现代文化的发展这两者,不仅仅是所处时代的反应,也是人类智慧的反映,在不同的时代,不仅仅只注重于对过去的继承也要注重于对现今的创造。
只有将两者不同于之前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吃一个中道的态度,并且以一种改造的方式来对待,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
4
总结
继承与发展,批评和遗弃,肯定与否定三种层次的,关联性的阐释,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我们具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进一步就是在生活和实践当中,去践行这种对他们的认识。
④ 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和建设新文化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的需要。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租丛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无不凝结着前人的心血、智慧和思想精华,无不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无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无不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几千年始终延续发展,成为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成为振宽型兆奋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必须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传慎租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立足时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需要。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过程,是在既有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如此。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是进行文化创造的深厚土壤,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我们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廓清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认真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发,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当然,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丰富文化宝库,不断创造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第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吸纳融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不同文化尽管有过摩擦、碰撞和冲突,但交流、借鉴和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一个民族要跟上时代,就必须善于同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外来文明成果,取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虽然我们也有过封闭时期,有过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教训,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开放包容构成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主体,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当然,学习借鉴不是简单模仿、照抄照搬,不能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把有益外来文化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烙印,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
⑤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一、用联系的观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不是横空出世的,两者不是隔离开来的;
二、发展的观点,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具有历史上的传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不能适应社会新特征的需要,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对传统文化在甄别的基础上加以吸收,使其能够更大限度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
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看,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累,是封建制度生产关系的体现,是在维护封建社会统治关系中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求改变上层建筑,需要社会主义新文化来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
四、辩证的看两者关系,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要吸收保留,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糟粕的东西要断然抛弃
我只能想这么多了呵呵,你自己想想看
⑥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一个民族、一
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材料,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
青年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在心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体系,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皮局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二、深刻理解大学生为什么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年中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球意识形态处于从未有过的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异常复杂的新考验、新挑战和新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宏握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
三、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根据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向突出的特点,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根据大学生价值追求功利化的特点,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提升的关系;根据大学生价值选择矛盾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育中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据此,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个人意识非常浓厚,对于规定的理论学习兴趣不高。这样,即使每个人都接受思想教育,也不过是一个月就全部忘掉的事情。因此,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美好期望,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一种认同意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近理论、学习理论。这种认同不是口头的赞同,而应该是一种热爱,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要培养出这种认同感,可能需要的是转变宣传、教育方法。课堂教育是需要的,可它不是全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的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多与社会相通。实践不止出真知,还能让人体验真知,从而深刻认识认同真知。这样,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时,它自然就能外化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了。
二是用制度促成坚持。我们需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的一时兴起,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而养成一个习惯,深入骨髓,成为一种优良品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然而,这种长期坚持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大部分人都可能是在蔽激响应号召时做几件事,但是热度下去了,也就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我认为,个人做不到时,就需要制度来帮助、来约束。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内在动力不足时,就需要外力来帮其塑形、塑性,这样做并不是要抑制个性,而是希望一些应该成为社会共识的行为意识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拥有。也许我们一开始会有些埋怨,但久而久之,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后,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如果我们这一代的大部分人都能因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深入生活,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那么,以环境的感染力量,传递给下一代就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三是发挥榜样的力量。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投身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中来。我们大学生要有把青春奉献给事业的勇气和担当,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当好国家的“一线建设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完成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第二个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⑦ 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
新时代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可以写一下自己的理解,自己如何去做,例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角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要想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与主力军,必须要以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为内在驱动力。青年人的共同信仰集中体现在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和坚守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有机一体,并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黄大年同志曾经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他之所以能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正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就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这样的留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想把自己的这种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
他之所以仍然惦记养育自己的土地并回到祖国参与建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对于国家的热爱和眷恋。这种热爱和眷恋其根源还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如果没有这样的自信,他也无法在身处异域的情况下有效地抵御其他文化的不良影响,更不会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把自己所学交付给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像黄大年一样的海外科学家也正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民族复兴的坚信才回来报效国家的。
⑧ 新时期的中国应该如何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
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必须把握时厅消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这是判断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及它是否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一个民族不能轻视自己的传统,但也不能囿于传统、沉缅于传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拥有真正档简体现鲜活民族精神又体现时代特色的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是面向时代的一种创造,是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必须要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发扬民族文行伏裤化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