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在哪里可以体会到大唐文化

在哪里可以体会到大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4 01:36:30

Ⅰ 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哪些唐代历史、文化及习俗

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从中了解服装、女工、社会风潮以肥为美的唐代历史、文化及习俗

盛唐是一个色彩开张的朝代,色彩在生活中备受需要。身处炫丽的唐宫,浓彩更是无处不在。《捣练图》中的人物,衣饰色彩柔和,艳而不俗,朱红、绯红、橙黄、草绿等交相辉映。

裙薄如蝉翼,以极细的笔触勾画出衣裙上织印的花纹。细细看来,一层层衣服竟是可以一件件穿上去的,赞叹!曾有人用了“工细妍液轿丽”四字评价,在此之上再加上“妙笔化俗”才更有趣。

唐宫里女工的工作日常。自古民以食为天,人物的健硕丰腴,说明唐宫的伙食不错。执绢的人身体后仰着力,熨练的人认真专注,可见劳动带来的智慧和欢喜。

“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捣衣缝制多在秋季,无形中增添了几分萧索落寞之感。除了诗句,今天的人们只能从古画中直观体会,而表现“捣衣”最着名的画作。

《捣练图》比较完整地闹咐肆保留了盛唐的时代风格。摹本中的人物线条以圆笔长线居多,线条组合宽松自然,符合史料中记载张萱的下笔风格。

图中的女性身份虽是从事劳作的下级宫廷奴婢,但衣着艳丽华贵,体态丰满慵懒,颇有贵族气质,这也是唐代社会盛行肥美之风的体现。

(1)在哪里可以体会到大唐文化扩展阅读:

《捣练图》绘制在细致平滑的宫绢上,并无作者和摹者的款印,卷首题跋: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真迹”。

另有金章宗用瘦金体题“天水摹张萱捣练图”。瘦金体由宋徽宗独创,笔画劲挺秀丽,风格独特。金章宗完颜璟爱好书法,曾在朝中设立书画院,“凡好书札,悉效宣和(徽宗时年号),字画尤为逼真”。

完颜璟学宋徽宗的字,几乎可以乱真。从这些题跋上推测,金章宗完颜璟曾经是这幅《捣练图》的收藏者。

1904年起,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开始雇用日本研究者担任东方部顾问。1912年5月,时任波士顿博物馆东方部顾问的冈仓天心,从天津大沽口进入中国,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奉命简隐收集中国古代艺术品。

此后一个月中,冈仓天心被众多中国古董商人包围。他利用“中国·日本特别基金”先后收购了《远山柳塘图》等古画和一批珍贵的青铜器,这幅《捣练图》是购自一位满清贵族之手,当年8月入藏波士顿博物馆。此后《捣练图》一直存放于该馆。

Ⅱ 唐代文化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这个时期是先秦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学艺术种类繁多,包括诗歌、散文、传记、唐传奇等等,尤其是诗歌。现在大约有50000首诗留了下来,产生了大量的诗人和其他作家。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和雕塑也有所发展。在思想上,儒、释、道相互兼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历史的编篡方法多种多样,产生了许多史书。而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在不同的思维中,具有派备灿烂的美的氛围。

3、开放包容,开放开放。唐代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与此同时,它的文化体现了广纳百川的精神。它有极其广阔的视野。各种艺术大胆地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比如,音乐吸收外国音乐,创新10首,包括《西凉》、《高昌》、《颜》、《青》。这种舞蹈吸收了西域的剑舞、胡璇舞等类型,达到了中国封建舞蹈艺术的最高峰,出现了内容尘芦毁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形式壮观的宫廷舞蹈。法院还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组织,如教学工作室和梨园。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和信心上。为了儒、释、道的兼容发展,将儒、道经典列为考试内容,弘扬佛教,其他理论和信仰自由发展,少受束缚,思想活跃。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例如,它与突厥语、南诏语、吐蕃语、维吾尔语等兼容。、或授予、或其每一个亲属、或在其管辖范围内,灵活处理民族关系,并加强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吸收了大量国外成果。例如,高丽音乐被吸收,人们被送到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僧侣被送到天竺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许多发明如造纸技术也传到了西方,从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Ⅲ 唐朝的文化

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Ⅳ 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文化生活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盛唐前后,无论是散文、诗歌、传奇,还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杂技、舞蹈、书法和工艺美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取得了远超秦汉的繁荣。唐代敢于和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融合国内各民族的文化,其文学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代文化远播海外,对伊朗、日本、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乃至非洲都有深远的影响。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才于7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大化革新,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的。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会时,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1000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唐朝版图超过秦汉,加之统一,集权,给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大唐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1、儒释道并存

唐朝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并逐渐同中国这片土地相互结合,融合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而与此同时,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领域,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已经在思想意识领域统治中国数百年。最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学派,也已经日趋完善。我们知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是十分注重思想意识领域统治的,这关乎到国家命脉问题,因为,在国家政权的统治当中,能够实现对人民统治的,无非就是两种工具,一种是阶级统治,另外一种则是思想意识的统治,而思想意识的统治往往比阶级统治更为有效,唐朝统治者是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唐朝统治者也是十分明智的,关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他们并没有偏爱任何一方,而是采取了让儒释道三者并存的方法,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唐朝统治者的智慧之处,他巧妙的运用了儒释道三者的矛盾和相似之处,让三者互相制衡,以此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是的,这就是唐朝统治者的智慧之处,相比于大洋彼岸的西方,在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政治权力长期被宗教派别所控制,从而导致国家四分五裂,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唐朝统治者的这种先见之明,让后来的宋朝统治者也看到了三教并存的优势,三教并存的措施被宋代统治者所继承,后来这种三教并存经宋代思想家朱熹的整理,发展为理学。由此,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极具统治力量的程朱理学就此诞生,并且这个学派一经产生就被统治者所重视,并一发不可收拾,为明清两代统治者继续沿用。可以发现,在整个封建历史中,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理学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理学的产生,正是由于唐代统治者对于儒释道三教采取并存的措施。
2、文学的繁荣

众所周知,唐朝在文学方面是十分繁荣,当然,这种繁荣得益于唐朝在科举方面的发展,唐朝中期时,统治者在科举制度中加试了诗词歌赋,对诗词歌赋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唐朝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唐诗语句优美、词藻华丽的重要原因。而唐朝在文学方面的发达,也体现在唐朝书院的发展,要知道唐朝时已经有许多书院,这些书院的教育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其中就包括对于诗词歌赋的教育,这就使得唐朝的文学发展十分系统。

在这样一种文化成长环境中,唐朝时期诞生了许多文学大家,并且唐灭亡后,唐朝重视文学的这一特点,为宋朝所继承,在优越的文化成长环境中,宋朝也产生了许多在文学方面造诣极高的人,例如唐宋八大家就是其中的几位。可以这么说,唐朝在文化上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诗词,歌赋,文学等各个方面。甚至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唐朝的文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3、社会文化的繁荣

唐朝在文化上的繁荣,最重要的体现是社会文化方面。要知道,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式,如果只停留于上层社会,那么文化是很难得到繁荣的,文化的真正繁荣应该是在社会上的广泛流通,即社会性的繁荣。在唐代普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从统治阶级到士大夫阶级到平民,他们普遍崇尚文化,并且这种崇尚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唐朝人所穿的服饰方面十分注重美,甚至日常所用的器具也充满了美的特征,比如青花瓷等等,要知道,美正是源于文化。当然唐朝文化的社会性传播也与唐朝的教育有关,要知道由于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唐朝的整个社会教育氛围十分浓厚,而教育与文化始终是相随相伴的,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为唐朝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和渠道。

中外交流
要知道盛世时期的唐朝,其首都长安,几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而在唐朝时期,统治者又十分重视对外交流。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唐朝时,唐朝的文化对于周边国家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的。这些国家,由新罗和日本为例。所谓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唐朝时期,新罗的统治者主动与唐朝建立外交联系,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新罗向唐朝学习了许多唐朝文化,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唐朝的宗教、诗词传入到了新罗,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新罗建立了自己的书院等教育场所。
而唐朝对于日本的影响则是更大的,要知道在唐朝时期,日本的文化发展是相对十分落后的,由于唐朝文化的向东传播,尤其是鉴真东渡,使得唐朝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使了日本文化发展,催生了日本文字的产生和佛教向日本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交流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也对日本进行政治理念的输出,在这样的影响下,日本也仿照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甚至连日本的皇宫也是仿照唐朝皇宫而建立的。由此可见,在唐朝时期,唐朝文化的兴盛,不仅仅对唐朝本身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Ⅳ 举例分析论述大唐盛世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概

大唐盛世时期国富民强,实行对外开放,与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交通也比较发达,实现了经济,文化,手工,乐舞,民族大融合。



1、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形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唐朝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在历史长河中仍光彩闪烁的有为皇帝,更在 盛唐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同时,大唐经济文化璀璨夺目,对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


3、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唐朝的文化一直占据中国重要历史的地位,一直有"唐诗宋词元代曲,明清两代小说佳"之说,而其中最辉煌的成就就是唐诗。唐朝诗届人物风流倜傥,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亦或是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等,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色彩。

Ⅵ 中国历史中的唐朝文化

怎样的文化孕育了怎样的人,而人们崇尚的风气又凝聚成一股力量推动历史潮流的前进。
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许源于她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新奇:
一、科学技术
(一)雕版印刷术
1、简介: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纪80年代,有了作

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出现。

(二)天文学
1、简介: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724年(开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

时的一位工程技术专家梁令瓒和工匠们一起,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

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成就:1)一行还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

极高度。这种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2)一行从725年开始修制新历,到727年(开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历》。这部历法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

,是当时的先进历法。
二、文学
(一)主要形式:诗歌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

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二)主要诗人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人,生于碎叶,幼年随父迁居四川。
他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力丰富,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极深,被

称为“诗仙”。其描写美好大自然的众多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长久为后人传诵。
2、“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杜诗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炼,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他写了《兵车行》、《三吏》、

《三别》等着名诗篇,描述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因而有“诗史”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4、“田园山水”派:王维、孟浩然等——优美恬静
5、“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悲壮豪迈
三、艺术
(一)雕塑
1、简介:唐朝的雕塑艺术,以石雕和泥塑最为多彩。
2、主要作品:
1)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中,有许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伟,或刻划细腻,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四川乐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伟自然,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
3)乾陵和顺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极为壮观、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4)着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宝库。现存的492个洞窟中,唐窟达213个,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其中的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栩

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们常常与壁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雕塑艺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二)绘画
1、简介: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绘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2、1)初唐: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

的杰作。
2)盛唐以后: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a.吴道玄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
b.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着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是山水画北派之祖。
c. 诗人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精炼、淡雅,富有诗意,为山水画南派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3、此外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
(三)书法
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1、初唐的楷书潇洒飘逸,端严遒劲,继承了南朝二王书体的风格。
2、唐中期,颜真卿把篆、隶、行、楷四种笔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方正敦厚、沉着雄浑的新书体,称为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3、 唐后期的名书法家柳公权以楷书见长,他融化诸家笔法,自成一体,世称柳体。
四、经学
简介:唐代时期,科举都要考试儒家经典,因而推动了经学的发展。其经学发展的突出表现有:首先是考订经文。唐太宗以儒经“文字多讹谬

”,不利于学生学习,令颜师古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左传》等五经经文。颜师古多所订正,撰成《五经定本》

,后颁布全国,成了官定的统一课本。837年,在郑覃的建议下,唐政府又刻成了着名的《开成石经》。

五、史学
(一)纪传体史书
唐朝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着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作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的编修

工作,完全操于封建政府之手。
(二)《通典》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此书不仅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为后来的典章制度分类专史开创了先例。

http://..com/question/9054059.html?si=1 这位大哥回答得很详细
补充点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Ⅶ 谈谈你对唐朝文化交流的学习体会

一)、遣唐使来华

1、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他们往返于中日之间,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与学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次数、作用等。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巩固的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介绍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贡献的日本历史人物:空海和阿倍仲麻吕;空海在中国是怎样成为着名的学问僧的?他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引用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来突出他们与晁衡的深厚友情。《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王维 向国惟看日察塌,归帆但信风。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李白的诗见书

(二)、鉴真东渡

看“鉴真坐像”图和“唐招提寺鸟瞰图”教师简介鉴真生平,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然后阅读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三)、玄奘西行

1、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教师讲解:玄奘西游学佛和玄奘学佛后坚决回国的史实,以引导学生学习玄奘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执着追求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三、巩固小结:教师简要对本节课内容作一小结。然后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唐朝与周边各国的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学习本课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一: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败仿圆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外交政策。

第二:学习玄奘和鉴真的优秀品质;认识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外交往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从而联系现实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唐朝是陆路对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长足进步,并取代陆路交通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的时代。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影响,在宋代时大激,东南海外诸国在与宋朝廷的交往中,甚至将宋朝管辖下的中国地区称之为“唐”[1]。历宋、元至明,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地,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2],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3],中国姓氏为“唐姓”[4],中国衣饰为“唐衣”[5],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6],而从舶上转贩得到的中国货物则被称为“唐货”[7]。最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目之为“唐语”[8]。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称之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为“住唐”[9]。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绵不绝。唐朝在海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而这种影响是与唐朝发达的海路对外交通是分不开的。

第一节 海路交通的发展和繁荣

唐朝海路对外交往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海上交通路线的开辟与利用。在唐代,取道南海前往西方的人数和航海路线都有所增加,直航能力也有所加强,形成了南海交通发展和繁荣的局面,并表现出了取代陆路交通地位的趋势。较之前代,唐朝人对非洲的了解更加全面和准确。与此同时,唐朝通过黄海和东海海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1.《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南海交通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茫茫大海限制了不同地区间的相互交往和了解,人们充满了探究大海的渴望,但又无法超越浩淼无垠的波涛的阻隔,对海洋彼岸的心驰神往,提供了人类探索大海的恒久动力。早在先秦时代,中华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近海航行技术,广州发现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显示了当时海上交通的水平[10]。《汉书》详细记载了汉代远海航船从徐闻、合浦通往南海诸国的航程[11],这时中国的航船已能够到达印度东南沿海和斯里兰卡。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约葬于公元前122年)出土的银盒、金花泡饰、象牙及香料等西亚或南亚的物产[12],广州横枝岗2061号西汉中期墓出土的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罗马玻璃器等[13],都证明了秦汉时代海上贸易的存在。

东汉安帝永宁元年(120年),缅甸掸国国王雍由调遣使者入朝,朝贡使中有精通魔术表演的“海西幻人”,《后汉书》中明确指出“海西即大秦”[14],而大秦就是汉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位罗马帝国的魔术师当是由海路至印度、缅甸,然后辗转来到洛阳的。海西幻人的到来,沟通了中国古代与欧洲的交通。广州第4013号东汉前期墓中出土的镂空12面菱形小金珠,就是这一时期从南亚经海路传入的舶来品[15]。三国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扬帆出海,游历南海诸国,“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16]。归来之后,两人根据见闻分别撰写了《扶南异物传》和《吴时外国传》,加深和丰富了对从中国南海到东南亚,越阿拉伯海,以至红海港口的古代航线的认识。

东晋及南朝,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西行求法活动的发展,中国僧人纷纷前往海外,为了解海上交通的进一步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最具代表性的是法显和尚前往印度的航海经历。后秦姚兴弘始元年(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从长安西出,经沙漠道前往印度求取律藏,经过九死一生,遍游印度各地,最后经瞻波国(今印度比哈尔邦东部)渡海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并在义熙七年(411年)借西南季风搭乘商舶东返故国。与以往不同的是,法显撰写的行记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详细记录了当时航海的技能、利用的技术手段、南海航线各段航程的距离及所需的时间、沿途水文气象等等,为了解四五世纪的海路交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17]。1984年,在广东省遂溪县边湾村发现了一批南朝窖藏金银器。银器中有一件十二瓣状的“萨珊式银碗”,口沿微侈,沿口沿刻有在粟特和花剌子模地区使用的阿拉美文字(Aramaic characters)铭文。除了萨珊式银器外,在这批窖藏中还发现了20枚萨珊银币,其中沙布尔三世(Shapur Ⅲ,公元383-388年)3枚,伊嗣俟二世(Yazdegerd Ⅱ,公元438-457年)5枚,卑路斯(Peroz,公元459-484年)A型1枚,卑路斯B型11枚。窖藏发现地不远处即为西溪河入海处,这批器物提供了5世纪时波斯商舶来往于南中国海的证据[18]。

隋朝统一之后,炀帝派遣众多使臣出使异域,大业三年(607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人应朝廷征募,航海出使赤土国(在今马来半岛),大业六年(610年),经交阯返回。常骏一行到达赤土国界时,国王利富多塞遣使以船舶30艘迎接隋使,归来时,又遣王子那邪迦随贡方物,隋朝使节赍物五千段赠与赤土王,而赤土国也向隋朝贡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金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19]。在增进双方了解的同时,加强了物质文化的交流。根据常骏等人的行程写成的《赤土国记》(二卷)虽然久已散佚[20],但是在《隋书·南蛮传》赤土国部分摘录了其中部分内容,丰富了当时和后世关于南海历史、交通的知识。

古代载籍对民间海上交通记述很少,与东晋一样,对唐代海上交通状况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佛教僧众西行求法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唐代海上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唐朝前期海陆交通的了解,主要是从僧人义净撰写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得知的。

5 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鼎盛
西行求法,在唐代西行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他们选择的路线可以反映唐代对外交通的一般面貌。义净在室利佛室期间,撰写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下称《求法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两部直接反映唐代对外交往的重要着作,尤其是《求法传》,传主都是义净亲见、亲闻的赴西域取经求法的僧徒,为了解和分析当时的对外交通提供了宝贵资料。

《求法传》收录了从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到武后天授二年(691年)50年间33批56人次前往南海和印度游历、求法的经历[25],其中路线不明者4批4人[26];经由陆路前往印度者12批18人[27];经海路赴印度者为21批34人[28]。由海路西行的次数与陆路的比率为2.3:1,而人数之比也为1.9:1,可知在7世纪下半叶,在陆路对外交往充分发展的同时,海路交通也十分繁荣,并且已显露出取代陆路地位的趋势。

2.贾耽与广州通南海道

唐朝声威远播于海外,北宋时代,东南海外在与宋朝交往中,将宋政权控制下的中国地区称为“唐”,引起了宋朝君臣的不快。宋人朱彧记述了这件事,他说:“汉威令行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1102-1106年),臣僚上言‘外国指中国为唐、汉,形于文书,乞并改为宋。谓如用唐装、汉法之类。’诏从之。余窃谓未宜,不若改作‘华’字,八荒之内,莫不臣妾,特有华夷之异尔。”[29]北宋臣僚要以“宋”取代“唐”或“汉”字,而朱彧认为应该改称较为抽象的“华”字,取代具体的朝代名称。怎样称呼为宜,姑置不论。从这段记载中可知,由于唐朝东南海上交通的发展,在海外诸国中,“唐”在北宋就已成为“中国”的代称,确是不争的事实。唐朝在海上对外交往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于此可见。

唐代海上交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取道海路前往西方的人数众多,而且表现在航海路线的增多和直航能力的增强。德宗朝宰相贾耽曾任鸿胪卿,主持外交事宜,“好地理学,凡四夷之使及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是以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30]先后撰写了《皇华四达记》10卷、《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6卷、《贞元十道录》10卷、《吐蕃黄河录》4卷等许多重要的地理学着作和《地图》10卷[31],集中代表了当时地理科学的水平,也全面总结和反映了当时海路交通的状况。

6 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鼎盛
贾耽的着作多佚,有关道路的记载是从《新唐书·地理志》的引文中得知的。贾耽记述了当时由唐朝境内四出的7条道路,其中营州入安东道、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等5条道路是唐朝联接外界的陆路通道,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与广州通海夷道是反映了唐朝海上交通的最重要的资料。这里根据贾耽叙述的顺序,略述“广州通海夷道”的行程,以了解唐朝与南海交通的一般状况。

贾耽记载的航线大体可分为四段:广州至马六甲海峡为一段;马六甲海峡至斯里兰卡为一段;由印度半岛西部沿海西北行,至波斯湾头为一段;从东非沿海北溯至波斯湾头为一段。

由广州东南海行,200里至屯门山,鼓帆而西,二日至九州石(七州列岛),又南二日至象石(大洲岛),西南行三日至占不劳山(越南占婆岛),南二日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国(在越南归仁),又一日行,至古笪国(在越南芽庄);又半日行,至奔陀浪国(越南藩朗);又两日行,至军突弄山(越南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峡(马六甲海峡)。

海峡北为罗越国(马来半岛南部),南为佛逝国(苏门答腊岛);自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诃陵国(爪哇岛),西出峡,三日至葛葛僧只国(位于伯劳威斯群岛),又四五日行,至胜邓州(日里附近);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国(巴鲁斯);又六日行,至婆国伽蓝洲(尼科巴群岛)又北四日行,至师子国(斯里兰卡)。

由师子国西四日行,至没来国(印度奎隆),又经西北十余小国,至婆罗门西境;西北二日行,至拔国(印度纳巴河口布罗奇附近);又十日行,经小国五,至提国(印度河口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提勃尔)。自提国西行二十日,经小国十余,至提罗卢和国(波斯湾头伊朗阿巴丹附近),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波斯湾头之奥布兰),自此乘小舟溯弗利剌河(幼发拉底河),二日至末罗国(伊拉克巴士拉附近);西北陆行千里,即可至大食国都城报达(巴格达)。

在唐朝人的心目中,印度半岛西岸迤逦西北行至波斯湾东岸一线为“海东岸”,而

7 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鼎盛
自非洲大陆东岸东北至波斯湾的沿海地区则为“海西岸”。以上从没来国至乌剌国,为“海东岸”的航线,贾耽还专门记述了“海西岸”的航线。据载,海西岸之最南为三兰国(东非沿海某地)[32],自三兰国正北二十日行,经小国十余,至设国(南也门之席赫尔),又十日行,经小国六七,至萨伊瞿和竭国(阿曼之卡拉特),又西六七日行,经小国六七,至没巽国(阿曼北部苏哈尔港),又西北十日行,经小国十余,至拔离诃磨难国(波斯湾西岸之巴林岛),又一日行,至乌剌国,与海东岸航线合。

从广州至波斯湾头的乌剌国约需87天,从东非沿海至乌剌国约需48天。贾耽对当时南海航线记载的详细和精确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前代。毫无疑问,只有在海上交通非常发达,得到了详尽的航海资料的条件下,贾耽才会对东西航线做出如此精审的记载,由此可知,唐代南海交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外,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从广州西行的航线,最远只记载到乌剌国,而由乌剌国到东非沿海的航程,则是由西而东记述,乌剌国是东西两条航线的交汇之地,这种情况客观反映了大食帝国在当时海上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3.《酉阳杂俎》与唐代文献对非洲的记载

在古代中国,非洲是人们已知的西方的终点。一般认为,在唐代之前,中国人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对非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贾耽在广州通海夷道中,明确记述了由非洲东海岸向西北通往波斯湾的航线。杜佑在《通典》中记述唐代大秦国的情况时,附录了杜环《经行记》中有关大秦的记载,并记录了女国与摩邻两个国家。共中“摩邻”的内容尤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据记载,摩邻国:“在秋萨罗国西南,渡太[大]碛,行二千里至其国。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餐鹘莽。鹘莽即波斯枣也。瘴疠特甚诸国。”[33]“鹘莽”是中古波斯语gurman的译音,指枣椰树[34]。摩邻具体指哪个国家,分歧尚多[35]。但是综合杜环记载的方位、肤色、风俗、物产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摩邻是当时非洲大陆的某个古代国家则是没有疑问的。

除了贾耽、杜环的着作之外,唐代对非洲最详尽的记载当属段成式《酉阳杂俎》。

8 海路交通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鼎盛
段成式(803-863年),字柯古,出生在世代官宦之家。父文昌,事穆、敬、文三朝(821-840年),出将入相20年,母亲是宪宗朝宰相武元衡之女。段成式不仅家庭庋藏丰富,而且在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广泛阅读了朝廷官方收藏的图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使他接触了大量常人无从见到的奇篇秘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以“奇诡谲怪”着称的《酉阳杂俎》[36]。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的非洲国家主要有孝亿国(Siut,埃及南部)、仍建国(Utica,北非突尼斯沿海古城)、悉怛国(不详,或指Sudan)、怛干国(Dakhel Oasis,撒哈剌沙漠中的沙岛)勿斯离国(Misr,埃及)等国[37],其中以拨拔力的记载最称完备:

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常针牛畜脉,取血和乳生食 。无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妇人洁白端正,国人自掠卖与外国商人,其价数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波斯商人欲入此国,团集数千,赉彩布,没老幼共刺血立誓,乃市其物。自古不属外国,战用象牙排、野牛角为槊,衣甲弓矢之器。步兵二十万,大食频讨袭之[38]。

一般认为,“西南海”就是东非沿海之亚丁湾,而拨拔力就是见于《诸蕃志》记载的“弼琶罗”,相当于现代索马里的柏培拉(Berbera)港。但也有人持异议,指出弼琶罗与拨拔力对音相近,但在风俗、物产等方面差异显着, 不应同属一地,认为从段成式记载的生活习俗和服饰而言,应该是指今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带游牧的马赛族人(Masai)[39]。无论以哪一说为准,从本段记载可知,最晚至9世纪上半叶,唐朝人已经对东非沿海某地的风俗、物产及其与大食的关系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段成式对非洲诸国的记录不仅远远超出了前代,而且在数量和内容上都大大多于现存的唐代官方载籍的记录。即便考虑到段成式可以接触到许多奇篇秘籍的因素在内,前代或唐代前期也并没有多少有关非洲的现成文献资料供他利用,《酉阳杂俎》有关东非沿海地区的记载,很可能来源于他亲自对来唐的客使或商人的查访。段成式虽然以博闻强记知名于世,但他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学者,并不满足于对前代文献的爬梳,调查采访是《酉阳杂俎》的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以卷十一“广知”为例,本卷总共记载了44事,涉及到的调查对象有僧那照、道士郭采真、王山人、山人张盈、李洪山人、秀才顾非熊、僧广升等7人[40]。可知在奇篇秘籍之外,博采异闻是《酉阳杂俎》的一大特色。

Ⅷ 唐朝文化繁荣的表现 唐朝文化繁荣有哪些表现

1、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这个时期是先秦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学艺术种类繁多,包括诗歌、散文、传记、唐传奇等等,尤其是诗歌。现在大约有50,000首诗留了下来,产生了大量的诗人和其他作家。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和雕塑也有所发展。在思想上,儒、释、道相互兼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历史的编纂方法多种多样,产生了许多史书。而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在不同的思维中,具有灿烂的美的氛围。

2、繁荣、发展和创新。文学和艺术高度发达。整个唐朝有几十位风格独特的着名诗人,包括李白和杜甫。诗歌种类繁多,成熟的格律诗构成了唐诗的主体,宋词也应运而生。内容拓展,视野开阔,风格多样,如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侠诗等。古文运动促进了传记、散文和游记的发展,出现了散文家韩愈和散文家柳宗元。唐传奇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后世小说的直接来源,开辟了后世文学的道路。这些人可以说是世代相传的“衣词人”。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书法的整体水平很高。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等楷书大师的出现,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他们创造的书法风格已经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式——楷书。

3、开放包容,开放开放。唐代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与此同时,它的文化体现了广纳百川的精神。它有极其广阔的视野。各种艺术大胆地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比如,音乐吸收外国音乐,创新10首,包括《西凉》、《高昌》、《颜》、《青》。这种舞蹈吸收了西域的剑舞、胡璇舞等类型,达到了中国封建舞蹈艺术的最高峰,出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形式壮观的宫廷舞蹈。法院还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组织,如教学工作室和梨园。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和信心上。为了儒、释、道的兼容发展,将儒、道经典列为考试内容,弘扬佛教,其他理论和信仰自由发展,少受束缚,思想活跃。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例如,它与突厥语、南诏语、吐蕃语、维吾尔语等兼容。、或授予、或其每一个亲属、或在其管辖范围内,灵活处理民族关系,并加强经贸交流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实施,吸收了大量国外成果。例如,高丽音乐被吸收,人们被送到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僧侣被送到天竺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许多发明如造纸技术也传到了西方,从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4、举世闻名文学成就。唐诗是唐代最显着的文学成就。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以来,唐代出现了许多着名诗人,包括盛唐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包括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激情而有力的边塞诗、阴郁而深刻的“诗史”和清新而精炼的田园诗。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宋、明、清后期虽仍有优秀诗人,但总体水平却不及唐代诗人,使唐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不可逾越的高峰。

Ⅸ 说一说唐朝文化你了解多少,并阐述唐朝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唐代文化体系庞大,包括以唐诗为经典的文学、佛教为首的宗教、儒学为经典的哲学、壁画为经典的艺术等还有史学、地理、医学、建筑等方面,基本上涉及到当时厅枝橡世界上多数部分。在当时社会上这样的一个完整体系是仅唐代所有的。

唐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很深,其中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近1300年,科举制度对整个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高考都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很多的类似之处。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9)在哪里可以体会到大唐文化扩展阅读:

唐代(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并称帝,是搭者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无论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外交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历史中最鼎盛的时代,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处于上升阶段的唐代社会经济,文化是当时扮旁社会最先进的。唐代是当时向周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大输出时代,社会出现了空前的交流融合的局面。由于唐代的文化与经济高度发达,在当时社会处于万众瞩目的地位,所以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来往密切,文化交流频繁,唐代也在这过程中吸收了很多的外来文化,并加以利用。

阅读全文

与在哪里可以体会到大唐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