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族乐器二胡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二胡也是不得不说的,二胡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二胡本身的制作与声音以及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二胡,这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用最普遍、最富气质和韵味的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在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酷似人声的优美音色和气韵,像一个饱经沧桑、穷经阅历的江湖孤直干瘪贫士,从流浪的街头、凄风苦雨的山野水壑一步步走进了世界艺术的大雅之堂。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是二胡优秀的代表性曲目。二胡是中国很普遍的一种民族乐器,二胡音乐几乎代表中国传统器乐的特质,二胡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音乐审美特征以及民族情怀。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 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二胡作为一件古老切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历史舞台上已经存活了至少几百年,不论是在民间作为流浪者的谋生工具还是华丽转身后登上专业的音乐舞台,二胡始终是最能表达人们内心感情最具有表现力的民族乐器。
近代时,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二胡由琴皮、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弓、琴码、千金等组成。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
从演奏的方式来讲,二胡是用马尾做的弓子摩擦琴弦而发声。这种演奏方式在中国的其他民族弓弦乐器中也早已有之,如轧筝和奚琴均为此。二胡的“韵味”除了本身的制作材料外,演奏方式是重要的原因,通过弓子和琴弦的摩擦可以有音色、力度、速度的各种变化,如在乐曲《江河水》中,使用的扣揉、压揉的技法,还有模拟管子的“涮音”,以及“滚揉”等等,形象的描写了一位妇女失去丈夫,在寒风凛冽的江边号啕大哭,绝望无助的凄惨景象。二胡总是表现了自然界最原始和简单的声音,因此听起来有亲切感,使听着很容易就产生画面感,走进音乐。所以二胡正是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B. 论如何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
1、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改善音乐事业中的文化传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创作导向,不断提高音乐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2、站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来重视和发展音乐事业。要改变音乐事业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鼓励和支持流行音乐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音乐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音乐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力度。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民族音乐创作和发行队伍,增强音乐事业发展的资源和制度保障,引导我国音乐事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要切实缩短群众与音乐的距离,着力增强音乐对普通群众的吸引力,不断扩大音乐的群众基础,增加观众市场,夯实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充分利用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音乐事业。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宝贵财富。要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资源作为音乐创作的内容来源,建立我国音乐事业发展持续不断的思想和文化动力宝库。
要充分借鉴传统文化中音乐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运用古代乐器中的笛、箫、古筝、二胡等来表现嫌伏当代人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使得传统文化资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内容。
5、切实做好音乐教育工作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要及时修订音乐教育教材,充实和丰富音乐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滋养,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水平。
要合理安排音乐教育课程的时间,改变音乐课是副芹逗携课的错误认识,将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个人人格成长等紧密联系起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学生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学音乐老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提高音乐老师的文化素养,使得中小学音乐老师可以胜任通过音乐教育传承文化的重任。
(2)乐器怎么跟传统文化结合扩展阅读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重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
所以西方音乐如果说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正像亨德尔的某些作品。
中国音乐指乱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C.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教学
(一)民族童谣的融入形式
民族童谣,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民族童谣是以儿童为主人公创作的短诗,主要用口头形式在民间传播,特别注重韵脚和格律[2]。民族童谣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历史题材的加工而成,二是以古代仪式惯用语为依据演变而来。民族童谣具备丰富的本土文化,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童谣多呈现儿童的内心世界,旋律简单,节奏活泼,极易调动幼儿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幼儿音乐课程时,应充分运用童谣优势,将童谣以唱诵形式引入音乐课堂,开启幼儿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在童谣曲目的选择上,应当以如下三个条件为切入点:教育性、愉悦性和积极性。换句话说,所选曲目不但要能吸引幼儿注意力,还要符合幼儿自身的心理环境,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民谣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功用,为幼儿养成谦虚好学、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做出贡献。例如,可以选用《春节童谣》《一二三四五》《排排坐》等童谣,组织幼儿以唱诵的方式对其进行学习,这在刺激幼儿主动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谦虚礼让的品德,同时也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打击乐的融入形式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支撑着整个音乐旋律的流动。以幼儿的角度来看,节奏是幼儿在认识音乐的过程中最先感知到的。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为依托,通过打击乐的模式增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打击乐器的选择时,要有针对性地以具体课程情况为基础,采用节奏模仿的形式将打击乐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环节进行:第一,要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可以从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拍手、踏地开始,当幼儿感知到一定的节奏变化之后,教师再以击打简单的打击乐器作为正式音乐活动,让幼儿进行更多样的节奏展示;第二,要让幼儿对现有的每个打击乐器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了解选择最喜欢的乐器尽情玩乐;第三,要让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换打击乐器,保证每名幼儿对每种乐器都有充分的体验;第四,师幼共同制定打击乐常规,制定方法应该灵活一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制定常规的观点,并充分尊重幼儿意见,最终整合所有建议,完成常规制定[3]。
(三)特色舞蹈的融入形式
幼儿通常进行的律动与实际生活活动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钻、爬、走、跳、跑、攀登基础行为能力。根据这些最基础的动作,幼儿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模仿。在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舞蹈教学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要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课堂,可以用充满地域特色的舞蹈来展开。而且,幼儿本身具有乐于表现的天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内容,从而呈现各式各样的生活情景。另外,为了加强幼儿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音乐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刻画在脑海中。因此,教师在选择特色舞蹈音乐的时候,应以地域风貌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例如,《长鼓舞》《青春风暴》《掀起你的盖头来》等,让幼儿集中掌握不同的音乐风格。
D. 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在创作上的独特性,精确的表述各种内容。传统音乐在发展和传承的时候,音乐作品的特征和演唱技巧在诸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最为明显的则是地方用语开始被普通话所代替,这也让音乐情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为了将这些音乐文化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就应该在坚持音乐技法的基础上去进行相应的创新,就以2019年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为例,其中九连真人的一首《莫欺少年穷》,将客家摇滚和方言音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这首歌的主要背景是虚构了一个后生仔“阿民”,在犹豫着是上山还是下山,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最为普遍的一种心态。利用唢呐给人一种原生、野蛮的少年时期,又将规整的律动同音乐的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当小号出来的时候,给人一种庄严且悲壮的感觉,放于少年离家打拼的歌中,具备一种浓厚的使命感。
当传统的音乐文化开始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这就表明文化在不断更新和成长,也会在整个传承文化中提取最优秀的部分,这也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性。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才是传承音乐文化最主要的手段,在开放性的理念下去发展音乐文化,既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也是实现我国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种文化形式。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开设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这里的多元并不只是少数民族音乐,也不是世界性的音乐课堂,而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一些多元的文化标准。
将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重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年轻的学生们能够从中吸收到、接受到不同种类、形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样就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多元化、文化性和整体性,音乐教育的整体就应该具备一个多元的特点,将民族音乐看作是基础,让学生以一个平等且宽松的心态去对待这种音乐模式。
例如某音乐院校在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中,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唱歌看作是主要课程,然后将一些多元的西方因素融入其中,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会传授一些西洋大小调的知识,还会将中国的乐理同音乐理论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他们的音乐感,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表演类的课程,如声乐、器乐等,对于一些民族的舞蹈和乐器进行不同的程度的改变,这实际上也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曲谱中,让懂得音乐鉴赏的人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重视音乐理论的研究,实现音乐的“本土化”发展。在音乐文化传承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可这些差异性实际上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点,可以从一个比较广泛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同的区域中存在的含义也不同。
因此,具体应用的时候,也应该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传承,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找准定位,将音乐艺术同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基于民族的基础上去开展相应的传承工作。
例如在广西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就借助民歌的特点,构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刘三姐”音乐文化,将本土化的音乐以节目的方式推向国际,以此来实现多元文化同文化教育的双重结合。
现代化背景下,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兴起,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时候,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所以,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植根在其中,通过家乡赛歌、下乡寻歌等方式,来促进人们对本土音乐的理解与认可。
(4)乐器怎么跟传统文化结合扩展阅读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开始被打上经济的烙印。在市场经济下,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将重点放置在物质上,于是将所有的文化、精神需求同物质、金钱联系在一起,将音乐文化的教育和发展看作是一种高收入的职业。
在这种利益心态下,无法做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乏味的、低俗的,没有任何概念的音乐开始盛行,这在摧毁音乐精神的时候,也会让青少年走入一个误区,阻碍他们音乐素养的形成。
(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一些文化教育工作者,开始青睐于西方音乐,进而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
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变化,有些人学习音乐不会将其看作是一种精神需求,而是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于是在这种偏离正轨的音乐理念下,无法传承音乐文化。同时,音乐文化在发展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年轻人对此的兴趣不大,很难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内涵。
(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世界上多个地区都开始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各个区域开始同外来的文化一同融合。从音乐欣赏的层面来看,网络环境下,传统音乐也受到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当下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
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过于低俗的音乐形式,以现代民谣歌曲《盗将行》为例,歌词上,将诗写的牵强附会,为了强行押韵、唯美,而忽视了音乐的核心素养。
可是当这种音乐开始流传的时候,也意味着我国的民歌开始失去了它的传播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无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更不能说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了。
E.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古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雅士们爱不释手的器物,其韵致和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古琴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乐器,古琴音乐向来与“清淡”、“雅致”等词汇相关联,琴乐之中更有意境深远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大诗人陶渊明对琴乐就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评价。琴乐及其琴身都包含着一种虚静高雅的韵味,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讲究高雅的情趣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古琴对于儒家而言,是儒家音乐中的典范,是集儒家音乐精髓的大成者。儒家哲学主张入世,强调人伦和人生等显示问题,其音乐也讲究平和中正,不主张华美富丽之态。对于古琴而言,“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它讲究的是用琴乐洗涤人心,端正人心,禁止歪斜之念侵蚀人心。唐代的薛易简在其《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因此可见,古代琴乐对于儒家哲学是一种相辅相成,鼎力支撑之态。道家尚自然,强调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至乐无乐”、“大音希声”。而古代琴乐中追求的雅致和弦外之音,无不是对自然胜景的追求。庄子将音乐分为三类:“天籁”、“地籁”和“人籁”,他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后人受其影响,在琴乐上寻找到了 “天籁之音”。陶渊明时常摆琴于桌上,每当酒酣耳热、兴致勃勃之时,总要抚琴一曲,以告慰心境之内的自然之趣。由此不难看出,琴乐中所渗透的道家思想。古代琴乐追求的高雅境界,是操琴者的心境与外部环境的平和闲逸合二为一后,心琴合一,琴声出自其心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如此,琴乐在与文人墨客心境相连的过程中,古琴也渐渐具有了一种深远的内涵和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