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天津最有文化是什么

天津最有文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18 11:18:18

❶ 天津历史文化

天津历史文化: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妈祖庙,北有天津天后宫”之说。妈祖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妈祖文化在天津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观光胜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文化街和海河为依托,举办首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保护和挖掘天津的历史遗存,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同全世界华人,特别是港、澳、合同胞的感情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事业和地区经济纳坦的加快发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举办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列入今年市政府20件实事,得到了帆虚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海内外洞轿桐的积极响应。经初步接洽,台湾、香港、澳门和福建地区的民间组织和旅游部门将组织近千人来津赴会,共襄盛举。

天津历史文化漫步:(1)古代天津,据发掘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已形成若干先民的聚落点。然而,在西汉时发生过一次大范围的海浸,滨海平原淹没,汪洋一片,荒无人烟。尔后,随着海河水系的形成,聚落始繁。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村落名曰“直沽”,位于海河汇流源头的三岔口,故又名“三汊沽”。后人曾形象地称海河为“母亲河”,称三岔口为“天津的摇篮”。比喻生动亲切,深入人心。(2)直沽依河生息,先民除农耕外多以捕鱼为业,故史书称“初仅一渔堡耳”。早期人文心态如何,文字记载阙如。直沽地处北陲,远离中原文化,发展滞后。先民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现象而产生一种恐惧心理,遂以敬神驱鬼、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作为精神支柱。这一点,从许多墓葬中随葬的神佑与避邪的祭物,可略见其端倪。(3)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已传布北疆。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率师远征辽东,奏捷回朝途经直沽,驻跸于海河岸边的庆国寺,同行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在庙中挂甲,李世民遂敕赐更名为“挂甲寺”。这一掌故未见正史记载,属口碑史料,县志对此有所记述,足以凭信。由此可知,至迟在唐朝初年佛教已传布直沽,寺庙当不止庆国寺一处。据史书记载,元至正年间,有天竺(印度)僧人海会结庵于城西北海会寺,说明直沽当时的佛教已形成一定气候。明清时期,佛寺香火日炽,城厢内外寺庙多如繁星,《津门保甲图说》中有图为证。清康熙年间,天津有两位诗僧:一是大悲院的世高,一是海光寺的成衡,结交名士,吟诗作画,传为禅林佳话。近代又出现两位高僧:一是弘一(李叔同),一是倓虚(王福廷),修持谨严,造诣厚重,前者被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世祖”,后者被列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嗣”,声名远播海内外。因此,天津的佛教文化渊源不容忽略。

❷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泥人张彩塑

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2)天津最有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弊闭录

❸ 天津的文化

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

其中,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兴盛和发展的。

相声和京剧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

相声

天津的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

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

天津着名的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高英培、马季、冯巩、牛群、郭德纲、于谦等。

话剧

话剧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为突出的代表。

早在1901年,教育家张伯苓就开始提倡戏剧,其弟张彭春则是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早期话剧活动家及导演。

1906年,李叔同与同学曾孝谷在天津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并首演《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天津的剧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便是以民国时期的天津作为背景。

此外,天津出现过的着名话剧人还有焦菊隐、于是之、林兆华、谢添等。

古代建筑

天津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穗指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着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 *** 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

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现代建筑

新时期天津建造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如喊搏建成时中国第一高的天津广播电视塔,具有欧式风情的津湾广场、天津音乐厅,融合中国传统折纸艺术元素的现代风格建筑津塔,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风格的津门建筑群,玻璃与钢结构形如天鹅的天津博物馆,跨越海河永乐桥上的摩天轮天津之眼,大型现代火车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属质地的世纪钟等。

天津包括在建的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有60余栋,位居世界前列。

天津高度300米以上部分摩天大楼(高度计算包括尖顶和建筑细节)序号 建筑名称 高度(不含天线桅杆) 楼层 地点 状态 1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津塔) 336.9米 75 和平区 建成 2 天津中粮大道塔楼 390米 河东区 在建 3 天津现代城(2期) 339米 67 和平区 封顶 4 中国高银117大厦 597米 117 西青区 封顶 5 罗斯洛克国际金融中心 588米 100+ 滨海新区 搁置 6 周大福滨海中心 530米 96 滨海新区 在建 7 富力大厦 439米 93 滨海新区 在建 8 天津中钢国际广场 358米 83 滨海新区 在建 9天津诺德英蓝金融大厦300米63滨海新区在建10 嘉里中心主塔 330米 80 河东区 预备 11 小白楼CBD联合广场 488米 100 河西区 预备 12津湾广场9号楼300米66和平区在建13天津宝能金融中心368米和平区预备14天津中信城市广场380米河东区在建桥梁建筑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道密布,建有大量各式各样的桥梁,近代的开端口,使天津拥有了一些西方开启式钢桥如吊旋的解放桥、金钢桥,平转的金汤桥,平拖的金华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

天津共有桥梁100多座,其中跨海河桥梁达20多座,每座桥都有不同的样式。

海河桥梁有永乐桥、金钢桥、狮子林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赤峰桥、大光明桥、直沽桥等。

地标建筑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塔高336.9米,成为长江以北中国地区第一高楼,在中国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7位,在世界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25位。

鼓楼:位于天津老城中心,曾是天津卫的“三宗宝”之一,民谚说:“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津湾广场:坐落郑族祥于和平区解放路金融街地区,是天津2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标志性区域。

天塔:位于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津溜公路汇合处,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二高塔。

天塔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天津之眼:天津之眼是永乐桥摩天轮,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

摩天轮直径110米,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512个人观光。

❹ 天津市属于哪种文化

津沽文化即天津文化,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民间工艺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天津地毯等。

天津文学是“津味文学”和“卫派文学”的集合,在某一历史阶段曾间断性地呈现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说”的出现,但码帆置放到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视域来看,“天津文学”的地域性和传承性都不那么明显。

相声

天津的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天津着名的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高英培、马季、冯巩、牛群、郭德纲等。

话剧

话剧是中西文化在天津碰撞交融最为突出的代表。早在1901年,教育家张伯苓就开始提倡戏剧,其弟张彭春则是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早期话剧活动家及导演。

1906年,此谈李叔同与同森模碰学曾孝谷在天津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并首演《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天津的剧作家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便是以民国时期的天津作为背景。此外,天津出现过的着名话剧人还有焦菊隐、于是之、林兆华、谢添等。

❺ 天津市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天津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文继位为帝,其子朱棣以“靖难”为名,向其亲侄子朱允文发动了争夺王位的战争。建文二年(1401年)九月,朱棣率军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昼夜兼行”,破沧州,打通了南进之路。赐直沽以“天津”名,意为“天子济渡之地”。天津老城北门外的渡口处,曾建有“龙飞渡跸”的牌坊以示纪念。
朱棣称帝后,认为“直沽海运商泊往来之冲,宜设军卫”。于是,在明永乐二年至四年(1404年至1406年)先后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于直沽,并令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等筑城浚池,建天津卫城。
天津卫城垣有“赛淮安”之美誉。其长9里13步,高2丈5尺。设4门,门上建有城楼。城垣东距海河220步,北距卫河(南运河)200步。由于初为土筑故至弘治初年已颓圮不堪。弘治四年(1491年)天津兵备副使刘福积累帑项,于弘治六年(1493年)委都指挥使陈达用了2年的时间用砖包砌,在4门之上重建城楼并为4门题镇东、定南、安西、拱北之名。
明代天津的城市生活,具有典型的封建性。在城市上层中,“日以戈矛弓矢为事,……争相骄侈为高。”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卫合一,统称“天津卫”,这一名称也成为天津城市的代表。
天津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天津农、林、牧、副、渔、盐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中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渔、盐及手工业生产习俗颇具特色。特别是随着元代漕运的发展,为之服务的手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各类作坊相继应运而生。尤其是开端口以后,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又从客观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三条石机械工业区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形成规模。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成为华北地区民族工业的重要基地。
明代筑城后,漕运发展,商业繁荣,财聚四海,“民喜为商贾”。凭借海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汇南北舟车,集八方商贾,迎海运漕粮,纳吴越百货,成为华北地区商业中心。清代漕运、盐业、粮业更渐发达,经济空前繁荣,“轮蹄辐辏,舳舻扬帆,往来交错,尽昼夜而无休止”。东门内、北门内及东门外宫南宫北大街,商号林立,钱庄、银号栉比,商贸发达,各业俱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城厢惨遭烧杀抢掠,商民损失额巨,元气大伤,商业萧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城墙拆除后,改为东、西、南、北四条马路,店铺贾摊沿街而立。继而北马路的北洋第一商场、国货售品所以及商业总会、天津工商研究总会等私商机构相伴而起,形成以东北角为中心,向北马路、东马路延伸的商业区。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商业中心逐渐南移到租界地。劝业场、小白楼等街区日渐繁华,周边形成规模商业区。商业资本大量投入,旅店、饭店、商店、影剧院、歌舞厅栉比鳞次而立,尤入夜灯火通明,觥筹交错,轻歌曼舞,是闻名全国的享乐之乡,并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成为天津重要的商业、娱乐、休闲中心。
天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20世纪以后出现的“银行热”,尤以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后进入繁盛时期。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号,发展更为活跃。由于天津金融业可以一直辐射到华北、西北腹地,因而形成北方地区的金融中心。就金融业的总体规模而言,天津仅逊于上海而跃居全国第二位。
随着天津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商人阶层尤其是盐商阶层的迅速崛起,使城市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清代着名学者纪昀在清代中叶到天津后曾写道:“天津擅煮海之利,故繁华颇近于淮扬。……文士往来于斯,不过寻园林之乐,作歌舞之欢,以诗酒为佳兴云耳。”“豪于家财而风度彬雅”的大盐商们无不广交、延揽南北名士,附庸风雅,形成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圈。驰名中外的由查氏盐商修建的私家园林——水西庄就曾经是当时全国各地文人墨客聚集结社的着名场所。商人的倡导和世俗化的倾向以及城市社会商人与官僚身份的结合成为清代以来城市文化的最显着特点。
带有商业色彩的地域文化,影响着城市居民的风格习尚。特别是自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天津开为商端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典型城市,西方文化的侵入,加之天津人杂五方,使天津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形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民间传统文化、以9国租界区为中心的租界文化和以海河三岔河口为中心的漕运(码头)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风采的民俗文化风貌,具有都市民俗所特有的个性和魅力。成为浓缩中国近代历史的宝库。
津地饮食丰富,民众爱吃会吃,尤喜食海鲜,素有“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之俗语。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银鱼、紫蟹、大红袄”中之银鱼、紫蟹皆为天津特有的名贵海鲜食品。由于市内曾有许多清朝遗老遗少、文人、政客、军阀等寓居津门,加之商人之间的交易和达官显贵的宴饮,影响并形成了津人好“下馆子”之风尚。每遇熟人在饭庄相遇,还讲究“添菜”之礼。津人擅长烹饪,口味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应齐备。津菜菜系以扒、烹、烧、炒、煎、烙、烤、煮、炝、凉拌、腌、酱等为主要烹调方式。并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肴。
民间小吃风味独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发祥大麻花不仅是旧时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誉世界的美食佳品。
天津服饰颇具特色。富足者衣饰追求华丽气派,面料考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极尽豪华奢侈,且不同场合穿用不同服饰。女服更讲镶滚沿边,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无论贫富,皆崇尚红色,尤以新妇为甚。而贫困游民,其指身为业,日挣日吃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其服饰具有典型的职业特点,夏着“短打儿”,冬着“二大棉袄”、“空堂”棉裤,脚腕扎腿带子。妇人则多着“一裹穷”。贫富差异相当明显。
天津旧时曾出现许多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其存在和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同时家族的维系还必须靠家族成员间共同经营一种产业来做依托,实行家长制的管理手段。但天津市区的家族观念相对郊县农村不甚强烈,特别是清代干隆、嘉庆以来,城市商业经济不断增长,社会控制松动,家族的外部职能受到更多的重视,“家族主义”淡化,大家族减少,并逐渐由复合家族向单一家族过渡。
至于亲族关系则重视母亲家族,“娘亲舅大”,舅舅的权威性可决定外甥的婚姻、分家等诸多事宜。另对结拜兄弟、姐妹及拜认干娘等干亲比较讲究。
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有三合院、筒子院、独门独院和门脸房等,尤其推崇大四合套院落,以横向连接的两侧跨院多为富,以纵向连接的进深院落层次多为荣。并讲究装饰砖雕、木雕。城厢内民居多坐北朝南
随着前清遗老、军阀、政客等寓居津门,在租界区内相继营造了不少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洋楼。这些带有异国风情的豪华宅邸多由外国人设计,像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张学良以及庆王府的宅邸均为上乘。还有的采用中西合璧,将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清雅别致。
郊区运输,除河船外,多系单套或双套的两轮木制马车;市内运输,则多为人力双轮或独轮车;一般小贩和短途运输则为肩挑。
城市上层人物代步的交通工具为轿和马,轿又分四人官轿及两人轿。官员乘轿要求走得平稳,而商人乘轿却要轿夫“飞轿”,跑步行进,以示有“派儿”;两人轿,多为妇女乘坐。乘马者多为武官,间有英武少年骑马游猎于近郊。20世纪初,租界地外侨和中国官僚、军阀均拥有私人汽车。有轨电车也以环老城4条马路和日、法、德租界区域绕行。人力车、四轮马车和自行车得到广泛使用。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为中国北方“泽国水乡”水路交通运输主要靠摆渡浮桥和陆续建的可开启的钢桥。中国革命着名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就是在金汤桥会师的。
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虽为工商大都会,但思想仍有较浓厚的封建小农经济意识,崇尚封建孝道和伦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子孙满堂,以养育5男2女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诸礼莫不以祈求福寿安康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彩礼重聘。无论娶媳聘女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奢靡至极在所不惜。丧葬之礼更为奢华,缛节俗例儿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殡,重棺椁,重寿衣,事死如事生。旧时,祝寿讲究宴请宾朋,请戏班唱堂会,并有男不过10(逢10),女不过9(逢9)之风俗,尤对66岁生日格外重视,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之俗谚。
津人为公好义,受元代漕运及居民多为明代屯兵后裔人口杂处五方影响,码头习气、行武之遗风尚存,民众多聚义互助,热心公益,不仅有水会、杠子房、小大院等社会公益职能组织,还因其商贸发达,成立了许多相对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职业社团组织及客商寓居津门所建的会馆、乡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邻里之情,但攀比之风颇重,好散财“买脸”。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团聚、好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庆贺活动。尤其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火爆、喜庆,尽力渲染和营造年节气氛,并形成诸如“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的春节期间特定的传统食俗惯例。
民间信仰广泛庞杂,清中叶以前,共有各类庙宇500余座,儒、释、道及民间或地方崇拜诸神无所不有,庙宇之多,全国罕见。自然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间杂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风水等活动极为盛行,特别是对神灵的信仰目的性极强,多只祈求保佑现世生人,功利色彩较重。
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尤以对海神天后崇拜顶礼至极,并将其与天津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护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护神。津门历史也多与天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而且对天津经济、文化、风俗习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被称为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戏剧和曲艺在津十分兴盛,这些戏曲虽大都起源于他乡农村或城市社会下层,但最终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红”,从而使天津成为中国主要戏曲艺术产生的摇篮。特别是名角儿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红叫响就难以走向全国,过“天津关”是演员能否成名的标准,因而天津也是培养戏曲名家的摇篮。戏曲的繁荣也使茶园、戏园业大兴,成为旧时民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民间音乐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演出团体多以老会、圣会呼之。法鼓、大乐、十番、杠箱、高跷、秧歌等传统乐舞十分普及,各会所在社区居民均以公益事业视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平日自娱自乐,为茶余饭后消遣乐事。逢年过节或重大庙会活动出会表演,为本社区争光添彩。闻名于世的天津皇会,在举办期间,曾是民间各道乐舞老会、圣会大显身手,争妍斗艳之大好机会,故每逢皇会举办之时,全民热情参与,最多时有110多道会的表演,近5000余位演员。《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中就有于此的详细记载。这一调动全民情结,达到万人空巷的民间盛会终成为当时“全国各省唯一的神话盛事”。这些民间音乐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间花会所继承。
民间游艺竞技项目十分丰富,民喜运动,除放风筝、抖闷葫芦、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竞技游艺项目外,部分群体以玩鸟、玩鹰、斗蛐蛐等为乐事,少年儿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艺竞技项目则多室外追逐内容
租界社区侨民则多以舞会、音乐会、赛马会、击剑、草地网球、水上快艇、板球、马球、回力球等为消闲方式,这些项目也影响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❻ 听说天津最出名的是相声还有当地那些特色文化推荐

国内游很多人都会把天津这座城市遗忘掉,努力回忆似乎也不知道天津有什么好玩,但如果你选择踏上这座城市,却会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座特别值得深游的短途旅游目的地。在历史上天津成为了好几个不同国家的租界,因此就会中西文化并存的情况。所以如果想要感受历史的,可以来天津游一圈。

天津是一座跟上海很相似的城市,有着租界的历史背景,又是重要的港湾,所以两座城市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却又是完全的不一样。如果没去过,寻一个周末去了解和领略一番这座美丽的城市.

❼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什么

天津四大文化分别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魏记风筝和刻砖刘。

1、泥人张为天津的一种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❽ 天津城市怎么样 探索天津城市的魅力与特色

天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天津,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欣赏到各种历史文化景点,还可以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气息。天津城市怎么样?它的魅力和特色,需要您亲自来探索发现。

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大量的清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天津的建筑风格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的西式建筑和中式建筑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天津建筑风格。

天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的咐迹启经济中心之一。在天津,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欣赏到各种历史文化景点,还可以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气息。天津城市怎么样?它的魅力和特色,需要您亲州启自来探索发现。

天津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其中衡如最有名的当属天津独有的小吃。天津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例如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麻花、豆腐脑等等。天津还有着多种传统的糕点和面食,如独具特色的糖画和驴打滚等。

❾ 最能代表天津特点的的文化有哪些

一·天津方言
天津话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天津地区各处方言仍有些许区别。天津话以南开区的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和娘娘宫。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的方言最为接近,并认为,天津话脱胎于此。 蚌端口、凤阳一带方言只与天津话的阴平(一声)都读低平调,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特别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而蚌端口、凤阳的方言都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宿州地区的方言则与天津话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话与当地人对话中,当地人甚至没能认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见其接近程度。
二·文物名胜
全市共有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盘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蓟县(199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
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
大沽口炮台
望海楼教堂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南开学校旧址
天津广东会馆
天津劝业场大楼
天津市中国大剧院
西北角清真大寺
三·曲艺文化
1.相声
相声是北方曲艺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剧性艺术。在相声形成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语言明快幽默,模仿维妙维肖,讽刺犀利辛辣。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位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位演员出台,一问一答。群口又称“群活”,由三人以上演员表演。
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20年代,天津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多相声演员在天津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光绪初年,北京艺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扬名的相声演员有“八德”: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锡、焦德海、刘德志、张德泉、周德山、李德祥。他们都曾来津演出。天津的着名相声演员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英培、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
2.评书
曲艺曲种。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详。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说书技巧主要有四种: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三是“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张地描绘人物、景物及事件。这些技巧,是用以烘托气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说书时,以说书人口气叙述的,叫“表”,摹拟书中人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评说书中人物作为的,叫“评”。天津评书艺人有王致久、张杰鑫、常杰淼、陈士和、姜存瑞等.
3.单弦
清干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4.天津快板
本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曲目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
5.西河大鼓
前身为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后经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创新使这一曲种日趋成熟。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为一人站演,说唱并重,演员自击鼓板,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层板腔体,有三种板式。说唱语言保有冀中方言俗语,唱腔朴实,曲调明快。20-30年代西河大鼓的几个主要流派为朱(化麟)派、王(振元)派、李(德全)派、赵(玉峰)派、马(增芬)派。
天津还有两个西河大鼓艺术世家:郝家(郝英吉、郝庆轩、郝艳霞、郝秀洁等)、田家(田士杰、田起山、田荫亭等)。着名演员还有王艳芬、艳桂荣、陈凤云等。

阅读全文

与天津最有文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