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让民族文化在课堂得以落地生根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这无疑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2. 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落地
一般认为,“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我这里借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说,语文要素包括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
《白杨礼赞》是一篇经典文章,试以此文教学为例,说说“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一、品读关键句,琢磨文章的谋篇布局。
如: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这两个句子,有多层意思:
一、句首分别是“那”和“这”,表示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分清指出,内化于心。文章第二段开头即是“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第三段则明确写道:“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这两段文字中的“望不到边际”“远远”,都表示是“远望”;在文章的第七段描述了白杨树的外形之后,则是用“这就是白杨树”,这是“近观”。理清这一层意思,对于学生写作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复杂的情境如场面宏大、头绪繁多时,确立一个合理的顺序来写作,就会从千头万绪中“剥茧抽丝”,理出思绪。
二、第四段中的“实在”到第六段的“决不是”,伴随由远及近的观察,作者的情感愈来愈炽热,语气也越来越强烈。从“一种树”到“树”,句式更加简短有力,更加坚信肯定。可想而知,如果作者刻意将第六段的句子与第四段修饰得完全齐整,就失去了灵活变化而多了一份匠气和板滞。
三、这两个句子是文章线索的具体标志语言。散文的线索,往往会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本文就是比较好范例,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除了这两句,还有开头和文章最后一句,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排列如下: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教学时,请学生把这一组四个句子联读,文章的线索就显豁了。
这是写作上的谋篇布局。
二、品析关键词,解读文章的遣词造句。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是语文“体性”的追求。教学时,还需要用借助具体的语辞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
比如,文章第五段,写白杨树的外形,怎么写的呢?这就要学生能抓住关键的信息来梳理,文中写到“干、枝、叶、皮”,学生圈出这些词,就知道了写树的外形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不是杂乱无章。而且,描写某一事物,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外形所有方面巨细无遗如同照相一般悉数描摹,而是着意于与象征意“相关联”的部分,其他的需要舍弃。
比如,本文主要写作手法是象征。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朱熹在《诗集传》中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白杨树与北方看日军民神似,如白杨树干、枝、叶、皮,分别蕴含着高大、笔直、聚拢、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都是既有形象美,又有内在美。
此处理解到位,白杨树与下文北方抗日军民的神似就有了根基;如果没有这一铺垫,那么,白杨树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就会失之于空洞的术语。
语文要素:
主要是指语文的学习,包括应该学习的语文知识,应该培养的语文能力,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应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形成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也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感召着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小学语文课程则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基础性的教育作用。通过语文课程中的汉字、古诗词、历史典故以及写作等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挖掘好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无一不是经过教育专家和语言学家精挑细选,极具美感和浓厚人文思想的,不乏像《孔子拜师》《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说教和课本的生动事例结合起来,丰富起来。那么潜移默化之间,小学生就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学习。如在进行《孔子拜师》一文授课的时候,把探究教材的内涵作为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授课,使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拜师的,为什么要这样尊重老师,把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孔子成就儒家大师并实施仁政的人文关怀思想传播给学生。讲解的时候辅助一些类似且有趣的故事,让小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又感受了我国优良文化礼仪传统的熏陶,德才并重,可谓一举两得。
二、利用活动,培养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阐明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同样需要进行实践活动。只有积极开展以语文课程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每逢民族传统节日,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语文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中去,观看一些风俗活动,例如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或者是探究春节的由来等,也可以去欣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塑泥人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写一篇传统文化体会,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传统的艺术品,例如陶瓷、剪纸等工艺,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传统文化中去,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学生对传统文化会产生很高的热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三、加强书法教学
书法代表了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位和意境化的审美乐趣。对学生进行书法熏陶,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锻炼智力,培养心性陶冶情操,提高对美感的辨识。尤其是在电脑普及应用的当下,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体会汉字和书法的优美之处。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普及书法知识,培养书法技能也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需要。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从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4. 让班级文化落地生根 (一)
马尔库塞认为: 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 ,但可以改变人, 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
一个人融入不同的团队, 就会迅速的被这个团队特有的文化所感染 ,团队文化是积极的 ,你就会被带着积极起来 !
文化就像一座建筑物 ,你看不到他的样子,横梁与钢筋, 但是少了他们,建筑物将会他倒塌。
健康向上, 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质形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优秀的爱国主义人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文化是一种精神 不仅可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而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和引领 ,为学生一生发展植入文化基因,打上独特的文化烙印 ,影响和改变其人生的方向 !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管理单位, 班风决定校风,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落脚点 。
特色班级文化的创建,将学校的文化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我始终认为 ,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要比某一门功课某一种知识的影响大而长远的多 ,而这种文化的在学生的学习 生活,和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 思想品质 、行为习惯、 以及人生观, 价值观, 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
5. 如何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
1、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一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样的调查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友游腊识。
2、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本人文知识训练。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学讲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好滑风民俗研究等。
3、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如国画,在磨段寥寥几笔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可以创造出悠远的意境。
意义:
1、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6. 容错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 特级教师华应龙如是说。他倡导并实践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这是容错文化落地一个典范。
"没有让孩子有机会亲身尝试错误,没有留给思维经历,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实践、一切都是现成的,我们对待孩子可谓是在“犯罪"。允许学生出错,容忍学生出错,就是尊重学生劳动。 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这是北京名校长李志欣容错文化方面主张。
“无错之课即错课","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使他们感觉自己有权利犯错", 名师冯卫东的"错课观"及"鼓励、怂恿"学生犯错观点更振聋发聩。
因此,笔者认为实施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共同体等课改学校,在新课堂上更需要打造容错文化,那么容错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呢?
师生容错文化理念建立, 先要从提高认识、习惯培养及营造环境方面着力:
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毫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也就是说,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内心产生安全感。
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心态对待学生错误;更高一层是教师鼓励、怂恿、留机会让学生犯错。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它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瓶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
课堂上,对待问题答案,教师要定位到追求多元、个性、创意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对待每个学生发言,都要秉持兴奋、好奇、专注、思考等积极倾听神态。
小组讨论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言,认真思考他这样想或推理的道理、依据;展示时学困生优先,展错不展对。
教师对待学生错误,不能错误归因或外部归因。比如学生理解出了问题或题做错时,要认识到多数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认真学习,而是教师自身没有说明白或学生需要重复学习。
不为刻意赶进度、有意回避学生错误,不追求顺畅、完美的课;反而,要树立“无错之课即错课"的新的好课观。
总之,引导师生改变对犯错认识,树立容错、融错、荣错的新意识,认识到学习犯错是一种权利,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看成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
笔者近期在观摩中小学合作学习课堂时发现,在合学讨论、展示分享时存在这样共性问题:
一是重纠错,忽视改错。表现在一学生发言时,一有思维停顿、卡壳、不完整或说错时,其余学生急忙站起,大声喊道“我纠错、我质疑、我补充”……我在想,教师与学生要学会等待,因为学生说话时断时续,正是在打通思维或思维完善、优化、提升的关键处,也是深度学习发生时。因此我的观点是鼓励给同伴纠错没有错,同时还要在等待中让学生自我纠错,若真是需要他人纠错,我建议在别人纠错后,让该子再把正确观点再重述一遍,即改错。简单说,在他人纠错后,本人主动把正确观点再重述一遍,便于强化、巩固。改错、纠错同等重要!容错、自我纠错、互相纠错、改错才构成完成容错文化流程链。
许多名师、名家尤其是道格.莱莫夫的容错文化的口头禅值得推崇,现例举如下:
大胆去做吧,做错了可以改。
做错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真!
教室就是出错地方,你们有权利做错!
它其实只是不够正确,而不是错!
还有别的答案吗?
想到什么就说,说来听听好吗?
把你的真实想法大胆说出来!
我很高兴你犯了那个错误。帮助你也是在帮助我自己。
错误答案真的有价值,因为我们可以在犯错中学习。
你们觉得哪个选项是我最喜欢的错误答案?"
(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后)“哦,你们都发现了我所犯的多处错误!非常棒
关于这道题的四个选项,我不想一开始就问大家哪个是正确答案,我关注的是各位作何解释。
我看到几位学生选择X,有几位选了Y。你们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辩解呢?
我听到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下面开始讨论。请准备为自己的答案辩解。
这个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几百年。谁又知道是否有正确答案呢?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在解决这一难题。
"罗麦尔很勇敢,分享了自己的答案,让大家修改,因为他犯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们起给他鼓掌。
错得好!很有价值!
平常教师备课多关注有效问题设计、活动流程、目标达成,道格.莱莫夫建议把备错误答案预设与应对纳入深度备课范畴。建议个人或团队研究或思考,学生对设计的问题回答、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及相应应对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备这个问题追问、拓展策略。即预设学生可能思路及应对策略,进而提高错误识别、应对率。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掌握不好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可以增加有难度例题、练习,但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低效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去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有学情决定。
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潜意识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
又比如对学生答案,若不正确,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
这些无心的暗示可能会揭示答案的正误,或者揭示教师是否重视学生观点,神情传递信息之多,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影响我们隐满答案能力。我们厌恶错误的情绪若常常无意之中就流露出来,不利于容错文化生态形成。
这些举动教师是潜意识、无意的,若一次次重复,原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实意图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会揣摩、感知这些行为,所以教师对这些举动一定要加以控制。
对待学生出现问题、错误,若是在预设范围内或仅是个性、少数的,为了保持正常进度,可私下、课后解决;若是超出预设的、极有价值的或共性的、影响后面学习的,可釆取深度挖掘策略,顺着学生思路找到问题症结,追根求源、深度分析,把错误答案变成正确答案,让课堂呈现动态的不可重复的精彩生成。
对学生最好奖赏是一个更难问题;试错是最有效学习。对待陌生的、不确定问题,敢于第一个把自己想法、见解抛出来让大家做靶子、评头论足,是非常难得的、可贵的!教师一定要表扬这些学生,因为他的不成熟甚至幼稚观点,成为了激发团队头脑风暴、群体思维的触发点、参照点!
巩固性纠错指的是,一是教师讲评时尽量让学生聚精会神专注的听讲、思考,忌忙着在试卷上抄答案,表面上看学生试卷写的满满的,实际上学生是把答案抄下来的,他还是不会。因此课后让学生不翻阅任何资料独立订证。二是教师或学生还要自己找一至二道同一类型题巩固,防止学生订证时不理解,是模仿下来的。
变式纠错指的是针对此题题型变换一下条件与结论看学生会不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互相考一下。变式纠错另一层含义指的是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变式讲评。
持续纠错指的是要解决当时听懂、过后又不会问题,要依据遗忘曲线规律反复巩固消化。试卷上错题,要求学生当天规范订证,并在错题前面表上星号,隔一天再把错题看一遍,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二星,隔三天再看二星的题,同样,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三星,一个月后只看标有三星错题,直至全部搞懂为止。
总之,不要就题论题去纠错,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疏理、消化本题涉及到知知点、公式、原理,还要从思维、思路、方法拓展上对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即从根源上去解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38ee6ac0366
来源: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