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

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3-05-21 09:54:48

Ⅰ 《荀子》是谁写的《荀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荀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人定胜天、性恶论、隆礼敬士、尚贤使能、重法爱民、节用裕民、开源节流是其主要思想。《荀子》立论严谨,语言生动。《劝学》是其烩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教育家和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荀况 的着作。荀况(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字卿,又称孙卿(古代荀、孙二字同音)雹乎。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他的生卒年代,各家意见不一,尚难确定。据《史记,荀卿列传》说: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又说齐滔王时,稷下学士风盛,招来天下着名学者来齐国,多至数万人。齐王晚年,荀子到稷下游学,正值齐国对外作战失利,列大夫纷离散去,荀子随即南游楚国。齐襄王时,稷下士又盛,荀子又回到齐国,在列大夫中最为姿肆锋老师,被尊称为卿。不久荀子遭谗,寒齐至楚,春申君任荀子为兰陵(山东莒南县)令。荀子又遭谗,离楚至赵,在赵孝成王前议过兵,未得重用离去至秦。见秦昭王与秦相范睢,未得要领,离秦归赵,又至楚为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子失官居家着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从齐滔王晚年到春申君死,又约50年,加起来荀子年当在100岁以上,研究者们认为不太可信。应劭着《风俗通》把五十改为十五。对此也有提出异议的,说十五、六岁的童子,在齐国将亡时,提出论王道学说,也未必妥当。因而,荀子的确实年龄无法证明,但其活动,大体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总起来说,荀子是在赵国出生的,他的早年和中年是在齐国稷下度过的,晚年是在楚国的兰陵度过的。在这中间,他访问过秦国,居留过赵国。他的一生,主要从事教学和着述。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都是当时法家有名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并且他们都从思想和行动上直接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

荀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当时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出现了封建主义的大一统趋势。战国以来长期兼并战争的结果,只剩下秦、齐、楚、韩、赵、魏、燕七个大国。当时,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地主阶级取得全国统一政权以代替封建称雄割据的条件已经具备。荀子作为地主阶级的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为新兴地主阶级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提供了理论根据。他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孔丘以来儒家的思想传统,并且吸取了道、墨、名、法诸家的长处,建立起他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体系。他一生讲学议政的目的,就是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实现儒家用王道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

《荀子》一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百家争鸣和自己学术思想而写的。《史记^孟荀列传》中曾写到: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机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迹晌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数万言而卒。此书在汉代抄录流传有322篇,名《孙卿书》。初经刘向整理校定,去其重复290篇,定着32篇,名《孙卿新书》,《汉书^艺文志》着录名《孙卿子》即《荀子》。该书篇目如下:

1、劝学;2、修身;3、不苟;4、荣辱;5、非相;

6、非二十子;7、仲尼;8、儒效;9、王制;10、富国;

11、王霸;12、君道;13、臣道;14、致士;15、议兵;

16、强国;17、天论;18、正论;19、礼论;20、乐论;

21、解蔽;22、正名;23、恶性;24、君子;25、成相;

26、赋;27、大略;28、宥坐;29、子道;30法行;

31、哀公;32、尧问。

此书大部分为荀子自着。其中《儒效》、《议兵》、《强国》等篇,似出弟子记录;附于书末的《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等六篇疑为弟子所记荀子语及杂录传记。

《荀子》一书,仿《论语》体例,始于《劝学》,终于《尧问》,系统性、思想性较强。其中集中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逻辑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有《解蔽》、《正名》;阐述人生论的有《性恶》;阐述教育理论的有《劝学》、《修身》;阐述军事理论的有《议兵》;阐述社会政治思想的有《礼论》、《王制》、《王霸》、《富国》等篇。《非十二子》以是否符合封建统一原则为标准,对先秦诸子进行了政治性批判。《成相》以民间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为君、治国之道。《赋篇》系荀子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散文的赋体,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上一句是什么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意为: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本句节选自《劝学》,作者荀子,朝代先秦。

节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仿游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备大埋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仿蚂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着的贡献。

后世纪念:

1、荀子纪念馆

荀子纪念馆,是2014年根据文献记载复原的景观,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串城街。建于2013年,2015年前完工。这个建筑是为了纪念邯郸荀子而建。

2、荀子墓园

荀子墓位于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东南一公里处,黄土堆积的坟丘。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东西两端高7米,中间高3米,上面遍布刺槐,墓前有石碑两块,197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如今,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墓地已建成为大型仿古式陵园。

3、荀子雕塑

如今在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修建有纪念一代儒学家荀子的荀子文化园,山顶矗立着大儒的雕像,俯瞰着这片赋予了他生命的热土和汲取了甘甜乳汁的沁河。

Ⅲ 急急急!第五届荀子文化节有哪些明星

大牌:冯巩、孙悦、撒贝宁、张也、赵炎、付强、赵立新(《永不消逝的电波》男主角李侠扮演者)

其它:王亚明、童莉、赵娟、郭应龙、霍兰英、屠含眉、程湮、陈威册樱数、郭子昂、刘美汝、李雪佳、陆戈、牛志高、周丹、陈淑敏、秦鲁锋、孙丽芳、刘尊(傻妹妹演唱者)、霍成伟(杂技?)、刘弛、甘萍(一个真实的故事演唱者)、于燕林、潘红军、赵州首四(二颂搜人转演员,《乡村爱情》赵四扮演者)。

Ⅳ 山西省安泽县历史

安泽县位于临汾市东部,太岳山东南麓,东与屯留、长子交接,西与古县、浮山接壤,北与沁源毗邻,南同沁水相连,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沁河贯穿南北 109 公里。全县辖 11 个乡镇、 105 个行政村、 1133 个自然村,总人口 7.9 万人。

安泽县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 1966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15.4 千公顷 ,
人均 0.2 公顷。农畜特产丰富,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黄牛、羊、猪为主的畜产类稿圆,品种优良,独树一帜。境内杨柳成荫,森林茂密,林地总面积达 77.47 千公顷 , 覆盖率达 53.8% 。牧坡宽广,牧草丰盛,草地面积 30.18 千公顷,年采草量 12 亿公斤,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域面积大,小泉小水多,境内有沁河、蔺河、兰河、泗河等大小河流 22 条。其中,沁河流量达 14 立方米 / 秒。野生资源遍布山野,仅野生药材就达 300 余种,山猪、山羊、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达 10 余种。全县探明煤炭储量达到 1300 万吨,年开采能力 20 余万吨。
7月26日,由世界着名品牌大会等机构主办的“奥运年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投资环境推介会及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具有“地上绿色、地下黑色、太岳红色、荀乡古色”四大特色的安泽县成功入选。

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2008世界着名品牌大会主席周茳钐钧:安泽县在生态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方面非常突出,应该说是全球范围内很多的投资商包括很多战略合作者都会非常有兴趣。

据了解,安泽县森林覆盖率达67.2%,居我省第一,是全国生态示范区,雀顷在全国首家以县键岁塌为单位,通过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还是全国连翘第一县,野生连翘面积达100万亩。同时,安泽煤炭资源丰富,总储量约240亿吨,煤层气储量达4400亿立方米。此外,安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于去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授予“千年古县”,并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荀子文化节

Ⅳ 荀子是什么朝代的

战国末期赵国。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团蠢橡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着的贡献。

(5)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其思想主张导致为:

1、从《性恶》篇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之所以说人之性“恶”,是因为饥档团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儿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所以说要想达塌旁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2、从《天论》篇看荀子的天人论:

荀子的“天人论”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是唯物论的天人论者。他们都把天看成仅仅是大自然,并用这样的观点来阐明天和人的生活以及思想的关系,因而构成一种合乎科学的心理学思想。这种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人定胜天”。

Ⅵ 邯郸成语文化荀子文化手抄报 英语文化节手抄报

邯郸成语手抄报

走进邯郸成语之乡手抄报消宽芦成语手抄报

荀子与邯郸的巧隐成语手抄报成语手抄报

手抄报荀子文化拿带节手抄报安泽荀子文化节视频钟爱-14kb

邯郸着名成语手抄报 成语手抄报

有关于邯郸成语手抄报 成语手抄报

四字邯郸成语手抄报成语手抄报

邯郸成语之都手抄报 成语手抄报

学成语典故传邯郸文化手抄报 成语手抄报

手抄报荀子文化节手抄报安泽荀子文化节视频钟爱-14kb

走进邯郸成语之乡手抄报成语手抄报

邯郸成语手抄报图片邯郸成语文化介绍手抄报 英语文化节手抄报他还

以邯郸为主题成语的手抄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关于和荀子文化手抄报 文化手抄报

关于和荀子文化手抄报 文化手抄报

画笔斑斓巧手设计第五届儒林国际文化节之手抄报展示

走进邯郸成语之乡手抄报成语手抄报

经典阅读荀子手抄报 经典阅读手抄报

邯郸文化历史手抄报历史手抄报

Ⅶ 荀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前313年-前238年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贡献。

生平

《史记•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销桥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着作

《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
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荀子》全文参见:http://guoxue..com/page/dcf7d7d3/)

哲学思想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着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旁斗亩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运森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关于荀子的不同说法:

一:

荀子(约公元前325—约前235年)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郇(今山西临猗县)人。

荀子的生平活动,《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盐铁论•论儒》谈到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荀子。强国》,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意见未被采纳,孙卿去楚国。在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前265年),荀子第二次回到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荀子到秦国见过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儒效》)“应侯(范雎)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齐人有人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令。但有人认为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荀子,复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着作,在汉代流传的有三百多篇,经过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着三十二篇。

二: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着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着述。

评论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后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都出于荀子门下,并非完全偶然。

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诸子各派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不仅能采纳诸子思想,又可以进行批判和比较,所以荀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可以说,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观、知识论、教育观、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个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建树。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是之谓天” (《荀子•天论》)。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出发,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发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颁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荀子的这一系列富于唯物论性质的思想,在先秦诸子关于天道观的争辩中,独树一帜,它高扬了理性的精神,因此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解蔽》),即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天官”(感官)接触外界事物,再由“天君”(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加工(“征知”),即主客体相结合。“心”(思维)是认识的重要阶段,“也心,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一大“蔽”,“蔽”的形式很多,有:“欲为蔽,恶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荀子•解蔽》)要解蔽就须“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之谓虚” (《荀子•解蔽》)。如做到了“虚壹而静”,也就可以达到“大清明”。在“知”与“行”的关系上,荀子以为“行”高于“知”,“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荀子强调“实”是“名”的客观基础,提出了“制名以指实” (《荀子•正名》)的观点。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荀子•性恶》),表现为“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荀子•性恶》),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荀子•性恶》)。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 (《荀子•性恶》)。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荀子•礼论》)。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其性恶思想也被后人认为是其法家思想趋向的萌芽.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提出, “礼”是“先王”为了调节人们的欲望、避免战乱而制定出来的“度量分界”,“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荀子认为,“礼”的内容虽包含“事生”、“送死”、“祭祀”、“师旅”等等,实质不外乎“养”(“养人之欲”)和“制”(“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饰,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 (《荀子•礼论》)

5、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他认为,学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学不能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荀子认为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并强调“学”的目的就在于“为”,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

荀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兼通诸经,应劭《风俗通》螳臂当车谓:“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清儒汪中着有《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荀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地位比较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排除出来。但荀子的思想学说还是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详解:
一、作者作品简介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汉代着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他一生“序列着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着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二、关于“(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周锦华)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况认为蟹性浮躁,心不专,自己不能挖洞,没有蛇鳝的洞穴就不能安身,这是不符合蟹的生活规律的。据老农说,蟹是会挖洞的。生物研究者说,蟹会挖洞,蛇鳝也会挖洞。但蛇鳝是利用天然的缝隙,用头钻进去,转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穴的。蟹偶尔存身于蛇鳝之洞穴,并非自己不会挖洞,认为蟹不会挖洞,是观察不全面造成的错误认识。
(摘自《〈劝学篇〉正误》,1963年12月7日《文汇报》)
三、课文删节部分(省略处是课文选用部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这里指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泛指南方和东北方边地部落的人),生(刚诞生)而同声(哭声),长而异俗(风俗习惯),教(后天教化)使之然(这样)也。《诗》(《诗经》)曰:“嗟(jiē,叹词)尔(你)君子,无恒(常)安息(安乐歇息)。靖(恭谨)共(同“供”,供职)尔位(职位),好(hào向慕、追求)是(此)正直。神之听(察知)之(这,指代上述的美德),介(佑助,赐予)尔景(大、高)福。”
神(最高智慧)莫大于化道(与自然规律化为一体,而能理解和运用它。“道”,自然规律),福莫长(超越)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一名鹪jiāoliáo,是一种善筑巢的小鸟)。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泛指鸟兽毛羽及草木细纤维),系(悬挂)之(“之”后省略介词“于”)苇苕(tiáo,芦苇的穗),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坚固)也,所系者然(使它这样)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yè)干(一名乌扇,一种生于高地的白花长茎的草),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rèn,古代以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之渊(深谷)。木(指射干)茎非能长也(不是能长得很高),所立者然也(是所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高)。蓬(茎长一尺左右的草,一般枝杈横生,并不挺直)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è,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矿粉),与之俱黑(变黑)。兰槐(香草名,茎叶叫兰槐,它的块根叫芷。芷是一种可作香料的植物)之根是为芷,其渐(浸泡)之(xiǔ,臭水、尿),君子不近,庶人(平民)不服(佩带。古人常佩带香草)。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居处,家居)必择乡,游(出外,交游)必就(接近)士(指品德兼优的人),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正直的人)也。
物类之起(事物聚集成类),必有所始(开始的原因)。荣辱之来,必象(符合,依据)其德(品德行为)。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蛀虫)。怠慢(松懈,不谨慎)忘身(自己应守的规范),祸灾乃作(起,发生)。强(太刚强)自取(自己招来)柱(通 “祝”,折断的意思),柔自取束(约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集结,聚集)。施(放置)薪(木柴)若一(如一,同样的),火就(接近,向)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同类)生,禽兽群(同类为群)焉,物各从其类(同类)也。是故质(箭靶)的(靶心)张(张开)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伐木斧)至焉,树成阴而众鸟息焉,酰(xī,醋)酸而蚋(ruì,蚊类小虫)聚焉。故言(不慎的语言)有召(招致)祸也,行(不慎的行为)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指立身行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之志者,无昭昭(明显的样子)之明;无昏昏(略同于“冥冥”)之事者,无赫赫(显着盛大的样子)之功(功绩)。行衢(qú)道(交叉错杂的路,歧路)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不被双方所宽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听得清楚)。(téng)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无足而飞,梧鼠(即shí鼠)五技(技能。《说文》说“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之谓五技”)而穷(没有办法)。诗曰:“尸鸠(布谷鸟)在桑,其子七兮(《毛传》说,布谷鸟养育七只小鸟,喂小鸟时,早晨从上开始,依次往下喂,晚上从下开始,依次往上喂,平均如一,天天如此。这里取其心专一的意思)。淑(善)人君子,其仪一(行为、举止、仪态始终如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像打结一样,不会散开,比喻专心致志)兮。”故君子结于一(学习时精神专注)也。

Ⅷ 荀子故里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东北,太岳山东南麓,是庆厅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和山西省生态示范县、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以及全国首家以政府为单位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全县总面积1 967平方公里,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43公里,辖4镇3乡,总人口8万.

安泽这样一个山区县,它是荀子的故里,当时在两千多年以前,它属于赵国的领土,这拦滚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能够造就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
在那个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是个中心地带,那时候福建还没什么人,这边文简差余化就很发达了,所以山西出现名人在当时来说不算什么,很正常。

Ⅸ 安泽有哪些旅游景点

1、青松岭,因山多青松故又称青松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城西南部35公里处,主峰海拔1301米,景区总面积1059.5公顷。景区植被以人工油松为主。

2、荀子文化园,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荀子塑像、荀子文化广场、登山步道、盘山车道、动植物标本楼。

3、麻衣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和川镇册敏岭南村西约2公里的九龙山之巅(海拔1022.5m),是岳阳古八景之一,于1996年被评闹拍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麻衣寺传说:

麻衣寺塔不是现在的九层,原为十三层。此塔由于筑于仙山福地,纳天地之真气,吸日月之精华,宝塔有了灵性,它每天趁人酣睡、五更时分,从山顶拉长体形,探下身子到沁河饮水。

一天它正在饮水,对面的石渠村一孕妇刚好婴儿出世临盆,宝塔直觉一股血腥扑面而来,感觉大事不好,正要抬身腾起之时,助产婆这时端着孕妇临盆时的脏水泼倒,那血气如有雷霆万钧之力,塔身晃了几晃有九级回到了山上,有四级掉入沁河。

就在这天,天降大雨,山州弯枝洪暴发,沁河涨潮,塌落在河里的四级宝塔被冲到沁河下游的端氏一带。这故事不仅在安泽代代相传,还不断有人说在沁水县端氏,亲眼目睹过这四级残留的塔身。

Ⅹ 荀子主张什么

荀子主张如下:

1、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2、荀子的天人论,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3、荀子的社清御会道德观,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是荀子的又一重要思想主张。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纪念

在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修建有纪念一代儒学家荀子的答渣岩荀子文化园,山顶矗立着大儒的雕像,俯瞰着这片赋予了他生命的热土和汲取了甘甜乳汁的沁河梁隐。荀子雕像底座8米,象征全县8万人民之深情,像高19.67米,寓县域面积1967平方公里之广义,托起荀子这位令故里人永世引以为骄的时代超人,园林专家提供的信息说,如此高大的花岗岩雕像当数全国之最。

荀子纪念馆,是2014年根据文献记载复原的景观,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串城街。建于2013年,2015年前完工。这个建筑是为了纪念邯郸荀子而建。

阅读全文

与安泽荀子文化节是什么时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